首页

2023统考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0讲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8

2/68

3/68

4/68

剩余6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n考点一考点二\n[考纲呈现]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展。\n【知识体系导学】\n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n【必备知识落实】一、地理条件1.范围:A、B吉林、C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辽宁商品粮基地\n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F、G,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一年一熟低温冷害4~10月高原平原山地黑土\n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产业化人均耕地\n【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优势: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③冬季低温,病虫害少。(2)劣势:①纬度高,热量不足;②易出现旱涝灾害;③春季低温播种困难;④春秋季寒潮。\n【特别提醒】东北地区地形对农业布局的影响\n【特别提醒】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n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____________的不同。农业生产方式\n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n(1)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B平原—春小麦、大豆。C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E、F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玉米三江辽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人参鹿茸松嫩平原\n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1)生产。(2)地区生产。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n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与治理、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的统一。人口激增生态环境利用保护生态效益\n3.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②推动、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③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以为主,实现由_________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商品粮绿色食品生态舍饲退耕退牧围栏限牧特色经济作物原料\n【关键能力突破】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n(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的农业区位条件。常见措施如下:气候热量不足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降水时间分布不均蓄水工程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设施光照不均匀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昼夜温差增大措施地面铺鹅卵石减小措施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地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地形起伏大缓坡修梯田,陡坡不易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n气候灌溉水源不足、不稳定水利工程措施土壤酸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树;或加石灰中和土壤贫瘠施肥,保持水土碱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的作物干地膜覆盖生物农业病虫害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加塑料袋\n二、耕地与粮食问题分析耕地与粮食的关系分析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相对较高。通常以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耕地及粮食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键在于掌握影响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因素。1.耕地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内容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n2.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科技水平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也可以改变不利于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因素影响因素耕地面积见上文“耕地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单位面积产量区域的自然条件、政策及农业科技水平\n【典题精析】[2019·全国卷Ⅱ,36(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n(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答案: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n[图解思路]干热水果25°N\n(1)(2)气温降水光照产业链基础设施品种品牌宣传\n[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根据区域图认识和归纳地形特征综合思维在认知地形特征的基础上,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分析地形对河谷地区气候的影响;从区域气候入手,分析其对水果种植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水果种植业的特点及区域特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气候对水果种植业的有利影响,辩证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正确理解人地关系,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n【学以致用训练】[2022·北京市丰台区期末练习]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排水不畅,每到雨季,极易积水形成低湿地,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治理低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因洼制宜”,采取“鱼塘—台田”模式。下图为低湿地区“鱼塘—台田”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n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A.苹果树、棉花B.桑树、水稻C.梨树、甘蔗D.柑橘树、小麦答案:A解析: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适宜苹果、棉花、梨、小麦的生长,不适宜水稻、甘蔗、柑橘的生长。选A正确。\n2.“鱼塘—台田”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有()A.通过立体开发,促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B.挖塘筑台田,有效改造土壤盐渍化问题C.利用河网密布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D.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答案:B解析:“鱼塘—台田”模式,挖塘筑台田,及时排灌、减轻渍涝,能有效改造土壤盐渍化问题;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优化产业结构,都不是生态效益;当地不是河网密布的地形。选B正确。\n3.[2021·全国甲卷,36(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n(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答案: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解析: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作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该地区位于图中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n(2)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答案: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壤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长期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n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n【必备知识落实】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整。(2)国家的政策:是的前沿,有许多优惠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毗邻,靠近。(4)全国最大的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共同的_________和亲密的关系。城市化工业化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沿海港澳东南亚侨乡文化背景血缘\n【特别提醒】(1)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条件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n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问题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优势资源丰富;优势;侨乡优势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及特点密集型产业,工业增加_____值的增长相对较产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_____原因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矿产不明显劳动力劳动力政策产业结构劳动慢高新技术快\n(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数量规模\n【特别提醒】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n4.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②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①问题:a.面临困境;b.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②对策:a.调整;b.构建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市场腹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n【关键能力突破】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n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根据区域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区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教育发达地区高新科技工业劳动力密集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金属冶炼天然气丰富区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区际协作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n3.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旅游业);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科技教育,引进人才;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交通;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优惠政策)等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高产、稳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加强企业管理;废弃物达标排放;发展科技,实行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改善交通;发展高科技产业等\n【典题精析】[全国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n(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答案:D\n(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答案:C\n(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n[图解思路]高完善集聚工人最低村—中心集镇双栖\n[感悟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综合思维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区域认知国家级贫困县区域经济发展优势\n【学以致用训练】[2022·江西宜春市期末]《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型,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与新城镇化模式对比。据此完成1~3题。\n1.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和新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生产要素、科技创新B.科技创新、生产要素C.基础设施、生产要素D.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城镇化是由生产要素推动,而新城镇化主要由科技创新推动。所以主导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和科技创新。故A正确。\n2.与传统城镇化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城镇化()A.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B.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减C.人口急速向城区汇集D.“大城市病”更加突出答案:A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与传统城镇化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城镇化由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城镇发展质量更高,建成区面积扩大。故A正确、B错误。科技创新推动的城镇化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于生产要素推动的城镇化偏少,人口向城区汇聚的速度减缓,“大城市病”得到缓解。故C、D错误。\n3.快速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城镇化过渡的主要途径是()A.加大生产要素投入B.加速产业集聚C.加快产业转型升级D.加大政策扶持答案:C解析:传统城镇化和新城镇化的差异,主要是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决定的。因此要实现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城镇化过渡,关键是转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故C正确。\n[2022·河北省衡水中学检测]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可分为高速度(城市化)—高消耗(资源)—高效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低速度—高消耗—低效益、中速度—低消耗—低效益、高速度—低消耗—中效益四种模式。下表为“1980~1995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耕地面积减少系数(耕地面积减少系数=耕地面积减少率/城市化水平增长率)”。据此完成4~6题。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耕地面积减少率/%28.386.828.639.847.521.824.8城市化水平增长率/%10.175.448.57.09.420.918.3耕地面积减少系数2.81.20.65.75.11.01.4\n4.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中土地资源浪费最严重的是()A.江门B.珠海C.深圳D.东莞答案:D解析:耕地面积减少系数越大,表明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耕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结合表中耕地面积减少系数可知,东莞耕地面积减少系数最大,耕地资源浪费最严重。\n5.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城市化模式,深圳市属于()A.高速度—高消耗—高效益B.低速度—高消耗—低效益C.中速度—低消耗—低效益D.高速度—低消耗—中效益答案:A解析:深圳城市化速度快,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快,土地经济效益高,故属于高速度—高消耗—高效益的城市化模式。\n6.珠海市耕地面积减少系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A.管理措施落后B.城市化速度慢C.沿海滩涂面积大D.经济发展速度慢答案:C解析:珠海市对土地利用管理措施严格,减少了耕地的乱占、乱用;同时沿海滩涂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围海造田,因此耕地面积减少系数最低。\n答题指导系列产业结构优化『答题思路引领』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n1.产业结构合理化(1)概念: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使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2)产业间的比例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下图示意珠三角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n2.产业结构高级化(1)概念: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2)从产业结构的比例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②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③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n(3)以微笑曲线寻求产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游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上游环节是研发,下游环节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n【特别提醒】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如果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n『答题规范集训』企业升级有四种方式:工艺升级——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升级——改进老产品,推出新产品,使产品复杂化、单位价值提高;功能升级——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如从加工环节向设计、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跨行业升级——利用在原行业的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读“两种不同产业价值链图”,回答1~2题。\n1.关于产业A与产业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业A出现时间一般较早,在相同环节下附加值较低B.产业B先出现产业转移现象C.发达国家只转出产业A这种产业类型D.发展中国家都处在两类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产业A附加值低,说明产业A未经历产业升级,出现时间早,附加值较低的产业A应先出现产业转移现象,A对、B错。产业B中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也会出现产业转移,C错。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两类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随着产业转移的深入,后期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D错。\n2.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升级最适合的路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①表示加工制造环节的升级,即促进生产效率提高,所以代表工艺升级;②是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推出新产品,代表功能和产品升级;③是利用产业A的优势进入产业B,代表跨行业升级。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技术,很难进行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或跨行业升级,最适合集中资源进行工艺升级。故选A。\n英国某大学提出产业升级四种模式:①②③④(如下图所示),众多研究表明,产业升级一般依循④→③→②→①这一规律。据此回答3~4题。\n3.产业附加值最高的模式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产业附加值最高的模式是①,A对。\n4.下列改进和创新符合由④到③产业升级方向的是()A.普通汽车更新为电动汽车B.严格管理,降低生产成本C.引入机器人替代操作工人D.专注研发,生产环节外包答案:A解析:读图,由④到③产业升级的方向是技术升级、产品改造,增加新功能、新款式。普通汽车更新为电动汽车符合条件,A对;B、C选项均没有体现技术升级或产品改造;专注研发属于①模式,D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6 15:49:00 页数:68
价格:¥3 大小:2.0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