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统考版高考化学一轮第十章化学实验第3讲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3/54

4/54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n考点一考点二真题演练\n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及相关的实验设计与评价。2.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n考点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与评判\n基础梳理·自我排查1.气体制备装置反应装置类型反应装置图适用气体操作注意事项固、固加热型O2、NH3等①试管要干燥;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Cl2、HCl等①烧瓶加热时要隔石棉网;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碎瓷片(或沸石)\n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H2、CO2、SO2、NO、NO2等①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气体不溶于水;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增强气密性,又可控制液体流速\n2.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收集气体的类型收集装置可收集的气体(举例)排水法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O2、H2、NO、CO等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Cl2、SO2、N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H2、NH3\n3.气体干燥净化装置类型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体,加热装置\n4.防倒吸装置\n涉气类制备实验先后顺序(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4)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5)防倒吸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6)防氧化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通气。)\n考点专练·层级突破练点一实验装置的选择1.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答案:D\n解析: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加热制备NH3时也有水生成,则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试管口的水滴倒流炸裂试管,且收集试管的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对流,收集到较纯净的NH3,A错误;NO易被氧化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收集,应利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应短导管进长导管出,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H2O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不用加热,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n练后归纳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n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2)装置A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aSO4C+2H2SO4(浓)CO2↑+2SO2↑+2H2O\n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分液漏斗,生铁(含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可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2)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n(3)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请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到A装置的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通过验证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知道还含有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③②④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干扰实验Fe+2H+===Fe2++H2↑\n解析:(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应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选仪器从左到右的顺序为③②④,然后从a处多次鼓入N2的目的是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干扰实验。(4)某同学通过验证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知道还含有H2的理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单质反应生成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n考点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n基础梳理·自我排查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n2.实验方案评价的四大原则(1)可行性原则①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2)绿色化学原则①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②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③原料利用率是否较高;④反应速率是否较快。\n(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③防氧化;④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⑤防吸水。\n(4)规范性原则①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②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③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④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n考点专练·层级突破练点一化学实验方案一致性判断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取适量蔗糖溶于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冷却,滴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盛有25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C比较AgCl、AgI的Ksp大小向盛有10滴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0.1mol·L-1KI溶液D比较Mg、Al的金属性强弱用导线连接镁片和铝片,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气泡答案:C\n解析:检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硫酸是催化剂,检验前需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否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A选项错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故B选项错误;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KI溶液发生了反应AgCl(s)+I-(aq)⇌AgI(s)+Cl-(aq),发生了沉淀的转化,可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大,故C选项正确;元素金属性强弱可比较其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难易,或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该实验方案中因Mg不能与NaOH(aq)反应作正极,Al作负极,不符合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规律,故D选项错误。\n2.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I)>Ksp(AgCl)C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D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答案:C\n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Fe2+的检验、Ksp大小比较、氧化性强弱判断、盐类的水解,考查考生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检验Fe2+应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A不正确;I-先沉淀,说明Ksp(AgI)<Ksp(AgCl),B不正确;加淀粉后溶液显蓝色,说明溶液中发生了反应Br2+2I-===I2+2Br-,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正确;CH3COONa溶液与NaNO2溶液浓度不一定相等,无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题给的结论,D不正确。\n练点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3.已知①Na2CrO4溶液中加酸调节pH为转化为Cr2。②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物质20℃30℃40℃60℃80℃90℃Na2SO419.540.848.845.343.742.7Na2Cr2O7183198215269376405\n“过滤”时产生的滤渣[Cr(OH)3]可用于制备Na2Cr2O7晶体。(1)滤渣经干燥后与Na2CO3混合在空气中煅烧生成Na2CrO4和CO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补充完整上述煅烧后混合物制备Na2Cr2O7晶体(橙红色)的实验方案:水浸,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Na2Cr2O7晶体(必须使用的试剂有:硫酸,蒸馏水)。4Cr(OH)3+4Na2CO3+3O24Na2CrO4+4CO2+6H2O向滤液中加入硫酸调节pH至3.5,将溶液加热到90℃(以上)蒸发结晶,有大量无色晶体析出,至有少量橙红色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滤液降温至40℃结晶,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得Na2Cr2O7晶体\n解析:(2)Na2CrO4溶液加硫酸至pH为3.5时生成Na2Cr2O7:2Na2CrO4+H2SO4===Na2Cr2O7+Na2SO4+H2O,Na2Cr2O7溶液中含有Na2SO4杂质。利用90℃以上Na2SO4溶解度开始减小,进行蒸发结晶除去,利用其在40℃时溶解度最大,将Na2Cr2O7溶液降温到40℃结晶。\n4.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n解析:(1)①KMnO4被HCl还原为MnCl2,HCl被氧化为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②应在装置B中装入饱和食盐水,以除去混在Cl2中的HCl。洗气时,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n(2)探究K2FeO4的性质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是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n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Fe(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Fe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Fe>Mn,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Fe>Mn。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3++20H+===4Fe3++3O2↑+10H2O>溶液酸碱性不同理由: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Fe3+和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的颜色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n解析:(2)①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有Fe3+生成,不能判断一定与Cl-发生了反应,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K2FeO4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会快速产生会与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O2,离子方程式为+20H+===4Fe3++3O2↑+10H2O。②碱性条件下,氧化性;而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能力增强,氧化性。由此可见,两者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主要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不同。\n5.实验室以菱镁矿(主要成分MgCO3,少量的CaO、SiO2、Al2O3、Fe2O3)为原料生产高纯MgO,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1)写出用热的NH4Cl溶液浸出镁元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2++2NH3↑+H2O\n解析:(1)NH4Cl溶解MgO可以理解为其水解呈酸性+H2O⇌NH3·H2O+H+,水解生成的H+与MgO反应,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NH3。\n(2)在温度、搅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搅拌转速对Mg(OH)2的沉淀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搅拌转速大于500转/分,Mg(OH)2沉淀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灼烧Ⅱ所用装置如图2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为提高MgO的纯度,需充分灼烧,通过“称量”确定灼烧已经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转速过快,Mg(OH)2颗粒变小,不易沉降(或搅拌转速过快,促进氨气挥发)坩埚连续两次灼烧后称得(坩埚和固体的)质量相同\n解析:(2)利用氨水沉镁,转速过快,氨气挥发;转速过快,生成颗粒小,不易沉降(类似于胶体的生成)。\n(4)将用NH4Cl浸出所得溶液直接蒸干、灼烧也能制得MgO,该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补充完整由滤渣(SiO2、Al2O3、Fe2O3)制备纯净的Al2(SO4)3·18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向一定量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生成的沉淀不再减少,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抽干,装瓶(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CO2气体、稀硫酸、蒸馏水、无水乙醇)。直接灼烧生成的NH3、HCl污染环境、生成MgO纯度不高、能耗更高向所得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沉淀不再增多,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加入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解析:(4)浸出液中含有MgCl2、NH4Cl,加热时产生HCl、NH3污染环境。\n真题演练•素养通关\n1.[2021·广东卷,17]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干燥Cl2时,净化与收集Cl2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________已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Cl-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O2+4HCl(浓)MnCl2+Cl2↑+2H2OcdbaeHClO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入几滴稀硝酸,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若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则该久置氯水中存在Cl-\n解析:(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实验室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可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分别除去HCl、H2O,再收集Cl2并进行尾气处理,因此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cdbae。(3)氯水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是HClO,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HClO已分解。检验Cl-存在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入几滴稀硝酸,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若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则该久置氯水中存在Cl-。\n(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①实验任务 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②查阅资料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时,Ksp(AgCl)=1.8×10-10。③提出猜想 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S(35℃)>S(25℃)。\n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1中实验1~3,记录数据。表1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μS·cm-1)1Ⅰ:25℃的AgCl饱和溶液25A12Ⅱ:35℃的AgCl饱和溶液35A23Ⅲ:45℃的AgCl饱和溶液45A3\n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25℃的AgCl饱和溶液中,c(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实验结果为A3>A2>A1。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或1.34×10-5)稀溶液的电导率增加,可能是AgCl的溶解度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也可能是温度升高而导致解析:(4)⑤由于AgCl饱和溶液中c(Ag+)=c(Cl-),因此25℃时,c(Cl-)==mol·L-1=×10-5mol·L-1≈1.34×10-5mol·L-1。由于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实验1、2、3中,存在两个变量(温度与浓度),因此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n⑥优化实验 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2中内容。表2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μS·cm-1)4Ⅰ________B15________________B2⑦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4545ⅡA3>B2>B1\n解析:⑥⑦猜想b需要探究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同一测试温度下时的电导率大小,要使猜想b成立,则需满足测定试样Ⅰ、试样Ⅱ、试样Ⅲ在同一测试温度下的电导率大小为试样Ⅰ<试样Ⅱ<试样Ⅲ,结合②中信息可知,可将试样Ⅰ、试样Ⅱ分别在45℃测试温度下实验,当A3>B2>B1时,即可说明猜想b成立。\n2.[2020·天津卷,15]为测定CuSO4溶液的浓度,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Ⅰ.甲方案实验原理:CuSO4+BaCl2===BaSO4↓+CuCl2实验步骤:\n(1)判断S沉淀完全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3)步骤③灼烧时盛装样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4)固体质量为wg,则c(CuSO4)=________mol·L-1。(5)若步骤①从烧杯中转移沉淀时未洗涤烧杯,则测得c(CuSO4)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AgNO3溶液坩埚偏低\n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知识,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加入BaCl2溶液后,若已经完全沉淀,则向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BaCl2溶液时就不会产生新的沉淀,故相应的检验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沉淀完全。(2)BaSO4沉淀中所含有的杂质为Cu2+、Cl-,可用AgNO3溶液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达到目的。(3)灼烧固体时通常在坩埚中进行。(4)wgBaSO4的物质的量是mol,由“”守恒可知n(CuSO4)=mol,c(CuSO4)=mol÷0.025L=mol·L-1。(5)由于烧杯内壁会沾有一定量BaSO4,因此若不洗涤烧杯,会导致BaSO4损失,由此计算出的CuSO4的量少于理论值,从而导致测量出的CuSO4溶液浓度偏低。\nⅡ.乙方案实验原理: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n实验步骤:①按如图安装装置(夹持仪器略去)②……③在仪器A、B、C、D、E中加入图示的试剂④调整D、E中两液面相平,使D中液面保持在0或略低于0刻度位置,读数并记录⑤将CuSO4溶液滴入A中并搅拌,反应完成后,再滴加稀硫酸至体系不再有气体产生⑥待体系恢复到室温,移动E管,保持D、E中两液面相平,读数并记录⑦处理数据\n(6)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7)步骤⑥需保证体系恢复到室温的原因是____(填序号)。a.反应热受温度影响b.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c.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8)Zn粉质量为ag,若测得H2体积为bmL,已知实验条件下ρ(H2)=dg·L-1,则c(CuSO4)=___________mol·L-1(列出计算表达式)。(9)若步骤⑥E管液面高于D管,未调液面即读数,则测得c(CuSO4)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0)是否能用同样的装置和方法测定MgSO4溶液的浓度:_____(填“是”或“否”)。检查装置气密性b偏高否\n解析:(6)由于实验涉及气体,故装置连接好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由于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故要想准确测量氢气的体积,必须保证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相等,故答案为b。(8)消耗的锌的物质的量为mol,生成的n(H2)=mol,因此与CuSO4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为()mol,故c(CuSO4)=mol·L-1。(9)当E管液面高于D管时,说明C、D中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这样测量出的气体体积值偏小,由c(CuSO4)的计算表达式知测量出的c(CuSO4)偏高。(10)由于MgSO4不能与锌反应,故不能用此方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9 17:00:24 页数:54
价格:¥3 大小:1.5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