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全真模拟试卷二(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历史试题(二)一、选择题1.“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②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③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过着群居生活④北京人懂得使用石器和火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可归纳出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北京人懂得使用石器和火,①④符合题意;根据“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可归纳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过着群居生活,③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排除。故选择B。2.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总是不能满足);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援燕是齐应尽义务B.山戎已成中原霸主C.周王命令受到尊从D.华夏认同逐步形成【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戎狄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表明山戎和狄如豺狼般贪得无厌,“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表明齐国和燕国都是华夏族,应该予以帮助,说明了华夏认同逐步形成,D项正确;齐国等认同华夏族,但不意味着援燕是齐应尽义务,排除A项;攻打燕国不能表明山戎强大到成为中原霸主,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周王,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封国问题B.都得到了各诸侯国王的热烈欢迎C.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D.都有利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3题答案】15【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都有利于削弱封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故C正确;汉景帝的“削藩”是用强制的方式削夺封国的权力,故排除A;汉景帝的“削藩”遭到诸侯国的反对,引发七国之乱。故排除B;汉景帝的“削藩”对解决封国问题的作用没有汉武的“推恩令”作用大。故排除D项;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都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无关,D选项排除。故选C。4.《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战于赤壁,大破之……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可见这场战役是指赤壁之战,而瘟疫是曹操军队战败的原因之一,A正确;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B排除;依据题干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此战中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而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C排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而不是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D排除。故选A。5.据《宋史》(卷九十三)记载,(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这主要是肯定开凿大运河的A.动机B.背景C.过程D.影响【5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据此可知材料肯定开凿大运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运河开凿的动机、背景和过程,排除ABC项。故选D项。6.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个进士及第耳”。由此可见宋代15A.中央集权制度加强B.“重文抑武”国策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政治生态【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少一个进士及第耳”体现了宋朝武将地位低下,重视文官的“重文抑武”国策,B项正确;枢密使是宋朝分割宰相权力地枢密院主官,掌管军政,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但题干强调的是作为枢密使的武将地位没有进士出身的文官地位高,排除A项;题干所述与“冗官”无关,排除C项;理学是儒学在宋朝发展的表现,宋朝重视科举,重视文官地位与儒学发展无关,而是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排除D项。故选B项。7.某校虚拟现实(VR)社团准备选取以下元素再现中国古代的场景,该VR场景的主题应是A.宋朝的重文轻武B.元朝的辽阔疆域C.宋元的都市生活D.宋元的中外交通【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三幅图片分别涉及北宋都城开封的大相国寺、南宋都城临安的瓦子,元朝的剧作家关汉卿,大相国寺是北宋都城开封的著名商业中心,瓦子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娱乐场所,关汉卿的代表作反映了元朝市民文学的发展,因此三者的主题是宋元的都市生活,C正确;三幅图片都没有体现宋朝的重文轻武国策或元朝的辽阔疆域,AB排除;三幅图片涉及的是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没有体现中外交通,D排除。故选C。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8题答案】15【答案】C【解析】【详解】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材料中“不能成为第二李自成”是指李自成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李自成推翻明王朝,排除A;李自成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毛泽东的意思不是说明李自成没在北京建立政权,排除D。故选C。9.“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外通商集中于广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发大财的机会。《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商人方面也是如此。”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南京条约》规定()A.赔款2100万银元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割香港岛给英国D.协定关税【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物限制品种和数量,因此广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发大财的机会。但是《南京条约》以后,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形衰落。造成这样局面的出现是《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通商口岸,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故选B。10.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A.自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0题答案】15【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56年被改造成公有制经济,所以D曲线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C符合题意;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居于主导地位,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了自然经济不存在了,所以A曲线是自然经济,排除A;官僚资本是一种政治术语,主要存在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年-1949年),所以B曲线是官僚资本,排除B;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外商企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了外商在华的企业,所以C曲线是外国资本,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图中曲线起止坐标年代和历史知识联系,ABCD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封建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11.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1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故A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康有为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他领导的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与康有为对应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故C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故D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1923-1927年),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51923年6月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1926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②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③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④反映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也说明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表格中毛泽东的革命活动可知,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处于领导地位,②说法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1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共产党……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西安事变15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是正式形成,排除A项;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数人民利益的政党,但材料主要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共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4.“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表述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C.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并结合所学可知,与电文内容相关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B项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D项是百团大战,排除。故选C。15.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15C.新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D.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描述了大大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地球上,象征和平的和平鸽在上空飞翔,红旗下面的人正拉着其他人上来的画面。依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新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故A符合题意;国民党政权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被推翻,排除B;新中国被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封锁,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排除C;漫画体现出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不是说明中国国内的影响,排除D。故选A。.16.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B.农村改革的成功C.城市改革的实施D.经济特区的建立【1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1981年、1982年、198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率”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增长,这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实行,排除A项;城市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排除C项;建立经济特区是就开放而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7.战争总会带来很多“后遗症”,灾难过后衍生出的效应往往比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久。下列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出现的“衍生效应”的是A.埃及金字塔B.受希腊影响的古代亚洲建筑C.雅典帕特农神庙D.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17题答案】15【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灾难过后衍生出的效应”指的是战争带来的客观作用,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把希腊文化传播到所征服地区,如受希腊影响的古代亚洲建筑等,B项正确;埃及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不是东征的结果,排除A项;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的典范,属于希腊本土文化,与东征无关,排除C项;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是希腊早期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18.19世纪瑞士学者布克哈特说:“当这种实现最崇高个性发展的冲动与强有力而多样性的品性(他已经掌握了那个时代的所有文化要素)相结合,那么一个全面的人就会出现,这种人为意大利所独有。”而这种全面之人才能够造就大师。下列堪称这样的大师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牛顿【18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在美术、音乐、天文、地理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创造力极强。材料中“个性发展的冲动与强有力而多样性的品性”符合达·芬奇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主要是文学方面成就,排除A;莎士比亚的成就也主要是文学方面,排除C;牛顿主要是物理学成就,排除D。故选B。19.某法律文件这样规定:“未经国会认可,各州不得与外国缔约、结盟或参战、征兵、征收关税等。如果没有征得到9个州同意,合众国国会不得擅自行使从经济、金融、法律到军队建设等多方面的权力。”该法律文件制定于()A.17世纪的英国B.18世纪的美国C.19世纪法国D.20世纪的德国【1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出自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对联邦制的描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0.农奴制改革后,俄国降低了对进口金属、机器和设备的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对外贸易额大大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农奴制改革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B.强化了封建农奴制度C.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D.适应了工业化的需求【20题答案】15【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俄国降低了对进口金属、机器和设备的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对外贸易额大大增加”体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助推了俄国的工业近代化进程,D正确;A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A排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B排除;C是二月革命的结果,排除。故选D。21.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展厅”的开篇处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战争曾是侠义的斗争,那现在它是一场卑鄙的屠杀。”下列事件能充分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C.美国参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2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战争曾是侠义的斗争,那现在它是一场卑鄙的屠杀”及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B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并未造成大规模屠杀,故A项错误;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美国在战争后期参战,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战争的利益,与屠杀无关,故C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战役,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22.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材料说明()A.经济大危机对美英等国影响巨大B.美英苏三国关系处于合作期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2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等,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出现了经济危机。再依据材料“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竞高达90%”等可知苏联利用西方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广泛引进西方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表明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的苏联机器进口。主体不是经济危机对英美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美英苏之间的合作关系,仅仅是进出口贸易往来。B错误;材料主旨没有体现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C错误。综上故选D。23.如下表,促使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0%23.20%50.70%1990年2.80%5.10%7.20%工业1950年34.70%42.20%22.20%1990年25.80%40.50%33.60%服务业1950年4890%32.40%26.60%1990年71.40%54.40%59.20%A.完备了福利制度B.实行了民主改革C.调整了产业结构D.采用了新科技【2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就业人口分布变化反映了农业、工业的比例下降,服务业的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D正确;就业人口的变化没有体现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A排除;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实行民主改革,但是与美国、联邦德国不符,B排除;调整产业结构是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15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材料三国民革命时期土地政策(主张):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给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材料四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A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B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C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与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相符合?(3)结合材料三,说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俄国土地政策相对于中国原有的土地政策有什么进步之处?(4)阅读材料四,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5)以上材料大概说明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土地制度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请从不同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24~28题答案】【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逐渐产生。(如近代民族工业、洋务企业、外商企业也可)15意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要求得到土地。(3)耕者有田,只纳税没有地主收租,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4)示例: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暂时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减轻农民地租。解放战争时期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均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5)中国经济从近代开始融入工业化的浪潮,推动中国人民开始向世界接轨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做到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不同时代背景,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土地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得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逐渐产生。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结构变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作答,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得出,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给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得出耕者有田,只纳税没有地主收租,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小问4详解】材料涉及三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可以选择任意两个进行回答。如选择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暂时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减轻农民地租。解放战争时期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均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提高了农15民生活水平。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小问5详解】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从近代开始融入工业化的浪潮,推动中国人民开始向世界接轨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做到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不同时代背景,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土地制度。2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10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这一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中国与西方崛起有什么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25~26题答案】【答案】(1)对外殖民侵略扩张、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应全经济全球化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和平崛起西方:对外殖民扩张。(2)观点:中国和欧洲兴起的方式不一样。论证一:1500年左右的欧洲正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到达东方的新航线也被发现,世界之间的联系开始加强,同时欧洲的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者到达世界各地,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15洲附庸的烙印。他们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他们先是奴役印第安人,但随着印第安人的锐减,他们将手伸向了非洲,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大量非洲的精壮劳动力被运往美洲,给非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却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论证二:中国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城市也进行改革,重点进行国企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奇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一贯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凭借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是和平崛起,而欧洲的兴起却建立在殖民扩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世界发展的引领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指的是对外殖民侵略扩张“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指的是奴隶贸易;说明欧洲兴起的原因是对外殖民侵略扩张、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说明通过改革开放,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指的是经济全球化化趋势,中国顺应全经济全球化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是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和扩张完成资本积累,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则是通过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西方崛起之路不同,围绕此观点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掠夺和扩张的史实加以阐述,阐述欧洲兴起的过程;中国方面,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重点进行国企改革;对外开放方面,从对外开放的的试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到我国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外交政策上,贯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最后,简要总结中国与欧洲的区别,并强调和平崛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8 16:35:30 页数:15
价格:¥3 大小:513.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