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3

2/83

剩余8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生物必修二复习1.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见染色体被逐渐牵引到细胞两极B.单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D.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2.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B.某一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C.癌细胞容易发生细胞凋亡D.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4.下列实验或调查中,关于操作与操作目的的描述一致的是5.下列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叙述比较合理的一项是A.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B.三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C.都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D.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受机体控制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下降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发生改变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B.人的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能无限增殖,并且失去了原来细胞的所有特点试卷第39页,总40页B.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全套基因,因此具有全能性C.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具有关键作用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膜选通透性降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代谢活动加强9.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其内氧气的浓度一般比细胞溶胶中要高B.菠菜根尖分生区的高尔基体受破坏后会影响细胞分裂,可能会形成多核细胞C.果蝇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D.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肯定是原核细胞12.下表是用洋葱为材料做的实验,其中实验名称、观察部位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13.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14.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试卷第39页,总40页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15.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1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细胞一定含有核糖体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起释放神经递质C.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效应T细胞与癌变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癌变细胞坏死并裂解17.已知直肠癌发病早期仅在肠壁形成多个息肉(即良性肿瘤),若病情持续发展就会形成恶性肿瘤,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直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C.肿瘤抑制基因可以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D.图中所示的变异必将传递给子代18.下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对应于图甲中形成①细胞的过程和图乙中的C→D段时期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19.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试卷第39页,总40页A.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0.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201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因而是两个物种21.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22.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B.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D.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该过程23.下图表示果蝇胚胎胚轴中5种蛋白质的浓度分布。己知A蛋白和B蛋白都能激活Q基因的表达,C蛋白和D蛋白都能抑制Q基因的表达。科研小组检测果蝇胚胎中的这四种蛋白,发现甲、乙、丙、丁四个变异胚胎各缺少其中一种蛋白,分别是A蛋白、B蛋白、C蛋白、D蛋白(尚未检测Q蛋白及其它物质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试卷第39页,总40页A.A蛋白和B蛋白激活Q基因表达的时期和机理都相同B.乙胚胎中B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C.丁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Q蛋白浓度较高D.若变异胚胎是基因突变所致,则突变发生在起始密码处24.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A.图中+RNA有三方面功能B.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25.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26.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27.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或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B.在用淀粉酶、淀粉为原料来探究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可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C.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膜外或膜内D.在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中,不可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28.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B.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二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试卷第39页,总40页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之比D.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29.如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基因标记母亲父亲女儿1女儿2儿子Ⅰ---Ⅱ--Ⅲ---Ⅳ--Ⅴ--①基因Ⅰ与基因Ⅱ肯定在同一对染色体上②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③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④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0.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B.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C.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31.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4C.若H个体为女性,其与Ⅲ7个体婚配违反我国婚姻法D.Ⅲ1与Ⅲ2婚配所生的H个体仍可能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32.某田鼠基因型为FfXDY,下列有关它体内细胞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XD与XD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B.基因F和D随机组合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C.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需要经过变形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可以产生4种精子33.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可用藓类小叶作为实验材料B.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次,以减少实验误差C.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而不能用于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34.纯合白皮、抗霜霉病黄瓜与纯合绿皮、感霜霉病黄瓜杂交,F1代全表现为白皮、抗病。F1自交得到F2,如F2中抗病与感病的性状分离比为3︰1。果皮的性状分离比为:白皮:黄皮:绿皮约为12︰3︰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试卷第39页,总40页A.抗病与感病的这一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果皮颜色的是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表型为黄色C.将F2中感病、绿皮植株与感病、黄皮杂交,子代出现1︰1性状分离D.若两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表现型为抗病、白皮植株占总数9/1635.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36.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与分离细胞器、细胞膜——对比实验法37.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38.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39.据2014年11月《科学家》杂志报道,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当矮壮健实的褐色蜥蜴侵入该森林,绿色变色蜥被迫在树上生活,仅仅经过20代,绿色变色蜥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这是因为他们认为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B.褐色蜥蜴的入侵决定了绿色蜥蜴变异的方向C.褐色蜥蜴的入侵可能改变了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D.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了生殖隔离40.家畜等动物取食含有强心苷的植物马利筋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可以取食马利筋。取食马利筋的斑蝶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斑蝶可能具有某种机制使其免于受到强心苷的影响C.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D.用不含马利筋的食物饲喂的斑蝶被鸟类取食后不会引起鸟类呕吐41.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试卷第39页,总40页A.甲为生态系统的结构,a为环境被破坏,b、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成分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变化B.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毛细血管舒张C.甲为农田害虫,a为喷施农药,b、c分别代表产生抗药基因减少、种群数量减少D.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4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43.北大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长约30kb的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该项研究最能说明A.该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B.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C.动脉硬化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D.鼠血中的甘油三酯都是由这段DNA指导合成的44.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病的系谱图,I3为纯合子,I1、II6和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l/10C.II8与该地区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该病的几率是1/22D.III10与I3、II5的线粒体DNA序列相同的几率分别是l、1/245.右图示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Ⅲ9为纯合子的几率是1/2B.Ⅲ9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Ⅱ6C.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该病可能是软骨发育不全或青少年型糖尿病46.如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这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A、a,则: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多少;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Ⅲ7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多少()试卷第39页,总40页A.①1/3;②1/2B.①1/6;②1/6C.①1/6;②1/4D.①1/4;②1/647.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变化;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则会使孕妇早期流产。图2为由于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图1所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II-1为染色体正常。如果Ⅲ-3已出生,则其染色体正常的概率为()A.1/4B.1/3C.1/2D.048.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甲)。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4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B.1号和3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C.4号和6号均为纯合子,分别表现为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与4号性状相同女孩的概率为1/8或049.(16分)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__________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试卷第39页,总40页图1图2(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__________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__________。(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__________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__________。50.(14分)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1)G在细胞中的合成,经过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2)由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试卷第39页,总40页(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51.(12分)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2)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方法步骤: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____μg/mL蜂毒素溶液。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如图甲所示。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乙所示。②分析讨论:a.图甲表明。试卷第39页,总40页b.图甲、图乙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52.(18分)研究表明干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Sox2和Oct-3/4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Oct-3/4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2006年,科学家Takahashi和Yamanaka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导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命名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Oct-3/4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是否存在?。依据上图所示的原理,细胞凋亡是图中等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2)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3)科研人员将四个关键基因导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应用了技术,其原理是。(4)另一项研究得知,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________。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________作为DNA复制的原料。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________(填编号)。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53.(13分)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的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填序号)(2分)①噬菌体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变形虫⑤海带⑥蚯蚓⑦玉米⑧蘑菇(2)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的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试卷第39页,总40页(2分),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2分)。(3)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和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5)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发生突变。54.(17分)A、B两图为同一生物体上的2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物为__________(填“植物”、“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2)A细胞正处于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期,具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对,染色单体_________条,DNA__________个,子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3)B细胞正处于_______分裂的______期,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图是一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雌性动物卵巢内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此细胞最可能是()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分裂间期D.两次分裂过程中(6)如图是某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该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分裂中DNA变化的曲线。DNA进行复制的区间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55.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2)试卷第39页,总40页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方法步骤: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____μg/mL蜂毒素溶液。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如图甲所示。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乙所示。②分析讨论:a.图甲表明。b.图甲、图乙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56.(16分)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2]重建,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2)来自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面上彼此融合,小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就是[4],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3)与上图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4)若将该种植物的亲代细胞(2N=16)的DNA双链用3H标记后,再转移到不含放射性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图甲所示时期,则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个。画出该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坐标图。试卷第39页,总40页57.以下甲图为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的含量变化。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核膜的外膜与一种膜状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两者皆附着有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会明显__________。当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时,需要核孔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RNA的运输方式相当于跨膜运输的____________。(3)乙图中RNA相对含量出现两个高峰期,其变化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tRNA/mRNA)含量明显增加所致。这两个时期合成的蛋白质,主要组成染色体和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分裂期出现的结构。(4)若图甲中基因A在所有细胞中都能转录,每次转录的模板链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基因b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转录、翻译,表明基因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5)该植物产配子时,若图甲所示的基因A和基因b位置关系始终不变,基因型为bb的种子不能萌发。用基因型AaBb植株为亲本自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58.(9分)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与用具:小鼠肺癌细胞悬浮液、物质X、癌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蒸馏水、活细胞检测仪、细胞培养瓶等(说明:对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和检测方法不做具体要求)(1)肺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除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和______。(2)实验思路:①取五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培养瓶,编号A、B、C、D、E,每组加入等量的肺癌细胞悬浮液和______,并______。②在B~E组中依次加入______不同浓度的物质X(浓度分别为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A组则加入______作为对照;每组设置三个重复样品。③以上各组均置于______。④检测与数据处理:分别在24h、48h、72h时取样检测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取______值,求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对照组×100%)。(3)实验结果见下图:试卷第39页,总40页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①______;②______。59.(8分)如图1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2表示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3中曲线代表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作答:(1)为了研究番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应选择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找到分生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2)图1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气体有____________(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___。(4)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_移动。若其他条件不变,图3中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右图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60.(18分)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右图表示大麻(2N=20)叶肉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分析回答问题。试卷第39页,总40页(1)图中少量的1可以迅速合成大量产物(SSU),原因是。(2)LHCP是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推测LHCP将参与的生理过程是。(3)图中4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它的基因表达产物是LUS。下面叙述错误的是(单选)A.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B.光合作用过程并非全部由细胞核基因控制C.起催化作用的物质3是RNA聚合酶D.该图解中包含了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4)左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片段Ⅰ为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Ⅱ1、Ⅱ2为非同源区段。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回答问题。①若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推测D、d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片段。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请在右边方框中写出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的杂交过程遗传图解。(5)为获得优质的纤维,可在定苗时选择留雄苗拔雌苗的方法,还可将雄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6)在大麻野生型种群中,发现几株粗茎大麻(突变型),这种变异还可遗传。为了初步判断该突变的类型,可以设计如下简单实验:取粗茎大麻根尖制成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生区。若观察到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若与普通大麻染色体无区别,则有可能发生了。61.(16分)眼球震颤是周期性共济失调的一种表现类型,它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试卷第39页,总40页)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和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过程①发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如细胞的(填结构)_____________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结构A的形成。(2)图中所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眼球震颤性周期性共济失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m,则在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4)这种遗传病引起人体细胞缺钙而患病,说明无机盐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5)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色盲基因用b代表)。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为了确保所生孩子不患病,你给他们的建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12分)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1)H、h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2)III2的基因型为;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确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63.(10分)水酶法提油技术是在机械破碎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酶作用于油料,使油脂易于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研究人员应用水酶法提取了亚麻籽油,亚麻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极高的营养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39页,总40页(1)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可降低肿瘤转录因子的活性,影响肿瘤基因的_______,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细胞膜中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影响膜的,从而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2)水酶法提油技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油料的目的是破坏细胞的________,使油脂更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该技术与传统的热榨法(在120℃~130℃高温下压榨)和浸出法(在240℃~260℃高温下蒸发)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由于酶的作用条件具有_________的特点,使得油中的营养物质尽可能保存。(3)用水酶法提油时需先探究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________________的多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64.(12分)图1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图2为在适宜光强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3表示某植物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____________。(2)据图1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3)据图1可知,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则Rubisco存在于_____中。(4)据图2,30oC时某植物净光合速率是μmolO2.mg-1叶绿素.h-1。该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量最大时的温度是。A.15oCB.25oCC.35oCD.40oC(5)据图3,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65.(18分)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试卷第39页,总40页(1)植物出现窄叶是宽叶基因突变导致的,M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图中所示的M基因片段在转录时,________链作为模板链;转录时________酶与DNA分子的结合;正常情况下基因M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2)现有一个宽叶红花变异个体,基因型为MR,请你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该植株的体细胞中的基因M、R与染色体关系示意图为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该植株与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杂交获得F1,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说明:①各种配子的活力相同;②不要求写出配子;③只要求写出一种情况。)(3)用某植株(MmHh)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填“幼苗”“休眠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或萌发的种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纯合子。66.(10分)球茎紫堇的有性生殖为兼性自花授粉,即开花期遇到持续降雨,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天气晴朗,可借助蜜蜂等昆虫进行传粉。紫堇的花色(紫色AA、黄色Aa、白色aa)与花梗长度(长梗对短梗为显性,基因用“B、b”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相等数量的紫花短梗(AAbb)和黄花长梗(AaBB)两个品种的球茎紫堇间行种植,请回答:(1)若开花期连续阴雨,黄花长梗(AaBB)植物上收获种子纯合子的基因型为,所控制对应性状的表现型为。若开花期内短暂阴雨后,天气晴朗,则紫花短梗植株上所收获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2)研究发现,基因型aaBB个体因缺乏某种酶而表现白花性状,则说明基因A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基因a与A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或者是翻译终止(或肽链合成终止)。(3)紫堇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堇大多为单瓣花,偶见重瓣花。人们发现所有的重瓣紫堇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某些单瓣植株自交后代F1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蔓的重瓣花为_________性状。②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下图为单瓣紫堇花粉母细胞中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联会示意图,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基因③为探究“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这一结论的真实性,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图示方案获得F2的育种方式称为。该过程需要经过ⅠⅡ诱导后得到F2,最后观察并统计F2的花瓣性状表现。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花瓣只有重瓣花,则上述结论是真实的。67.试卷第39页,总40页(12分)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亲本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规律。(3)图乙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4)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请设计一个最简单方案予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16分)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右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细胞器)来完成的。(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右图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方的UBE3A基因发生,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性。(4)试卷第39页,总40页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69.(10分)下图表示科学家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请回答:放射性RNA培养基和细菌中的3H-尿嘧啶大肠杆菌T4噬菌体感染后2、4、6、8、10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并培养1min粉碎细菌分离RNARNA含T4噬菌体DNA含大肠杆菌DNA不含DNARNA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单链DNA杂交检测各组放射性强度O2468感染时间/min20406080100放射性RNA-DNA的百分比/%ab(1)①→②过程中利用3H-尿嘧啶合成放射性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酶参与此过程。(2)放射性RNA与DNA杂交依据________原则。检测各组放射性强度经计算后绘制出右图,曲线________(填右图字母)最可能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70.(9分)下图表示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和⑦表示的生理过程是。(2)图中途径②和⑧分别表示蛋白质转运的非分泌途径和分泌途径。据图分析试卷第39页,总40页,决定其不同途径的因素是。(3)直接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中,新生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4)若③④⑤为不同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发挥作用,则体现出细胞器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若⑥为RNA聚合酶,则能识别基因的。(5)若上述分泌蛋白质为人体激素,则其合成和分泌的途径是⑦→⑧→,之后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是细胞膜完成功能的分子基础。71.(22分)完成下列Ⅰ、Ⅱ两小题Ⅰ.(12分)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下表是几种脊椎动物与人胰岛素分子之间在结构上的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动物类别猪马牛羊天竺鼠与人存在差异的氨基酸数目122318(1)在核糖体翻译出来的胰岛素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最终由一些小泡包裹着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胰岛素分泌到胰脏的中,然后进入中。(2)将天竺鼠控制合成其胰岛素的信使RNA与人的相应RNA比较,结果将是()A.长度相同,至少有18个碱基不同B.长度相同,有54个碱基不同C.长度不同,减少了若干个碱基D.长度不同,增加了若干个碱基(3)利用胰岛素信使RNA反转录合成单链DNA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原则是。若需要将目的基因进一步复制扩增,其复制特点是。将目的基因(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进行重组使用的酶包括。Ⅱ.(10分)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则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途径来彻底消灭。72.试卷第39页,总40页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使其功能缺失。(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性。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识别的密码子为,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则支持假设一。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73.(10分)下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乙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d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需要酶。(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图甲中的(用图中的字母回答)。(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图乙的段,图甲中a所示生理过程发生在图乙的段。(4)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74.(15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试卷第39页,总40页(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___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_______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__________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_____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I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75.(18分)下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2)形成紫色色素所需的酶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转运缬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CAU、UGG、GCG,则基因A中决定该氨某酸序列的模板链的碱某序列为(3)B基因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A基因的,从而使色素合成减少,花色变浅。从上图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牛物的某种性状可以由决定。(4)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全为红花,则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F!自交,则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二,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5)现有红色AABbb(2n+l)三体的植物,与白色aabb的植物杂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需写出配子及比例)。76.(10分)光敏色素在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调节幼苗的生长和叶绿体的发育等。下图为光敏色素调节相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试卷第39页,总40页(1)图中活性调节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cab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2)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的过程是图中序号____________。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mRNA上的____________有关。(3)由图可知,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产生在___________中,叶绿体的发育受___________中的遗传物质控制。(4)叶绿体中植物吸收红光的色素主要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的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若要探究该酶的合成是受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编码,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7.(9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问题。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请回答:(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的合成和分泌。(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3)过程②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至少写出2项)。(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或。(5)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试卷第39页,总40页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78.(14分)已知小麦的抗旱性和多颗粒均属显性遗传,且两对控制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的旱敏多颗粒、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杂合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小麦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①F2中表现为抗旱多颗粒小麦的基因型有种,要确认其基因型,可将其与隐性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可能为。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植株所占比例是。(2)干旱程度越严重,抗旱植物根细胞中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相对越多,该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的结果。(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实现的。(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获得的后代个体全部是抗旱型抗病杂交种(RrDd)。具体做法是:先用Rrdd和rrDd通过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交种RrDd。79.(27分)I.(18分)某种鸟类(2N=76)为ZW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回答下列问题:(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①雌性鸟类羽毛的颜色有____________种,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____________。(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研究者进行了右图所示的杂交实验: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灰色斑点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②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_________,让F2试卷第39页,总40页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___________。③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将F2全部个体放归自然界多年后,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将____________(“变大”或“不变”或“变小”)。II.(9分)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EBOV)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内要加入含有VP40基因的DNA、dNTP、Taq酶和根据______________合成的引物,且反应需要在一定的_________溶液中才能进行。(2)选用EcoRI和XhoI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在大肠杆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可称为___________。(3)过程⑥常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是用____________处理。若把在HAT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全部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中,并从中提取出的抗体_______是或不是)单克隆抗体。图示过应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18分)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__________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__________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__________,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1.03突变型♂×野生型♀0.47依据__________,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__________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试卷第39页,总40页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2631731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991168168据表分析,__________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__________。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__________。81.Ⅰ(10分)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但偶尔有的夫妇一胎生出多个孩子。下图为某女性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甲和乙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X、Y的名称分别是、,过程Y产生的两个子细胞能各自独立发育成甲、乙两个小孩说明了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很强的。(2)过程Y的过程分裂方式是。(3)已知个体甲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乙为AA,其最可能的原因是。(4)已知甲为六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纯合体患者,结婚之前已通过外科手术将多余的手指切除,且他的婚配对象是正常指,则其子女是否患六指症?;说明原因。(5)若甲乙分别和一对有着与图中相同来源的两个女性结婚,这两对夫妇所生的子女相比较,性状差异很多,指出引起这些差异的3种可能的原因:①;②;③。Ⅱ.(15分)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和。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_______。(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某隐性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试卷第39页,总40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Ⅱ.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Ⅲ.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82.(10分)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用字母H表示)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团。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约会持续发展15年到20年,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在一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偶然发现一特殊罕见男患者,其病情延迟达30年以上。通过家谱发现,该男子的父亲患该病,母亲正常,但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经基因检测,发现该男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出现一个A基因。(1)由该家族的情况判断,亨廷顿舞蹈症遗传方式为________。(2)出现A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从发病机理分析,A基因能够使病情延迟大30年以上,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已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H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该男患者已经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已确诊患有亨廷顿舞蹈症,则该小孩出现病情延迟的几率是______。83.(10分)玉米成熟时的植株高度由多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除了水肥等环境因素以外,在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植株高度主要与等位基因的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两株显性基因均不同、高度分别为54和66(单位:英寸,下同)的玉米纯合子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平均高度约为60,统计结果显示F2中,最矮的株高为36,最高的为84,且大约每256株中有1株最矮的和1株最高的。已知上述株高差异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玉米株高的多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遵循该定律的条件是_______。(2)F1的株高约为_______英寸。F2的株高类型有______种,株高约为__________英寸的植株数量最多。(3)生产上需种植整齐、中等株高的玉米品种,若从F2中选择植株做亲本制作生产用杂交种,宜选择株高为______和_______作亲本,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84.(18分)已知保加利亚玫瑰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个品种,其花色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现有某科学兴趣小组,将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其中实验3由于相关记录资料丢失,导致表现型比例缺失):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实验3:白乙×粉红,F1表现为白,F1×粉红,F2表现为白、淡粉、粉红。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保加利亚玫瑰的花色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理论推算,实验3的F2表现型中白:淡粉:粉红=。(2)保加利亚玫瑰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卷第39页,总40页①图中显示出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②上述基因在控制相关酶的合成过程中,前体mRNA的加工场所位于。③若A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控制酶2的基因是,实验中所用的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3中F1与粉红植株杂交产生子代的过程(要求写出配子)。85.(11分)某自花受粉的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色素是否形成,a无色素形成(无色素为白花),B控制紫色的合成,b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现有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种(甲—紫花,乙—白花,丙—红花,丁—白花),进行了如下实验:(1)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定律,其中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3)在甲品种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蓝花植株(戊),让戊与丁品种杂交,结果如下:①据此推测:蓝花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了______(显/隐)性突变。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需用甲、乙、丙和丁四个品种中的____________品种的植株与其杂交。86.(12分)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有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87.(10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图所示,请回答:试卷第39页,总40页(1)亲代果蝇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___、雄性:____________。(2)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每对基因都是纯合)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的性别比例。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讨论: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无粉红眼果蝇出现,则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88.(14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l。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3)图2中,乙、丙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纯合橙红植株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乙;III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l,则其为突变体丙。请写出III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正常果蝇唾液腺细胞的X染色体上只有一个编号为16A的区段,而棒眼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两个16A区段,重棒眼果蝇中则有三个重复的16A区段。若用b代表一个16A区段(染色体类型记为X1b,以此类推X2b、X3b),雌雄果蝇在X染色体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如下图A~G所示。请分析回答:试卷第39页,总40页(1)从结构上看,X染色体共有__________种类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2)雌果蝇B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含有____________个16A区段。(3)雌果蝇C与雄果蝇E杂交,正常情况下F1都为棒眼,但出现了少数正常眼和重棒眼果蝇。研究发现,这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不对等交换有关。据此推断,上述杂交后代中出现异常果蝇是由于亲本中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不对等交换,产生了________(用X和b表示)的配子:若一半雌果蝇C减数分裂时发生这种不对等交换,后代出现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4)理论上推测,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有__________种类型,表中还缺少的雌果蝇染色体类型是__________(用X和b表示)。有人推测雌果蝇中的这种类型都存在致死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之。①选重棒眼雌果蝇分别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雄果蝇杂交。②统计实验结果。③结果分析:若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之比为__________,则推测正确。90.(16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2)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_____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_________的结果。(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突变体②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I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91.(本题18分)试卷第39页,总40页已知玫瑰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A基因控制紫色性状,a控制白色性状。现某研究小组将一种修饰基因B导入该植物某染色体中,该基因能淡化该植物花颜色的深度。研究发现植物具有一个B基因时颜色变浅为红色,具有两个B基因时为白色(无修饰基因B时用b表示)。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白色1、白色2和紫色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组别亲本F1表现F2表现I白色1×紫色紫色3/4紫色,1/4白色II白色2×紫色红色1/4紫色,1/2红色,1/4白色III白色1×白色2红色3/16紫色,6/16红色,7/16白色.(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控制花色的基因与导入的修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2)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修饰基因B导入体细胞中,从而培育出红色植株,该育种方式的明显优点为。(3)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白色2的基因型为。第III组F2中开白花的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种。若从第I、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紫色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玫瑰花色遗传过程中说明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对基因控制,玫瑰花色由花青素决定,而花青素不是蛋白质,故A基因是通过控制控制紫色性状。(5)为鉴别第III组F2中某一白色植株的基因型,用非转基因白色植株进行杂交,若后代只有红色和白色的植株,则可判断其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判断过程。92.(14分)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将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雄果蝇杂交,得到以下结果: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雄性子代75752525雌性子代1500510(1)亲代中雌性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_,雄性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2)图中的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为灰身白眼子代,请补充完整该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图形(无基因突变)。(3)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偶尔会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研究发现,此类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0(0表示无Y染色体)。请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表示用棋盘法表示例外表现型个体产生的原因,填写问号处内容:P:XBY(红眼雄蝇)×XbXb(白眼雌蝇)精子卵细胞XBY?XBXbXb(致死)?0?Y0(致死)93.(8分)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只有当A存在时才有色素合成,能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黑色或黄色,无色素合成个体呈白色。B使有色素个体毛色呈黑色,无B基因则呈黄色。现有黄色雌性与白色雄性两只纯合家鼠交配,F1试卷第39页,总40页代中雌性全为黑色,雄性全为黄色,且比例为1:1。交配过程中无任何变异或致死情况出现。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该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确定基因一定位于(填“常”、“X”或“Y”)染色体上。(2)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存在两种可能性,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3)为了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现将F1代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若发现F2代中雄性表现型及比例约为。则可判断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94.(10分)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非糯性(T)对糯性(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有人用纯种高秆非糯性水稻和矮秆糯性水稻,培育矮秆非糯性水稻新品种,步骤如下:(1)①②③④中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2)④过程表示育种过程中的幼苗必须用处理,原因是花粉培养出的幼苗均为倍体,具有的特点。(3)用上述亲本培育矮秆非糯性水稻新品种,还可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操作步骤的不同之处在于得到F1之后应。(4)已知非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紫红色。取上述F1水稻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半呈现蓝黑色,另一半呈现紫红色。该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定律。95.(24分)I.(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中不同的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在控制之死效应上,CL是。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II.(9分)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由过程获得的A为。在核移植前,必须先去掉卵母细胞的核。目的是,受体应选用期卵母细胞。进行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羊对置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试卷第39页,总40页,这是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采用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理论上可获得无限个转基因绵羊,这是因为。96.(9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图甲)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系谱图中Ⅱ-1和Ⅱ-2生出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该性状为(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ⅰ区段上,该性状的遗传(填“属于”或“不属于”)伴性遗传。(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ⅱ区段上,Ⅲ-2和Ⅲ-4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若Ⅲ-1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分析它的形成原因是:(填“Ⅱ-1”、“Ⅱ-2”或“Ⅱ-1或Ⅱ-2”)在减数第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所致。(4)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ⅲ区段上,依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5)Ⅲ-2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到一只小羊,分析得知小羊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羊不是Ⅲ-2生产的?(能/不能)。97.(16分)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1)图甲所示的变异在遗传学上属于,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_期的细胞。(2)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种,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_(能/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3)某21三体综合征的男子,其中一条21号染色体发生了如图甲所示的异常情况,另两条21号染色体正常。在减数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正常联会,异常染色体与14号染色体联会。则减数分裂中,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为,在下图画出异常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只需表示出14、21号及异常染色体,其它染色体不用表示)。(4)为避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_____________,获得胎儿细胞后运用____________技术大量扩增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试卷第39页,总40页98.(9分)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①据表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个。(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99.(10分)人类的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某52岁男性M患有此病。根据调查,M的前辈均正常,从M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患者均为男性,M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M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M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请回答下面问题:(1)XLA的遗传方式是____。M的女儿的基因型是(用基因B-b表示)。(2)XLA发生的原因是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对该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M的父亲B.最初发生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C.M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D.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3)M家族的XLA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________。(4)下图是另一家族(N)的遗传系谱。N家族遗传有高胆固醇血症(如下图),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M的女儿与N家族中的男性Ⅱ-3结婚。则:①M的女儿与Ⅱ-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试卷第39页,总40页②若M的女儿怀孕了第二个孩子,同时考虑两对基因,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____。100.下图是患甲病(基因为A、a)和乙病(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请据图回答:(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遗传。(2)Ⅲ11和Ⅲ12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遗传病。可供选择措施如下:A.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C.基因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请根据系谱图分析:①Ⅲ11采取什么措施?(填序号),原因是。②Ⅲ12采取什么措施?(填序号),原因是。101.(每空1分,共10分)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性遗传病。(2)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3)Ⅱ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4)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5)Ⅲ2若与一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102.(10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A、a和D、d控制,但不知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位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甲病是染色体性遗传病,判断理由是。(2)这两种病的遗传符合试卷第39页,总40页规律,因为。(3)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4)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3.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1)为研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由E、e、F、f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1: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实验2: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早熟、晚熟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中F2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实验2中亲本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2)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分别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和t控制。①为了确定图甲植株A(杂合子)中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其________产生后代(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②已知黄色基因T纯合时致死,则随机交配的玉米群体中,T基因的频率会逐代_______;9号染色体上还有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乙,若图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利用图乙所示的玉米来检测某白色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了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做了图丙的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及其他的基因突变):若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没有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若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出现了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104.(9分)一对青年张某(男)、李某(女)向医师进行婚前遗传咨询。医师经询问调查获知:①甲病、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双方家庭均不含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②张某患甲病,且其家系图如下,图中Ⅲ3即为张某,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试卷第39页,总40页③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若以上基因传递过程中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发生,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确定依据是:通过与个体间的关系及表现型可排除伴X显性遗传;通过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及个体的表现型可排除。(2)已知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则乙病的另一遗传特点是。(3)若医师通过一定办法确定了本题中张某和李某两人的基因型,并且推算出他们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5/8。图中的圆形代表体细胞,请在圆内作图,正确表示李某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甲病相关基因用A或a字母,乙病相关基因用B或b字母,竖线代表染色体。试卷第39页,总40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看不见染色体被逐渐牵引到细胞两极的过程,因为此时细胞是死细胞,A错误;单倍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其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实现的,C错误;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B【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色素分离是,试管中加入层析液,应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A正确;解离的洋葱根尖先漂洗,然后用龙胆紫进行染色,B错误;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C正确;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相关实验研究,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3.A【解析】试题分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A项正确;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B项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不容易发生细胞凋亡,C项错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B【解析】试题分析:A目的是计算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A错。B目的是使色素含量高,从而使分离的色素带更明显,B正确。C目的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C错。D目的让酵母菌均匀分布,使结果可靠,D错。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5.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有选择的表达,遗传物质不变;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基因加强表达,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癌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遗传物质改变;A错。三类细胞都含有细胞代谢必需的酶,如细胞呼吸相关酶、蛋白质合成相关酶,也有一些酶不同,B错。细胞分化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基因加强表达,癌细胞由于癌基因表达,细胞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C正确。分化、衰老都受机体控制,癌细胞为恶性增殖细胞,不受机体控制,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6.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不分化,细胞的全能性不变,A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B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减弱,C正确;细胞癌变后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7.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为基因程序性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A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不能进行基因的表达,故B错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中表达的基因不同,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故C错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均会使细胞癌变,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能无限增殖,并且能保留原细胞的部分特点,故A错误;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因此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B错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作用,故C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但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代谢活动增强,最终释放水解酶,使细胞凋亡,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B【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应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不是细胞板,A错误。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前期、中期细胞的两倍,C错误。根据分裂期的细胞数无法计算出细胞周期长短,只能估计不同阶段持续时间的比例,D错误。10.C【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B【解析】氧气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中氧气浓度应比细胞质基质中的低,A错;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受到破坏,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细胞壁,使细胞分裂受阻,B对;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等于DNA数,为4n,故C错;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直至末期才重建,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D错误。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点评:识记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是解答本题关键。12.C【解析】试题分析: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其液泡含紫色色素,容易观察,内表皮细胞液泡不是紫色,不容易观察,A错。观察有丝分裂用根尖分生区,由于细胞分裂间期较长,故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只能观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后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B错。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用分裂旺盛的根尖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低温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组加倍,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组加倍,C正确。DNA主要位于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主要在细胞质,被吡罗红染成核酸,故细胞多数区域为红色,D错。考点:本题考查与洋葱相关实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13.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A项错误;D→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F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B项错误;果蝇的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A→D段完成-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核DNA分子均为1条链含32P,1条链含31P,在D→E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每一个核DNA分子经过复制后所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有1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32P,另1条链含31P,另一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含有31P,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EF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项正确;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4.B【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均含有32P标记,但其每个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内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2P,但含有32P和不含32P的染色体随机向两极移动,形成的子细胞内含32P染色体数不定,但范围在0-2N之间,所以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均含有32P,经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均含有32P,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D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不一定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及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5.B【解析】试题分析: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并且都会达到饱和点,因此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曲线的趋势不变,A项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的作用刚好相反,因此改变后与胰岛素的曲线相反,曲线变化最大,B项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与有丝分裂相同,所以改变后曲线变化不大,C项错误;温度通过控制酶的活性来影响有氧呼吸释放CO2量,所以改变后曲线变化不大,D项错误。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血糖调节、细胞分裂、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D【解析】试题分析: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细胞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项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的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当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会释放神经递质,B项正确;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项正确;效应T细胞与癌变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癌变细胞凋亡,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凋亡、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可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图中所示的变异为基因突变,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18.C【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的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分,说明是初级精母细胞,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A项正确;基因重组包括通常两种类型:①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前期和后期,故B项正确;图丙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目、c表示DNA数目,②有染色单体,①没有染色单体,说明②→①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甲中形成①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过程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图乙中的C→D段时期表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C项错误;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则说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即X、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图乙中的BC段表示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点相符,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9.A【解析】试题分析: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DNA的一条链都带有标记,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中期因为着丝点未分开,后期都还在一个细胞内,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故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基因分离遗传定律,故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故C错误。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20.D【解析】试题分析: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是捕食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共同进化,A正确;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争夺空间资源等,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实质是对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进行选择,C正确;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时间不同,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21.D【解析】试题分析:DNA为双链结构,其碱基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DNA分子中嘌呤类碱基与嘧啶类碱基数相等,各占50%;RNA为单链结构,嘌呤类碱基与嘧啶类碱基所占的比例没有固定数值;根据题意可知,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则甲应该是仅含RNA的生物或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又因为细胞生物都是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因此可排除T2噬菌体,B错误;细胞生物与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根据题意,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所以乙生物只能是RNA病毒,所以D正确;A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DNA与RNA的化学组成及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2.B【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所以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和c链均与d链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A项正确;酶1是解旋酶,可使氢键断裂,酶2表示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项错误;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C项正确;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复制过程,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Q蛋白只在3时期含量最多,且Q蛋白含量最多时期,A蛋白含量较多,而B蛋白含量较少,说明A蛋白和B蛋白激活Q基因表达的时期相同,但机理不同,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乙胚胎中缺少B蛋白,说明乙胚胎中B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B项正确;Q蛋白在3时期含量最多,说明Q基因主要在3时期表达,所以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Q蛋白浓度应该较少,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起始密码在mRNA上,故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4.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RNA可以作为含遗传物质的基因,还可以作为翻译和转录的模板,故A正确。物质M是蛋白质类应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B正确。患儿痊愈后如果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不是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故C错误。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说明G和C占40%,有400个碱基。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中需要先合成-RNA然后再合成+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5.A【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液泡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的数量多于从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的数量,A项正确;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从起始密码子的一端向终止密码子的一端移动,是单向的,B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基因的表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A【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液泡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的数量多于从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的数量,A项正确;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从起始密码子的一端向终止密码子的一端移动,是单向的,B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基因的表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D【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试剂将细胞染色,所选材料必须是无色或近于无色以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不可选用,A错误;在用淀粉酶、淀粉为原料来探究酶的最适pH的实验时,不能用碘液来检测,因为在碱性条件下,I2分子可与NaOH反应生成碘化钠或次碘酸钠,而这些碘的化合物不能与淀粉形成络合物,淀粉不变蓝,B错误;静息电位时,膜外和膜内分别为正电位、负电位,不可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同侧,C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而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如果同时标记,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具有放射性,不能判断谁是遗传物质,D正确。28.B【解析】试题分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1:1,A正确;用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二次后,共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有2个,含14N的DNA有4个,二者之比为1:2,B错误;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种类之比为AXB:aY=1:1或aXB:AY=1:1,C正确;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1:1,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29.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中记录可知,母亲有基因标记Ⅰ、Ⅱ,父亲没有,所以女儿1的基因标记Ⅰ、女儿2的基因标记Ⅱ均来自于母亲,基因I和基因II不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①错误;父亲有基因标记Ⅲ,两个女儿都有,儿子没有,说明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③正确;女儿2同时具有基因II与基因IV,说明基因II与基因IV可能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②正确;父亲有Ⅴ基因标记,但儿子没有,说明基因V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④错误;所以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物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0.D【解析】试题分析:设红眼基因为A,亲本为XAY×XAXa,生成精子和卵细胞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各为1/2,正常各为1/2,子代缺失2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为1/2×1/2=1/4不能存活;染色体数正常为1/2×1/2=1/4,子代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为1/2×1/2+1/2×1/2=1/2;故子代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为2/3,正常为1/3;子代白眼果蝇概率为1/4,红眼果蝇为3/4,故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2/3×3/4=1/2,A错。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3×1/4=1/12,B错。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C错。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31.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均正常但Ⅱ-4是甲病女性患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与Ⅲ7均为患者但他们的父母正常,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类型,不能确定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B错误;若H个体为女性,其与Ⅲ7个体已经超出了旁系三代,他们婚配没有违反我国婚姻法,C错误;由于Ⅲ1可能是甲乙两种病的携带者,与Ⅲ2婚配所生的H个体仍可能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2.D【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的复制以及着丝点的分裂,细胞中会出现2条XD染色体,若该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则XD与XD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若该细胞分裂为减数分裂,则XD与XD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错误;基因F和D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的随机组合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项错误;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子细胞(精原细胞)的,不需要经过变形,C项错误;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会产生4种精子,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3.C【解析】试题分析:藓类小叶呈现绿色,含有叶绿体,可用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但绿色会对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所呈现的蓝绿色产生干扰,不适合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A项错误;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项错误;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因在自然条件下,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所以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C项正确;洋葱内表皮细胞也有中央液泡,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因而能用于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但因细胞液中没有色素,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到,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3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抗病与感病的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抗病与感病的这一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且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A错误;F1自交得到F2,F2中果皮的性状分离比为:白皮:黄皮:绿皮约为12︰3︰1,是9:3:3:1的变形,说明果皮颜色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为双杂合子(BbCc),表型为白色,B错误;将F2中感病、绿皮植株(aabbcc)与感病、黄皮(aabbCC:aabbCc=1:2)杂交,子代出现5︰1性状分离,C错误;若两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表现型为抗病、白皮植株(ABC和ABcc)占总数的3/4x12/16=9/16,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5.C【解析】试题分析: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A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错误;卡尔文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C项正确;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36.D【解析】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分离细胞器、细胞膜——离心法,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37.C【解析】试题分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正确;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的个体无法相遇,使得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项正确;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共生蚂蚁与相思树间为共生关系,寄生蚂蚁与相思树间为寄生关系,A错误;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可能是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B正确;寄生关系中寄生的生物对寄主有伤害,导致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而不是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C错误;共生蚂蚁能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不能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曲线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9.C【解析】试题分析:新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由题意无法判断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A项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褐色蜥蜴的入侵使绿色蜥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在特定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可能改变了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考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0.C【解析】试题分析: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正确;由题意“取食马利筋的斑蝶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可推知,斑蝶可能具有某种机制使其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强心苷的影响,B项正确;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被天敌捕食的几率减少而受益,C项错误;用不含马利筋的食物饲喂的斑蝶,由于其体内没有积累强心苷,因而被鸟类取食后不会引起鸟类呕吐,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1.A【解析】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若甲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环境破坏,可导致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若甲为下丘脑,则寒冷刺激,可导致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量增加,通过作用于甲状腺使产热量增加,同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错误;若甲为农田害虫,则喷施农药,可导致害虫种群抗药基因增多,害虫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若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相关生物概念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2.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所以选C。43.A【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长约30kb的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DNA片段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该基因不是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A项正确,B、D项错误;依据题意不能得出动脉硬化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结论,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及其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4.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I3为患病纯合子,I4正常,他们的女儿均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那么I1也为隐性患病纯合子,再根据I1的儿子II6正常,可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该地区的发病率为1%,所以该地区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9/10、1/10,则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应高于1/10,B项错误;据图可知,II8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该地区正常男性中携带者的几率为(2×9/10×1/10)÷[1-(1/10)2]=18/99,因此II8与该地区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该病的几率是18/99×1/4=1/22,C项正确;III10的线粒体DNA来源于卵细胞,所以III10的线粒体DNA序列应该与Ⅱ7、I3相同,而与Ⅱ5无关,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几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5.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Ⅱ6和Ⅱ7都患病但Ⅲ10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Ⅰ2患病但Ⅱ5正常,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Ⅲ10正常其基因型为aa,则Ⅱ6和Ⅱ7都是Aa,所以Ⅲ9为纯合子的几率是1/3,A错误;Ⅲ9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Ⅱ6和Ⅱ7,也可能只来自于Ⅱ6或Ⅱ7,B错误;软骨发育不全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基因型的推断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6.C【解析】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根据I1和I2均正常,他们的女儿Ⅱ3患病,可推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的基因型为aa,则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1/2×2/3×1/2=1/6。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的基因型可以确定为Aa,所以②预计Ⅲ7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1/2×1/2=1/4。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7.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目信息“已知Ⅰ-2、Ⅱ-2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Ⅱ-1为染色体正常”可知Ⅱ-1染色体组成是7799,可以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为79,但其子女中出现了流产和痴呆病患者,其子女中应存在7799-(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7+799(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的情况,那么Ⅱ—2的细胞核中一定有7+和9-两个变异的染色体,且其表现型正常,因而其染色体组成不可能是7+7+99-(痴呆)或7+799-(流产早夭);其父亲Ⅰ-1不是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故也不可能为7+7+9-9-;因而Ⅱ-2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一定为77+99-,可以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分别是79797+97+9。Ⅱ—1和Ⅱ—2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7799、77+99-,婚后子女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7799-(单体导致流产胎儿不能成活)、7+799(三体导致患痴呆)、77+99-(含有两个“甲图7+中的阴影片段”,分别位于7+和9上;为7/9易位携带者),因为Ⅲ-3已出生,去掉7799-(单体导致流产胎儿不能成活),故Ⅲ-3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77+99-的概率是1/3,其染色体正常的概率为也为1/3,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及系谱图中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8.ABD【解析】试题分析: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中短条带为隐性基因,长条带为显性基因,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图乙可知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所以四个儿女3-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Dd、D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与4号性状相同女孩的概率为1/4x1/2=1/8,所以ABD错误,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凝胶电泳及系谱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9.(1)糖蛋白受体(2)cDNA膜蛋白A1基因膜蛋白A1的表达量(3)①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蛋白P的表达量③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破骨细胞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解析】试题分析:(1)细胞癌变时,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易于分散转移。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利用RNA经逆转录得到的DNA属于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图1结果表明,癌细胞株S-5膜蛋白A1的mRNA含量明显高,说明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①分析图2可知,横坐标和柱形图表明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添加TGF-β的组别蛋白P的含量都升高,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图2结果表明,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4)要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考点:本题考查癌细胞及其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50.(除特殊标出外,每空1分,共14分)(1)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协助扩散较高(2分)低(2分)摄入葡萄糖的速率(肝)糖原胰岛素(3)转运血糖(4)高(2分)【解析】(1)依题意可知,人体细胞膜上分布的葡萄糖转运体为载体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能分布到细胞膜上。(2)曲线图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红细胞和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浓度范围,红细胞和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再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再与自由扩散时葡萄糖摄入速率相比,说明分别受到G1和G2的限制,因此红细胞和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在相同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条件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高于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说明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从而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分析曲线图可推知,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较红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可将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血糖浓度的增加,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3)依题意,G3和G4都是葡萄糖转运体家族(G)的成员,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同时也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血糖浓度的稳定。(4)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代谢率高,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大,因此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高。51.(除特殊标出外,每空2分,共13分)(1)mRNA(1分)(2)无限增殖(1分)间(1分)(3)①b.等量的2、4、8c.胃癌细胞的凋亡率②a.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诱导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b.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Bax基因和Bel2基因表达)降低【解析】(1)根据题意,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时的模板是mRNA。(2)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由图可知2C-4C细胞数目较少,2C-4C是细胞DNA复制的时期,即间期。(3)①b.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则是否加入蜂毒素是自变量,实验组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8μg/mL蜂毒素溶液。c.实验的因变量是胃癌细胞所受的影响,可用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来衡量,所以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的凋亡率。②a.由图甲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随蜂毒素浓度增加胃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效应是增强的。b.由图甲、图乙分析可知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基因表达下降,因此胃癌细胞凋亡应与这两个基因都有关系,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52.(1)是c-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Fas基因(2)细胞分化(3)转基因基因重组(4)载体蛋白脱氧核苷酸①②③①④【解析】试题分析:(1)Oct-3/4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存在,但由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进行分裂,所以此基因不表达,处于关闭状态.由图可知,细胞凋亡应是c-Myc、KIf4、Fas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过程.(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iPS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应用了转基因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4)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由此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DNA的合成原料是脱氧核苷酸.癌细胞的代谢比较旺盛,需要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①②③会加强.药物要抑制机体内癌细胞的代谢,但不能对正常细胞的代谢造成大的影响,而图中代谢过程①④是所有正常细胞都有可能大量进行的,所以不宜作为作用位点.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53.(1)⑤⑥⑦⑧(2)ABCDABCD(3)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未发生(4)有丝分裂(5)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解析】试题分析:(1)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单细胞生物只有这些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海带、蚯蚓、玉米、山羊均为多细胞生物;噬菌体是病毒;酵母菌、乳酸菌、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2)正常的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对人体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幼年时都能发生。(3)细胞分化是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整个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5)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4.(1)动物4(2)有丝分裂后408体细胞(3)减数第二次后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极体或精细胞(4)C(5)A(6)减数BCAD【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可判断为动物细胞。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应是正常细胞内染色体数的2倍,所以正常细胞内染色体数为4条。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2)A细胞内每一极上4条染色体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因为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共8个DNA分子,分裂后形成2个子细胞都是体细胞。(3)根据B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的特征,可判断B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也可能为极体。(4)根据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等特征,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5)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才导致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6)根据细胞中DNA相对含量起始为2,而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1,数目该细胞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其中DNA进行复制的区间是DNA含量逐渐加倍的时间段,即BC段。C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细胞内都有同源染色体。,此外,在A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也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5.(1)mRNA(2)无限增殖间(3)①b.等量的2、4、8c.胃癌细胞的凋亡率②a.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诱导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b.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Bax基因和Bel2基因表达)降低【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时的模板是mRNA。(2)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由图可知2C-4C细胞数目较少,2C-4C是细胞DNA复制的时期,即间期。(3)①b.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则是否加入蜂毒素是自变量,实验组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8μg/mL蜂毒素溶液。c.实验的因变量是胃癌细胞所受的影响,可用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来衡量,所以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的凋亡率。②a.由图甲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随蜂毒素浓度增加胃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效应是增强的。b.由图甲、图乙分析可知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基因表达下降,因此胃癌细胞凋亡应与这2个基因都有关系,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实验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6.(16分,每空2分)(1)染色体核膜(2)高尔基体细胞膜胞间连丝(3)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只要出现“缢裂”就可得2分)(4)32(纵坐标1分,用具体数字或2N、4N都可以;曲线1分,曲线上升应在后期开始时,曲线下降在末期开始或末期结束都可以,横坐标标注不作要求)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1]为染色体,[2]为核膜。(2)图中的小泡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图中的小泡来自高尔基体。丙图中的[3]与细胞膜相连,因此小泡的膜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所以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的细胞质相通的管道,就是[4]胞间连丝。(3)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4)已知该种植物的亲代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及核DNA分子个数均为2N=16,而且每个核DNA分子的双链都用3H标记,转移到不含放射性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图甲所示的时期,每个核DNA分子都经过一次复制,因此细胞中共含有32个核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此时每个核DNA分子均有1条链含3H标记,1条链不含3H标记,即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有32个。依题意可知,亲代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8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即含有32条染色体,16对同源染色体,其余各个时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体细胞相同,坐标图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7.(1)[2]内质网[1]核糖体(2)增多主动运输(3)mRNA纺锤体(4)相同选择性表达(5)25%【解析】试题分析:(1)核膜的外膜与内质网2相连,两者上都是细胞器1核糖体。(2)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会增多,根据题意,RNA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所以是主动运输。(3)分裂间期,基因转录出的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细胞分裂期出现的结构是染色体和纺锤体。(4)生物体中基因的模板链相同,由于基因b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转录、翻译,说明基因b具有选择性表达。(5)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自交子一代AaBb:aaBB=2:1,F1产生的配子为1/3Ab,2/3aB,自由交配子二代为AaBb:aaBB=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4.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58.(9分)(1)无限增殖(2)①癌细胞培养液测定初始细胞数②适量等量的生理盐水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④平均值(3)实验结论:①X物质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②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解析】试题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2))要探究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可以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某物质(X)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因变量只有与初始细胞数对比,才能确定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其余的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有影响的因素,都属于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①依题意,在A~E组中,需分别加入等量的肺癌细胞悬浮液和癌细胞培养液并测定初始细胞数。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②在B~E组中依次加入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物质X(浓度分别为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A组则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组设置三个重复样品。③以上各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④定时取样检测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取平均值,并求各组细胞的存活率。(3)实验结果曲线图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物质X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减小,说明:①X物质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②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考点:本题结合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59.(1)中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K、G=I(3)DBD(4)左下(答出下移也可)如下图【解析】试题分析:(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合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分析图1可知,细胞器a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为叶绿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图中,A为ATP,B为ADP,C为[H],D为氧气,E为C3,F为C5,G为二氧化碳,H为丙酮酸,I为二氧化碳,J为[H],K为氧气,L为磷酸,由于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即D=K、G=I。(3)AB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故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同理D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BD段光合速率一直大于呼吸速率,而DE段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开始减少,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为D点。(4)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会下降,图中A点下移,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故A点应向左下方移动;若图中纵坐标变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则所测的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曲线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60.每空和遗传图解均2分,共18分。(1)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3)D(4)①Ⅰ或Ⅱ2(写对一个得1分)②遗传图解:基因型错误不得分;没写表现型或子代比例得1分。(5)18+XX或18+YY(写对一个得1分)(6)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染色体数量(或结构)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的1为mRNA,SSU为以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生成的翻译的产物,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产物(SSU)的原因是: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2)图示显示,合成的LHCP转移至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据此可推测LHCP将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3)已知图中4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它的基因表达产物是LUS,由此说明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A项正确;由Rbcs基因(核基因)表达的SSU和叶绿体中的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LUS组装成的Rubisco催化CO2的固定过程,因此光合作用过程并非全部由细胞核基因控制,B项正确;物质3催化转录过程,因此为RNA聚合酶,C项正确;该图解中只包含了中心法则的转录和翻译内容,D项错误。(4)①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子代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分别遗传自父本和母本,雄性的X染色体遗传自母本,雌性不抗病,其X染色体上不携带显性基因D。若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说明雄性抗病亲本的Y染色体上携带有显性基因D,X染色体上不携带该显性基因,所以D、d基因可能位于Ⅰ或Ⅱ2片段上。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则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的杂交过程遗传图解如下:(5)已知大麻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N=20条,所以,雄苗的染色体组成为18+XY,其产生的配子为9+X或9+Y,用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8+XX或18+YY。(6)依题意,取粗茎大麻根尖制成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数量(或结构)改变,则属于染色体变异;若与普通大麻染色体无区别,则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61.(16分)(1)细胞核核仁(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m/2(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5)AaXBXb选择生女孩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过程1是转录,在真核细胞中因为是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所以是发生在细胞核。图中的A是进行翻译的场所核糖体,如果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因为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2)由图可知基因是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如果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m,因为该基因有等位基因,并且纯合致死,所以在人群中都是杂合子,因此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m/2。(4)钙是无机盐,缺钙后导致正常的生命活动出现异常,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5)红色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该女子是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生的孩子是红绿色盲,说明该女性是色盲携带者,基因型是AaXBXb。因为该男子表现型正常,所以其女儿应不会患红绿色盲,男孩有可能患红绿色盲,所以建议最好生女孩。而对于周期性共济失调最好通过基因诊断来筛选正常的孩子。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62.(1)常显1/4(2)HHrr或Hhrr(2分)2/33/16(2分)(3)①ACU6②不能启动(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Ⅱ3,4都患舞蹈症,而Ⅲ2号为正常女性,可推出控制舞蹈症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遗传病。若II5(Hh)和II6(hh)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1/2×1/2=1/4。(2)根据Ⅱ3,4生出Ⅲ1号为苯丙酮尿症女性,可推出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III2的双亲表现型,可推出III2的基因型为HHrr或Hhrr。由于Ⅱ3,4的基因型为HhRr、HhRr,所以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2/3;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H_rr)的概率为3/4×1/4=3/16。(3)①根据转录mRNA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可得出mRNA中碱基序列为AUGUCCACUGCGGUCCUGGAA,在结合起始密码子为AUG,则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CU;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7个氨基酸组成,所以形成的肽键有6个。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起始密码改变,蛋白质的合成不能启动。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63.(10分)(1)转录(表达)流动性(2)细胞壁较温和(3)具有一定温度梯度【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ω-3脂肪酸可降低肿瘤转录因子的活性”,由此说明ω-3脂肪酸影响肿瘤基因的转录(表达)过程。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是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据此可推知,细胞膜中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油料的目的是破坏细胞的细胞壁。酶的作用条件具有较温和的特点。(3)若探究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此可设置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多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胞吞、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64.(1)RNA聚合酶(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3)叶绿体基质(4)150C(5)F>C>A【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经过了转录和翻译过程,物质Ⅵ催化的化学反应是由DNA合成单链物质的过程,单链物质为mRNA,该过程为转录过程,因此Ⅵ是RNA聚合酶。(2)分析题图可知,SSU和LHCP的合成的翻译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LUS合成的翻译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3)CO2+C5→2C3反应的过程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属于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反应的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4)根据题意可知,图2中两条曲线为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曲线,则由图像可以看出,30oC时某植物净光合速率是150μmolO2.mg-1叶绿素.h-1;由于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故光合作用生产量最大时的温度大约为35℃。(5)图中A、C、F三点中,A点温度最低,呼吸速率最低,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而图中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F点,根据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C点的呼吸速率小于F点,故A、C、F三点的呼吸强度为F>C>A。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基因的表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5.(1)乙RNA聚合启动部位4(2)染色体畸变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MR在同一条染色体上P  MR  ×  mmrr 宽叶红花   窄叶白花      ↓F1 MmRr     mr 宽叶红花   窄叶白花 1  ∶  1遗传图解:或:MR在两条染色体上P  MR  ×  mmrr 宽叶红花   窄叶白花     ↓F1 Mmr     mRr 宽叶白花   窄叶红花 1  ∶  1(3)幼苗【解析】试题分析:(1)起始密码子是AUG,转录形成该mRNA的模板中应含TAC,结合图示可知乙链为模板链,甲链为编码链,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启动部位结合。正常情况下,基因M有2个,经过复制后数量最多,即有4个。(2)正常宽叶红花基因型是M_R_(MMRR、MMRr、MmRR、MmRr),变异个体基因型是MR,则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如缺失,则2号染色体上有M、R基因,另一条上M、R基因缺失;如易位,M、R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如2号染色体数目缺少一条,只剩下一条含M、R的染色体。若M和R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MR和mmrr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MmRr和mr,表现型是宽叶红花和窄叶白花,比例为1:1;若M和R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则MR和mmrr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Mmr和mRr,表现型是宽叶白花和窄叶红花,比例为1:1。(3)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是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所以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其幼苗,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式,最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纯合子。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6.(1)AABB、aaBB紫花长梗、白花长梗3(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性状种类改变(3)①隐性②见下图③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解析】(1)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开花期连续阴雨,黄花长梗(AaBB)植物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即自交,则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三种,其中AABB、aaBB为纯合子,其控制的性状分别为紫花长梗、白花长梗。若开花期内短暂阴雨后,天气晴朗,紫花短梗植株(AAbb)既可以自交又可以与黄花长梗(AaBB)杂交,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则紫花短梗植株上所收获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3种。(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型aaBB个体因缺乏某种酶而表现白花性状”可知,基因A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途径一。由“基因a与A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可知,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改变或者翻译终止等。(3)①“单瓣植株自交后代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知单瓣花为显性性状,重瓣花为隐性性状;②Fl单瓣花的基因型为Ee,若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且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则后代就会出现上述结果。由以上分析可知,E基因在缺失染色体上,e基因在正常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以此为依据标出相应的基因。③该图示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需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若F2花瓣只有重瓣花,说明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且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若F2花瓣有单花瓣和重花瓣,则上述结论是不存在的。67.(12分,每空2分)(1)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2)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7/13AaBb、AABb(4)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甲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由图甲分析可知黄色基因型是A-bb,其余都是白色,亲本是白色和黄色,子一代全部是白色,且自交后子二代出现了13:3,说明子一代中的白色应是AaBb,亲本中的白色应是AAbb,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个体自交都是白花说明后代不会出现A-bb,其中1/13AABB,2/13AaBB,1/13aaBB,1/13aabb,2/13aaBb,共占7/13.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aBb和AABb,自交后后代会有白花和黄花。(4)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即可。如果发现缺失说明是染色体缺失,如果染色体形态正常说明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应用能力。68.(1)多(高)抗原-抗体杂交(或答“分子检测”)溶酶体(1分)(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答“(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母碱基(对)的替换(3)组织特异(或答:“组织选择”,“细胞特异”,“细胞选择”)(1分)(4)1/3(5)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或其它合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而UBE3A蛋白是组成泛素-蛋白酶体的成分,泛素-蛋白酶体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因此该病患者可以使P53蛋白积累量增加;检测蛋白质存在的常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即分子检测法;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使细胞中蛋白质降解。(2)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条)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能表达,说明AS综合征患者的来自母方的UBE3A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导致细胞UBE3A基因不能表达。(3)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细胞的选择性。(4)根据题意,三体的15号染色体中有两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剩下的两条15号染色体组成有两种情况: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2/3;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1/3。如果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UBE3A基因无法表达,会导致AS综合症,因此受精卵发育成AS综合症的概率为1/3。(5)根据题意,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原因可能是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减数分裂等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获取题干中有用的信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9.(1)转录RNA聚合酶(2)碱基互补配对b随感染时间延长,以大肠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放射性RNA减少【解析】试题分析:(1)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①→②过程中利用3H-尿嘧啶合成放射性物质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2)放射性RNA与DNA杂交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图2中曲线b最可能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原因是随感染时间延长,以大肠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放射性RNA减少。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0.(1)翻译(2)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3)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启动子(5)⑨→⑩受体信息交流(传递)【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①和⑦都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翻译过程。(2)从图中可知,通过①和⑦合成的蛋白质的去向不同,⑦合成的蛋白质在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的作用下加入内质网进行加工。(3)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中,新生蛋白质的种类不同.(4)③④⑤为不同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发挥作用,蛋白质进入细胞器的方式为胞吞,体现出细胞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RNA聚合酶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催化转录过程的进行。(5)人体蛋白质类的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即图中的⑦→⑧→⑨→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71.Ⅰ.(12分)(1)组织液(或内环境)(2分)血浆(或血浆和淋巴)(2分)(2)A(2分)(3)A—T、U—A、G—C、C—G(2分)半保留复制(2分)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分)Ⅱ.(10分)(1)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记忆细胞,乙组第二次接种时,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再次合成大量的抗体,而甲组未进行二次种接。(2分)(2)T淋巴细胞(2分)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免疫效应降低(2分)(3)体液免疫(2分)细胞免疫(2分)【解析】试题分析:Ⅰ.(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进入胰腺的组织液,再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2)天竺鼠胰岛素与人的胰岛素有18个氨基酸差别,都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故mRNA长度相同,有18个密码子(54个碱基)不同。(3)由于RNA有碱基U,没有碱基T,故以RNA逆转录生成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U-A,A-T,G-C,C-G.DNA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切割供体DNA和载体,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Ⅱ.(1)乙组进行二次免疫,体内记忆B细胞迅速大量增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2)丁组小鼠摘除胸腺,不能产生T细胞,故只有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少量抗体。戊组小鼠注入T细胞后,大多数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较多抗体。表明抗体合成需要T细胞帮助。乙组和丁组都是二次免疫,丁组抗体合成较少,原因是缺乏T细胞,大部分B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较多抗体。(3)动物个体通常先通过体液免疫途径(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一些病毒进入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暴露病毒再消灭。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分子基础和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72.(1)基因重组(2)提前终止(3)①可逆性②谷氨酰胺UAG(4)①全部为野生型②AB、Ab、ab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野生型︰突变型=1︰1【解析】试题分析:(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使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导致密码子由CAG变为UAG(终止密码),因此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进而使其功能缺失。(3)①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原本是由A基因突变而来的,现在假设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是依据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②结合(2)题分析和假设二可知,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识别的密码子为UAG,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4)可采用逆推法解题。①如果假设一成立,则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并培养,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均为A),因此,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全部为野生型。②如果假设二成立,则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b)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B)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Bb),因此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AB、Ab、ab;如果一个F1细胞(AaB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来源于一个F1细胞(AaBb)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野生型(1AB、1Ab和1ab)︰突变型(1aB)=3︰1;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来源于一个F1细胞(AaBb)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野生型(Ab)︰突变型(aB)=1︰1或全部为野生型(AB、ab)。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73.(1)逆转录;(2)c;(3)BC;AB;(4)tRNA(转运RNA)【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e为RNA复制,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2)翻译时需要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为图甲中的c过程。(3)图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数曲线,则图中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若表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AB段表示DNA复制,则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属于图中BC段;图甲中a过程为DNA复制,发生在乙图中的AB段。(4)tRNA能够搬运氨基酸,同时能够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与之结合。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和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74.(1)43:1或9:7(1:3或7:9)(2)基因(R与r)的数量4在r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3)白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缺失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部分基因(4)答案一:iiDDRRI红:粉红为3:1II红:粉红为5:1III红:粉红为1:1答案二:iiDDrrI红:粉红:白为1:1:2II红:粉红:白为1:2:3III红:粉红:白为1:0:1【解析】试题分析:(1)由甲图可推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iD_R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I_____、iiD_rr、iiddR_、iiddrr;由甲、乙两图可知,粉红花突变体的基因型应为iiD_Rrr。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该植株可能为iiDDRr或iiDdRR或iiDdRr,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或9:7。(2)由乙图可知,突变体①②③都是含1个R和2个rr,它们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R、r数量有关。从R与r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可以看出,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在第6个密码子位置,而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在第2个密码子位置,所以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4个,其直接原因是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位置前移。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3)由甲图可知,基因型为iiDdr的细胞能合成白色物质2,所以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可产生iDr、ido、idr、iDo四种配子,自交会形成缺失两条染色体的受精卵,这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部分基因。(4)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若是iiDDRR×突变体①,由于iiDDRR产生的配子是iDR,突变体①产生Ro、rr、Rr、ro四种配子,则子代中只有红花和粉红花,比例为3:1;若是iiDDRR×突变体②,突变体②产生2Rr、2r、1rr、1R四种配子,则子代中也只有红花和粉红花,比例为5:1;若是iiDDRR×突变体③,突变体③只产生R、rr两种配子,则子代中有红花和粉红花,比例为1:1。方案二: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I若子代中红:粉红:白为1:1:2,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红:粉红:白为1:2:3,则其为突变体②;III若子代中红:粉红:白为1:0:1,则其为突变体③。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与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5.(18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1)脱氧核苷酸(碱基)数量、排列顺序不同(2)-CATTGGGCG-(3)表达(转录与翻译)多个(对)基因(4)AAbb4:3:6:30(5)遗传图解4分,亲本基因型、表现型1分,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1分,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1分,各种符号1分)【解析】试题分析:(1)基因与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构成它们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和数量不同。(2)模板链上的序列与mRNA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而tRNA上的碱基序列也与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根据它们的反密码子,即模板链和tRNA上的序列碱基顺序相同,只是将U换成T即可,即在基因的模板链上的碱基顺序应是-CATTGGGCG-。(3)由图可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花色的,而B基因可以抑制A的表达,应是通过影响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影响的。图中显示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4)由图分析可知紫花植株应是A-bb,白花基因型是aa--,而亲本杂交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红花即A-Bb,说明亲本中的紫花应是AAbb,白花应是aaBB。F1应是AaBb,自交后后代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白花aa—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占4份,紫花A-bb占3份,红花A-Bb占6份,粉红花A-BB占3份,即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4:3:6:3。因为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Bb,所以能稳定遗传的占0。(5)三体在联会配对时是随机的,故产生的AAB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应是AB:ABb:Ab:Abb=1:2:2:1,遗传图解应标明亲本基因型、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和相关符号,详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应用能力。76.(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促进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转录光反应(2)②④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3)细胞核、叶绿体(2分)细胞核和细胞质(4)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用药物抑制核基因的表达,检测叶绿体中是否有DNA聚合酶的合成(2分)【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活性调节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DNA分子的相应部位结合后,启动了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①]转录过程,据此可知,图中活性调节蛋白的作用是促进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转录。cab基因的表达产物LHCⅡ参与类囊体膜上PSⅡ复合体的组成,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所以若cab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即图中②④的过程;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有关。(3)分析图示可知,[①]、[③]均为转录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中。图中rbcS核基因的表达产物SSU小亚基以及叶绿体中的DNA控制合成的LSU大亚基组装成叶绿体中的酶,所以叶绿体的发育受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4)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中的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若要探究该酶的合成是受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编码,其实验设计思路是:用药物抑制核基因的表达,检测叶绿体中是否有DNA聚合酶的合成。若有DNA聚合酶的合成,则说明该酶的合成是受细胞质基因编码;若无DNA聚合酶的合成,则说明该酶的合成是受细胞核基因编码。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77.(1)垂体;甲状腺激素(2)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3)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4)胞嘧啶;鸟嘌呤((5)BD【解析】试题解析:(1)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过程①为转录,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过程②为翻译,参与此过程的RNA有mRNA、tRNA、rRNA。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3)过程②代表翻译,需要模板、原料(氨基酸)、转运RNA、酶和能量。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肽链,提高翻译效率。(4)功能蛋白A在发生基因突变后,从谷氨酸之后所有的氨基酸序列丢失,由谷氨酸的密码子GAA,GAG,对比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可推测,在功能蛋白A基因上发生的碱基变化可能是C→A(或CTC→ATC,或CTT→ATT),突变后的U在复制过程中会形成A—U、A—T,DNA分子复制后出现的C与G配对则来自于与P互补碱基,由此推测,P为C或G。(5)图中看到转录尚未完成已经开始翻译,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表达出多条多肽链,不是多个核糖体完成一条链的翻译。考点: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78.(1)①4RrDD或RRDd②1/6(2)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3)碱基对替换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单倍体【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题意,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rrDD)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RRdd)杂交,F1(RrDd)自交,F2中表现为抗旱多颗粒小麦(RD)的基因型有4种;要确认其基因型,可将其与隐性个体(rrdd)杂交,若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为RrDD或RRDd。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rr)后,剩余植株(RRDD:RRDd:RrDD:RrDd:RRdd:Rrdd=1:2:2:4:1:2)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植株所占比例是2/12x1/4+4/12x1/4+2/12x1/4=1/6。(2)干旱程度越严重,抗旱植物根细胞中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相对越多,该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对比抗旱基因R与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知,R基因的第8个碱基由A变成了T,即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替换。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说明该抗旱基因是通过控制光合作用过程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抗旱性状的。(4)要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获得的后代个体全部是抗旱型抗病杂交种(RrDd),可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交种RrDd。考点: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79.I(18分,每空2分)(1)①2ZAW和ZaW②ZAW和ZAZa1∶2∶1(2)①是AaBB和AaBb②纯白1/2③变大II(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缓冲(2)防止酶切产物之间的随意连接,提高连接成功率(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转化(3)灭活的病毒不是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分)【解析】试题分析:I(1)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依题意可知,某种鸟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①雌鸟的基因型只有两种:ZAW和ZaW,雌鸟羽毛的颜色也只有灰色和白色2种。②雄鸟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Za,分别为黑色、灰色、白色。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即ZAW(雌灰)和ZAZa(雄灰)杂交,或者ZaW(雌白)和ZaZa(雄白)杂交,而后者的杂交后代无性状分离,与题意不符,所以符合题意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W(雌灰)和ZAZa(雄灰);子代的基因型为ZAW(雌灰)、ZaW(雌白)、ZAZA(雄黑)、ZAZa(雄灰),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1:2:1。(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①由题图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是4:2:1:6:3,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说明灰色斑点的基因组成中只含有1个A,同时含有B,所以灰色斑点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灰色斑点的基因型为AaBb,再结合F2显示的结果“斑点:纯色=9:7”可推知,基因B控制色素分散形成斑点。②综合分析可得出纯白(aa___)、纯灰(Aabb)、纯黑(AAbb)、灰色斑点(AaB_)、黑色斑点(AAB_)。所以,在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纯白(aaBB、aaBb、aabb)。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双亲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情况:Aabb×AaBb或者Aabb×AaBB。若为前者,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情况见下表:雌配子ABAbaBab雄配子AbAABb黑斑(新)AAbb纯黑(新)AaBb灰斑Aabb纯灰abAaBb灰斑Aabb纯灰aaBb纯白(新)aabb纯白(新)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1/2。若为后者,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情况见下表:雌配子ABaB雄配子AbAABb黑斑(新)AaBb灰斑abAaBb灰斑aaBb纯白(新)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也占1/2。③依题意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所有的斑点羽毛均同时含有A、B基因,且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将F2全部个体放归自然界多年后,种群中A、B基因的频率都将变小,种群中a、b基因的频率都将变大。II(1)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该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能进行。(2)选用EcoRI和XhoI双酶切,所得到的酶切产物不尽相同,这样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就可以防止酶切产物之间的随意连接,提高连接成功率。目的基因(VP40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大肠杆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3)过程⑥是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在HAT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为所有的杂交瘤细胞,不同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所以,将筛选出的全部杂交瘤细胞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中,并从中提取出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分析图示可知,制备抗埃博拉病毒(EBOV)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工程、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0.(1)液体稀释基因突变(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AA(3)黄色、绿色95021.7%和14.5%降低【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要获得转化液,应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的碱基对序列发生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分析表中记录可知,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可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导致突变型♂×野生型♀的结果是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1:2而不是2:2。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亲本型配子多,非亲本型配子少;根据题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中黄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均少,属于非亲本型花粉,说明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2631-731)/2=950。对照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731x2)/(2631x2+731x2)=21.7%,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68x2)/(991x2+168x2)=14.5%,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微生物培养、基因突变、不完全连锁遗传及遗传规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81.Ⅰ.(1)受精作用卵裂全能性(2)有丝分裂(3)第一次卵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4)是(仍患)手术不能改变遗传物质(5)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Ⅱ.(1)(2)X常1/8(3)①将这只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②F1互交(或:F1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③统计F2中雄果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果蝇比例)Ⅰ.F2中雄果蝇占1/3(或:F2中雌∶雄=2∶1)Ⅱ.F2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Ⅲ.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解析】试题分析:Ⅰ.(1)分析图形可知,过程X是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过程即受精作用,且精子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将来发育成男性。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分化形成个体,过程Y是卵裂。过程Y产生的两个子细胞能各自独立发育成甲、乙两个小孩说明了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很强的全能性。(2)卵裂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3)当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时,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细胞,会形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4)如男孩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六指纯合患者,则其基因型为DD(用D表示六指症显性基因),外科手术不会改变其遗传物质组成,基因型不变。其正常配偶的基因型为dd,如DD×dd组合,后代全为六指患者。(5)若甲乙分别和一对有着与图中相同来源的两个女性结婚,则这两对夫妇的基因型相同,若他们所生的子女相比较,性状差异很多,则可能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Ⅱ.(1)根据亲本杂交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根据F1的表现型可以判断灰体和长翅为显性性状。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2)根据F1中刚毛形状可以判断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形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形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此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为1/2×1/4=1/8。(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将该果蝇与多只正常雌果蝇交配,产生数目较多的F1,再用F1中多只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根据后代雌雄果蝇比例做出推断。如果F2中雄果蝇占1/3(或:F2中雌∶雄=2∶1),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伴性遗传、遗传规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探究一些简单生物学问题,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82.(每空2分共10分)(1)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2)基因突变A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分解变异蛋白,使病情延迟(3)1/41/2【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该患病男子的母亲正常,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可推知,亨廷顿舞蹈症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2)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由此说明该男患者出现A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已知亨廷顿舞蹈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发生变异,产生的变异的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而该男患者病情延迟,所以最可能的解释是:A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分解变异蛋白,使病情延迟。(3)亨廷顿舞蹈症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显性致病基因用H表示),该男患者的父亲患该病,母亲正常,由此可推知,该男患者的基因型是Hh,一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hh,二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2hh×1/2XY=1/4hhXY。已知该男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出现一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A基因与H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该男子与出现病情延迟相关的基因型为Aa,一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二者婚配,生一个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基因型为Aa的几率为1/2。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已确诊患有亨廷顿舞蹈症,则该小孩同时为Aa的几率为1/2,即出现病情延迟的几率是1/2。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83.(1)自由组合控制株高的多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株高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60960(3)3684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或:全为中等株高,变异小)【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两株显性基因均不同、高度分别为54和66(单位:英寸,下同)的玉米纯合子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平均高度约为60,统计结果显示F2中,最矮的株高为36,最高的为84,且大约每256株中有1株最矮的和1株最高的”,可知F2中全为隐性基因的纯合子与全为显性基因的纯合子均占F2总数的1/256=(1/4)4,说明植株高度的遗传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遵循该定律的条件是控制株高的多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4对基因均为显性的个体最高为84,4对基因均为隐性的个体最低为36,因此每个显性基因可使植株增高(84-36)/8=6。由上述分析可知F1为4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所以其高度为36+6x4=60;F2的基因型类型中,按显性基因个数的多少排列分别是8、7、6、5、4、3、2、1、0,所以F2的株高类型有9种,其中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植株数量最多,株高约为60英寸。(3)根据题意,要获得种植整齐、中等株高的玉米品种,即要获得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从F2中选择株高为36和84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的子代全部符合要求。因为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84.(1)遵循2:1:1(2)①一种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②细胞核③BAAbbAABB(3)根据实验2F2表现型,可推知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可知白甲、白乙、淡粉、粉红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可得实验3中F2的表现型中白:淡粉:粉红=2:1: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个颜色性状,即一种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mRNA的加工场所位于细胞核;由上面四种基因型可知,控制酶2的基因是B基因。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解析】试题分析:(1)由实验2,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符合含2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子代比例9:3:3:1的变式,故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为AaBb,自交得到F2,为9A_B_:3A_bb:3aaB_:1aabb.故粉红为aabb,淡粉为3aaB_或3A_bb,白色为9A_B_和3A_bb或3aaB_,实验3中纯合亲本为白色×粉红色(aabb),F1全为白色,而F1×粉红得到的F2表现为白、淡粉、粉红,说明亲本白色为AABB,F1为AaBb,因此测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根据实验2的自交结果可以预测测交结果为白:淡粉:粉红=2:1:1。(2)①分析题图,可以看出花色受多对基因控制,即一种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②位于细胞核的DNA转录首先生成前体信使RNA,在细胞核中经过加工成为信使RNA,然后用来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③A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A___表现为白色,则控制酶2的基因是B,即aaB_表现为两种酶都能合成,表现为淡粉;根据前面分析,实验2中亲本白色甲×淡粉(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色甲的基因型为AAbb;由前面分析,实验3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3)实验3中F1与粉红植株杂交为AaBb×aabb,F2表现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即白:淡粉:粉红=2:1:1,遗传图解注意写出F1产生4种配子,以及配子间的自由组合,表现型和比例,图解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5.(共11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aabb(2)紫花:白花=3:1(3)①B(1分)显(1分)②4乙或丁(写全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组成是A_B_,红花的基因组成是A_bb,白花的基因组成是aabb或aaB_。已知甲、乙、丙、丁为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种,所以品种甲(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品种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乙(白花)与品种丙(红花)杂交,F1全为红花,据此可推知,品种乙的基因型为aabb,其后代红花F1的基因型为Aabb,则品种丁(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品种甲(紫花)与品种乙杂交,其后代紫花F1的基因型为AaBb。设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红花F1与紫花F1杂交,F2的情况如下表:紫花F1产生的配子ABAbaBab红花F1产生的配子AbAABb(紫花)AAbb(红花)AaBb(紫花)Aabb(红花)abAaBb(紫花)Aabb(红花)aaBb(白花)aabb(白花)统计分析上表中F2的表现型,得到的结果为3紫花:3红花:2白花,与实验结果相符,说明假设成立,即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甲(AABB)与丁(aaBB)杂交,其F1的基因型为AaBB,丁(aaBB)与品种丙(AAbb)杂交,其F1的基因型为AaBb。再将这两种F1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3A_B_):白花(1aaB_)=3:1。(3)①戊(蓝花)与丁(aaBB)品种的杂交结果显示:F1中紫花自交→F2中3紫花:1白花,据此可判断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戊的基因组成中含有A和B;F1中蓝花自交→F2中9蓝花:4白花:3紫花(9︰4︰3为9︰3︰3︰1的变式),据此可判断组成F1蓝花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进而推出戊的基因型为AAB突变B(B突变表示突变的基因,且B突变对B为显性),F1蓝花的基因型为AaB突变B。综上所述,蓝花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B发生了显突变。②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AAB突变B突变、AAB突变B、AaB突变B突变、AaB突变B。欲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可让其与纯合白花个体交配,即乙或丁。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6.(1)AABB(2)AABb7(3)1/35/9(4)如图【解析】试题分析:(1)由“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可推知无色素的基因型为A_B_、aa__,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由品系1X品系2→F1(无色素)→F23/16有色素:13/16无色素,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野生型纯种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1X野生型(AAbb)→F1有色素(A_bb)→F23/4有色素:1/4无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第Ⅲ组实验可推知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2)Ⅱ组实验图解如下:PaabbXAABB↓F1AABb↓自交F2AABBAABbAAbb无色素无色素有色素↓自交↓自交F3AABBAAB_AAbb无色素无色素有色素由上述遗传图解分析可知,要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可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出现有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第Ⅲ组实验图解如下:PAABBXaabb↓F1AaBb↓自交F2A_B_aa__A_bb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无色素无色素有色素则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3)第Ⅰ组实验的图解如下:PaabbXAAbb↓F1Aabb↓自交F2A_bbaabb无色素无色素由Ⅰ、Ⅱ组遗传图解可知:Ⅰ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Ⅱ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从第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同理可推知从第I、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4)由“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可转换为如下图示: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结合题中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文图转化能力。87.(1)AaXBXbAaXBY(2)3/4(3)①雌:雄=1:1②雌:雄=3:5③AAXtbY【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2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则A和a在常染色体上,B和b在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遗传;且果蝇眼色有三种表现型,即红眼基因型为:A__XB__,粉红眼基因型为aaXB__,白眼基因型为:____XbXb或____XbY。(1)根据题意,红眼雌(A__XBX—)、雄果蝇(A__XBY)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性红眼(A__XBX—):粉红眼(aaXBX-)=3:1,雄性红眼(A__XBY):粉红眼(aaXBY):白眼(____XbY)=3:1:4,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雌性AaXBXb、雄性AaXBY。(2)由亲本基因型可知,F1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XBXB:XBXb=1:1,所以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x1/2=3/4。(3)①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XTBXTB)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XtbY)杂交,F1随机交配(XTBXtb×XTBY)→F2中♀:♂为1:1。②若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TTXBXB)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ttXbY)杂交,F1随机交配(TtXBXb×TtXBY),由于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则F2中♀:♂为3:5。③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眼雌蝇(AAXTBXTB)与纯合白眼雄蝇(AAXtbY)杂交,F1随机交配(AAXTBXtb×AAXTBY),F2无粉红眼果蝇出现。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8.(1)aaBBdd、aaBbdd(2)白花:黄花=13:33/13(3)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或重复)黄色(4)黄色:橙红色=1:3黄色:橙红色=1:5遗传图解如下:【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1可知,黄花的基因型为aaB_dd,有aaBBdd、aaBbdd两种情况。(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aaBBdd)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得到F2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dd(白色):A_bbdd(白色):aaB_dd(黄色):aabbdd(白色)=9:3:3:1,因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3;F2白花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三种,各占白花中比例为1/13,共占比例为3/13。(3)图2中,乙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丙图发生了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图1,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由于d基因多于D,则D基因不表达,故花色为黄色。(4)分析题图,甲图发生了易位,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甲,该植株与纯合的橙红植株(aaBBDD)杂交,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八种:aBDd、aBd、aBD、aBdd、abDd、abd、abD、abdd,比例相等,而纯合橙红植株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aBD,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八种: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1:1:1:1:1:1:1:1,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3;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乙,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八种:aBDd:aBd:aBD:aBdd:abDd:abd:abD:abdd=2:2:1:1:2:2:1:1,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八种: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2:2:1:1:2:2:1:1,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5;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丙,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四种:aBD、aBdd、abD、abdd,比例相等,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1,杂交图解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89.(1)3重复(2)2个或4个(3)X3b和X1b1/8(4)6X3bX3b和X3bX2b①棒眼、重棒眼③1∶2【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染色体类型有X1b、X2b、X3b三种类型;这三种染色体类型的不同在于16A片段的多少,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2)雌果蝇B的性染色体有X1b、X2b两种,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有2个或4个16A区段。(3)由于雌果蝇C与雄果蝇E的染色体类型分别是X2bX2b、X1bY,若雌果蝇减数分裂异常,且后代出现重棒眼,则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存在X3b,含X3b染色体的配子是不对等交换的结果,所以同时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类型还应该有X1b;若一半雌果蝇C减数分裂时发生这种不对等交换,雌果蝇C产生的四种类型配子比例分别为X2b︰X1b︰X3b=2︰1︰1,所以后代出现正常雄果蝇的概率是1/2×1/4=1/8。(4)由于X染色体共有X1b、X2b、X3b三种类型,所以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有X1bX1b、X2bX2b、X3bX3b、X1bX2b、X3bX2b、X3bX1b共6种类型;在图中还缺少的雌果蝇染色体类型是X3bX3b和X3bX2b;①为了验证X3bX3b、X3bX2b是否致死,可选重棒眼雌果蝇(X3bX1b)分别与雄棒眼(X2bY)、雄重棒眼(X3bY)果蝇杂交,才能组合出X3bX3b、X3bX2b两种类型的后代,根据它们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性别比即可以推测;③若X3bX3b、X3bX2b均致死,则杂交后雌雄果蝇之比为1∶2。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90.(1)43:1或9:7(1:3或7:9)(2)4(3)白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缺失(4)I红:粉红:白为1:1:2II红:粉红:白为1:2:3III红:白为1:1【解析】试题分析:(1)由甲图可推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iD_R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I_____、iiD_rr、iiddR_、iiddrr,由甲、乙两图可知,粉红花突变体的基因型应为iiD_Rrr。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该植株可能为iiDDRr或iiDdRR或iiDdRr,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或9:7。(2)从R与r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可以看出,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在第6个密码子位置,而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在第2个密码子位置,所以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4个,其直接原因是r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位置靠前。(3)由甲图可知,基因型为iiDdr的细胞能合成白色物质2,所以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4)若是iiDDrr×突变体①,由于iiDDrr产生的配子是iDr,突变体①产生Ro、rr、Rr、ro四种配子,则子代中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比例为1:1:2;若是iiDDrr×突变体②,突变体②产生2Rr、2r、1rr、1R四种配子,则子代中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比例为1:2:3;若是iiDDrr×突变体③,突变体③只产生R、rr两种配子,则子代中有只红花和白花,比例为1:1。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与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1.(1)自由组合(2)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或克服远缘亲本杂交不亲和(3)AABB25/9(4)一对或两对(答全给分)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5)遗传图解:【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Ⅲ组中的F2代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3:6:7,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与导入的修饰基因独立遗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3)根据题意,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_,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由于实验材料为纯合子,Ⅱ组中亲本为白色2×紫色(AAbb),F1全为红色(A_Bb),则亲本中白色2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第Ⅲ组中的F2代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3:6:7,则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为白色1(aabb)×白色2(AABB),F2中开白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_BB或aa__,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共2种;第Ⅰ组亲本为白色1(aabb)×紫色(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紫色),F2代中的紫色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第Ⅲ组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中的紫色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因此从第I、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紫色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4)从玫瑰花色遗传过程中说明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不是蛋白质,故A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5)第Ⅲ组中的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_,与非转基因白色(aabb)交配,后代只有红色(A_Bb)和白色(A_BB或aa__),则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杂交图解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2.(1)AaXBXbAaXBY(2)精子XBY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卵细胞XbXbXBXbXb(致死)XbXbY(白眼雌性)0XB0(红眼雄性)Y0(致死)(3)【解析】试题分析:(1)表中数据表明,子代中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红眼:白眼=1:0;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红眼:白眼=1:1,据此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2)根据题意,AaXBY和AaXBXb,杂交后代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Y,则参与本次受精作用的精子基因型为aY,卵细胞基因型为aXb,所以与上图对应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XbXb,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XBXB,据此可画出对应图像。(3)根据题意,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产生白眼雌果蝇(XbXbY)和红眼雄果蝇(XB0)的子代。由子代出现白眼雌果蝇(XbXbY)可知母本能产生异常的卵细胞(XbXb),分别与父本产生的正常精子(XB或Y)结合,得到的子代为XBXbXb(致死)、XbXbY(白眼雌性)。由子代出现红眼雄果蝇(XB0)可知母本能产生异常的卵细胞(0),分别与父本产生的正常精子(XB或Y)结合,得到的子代为Y0(致死)、XB0(红眼雄性)。考点:本题考查异常减数分裂、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93.(8分,每空2分)(1)B、bX(2)aaXBY、AAXbXb(3)黑色:黄色:白色=3:3:2【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若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黄色雌性纯合家鼠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雄性纯合家鼠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二者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无论雌雄全为黑色或黄色,这与F1代中雌性全为黑色、雄性全为黄色的事实不符,说明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子代雄性的X染色体遗传自亲代的雌性,而亲代雄性将其X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据此可判断B、b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2)结合对(1)的分析,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3)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黄色雌性与白色雄性两只纯合家鼠交配,则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将F1代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的基因型基因比例为1AAXBXb、1AAXbXb、1AAXBY、1AAXbY、2AaXBXb、2AaXbXb、2AaXBY、2AaXbY、1aaXBXb、1aaXbXb、1aaXBY、1aaXbY,其中1AAXBXb、1AAXBY、2AaXBXb、2AaXBY都表现为黑色,1AAXbXb、1AAXbY、2AaXbXb、2AaXbY都表现为黄色,1aaXBXb、1aaXbXb、1aaXBY、1aaXbY都表现为白色,所以黑色:黄色:白色=6:6:4=3:3:2。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4.(1)③(2)秋水仙素单高度不孕(3)杂交让F1自交,从F2中选出矮秆非糯性个体,让其自交,再从F3中选出矮秆非糯性个体自交,重复之,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4分)(4)分离【解析】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1)①为杂交育种,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③为花药离体培养,④为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③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将离体花药培育为单倍体植株。(2)④为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原因是花粉培养出的幼苗均为单倍体,高度不育,染色体组加倍后可育,而且都是纯合子。(3)还可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得到F1之后应自交,从F1选出矮秆非糯性水稻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为符合要求品种。(4)F1水稻的花粉有一半为T,一半为t,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95.I(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61/3(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II(1)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2)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MII中(3)免疫排斥反应(4)整合含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解析】I(1)根据题意:黑羽短腿鸡(BBCLC)与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比为BbCLCL:BbCLC:BbCC=1:2:1,其中BbCLCL死亡。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按照一对对分析的思路,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F2中出现的表现型种类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是1/2×2/3=1/3。(2)从交配结果(CLC为存活短腿)可判断,CL对C为显性,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3)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翻译时,可能会出现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而提前终止翻译过程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情况。(4)根据题意可知实质亲本为ZW×ZW,交配过程中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II(1)分析图示可知,过程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2)对卵母细胞去核的目的是保证后代的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受体应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胚胎移植能成功,原因是代孕母羊对置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转基因体细胞克隆属于无性繁殖,细胞能经过传代培养不断增殖,且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96.(9分)(1)性状分离隐性(2)属于(3)1/8Ⅱ-2二(4)Ⅲ-1、Ⅲ-3和Ⅲ-4(2分)(5)能【解析】试题分析:(1)由系谱图可知II-1和II-2都没有病,而在III-3有病,另外一个孩子没病,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仍然属于伴性遗传。(3)如果位于ii区段,说明是伴X隐性性状,Ⅲ-2有1/2是携带者概率,Ⅲ-4是正常的,它们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1/2*1/4=1/8。如果III-1是XXY因为还患病,其父本正常,所以应是母方即II-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两个细胞形成了含致病基因的XX配子。(4)iii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如果该基因位于此片段,患病的应只有雄性,并且患病雄性的子代中的雄性个体都有病,所以Ⅲ-1、Ⅲ-3和Ⅲ-4不符合该病的遗传规律。(5)III-2是雌性小羊,在受精时细胞质的基因都是由母本的卵细胞提供的,所以如果该小羊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确定这只小羊不是Ⅲ-2生产的。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97.(16分)(1)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中(2)6能(3)1/2(4)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动物细胞培养【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显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的细胞。(2)在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其情况有三种可能:①14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②异常染色体移向一极,14号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③21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14号同时移向另一极。综上分析,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其中同时含有14号和21号的为正常的精子,所以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3)依题意“……在减数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正常联会,异常染色体与14号染色体联会”,据此可推知,该男子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种含有1条正常的21号染色体和1条14号染色体,另一种含有1条异常染色体和1条14号染色体,因此减数分裂中,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为1/2。异常配子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见答案。(4)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为避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动物细胞培养可使动物细胞生长和增殖,想要大量扩增所获得的胎儿细胞,可运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8.1)A与C或B与C(2)①甲甲种群的基因种类比乙种群多30%②40(3)岛上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2分);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C(2分)【解析】试题分析:(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存在生殖隔离。(2)①种群甲基因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22+12+8+4×2+3×2+2×2)/200=0.3。②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100×4×104×10-5=40。(3)小岛上地雀B由于长期与大陆地雀A存在地理隔离,发生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各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考点:本题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99.(1)伴X隐性遗传XBXb(2)B(2分)(3)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意思对即得分)(2分)(4)①1/4(2分)②9/16(2分)【解析】试题分析:(1)M这一代患者均为男性,M的姐姐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她的丈夫均不携带致病基因,表明M的姐姐儿子患病基因来自M的姐姐,推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M为XbY,配偶为XBXB,女儿为XBXb。(2)父亲将Y染色体遗传给儿子,故M的Xb来自母亲的卵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如果M的父亲、爷爷等男性直系血亲存在该突变基因,均表现为患病,不合题意;男性只要X染色体具有该基因就发病,女性必须两条X染色体同时具有致病基因才发病,故男性发病率高,并不是女性不发病。(3)都是XbY,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这一事实表明表现型取决于基因型,但是受环境影响。(4)①据图分析,有女性患病,不是伴Y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1号患病,其女儿4、6都患病,也不是;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6患病,其儿子9患病,不可能;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为aa,7为AA,子女都是Aa,不患病,不可能;故高胆固醇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为Aa,2为aa,3为Aa(1/2)或aa(1/2)。M的女儿为aa,3为Aa(1/2)时,子代为Aa概率为1/2×1/2=1/4。②同时考虑两对基因,M的女儿为aaXBXb,Ⅱ-3为AaXBY(1/2)或aaXBY(1/2),关于高胆固醇血症,子代患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1-1/4=3/4;关于XLA患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1-1/4=3/4;故子代正常概率为3/4×3/4=9/16。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分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00.(1)常显性(2)①D11号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均正常②B和C12号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所生女孩均表现正常,男孩有可能患乙病(若是男性,可做进一步基因检测)【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3号和4号均患甲病,生正常女儿11号,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7号和8号均没有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孩子13号,且8号无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①因为Ⅲ-11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子(aaXBY)婚配,产生的孩子均正常,所以III-11不需要进行检测。②因为Ⅲ-1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子(aaXBY)婚配,产生的男孩有可能患乙病,产生的女孩均正常.所以需要进行性别检测,如果是男孩,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本题共10分)(1)常隐(2)1(3)aaAaI1或I2(4)AA或Aa1/3(5)5/61/12【解析】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1)由系谱图分析可知亲本都没有病,而其女儿患有该病,所以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I2没有病但一定是该病的携带者,所以基因型是Aa,II3没有病其女儿也有病,说明是携带者,即Aa,所以它们相同概率是1.(3)II1有该病所以是aa,II2没有该病,但其女儿有病所以一定是Aa.II2的致病基因有可能来自父亲也有可能来自母亲,故是I1或I2。(4)III2没有改变但因为其双亲是携带者,所以其有可能是AA也有可能是Aa,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5)Ⅲ2若与一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其有2/3是Aa,生育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3*1/4=5/6.患病女孩概率是2/3*1/4*1/2=1/12.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102.⑴常隐Ⅰ1和Ⅰ2不患甲病,Ⅱ6患甲病,说明是隐性遗传;Ⅱ6女儿患甲病,Ⅰ1父亲正常,说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⑵自由组合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⑶aaXDXd⑷1/4【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Ⅱ6患甲病,说明是隐性遗传;Ⅱ6女儿患甲病,Ⅰ1父亲正常,说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3和Ⅰ4患乙病,Ⅱ8正常,说明乙病是显性遗传病,结合图二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根据上述分析及图二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种病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Ⅱ6个体甲病的基因型为aa;由于Ⅱ6个体患乙病但Ⅲ12个体不患乙病,所以Ⅱ6个体乙病的基因型是XDXd,因此Ⅱ6个体的基因型是aaXDXd。(4)由于Ⅰ3和Ⅰ4患乙病,Ⅱ8正常,所以Ⅱ9乙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1:1,Ⅱ10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DY,所以Ⅲ13个体乙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3:1;Ⅲ13个体患甲病,所以Ⅲ13个体甲病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4。考点: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03.(1)两8EEff或eeFF(2)①自交黄色︰白色=1︰1②下降100%黄色︰白色=2︰1黄色(黄色无新性状)︰白色(白色无新性状)︰新性状(白色有新性状)=8︰3︰1【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可知F1的基因型为EeFf,且晚熟的基因型为eeff。15早熟︰1晚熟是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时,9:3:3:1的变形,即(9+3+3):1。所以控制早熟、晚熟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只要有E、F基因其中之一存在,玉米就表现为早熟,所以实验1中F2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是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由于实验2中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所以可逆推F1的基因型是Eeff或eeFf,进而可推知亲本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2)①为了确定图甲植株A(杂合子)中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其自交产生后代;假设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答案第43页,总4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②已知黄色基因T纯合时致死,则随机交配的玉米群体中,T基因的频率会逐代下降;若图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其子代中只有TtBb个体存活,个体TTbb和ttBB均致死,所以杂合子的概率是100%;若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没有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TtBbDD×ttbbDD,F1基因型为TtbbDD和ttBbDD,F1选出黄色玉米(TtbbDD)自由交配,F2中TTbbDD死亡,仅存活TtbbDD︰ttbbDD=2︰1,即黄色︰白色=2︰1;若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出现了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TtBbDD×ttbbDd,F1基因型为1TtbbDD、1ttBbDD、1TtbbDd、1ttBbDd,F1选出黄色玉米(1/2TtbbDD和1/2TtbbDd)自由交配,F1中的配子有1/4tbD、1/2TbD和1/4tbd,F2中TTbbDD死亡,仅存活TtbbDD(1/4×1/2×2)︰TtbbDd(1/4×1/2×2)︰ttbbDD(1/4×1/4)︰(1/4×1/4×2)︰ttbbdd(1/4×1/4)=4︰4︰1︰2︰1,所以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黄色无新性状)(TtbbDD和TtbbDd)︰白色(白色无新性状)(ttbbDD和ttbbDd)︰新性状(白色有新性状)(ttbbdd)=8︰3︰1。考点:本题考查玉米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4.(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1Ⅱ2Ⅲ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隐性遗传(2)隔代交叉遗传(3)【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甲病代代相传,应为显性遗传病,由于Ⅰ1患病但Ⅱ2女性正常,可排除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及Ⅲ2个体的表现型可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根据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可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类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3)根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张某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Y,李某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若李某的基因型为aaXBXB,则与张某婚配,后代患病的几率是1/2,与题意不符;若李某的基因型为aaXBXb,则与张某婚配,后代患病的几率是1-1/2x3/4=5/8,与题意符合,所以李某的基因型为aaXBXb,据此可画出李某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答案第43页,总4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14 21:26:37 页数:83
价格:¥10 大小:6.62 MB
文章作者:138****341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