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9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2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B.硅C.磷D.碘2.(2分)下列物质常温下为固态的是(  )A.食醋B.酒精C.小苏打D.植物油3.(2分)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A.甲醛B.食盐C.亚硝酸钠D.一氧化碳4.(2分)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5.(2分)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金属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6.(2分)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第33页(共33页) D.结束时停止加热7.(2分)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B.8C.14D.208.(2分)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9.(2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1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第33页(共33页)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汽油挥发C.钢铁生锈D.  。12.(3分)含﹣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氯化物。下列属于氯化物的是  。A.KClB.Cl2C.KClO3D.  。13.(3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的新型毒品,毒性极强。下列关于C20H25N3O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相对分子质量为323gD.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第33页(共33页) 14.(3分)近日央视报道: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B.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5.(3分)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所加试剂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除去硫酸亚铁中含有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C鉴别羊毛与涤纶取样,分别灼烧并闻气味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3分)联合国确立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姜雪峰教授被选为硫元素代言人,请用表中给定元素完成下列化学用语:(1)硫元素  ;(2)一种金属离子  ;(3)在7号元素的氧化物中,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  。17.(7分)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江西”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1)“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济生堂楹联“参术功多皆道地,歧(岐)黄术妙竟回天”中“参术”是中药材,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  ,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33页(共33页) (2)“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万年贡米”盛名远扬,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扶贫农技员指导农民种植水稻科学施加尿素[CO(NH2)2]等肥料,尿素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3)“华夏第一硒泉”﹣﹣宜春。温汤温泉以“富硒”著称,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属于人体中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是  。18.(6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  g;(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物质;(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A.b点→a点B.c点→a点C.b点→c点D.c点→d点19.(6分)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第33页(共33页)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1)操作①的名称是  ;(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填金属离子符号);(4)写出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8分)“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1)A的化学式为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  顺利上车(填序号)。①门1②门2③门3④门4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21.(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第33页(共33页) (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填“b”、“c”或“d”);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22.(8分)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第33页(共33页)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氧气有关【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编号操作现象结论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猜想1不成立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猜想2不成立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第33页(共33页)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三所示,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9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方案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CO32﹣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第33页(共33页)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10分)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33页(共33页) 2019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2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B.硅C.磷D.碘【分析】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故选项正确。B、“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硅,故选项错误。C、“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磷,故选项错误。D、“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下列物质常温下为固态的是(  )A.食醋B.酒精C.小苏打D.植物油【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解答】解:A、食醋常温下为液态,故选项错误;B、酒精常温下为液态,故选项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常温下为固态,故选项正确;D、植物油常温下为液态,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状态,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2分)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第33页(共33页) A.甲醛B.食盐C.亚硝酸钠D.一氧化碳【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回答本题。【解答】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所以不属于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故A错;B、食盐是调味品,是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故B正确;C、亚硝酸钠属于有毒物质,不属于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故C错;D、一氧化碳有毒,不属于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2分)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D、氢气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金属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第33页(共33页)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2分)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B错误;C.收集满氧气后要先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再拿出水面,故C错误;D.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第33页(共33页)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B.8C.14D.20【分析】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内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故选:A。【点评】熟记原子中这两个等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8.(2分)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B、“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D、“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第33页(共33页)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分析】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解答】解: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硫酸,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第33页(共33页)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分析】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铝消耗盐酸多,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等质量铝、锌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铝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最终镁完全反应,质量减少至0,氧气有剩余;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第33页(共33页) A.玻璃破碎B.汽油挥发C.钢铁生锈D. 蜡烛燃烧或人的呼吸等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钢铁生锈、蜡烛燃烧或人的呼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玻璃破碎、汽油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钢铁生锈、蜡烛燃烧或人的呼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或人的呼吸等;故选C;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或人的呼吸等;【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3分)含﹣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氯化物。下列属于氯化物的是 A 。A.KClB.Cl2C.KClO3D. NaCl 。【分析】根据﹣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氯化物进行解答。【解答】解:﹣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氯化物。A、KCl中氯元素是﹣1价,且属于化合物,属于氯化物,故A正确;B、Cl2中氯元素是0价,故B错;C、KClO3中氯元素是+5价,不属于氯化物,故C错;D、NaCl中氯元素是﹣1价,且属于化合物,属于氯化物。故答案为:A,NaCl。【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氯化物的定义。13.(3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第33页(共33页) 的新型毒品,毒性极强。下列关于C20H25N3O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相对分子质量为323gD.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5:16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LS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0+1×25+14×3+16=323,所以LSD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LSD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LSD中氢、氧两种元素质量比是(1×25):16=25:16。故答案为:B;25:1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3分)近日央视报道: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B.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 。【分析】第33页(共33页) 观察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种类;根据微粒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等。【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4+O2CH3OH+H2O。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故A正确;B、该反应有氧气单质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有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C、D补充:2:1。【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5.(3分)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C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所加试剂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除去硫酸亚铁中含有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C鉴别羊毛与涤纶取样,分别灼烧并闻气味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取样,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B、硫酸铜、硫酸亚铁溶液均能与足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C、羊毛与涤纶灼烧,分别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正确。D、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硝酸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答案为:第33页(共33页) C;取样,滴加适量的稀硫酸。【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3分)联合国确立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姜雪峰教授被选为硫元素代言人,请用表中给定元素完成下列化学用语:(1)硫元素 S ;(2)一种金属离子 Mg2+ ;(3)在7号元素的氧化物中,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 2O5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在7号元素的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硫的元素符号是S。(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属于金属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3)在7号元素的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2O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该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可表示为2O5。故答案为:第33页(共33页) (1)S;(2)Mg2+;(3)2O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7分)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江西”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1)“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济生堂楹联“参术功多皆道地,歧(岐)黄术妙竟回天”中“参术”是中药材,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 ,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万年贡米”盛名远扬,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糖类 ;扶贫农技员指导农民种植水稻科学施加尿素[CO(NH2)2]等肥料,尿素属于 氮肥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3)“华夏第一硒泉”﹣﹣宜春。温汤温泉以“富硒”著称,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属于人体中 微量元素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是 34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生石灰的性质进行分析;(2)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化肥的种类进行分析;(3)根据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糖类;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是氮肥;(3)硒在人体内的含量小于0.01%,是微量元素;因为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x=2+8+18+6=34。第33页(共33页)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CaO+H2O=ca(OH)2;(2)糖类氮肥;(3)微量元素34。【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8.(6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 乙(填“>”、“<”或“=”);(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 80 g;(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甲 物质;(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A (填序号)。A.b点→a点B.c点→a点C.b点→c点D.c点→d点【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是80g;第33页(共33页)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物质;(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液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b点→a点,故选:A。故答案为:(1)>;(2)80;(3)甲;(4)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6分)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金 ;(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Al3+和Fe3+ (填金属离子符号);(4)写出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H2O2+H2SO4=CuSO4+2H2O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操作①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是过滤;(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中有金,所以其成分是金;(3)调节pH,根据生成固体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所以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Al3+和Fe3+;第33页(共33页) (4)根据信息“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可知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答案为:(1)过滤;(2)金;(3)Al3+和Fe3+;(4)Cu+H2O2+H2SO4=CuSO4+2H2O。【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20.(8分)“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1)A的化学式为 O2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 ④ 顺利上车(填序号)。①门1②门2③门3④门4【分析】根据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E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C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C可以是硫酸,B会与硫酸、氧气反应,所以B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第33页(共33页) 【解答】解:(1)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E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C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C可以是硫酸,B会与硫酸、氧气反应,所以B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O2;(2)D→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3)氧气和铁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铁和硫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盐酸会与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旅客”盐酸可以从门4顺利上车。故答案为:(1)O2;(2)Ca(OH)2+Na2CO3=CaCO3↓+2NaOH;(3)分解反应;(4)④。【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21.(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写一条即可)。第33页(共33页)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c (填“b”、“c”或“d”);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填序号,双选)。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分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制取气体的原理进行分析;②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2)①根据两个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②A.根据两个装置净水的原理进行分析;B.根据冰块和水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两个装置得到的都是蒸馏水进行分析;D.根据自制饮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①通过对比两套装置可以看出,漏斗和c作用相当;②A.两个装置的原理是相同的,得到的水都是蒸馏水,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A正确;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C.两个装置制得的蒸馏水的净化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故C错误;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故d。正确。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②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①c;②A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对实验装置的评价,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22.(8分)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第33页(共33页)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氧气有关【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编号操作现象结论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猜想1不成立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猜想2不成立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氧气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仍未红色 猜想3成立【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第33页(共33页)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H2SO3、H2SO4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三所示,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SO2+2CaCO3+O22CaSO4+2CO2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探究与验证】猜想2不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会变成红色,在通入氮气,红色会变为紫色;猜想3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后再通入氧气,溶液仍然为红色,故填:编号操作现象结论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猜想1不成立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猜想2不成立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色后变紫色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氧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仍未红色猜想3成立【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的酸性则增强,说明含有硫酸和亚硫酸,故其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2SO3、H2SO4,故填:H2SO3、H2SO4;第33页(共33页) (2)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故填:2SO2+2CaCO3+O22CaSO4+2CO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物质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3.(9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方案嗅盐与 氢氧化钠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CO32﹣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碳酸氢根 离子的可能性。【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第33页(共33页)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序号,双选)。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由于对应现象为“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且结论为“嗅盐中含有NH4+”,所以小军的第一个实验是检验铵根离子,用到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由于对应的操作为“嗅盐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且结论为“嗅盐中含CO32﹣”,所以小军的第二个实验对应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对应现象为“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且结论为“嗅盐中含有NH4+”,所以小军的第一个实验是检验铵根离子,用到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由于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而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结论为小军实验验证正确时加入氯化钙,目的是借助“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排除嗅盐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第33页(共33页) (NH4)2CO3+2NaOHX+2NH3↑+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的化学式为Na2CO3。【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吸收水分)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吸收氨气,防止大气污染)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A、设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x(NH4)2CO3+2NaOHNa2CO3+2NH3↑+2H2O9636m1x(m3﹣m2)=x=×100%而非:×100%(因为氨气的质量因为不安全吸收而影响数值,或者烧杯中的稀硫酸作用是尾气处理,而非为了求算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错误;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正确;C.浓硫酸替代稀硫酸,由于反应剧烈,会导致倒吸。错误;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使生成的水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正确;故选:BD。故答案为: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方案氢氧化钠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溶液变浑浊结论第33页(共33页) 【质疑】碳酸氢根。【继续探究】Na2CO3。【反思与评价】BD。【点评】读信息,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信息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10分)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6 g;(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6%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故填:16。(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16g×=11.2g,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6%,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属于富铁矿石。第33页(共33页) 故填:56%;属于。(3)设15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Fe2O3+6HCl═2FeCl3+3H2O,16021916gx=,x=21.9g,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4.6%,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33页(共3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13 14:22:31 页数:33
价格:¥5 大小:497.69 K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