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2022年高考考前热身卷语文试题0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考前热身卷02【上海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评卷人得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论语•里仁》)(2)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_________》)(3)《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_____”和文中成语___________相呼应,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5分)(1)请为下则材料选择一项最适合的新闻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2021年10月16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灯火之外的暗夜里,隐没着无边无尽的广阔大地。比大地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与梦想——今天,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再征太空,开始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这是充满勇气的探索,这是携着梦想的远征。A.少年需有凌云志     不负黄河万古流B.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C.心在九天            路在脚下D.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2)以下不能用来证明“自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和突破”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B.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又向前迈出一大步。C.航天时代以来,仅有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独立自主的载人航天技术。D.我国将与各国继续开展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评卷人得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人类的群集性邱泽奇①人一生下便需要接受他人的抚慰,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交往。实验观察表明,婴儿出生后有许多明显的社会交往迹象。如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与同伴对视。在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婴儿要与父母接触,再长大一些,要有自己的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只要我们醒着,大都与他人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游乐,生活在各种类型、规模的群体之中。只有在极少数特别情形下,我们需要短暂的独处、思考、休息,这就是人类群集性的具体表现。②经验事实还表明,与世隔绝的人常常会感到迷惘、自闭,甚至会精神崩溃。自闭症儿童在交往上有障碍,症状之一是不依恋父母。如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会出现障碍。如对语言的理解低下,不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姿势及音调与他人交往。儿童缺乏正常交往的另一个后果是根本不懂行为规则:一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一方面,对事物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抵触。③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传统监狱中,对犯人最严厉的惩罚是关禁闭。在大多数军队中,对军士最严厉的惩罚也是关禁闭。《日内瓦公约》也承认,30天以上的单独监禁是一种残忍的折磨。④人类的群集是必须的,所以强制性隔离便是惩罚,自愿性隔离便是不正常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常常不加入群体活动,我们会用“离群索居”来形容他。“人非孤岛”,说的便是人类社会的群集性,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正常地生活。⑤人不仅不能与世隔绝地生活,甚至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也会觉得特别难受。【A】⑥对于人类的群集性,社会学家有一个简洁的解释。社会学家认为,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有两种基本需要:一种被称之为工具需要,另一种被称之为情感需要。⑦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知道,人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生存和成长的。依靠群体帮助以达成某种具体目标的需要就是工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不具有工具需要。儿童需要人帮助才能够饮食、站立、行走,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以学习知识,成年人需要人帮助做出某种决策,老年人需要人帮助以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没有人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而无所不能的。⑧有时候,人们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帮助,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读者可以把书放下,静心地想想: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难道只是出于工具性考虑?为什么烦的时候想找朋友,高兴的时候也想找朋友?遇到不同的难题还倾向于找不同的朋友?为什么不去和一堆陌生人一起聊?这就是情感需要。找了朋友,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也就满足了。而且不同的朋友能够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⑨对两种需要的满足不只限于朋友、家人,在需要满足方面,正式组织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举一个例子,群体性竞技活动、群体性游乐活动,都是正式组织的活动,不仅满足人们工具的需求,如赢得比赛、娱乐身心,而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情感宣泄和表达。【B】⑩对人的需要进行工具和情感区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事实上,在某些时候两者很难区分。举例来说,朋友之间的帮助常常是两种需求满足同时发生,同事之间的帮助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工具需求的满足。那么,同事和朋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回答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群体开始。3.第②段中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具体是指_________。(2分)4.下列判断与原文观点不发生冲突的一项是()(2分)A.正常生长发育的人,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B.人类群集性与我们需要短暂的独处、思考和休息并不矛盾。C.特立独行的人,就能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又正常地生活。D.社会成员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工具需要,可以舍弃情感需要。5.依据原文画线部分做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不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不会有障碍。B.没有人不具有工具需要→所有人都有工具需要。C.人们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帮助,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所有人都需要情感上的支持。D.并非说人的工具和情感需要可以截然分开→人的工具和情感需要不能截然分开。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7.电影《甲方乙方》里面有个故事正好能佐证本文某个观点。故事内容概括为以下这段文字。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A处还是B处?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个电影明星唐丽君。她厌倦了人潮如涌,厌倦了明星生活,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好梦一日游”公司宣布中止唐丽君的一切演出活动和社交活动以后,她真的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不久,她就耐不住寂寞了,让经纪人到处打电话,希望参加那些她从前根本就瞧不上的活动,免费也行。(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养兔子①一天,楼下来了个挑担的农民,吆喝声招来不少孩子围观。我和父亲凑近一看,担子两头的多层竹屉里,竟是一簇簇刚孵出来的小鸡,黄灿灿毛茸茸的,让人心痒痒。在我的纠缠下,父亲买下六七只,回家搭了个临时鸡窝养了起来。那纤声细语让人牵肠挂肚。我放学回家冲向纸箱,先看后摸,再用双手捧起其中一只。小鸡用爪子勾住手指,瑟瑟发抖,阵阵哀鸣,不禁让我有一丝快感。从50年代末起,粮食日渐紧张,只能把白菜帮剁碎当鸡食。我们身后的成人世界早有打算:母鸡下蛋、公鸡食肉。可离那目标尚远,它们因一场病相继死去。②那时,我正发育的身体被大饥荒唤醒,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都在谈吃,谈的是存活之道。③官园有个露天农贸市场,其实就是黑市,那里物价贵得吓人:一棵白菜五块,一条鱼二十,一只母鸡三十多,却成了周末全家出游的去处。父亲偶尔买只减价的瘟鸡,回家磨刀霍霍,被追杀的瘟鸡满屋狂飞,一地鸡毛。瘟鸡终于进了锅,炖汤红烧,最后连鸡肋都被啃得玲珑剔透。④某个冬日下午,父亲带我和弟弟来到官园农贸市场,沿一排排摊位转悠。只见几只小灰兔蜷在一起取暖,嘴唇翕动,红眼闪亮,让人爱不释手。我俩向父亲苦苦哀求。他踌躇着,跟握烟袋的小贩对着抽烟,讨价还价,最后花二十块买下一公一母。⑤到了家,两只兔子从书包放出未,东闻闻西嗅嗅。我们跟着连蹦带跳,比兔子还欢。⑥兔子胃口极大,好像永远也吃不够。我和弟弟只好背着口袋出门,先在大院里,继而向外延伸,从后海沿岸到紫竹院公园。在田野实践中,我们意外发现除了杂草外,多数野菜人类均可食用,有的甚至是美味。看来人和兔子差不多,处在同一生存的起跑线上。⑦为了改变我家兔子和他家母鸡的生存状况,我和楼下家的小男孩儿,决定大干一场。从一号楼的垃圾箱动手,一直搜遍八号楼的垃圾箱。太阳紧追着我们屁股,越过头顶,再翻到大楼后面。从八个垃圾箱中,我们总共捡到146个白菜头,战果辉煌。所谓白菜头,是北京人吃大白菜必先切除的根部,我们打算用来喂兔子。在八号楼门口的昏暗灯光下,我们平分着白菜头,每人共得73个,装满两个水泥袋,无比兴奋,面如母鸡般通红,步如兔子般敏捷。⑧晚上9点我回到家,直奔厨房,把白菜头浸泡在水池里,一边刷洗一边跟父母讲述经过。他们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他们认为,在地球的食物链中还是有高低之分。不由分说,他们接替我的工作,把洗净的白菜头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烂,再对半切开,蘸着酱油,啃咬较嫩的中心部分,咂巴咂巴,大赞美味。我早就饿坏了,于是也加入这白菜头大餐。阳台上兔笼咚咚作响。⑨谣传与饥荒一样无所不在。一个流行说法是,苏联老大哥逼着咱中国还债,朝鲜战争借的军火债,什么都要,除了鸡鸭鱼肉,还有粮食水果,据说苹果是一个个筛选出来的。我开始为我家兔子担心,记得电影里俄国人戴的都是兔皮帽子。我似乎看到一火车兔子穿越西伯利亚的悲壮情景。⑩母兔肚子大了。我们在兔笼二楼铺上干草和旧棉絮,耐心等待着那一时刻。小兔崽终于生下来了,一共六只,最后仅存了两只。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现在,要养活这四口之家更难了。我和弟弟走遍四九城,走遍城郊野地,一暑假都在为兔子的生存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冬天就要到了,怎么办?就是把冬储白菜全都喂兔子恐怕也不够。再说,逼债的俄国人正等着戴兔皮帽子呢。⑫父亲——我家最高行政长官做出决定:杀兔果腹,以解后顾之忧,我估摸从买兔子那一刻他就盘算好了——从野兔到家兔,正是我们祖先狩猎余的保存方式。我和弟弟激烈反对,喊着抗议,甚至宣布绝食。但人微言轻,这是不可逆转的。⑬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弟弟一早出门,各奔东西,临走前没去阳台与兔子诀别。我顺后海河沿,上银锭桥,穿烟袋斜街,经钟鼓楼,迷失在纵横如织的胡同网中。其实兔子眺望时站立的姿势很像人。我恍惚了,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⑭天色暗下来,我和弟弟前后脚回家。一切都静悄悄的,看来大屠杀早已结束。最高行政长官躺在床上看书。母亲悄悄提醒我们说,饭菜在锅里。⑮尽管饥肠辘辘,我们坚决不进厨房。⑯我爬上床,用被子蒙住头,哭了。8.有人认为第①段画线句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9.结合“玲珑剔透”一词,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10.分析第⑨段和第⑬段中的两处臆想在构思上的作用。(4分)11.对文中父母所持的“地球的食物链中还是有高低之分”的观点做出评价。(5分)(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律诗集粹》D.《诗余选集》1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语言明快活泼。14.小沪同学在课外阅读时,发现本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为:“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劳歌”指忧伤离别之歌。)不同版本的差别让小沪产生了困惑,他感到两诗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的不同。请你为小沪解惑。(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采苓子传(明)宋濂采苓子者,名濂,字仲德,姓郑氏。浦阳白麟溪人。颇潜心于《易》,人不能知,谓其善别药,荐为医官。采苓子曰:“吾闻诸礼,医虽良技,不得与士齿,吾能安于医邪?”竟弃去,放情丘壑间,被古冠服。一苍头①持九节筇随其后。采苓子或坐石支颐,历玩烟岫②;或箫歌于云水苍茫之中,其声激烈,如出金石;或入走蓝山③泽畔,采苓而采之,心旷心冲④,外物之胶葛⑤者,悉不足以参其内。年愈五十,髭须皆黑,无华皓者。或曰:“采苓子其隐者欤?古之幽人狷士,凡欲寄其高情远韵者,莫不餐菊而纫兰。”采苓子曰:“以苓为事,殆类是欤?”或曰:“采苓子非隐者欤?苓乃大苦,有和药之功焉。其将出而医世,采苓所以志之欤?”采苓子笑曰:“谓予为隐耶,吾从而隐之;谓予为非隐邪,吾从而非隐之。隐固非也,非隐亦非也。大块⑥既授我以形,显之、微之、潜之、昭之,一将听之。苟参之以人焉,则神分不全矣。神分则真漓⑦真漓则道戾道既戾则吾将觅我且不可得况听为隐与非隐者邪?”金华宋濂闻而异之,因与采苓子游,同步白麟溪滨,见其目光炯炯,射松桂上如月,疑其有道。(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注]①苍头:老仆人。②烟岫:烟云缭绕的山峰。③蓝山:九蓝山。④冲:充实。⑤胶葛:错杂的样子。⑥大块:大自然。⑦漓:薄。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被古冠服()       (2)无华皓者()16.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医虽良技,不得与士齿()A.年龄,这里指年岁不同。     B.年龄,这里是动词,排列。C.年龄,这里指不足挂齿。     D.年龄,这里指年老体弱。(2)莫不餐菊而纫兰()A.佩戴             B.吃下去             C.缝补            D.晚餐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神分则真漓真漓则道戾道既戾则吾将觅我且不可得况听为隐与非隐者邪?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苓乃大苦,有和药之功焉。其将出而医世,采苓所以志之欤?19.采苓子(郑濂)在回答两个“或曰”后,是怎样表达他的观点的?请简述之。(4分)20.古人有“隐”与“不隐”的人生选择,联系我们学过的教材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①昔李太白不读非圣之书,国朝李献吉亦劝人弗读唐以后书。语非不高,然未足以绳旷览之士也。何者?盖神丘火穴,无害山川岳渎之大观;飞茎秀萼,无害豫章竹箭之美殖;飞鹰立鹘,无害祥麟威凤之游栖。然则稗官小说,奚害于经传子史?游戏墨花,又奚害于涵养性情耶?东方曼倩①以岁星入汉,当其极谏,时杂滑稽;马季长②不拘儒者之节,鼓琴吹笛,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石曼卿③野饮狂呼,巫医皂隶徒之游。之三子,曷尝以调笑损气节,奢乐堕儒行,任诞妨贤达哉!读书可譬已。太白故颓然自放,有而不取,此天授,无假人力;若献吉者,诚陋矣!②《虞初》一书,罗唐人传记百十家,中略引梁沈约十数则,以奇僻荒诞,若灭若没,可喜可愕之事,读之使人心开神释,骨飞眉舞。虽雄高不如《史》《汉》,简澹不如《世说》,而婉缛流丽,洵小说家之珍珠船也。其述飞仙盗贼,则曼倩之滑稽;志佳冶窈窕,则季长之绛纱;一切花妖木魅,牛鬼蛇神,则曼卿之野饮。意有所荡激,语有所托归,律之“风流之罪人”,彼固歉然不辞矣。使咄咄读古而不知此味,即日垂衣执笏,陈宝列俎,终是三馆画手、一堂木偶□,何所讨真趣哉!③余暇日特为点校之,以借④世之奇隽沈丽者。选自《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注:①东方朔,西汉人,以奇计笑话亲近帝王。②马融,东汉人,为博学通儒,常坐高堂,施绛纱帐授徒。③石延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嗜酒,早年屡试不中。④借:给予。21.从本文的内容和形式看,本文的文体最有可能的是()(1分)A.论B.说C.序D.记23.第②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2分)A.乎B.耳C.者D.矣24.结合文本,赏析第②段画线句。(4分)25.汤显祖认为前人稗官小说、传记百家“意有所荡激,语有所托归”,这一观点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附: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昔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尔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评卷人得分三、作文(70分)25.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高考考前热身卷0202【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2(1)2(2)45121316(1)16(2)2122DDBACDBACB一、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峥嵘”“崔嵬”“蜀”“已”“锲”。2.(1)D(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A.“少年需有凌云志”中“少年”一词不契合新闻事件中航天员的年龄段,排除。B.意思是“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帆如梭逐浪飘”,表现的是水天相接的景观,与航天的内容背离。C.“路在脚下”强调脚踏实地,与航天远离。D.“月下”“星夜”“天河”(银河)契合新闻语段的内容,可以作为标题。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BC均属于我国自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的一系列跨越和突破,即航天科技的成就。D.属于我国和各国合作的信息,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强调的是我国的作用,而不是跨越或突破性的成绩。故选D。二、(一)3.对外界事物和他人的要求不能理会(据后句“对事物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抵触”拟)4.B5.A6.本文以“人类的群集性”为论题,通过人类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群体的事实,证实人类社会具有群集性特点,然后深入一层分析人类群聚原因,即基于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社会成员才聚集起来。7.示例:放在第A处。唐丽君厌倦了当下生活,希望以“过普通人的生活”实现对当前生活的隔离,电影故事显示了这种选择的失败,从而证明了“人不能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示例:放在第B处。唐丽君需要在“正式组织”即她的演艺群体与观众关注视野里获得情感满足电影故事显示了她离开这种生活后的寂寞,从而证明了人对“正式组织”的依赖。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句子的能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意思是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要求无法理会;而从后句“对事物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抵触”可见,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也不能理会。故可统合为“对外界事物和他人的要求不能理会”。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原文观点的能力。原文观点是:人类的群集是必须的,无论出于工具需要还是情感需要,人都需要群集。A.“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与“在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婴儿要与父母接触,再长大一些,要有自己的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矛盾,正常生长发育的人,一定会与人交往,不可能没有朋友、同学、同事。C.“能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又正常地生活”与原文观点矛盾,根据原文“自愿性隔离便是不正常的”“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正常地生活”。D.“可以舍弃情感需要”与原文观点矛盾,从原文“对人的需要进行工具和情感区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事实上,在某些时候两者很难区分”来看,工具和情感需求并不能截然分开,故这种说法不当。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交往障碍与语言发育障碍是之间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反过来推断是不合理的。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只有“交往障碍”一种。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的能力。文章的论题是“人类的群集性”,第一到五段,先说“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只要我们醒着,大都与他人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游乐,生活在各种类型、规模的群体之中……这就是人类群集性的具体表现”,人离不开群体;再说离开群体会产生的问题,“与世隔绝的人常常会感到迷惘、自闭,甚至会精神崩溃”,并以“最严厉的惩罚是关禁闭”来佐证人无法离开群体,从而证明“人类的群集是必须的”,人类社会具有群集性特点。接着,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来深入“社会成员有两种基本需要:一种被称之为工具需要,另一种被称之为情感需要”,这两种需要往往密不可分,故而社会成员会聚集起来。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是电影明星离开熟悉的生活群体后,又耐不住寂寞,希望回到原来的生活群体。她并没有与世隔绝,只是离开了自己曾经熟悉的生活群体,便感到十分难受,从这点来说,很符合A处的观点“人不仅不能与世隔绝地生活,甚至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也会觉得特别难受”。从唐丽君的职业来看,她本来的职业是演员,作为电影明星,有自己的“正式组织”电影公司,有正式组织活动如演出、社交等,而她成为普通人后,与自己的正式组织脱离了,她“希望参加那些她从前根本就瞧不上的活动,免费也行”,可见,想回到原来的生活群体并不是因为金钱(工具需求),而是因为内心寂寞(情感需求),从这方面来看,放在B处,也符合“正式组织的活动,不仅满足人们工具的需求,如赢得比赛、娱乐身心,而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情感宣泄和表达”的观点。(二)8.不认同。本文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写作,孩子的眼光里,“小鸡用爪子勾住手指,瑟瑟发抖,阵阵哀鸣”是可以产生“快感”的,符合儿童世界的心理活动,不能删掉。9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里取“小巧,清澈得可看穿”之意,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除了说明“我”家连瘟鸡都不放过,更通过进了锅,炖汤红烧后的画面——“连鸡肋都被啃得玲珑剔透”,突出人们对食物的恋恋不舍,“玲珑剔透”突出鸡骨头被啃食的干净,“玲珑”极言所剩之小、少,“剔透”极言被啃食咀嚼得彻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饥饿状态,增强了幽默诙谐性,但又耐人寻味,笑的背后却是辛酸无奈。10.第⑨段点明时代背景,因为还债的因素,兔皮帽子要远销西伯利亚,于是眼前浮现悲壮的情景;情节发展上自然引出第⑬段的内容,“我”不忍心看着兔子被宰杀,于是游走于河沿街道,但总归是摆不脱对一手喂养的兔子的不舍之情,于是产生了幻觉,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两段内容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了“我”对兔子的珍爱之情,结构上均承接上文并引出下文内容,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心情,但这些臆想充分表现了他的失魂落魄和泪丧伤心。这是作者在极度心疼和悲伤的情况下产生的超现实主义的想象。11.文中多次由“兔子”提到“食物链”,孩子认为人与兔子没有高低,处在生存的同一起跑线;成人世界则认为彼此有贵贱,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拥有绝对的处置权。“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可以解读为在饥饿面前,人人都像兔子一样无能为力,其实都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而不是成人们自认为的“食物链顶端”。在那个时代里,饥荒让人们其实也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对自我没有处置权,挣扎在生存线上,状况如任人宰割的兔子一样。【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划线句子作用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回答不认同删掉的说话,也可以回答同意删去。但所选文章一般都属于经典佳作,可以站在顺应文章内容的角度回答。解答此题时可以从句子含义,结构上看与题目、上下文、主旨思想、表达效果等多方面加以理解。首先看表层意思,表达了观赏“小鸡用爪子勾住手指,瑟瑟发抖,阵阵哀鸣”时的童真心理,满足了一颗满怀好奇捉弄成功后的愉悦满足之心,所以情不自禁生发一丝快感,符合生活逻辑,给人真实可信感。其次看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紧承上文“在我的纠缠下,父亲买下六七只,回家搭了个临时鸡窝养了起来。那纤声细语让人牵肠挂肚”“我放学回家冲向纸箱,先看后摸,再用双手捧起其中一只”,作者用“一丝”修饰“快感”,而非恣意的“大笑”,另一方面也能与下文内容相契合、对照,突出特殊时期养小鸡的复杂感受,以及少年和成年人不同的心情:“从50年代末起,粮食日渐紧张,只能把白菜帮剁碎当鸡食。我们身后的成人世界早有打算:母鸡下蛋、公鸡食肉。可离那目标尚远,它们因一场病相继死去”。养鸡因疾而终为下文养兔子做铺垫,这“一丝快感”和“不禁”中可见“我”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看表达效果上,这里的“不禁”“一丝”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和贴切,所以并不生硬、失真,给读者的感受也并非冷酷无情,反而突出“我”看到自家养的小鸡时爱不释手的情态,这一心理活动也符合写作的视角,即契合了少年儿童的特点,以孩子的游戏口吻冲淡了时代的悲凉记忆,又在交代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增加了孩童的趣味,是苦涩中的微笑。9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赏析画线句子的能力。“玲珑剔透”是多义词,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精致、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也形容人精明灵活,这里取“小而精巧”“清澈”“透明”之意,与上文内容遥相呼应,“那时,我正发育的身体被大饥荒唤醒,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都在谈吃,谈的是存活之道”,这一画线句以有点戏谑地口吻交待了一只瘟鸡在饥荒年代里的“下场”,突出了“饥”不择食的状态,“最后连鸡肋都被啃得玲珑剔透”令人忍俊不禁,却是含泪的笑,可谓余味无穷。“玲珑剔透”让人赏玩不已,可以联想想象到食者的样貌,这根被啃食得干净彻底的鸡肋如在目前,颇具画面感。“终于”“最后连……都被啃得玲珑剔透”,凸显了食不果腹时期人们面对美食的期待、珍惜和不舍,连“瘟鸡”都如此,更别说别个了,不仅“炖汤”还“红烧”,无所不用其能,最后“连鸡肋都被啃得……”,面对能入口的美味自是不肯轻易放过,也写出鸡骨头被啃食精光后变得小巧可爱,突出它的微薄透明,生动形象,当时人们的饥饿状态变得真实可感,增强了可读性。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第⑨段的臆想并非凭空产生,是有原因的,“谣传与饥荒一样无所不在。一个流行说法是,苏联老大哥逼着咱中国还债,朝鲜战争借的军火债,什么都要,除了鸡鸭鱼肉,还有粮食水果,据说苹果是一个个筛选出来的”点出时代背景,可见为下文“我”的担心做铺垫,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理,“我开始为我家兔子担心,记得电影里俄国人戴的都是兔皮帽子。我似乎看到一火车兔子穿越西伯利亚的悲壮情景”,虽然是主观想象,但也合情合理,自然引出下文悲剧内容,“母兔肚子大了”“小兔崽终于生下来了,一共六只,最后仅存了两只”“这是最后的斗争。冬天就要到了,怎么办?就是把冬储白菜全都喂兔子恐怕也不够。再说,逼债的俄国人正等着戴兔皮帽子呢”“父亲——我家最高行政长官做出决定:杀兔果腹,以解后顾之忧,我估摸从买兔子那一刻他就盘算好了……但人微言轻,这是不可逆转的”。第⑬段,写父亲决定杀了兔子,“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弟弟一早出门,各奔东西,临走前没去阳台与兔子诀别”,“我”于心不忍而选择逃避,但眼不见心却惦念牵挂,以致迷失,“我顺后海河沿,上银锭桥,穿烟袋斜街,经钟鼓楼,迷失在纵横如织的胡同网中”,以致眼前产生似真亦幻的画面,感觉哪儿哪儿都是心心念念一手圈养喂大的兔子,“其实兔子眺望时站立的姿势很像人。我恍惚了,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可见这一臆想产生得自然真切,突出了“我”的悲伤不舍之情,于是引出下文“天色暗下来,我和弟弟前后脚回家。一切都静悄悄的,看来大屠杀早已结束。……饭菜在锅里”“尽管饥肠辘辘,我们坚决不进厨房”“我爬上床,用被子蒙住头,哭了”。11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并做个性化解读创新性思考和评价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肯定(地球的食物链中还是有高低之分),也可以否定(地球的食物链中没有高低之分),抑或辩证分析,地球的食物链的高低之分,需要一定的条件,所谓的高低可以随着情况而变化,走向相反的结果。但解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可以认为自然界里万物是平等的,地球的食物链中没有高低之分。站在这一立场阐释更符合自然规律,也启发读者珍爱自然,不能任意杀生。相关内容在第⑧段,“晚上9点我回到家,直奔厨房,把白菜头浸泡在水池里,一边刷洗一边跟父母讲述经过”,这是“我”费尽心思和体力为兔子找来的食物,紧承上文内容,第⑦段内容,“为了改变我家兔子和他家母鸡的生存状况,我和楼下家的小男孩儿,决定大干一场。从一号楼的垃圾箱动手,一直搜遍八号楼的垃圾箱……从八个垃圾箱中,我们总共捡到146个白菜头,战果辉煌……无比兴奋,面如母鸡般通红,步如兔子般敏捷”,结果却事出所料,“他们(父母)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他们认为,在地球的食物链中还是有高低之分”,所谓“异样”应该是成年人的眼光不懂少年的心,人都吃不饱的状态下,岂能把“美食”给家畜呢?人类是高级动物,是凌驾于自然物之上的,于是武断地做出决定,“不由分说,他们接替我的工作,把洗净的白菜头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烂,再对半切开,蘸着酱油,啃咬较嫩的中心部分,咂巴咂巴,大赞美味”,原本是准备喂兔子和鸡的菜品成了家人的美味佳肴,父母口中食物链最上端的人似乎合情合理地享用了,也包括“我”,“我早就饿坏了,于是也加入这白菜头大餐。阳台上兔笼咚咚作响”。殊不知这菜品劣质到应该是废弃物,属于饥荒年代饥不择食、退而求其次,所用来果腹的与兔子鸡食无异,人类自诩为高级,其实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其实兔子眺望时站立的姿势很像人。我恍惚了,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那时,我正发育的身体被大饥荒唤醒,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都在谈吃,谈的是存活之道”,这与兔子们的状态一样一样的,“现在,要养活这四口之家更难了。我和弟弟走遍四九城,走遍城郊野地,一暑假都在为兔子的生存而斗争”“在田野实践中,我们意外发现除了杂草外,多数野菜人类均可食用,有的甚至是美味。看来人和兔子差不多,处在同一生存的起跑线上”。(三)12.C13.D14.小沪同学好,我认为《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结尾两句写了诗人明日将抵达长安,却向往渔人樵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的结尾两句写了诗人与友人唱劳歌分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歌声中,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因此,诗歌的两个不同版本让你从结尾的两句读出它们表达的感情是明显不同的。【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体裁的能力。这首诗共有8句,押韵的字分别是“萧”“瓢”“条”“遥”“樵”,是1、2、4、6、8句的尾字押韵;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这说明诗歌是律诗,可以收录进《律诗集粹》。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语言明快活泼”错,应是“用语浅近、含蓄委婉”。比如“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达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而“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则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故选D。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采用了比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看两首诗结尾所写内容与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本诗“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意思是“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此句中“帝乡”与“渔樵”代表不同的生活,作者到“帝乡”是入仕为官,而“渔樵”则代表隐逸生活。人到了帝乡,心却向往隐逸,此句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而“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则是写诗人与友人唱着劳歌分手,“风急”渲染出离别环境的凄凉;“马萧萧”则通过写马的不舍离去而传达出人的依依不舍的深情。然后注意回答时扣住“为小沪解惑”,说出自己的理解,肯定小沪理解的“诗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的不同”是正确的。(四)15.(1)披、穿戴(2)花白的16.(1)B(2)A17.神分则真漓/真漓则道戾/道既戾/则吾将觅我且不可得18.苓是有大苦性质的(药材),有调和药性的功能,他把采集的苓拿出来,来医治世人之病痛,用苓奉献社会的志向就在这里吧?19.或曰一,认为采苓子是隐者,或曰二,认为采苓子不是隐者,各有理由和推测。采苓子的回答很巧妙,说我隐,我就是隐者;说我不是隐者,我就不是隐者。为什么作出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呢?采苓子有自己的思想逻辑,他是这样表达观点的:先是从“我”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自然赋我以身形,有的显明,有的细微,有的隐藏,有的昭彰,这都由自然而定,我要听从自然的;再是从“我”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如果社会上的丑陋的行为和思想参杂进“我”的思想中,则我的灵魂就离散而缺失了,“我”的真性也失去了,这样就谈不上隐还是不隐了。20.隐与不隐,情况复杂。比如,陶渊明躬耕田园,常被认为是“辞官归隐”,其实,他仍然关注社会,不同于深隐林泉,学道求仙之士。他“隐”的是求官出仕,不隐的是自然之真,对人生与社会有美好的追求。(如果举王维为例也对;只答陶渊明“辞官归隐”也对。)【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被古冠服”,句子意思是:戴着像古人一样的帽子、穿着像古人一样的衣服。“被”通“披”,“穿戴”。(2)“无华皓者”,句子意思是:没有花白。“华皓”在此处意思是“花白”。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医虽良技,不得与士齿”,句子意思是:医虽然属于好的技能专才,但不能与士同列,“齿”在此处意思是“排列”。故选B。(2)“莫不餐菊而纫兰”,句子意思是:没有不过着吃菊花,佩戴兰草这样高洁的生活的,“纫”在此处意思是“佩戴”。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人的灵魂一旦分离开就会使人本真缺少,本真一旦缺少就会使道违背,道已经违背了,那么我来寻找真我尚且不能够得到。划线句子中,出现了重复词语,这是很典型的顶真手法的运用,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本句就通过此手法判断断句。因此前两处断句为两个“真漓”之间,“道戾”和“道既戾”之间;“则”是“那么”之意,常放于句首,因此通过此处可判断第三处断句为“则”之前。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乃”,是;“大苦”,形容词作名词,大苦性质的(药材);“和”,调和;“医”,医治;“志”,志向。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文章对应部分,准确理解文意。然后分析他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依据原文“谓予为隐耶,吾从而隐之;谓予为非隐邪,吾从而非隐之。隐固非也,非隐亦非也。大块既授我以形,显之、微之、潜之、昭之,一将听之。苟参之以人焉,则神分不全矣。神分则真漓,真漓则道戾,道既戾,则吾将觅我且不可得,况听为隐与非隐者邪?”可知,他首先做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说是隐者,认同这个看法就是隐者;说不是隐者,也认同这个看法也就不是隐者;然后从“我”与“自然”的关系上分析自己的观点,大自然既然给我们各种形态,有的让它高显,有的让它细微,有的让它潜藏,有的让它昭著,全都听任自然的安排;最后再从“我”与“社会”的关系上阐述,如果把错综复杂的人事参杂进来,那么灵魂就会分离而使人格不周全了。人的灵魂一旦分离开就会使人本真缺少,本真一旦缺少就会使道违背,道已经违背了,那么我来寻找真我尚且不能够得到,这样就谈不上隐还是不隐了。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联系我们学过的教材内容,筛选出典型的符合“隐”与“不隐”的例子,比如,陶渊明、王维等,然后分析他们“隐”的部分与“不隐”的部分,例如陶渊明,“隐”是指他选择隐居山林、躬耕田园,过远离世俗官场的生活,但陶渊明的隐居是没有完全超越政治的,他的身上有“不隐”的部分,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对人生与社会有美好的追求。参考译文: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采苓子,名濂,字仲德,姓郑。是浦阳白麟溪人。很专心于《易》(的理解与研究)。(但)人们对此不了解。只说他善于辨识药材,就推荐他做医疗方面的官。对此,采苓子说:“我从礼中知道,医虽然属于好的技能专才,但不能与士同列,我能安心于医官这个职业吗?”就放弃这个职位而离开,让自己在山水中放适性情,(还)戴着像古人一样的帽子、穿着像古人一样的衣服。一个老仆人拿着九节竹杖跟随着他。采苓子有时候坐在巨石上用手托住脸颊,反复观赏烟云缭绕的山峰;有时候在云水苍茫中吹着洞箫,放声歌吟,那声音非常响亮激越,如同金石敲击出来的那样。有时候走进九蓝山或江河两岸,采苓,专心不断地采苓,(此时)他心情畅快充实,身外的错综复杂的人事,都不能够参杂进心中。年龄过了五十,胡子头发都是黑色,没有花白。有人说:“采苓子大概是隐士吧?古时的隐士或狷介之人,凡是想有崇高情怀和深远人格寓意的,没有不过着吃菊花,佩戴兰草这样高洁的生活的。”采苓子说:“我把采苓当作事情,大概类似于这样的人吧?”有人说:“采苓子不是隐者吧?苓是大苦的药材,有调和药性的功能,他(采集)并拿出来让社会医用,(服务社会)就是他以采苓为志向的原因吧?”采苓子笑着说:“说我是隐者,吾认同这个看法也就是隐者吧;说我不是隐者,我也认同这个看法也就不是隐者吧。隐,本没有什么不好;不隐,也没有什么不好。大自然既然给我们各种形态,有的让它高显,有的让它细微,有的让它潜藏,有的让它昭著,全都听任自然的安排。如果把错综复杂的人事参杂进来,那么灵魂就会分离而使人格不周全了。人的灵魂一旦分离开就会使人本真缺少,本真一旦缺少就会使道违背,道已经违背了,那么我来寻找真我尚且不能够得到,更何况判断是隐还是非隐呢?”金华宋濂我听到这个故事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就与采苓子相交游,一起在白麟溪边行走,我看到他目光炯炯,就像映照松树桂树上的月光那样明亮,心中猜想:他一定有他(特别)的做人之道。(五)21.C22.B23.将《虞初》中奇僻荒诞的故事与三人调笑任诞的行为进行类比(比喻、相提并论),更形象地说明稗官小说既富有情趣(赏心悦目、故事新奇、富有文采)又有所寄托(寓意丰富)的特点,用整句增强了语势,更富有说服力。24.《牡丹亭》中杜丽娘有美人迟暮之思,唱词借园中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抒发了如花似玉的美好青春无人欣赏,一任年华逝去、无可挽留的哀伤。这是人物“意有所荡激”,借百花寄托自己的感慨。母亲早亡、寄人篱下中的林黛玉心有郁结,唱词触发了她的自伤身世之慨,产生了共鸣。烂漫春花“都付与断井頽垣”是她孤独冷落生活的写照,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使她联想到自己的花样年华正寂然流逝,徒然自怜自叹命运,说中了她的满腹愁思,于是情不自禁,站立不住。正是黛玉内心有所荡激,听(读)出了唱词中的言外之旨,才产生了这样审美体验。【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文体形式的能力。由原文“《虞初》一书,罗唐人传记百十家,中略引梁沈约十数则,以奇僻荒诞,若灭若没,可喜可愕之事,读之使人心开神释,骨飞眉舞;余暇日特为点校之,以借世之奇隽沈丽者。”可知本文在介绍《虞初志》的情况,也是作家对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故可知是序。A.论: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B.说: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杂文大体相似。C.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D.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记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的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故选C。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终是三馆画手、一堂木偶□,何所讨真趣哉”译文:也不过是朝堂上的画匠,一屋子的木偶□,哪里能得到真正的意趣啊!可知后一句“哪里……啊”是对前句的一种质疑,所以前句应该表一种局限限制的语气。所以运用“耳”比较恰当。A.乎:文言助词,表示疑问。衍义:引申指“文言叹词”。B.耳: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C.者:指人、物、事、时、地等;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D.矣: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了”;表示完成时态;表示坚决、肯定确实;表示感叹。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原文“其述飞仙盗贼,则曼倩之滑稽;志佳冶窈窕,则季长之绛纱;一切花妖木魅,牛鬼蛇神,则曼卿之野饮”译文:这本书里讲述飞仙盗贼,则有东方朔的流利;记载美人姝丽,则有马融搭建红纱帐的风流;记载所有的花妖木魅,牛鬼蛇神,则有石延年在野外饮酒的野趣。文意有激荡,语言有寄托,用来训诫风流罪人,他也必定惭愧地不能反驳。本句提到“飞仙盗贼,美人姝丽,花妖木魅”和“东方朔,马融,石延年”将奇僻荒诞的故事与三人调笑任诞的行为进行类比,更形象地说明稗官小说既富有情趣(赏心悦目、故事新奇、富有文采)又有所寄托(寓意丰富)的特点,用整句增强了语势,更富有说服力。2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句话中包括两本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所以在分析得过程中,需结合给到的文意结合《西厢记》或《牡丹亭》进行分析。《牡丹亭》的故事中杜丽娘有美人迟暮之思,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②唱词中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借姹紫嫣红之景到后都成了断井颓垣,抒发了黛玉感叹大好青春无人欣赏,任时光荏苒,韶华易逝,无可挽留的哀伤。所以黛玉在这里“意有所荡激”,借百花来寄托自己内心感慨的体现。由选文林黛玉听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你在幽闺自怜”这两句,”可知黛玉她对好时光的向往和与自己的身世做了一定对比,从而感伤自己的身世之慨溢于言表。③唱词中唱春花道“都付与断井頽垣”更加显现了孤独冷落的一幕,到原文提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使她联想到自己的美貌,华年正悄然逝去,忽觉命运使然,引起愁怨,以及她心中的满腹愁思,情不自禁,站立不住。这也正是黛玉内心有所荡激有所触动,,听(读)出了唱词中的言外之旨,才产生了这样的情感。是黛玉内心有所荡激,听(读)出了唱词中的言外之旨,才产生了这样审美体验。参考译文: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昔日李太白不读不是圣贤写作的书,我朝的李献吉也劝人不要读唐代以后的书。见解不是不高明,但是不足以约束博览群书的人。什么原因呢?大概是野坡石窟,不妨碍五岳的浩大景象;野坟山花,不妨碍茂树细竹的美丽;飞鹰鹘鸠,不妨碍麒麟凤凰的行止。既然这样,那么野史小说,对儒家的经典和百家著作、历代史书有什么妨碍呢?轻松活泼的文字,对修身养性有什么妨碍呢?东方朔凭借观星进入汉代朝廷,当他极力劝谏的时候,时常夹杂着玩笑;马融不拘泥于儒生的礼节,弹琴吹笛,搭建红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陈列伎乐;石延年在郊外饮酒狂喊,同巫医衙役交往。这三个人,又何曾因为戏谑玩笑而有损气节呢?又怎么会因为喜欢玩耍而毁坏了儒生的品行呢?又怎么会因为放任不受拘束而妨害(自己成为)贤明通达的人呢!读书可以用来使人明白道理。李太白志气消沉,行为放纵,有戏谑的能力却不采用这种方式,这是上天赐予的才华,不是人力能做到的;而像李献吉这样的人,确实太浅薄了!《虞初志》这本书,收录了唐代人的传记几十上百篇,书里也简单地记录了南朝梁沈约的文章十几篇,那些奇怪荒诞,似真似假,可喜可惊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胸开朗,神情畅快,眉飞色舞。这些文章虽然雄壮高远比不上《史记》《汉书》,简洁淡雅比不上《世说新语》,但婉约清丽,确实是小说家的珍珠船啊。这本书里讲述飞仙盗贼,则有东方朔的流利;记载美人姝丽,则有马融搭建红纱帐的风流;记载所有的花妖木魅,牛鬼蛇神,则有石延年在野外饮酒的野趣。文意有激荡,语言有寄托,用来训诫风流罪人,他也必定惭愧地不能反驳。读到古人之书就大惊小怪,却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就算整天穿戴朝服,陈列着宝物和肉食,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也不过是朝堂上的画匠,一屋子的木偶罢了,哪里能得到真正的意趣啊!我闲暇的时候特地为《虞初志》点评校对,用来帮助世上那些才智杰出、渊博雅丽的人。三、25.【参考例文】坚持铸造成功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时总是半途而废呢?为什么我们常常是定好目标了却不能坚持?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放弃呢?因为我们不懂得坚持。请学会坚持!逃避不能使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之间的大多数人喜欢通过逃避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而有的人一味去逃避,不敢面对,因为他们害怕失败。但是当失败不可逃避时,失败也是伟大的。不断地逃避,除了可以得到失败和更多的畏惧,什么也没有。这也许就是很多人有梦想而无法去实现的缘由吧。懂得坚持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一个人的生命中会有许多困难,人生就像一次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2011年法网夺冠后,经历了一个优秀运动员所必须经历的考验。年龄的增长,伤病的困扰,明星角色的压力,竞技状态不佳等等,这些都在动摇着她的自信心。面对多方面的挑战,是坚强的意志温暖困境中的李娜,在2013年的澳网决赛中,她两度受伤倒地,但仍然坚持比赛,作风顽强,意志坚强,虽获亚军,但精神令人敬佩。如果我们懂得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将是浮云。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会坚持能够使我们走向成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坚持的是一种高尚情操;“虽九死犹未悔”的屈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坚持是一种献身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坚持的是一种爱国情怀。动物世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蚁族发动了战争,其中一个蚁族败退到蚁穴,另一蚁族已经攻进来了,眼看退败的蚁族就要灭族,但他们一直坚守着,拒不投降,最后感动了上天,下起了大雨,另一蚁族不得不撤退。小小的蚂蚁尚且因坚持而逢凶化吉,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到最后呢?当然,坚持也不是盲目的,我们要走正确的道路,坚持自己的目标,就会走向成功。如果你坚持错误的方向,那你将走向一条不归路。让我们一起去学会坚持吧!坚持是你最美的样子!【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这道试题,初看材料,似乎是在讨论“坚持与否”这个命题上,其实本材料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如果将之理解为“要不要坚持”上,那就有失偏颇了。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坚持”固然是本文的关键词,但材料隐含的信息不是要对“坚持还是不坚持”作阐发,而是要思考“怎样的坚持预成冠(或创造奇迹)才能取得成功”。因此,需要注意对材料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坚持”上。因此,在写作本题时,应关注“坚持”与“成功”的关系。但对于“坚持”的论述,应重在“坚持什么”和“怎么坚持”才能取得“成功”上。需要注意,若脱离“成功”谈“坚持”,仅论述坚持的方法、坚持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或者只论述“成功”的条件,而不谈“坚持”,都有失偏颇。立意:1.坚持正确的选择方能走向成功。2.在正确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终能走向远方。3.找到方向,坚持下去,方能成功。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4-28 21:22:10 页数:15
价格:¥5 大小:89.9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