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7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一、选择题1.1949至1951年,在全国大陆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A.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是由社会各界的人民代表通过选举的方式组建的,这体现的是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故选C项;1951年我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未确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办法,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2.有民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A.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B.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C.有赖于坚持共产党领导D.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有民主人士说,这个纲领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并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这说明这个纲领综合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以中共领导为核心的,故选C项;这个纲领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并非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共同纲领》制定,并非权力机关的健全,排除B项;《共同纲领》调动了各民主力量,但材料反映纲领理论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3.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暂代人大的任务宣告结束。但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因为它符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的精神。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事件是()A.一届政协在北京开幕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答案】D【解析】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10 新的发展阶段,故选D项;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1954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指出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排除C项。4.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尝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果断停止了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从材料“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和“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可知毛主席改变了之前的经济发展标准和生产指标,体现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后,中共中央积极探索适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C项;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尝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内容,排除B项;从材料“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和“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只体现了经济发展标准和生产指标发生变化,没有涉及对大跃进的处理,故“果断停止”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5.1950年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此后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也随之展开。1951年3月,山西的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爱国增产竞赛挑战书。这一运动()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得益于稳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C.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有序展开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北地区许多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此后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也随之展开”可知,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有利于促进全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有序展开,故选C项;根据所学,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是由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和城市采取一些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有关,选项表述夸大了这项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根据所学,此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并不稳定,内有国民党残余力量和土匪等,外有美帝国主义的威胁,排除B项;根据所学,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是1953年—1956年的三大改造,排除D项。10 6.彭真在《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中说:“对工商业的改造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赎买政策”的合理性表现在()①减少资本家的抵制和破坏②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③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改造④加快了官僚资本的公有化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据所学“赎买政策”的实行有利于减少资本家的抵制和破坏,故①正确;据所学“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手段,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故②正确;据所学“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手段,故③正确;据所学对于官僚资本直接采取没收政策而非“赎买政策”,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7.下图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D.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图表可发现,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总产值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轻工业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59年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和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出现“左”倾错误有关,故选D项;从题干的图表中可看出1957—1960年重工业的产值比重不断增加,而轻工业和农林牧渔业产值相对较少,说明产业结构并未得到改善,排除A项;根据所学,中共八大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而材料中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总产值迅速增加,明显与中共八大的决策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与材料中各产业总产值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8.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C.三大改造胜利结束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0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可知,我国的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这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故选B项;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只是表面现象,不能反映本质内容,排除A项;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才宣告胜利完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没有体现科技的突破,排除D项。9.有学者研究发现,1953年在江浙一带农村中,劳力足、工具好的中农、富裕农民是喜欢单干,不愿意参加互助合作的;而积极参与互助合作、不具备独立生产条件的贫下中农,多数也是为了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等改善了生产条件后再行单干。以上现象说明,在当时江浙一带()A.农村合作生产推广受阻B.农业合作化运动亟待深入开展C.农村内部产生阶级分化D.农村土地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江浙地区的农村中农、富农和贫农都希望单干,不真正愿意参加互助合作,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满足农民的需要,不能广泛推行,还要更深入的发展,故选B项;从材料“而积极参与互助合作、不具备独立生产条件的贫下中农,多数也是为了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等改善了生产条件后再行单干”,可知贫农不排斥合作生产,但不喜欢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化模式,喜欢单干,故农村合作生产推广受阻不能反映材料现象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农、富农和贫农都希望单干,并不是在突显农村出现了阶级分化,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实行的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③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④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①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③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④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③①,选择D项符合题意。10 11.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在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截止1987年底,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3.9%。这反映了()A.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B.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答案】A【解析】据材料企业改革广泛“实行厂长负责制”可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选A项;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建立在1994年,排除B项;实行厂长负责制改变的是企业经营权,并非所有权,排除C项;据材料“截止1987年底,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3.9%”展示了企业改革的成效,并非经济效益,排除D项。12.各种经济成分在零售商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1978—1990)(%)1978198019851990国有企业54.651.440.439.6集体企业43.344.637.231.7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2.14.022.428.7——《中国统计年鉴》对上表信息所反映的情况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促进所有制形式的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商业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据图表可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私营和外资企业比重不断上升,这与改革开放后设立经济特区,发展乡镇企业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密不可分,故选B项;农村改革改变的是经营方式,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不符,排除C项;图表反映的是经济成分,无法反映经济结构的状况,排除D项。13.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材料意在说明()A.维护国家主权是对外开放的前提B.改革开放要分层次有重点的逐步推进C.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对外开放重点D.全方位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邓小平想要表达的一是对外开放要面向所有国家,二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10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换言之即全方位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未论及维护国家主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排除A项;三个方面的开放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分先后顺序的,排除B项;三个方面的开放是不分主次轻重的,无法推知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对外开放的重点,排除C项。14.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长江流域开放带、加入世贸、“一带一路”,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并不能体现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能表明中国已经主导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加入世贸等,都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表现,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港口城市、加入世贸再到“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排除D项。15.下图是1988~199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这主要反映了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对外贸易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吸引外资日益增加,体现了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故选C项;1980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不能在该图中反映出来,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排除B项;在对外开放中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带包对外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16.《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10 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特点是()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B.实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坚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得出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体现了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特点,故选D项;维和行动与周边国家无关,排除A项;改革开放不属于外交内容,排除B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维和行动无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工分和口粮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定词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分别为工分表和分口粮图1图2工分就是生产队会计记录(公社)社员每天上工(做农活)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生产队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直接管辖的农业生产单位,其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每年年底,10 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生产队里,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卖了爱国粮以后,除去添置生产资料和化肥等费用后,开始分卖粮得到的钱。劳力多的可进钱,称为劳红(劳动分红)进资,劳力少的得不到钱,有的得出钱交口粮钱,称为劳红出资。——摘编自搜狐网《生产队、记工分、分口粮,穿越到上世纪的中国!》(1)生产队队长负责安排农事,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工分。1日的农事有放牛、犁田和除草三种,工分有2分、5分和8分三级。假定你是生产队长和会计,请对下表两类人员当天的农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记分,并填入下表中。人员男子妇女小孩项目做什么事工分做什么事项目做什么事工分1日A:B:C:1日A:B:(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记工分和分口粮的理解。【答案】(1)A:犁田B:8C:除草D:5。(2)理解:记工分和分口粮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体现;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容易强化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体现了一些多劳多得与照顾弱势思想;也体现了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解析】(1)结合表格对社员分类可得A:犁田B:8C:除草D:5。(2)结合材料体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记工分和分口粮认识体现计划经济,在分配上体现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弊端体现在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男女工分不同容易强化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体现了一些多劳多得与照顾弱势思想;“劳力多的可进钱……劳力少的得不到钱”可得也体现了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表时间概况1949—1957城市化的速度因应快速工业化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求,中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1958—1960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大量农村人口流进城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0 1966—1977我国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1978年至今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深受国家制度和政策影响阐述:1949年—195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开展,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迅速崛起,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升至15.4%。1958—1960,受大跃进的影响,我国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大量农村人口流进城市,致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伴随着“八字方针”的提出,我国对工业问题也相继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为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促成了政策影响下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使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结论:由此可知,国家政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示例二】论题: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化的进程阐述:我国的城市化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195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开展,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迅速崛起,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升至15.4%。1958—1960,经济发展急躁冒进,大量农村人口流进城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伴随着“八字方针”的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改革开放之前的总体缓慢和不正常发展。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使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迅速。结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应协调发展,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知图表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描述,其中主要涉及了城市化的推动因素、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等等。其次根据所学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证即可。问题设置中,并未说明不得运用材料,所以表中材料也可以作为相关知识的史实拿来论证。论题字数一般不要过长,建议以10个字左右为最佳,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同时10 体现学生的价值判断。考生如选择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化的进程这一论题进行阐释,则应在选择史料时应有所侧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必不可少。切记简单罗列史料,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考生如论述其他时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8 14:27:1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02.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