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2小说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国秦牧那年,马来亚的报纸上天天出现“不景气”的字眼。许多华侨工人失业了,带着他们的割胶刀和一点可怜的行李,到处去流浪。我们家也被这个不景气的风暴吹得摇摇摆摆了。爸爸失了业,回家来总是喝酒、叹气,和妈妈吵架。日子越来越艰难。最后,爸爸对我们说,在新加坡再也生活不下去,他已经筹到一笔钱做船费,要带我们回“唐山”了。你也许觉得“唐山”这两个字很希奇吧。但南洋的华侨却总是这样称呼祖国的。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大唐帝国”的声威曾经远播到欧洲亚洲各地。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日,华侨们仍把自己叫做“唐人”,把汉字叫做“唐文”,把祖国叫做“唐山”。回唐山啦,回唐山啦!我们又是快乐,又是忧愁。那时候,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当儿,我们在报纸上的漫画里,常常看到一座被风吹雨打、歪歪斜斜的大厦。大人们说,那就是代表当时的中国哩。终于有一天,爸爸吩咐我报告班主任,明天就不再去上学了。我在上学途中注意着路上的一景一物。缠着头巾赶牛车的印度人、把东西顶在头上的马来人、许许多多辛勤劳动的中国同胞、路旁一株株浓绿的街树,都使我感觉到无限新鲜。班主任老师平常是爱打人的,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这天,我一踏进他的房间,却不知道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亲切地、规规矩矩向他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赖先生惆怅地说:“很快就走吗?”“再在家休息一两天,就上船了。”赖先生慈祥的点点头,突然伸出手来抚摩我的头:“好吧,回去读书也一样,我们是中国人,以后都是要回唐山的。第一节课是赖先生上的国语。我一踏进课室,就觉得气氛有点特别。讲台上铺了一条白布,上面有一瓶野花,一看就知道是在操场后面的山坡上采来的。瓶子是一个用空了的旧墨水瓶。但就是这些平常的东西,使课室里的气氛变得庄严隆重起来了。这个课室,这个讲台,我们曾经在这里听许多先生讲过课的,我们曾经在这儿大家轮流讲述过傻女婿、老虎外婆、丑小鸭、骄傲的公主一类故事的,今天我就要和它告别了。这些先生们、同学们,我也都要和他们告别了。当日本军队侵占祖国东北的时候,我们曾经在这个远在国外的教室里开过会,23
大家都在臂上缠起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听着校长演讲,大家一起捏紧拳头哭泣。而在我们后面,一个英国警长却像老虎似的坐在那里监视着我们……大家曾经在一道度过多少辛酸和快乐的日子啊!而现在我就要离开他们了。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每一个人都可爱起来,连那平日爱跟我们男生吵嘴的女生赵美娜、平日爱打我们手掌的赖先生,此刻我都觉得他们十分可亲。我真想去拉一拉他们的手,都抱一抱他们!……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赖先生已经讲完一大节课了。他放下书本,扑去身上的粉笔灰,望着我温和地笑,然后就宣布道:“吴林就要回唐山去了,下边的半堂的时间,我们开一个欢送会……”班长李家驹像一个小政治家似的踏上讲台。他希望我回国以后好好读书,长大了去打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他代表大家欢送我……。老实说,这些话其实也很平常,但我却听得十分感动,连眼眶都发热了。接着又有两三个小同学上去讲话。真是出乎意料,连那个拖着两根小辫子,常常向先生报告我们的越轨行动的女同学赵美娜也上去讲了。她说我们大家都是热心爱国的人,都是国家的小主人翁,大家永远都应该互相惦记着。她说从她曾祖父因为贫穷、卖掉田地到南洋谋生算起,她家已经在南洋住了四代了。她只在课本里读到中国,不知道中国是怎么一个样子。但是她长大了一定要回到中国去。她的姊妹有些已经穿起外国服装,日常说话也用外国语了。但是她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下课后,同学们都热烈地围着我。我简直像是马戏班里那骑在象背上的象童那么逗人喜爱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要回到祖国去,一种共同的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情感把我们紧紧地联在一起了。虽然我们生在英国殖民地,但大家却都是会讲北京话的……我们全家搭大轮船离开新加坡的一天终于到来了。船上,成群回唐山的华侨都挤在甲板上。他们大都是漂洋过海来劳动了许多年,却只带着一点寒酸的行李回到故乡去的。大家又是忧愁,又是快乐。有一些马来潜水手,坐在一只只舢舨上,向轮船上的人要钱,每当人们投一个小银角子下海时,他们就纵身跳进海里,把银角子从海底捞回来,满身湿漉漉地爬回舢舨,高举着银角子给投钱的人看。一些投钱博取娱乐的欧洲旅客就在船上哈哈大笑。我看着看着,不禁拉住爸爸的手,问道:“爸爸,为什么马来人总是这样穷,比我们中国人还穷?”爸爸用低沉的声音回答我说:“因为他们亡了国。”汽笛长鸣起来,船身开始移动了。于是我们挥动着手巾,船上、码头上,都有千百条手巾在挥动着。也许是因为我们眼里有一层泪水,也许因为船已经开远了,总之,逐渐地人影23
模糊了。再见了,新加坡,再见了,亲爱的小伙伴!(有删改,原载1956年6月《长江文艺》)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外华侨们“把自己叫做‘唐人’”“把祖国叫做‘唐山’”,既是出于对祖国历史的骄傲,又以此表明永不忘根。B.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顺序为主,兼有倒叙、插叙,多种叙述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及意蕴。C.文中通过描写“我”对马来人贫穷的困惑和不解,更为真实鲜明地折射出当时在殖民统治下的人们生存的悲苦。D.本文的语言看似闲散随意,但感情浓郁而真挚,言近旨远,闲散的笔调背后蕴含着深厚而广阔的历史时代背景。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写“我”和同学在国外的教室里缠黑纱、听演讲的场景来表现历史事件和人们悲痛的情感,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B.一些欧洲旅客在船上看马来人跳海捞钱以博取娱乐,他们对马来人的冷漠与鲁迅《祝福》里的柳妈等人对祥林嫂的冷漠在本质上同出一辙。C.赵美娜家的姊妹有的已习惯穿外国服装、说外国语,但她们依然对祖国抱有深沉的情感,永远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这是海外华侨的一个缩影。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叙述了回国前与老师、同学告别的情景。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使用的词语相似,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处句子表达情感的异同。(4分)4.秦牧以“思想家的锐敏和童稚的纯真互相交织着,形成一种能够紧紧攫住人心的艺术风格”,请据此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风格。(6分)【答案】23
1.B2.B3.相同点:都为即将回到祖国感到快乐。不同点:前者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后者忧虑自己回国后的生计问题。4.思想深刻,发人深省:(1)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何处境,爱国之心不变;(2)国家的富强是每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根本。以孩子的口吻叙写,语言清丽,感情细腻纯真,感人至深。【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文中没有倒叙,“班主任老师平常是爱打人”“当日本军队侵占祖国东北的时候,我们曾经在这个远在国外的教室里开过会,大家都……”为插叙。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他们对马来人的冷漠与鲁迅《祝福》里的柳妈等人对祥林嫂的冷漠在本质上同出一辙”理解错误。柳妈等人对祥林嫂的冷漠是对自己同胞的蔑视与抛弃;欧洲旅客对马来人的冷漠是强国国民对弱国甚至亡国之人的尊严的践踏。二者不同。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处的快乐与忧愁,结合“回唐山啦,回唐山啦”可知我们为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感到高兴;“那时候,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当儿,我们在报纸上的漫画里,常常看到一座被风吹雨打、歪歪斜斜的大厦。大人们说,那就是代表当时的中国哩”!当时的中国正受异族欺凌,国家风雨飘摇,不知将来回怎么样,故是为国家的现状和前途担忧。第二处,“他们大都是漂洋过海来劳动了许多年,却只带着一点寒酸的行李回到故乡去的”,在外面是如此,不知道回国后生活会怎么样。此处有即将回国的快乐,更有为回国后的生计问题担忧。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风格的能力。赏析重点为“思想家的锐敏和童稚的纯真”。文中写大家纪念国土沦陷,带黑纱哭泣听校长演讲;平常是爱打人的赖先生对祖国的眷念;写完全西化的赵美娜一家对祖国抱有深沉的情感;同学们对我的欢送……这些内容都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何处境,爱国之心不变;父子对话中,“爸爸,为什么马来人总是这样穷,比我们中国人还穷?”爸爸用低沉的声音回答我说:“因为他们亡了国。”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灭亡了,那所有亡了国的人也就成为了最“穷”的人,从而表明“国家的富强是每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根本”这一深刻思想。以上这些思想是以一个孩子是视角来叙述展开的,语言简洁清新,思想纯真。其他叙述也充满童趣,比如“班主任老师平常是爱打人的,我并不怎么喜欢他”“我简直像是马戏班里那骑在象背上的象童那么逗人喜爱了”“再见23
了,新加坡,再见了,亲爱的小伙伴”语言充满韵味,意味悠长。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注]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因迎出凤姐来,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凤姐儿道:“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众人都道:“都细翻看了,没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蘅芜苑)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帶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23
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被、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注]王善保家的: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感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文本二:其实,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说起《红楼梦》中的众多的人物,他们既是纷纭多样的,又毕竟都是曹雪芹的笔下所出现的,是曹的经验、感受、回忆、留恋、叹息、悲哀与顿足切齿的产物,又多半是书的主角贾宝玉的眼光的产物。屠格涅夫有“屠格涅夫的女性”一说,高雅,热情,敢于承担,敢为天下先,无限的迷人,鼓舞人。契诃夫的女性则是另一类,她们怀疑着,努力着,失望着与等待着,她们也是一种契机,一种呼唤,一种渴望,对于新生活,对于梦想,对于激情与献身,对于一切在沙皇时代没有的东西。而曹雪芹的众女儿们呢?美丽、聪明、充满魅力和不幸、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任凭命运的吞噬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在这一点上,不仅黛玉和宝钗并无差别,晴雯、芳官、妙玉、小红与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个春之间也并无区别,尽管她们的命运在俗人看来有天壤之别。她们当然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祭品,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直到一举一动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节选自《王蒙说红楼》)23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抄检大观园选择在贾母安寝和众人入园之后,一方面是担心惊扰到贾母,另一方面也是要尽量做到全面查检,防止通风报信,有所遗漏。B.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中多次“喝命”手下人,可以看出其人平常就是狗仗人势,自我感觉良好,稍有权力,就要欺压别人。C.凤姐在面对宝玉和探春询问时,都选择撒谎说“丢了一件东西"。这表现出她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和欺上瞒下的性格特征。D.探春对抄捡之事早得信息、有所准备,可以看出她心思缜密,颇有管理才干,同时也表现出她刚毅果敢、敢于反抗的性格。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人和晴雯两人面对抄捡的反应截然不同,一个是“任其搜捡”逆来顺受,一个是“尽情一倒”蔑视、反抗,形成鲜明对比。B.凤姐与王善保家的在不搜查蘅芜苑一事上达成共识,虽一笔带过,但隐藏的信息极为丰富,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薛家举足轻重的地位。C.宝玉的旧物件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丫鬟中搜查出来,与书中宝玉赠物的情节形成照应,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D.《红楼梦》一书中贾家和甄家照应着来写,探春以甄家抄家之事来指斥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暗示了贾家将像甄家一样走向败落。7.“王善保家的”这一人物在设置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8.王蒙认为:“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出现的人物凤姐、袭人、晴雯、黛玉和探春的统一性。(6分)【答案】5.C23
6.C7.①串联故事情节:在文本一中抄检大观园的各个地方,就是以其抄捡顺序来组织的。②与大观园中女儿们形成对比: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与园中女儿们的青春清净形成对比。③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是抄捡大观园的执行,是封建家长制的爪牙。8.①都是美丽、聪明、具有个人魅力的女儿:她们无论主仆,虽然性格各有差异,但都美丽、聪明、释放着各自的魅力。②都是不幸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在大观园中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但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即使是凤姐也在抄检大观园中屈于王夫人。③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受害者: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到一举一动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要符合封建制度的要求,稍有不慎就要接受抄捡和惩罚。【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C.“这表现出她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和欺上瞒下的性格特征”错误,凤姐抄检大观园是奉王夫人之命而行的,所以“欺上瞒下”不对。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错误,应为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平等思想。在怡红院里没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尊卑关系,贾宝玉是可以和丫鬟们打成一片的,所以文中宝玉的旧物件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丫鬟中搜查出来,书中宝玉赠物,都表现了宝玉的平等思想,贾宝玉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环境里是非常难得的。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王善保家的,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迎春大丫鬟司棋的外婆,她是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她在《红楼梦》中的重头戏,来源于书中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邢夫人在大观园这个清净的女孩们的乐园里,竟然发现了污秽的物件,便嘲讽王夫人、王熙凤管家不严。而王善保家的,就借此机会怂恿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以便报复那些平日里不奉承自己的丫头们。串联故事情节,“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蘅芜苑)里,断乎检抄不得的”“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即在文本一中抄检大观园的各个地方,就是以其抄捡顺序来组织的。与大观园中女儿们形成对比,王善保家的是荣国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本该是人人奉承的角色,但由于贾赦、邢夫人不讨贾母喜欢,邢夫人23
为人又吝啬可厌,因此众人也不趋奉她。她本就心存私恨,绣春囊事发后,王善保家的只因他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所以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与园中女儿们的青春清净形成对比。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王善保家的自以为得了可以报复大观园中女孩儿们的机会,抄检大观园的每一处,她像先锋官一样头一个翻箱倒柜,王善保家的实际上是抄捡大观园的执行,是封建家长制的爪牙。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都是美丽、聪明、具有个人魅力的女儿,“而曹雪芹的众女儿们呢?美丽、聪明、充满魅力”,王熙凤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先至,宛若神妃仙子。袭人模样儿自不用说,行事大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晴雯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探春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们无论主仆,虽然性格各有差异,但都美丽、聪明、释放着各自的魅力。都是不幸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在大观园中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但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比如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还有王熙凤也在抄检大观园中屈于王夫人,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受害者,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到一举一动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要符合封建制度的要求,稍有不慎就要接受抄捡和惩罚。比如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大观园毕竟只是理想的存在,它依托于现实世界的外在形式,自然不能避免世俗的袭扰,抄捡大观园,惩罚美丽、聪明的少女们,所以她们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受害者。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23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23
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3
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C.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用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D.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11.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4分)12.小说中多次写到伍原流泪,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6分)(l)眼泪展现人物心境(2)眼泪串起故事情节【答案】9.A10.原文多用短句,且运用了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灯光带给伍原的激动与欣喜。11.①伍原寻找部队时灰蒙蒙的天地和无月无星的黑夜环境.既为故事开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迷茫无助的心情。②中间部分反复出现的一小点光烘托了伍原从迷茫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③结尾处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和斗转星移的夜空传递出伍原坚定的信念。23
12.示例: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流泪”,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但是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才止住了他的泪。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解析】9.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分析错误,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他,曾经有过多次恐惧和绝望,最终他战胜了恐惧。故选A。10.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从修辞来看,这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明天”一词在句子出现了两次。表达了伍原看到灯光后的激动与欣喜的心情。从句式特点来看,运用了短句,这种急促的语气,强调了伍原此刻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如果把这一句换成“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就达不到以上的表达效果。1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①“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这里的写景在文章开头部分,既为故事开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迷茫无助的心情。②“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中间部分反复出现的一小点光烘托了伍原从迷茫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③“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结尾处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和斗转星移的夜空传递出伍原坚定的信念。12.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①语句的含意和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23
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本题要求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l)眼泪展现人物心境,(2)眼泪串起故事情节。选第(1)个题目“眼泪展现人物心境”。先找到反复出现的“流泪”,再体会此刻伍原为何而流泪。①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②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③但是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④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才止住了他的泪。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疫·爱情王忆这天早晨九十点钟的阳光大好,透过玻璃窗直射在地毯上,司琪走到窗前,这么好的天儿,他们应该是要手牵手去长江大桥上的。不过眼看每天徐文天都给她传来身体慢慢恢复的好消息,她就觉得离和他在阳光里牵手的日子不远了。她想等他出院回来了,他们就去大桥上好好走一走,看看美丽的日落。她下定决心,以后就算遇到再大的事,自己绝对不会对徐文天耍小孩子牌气,他说什么她都会听。她甚至想到多少年后,当他们再来武汉,今天正在经历的一切都将是难忘的回忆。中午时分,约定的视频如期而至。每天相见,她都要问上一些必备的问题。徐文天反而时常岔开这些话题。今天刚巧是司琪二十五岁的生日,如果不是因为碰上这样的病毒,徐文天早就想好了怎么给司琪安排特别的一天。可是现在隔屏相望的两人只能遥遇对视。司琪翻出房间里仅有的一桶方便面,按徐文天说的给自己泡上热气腾腾的生日面。坐在视频面前,看着徐文天脸色发黄,声音有些虚弱地对她说,委屈你了,等我回来一定给你补过生日……然后他说话的力气就接不上来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医生冲进病房,徐文天的手机从手中滑落,画面里瞬间黑屏。那一瞬间,晴朗的天空突然黑下来,司琪在崩溃茫然中冲着手机呼叫徐文天之后也昏厥倒地。司琪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躺在床上了,旁边坐着酒店一个服务人员。她猛然翻腾坐起,脑海里全是徐文天在视频里奄奄一息的样子。事实上,徐文天的身体状况一直比她在视频里看23
到的还要差,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就已经转为重症,在这过程中好几次都面临呼吸衰竭的危险,呼吸罩是必须戴上的“续命器”。只不过他实在不忍心让司琪担心,每回视频的时候,他都得背着医生悄悄把呼吸罩摘下来,强装出自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模样。司琪越想越绝望,她连滚带爬滚下床,嚎啕大哭开门直冲出去。守在她身边的服务人员追着喊着将她拉了回来,边拉边劝着她:孩子,你冷静一些,冷静一些,我在这儿陪你。司琪克制不住崩溃绝望的情绪,蓬头垢面地哭吼着:徐文天,我去找你,我去找你,你不能死,不能死……司琪不哭了,整个人如同呆掉一般坐在那里。不一会儿,躺在床头的手机又发出了响,她骤然惊醒一个猛子冲过去,一把抓起手机慌乱点开。这次传来的不是视频,也不是徐文天手机打来的电话,是一封定时发送来的邮件。邮件的内容也并不是写给司琪的,而是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你好!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也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做什么样的职业。但我希望你是一个只对司琪一生挚爱的人,我相信你是这样的人,你也必须是。真的要恭喜你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姑娘,也许你的这辈子会让我羡慕嫉妒,但我没有恨,我只有请求和感谢。好吧,兄弟,在这样特殊情况下,我就长话短说了。有些话我要交代给你:司琪是一个内心十分简单的女孩,她不懂得算计,常常心里有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有时候是有点任性,爱耍小脾气,但是等她冷静下来,一切就都好了。前提是,你必须要包容她、将就她,无条件的那种。最重要的是,你不能让她哭,因为她哭多半是舍不得你。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好,但愿你能做到。司琪有严重的颈椎病,你要记得经常提醒她,不要保持一种姿势很久不动,要时常带她出去做做运动,必要的时候给她捏一捏。我想到时候,你应该会知道,她不喜欢阴雨天出去,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的、多愁的女孩。说到这儿,我得先跟你道个歉。可能因为我的关系,她今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淡忘过去和我离去带给她的伤痛,拜托你多给她一点时间,往后余生为她创造更多新的记忆。爱上一个人不容易,作为一个曾经和你一样爱她的人,真心地祝福你们!徐文天2020.1.23这是徐文天在意识到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写的。他一直都在坚强支撑着,为的就是陪司琪度过她二十五岁生日。那天,徐文天在视频里问过她:假如,我说的只是假如。23
假如我这次一不小心得了阎王的“召唤”,她要怎么办?她当时气得直拍手机骂他乌鸦嘴!还警告他,你要是回不来,我就像电视剧里的黄雨萱去找王全胜那样穿越时空去找你,然后花几辈子时间折磨你,反正你休想甩了我!十几天之后,隔离酒店被解封。酒店大门顷刻间被敞开,远处传来江汉关大楼整点钟声,一束明媚阳光刺破了黎明后的天际。司琪梳洗干净,面色苍白,两手各拖着一个行李箱一步一步走出酒店。路边停了一排接人出隔离酒店的出租车,司机帮她把行李搬上后备箱。他们戴着口罩,始终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司机问她去哪儿?在她身后冒出一个声音:去长江大桥!司琪闻声落泪。一转身,这个被口罩遮住一半脸,依然满眼笑意的男人,举着戒指向她问好说:你好!我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回来的徐文天,你愿意让我成为你这座桥上一生的风景吗?(有删改)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琪从早晨的阳光想到和徐文天在阳光里牵手,又想到美丽的日落和要改变自己的脾气,写出了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B.司琪给自己泡生日面的情节,写出隔离初期物资暂时短缺的现实困境,也写出两人在生日仪式感追求中不离不弃的真情。C.徐文天把死亡说成阎王的“召唤”,是为了用乐观幽默的语言调动司琪情绪,更为了向司琪传递有爱就能战胜死亡的信念。D.司琪拍手机骂徐文天乌鸦嘴,还说要花几辈子时间折磨他,是用看似蛮不讲理的态度和语言表达爱意,鼓励徐文天战胜病魔。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手法多样,“司琪不哭了,整个人如同呆掉一般坐在那里”,则是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司琪绝望的内心世界。B.“远处传来江汉关大楼整点钟声,一束明媚阳光刺破了黎明后的天际”,以声衬静,以景写情,逐层铺叙,写活了司琪内心的痛苦。C.这篇小说剪裁得当,作者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抓住细节和剪辑生活中的片断来塑造人物,讲述感人故事。D.“你愿意让我成为你这座桥上-一生的风景吗?”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徐文天对司琪爱情的真挚专一,“一生的风景”的喻体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15.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4分)23
1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大团圆式的结尾消解了这篇小说的价值,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3.C14.B15.①是承载爱意的载体,展现徐文天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界。②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使司琪的形象丰满立体,传达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的理念。③巧妙转化叙述视角,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④通过时间落款,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16.a.不赞同。①结尾与前文司琪唤起徐文天求生意识相照应,符合生活真实,引发读者思考爱的力量,有艺术价值。②结尾符合疫情可控可治的客观现实,能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故事意蕴更丰富,有社会价值。③结尾符合大众期待,读者、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整体,能用艺术真实弥补人们的现实缺憾,化解悲伤,凸显人性美好,有审美价值。④结尾富有象征意义,说明痛苦终将过去、有情人定成眷属,符合以“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有文化价值。b.赞同。①小说前面写徐文天病情加重,而且还写信把司琪托付给另一个男人,结尾写他死亡才更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②悲剧结尾更能引发人们的同情心,帮助读者净化心灵,感悟生命美好,有社会价值。③生和死能在艺术作品中产生无可替代的矛盾冲突,作家能借助死亡叙事表现对个体的生命关怀,有审美价值。④悲剧结局产生的不完美以及人物和不完美命运的抗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文化价值。【解析】1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内涵,判断运用的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艺术特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处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更为了向司琪传递有爱就能战胜死亡的信念”过度解读。他这样说是为了用轻松的语调让司琪有个心理准备,以免他真的去世了司琪接受不了。故选C。23
14.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以声衬静”“写活了司琪内心的痛苦”分析不当,这两句一是写听觉一是写视觉,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为后文大团圆的结局做了暗示和铺垫。故选B。15.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物象在小说情节中往往起到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也会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另外物象往往是情感的载体,因而对小说情感和主题也会有作用。首先看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信都说了些什么。其中有“我希望你是一个只对司琪一生挚爱的人”“我没有恨,我只有请求和感谢”“你不能让她哭,因为她哭多半是舍不得你”“司琪有严重的颈椎病,你要记得经常提醒她,不要保持一种姿势很久不动,要时常带她出去做做运动,必要的时候给她捏一捏”等,通过这些表达,我们可以看出徐文天是多么爱司琪,他是一个感情细腻、真挚、专一的人,这封信展现了他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界;这封信是承载他爱意的载体。同时这些内容也传达了小说的主题,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另外文中还有对司琪的形象补充,如“司琪是一个内心十分简单的女孩,她不懂得算计,常常心里有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有时候是有点任性,爱耍小脾气,但是等她冷静下来,一切就都好了”“她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的、多愁的女孩”,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使司琪的形象丰满立体。另外信末尾的落款“2020.1.23”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从叙述角度来看,借这封信,巧妙地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16.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断属于哪类结尾,如果认同,从对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有时还需要分析结尾本身的艺术效果。如不认同,也要从这些角度给出理由。答题时要联系文本内容具体回答,不能只答套话。如不赞同,可分析,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尾,从情节上看,能够与前文司琪“她想等他出院回来了,他们就去大桥上好好走一走,看看美丽的日落”,徐文天求生意志的坚强“他一直都在坚强支撑着”相呼应,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从主题上看,这样结尾符合疫情可控可治的客观现实,能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故事意蕴更丰富,有社会价值;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是如此美好,这样结尾符合大众期待,用艺术真实弥补现实的缺憾,突显人性的美好,有审美价值;这样写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富有象征意义,说明痛苦终将过去、有情人定成眷属,有文化价值。如赞同,可结合前文写徐文天病重的情节分析,23
“徐文天脸色发黄,声音有些虚弱地对她说”“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就已经转为重症,在这过程中好几次都面临呼吸衰竭的危险,呼吸罩是必须戴上的‘续命器’”“然后他说话的力气就接不上来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医生冲进病房,徐文天的手机从手中滑落,画面里瞬间黑屏”,甚至徐文天发出了那封信,这些情节都暗示,结尾写他死亡才更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结局更能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感情和生活,有社会价值;在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思考人性和生命,有审美价值;悲剧结局产生的不完美以及人物和不完美命运的抗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文化价值。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白船儿(吉尔吉斯斯坦)琴基斯·德玛妥耶夫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塞卡湖。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白船儿还没有来呢,”他对书包说,“那就再来看看咱们的学校好啦。”他用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望着那所小小的学校,望着那褐色瓦屋顶、那孤零零的歪斜的烟囱,望着胶合板木牌上手写的“小学”这个词儿。他不识字,但他猜得出上面就是这样写的。他想象着,他就要带书包到那里去,就要踏进现在正挂着一把大锁的那个门了。门里面又是什么呢?孩子又将望远镜对准湖面,但湖面上还是老样子。白船儿还没有出现。水浅处,便是莫蒙爷爷修的水池了。为避免孩子游水出事儿,莫蒙下定决心,要在浅水滩上用石头垒一个水池。莫蒙老汉翻弄了多少石头啊!不管怎么说、浅水滩上的水池修得真不错。抓住柳条,溜下岸去,就可以朝前游了。孩子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幻想: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孩子又把镜头转向自家的院子。他看到变得跟大象一样大的褐色牛犊正心安理得地嚼着挂在绳子上的衣服,不禁吓了一跳。“啊,你这浑蛋东西!”孩子拿着望远镜欠起身来,将手直挥。“快滚开!听见吗?给我滚远些!巴克!巴克!去咬它,快去咬它!”他绝望中对狗下起命令。可是狗连耳朵也不肯动一下。它只顾躺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似的。奶奶从房里出来了。她一看到眼前的事,惊得将两手扬得高高地一拍,抓起一把扫帚就朝小牛奔去。奶奶撵跑了牛犊,便一面骂着,一面朝家里走。他对她使用了特写镜头,他看到她那气得鼓起来的黄眼23
睛,嘴巴在望远镜里急促而无声地翻动着。她叫些什么,在远处是听不到的,但是,她的话这孩子却觉得听得十分清楚,就像是对着他的耳朵讲的。他都能背得出来:“哼,等着瞧吧……你总要回来的。看我收拾你!我说过多少次,要把这个浑蛋望远镜扔掉。又跑到山上去了。快叫那条鬼船翻掉吧!快叫火烧掉,快沉掉吧!”孩子拿开望远镜,伤心地垂下了头。“现在咱们怎样回家去呢?”他小声对书包说,“这都怪我,怪浑蛋小牛。还要怪你,望远镜。你总是引着我来看白船儿。你也有错儿。”孩子朝四周望了望。山,山,山,四面都是高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他用望远镜尽量朝最远处望去,屏住了气:是它!前方,在塞卡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出现了一只白船儿。来了!就是它!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白船儿在湖上行驶,很长时间都能看得到;孩子也要想很长时间,他想的是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船儿……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塞卡湖上当水手,他的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白船儿那长长的白色身躯在蓝色的湖面上悠悠地行进着,烟囱里吐着青烟,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孩儿鱼正朝它游去。应当是在爷爷修的水池里摇身一变,他就是鱼了: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他在塞卡湖的波浪里游着,过了一浪又是一浪,过了一浪又是一浪,终于来到白船儿跟前。爸爸撒下渔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然后……然后……然后白船儿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当然,他要对爸爸讲讲他在莫蒙爷爷家过得怎样。要爸爸别因为人家喊他“瘸腿莫蒙”就以为他不好。这样的爷爷到哪里都找不到,这可是最好的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现在这个奶奶像我们这里的天气,叫人摸不透。有时很和气,有时很凶,有时一点不像个奶奶。23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我脖子深。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淌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白船儿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的船儿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如果船儿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跟爸爸走?爸爸肯带他吗?要是带他,妻子就要问:“这是哪一个?从哪里来的?他来干什么?”不行,还是不能跟爸爸走……哦,白船儿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该回家了。(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塞克卡湖“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结尾又说“白船儿越走越远”,变成“小白点”,暗示了孩子的梦想很难实现。B.小说中两个陪衬人物个性鲜明:奶奶脾气暴躁、自私善变,爷爷勤劳善良、疼爱孩子。对比分明,也体现了善恶的对立。C.“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动作描写表现了孩子发现白船儿时的惊喜激动,也体现了想看得更清楚一些的不确定和怀疑。D.这篇小说别具匠心,不以情节的一波三折取胜,也不刻意追求人物音容笑貌的明晰,而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18.下列与文本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白船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父爱的象征,也是孩子的希望,作者以它为题,意在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B.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他感触细腻,想象力丰富;他身世坎坷,因为父母离异,他很小就养在爷爷家,所以他特别思念父母,渴望亲情。23
C.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深意。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和树木等以人的情态,通过对环境的生动描写,写出夜晚漆黑、寒冷、风大的可怖情景,正面表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D.小说对主人公的刻画手法丰富多样。有富有童趣的语言描写也有传神的动作刻画;有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有丰富的细节刻画,使人物血肉丰满,真切感人。19.文中第五段划线句子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20.小说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答案】17.B18.C19.①对能在新水池随意游泳的满足。②对远离孤独,寻回亲情的渴望。③对摆脱现实,追求自由的迫切。20.①线索清晰。以“白船”为线索,贯穿孩子盼白船、看白船、想象中登上白船等全文情节。②叙述角度多样。“孩子”“他”和“我”“我们”不断转换,富于变化。以“我”的口吻叙述部分,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看待世上的人和事,表现孩子心理,显得天真有趣、真切可感,增强了可读性。③现实与幻想交织。望远镜里看到的现实场景与变成游鱼追寻白船儿并向父亲倾诉心事的幻想情节交织一体,叙事变化多样且丰富。④层层巧设悬念,文中多处写孩子不断地看白船儿、想要变成鱼儿等情节,为后文作铺垫和渲染。【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自私”“对比”“善恶的对立”理解有误。结合文中信息,这位奶奶表现很真实,属于每一位家长对待调皮贪玩爱幻想的孩子的正常反应,算不上自私,也没有与爷爷的描写内容构成鲜明的善恶对比。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正面表现”有误。环境描写只是侧面烘托人物心情。故选C。23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等句子分析可知,孩子渴望变成游鱼以及对能在新水池随意游泳的满足;结合“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以及下文“他想的是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船儿”等句子分析可知,孩子渴望父母的亲情,表现远离孤独、寻回亲情的美好向往和迫切期待;结合“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以及文中多次的反复强调这一念头分析,孩子对摆脱远离父母的现实人生,追求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生活的急切盼望的心理诉求,以至于产生各种奇怪的念头和种种似真似幻的心理错觉。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题目为“白轮船”,行文过程中处处可见这条白轮船,构成了串联情节并推动其发展的线索,比如开篇第一段就写孩子和自己书包的对话以及“孩子又将望远镜对准湖面,但湖面上还是老样子。白船儿还没有出现”,看出孩子对白轮船的期盼,在想象中登上白轮船,“白船儿那长长的白色身躯在蓝色的湖面上悠悠地行进着,烟囱里吐着青烟,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孩儿鱼正朝它游去”“他在塞卡湖的波浪里游着,过了一浪又是一浪,过了一浪又是一浪,终于来到白船儿跟前。爸爸撒下渔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可见本文主线分明。开篇是第三人称,“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塞卡湖。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他用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望着那所小小的学校”,后来出现“咱们”“你”“我”,“现在咱们怎样回家去呢?”“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可见行文自由灵活,不断转换,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本文现实与幻想交织,比如开头“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塞卡湖”与结尾“白船儿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该回家了”,以及与奶奶辇牛犊、爷爷讲故事的情节,属于真实生活。在不断张望中产生了幻觉,属于虚写场景,望远镜里看到的场景与变成游鱼追寻白轮船并向父亲诉说心事的幻想情节交织成一体,叙述变化多样而且丰富。文中多次描写孩子拿望远镜看白轮船,以及“孩子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幻想: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等情节,为下文做铺垫。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