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已就,则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宁波、上海之贩辽东、贩粤洋者,亦必群就购造。”据此可知,魏源( )A.主张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B.希望清政府允许对外贸易C.强调学习西方科技的意义D.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2.阅读下表,三者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 )严复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蔡元培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文武合一,智德兼备)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毛泽东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A.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B.宣传自由平等理念且注重道德品质教育C.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D.付诸实践并在当时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3.熊月之曾专门研究过徐家汇公学的办学传统。他认为,早在19世纪中叶学校草创时期,创始人就构建了体育、智育、德育并重的体系。当时学校既讲授西学、法文,也讲授经史子集。这反映该校( )A.深受经世致用传统的影响B.是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C.利于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D.是近代西学东渐下的产物4.第—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600人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5.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6第12页共12页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7.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8.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9.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完全把中医排除在西学教育系统之外。1929年2月,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轰动一时的“废止中医案”,后因中医界强烈反对,蒋介石下达批谕撤销。上述材料表明( )A.政权更迭导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B.新文化运动导致中国文化全面转型C.中西融合因文化冲突而难以奏效D.中医面临近代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10.表3课程教学内容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泰西哲学等经世之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等考据之学中国经学、万国史学、数学、格致学等词章之学中国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表3为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课程安排(节选)据此可知,万木草堂( )A.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B.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影响C.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D.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11.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针对中国当时国情B.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第12页共12页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宣传缺乏基础12.1924年12月,毛泽东在家乡韶山养病期间,通过走亲访友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文。下表根据该文列举的一个佃农家庭一年收支情况整理而成(单位:银元)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收入支出稻谷72生活80.96喂猪40生产72.8295其他35.72其他12①反映了农民强烈的斗争精神②说明农村存在入不敷出现象③数据较为全面并且具体细致④体现毛泽东注重实际的作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彻底性……在殖民地化威胁的新环境之下,他们的态度可能发生变化。”毛泽东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与利益诉求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扩大对华侵略14.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A.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转型B.完善了中国传统科学体系C.改善了中国社会的风气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15.国民党文人曾对毛泽东的某篇著作进行批判,其理山是:鸦片战争以后“封建制度……已经被摧毁殆尽,连二分之一的成分也没有了”;“中国的革命是国民革命,是不分阶级的,也不属千任何一个世界范畴"。上文中的“某篇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16.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嚆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第12页共12页 17.康有为认为:“以皇上之圣武行之,中国之强,可计日而待也”。这种思维使光绪皇帝过分相信自己的皇威,在变法中不分轻重缓急,而是冒进改革,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不仅在宪法制度上力求速变,还在服式、发式、纪元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上力求突变,结果逼得保守派疯狂反扑。这段话主要说明( )A.变法内容无法满足社会要求B.康有为为实现理想不避风险C.当事人的认知影响变法走势D.封建保守势力坚决反对变法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主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 )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C.维护了官方正统意识形态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20.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 )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21.有学者认为民国初年(1912—1928)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进步发展的时代”。下列叙述能够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③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三民主义④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23.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 )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第12页共12页 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欣赏中国共产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24.甲午战败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开始意识到洋务新政实际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基于此,他们力图( )A.全面引进西方技术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培养各类新式人才D.革新原有政治制度25.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26.(12分)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表4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4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6次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光绪几乎不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第12页共12页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驳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咀嚼二千多年的“重本抑末”“以农立国”的信条。在发展工、衣、商、矿各业的经营形态方面,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摘编自陈文亮《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材料二以维新思想集大成者而成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度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其极具特色的经济主张,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摘编自刘琳、李丽坤、李卫花《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经济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第12页共12页 28.(24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8分)第12页共12页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分)(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西书时,引入了马达、轮胎等新名词。19世纪70年代后,一些外交官员通过日记、游记,传入了不少新语汇,如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中介绍了国会、会计等新名词。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在吸收西方新知和思想时,也传播了新语汇。这一时期的教科书多由日文翻译而来,生物学、方程式、三角等名词,就是由此翻译引入中国的。当时文章中大量采用新名词,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曾使用“压力”、“阻力”等新词。1903年出现了《新尔雅》等专门介绍新名词的专著,其中《释政》一篇使用“权利”、“义务”等日本新语,向国人介绍了全新的国家概念。张之洞是游学日本和翻译日本书籍的主要倡导者,但在1904年,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时,专列“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一条。同年《东方杂志》第11期发表《今日新党之利用新名词》,讽刺使用“冒险”、“革命”等新词,称为“营利文奸”。更有人称日本名词入华为灭国灭族之事,力主改新还旧。——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晚清新名词的输入”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第12页共12页 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BAADC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AACACAAA题号2122232425答案BBADB26.【答案】【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阐释: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1)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2分)(2)称呼词语的变化原因:近代中国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认识逐渐加深。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3分)(3)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3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目,首先根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评述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对西方的称呼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对外战争下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等角度思考;指出这种称呼变化的实质,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从天朝上国到平等的近代外交的转变,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27.【答案】(1)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工立国;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4分)第12页共12页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4分)意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2分)【解析】(1)据材料一“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可知反对重农抑商,主张重视工商业,以工立国;据材料一“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可知反对洋务派垄断式经营形式;据材料一“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可知应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洋务企业的破产;经济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思想上,西学的传播,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28.【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4分)(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4分)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等。(4分,每点1分,答对其4点即可)(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2分)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4)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评价(一二分为二的评价)。(2分)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2分)【解析】(1)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儒家三纲五常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使得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庸;传统宗法观念“重男轻女”。第12页共12页 (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变迁的主要因素,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有了政府的法律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东渐促进思想启蒙、社会习俗的进步、新式教育带来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分析。(3)第一小问教育观,“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第二小问影响,梁启超的教育观直接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4)材料四认为,梁启超的教育观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的评价;同时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梁启超的教育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29.【答案】示例:论题:新名词的输入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阐述:鸦片战争以来,借助着新名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传播到中国,如一些新名词反映了西方的物质文明成果,如马达;一些新名词反映了近代的民主制度,如国会、政党;一些新名词体现了近代科学技术,如生物学、方程式;有的新名词反映出现代的价值观念,如权利、义务。新名词是伴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输入到中国的,其输入推动了西学传播到中国,有利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启蒙了国民的思想,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语言词汇。评分说明:学生可从新名词传入的原因、传入的方式及途径、新名词的类型、新名词传入的影响以及不同人士对待新名词的态度等角度拟定论题,加以阐述。论题如:新名词的输入体现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进程、新名词的输入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为国家独立富强所作的努力、新名词的输入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晚清输入的新语汇主要翻译自日本、不同人士对新语汇的态度反映出当时文化上的新旧冲突、张之洞对待新语汇的态度反映出其进步与保守的两面、不同人士对新名词的态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发展特点等。【解析】第12页共12页 通过材料内容可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层意思:第一,这两段材料主要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一些外来词汇相继传入中国,第二,在第二段材料中,作者着重叙述了张之洞反对外来词汇在中国的传播和使用。就第一层意思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展开论述:新名词传入的原因、传入的方式及途径、新名词的类型、新名词传入的影响,如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新名词的输入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在具体阐述时,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展开:新名词传入的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借助着新名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传播到中国;新名词的类型——如一些新名词反映了西方的物质文明成果,如马达;一些新名词反映了近代的民主制度,如国会、政党;一些新名词体现了近代科学技术,如生物学、方程式;有的新名词反映出现代的价值观念,如权利、义务;传入的方式及途径——新名词是伴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输入到中国的;新名词传入的影响——其输入推动了西学传播到中国,有利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启蒙了国民的思想,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语言词汇。就第二层意思而言,该现象反映出随着外来词汇的传入,一些保守派人士为了维护晚晴时期的统治,反对在中国传播一些比较积极的词汇,如“冒险”、“革命”等,同时又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不同人士对新语汇的态度反映出当时文化上的新、旧冲突。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4(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2(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 3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 6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改错 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改错 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完形填空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2-18 19:57:13
页数:12
价格:¥6.66
大小:41.7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