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教材课内古诗文课下注释汇编(全面,必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0

2/60

剩余5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教材课内古诗文课下注释汇编七年级上册第1首 观沧海[东汉末]曹操原文理解赏析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落笔点题,豪情勃发,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此四句是对大海自然风光的全景式描绘,山、水、草、木尽收眼底。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此六句写大海景象的变化。“秋风”涌起“洪波”,突出了大海伟大的创造力。“日月”四句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显出作者的宏大抱负。幸甚至哉⑥,歌以咏志。末尾抒发豪情,颇与诗人心境相合。主旨:《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描写了观沧海时见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豪迈气魄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课下注释】①〔临〕到达,登上。②〔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③〔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④〔竦峙(sǒnɡ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⑤〔星汉〕银河。⑥〔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原文理解赏析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闻道龙标③过五溪④。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点出闻讯的季节——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融情入景。次句点题,“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地的荒远,流露出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挂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第60页共60页,随君直到夜郎⑤西。这两句抒情,是千古名句。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主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课下注释】①〔杨花〕柳絮。②〔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③〔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④〔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⑤〔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第3首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原文理解赏析客路①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点题,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以对偶句发端,起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潮平两岸阔②,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阔”;“风正”,帆才能够“悬”。“潮平”又为下联“江春”一语作铺垫。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④。颈联写景兼点时令。这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运用对偶,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触景生情,促使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⑤。尾联照应首句,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主旨: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至北固山下时,以一个北方人的视角,把江南风物写得新鲜而雅致,同时抒发了思乡之情。【课下注释】①〔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②〔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③〔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④〔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⑤〔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第4首 天净沙·秋思①[元]马致远原文理解赏析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第一层:写景寄情,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③人在天涯④。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第60页共60页,主旨:《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课下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第5首 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原文理解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首句实写巴山夜雨涨满秋天池塘的景象,环境描写渲染凄清的氛围,衬托诗人的孤寂之感。何当③共剪西窗烛,却话④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把眼前的凄苦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主旨: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课下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②〔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③〔何当〕何时将要。④〔却话〕回头说,追述。七年级下册第6首 木兰诗①《乐府诗集》原文理解赏析唧唧②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③。不闻机杼声④,唯⑤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⑥,问女何所忆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⑧,可汗大点兵⑨。军书十二卷⑩,卷卷有爷⑪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⑫,从此替爷征。通过设问的方式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表现木兰的坚决果敢和强烈的责任感,突出其不平凡的性格。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⑬,第60页共60页,南市买辔头⑭,北市买长鞭。旦⑮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⑯。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⑰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⑱鸣啾啾⑲。这一段写出征前的准备和征途的开始,用互文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征前准备的紧张和装备的完备,用对偶和反复的手法表现行军的急迫和军情的危急,字里行间充溢着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表现出木兰作为战士的勇武精神和作为女儿思念家乡、父母的细腻感情。万里赴戎机⑳,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木兰的战场生活。作者以凝练的语言、典型的场景,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出征到凯旋的过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承接上段,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木兰驰骋征战的英雄气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写出北方寒冷,环境艰苦,作者用这样的氛围烘托木兰坚韧顽强的性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概括了战事的频繁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木兰成了有幸生还的壮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写木兰立功受赏,辞官还乡。在这段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多次立功,战功卓著,可汗赏赐丰厚。而“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回到家里的欢乐情景。先通过对家人富有特征的动作描写,表现亲人欢聚的热烈气氛;然后写木兰回家后的生活细节,如她一连串的动作:开、坐、脱、著、理、帖,表现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富有情趣的比喻,赞美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机敏;以“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反问,体现了木兰的自豪感。这段附文,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之情。主旨:这首长篇叙事民歌,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第60页共60页,【课下注释】①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②〔唧唧〕叹息声。③〔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④〔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⑤〔唯〕只。⑥〔何所思〕想的是什么。⑦〔忆〕思念。⑧〔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⑨〔可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⑩〔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⑪〔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⑫〔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⑬〔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⑭〔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⑮〔旦〕早晨。⑯〔溅(jiān)溅〕水流声。⑰〔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⑱〔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⑲〔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⑳〔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铁衣〕铠(kǎ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天子〕指上文的“可汗”。〔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郭〕外城。〔扶将〕扶持。〔红妆(zhuānɡ)〕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huò)霍〕磨刀的声音。〔著(zhuó)〕穿。〔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第7首 登幽州台歌①[唐]陈子昂原文理解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直抒胸臆,叹古时明君不可复见,后世贤主无法遇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感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②,独怆然③而涕④下!这两句写诗人登台望远。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主旨:第60页共60页,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心绪,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课下注释】①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幽州台,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③〔怆(chuànɡ)然〕悲伤的样子。④〔涕(tì)〕眼泪。第8首 望 岳①[唐]杜甫原文理解赏析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③。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割”字,表现出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曾云⑥,决眦入归鸟⑦。颈联写的是实景,乃凝望所见。诗人抓住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胸的震荡和眼界的开阔,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会当⑧凌绝顶⑨,一览众山小。这里化用了孟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这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主旨: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课下注释】①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②〔岱宗〕指泰山。③〔齐鲁青未了(liǎo)〕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青,指山色。未了,不尽。④〔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⑤〔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⑥〔荡胸生曾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曾,同“层”。⑦〔决眦(zì)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眦,眼眶。⑧〔会当〕终当,终要。⑨〔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第9首 登飞来峰①第60页共60页,[北宋]王安石原文理解赏析飞来山上千寻②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写景。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③身在最高层。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即景说理,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曾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实行变法、与保守派坚决斗争等行为,这应是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的变法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主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诗人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尽收眼底。诗歌借登峰所见景象之阔大,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课下注释】①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②〔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③〔缘〕因为。第10首 游山西村①[南宋]陆游原文理解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②,丰年留客足鸡豚③。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诗句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箫鼓追随春社近④,第60页共60页,衣冠简朴古风存。颈联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淳厚的农民,古朴的风俗,使诗人流连忘返。从今若许闲乘月⑤,拄杖无时⑥夜叩门。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热情、客人留恋。这一联与颈联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乡村的热爱。主旨: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写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表明诗人中年更贴近下层劳动人民,更追求自然淳朴的民风,抒发了在疑惑困顿中,突然眼前一亮,一座花红柳绿的小山村呈现在眼前的那种意外的惊喜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看到民间古风尚存,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课下注释】①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②〔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③〔足鸡豚(tú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④〔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⑤〔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⑥〔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第11首 己亥杂诗(其五)①[清]龚自珍原文理解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②东指即天涯。这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的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主旨:这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始终都想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课下注释】①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②〔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③〔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第12首 泊秦淮①第60页共60页,[唐]杜牧原文理解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贴切传神地勾画了秦淮河两岸迷蒙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夜色水景图。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对统治者荒淫享乐的无情批判,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担忧。主旨:诗人通过描写夜泊秦淮时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苟且偷生、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之情。【课下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②〔商女〕歌女。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八年级上册第13首 黄鹤楼①[唐]崔颢原文理解赏析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扣题,追溯神话传说,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读首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诗人形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颔联紧承首联,写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晴川④历历⑤汉阳⑥树,芳草萋萋⑦鹦鹉洲⑧。颈联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之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抒发乡愁作铺垫。日暮乡关⑨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以抒情作结。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抒发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表露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和思乡之情怀。主旨: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写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游子的乡愁。第60页共60页,【课下注释】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⑤〔历历〕分明的样子。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⑦〔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⑨〔乡关〕故乡。第14首 使至塞上①[唐]王维原文理解赏析单车②欲问边③,属国④过居延⑤。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征蓬⑥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运用借喻的手法,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⑦直,长河⑧落日圆。颈联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令人震撼。诗人失意的情绪在这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萧关⑨逢候骑⑩,都护⑪在燕然。尾联与首联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主旨: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课下注释】①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②〔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③〔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④〔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⑤〔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⑥〔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⑦〔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⑧〔长河〕指黄河。⑨〔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⑩〔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⑪〔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第15首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第60页共60页,原文理解赏析孤山①寺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③云脚低④。首联交代诗人观赏西湖的立足点,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初春涨潮图。几处早莺争暖树⑤,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早春莺、燕两种鸟儿的活动,一“争”一“啄”,便将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呈现了出来;一“早”一“新”,意义上互相生发,使早春图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早春西湖的花草。“迷”表面写花,实则写人为花所迷醉;“马蹄”意指游春赏景,把春景与春情和谐地统一了起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⑥。尾联直接抒情。“最”表程度;“行不足”表明对春天的爱之深;“绿杨”句既写了美景,又写了人在堤上赏春景,美好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主旨: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的无限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课下注释】①〔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②〔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③〔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④〔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⑤〔暖树〕向阳的树。⑥〔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第16首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原文理解赏析结庐①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内心却宁静脱俗。“车马喧”是官场你争我夺、互相倾轧的写照。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采用问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④见南山。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山气⑤日夕⑥佳,飞鸟相与还。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由飞鸟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⑦。“真”即人的自然本性,“真意”即人生理想。“忘言”第60页共60页,是说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这两句点明了全诗主旨。主旨: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课下注释】①〔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③〔尔〕如此,这样。④〔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⑤〔山气〕山间的云气。⑥〔日夕〕傍晚。⑦〔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第17首 春 望[唐]杜甫原文理解赏析国破山河在,城①春草木深。运用白描,写春望所见——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树木苍苍。一个“在”字,写出了国虽破而山河依然“在”,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何时才能收复故土,重整河山呢?一个“深”字写出了沦陷的长安城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是对国事的忧虑,“恨别”是对家人的思念。借助景物寄托感慨。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表达了诗人于连绵战火中期待家人消息的焦急心情。“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引人共鸣,是千古名句。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簪④“白头”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美好情操。【课下注释】①〔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②〔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③〔浑〕简直。④〔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第18首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原文理解赏析黑云压城①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战事。首句的“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第二句借日光来显示官军戒备森严和高昂的士气。角④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⑤。第60页共60页,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这两句写官军乘夜奔袭敌军的情景。前一句暗示将士们毅然赴战,后一句暗示战争形势严峻。报君黄金台⑦上意,提携玉龙⑧为君死。诗人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官军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官军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课下注释】①〔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②〔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③〔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④〔角〕军中号角。⑤〔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⑥〔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⑦〔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⑧〔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第19首 赤 壁[唐]杜牧原文理解赏析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交代兴感之由。借某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东风不与周郎⑤便,铜雀⑥春深锁二乔⑦。议论。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这种变迁,以小见大。主旨:这首咏史诗写的是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讥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课下注释】①〔戟(jǐ)〕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取。④〔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⑤〔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⑥〔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⑦〔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第20首 渔家傲[宋]李清照原文理解赏析第60页共60页,天接云涛①连晓雾,星河欲转②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用“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仿佛梦魂归帝所③,闻天语,殷勤④问我归何处。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语言非常简洁,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我报⑤路长嗟⑥日暮,学诗谩⑦有惊人句。上句是对天帝的回答;下句写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虽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九万里风鹏正举⑧。风休住,蓬舟⑨吹取三山⑩去!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展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主旨:本词通过梦境描写了壮丽辽阔的画面,词人表示自己虽遭不幸但也希望如大鹏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显示出作者的豪迈气概。【课下注释】①〔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②〔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③〔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④〔殷勤〕情意恳切。⑤〔报〕回答。⑥〔嗟〕叹息,慨叹。⑦〔谩(màn)〕同“漫”,空、徒然。⑧〔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⑨〔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⑩〔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第21首 浣溪沙①[北宋]晏殊原文理解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思及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句轻松喜悦、潇洒安闲;下句怀旧伤感、慨叹岁月流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第60页共60页,,对仗工整,音调谐婉。该句借助对易逝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好景不长的惋惜和伤感,为天然奇偶句。小园香径独徘徊。“徘徊”是动作描写,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主旨:词的上阕通过对眼前事物的咏叹,写出今昔之景的变化;下阕巧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通过对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的描述,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好景不长的怅惘,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课下注释】①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沙,词牌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八年级下册第22首 关 雎《诗经·周南》原文理解赏析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以雎鸠鸟的叫声起兴。酝酿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窈窕③淑女④,君子好逑⑤。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参差荇菜⑥,左右流⑦之。窈窕淑女,寤寐⑧求之。以眼前景物为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悠哉悠哉⑩,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思,思念不绝。“辗转反侧”,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此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⑪。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弹琴、鼓瑟以亲近她。参差荇菜,左右芼⑫之。重章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地采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⑬。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热闹场景。主旨:《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课下注释】①〔关关雎鸠(jūjiū)〕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他们雌雄形影不离。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④〔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⑤〔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⑥〔荇(xìn第60页共60页,ɡ)菜〕一种可食的水草。⑦〔流〕求取。⑧〔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⑨〔思服〕思念。服,思念。⑩〔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⑪〔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⑫〔芼(mào)〕挑选。⑬〔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第23首 蒹 葭①《诗经·秦风》原文理解赏析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以“蒹葭”起兴,既写了萧瑟冷清的秋景,又为全诗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的气氛。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从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着,表现了他内心的焦急与忧愁。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表明伊人的难寻。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跻”表现了盘曲的小道不断升高而难以攀登,蕴含主人公感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渺,更写出了主人公因与“伊人”隔绝而产生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创设了无情水阻隔有情人的意境。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由“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坚持。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更显韵味绵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主旨:《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课下注释】①〔蒹葭(jiānjiā)〕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⑤〔溯洄(sù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⑥〔阻〕艰险。⑦〔溯游〕顺流而下。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⑨〔萋萋〕茂盛的样子。⑩〔晞(xī)〕干。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⑫〔跻(jī)〕(路)高而陡。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⑮〔涘(sì)〕水边。⑯〔右〕向右迂曲。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第24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60页共60页,[唐]王勃原文理解赏析城阙辅三秦①,风烟望五津②。一个“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雄浑阔大。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奠定了全诗豪壮的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借两人同病相怜劝慰友人,以减轻其悲凉与孤寂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该句一改过去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情调,表达出乐观、开朗、豪放的情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无为在歧路③,儿女④共沾巾⑤。“在歧路”三字照应题目中的“送”字,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相送,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也使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趣。【课下注释】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②〔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③〔歧路〕岔路口。④〔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⑤〔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第25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原文理解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①。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突出了风的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②长③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④。三幅鲜明的图画,拨动诗人的心弦,交代了茅草的三个下落。“飞渡”“洒”“挂罥”“飘转”“沉”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⑤。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⑥,归来倚杖自叹息。“倚杖”写出衰老的形态,“自叹息”写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这里的“叹息”有三层含义: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痛苦;三叹黎民生活困苦第60页共60页,(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俄顷⑦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⑧向昏黑⑨。这两句不仅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暗淡悲惨的心境。布衾⑩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⑪。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⑫未断绝。屋漏偏逢连夜雨,写出了诗人生活之艰难。自经丧乱⑬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⑭!用“何由”两个字作诘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⑮俱欢颜!诗人抛开自己的寒冷悲愁,为解除天下“寒士”的痛苦而呼号。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心情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⑯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为人的精神,何等可贵!这也是全诗主旨所在。主旨:这首古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课下注释】①〔三重(chónɡ)茅〕多层茅草。②〔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结。③〔长(chánɡ)〕高。④〔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⑤〔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⑥〔呼不得〕喝止不住。⑦〔俄顷〕一会儿。⑧〔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⑨〔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⑩〔衾(qīn)〕被子。⑪〔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⑫〔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⑬〔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⑭〔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⑮〔寒士〕贫寒的士人。⑯〔突兀(wù)〕高耸的样子。第26首 卖炭翁[唐]白居易原文理解赏析卖炭翁,伐薪①烧炭南山②中。“伐薪烧炭”概括了老翁的工作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③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写出了他劳动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④?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起伏、摇曳生姿,而且反映了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被剥削得太厉害了,根本就没有其他衣食来源。第60页共60页,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两字倾注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前一句描写了冰天雪地的具体环境,为后一句的具体行动作了渲染、铺垫。牛困人饥日已高,市⑤南门外泥中歇。诗人只用十四字,就把路远、车重、牛累、人苦的情景呈现出来。“泥中歇”更写出了老翁与牛精疲力竭的情态。翩翩⑥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⑦。“翩翩两骑”粗笔勾勒出太监及其爪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手把文书⑧口称敕⑨,回⑩车叱⑪牛牵向北⑫。这两句是对太监及其爪牙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他们的仗势凌人、蛮不讲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⑬惜不得⑭。半匹红纱一丈绫⑮,系⑯向牛头充炭直⑰。“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主旨:这首乐府叙事诗以个别事例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下注释】①〔薪〕木柴。②〔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③〔苍苍〕灰白。④〔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⑤〔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⑥〔翩翩〕轻快的样子。⑦〔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⑧〔文书〕公文。⑨〔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⑩〔回〕掉转。⑪〔叱(chì)〕吆喝。⑫〔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⑬〔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⑭〔惜不得〕吝惜不得。⑮〔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⑯〔系〕挂。⑰〔直〕同“值”,价钱。九年级上册第27首 行路难(其一)①[唐]李白原文理解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极写宴会之丰盛。同时,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作铺垫。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反映了诗人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这两句诗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事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第60页共60页,闲来垂钓碧溪上④,忽复乘舟梦日边⑤。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诗人幻想能像姜尚、伊尹一样领受君命,实现“济苍生”的宏愿,表明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当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他感到很迷惘,不知今后的路在何方,发出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⑧济⑨沧海。这两句为千古名句。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主旨: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课下注释】①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②〔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玉盘,对盘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⑥〔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⑧〔云帆〕高高的帆。⑨〔济〕渡。第28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唐]刘禹锡原文理解赏析巴山楚水②凄凉地,二十三年③弃置身④。首联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凄凉地”“弃置身”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命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吟闻笛赋⑤,到乡翻似烂柯人⑥。颔联承首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抒发自己的长期被贬的心境,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60页共60页,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借用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今日听君歌一曲⑦,暂凭杯酒长⑧精神。照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主旨: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下注释】①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②〔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③〔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⑥〔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ɡ)《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⑦〔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⑧〔长(zhǎnɡ)〕增长,振作。第29首 水调歌头①[北宋]苏轼原文理解赏析丙辰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词前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紧承前一句,继续发问。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⑤,又恐琼楼玉宇⑥,高处不胜寒。“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隐隐透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起舞弄清影⑦,何似⑧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⑨。第60页共60页,这三句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⑩?由这一句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上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作者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⑪。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真诚的祝福,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主旨: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水调歌头,词牌名。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④〔宫阙〕宫殿。⑤〔归去〕回到天上去。⑥〔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⑦〔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⑧〔何似〕哪里比得上。⑨〔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⑪〔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第30首 无 题①[唐]李商隐原文理解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用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景衬托离别时的凄凉景象,表现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无力”写出东风失去了威力,“残”描写出百花凋零的景致。以暮春衰残凄凉之景衬托别离之情,倍增哀怨。春蚕到死丝②方尽,蜡炬成灰泪③始干。诗人用“春蚕”“蜡炬”比喻自己,“丝”与“思”谐音双关,写恋人的情思,“泪”语意双关,表面上指烛泪,即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实际上暗指相思之泪,展现出执着而无望的内心世界。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改”字写出了女子担心别离日长,自己容颜憔悴,表现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字有“揣度、料想”第60页共60页,的语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他对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寒”字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蓬山⑤此去无多路,青鸟⑥殷勤为探看。表达了恋人彼此间无法经常相见,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主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以“别”字为诗眼,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恨与相思之苦,其中也流露出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课下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②〔丝〕这里与“思”字谐音。③〔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④〔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⑤〔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⑥〔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九年级下册第31首 渔家傲·秋思①[北宋]范仲淹原文理解赏析塞下②秋来风景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秋季延州和中原地区的风光不同。总领以下的写景内容。衡阳雁去③无留意。四面边声④连角起,总写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造成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⑤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两句既描绘了当时塞下奇特的景色,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点明自己的思乡之情。“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用语雄浑,颇有力度。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表现出词人保卫边境安宁之心,尽显炽热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夜景,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⑥泪。运用了互文的手法,用将军与士兵们的白发与热泪,表达了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主旨:这首词通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之情。【课下注释】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第60页共60页,,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⑤〔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⑥〔征夫〕出征的士兵。第32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北宋]苏轼原文理解赏析老夫②聊③发少年狂,这一“聊”一“狂”,既突出了词人潇洒豪放、不受羁绊的气势和姿态,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左牵黄,右擎苍④,锦帽貂裘,千骑⑤卷平冈。形象地刻画出太守出猎时的威风,上千人马像狂涛飓风,“卷”说明行进之快,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⑥,亲射虎,看孙郎⑦。“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酒酣胸胆尚开张⑧。鬓微霜⑨,又何妨!年愈长而志愈坚。词人直抒豪迈情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⑩?词人化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使自己有机会再展宏图,为朝廷立功。会⑪挽雕弓⑫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⑬。卒章显志,表达了词人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之志。“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欲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主旨: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②〔老夫〕作者自称。③〔聊〕姑且,暂且。④〔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擎,举着。苍,指苍鹰。⑤〔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⑥〔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⑦〔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⑧〔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开张,开阔雄伟。⑨〔鬓微霜〕鬓角稍白。⑩第60页共60页,〔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⑪〔会〕终将。⑫〔雕弓〕饰以彩绘的弓。⑬〔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第33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南宋]辛弃疾原文理解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②吹角连营③。“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⑥秋点兵。这几句是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沙场秋点兵”写了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秋”字点明了季节,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马作的卢飞快⑦,弓如霹雳⑧弦惊。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马、写弓,都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了却⑨君王天下事⑩,赢得生前身后名。以上两句,描写战争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北方。可怜白发生!末句转折,这是梦醒后的叹息,与前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而人已老的抑郁、悲愤之情。主旨: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效无门的悲愤。【课下注释】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破阵子,词牌名。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②〔梦回〕梦中回到。③〔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④〔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kǎi)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肉食。⑤〔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⑥〔沙场〕战场。⑦〔马作的(dí)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⑧〔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⑨〔了却〕了结,完成。⑩〔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第34首 满江红①[清末]秋瑾原文理解赏析第60页共60页,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首句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②。“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别具匠心。四面歌残终破楚③,八年风味④徒思浙⑤。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一事。“八年风味徒思浙”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词人婚后过的貌似贵妇,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的生活。苦将侬⑥强派作蛾眉⑦,殊⑧未屑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词人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身不得,男儿列⑩,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刻画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身”与“心”“列”与“烈”运用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是上片“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的进一步发展。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两句,意在表明词人素有的济世情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俗子胸襟谁识我”运用反问,表明词人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是俗人所不能理解的,语气强烈。莽红尘⑪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⑫!“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主旨: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第60页共60页,【课下注释】①选自《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满江红,词牌名。②〔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④〔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⑤〔思浙〕思念浙江故乡。⑥〔侬〕我。⑦〔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⑧〔殊〕很,甚。⑨〔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⑩〔列〕属类,范围。⑪〔莽红尘〕莽莽人世。⑫〔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第35首 十五从军征①《乐府诗集》原文理解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两句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②谁?”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③累累④。”同乡的回答是画龙点睛之笔,暗写人亡。老兵九死一生归来,等待他的却是坟墓相连的情景。反映了生灵涂炭的现实。兔从狗窦⑤入,雉⑥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⑦,井⑧上生旅葵⑨。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到家后看到的景象:凄凉破败。舂谷⑩持⑪作饭,采葵持作羹⑫。羹饭一时⑬熟,不知饴⑭阿谁。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苦的处境和心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的动作和内心世界。这一具体形象的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兵无以言状的心境。此情此景,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面对荒芜的家园,老兵的心都碎了。反映出一个为国家几乎耗尽一生的垂暮老兵孤独、悲伤、茫然的心境。主旨: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故宅成了废墟,自己无家可归的情状,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课下注释】①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②〔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等前面。③〔冢(zhǒnɡ)〕坟墓。④〔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⑤第60页共60页,〔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⑥〔雉(zhì)〕野鸡。⑦〔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⑧〔井〕这里指井台。⑨〔旅葵〕野生的葵菜。⑩〔舂(chōnɡ)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⑪〔持〕拿着。⑫〔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⑬〔一时〕一会儿。⑭〔饴〕同“贻”,送给。第36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唐]岑参原文理解赏析北风卷地白草②折,胡天③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一个“即”字,表明这里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后美景。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比喻新颖贴切,联想美妙。这两句诗表现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散入珠帘④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⑤。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寒冷的生活情景。一个“散”字,把雪花飘进帐内那种慢悠悠、轻悄悄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军角弓⑥不得控⑦,都护⑧铁衣冷难着⑨。以种种情形从侧面反衬边塞的寒冷。瀚海⑩阑干⑪百丈冰,愁云惨淡⑫万里凝。这两句是过渡句。由帐内写到帐外,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为饯别酝酿了气氛。中军⑬置酒饮⑭归客,胡琴⑮琵琶与羌笛。写主将置酒饯别的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⑯,风掣⑰红旗冻不翻⑱。写辕门外送别的情景。抓住“红旗”这个军营中特有的意象,间接描写天气寒冷。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分手时的情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思绪绵绵,余味无穷。主旨: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抒发了雪中送友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课下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武判官,生平不详。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③〔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④〔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⑤〔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⑥〔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⑦〔控〕拉开(弓弦)。⑧〔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⑨〔着(zhuó)〕穿。⑩〔瀚(hàn)海〕指沙漠。⑪〔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⑫第60页共60页,〔惨淡〕暗淡。⑬〔中军〕指主将。⑭〔饮(yìn)〕宴请。⑮〔胡琴〕泛指西域的琴。⑯〔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⑰〔掣(chè)〕拉,扯。⑱〔翻〕飘动。第37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南宋]辛弃疾原文理解赏析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里运用了一个设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年少万兜鍪③,坐断④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⑤。生子当如孙仲谋⑥。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主旨: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课下注释】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神州〕中原地区。③〔年少万兜鍪(móu)〕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④〔坐断〕占据。⑤〔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⑥〔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第38首 过零丁洋①[南宋]文天祥原文理解赏析辛苦遭逢②起一经③,干戈④寥落⑤四周星⑥。首联写了个人和朝廷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出仕,二是在朝廷危难之时起兵抗元。山河破碎风飘絮⑦,身世浮沉雨打萍⑧。颔联写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的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此联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感情真挚,极具艺术感染力。惶恐滩⑨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⑩。第60页共60页,颈联用双关的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主旨: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忧世之痛和舍生取义、为朝廷捐躯的豪情壮志。【课下注释】①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中华书局2017年版)。②〔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③〔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④〔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⑤〔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⑥〔四周星〕四周年。从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⑦〔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⑧〔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⑨〔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⑩〔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⑪〔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第39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①[元]张养浩原文理解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②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写出了山峦重重之势;“怒”,写出了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极言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望西都③,意踌躇④。伤心秦汉经行处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做了土”意承上文,言战争灾难之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归结全篇主旨,以警句形式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主旨: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课下注释】①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山坡羊,曲牌名。②〔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③〔西都〕指长安。④〔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⑤〔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第60页共60页,课标独有第40首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原文理解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上片描绘出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残月比作钩,通过“缺月”“梧桐”“深院”“清秋”之景,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无一字言愁,却处处见愁。表现出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国破后不能倾诉的寂寞、孤独、悲凉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要“理”却“还乱”,词人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意为离愁别恨如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表现出词人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心绪和万般无奈之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即言这不是一般的感受,“一般滋味”指离愁别恨、亡国之痛。以滋味喻忧愁,道出了对离愁的滋味难以言明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蓄势;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词人复杂而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之情,凄切地再现了词人离乡去国的锥心之痛。课标文言文及课下注释七年级上册第1篇 《论语》十二章①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曾子⑧曰:“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第60页共60页,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⑯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⑰,四十而不惑⑱,五十而知天命⑲,六十而耳顺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课下注释】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⑨〔吾(wú)〕人称代词,我。⑩〔日〕每天。⑪〔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⑭〔信〕诚信。⑮〔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⑯〔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第60页共60页,⑰〔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⑱〔惑〕迷惑,疑惑。⑲〔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⑳〔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堪〕能忍受。〔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hào)〕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七年级下册第2篇 陋室铭①[唐]刘禹锡第60页共60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⑦。可以调素琴⑧,阅金经⑨。无丝竹之乱耳⑩,无案牍之劳形⑪。南阳诸葛庐⑫,西蜀子云亭⑬。孔子云:何陋之有⑭?【课下注释】①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②〔名〕出名,有名。③〔灵〕神异。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⑥〔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⑧〔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⑨〔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⑩〔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⑪〔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⑫〔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⑬〔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⑭〔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第3篇 爱莲说①[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③独④爱菊。自李唐⑤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⑥而不染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中通外直⑨,不蔓不枝⑩,香远益清⑪,亭亭净植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⑬焉⑭。予谓菊,花之隐逸⑮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⑯!菊之爱,陶后鲜⑰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⑲。【课下注释】①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②〔蕃(fán)〕多。③〔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④〔独〕只。⑤〔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第60页共60页,⑥〔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⑦〔染〕沾染(污秽)。⑧〔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⑨〔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⑩〔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⑪〔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⑫〔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⑬〔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⑭〔焉〕语气词。⑮〔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⑯〔噫(yī)〕叹词,表示感慨。⑰〔鲜(xiǎn)〕少。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⑲〔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第4篇 河中石兽①[清]纪昀沧州②南一寺临河干③,山门④圮⑤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⑥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⑦二石兽于水中,竟⑧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⑨,曳铁钯⑩,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⑪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⑫。是非木杮⑬,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⑭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⑮乎?”众服为确论⑯。一老河兵⑰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⑱,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⑲,必于石下迎水处啮⑳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课下注释】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沧州〕地名,今属河北。③〔河干(ɡān)〕河岸。④〔山门〕佛寺的外门。⑤〔圮(pǐ)〕倒塌。⑥〔阅〕经过,经历。⑦〔求〕寻找。⑧〔竟〕终了,最后。第60页共60页,⑨〔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⑩〔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⑪〔设帐〕设馆教书。⑫〔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⑬〔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⑭〔湮(yān)〕埋没。⑮〔颠〕颠倒,错乱。⑯〔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⑰〔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⑱〔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⑲〔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⑳〔啮(niè)〕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不已〕不停止。〔遂〕于是。〔溯(sù)流〕逆流。〔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八年级上册第5篇 三 峡①[北魏]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⑰其间,清荣峻茂⑱,良⑲多趣味。每至晴初⑳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下注释】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②〔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④〔自非〕如果不是。第60页共60页,⑤〔亭午〕正午。⑥〔夜分〕半夜。⑦〔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⑧〔襄(xiānɡ)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⑮〔回清〕回旋的清波。⑯〔绝(yǎn)〕极高的山峰。⑰〔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⑱〔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⑲〔良〕甚,很。⑳〔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第6篇 答谢中书书①[南朝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课下注释】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第60页共60页,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①[北宋]苏轼元丰六年②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③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盖⑨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⑩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78—1085)。③〔念〕考虑,想到。④〔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⑤〔相与〕共同,一起。⑥〔中庭〕院子里。⑦〔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⑧〔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⑨〔盖〕大概是。⑩〔但〕只是。⑪〔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第8篇 富贵不能淫①《孟子》景春②曰:“公孙衍③、张仪④岂不诚⑤大丈夫⑥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⑦。”孟子曰:“是焉⑧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⑨也,父命之⑩;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⑪之曰:‘往之女家⑫,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⑬!’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⑮。得志,与民由之⑯;不得志,独行其道⑰。富贵不能淫⑱,贫贱不能移⑲,威武不能屈⑳。此之谓大丈夫。”【课下注释】①选自《孟子·滕文公下》。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③〔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④〔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⑤〔诚〕真正,确实。第60页共60页,⑥〔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⑦〔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⑧〔焉〕怎么,哪里。⑨〔丈夫之冠(ɡ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⑩〔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⑪〔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⑫〔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⑬〔夫子〕这里指丈夫。⑭〔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⑯〔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⑰〔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⑱〔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⑲〔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⑳〔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第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④,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⑥,百里奚举于市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⑧,空乏其身⑨,行拂乱其所为⑩,所以动心忍性⑪,曾益⑫其所不能。人恒过⑬,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⑭,而后作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⑯。入⑰则无法家拂士⑱,出⑲则无敌国⑳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课下注释】①出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②〔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了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③〔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chǔ)夯(hānɡ)实。筑,捣土用的杵。④〔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第60页共60页,⑤〔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⑥〔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⑦〔百里奚(xī)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⑧〔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⑨〔空(kònɡ)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⑩〔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⑪〔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⑫〔曾(zēnɡ)益〕增加。曾,同“增”。⑬〔恒过〕常常犯错误。⑭〔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⑮〔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⑯〔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⑰〔入〕指在国内。⑱〔法家拂(bì)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⑲〔出〕指在国外。⑳〔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八年级下册第10篇 桃花源记①[东晋]陶渊明晋太元②中,武陵③人捕鱼为业。缘④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⑤,落英⑥缤纷⑦。渔人甚异⑧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⑨。林尽水源⑩,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⑪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⑫。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⑮。阡陌交通⑯,鸡犬相闻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⑱如外人。黄发垂髫⑲,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⑳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60页共60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课下注释】①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④〔缘〕沿着,顺着。⑤〔鲜美〕新鲜美好。⑥〔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⑦〔缤纷〕繁多的样子。⑧〔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⑩〔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⑪〔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⑫〔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⑬〔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⑭〔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⑮〔属〕类。⑯〔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⑱〔悉〕全,都。⑲〔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⑳〔乃〕于是,就。〔具〕详细。〔要(yāo)〕同“邀”,邀请。〔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与外人间(jiàn)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叹惋〕感叹惋惜。〔延〕邀请。〔语(yù)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第60页共60页,〔不足〕不值得,不必。〔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诣(yì)〕拜访。〔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刘子骥〕名(lí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规〕打算,计划。〔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第11篇 小石潭记①[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③,心乐之④。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⑤。全石以为底⑥,近岸,卷石底以出⑦,为坻⑧,为屿,为嵁⑨,为岩。青树翠蔓⑩,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⑪。潭中鱼可百许头⑫,皆若空游无所依⑬,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⑭。佁然⑮不动,俶尔远逝⑯,往来翕忽⑰,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⑱。其岸势犬牙差互⑲,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⑳,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课下注释】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②〔篁(huánɡ)竹〕竹林。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⑧〔坻(chí)〕水中高地。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藤蔓。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第60页共60页,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⑬〔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⑯〔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⑰〔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⑱〔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⑲〔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⑳〔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清〕凄清。〔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隶而从〕跟随着同去。〔二小生〕两个年轻人。第12首 《庄子》一则①(北冥②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⑥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⑦也。《齐谐》者,志怪⑧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⑨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⑩,去以六月息⑪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其视下也⑭,亦若是则已矣⑮。【课下注释】①该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②〔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③〔鲲(kūn)〕大鱼名。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⑤〔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⑥〔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⑧〔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⑪〔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第60页共60页,⑫〔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⑬〔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⑭〔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⑮〔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第13篇 《礼记》一则①(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⑥也。《兑命》⑦曰“学学半⑧”,其此之谓乎!【课下注释】①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②〔旨〕味美。③〔至道〕最好的道理。④〔困〕困惑。⑤〔自反〕自我反思。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⑦〔《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第14篇 马 说①[唐]韩愈世有伯乐②,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③辱于奴隶人④之手,骈死⑤于槽枥⑥之间,不以千里称⑦也。马之千里者,一食⑧或⑨尽粟一石⑩。食⑪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⑫,且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⑭不以其道⑮,食之不能尽其材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⑰,执策而临⑱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⑲?其真不知马也!【课下注释】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②〔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③〔祗(zhǐ)〕同“衹(只)”,只、仅。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lì)〕马槽。第60页共60页,⑦〔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⑧〔一食〕吃一次。⑨〔或〕有时。⑩〔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⑪〔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⑫〔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⑬〔且〕犹,尚且。⑭〔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⑮〔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⑯〔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⑱〔临〕面对。⑲〔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九年级上册第15篇 岳阳楼记①[北宋]范仲淹庆历四年②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越明年④,政通人和⑤,百废具⑥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⑦,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⑧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⑨,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⑩,横无际涯⑪,朝晖夕阴⑫,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⑬也,前人之述备矣⑭。然则⑮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⑯,迁客⑰骚人⑱,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⑲?若夫⑳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课下注释】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②〔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第60页共60页,③〔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滕子京(991—1047),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④〔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⑤〔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⑥〔具〕同“俱”,全、皆。⑦〔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⑧〔属〕同“嘱”,嘱托。⑨〔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⑩〔浩浩汤(shānɡ)汤〕水势浩大的样子。⑪〔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⑫〔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⑬〔大观〕壮丽景象。⑭〔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⑮〔然则〕如此……那么。⑯〔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至、到达。⑰〔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⑱〔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⑳〔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fēi)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开〕指天气放晴。〔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樯(qiánɡ)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国,指国都。〔景〕日光。〔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广阔。〔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第60页共60页,〔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岸芷(zhǐ)汀(tīnɡ)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白芷。汀,小洲。〔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尽头。〔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偕,一起。〔把酒临风〕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第16篇 醉翁亭记①[北宋]欧阳修环滁②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⑤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⑦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⑨,云归而岩穴暝⑩,晦明变化⑪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⑫,佳木秀而繁阴⑬,风霜高洁⑭,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⑮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⑰,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⑱,山肴野蔌⑲,杂然而前陈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第60页共60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课下注释】①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②〔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ɡyá)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④〔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⑥〔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⑦〔意〕意趣,情趣。⑧〔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⑨〔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⑩〔云归而岩穴暝(mínɡ)〕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⑪〔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⑫〔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⑬〔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⑭〔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⑮〔负者〕背着东西的人。⑯〔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⑰〔伛偻(yǔ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⑱〔洌(liè)〕清。⑲〔山肴野蔌(sù)〕野味野菜。蔌,菜蔬。⑳〔陈〕陈列,摆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弈(yì)〕下棋。〔觥(ɡōnɡ)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苍颜〕苍老的容颜。第60页共60页,〔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谓〕为,是。〔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第17篇 湖心亭看雪①[明末清初]张岱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⑦、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⑧!”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⑨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及下船,舟子⑪喃喃曰:“莫说相公⑫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下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③〔更(ɡēnɡ)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④〔拏(ná)〕撑(船)。⑤〔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⑥〔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⑦〔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⑧〔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⑨〔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⑩〔客此〕客居此地。⑪〔舟子〕船夫。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九年级下册第18篇 鱼我所欲也①《孟子》第60页共60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④有所不辟⑤也。如使⑥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⑦?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⑧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⑨耳。一箪食,一豆⑩羹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⑫,行道之人弗受;蹴⑬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⑭也。万钟⑮则不辩⑯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⑰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⑲?乡为身死而不受⑳,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课下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③〔恶(wù)〕讨厌,憎恨。④〔患〕祸患,灾难。⑤〔辟〕同“避”,躲避。⑥〔如使〕假如,假使。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⑧〔是心〕这种心。⑨〔丧〕丧失。⑩〔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⑪〔羹(ɡēnɡ)〕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⑫〔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⑬〔蹴(cù)〕踩踏。⑭〔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⑮〔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⑯〔辩〕同“辨”,辨别。⑰〔何加〕有什么益处。⑱〔奉〕侍奉。⑲〔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⑳〔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已〕停止。〔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第60页共60页,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①[元末明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课下注释】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东阳,今属浙江。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②〔致〕得到。③〔假借〕借。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⑤〔走〕跑。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⑦〔以是〕因此。⑧〔既加冠(ɡ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⑩〔趋〕快步走。第60页共60页,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⑬〔填〕挤满。⑭〔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稍,略微。辞色,言辞和脸色。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⑰〔叱咄(duō)〕训斥,呵责。⑱〔至〕周到。⑲〔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⑳〔俟(sì)〕等待。〔负箧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穷冬〕深冬,隆冬。穷,极。〔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客舍。〔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支,同“肢”。〔媵(yìnɡ)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洗濯。汤,热水。沃,浇。〔和〕暖。〔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缨〕系帽的带子。〔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容臭〕香袋。臭,香气。〔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耄(mào)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宠光〕恩宠光耀。〔缀〕跟随。〔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第60页共60页,〔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葛,多年生草木植物,茎皮可制葛布。这里指葛衣,即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遗(wèi)〕给予,赠送。〔馁(něi)〕饥饿。〔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流辈〕同辈。〔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谒(yè)〕拜见。〔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论辨〕议论辩驳。辨,同“辩”。〔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诋〕诋毁,毁谤。〔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第20篇 曹刿论战①《左传》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公⑤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必以分人⑪。”对⑫曰:“小惠未遍⑬,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⑭,弗敢加⑮也,必以信⑯。”对曰:“小信未孚⑰,神弗福⑱也。”公曰:“小大之狱⑲,虽不能察⑳,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课下注释】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0页共60页,。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曹刿(ɡuì),春秋时鲁国人。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③〔师〕军队。④〔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⑤〔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⑦〔间(jiàn)〕参与。⑧〔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⑨〔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⑪〔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⑫〔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⑬〔遍〕遍及、普遍。⑭〔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⑮〔加〕虚夸,夸大。⑯〔信〕实情。⑰〔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⑱〔福〕赐福,保佑。⑲〔狱〕指诉讼事件。⑳〔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从〕跟随。〔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第60页共60页,〔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靡(mǐ)〕倒下。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战国策》邹忌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④。朝服衣冠⑤,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⑦?”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⑧,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⑨徐公来,孰⑩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⑪。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⑫者,私⑬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⑭。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⑮左右⑯莫⑰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⑱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⑲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⑳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课下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威王(?—前320),名因齐,齐国国君。谏(jiàn),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②〔修〕长,这里指身高。③〔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④〔昳(yì)丽〕光艳美丽。⑤〔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⑥〔窥镜〕照镜子。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⑧〔旦日〕第二天。⑨〔明日〕次日,第二天。⑩〔孰〕同“熟”,仔细。第60页共60页,⑪〔弗如远甚〕远远不如。⑫〔美我〕认为我美。⑬〔私〕偏爱。⑭〔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⑮〔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⑯〔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⑰〔莫〕没有谁。⑱〔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⑲〔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⑳〔面刺〕当面指责。〔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时时〕常常,不时。〔间(jià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期(jī)年〕满一年。〔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第22篇 出师表①[三国蜀汉]诸葛亮先帝②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③,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④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⑤,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⑥者,盖追⑦先帝之殊遇⑧,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⑨,以光⑩先帝遗德,恢弘⑪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⑫,引喻失义⑬,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⑮。若有作奸犯科⑯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⑰论其刑⑱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⑲,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⑳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第60页共60页,,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课下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②〔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③〔崩殂(cú)〕指帝王之死。④〔秋〕时候。⑤〔内〕朝廷。⑥〔外〕这里指疆场。⑦〔追〕追念。⑧〔殊遇〕特殊的礼遇。⑨〔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⑩〔光〕发扬光大。⑪〔恢弘〕发扬,扩展。⑫〔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⑬〔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⑭〔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⑮〔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异同,这里指不同。⑯〔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⑰〔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⑱〔刑〕罚。⑲〔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⑳〔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黄门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良实〕忠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简拔〕选拔。〔愚〕我,谦称。〔咨〕询问。第60页共60页,〔裨补阙(quē)漏〕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向宠〕蜀将。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唯向宠所部完整无损,诸葛亮认为他善于治军,临行将军事托付给他。〔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善。均,公正、公平。〔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向宠曾为中部督。〔行(hánɡ)阵〕行伍,部队。〔先汉〕即西汉。下文的“后汉”即东汉。〔所以〕这里表示原因。〔痛恨〕痛心、遗憾。〔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尚书、长(zhǎnɡ)史、参军〕都是古代官职名。这里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躬耕〕亲身耕种。躬,亲自。〔南阳〕东汉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带。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闻达〕有名望,显贵。〔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猥(wěi)〕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感激〕感奋激发。〔驱驰〕奔走效劳。〔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尔来〕自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指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到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前后计二十一年。〔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夙(sù)夜〕早晚,日日夜夜。〔不效〕没有效果。〔五月渡泸〕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3),蜀汉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三月,诸葛亮率师出征,同年五月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泸,水名,指今雅砻(lónɡ)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第60页共60页,〔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南方已定〕指建兴三年(225)秋,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奖〕鼓励。〔庶〕表示期望。〔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旧都〕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告〕祭告。〔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慢〕怠慢,疏忽。〔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诹,询问。〔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涕零〕流泪,落泪。课标独有第23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①,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③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④,更造⑤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⑥穷其趣⑦。伯牙乃舍⑧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⑨声哉?”【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锺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锺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停息避雨,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锺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课下注释】①〔阴〕山的北面。②〔卒〕突然。第60页共60页,③〔援〕拿过来。④〔操〕乐曲。⑤〔造〕创作。⑥〔辄〕总是。⑦〔趣〕旨趣。⑧〔舍〕停止。⑨〔逃〕隐藏。第60页共6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17 20:13:08 页数:60
价格:¥18.88 大小:189.2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