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乙)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30页共30页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第30页共30页 ,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动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第30页共30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侘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B.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D.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年岁己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第30页共30页 D.藜羹:用藜菜特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14.在遭遇学禁之时,朱熹的门生反应不一,其中不同于特立独行者,而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第30页共30页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D.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B.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为“九卿”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14.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第30页共30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公讳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恩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B.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C.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宜/而赈民/则吾不衡妆D.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不言、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用以表达尊重和敬仰。古代人经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B.县君,中国古代给予女性的封号。晋朝时已经使用这种封号,唐朝封五品官的母亲、妻子为县君,宋元沿置。C.适,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适”与“嫁”有等级区别。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志”用韵文概括全篇,“铭”用散文撰写。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30页共30页 A.欧阳晔出身不凡,仁爱亲人。他祖上是当地大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历任多种官职,抚养欧阳修长大,叔侄情深。B.欧阳晔廉洁自持,重视道义。在他还是平民时,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馈赠就不会接受;做官之后更是对贿赂果断拒绝。C.欧阳晔为官正直,不畏豪贵。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是因为只有欧阳晔不同意用他铸造的钱币代替官银。D.欧阳晔决事智慧,受民爱戴。他颇有政能,长于决断,能据日常习惯找出疑难案件真凶,深受百姓爱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2)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14.作为推官,面对寺僧行贿,欧阳晔为何是“笑曰”?请简要分析。(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间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忱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第30页共30页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14.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第30页共30页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遽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至地,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B.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C.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D.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其前一天是丙申日,后一天是戊戌日。B.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C.三公,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隋唐时指太尉、司徒、司空。D.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或奉命办事的人。此处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第30页共30页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2)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14.李光弼为什么不同意韦陟的请求?请简要分析。(3分)(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第30页共30页 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乙)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30页共30页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答案】10.C11.B12.C13.苏轼:①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②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14.(1)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前往,再派冉有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参考译文(甲)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既然这样,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去接洽,再派冉有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齐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第30页共30页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努力超脱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地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乙)并且用贾谊的主张,孝文帝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比美。况且坐在朝廷上使用他的主张的话,就重振大汉的风气,超过三皇的功绩,犹如决堤放水、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文)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疏远了他。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再说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第30页共30页 ,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动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人/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第30页共30页 【答案】10.A11.D12.C13.(1)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2)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14.①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②皇帝赏识、大臣推荐;③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参考译文:杭雄,字世威,世代担任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正德七年,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营治理哈密,偕同副将安国在岢岚大败敌军,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随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传奉官,杭雄本应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带领一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杭雄击退了他们。不久,大军再次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三年秋,土鲁番侵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才佩帶大将军印,而没有给都督佩带大将军印的先例,现在却特意让杭雄佩带大将军印。他们刚刚赶到,敌军已经被击退,而杭雄也因此被授为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宁夏。吉囊大军入侵,总督王宪命杭雄等出兵打败了他们,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于是下马积鞍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已被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贫穷成这样子。”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攻击。杭雄拉住马劝谏道:“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雄年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职,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职的地方。”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赞: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法体现。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第30页共30页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侘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B.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D.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年岁己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D.藜羹:用藜菜特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第30页共30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14.在遭遇学禁之时,朱熹的门生反应不一,其中不同于特立独行者,而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D12.C13.(1)朱熹整天外出调查访问百姓的疾苦,巡察全境,单人独车屏退随从,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他要到来。(2)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些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在儒学上略微有点儿名声的士大夫,没有地方可以容身。14.①曲从附顺、卑顺懦弱的人,改投靠其他老师;②经过原来老师的家门也不进去;③甚至改变穿戴,在闹市街区店铺中随意游玩,以此来区别自己不是伪党。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从小聪颖理解力强,刚能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感到惊异。从师受学时,教他读《孝经》,读过一遍,朱熹在书上题写道:“不能这样做,不是人。”第30页共30页 朱熹曾经和一群儿童在沙子上玩耍,他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土上画,看他画的图形,是一幅八卦图。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乾道五年,担任南康知军,有时到郡里学校,推荐年轻人讲谈议论学说。寻访白鹿洞书院遗址,上奏朝廷恢复原来的样子,制定《学规》让学生遵守。恰好碰到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奏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朱熹刚接受任命,就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免除税钱,等朱熹到任时,外地船只运来的大米已汇集到这里了。朱熹整天外出调查访问百姓的疾苦,巡察全境,单人独车屏退随从,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他要到来。州县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些人甚至自行离职而去,他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台州知州唐仲友和王淮是同乡并结为亲家,吏部尚书郑丙推荐他,迁升为江西提刑,还没有上任。朱熹巡行视察到台州,控告唐仲友的人很多,朱熹调查到事实,三次上奏章弹劾唐仲友,王淮把朱熹的奏章隐藏起来不报告给皇上。朱熹更加用力弹劾。宁宗被立为皇帝,韩侂胄在朝中当权。朱熹担心他会危害国政,几次上奏说到这件事,并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同上奏评论韩侂胄。恰逢彭龟年出朝护送外国使臣,朱熹就一人上疏指出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在讲席上再次申明这个观点。宁宗御批写道:“我怜恤你年岁已高,恐怕难以再给我讲课,已授给你宫观的职务了。”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退休。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就有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天。他家中一向贫穷,虽然穷得经常吃不上饭,却处之安然。学生中有从远方来求学的人,吃的是豆饭藜羹,朱熹都和他们一起吃。等到朱熹离开朝廷,韩侂胄的势力日益扩张。何澹任御史中丞,首先抨击所谓精通某一门学术的学问,是用欺骗世人的文章来沽名钓誉。刘德秀在长沙任官,首先弹劾留正(宋朝宰相,廉吏)引进伪学的罪名。攻击伪学的声势一天比一天急剧,甚至有人上书朝廷把朱熹斩首。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些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在儒学上略微有点儿名声的士大夫,没有地方可以容身。跟随他学习的读书人,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的,退避在山野幽僻的地方;曲从附顺、卑顺懦弱的人,改投靠其他老师,经过原来老师的家门也不进去,甚至改变穿戴,在闹市街区店铺中随意游玩,以此来区别自己不是伪党。然而朱熹给他的学生们讲学一天也没有停止,有人劝朱熹说明原因遣散学生,朱熹笑了笑而没有回答。嘉泰初年,禁止道学的法令稍微放松了一些。淳佑元年正月,理宗视察太学,亲自写诏书让周敦颐、张栻、二程朱熹在孔子庙中跟随祭祀,配享孔庙。(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第30页共30页 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D.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B.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为“九卿”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第30页共30页 14.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答案】10.C11.B12.D13.(1)请求催促地方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便利天气就可进军,并且请求调度陆路官兵协助围剿。(2)我特意提拔重用你,是因为你能不辜负使命,把盘踞台湾六十余年的贼寇,一举消灭。14.(1)战略位置重要;(2)防止外来侵略;(3)维护国家统一;(4)迁民不易。参考译文: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康熙元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年,郑锦病死,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加任太子少保,并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施琅到任军中,上疏说:“敌人的船只长时间地停泊在澎湖,全部力量坚固防守。冬春交际之时,飓风时常发生,我们的船只很难渡过海洋。我现在练习水兵,又派遣间谍与我以前的部下联系,使他们作为内应,等到风便利我们的时候出兵,可以大获全胜。”夏至后二十多天,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以此为理由,要求暂时延缓进攻围剿。施琅上疏说:“我已经挑选两万精兵、三百只战船,足够消灭海贼。请催促督抚置办粮饷,只要遇到顺风,就可进攻,并且请求征调陆路官兵协助围剿。”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建议。二十二年六月,国轩占踞澎湖,环绕澎湖二十多里设置壁垒。施琅坐着主帅太船;中进对手水阵中,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很快把百艘船分开列阵东西两侧,派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向东攻打鸡笼峪,向西攻打牛心湾,分散敌人的攻势。施琅亲自率领五十六个船分为八队,用八十船殿后,扬帆直进,直取澎湖,国轩逃回台湾。克塽大为震惊,派遣使者到军前请求投降,施琅上疏陈明情况,皇上答应了,八月施琅率兵进入鹿耳门,到了台湾。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台湾平定,自海道报告朝廷大捷的消息。上皇表彰施琅的功劳,说:“我特别对你提拔重用,你能不辜负使命,作乱了六十年难以平定之贼寇,消灭殆尽。”又授予他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施琅上疏辞掉靖海侯的封赏,请求向内大臣一样照例赐给花翎,部议认为不符合常例,皇上下命令不能推辞封赏,一并按照他的请求赐予花翎。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上疏说:“第30页共30页 明朝末年在金门设澎水标,出汛到澎湖就停止,台湾原属于教化只外,本地人和外来人混杂相处,没有进入疆域版图。然而那时中原的百姓秘密前往生活的,已不少于万人,等到崇祯元年,芝龙接受安抚,借给与红毛作为互市之场所。如果丢弃他们的土地、迁走他们,用有限的船只,去摆渡无限的百姓,不经过多年,难以完成。如果摆渡不完,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此地原来被红毛占领,他们要趁机再次占领,一定会偷偷觊觎内地,蛊惑人心。大概通筹天下的形势,一定希望万全之策,台湾虽然在外岛,却关乎四省要害,断然不可放弃。”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郑克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一起到京城,皇上下诏授予克塽公的封号,国轩、锡范伯的封号衔,一起隶属于上三旗,其余职官以及桓等在附近的省分安排垦荒。不久苏拜等上疏也采用施琅的提议,一并设置三个县、一个府、一个巡道,皇上下令允徐施行。三十五年,施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七十六,死后赠予太子少傅,赐给他祭奠的仪式,谥号襄壮。(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公讳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恩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B.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C.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宜/而赈民/则吾不衡妆D.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第30页共30页 A.讳,不言、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用以表达尊重和敬仰。古代人经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B.县君,中国古代给予女性的封号。晋朝时已经使用这种封号,唐朝封五品官的母亲、妻子为县君,宋元沿置。C.适,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适”与“嫁”有等级区别。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志”用韵文概括全篇,“铭”用散文撰写。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晔出身不凡,仁爱亲人。他祖上是当地大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历任多种官职,抚养欧阳修长大,叔侄情深。B.欧阳晔廉洁自持,重视道义。在他还是平民时,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馈赠就不会接受;做官之后更是对贿赂果断拒绝。C.欧阳晔为官正直,不畏豪贵。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是因为只有欧阳晔不同意用他铸造的钱币代替官银。D.欧阳晔决事智慧,受民爱戴。他颇有政能,长于决断,能据日常习惯找出疑难案件真凶,深受百姓爱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2)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14.作为推官,面对寺僧行贿,欧阳晔为何是“笑曰”?请简要分析。【答案】10.D11.D12.C13.(1)鄂州的崇阳县,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宗拖延很久的案件。(2)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慌张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14.①拒绝对方的贿赂。②安抚对方,缦解紧张气氛。③轻松、从容,对解决此事有周密安排。参考译文:第30页共30页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是检校工部尚书欧阳托的曾孙,是武昌县令欧阳郴的孙子,是太仆少卿欧阳偃的第三个儿子,是欧阳修的叔叔。我(欧阳修)不幸幼年丧父,依附于叔叔长大。欧阳家族世代居住在长江以南,伪唐李氏时是庐陵的世家大族。鸥阳晔在咸平三年中举,历任南雄州判言,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七十九岁终老家中。在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起初他任隨州推官,处置好三十六件难以决断的案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晔前去没收庙里的财物。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晔,欧阳晔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们有六七万石粮食,如果能全部捐献给官府服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非常骄横,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陈尧咨虽然怕他,没有硬要他签名,但是委婉地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鄂州的崇阳县,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宗拖延很久的案件。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饭吃,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慌张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欧阳晔娶了范氏,范氏被封为福昌县君。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叫宗颜,次子叫宗闵,另外两个儿子早夭。生了一个女儿,嫁到张家,也早早去世了。铭文:欧阳晔明智足以决断事务,博爱足以施恩于人,仁义足以惠及全族,清正足以廉洁自身。(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间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第30页共30页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忱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第30页共30页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14.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A12.C13.(1)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2)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14.①皇帝功名威德已备,无需拓地开疆来扬名立威;②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③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玄龄通晓政事,昼夜操劳,唯恐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得当。他用法宽大平和,听说了别人的优点,就好比自己有优点一样,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杜如晦。此二人兴趣相同,同心同德为国效命,所以在唐朝能够被称作贤相的,首推房、杜。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最近建造什么?”窦德素(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大怒,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要管理南面衙门里的政事就行了,北门一个小规模建造,干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下拜谢罪。魏征向皇上进谏说:“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受到责备,也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要道歉。”皇上非常惭愧。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褚遂良呈递奏疏,认为:“房玄龄自从皇上起兵开始就辅助皇上有大功劳,武德末年以死相助,贞观初年选拔贤才设立政事,臣子中最勤勉的当属房玄龄。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退休,以礼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第30页共30页 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蓉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癸未(二十八日),任命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如果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如今没有这三条原因而只是无故烦劳中原百姓,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悔过自新,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房玄龄去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遽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至地,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第30页共30页 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B.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C.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D.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其前一天是丙申日,后一天是戊戌日。B.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C.三公,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隋唐时指太尉、司徒、司空。D.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或奉命办事的人。此处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2)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14.李光弼为什么不同意韦陟的请求?请简要分析。(3分)第30页共30页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首先根据上下文可知画线部分主要是说李光弼战胜周挚的事情,其中还牵涉到史思明这一人物;其次可根据上文李光弼对将士们的要求“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判断“齐进致死”不能断开,“呼声”是“动天地”的主语,在其前断开,可排除掉B、C两项;“遁去”是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此处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同义”错误,此处指奉命办事的人,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指奉命出使的人,故二者词义不相同。12.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从文中“龙仙恃勇……慢骂光弼”看,史思明是派遣刘龙仙挑战官军,但辱骂李光弼则是刘龙仙倚仗自己的英勇做出的举动,和史思明无关,故选项中“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表述错误。13.(1)白孝德回答说:“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赞扬他的勇敢,但坚持问他需要什么支援。(2)万一战斗失败,大家在前面死于敌手,我就在这里自刎而死,决不会只让大家战死。14.①敌我双方实力相当,撤退是大忌。②现在没有理由地丢弃五百里土地,会助长敌人的威风。③此时进军才能做到表里照应,攻守自如。【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找到韦陟的请求:“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即退守据险;然后再圈定答题的大范围,即第一段中李光弼的回答;接下来要仔细分析相关内容,找出理由,即“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最后用自己的话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分条列举即可。【参考译文】史思明率兵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缓而行,到了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敌速战速决。看形势洛阳城难以坚守,你有什么计策呢?”韦陟请求“留兵于陕郡,退守潼关,占据险要之地,以挫敌锋锐”。李光弼说:“两军相当,贵进忌退。现在没来由地放弃五百里地,叛军的势力就会更加嚣张。不如移军到河阳,北与泽潞兵相连,如果有利就进取,不利就退守,里外相应,使叛军不敢向西进攻,这形势就好似猿猴伸缩自如的手臂。说到朝廷中的礼仪,我不如你;如果论指挥军事,你不如我。”韦陟没有说话。冬季,十月丁酉(初四),肃宗下制书要亲自征讨史思明,因群臣上表书谏阻才罢。史思明率兵来攻打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来挑战。刘龙仙仗着勇力,把右脚举起来放在马鬣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看着各位将领说:“哪一位能为我把他的头颅取来?”白孝德愿往,李光弼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赞扬他的勇敢,但坚持问他需要什么支援。白孝德说:“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为后援,并请求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以助威。”李光弼拍着白孝德的肩膀鼓励他,然后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两根长矛,策马横过河流而进。砍下头颅,持之以归。叛军士卒看见后十分惊骇。第30页共30页 叛军大将周挚又收兵逼近北城。李光弼立刻率兵到了北城,登上城头望着叛军说:“敌人虽然兵多,但混乱而不整齐,用不着害怕。过不了中午,我保证为大家打败敌人。你们都看着我的旗子作战,如果我的旗子挥动缓慢,就任凭你们选择有利时机出战,如果我急速往地上挥动旗子三下,你们就全军齐发,冒死前进,稍有后退者杀!”然后李光弼又把一把短刀放置在自己的靴子中,说:“战斗是危险的事情,我身为国家的三公,不能够死于叛军之手,万一战斗失败,大家在前面死于敌手,我就在这里自刎而死,决不会只让大家战死。”于是众将领出战,不一会儿,郝廷玉逃下阵来。李光弼望见,大惊说:“郝廷玉逃下阵来,我的计划就危险了。”于是命令左右的人去把郝廷玉的头颅割下来。郝廷玉说:“是我的坐骑中箭,并不是我怯战退了下来。”使者驰马来报告李光弼。李光弼就命令换了一匹马,让郝廷玉重新上阵。李光弼不断地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旗,众将领都冒死进攻,呼喊之声惊天动地,叛军顿时大败,被杀一千余人,被俘虏五百人,掉进水中被淹死的有一千余人,周挚仅带领数名骑兵逃走,史思明不知道周挚已被打败,还在南城进攻,李光弼把俘虏的叛军赶到河边上让史思明观看,史思明才退去。第30页共3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09-26 16:07:50 页数:30
价格:¥8 大小:142.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