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化学下册复习纲要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化学2:复习纲要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⑴电子总是从能量 低 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 里 向 外 排;⑵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2n2  ;⑶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练习一:1.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C)  A.S  B.C   C.Si   D.Cl2.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A.a=b+m+nB.a=b-m+nC.a=b+m-nD.a=b-m-n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m+和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4.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二倍,则X为,Y为5.A+、B-、C、D四种微粒中均有氢原子,且电子总数均为10个。溶液中的A+和B-在加热时相互反应可转化为C和D。用电子式表示:A 、B- 、C、D。2.元素周期律⑴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经随  原子序数递减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经随  电子层数递增 。⑵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IA族):从上到下金属性  逐渐增强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 易 到 难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 强 到 弱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ⅦA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  逐渐递减弱  ①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 易 到 难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由 强 -12-/12\n到 弱;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 弱 到 强 。⑷主族元素化合价规律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主族序数=最外电子层数②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练习二:1.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2.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CH4<H2O<HF<SiH4     B.SiH4<HF<CH4<H2OC.SiH4<CH4<H2O<HF     D.H2O<CH4<HF<SiH43.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②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4.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⑴A、B、C、D分别是 、 、 、 ;(填元素符号)⑵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⑶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写化学式,并用“<”或“>”表示强弱)。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⑴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测元素的 原子结构 ,预测其 主要化学性质 ;⑵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找到 半导体 ;⑶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 耐高温 、 耐腐蚀 的合金材料。练习三: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最外层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12-/12\n2.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4周期Ⅲ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3.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是()  A.一定是IIA元素B.一定是金属元素  C.一定是正二价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4.A、B、C、D、E五种主族元素所处周期表的位置如右图所示。AAADAABAAEAACAA已知A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AO2,AO2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且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位于第周期、第族,A的氧化物除了AO2外还有;D元素的符号是,位于 周期、第族;B与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E单质的化学式 ,与C具有相同核外排布的粒子有      。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⑴离子键①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②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⑵共价键①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②共价化合物: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化合物⑵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⑶共价键的存在:多原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中、共价化合物中、复杂的离子化合物。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练习四: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H2OB.CaCl2C.NaOHD.NaNO32.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  )-12-/12\nA.10与19B.6与16C.11与17   D.14与83.下列离子化合物中,由与Ne和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组成的是    (  )A.LiBr     B.NaCl    C.KCl    D.KBr4.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水    、双氧水    、氨气    、甲烷    、氢氧化钠       、氯化镁       、过氧化钠      、次氯酸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三、从微粒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现象: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这种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3.同素异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之间的比较: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相同点同种元素构成分子式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不同点结构不同结构不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单质有机化合物原子4.不同类型的晶体⑴离子晶体: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但阴、阳离子之间有确定的离子个数比;⑵分子晶体:微粒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所形成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存在单个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一般具有较小的硬度、较低的熔点和沸点。⑶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在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力很强,因此具有很高的熔、沸点,硬度大。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⑷几种晶体之间的比较: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结构构成晶体的粒子阴、阳离子分子原子微粒间作用力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性质硬度较大小大熔、沸点较高低很高-12-/12\n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练习五:1.下列关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不可能是化合物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NaClMgCl2AlCl3SiCl4单质硼B熔点/℃810710180-682360沸点/℃14651418160572500A.SiCl4是分子晶体B.单质B是原子晶体C.NaCl是分子晶体D.AlCl3在一定条件下能升华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用途,它属于:()A.原子晶体B.分子晶体C.金属晶体D.离子晶体4.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能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这一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氧化还原反应D.非氧化还原反应CH3CH3-C-CH3CH35.在① 63Li  ② 147N ③ 2311Na ④ 2412Mg⑤ 73Li⑥ 146C⑦ C60CH3CHCH2CH3CH3⑧ 石墨  ⑨            ⑩          几种物质中:  ⑴和互为同位素;(填编号,下同)⑵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⑶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⑷和互为同素异形体,和互为同分异构体。6.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填空:①水晶②白磷③晶体氩④氢氧化钾⑤干冰⑥硫磺⑦金刚石⑧过氧化钠⑨固体酒精⑴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⑵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⑶属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晶体的是;⑷属于原子晶体的是;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2-/12\n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数学表达式:        ,单位:             ⑴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且均取正值;②同一反应里,不同物质的浓度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③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①内因:由反应物的结构、性质决定;②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成率的影响:条件影响结果条件影响结果①浓度c↑→v↑④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影响产量②温度t↑→v↑⑤接触面积大小s↑→v↑③压强P↑→v↑(只影响气体)2.化学反应限度⑴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⑵化学反应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①化学平衡是一种 动态 平衡;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②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 v(正)=v(逆)    练习一: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性质C.反应温度D.使用催化剂2.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增大反应物的量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12-/12\nA.v(NH3)=0.0100mol/(L·s)B.v(O2)=0.0010mol/(L·s)C.v(NO)=0.0010mol/(L·s)D.v(H2O)=0.045mol/(L·s)4.可逆反应2NH3N2+3H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H2③用NH3、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1∶3④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5.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H当△H>0时, 吸热 反应;当△H<0时,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⑴放热反应:所有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生成气体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⑵吸热反应:①C(s)+CO2(g)2CO(g)      ②C(s)+H2O(g)CO(g)+H2(g)③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 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①不需注明反应条件,但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状态 ②单位一般采用 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取分数,但数值与 ΔH 数值要对应;④应注明反应时的 温度和压强 ,如不注明则指25℃、101kPa。练习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12-/12\n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2.已知H2(g)+C1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A.+92.3kJ·mol-1B.-92.3kJ·mol-1C.-369.2kJ·mol-1D.+184.6kJ·mol-13.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个途径:途径Ⅰ:C(s)+O2(g)CO2(g)(放热Q1J),途径Ⅱ:①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吸热Q2J)②再燃烧水煤气:CO(g)+1/2O2(g)CO2,H2(g)+1/2O2(g)H2O(g)(共放热Q3J)试回答下列问题:⑴途径Ⅰ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⑵Q1、Q2、Q3的数学关系式是。⑶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应需要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⑷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是:。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①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锌是负极、铜是正极②外电路电子流向: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锌流向铜)③内电路阴阳离子流向:电解质溶液中,Zn2+和H+向正极移动,SO42-向负极移动。④现象:负极锌片不断溶解,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⑤电极反应:正极:2H++2e-=H2↑;(反应类型:还原反应)负极:Zn-2e-=Zn2+;(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总的反应可表示为:Zn+2H+=Zn2++H2↑。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④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氯化铜溶液⑴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12-/12\n⑵电子的流向:电子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⑶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Cu2+由阳极流向阴极,Cl-由阴极流向阳极阴离子⑷电解池电极反应(惰性电极):阳极:2Cl--2e-=Cl2↑(反应类型: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总反应:CuCl2Cu+Cl2↑练习三1.某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A.铝B.铜C.锡D.硅()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D.电解液中H+浓度值保持不变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多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a>b>c>dB.a>c>d>bC.c>a>b>dD.b>d>c>a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源的利用1.人类所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动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2.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有:直接燃烧法、生物化学转换法、热化学转换法。3.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氧气,并将其设计成 氢氧燃料电池 ,简接利用太阳能。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一、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①成键特点: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间可形成单键、双键和参键等、可成链状或成环状分子。②存在同分异构体2.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12-/12\n⑴甲烷的结构式      、电子式       ⑵甲烷的取代反应产物中:只有是     气态,    、   、    都是无色不溶于的油状液体。3.石油的炼制 乙烯⑴石油的炼制方法:分馏、石油裂化(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石油裂解(制得乙烯)⑵乙烯的分子式 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结构式     ⑶乙烯的官能团是 C=C ,能发生 加成 反应①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与Cl2、HCl、H2O作用,依次反应生成            ②乙烯能使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3.煤的综合利用 苯⑴煤的综合利用方法:煤的干馏(化学变化),从煤焦同中可提取 苯、甲苯和二甲苯 。⑵苯的化学分子式为 C6H6 、最简式为 CH 、结构简式为    或    。苯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特殊化学键,易发生 取代 反应,不易发生 加成 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乙醇的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醇的官能团是     。⑴乙醇与是 CH3-O-CH3 同分异构体⑵乙醇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并在加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  CH3CHO ,并进一步氧化成 CH3COOH 。2.乙酸的分子为     ,结构简式为      ,羧酸的官能团是     。⑴乙酸是一元有机 弱酸 ,但其酸性比碳酸要 强 ,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⑵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其中乙酸去       ,乙醇去      ,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18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18O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 和 吸水剂作用 ;②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净化乙酸乙酯,便于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其分离方法是 分液 ;③为防止在加热时发生暴沸,在反应混合物中应加入 沸石或几块碎磁片 ;④兼具凝作用的长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加热不均产生 倒吸 现象。3.酯和油酯油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高级脂肪酸 和 甘油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高级脂肪酸钠盐(硬脂酸钠) 和甘油。-12-/12\n4.糖类常见的糖类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其是     和      是同分异构体,     和      不同同分异构体。⑴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 银氨溶液 发生银镜反应;和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反应产生 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⑵淀粉溶液遇 碘水 会变蓝,而纤维素则不能,但它们都水解得到 葡萄糖 。⑶为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在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都应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目的是为了 中和硫酸 。5.蛋白质和氨基酸⑴蛋白质在某些 浓无机盐溶液 中,会产生 盐析现象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 分离或提纯 ;⑵蛋白质在 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X光、福尔马林、酒精等 作用下,会发生 变性 ,失去生理功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 杀菌消毒 。⑶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一COOH和一个 一NH2 。α-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 氨基 一个 羧基 连在 同一个碳原子 上。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一、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1.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⑴19世纪,化学科学理论建立了以 原子论 、 分子结论 和 原子价键理论 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发现了 元素周期律 ;提出了 质量守恒定律 ,奠定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人工合成 尿素 ,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得到迅猛发展。⑵化学家鲍林,提出了 氢键理论 和 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 ,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⑶人类对酸碱的认识:①酸碱电离理论:1883年,瑞典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电离学说,提出 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 是酸, 电解质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 是碱, 电解质电离时既产生氢离子又产生氢氧根离子 是两性物质;②酸碱质子(H+)理论:1923年,又有化学家提出了在非水溶液中和无水条件下适用的酸碱理论,凡能 给出质子的物质 都是酸,凡能 接受质子的物质 都是碱,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是两性物质。2.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12-/12\n⑴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积累了物质制备的一系列方法,特别是随着现代 合成技术 、 分离和检验技术 的发展,人们己经能够设计并创造出符合需要的新物质。⑵电解原理的发现,电解技术的进步提高了食盐的利用价值: 电解熔融食盐 可以得到活泼的金属钠,而 电解饱和食盐水 得到的是烧碱、氯气、氢气,利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则可制得盐酸。⑶20世纪以来, 合成氨 、 合成尿素 、 合成抗生素 等技术的相继发明,高分子的化学合成、新材料的屈出不穷、分离技术不断改进,使人类的生活水不不断提高。二、化学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⑴一些科学家认为: 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 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是 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 、 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 、 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 、 激光技术 、 纳米技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⑵在了解 光合作用 、 固氮作用机理 和 催化剂理论 的基础上,可以期望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在工厂中生产粮食和蛋白质,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⑴ 二氧化硫 的排放是造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为减少硫酸型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 石灰石-石膏法 、 氨水法 燃煤烟气脱硫,既可以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是时还可以得到副产品 石膏 和 硫酸铵 。⑵汽车发动机燃油排放的尾气中 CO、NO、NO2、碳氢化合物、颗粒物 造成的空气污染,破坏了生态循环。为消除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所采取的措施有: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进行 脱硫处理 ;发明了汽车尾气 催化净化转化装置 ,使尾气中的 CO、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的 N2、CO2和H2O 排出;用新的无害的汽油添加剂代替 四乙基铅 抗震剂;使用 酒精、天然气 代替部分或全部燃油;使用 氢 作汽车燃料,实现 “零排放” 。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温室效应 日益严重,为此,科学家研究并发现:二氧化碳和 环氧丙烷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种 可降解塑料 。⑷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要依靠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无污染,期望在化学反应和化学工业过程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原料,所有物质原料、中间产物都在内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www.ks5u.com-12-/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44:15 页数:12
价格:¥3 大小:74.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