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第I卷(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瓦解的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适应于诸侯争霸的需要,故D项错误。2.《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的思想观念是A.以民为本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答案】D考点: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题干反映的是大自然的相关活动与统治者相关政治措施的关系。比较、分析选项,可知,这很明显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3.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答案】A考点:古代科技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得出这样的认识:领先的科技领域,多数-12-与农业生产相关,诸如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原因,即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BCD。4.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字,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A.否定教会的作用B.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度C.肯定知识的作用D.宣扬了等级制度【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说明薄伽丘强调品德而非出身、等级,因此选B.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这反映出了卢梭A.主张天赋人权B.宣扬人民主权说C.肯定社会契约论D.承认古希腊奴隶制在当时的合理性【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从题干材料可知,卢梭认为,亚里士多德主张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主张在卢梭看来是“因果倒置了”。由此可见,卢梭是主张人人平等。所以应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6.艾赛亚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指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体系【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依据所学可知,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在20世纪初;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基础。故排除A、C、D三项,所以应选B7.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12-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所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事,而保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明显是针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这种思想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所以应选A。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文文化的统一【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及对外部的学习。结合题干材料“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提示可知,这三个时期正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分析选项,D项表述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10.“维新派与保守派比的不是谁更‘新’,而是谁更‘旧’。只有更旧的学问,才能在理论上吻合‘孔子’的思路。”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答案】B考点:维新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新学伪经考》是维新派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以“孔子圣意改制”为护身符,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所以B正确;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作品;C是梁启超的作品,但没有托古改制;D是维新派严复的作品,没体现托古改制。11.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答案】A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科学、应用科学”都是属于科技方面的,比重在明显的减少,“哲学、社会科学”都是人文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比重是在明显的增加,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就是A。12.-12-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考点:孙中山三民主义。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的信息说明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但平均地权并没有真正实施,所以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A项。说明内阁首辅的职权完全由皇帝来决定,故A项符合题意。13.按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观点,应为: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④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⑤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⑤④③D.②④①③⑤【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②项是近代初期林则徐和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思潮的代表人物的观点;①项是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的观点;④项是维新派的主张;③项是主张共和制的革命派的主张;⑤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故选B。14.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表现。材料中所说的第二个高峰是指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第一黄金时间,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与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是在甲午战争后,不是在这个时期,②-12-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是这个时期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是这个时期的影响,所以答案选择D项。15.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考点:宗教改革;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本小题是关于“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题目,要求比较共同点。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她们的共性应从二者的性质、作用、影响、意义等方面着手,而题文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中“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错误的,所以有②的都是错误的选项。答案只能是C。1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传播【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依据所学,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庶民的胜利》的文章,大力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主张学习苏俄,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B符合题意。A、C明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这里的“潮流”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选B。17.“(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A.进行-次革命B.实行“实业救国”C.实施预备立宪D.改造文化【答案】D考点: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中国是袁世凯执政时期,排除C。“革命无统治之威”,并没有体现出进行二次革命,排除A。“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指的是人们心里的封建思想没有根除,要想革命彻底,必须改造文化心理,因此选择D。B和题意无关,排除。18.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一书中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下表中的四个阶段。下列相关表时期阶段关键词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以前探索时期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成熟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无产阶级文化文化大革命-1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曲折时期A.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毛泽东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D.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大革命【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所学知识,B是错误的,五四运动后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C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D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是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所以答案选A。19.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考点:毛泽东思想。国民大革命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共产党员人数增加没有关系;人民军队建于8月与题不符;抗日统一战线建于1937年与题意不符,C选项正确,答案选C。20.202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答案】B考点:“双百”方针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内容;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不选C、D两项。2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因为“南方谈话”A.深刻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12-B.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考点:南方谈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问题等。使人们在思想上来了个大解放,进一步客服了思想上的迷茫,所以A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南方谈话内容。22.新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学校向人民大众敞开B.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D.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C考点:新中国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大部分青壮年文盲,扫除文盲是这一时期教育的重点,因此学校向工农开放,故选C。23.一批同学去看书画展,导游在介绍时说:“这幅画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对这幅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B.这幅画属于印象派画作C.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D.这幅画的作者是英国人【答案】B考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印象派画作的作品风格是注重光与色的组合,从而随着光色的变化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所以对这幅画的说法正确的只能是这幅画属于印象派画作。24.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12-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现实主义的作品;《向日葵》是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作。故②、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25.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B.民族乐派:柴科夫斯基《天鹅湖》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答案】D考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D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ABC表述正确。第Ⅱ卷(共50分)26.(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罗素《西方哲学史》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12-(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答案】(1)他是普罗塔哥拉。(1分)进步性是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局限性是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4分)(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2分)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1分)(3)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分)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2分)考点:(1)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分析与掌握。依据所学及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知此人应是普罗塔哥拉。联系所学回答其进步性与局限性。(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分析与认识。由材料二可判断是文艺复兴的内容,而材料三是有关宗教改革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前者是后者的背景之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发展,都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对教会进行抨击,但并不否定教会。(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影响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是要注意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及材料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揭示了其影响。材料“……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揭示了其本质。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1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西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12-(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3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答案】(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分)(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4分)(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3分)(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4分)考点:题目考查内容特点为中外对比。(1)题眼为“十四五世纪时”,(2)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3)答案空泛、史实不明、分值分布不均,(4)考查概括能力,融会古今,贯通中外。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各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者时代特征时,要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材料二-12-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国民党“一大”宣言》(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分)【答案】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2分)。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2分)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2分)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3)材料一、二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2分)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2分)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1)根据材料一、二“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即可概括出反清理由的共同之处。根据所学不难分析出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2)结合材料一的共同点相比,根据材料二“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即可概括出其反清思想的何进步之处。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线索即可概括出其产生的社会条件。(3)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即可归纳出“中国”的含义。再根据(1)(2)问即可概括出区别。根据“国民党之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可说明质的飞跃的含义。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12-(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答案】考点:本题围绕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优秀理论成果命题,展现了从三民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1)邓小平理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在依据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根据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很容易知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等。(3)三个代表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的理论。-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5:56 页数:12
价格:¥3 大小:222.3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