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新津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2=48分)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2.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15-“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是兼爱的主张;故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A。老子主张“无为”,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B。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内容。“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属于墨家思想,故A选项错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属于墨家思想,故B选项错误;“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属于兵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法家思想,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重点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对于兵家、阴阳五行家等主张思想也应该有所涉及,据此再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4.荀子认为,自然界出现的诸如“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而“人袄(妖)”这种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荀子在此表达出A.对天道自然的敬畏之情B.对自然异象的高度重视C.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D.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荀子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对于人事上的反常现象,认为需要敬畏,而不可奇怪;故可知荀子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C项正确。荀子认为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更不需要高度重视,排除AB。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5.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15-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这些理念的出现则植根于农业生产需要掌握自然规律,故是农耕经济的产物,B项正确。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排除A。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借天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6.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才成为正统,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D项错误。点睛:这一题用新情境、新材料引导学生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仅仅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进行争鸣,其实同时还有各家之间在辩难的同时,对彼此观点的吸收和融合,所以百家争鸣时期碰撞、交流与融合有机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基础之上,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15-【答案】A【解析】“汉代儒学地位的确立”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体现了人、君、天三者关系,强调了尊重上天旨意,听从皇帝安排,故A项正确;等级礼仪属于现象,没有反映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D项应属于“君权神授”的观点,故D项错误。8.《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一则治、一则安”等字眼意在强调只能用一种思想来治理国家,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吻合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对思想自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天人感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即强调内心的反省,强调人的内心想法对自身行为的指导作用,B项正确。发明本心的方法论属于陆九渊的心学,与题干不符,排除A。理生万物的宇宙观和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是朱熹理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0.有学者认为:“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材料意在说明A.理学和佛学没有根本不同-15-B.理学借鉴了佛学部分理论C.理学不符合当时社会现实D.心学与佛学应该合二为一【答案】B【解析】外来的佛学与本土的理学不可能没有根本的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和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佛教的相关成分,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不难得知,理学是符合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可知,该学者认为理学与佛学的相似之处主要是在良知领域,“二者该合二为一”的说法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11.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意在强调儒家伦理在元代已经走向了通俗化普及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学艺术有自身的追求而非以教化为主要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是在宋代而非元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地位依赖官方而非民间力量维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15-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可以看出李贽认为庶人并非下贱,王侯并非高贵;主张人人平等。故选A。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13.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儒强调“道”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是普通百姓的日用生活,肯定人的正当私欲,C项正确。题干强调明清进步思想家肯定人的正当私欲,与反对盲目相信孔子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明清进步思想家肯定人的正当私欲,与强调人的个性自由无关,排除B。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与题干强调肯定人的正当私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4.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表明宋朝A.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B.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C.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D.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当时儒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印刷术的发明,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印刷术的发明的作用,不是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B。15.-1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答案】D【解析】司南发明于战国而非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活字印书术是北宋平民毕昇于11世纪中期的伟大发明,故B项错误;东汉蔡伦是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故C项错误;火药最早发明于中国唐朝并于唐末正式应用于军事领域,故D项正确。点睛:在初学新课时,科技和文艺领域里面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史实,这些是历史学习必须要面对的,记忆史实也是文科生的基本功,所以要注意准确而完整的记忆。这一题中涉及到四大发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基本史实,如果记忆中不关注细节,就难以得分,比如是“发明”还是“改进”,是“出现”还是“应用”,等等。16.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A.《道德经》B.《诗经》C.《离骚》D.《孟子》【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尤其是时间:春秋时代前。同时,熟练掌握《道德经》、《诗经》、《离骚》、《孟子》等作品的时间段和主要内容特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5-17.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作品,他属于豪放派,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体现了由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柳永的词,故B项错误;以诗入画指的唐代诗人王维,故C项错误;D项指的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故D项错误。18.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A.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D.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答案】C【解析】根据“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C符合小篆字体的特点,故选C;A、B、D不符合小篆字体的特点,排除。19.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如画花要“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目取之,则花之四面得矣”。由此可知,宋代绘画A.以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B.注重刻画人的情感世界C.具有风俗画的突出特征D.深受理学格物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15-材料认为宋代绘画有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形象逼真的特点,并没有提到绘画的题材,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绘画对象的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并不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故B项错误;风俗画注重描绘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材料中所述特别注重形体刻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天理),这与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特点相符合,故D项正确。20.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21.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15-【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而“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排除;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可知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为了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故B项正确;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早期维新思想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得出梁启超希望中国能像英日那样崛起,并没有对民主革命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思想主张2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书的目的并不是揭露历史真相,也不是引入西方理论,更不是颠覆孔孟学说,而是借助孔孟学说,借助孔子的力量,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倡导变法维新,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学伪经考》23.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去思考。据此,可知:CD两项属于无关项。A项易误选,仔细分析,A项具有片面性,不够B项核心和准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4.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开始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这说明A.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15-B.清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C.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林则徐的行为和“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说明当时的封建士大夫阶层仍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独立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西方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当时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权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材料二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逻辑中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答案】(1)体现: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君轻民贵”;荀子的“君舟民水”。“升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15-(2)历程:从推崇西方民主制度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最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区别: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人治君主专制);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法治)。必然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体现:需要从所学知识中迁移相关的内容,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家的主张可知,孔子提出的“仁”(或“德治”)、孟子主张的“仁政”“君轻民贵”、荀子所说的的“君舟民水”等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升华”:由材料一中的“积权评议时政”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待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态度和主张就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升华,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2)历程: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二中的“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再结合所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等史实可知,这经历了从推崇西方民主制度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最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区别:这需要结合上述材料中的“民本”与“民主”所处的时代不同角度出发,揭示其实质的不同。具体来说,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人治君主专制);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法治)。必然性: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列强的侵略日益加深而不断发展,其产生的必然性条件应该从社会性质、阶级力量、物质力量和中外交流等方面考虑即可。具体来说就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材料一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信,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与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异: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同: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背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2)转变: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原因: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异:由材料一中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和“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可得出: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15-同:根据上述材料和二者的背景可以得出,顾炎武和梁启超的主张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背景: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朝代更迭和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的表现思考即可,具体来说就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转变:由材料二中的“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等信息可以得出,梁启超的主张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点睛:这一题中的两个小题都是包括两问,而且第一问都是比较类题目,第二问都是考查原因或者背景类题目。其中的比较题都需要先确定比较项或者叫比较点,对于思想类比较题的思考角度都可以从提出者及其阶级属性、主张的内容和实质等角度考虑;背景或者原因类题目都需要首先确定思想主张提出的时代,然后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思考;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前后的时间或者社会现实角度去思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成理各有依据的。分别以这三个年份为起点,算到1840年,各自都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5-据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合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但社会仍有微渐变化。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年以上,社会发展滞缓。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长期延续并不断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长期文化专制,儒学独尊。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一些中国士大夫开始关注并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中国社会,但总体上微弱,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要求:需明确提出观点,观点应包含漫长延续以及微渐变化两方面。说明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解析】要求:需明确提出论题,论题应包含漫长延续以及微渐变化两方面。论证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但答题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包含漫长延续以及微渐变化两方面,做题的关键在于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以及思想文化方面多角度的分两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分析。-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2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3:5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45.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