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诊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对高考要求的四大能力的考查。试题重点考查:孟子、经济重心南移、元朝边疆政策、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工业革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列强侵华、计划经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维新变法思想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考查能力的好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属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言论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孟子【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人性”的探讨,是孟子的观点。材料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章句上》。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孟子的核心思想的准确理解。【题文】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汉B.魏晋C.隋唐D.两宋▓文人分布地区【知识点】H1-1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答案解析】D解析:一定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从地图中文人分布地区可分析出,此时文人分布地区集中于江南地区,说明南方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已经出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由此可分析出此时是两宋时期。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地图材料关键信息准确分析,并对思想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正确把握。【题文】3.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边疆政策【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分析出元朝对岭北、辽阳等边疆地区征收赋役,说明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A、B、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4.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A.宋代官窑B.家庭手工业C.明朝机房D.江南制造总局【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中“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满足的皇室和政府的需要,D项“江南制造总局”-11-是洋务运动中封建官办的军事企业,满足封建政府的需要,二者都不面向市场;B项“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满足的是一家一户生活、生产的需要;C项“明朝的机房”是民营手工业,满足民间消费的需要。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种形式的特点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①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②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④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A.①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可知题干要求选择的是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存在着弱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①郡县制、④密折奏事都有利于中央集权;②“郡国并行制”中的“封国制”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很大,不利于加强专制主义。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第十五课电话6.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A解析:题干中“文教科书”说明“电话”已经成为教材教学的内容,说明A项正确;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图片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7.-11-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C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A项中“重农抑商”是指发展农耕经济,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禁止商业活动”,排除;B项中“盐铁官营”是政府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而不是“生产”,排除;D项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所涉及的历史专有名词的准确理解。【题文】8.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C.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使货币需求大增【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A解析:从图表中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数额图可分析出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额不断增加,通货膨胀严重,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11-【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1941年1943年1945年1947年9.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时间(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国家①英国②美国日本③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所占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英国、美国、苏联B.美国、日本、苏联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中“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表”的数据可分析出,1840-1895年①在中国投资数量最大,结合近代列强侵华过程分析出,自鸦片战争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①是英国;1911-1927年,处于一战前后,一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侵略;1945-1945年处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蒋政府是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的政府,美国在华投资的数量应该是最大的,③是美国。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近代中国列强对华侵略的历程准确的把握。【题文】10.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在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一度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计划经济,政府控制C.改革开放,经济发展D.特区建立,广告兴起【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可分析出广告是面向市场的,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1953年后一度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11-可知1953年-1978年期间,中国推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生产与销售都由政府控制。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变迁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11.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主要调节的是雅典公民内部矛盾B.地理环境造成了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特点C.罗马《万民法》中的“万民”指的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罗马公民D.“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基督教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A解析:希腊的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B项“造成”说法有误;罗马的“万民法”是指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C项排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基督教的统治是在中世纪时期,D项排除。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希腊、罗马的相关内容准确分析、理解。【题文】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知识点】史学研究【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可知这种“心理的状态”仍是对常见事件的记录,记录中原因、后果,评价都容易对史料作者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历史事件发生地点则是客观存在的,对文字史料作者影响很少。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史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1-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第Ⅱ卷共2题。【题文】O1R1C313.(24分)中国历史上,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和“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及其理由。(2分)结合上述材料,依据董仲舒、梁启超的主张和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一的观点(8分)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2)有人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请用材料三予以论证。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回答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6分)材料四:会议时间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1922年)革命目标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1-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经历了照抄照搬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和评价这一转变。(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共成立【答案解析】答案:(1)保守方面:“礼”的主张。理由:在新旧交替时期主张恢复奴隶制等级秩序。(各1分,共2分)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利用了孔子“礼”的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背景和主张各2分,共4分)梁启超: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变革即将到来,梁启超认识到孔子思想缺乏民主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背景和主张各2分,共4分)(2)论证继承:继承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民权思想。(2分)发展:将政治民主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二者同时进行(2分)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2分)(3)中共一大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判断,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分)中共一大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4分)解析:(1)“保守方面”从材料中“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可分析出答案,“理由”-11-从材料一中“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材料二中“归结于君权”“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可分析出答案。“董仲舒和梁启超的主张和时代背景”则结合董仲舒、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和董仲舒的新儒学的产生、梁启超的唯新思想产生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即可。(2)“继承和发展”则是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结合材料三中“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分析出孙中山欲将政治民主和民生主义一起进行。相同点则是强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变化”结合所学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可分析出答案。(3)从材料四中可分析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在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上的认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共发展的历程可综合分析归纳出答案。【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题文】H1C114.(28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0分)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11-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节选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22年第29期(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10分)材料四: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3)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答案:(1)“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4分)概括:相互推动和促进(2分)说明:以铁器牛耕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旧的统治基础,推动了政治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又是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分)(2)变化:对外国人从称呼“夷”到“洋”的变化,对外洋事物从称为“夷务”变为“洋务”的变化。(2分)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显示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大,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中国人开始改变夜郎自大的观念,对西方国家的认识趋于理性。(4分)影响: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由蔑视转变到平等,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推动了中西交往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深入。(4分)-11-(3)大陆学者着眼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2分)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认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解析:(1)材料二中“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作”是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的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关系”结合材料一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和相关史实可分析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了政治变革;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变化”可从材料中“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可分析出变化的内容;“评析”可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来分析出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影响。(3)大陆分界线的理由,根据材料四中“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可分析出答案;台湾分界线的理由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认识”本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3:35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12.2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

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诊试卷含解析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