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盐田高级中学高二历史试题卷(文科)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涂黑3、非选择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并写在规定的题号下。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2.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B、传统儒学已被彻底否定C、传统儒学遭到了极力批判D、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5.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6.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7.《我者与他者》中写道:“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综合言之,明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13-8.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9.“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11.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A.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B.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12.1789年起草的法国《人权宣言》中说“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事的权利……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思想源自孔子学说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13.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14.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肖像画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15.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A.《唐璜》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母亲》16.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13-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9.某学者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偏离了方向”的表现不包括A.前期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     D.维新运动20.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这段话的本质是A.否定中国戏剧B.批判传统文化C.鼓励戏剧创新D.反思传统文化21.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22.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23.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A.①③②⑤B.①④②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②⑥24.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25.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13-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26.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27.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28.“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为此,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高考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制定“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29.右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示意图。该理论A.准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C.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D.认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30.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13-此汝所亲见。”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其二:“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百行章》中有:“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好衣先让,美食骏之。富贵存身。须加贩恤。饥寒顷弊。嚷味相存。”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8分)32.(22分)人类文明在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中获得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一直以来模仿中国,而中国的影响贯穿了德川幕府时代。正式的教育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开始。直到19世纪,很多日本学者一直用中文书写他们的哲学、法律和宗教著作。普通人信奉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而儒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像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帝一样,德川幕府将军提倡朱熹的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对上忠诚,为幕府统治提供了理想的意识形态基础。幕府将军倡导、资助新儒学的学者,使新儒学的观点在教育课程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包括商人的儿子和政府官员的后代——都长期受到新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到了18世纪末,新儒学已经成为德川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新全球史》杰里·本特利材料二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13-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了。这个世纪是大西洋文明即西方文明的世纪。随着东亚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舞台正在向太平洋方向扩展和转移。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是太平洋世纪呢?有人这样宣布。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现代化新论》罗荣渠(1)根据材料一,指出18—19世纪日本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2分)。简要说明其目的。(2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请用史实说明“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体现了知识分子肩负了怎样的时代使命?(8分)(4)如何理解材料四的观点?(2分)2022年高二期末考试(文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CCDDAACAACC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ABDAACCDBDDB31.(1)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2分,答出其中三点之一即可。)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2分,答出其中三点之一即可。)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6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32.(1)侧重点:汉字、文学、佛教,特别是程朱理学。(2分)目的:建构日本幕府的统治思想,维护封建幕府的统治。(2分)(2)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6分,任答3点)-13-(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西方文化(2分)。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1分)“五四”以后,用西方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2分)。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1分)时代使命:唤醒国人,探索改造中国民族复兴之路。(2分)(4)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解析】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的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该乡约既体现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又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再结合材料中“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的信息,可知该乡约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从而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C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都猛烈的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而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也因为法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处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时期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本题选择C项。A项错在发明雕版印刷术的人、B错在活字印刷;D项错在局限于官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也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B、D三项。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3-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没能得到适当的发挥。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6.D【解析】试题分析:ABC都适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不适用于宋元文艺。但是两者都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文艺作品多与宗教题材有关,但是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宋元时期的小说、戏剧也日益平民化、通俗化,两者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因此选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可知,这是明朝文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B项元朝马致远的;C项宋代柳永的;D项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时期小说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的信息说明杜诗柳词表达直接,即直抒胸臆的特点,故本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文学·唐诗宋词。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两次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②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10.A【解析】试题分析:“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B错误,A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错误;苏格拉底的上述认识并不可能起到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的作用,故排除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世纪的最后一天”“光的运动问题”、“能量辐射”可知应该所讲的是量子论。19世纪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所以答案选A,而不选B、C、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发展-13-12.C【解析】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孔子的学说是奴隶制的专制思想,而启蒙运动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革命思想。B项为无关项,材料未涉及到法律问题。D项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权宣言》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从而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达尔文的理论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虚假性,B错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A错误;分子生物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D时间不符。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影响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画家的作品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其手法与传统绘画明显不同,属于现代主义手法,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手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的信息可知该文化思潮是现代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C项是批判现实主义,D项是社会主义文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些阐述与进化论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近代思想家的思想·特点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立。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文化心理。其中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举办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以求富国强兵。但是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表明不能只学西方的军事和经济。由此进入第二阶段,C项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思潮的背景-13-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材料“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B、C错误;由“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方能实现国家振兴,A正确,D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力图把人的思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体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自由权利,A项符合要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更强调政治斗争、民族独立,BCD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20.B【解析】试题分析:刘半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为呼应胡适和陈独秀对"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倡导,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向"旧戏"开炮。如钱玄同说,"旧戏"(京剧)好比是已经废弃不用的骈文,"新戏"(话剧)好比是白话小说;刘半农则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因此这段话的本质是批判传统文化,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1.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可以排除AB,看出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出C的内容,故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22.A【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了经济的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改造中国社会,表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A项排列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的是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的是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最早在实践上开创的是秦始皇;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3-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土地国有后……”可知,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由此可得出B与题干相反,C符合题意;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并没有在土地经营的各环节予以干预,故A项错误;据材料“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知土地仍有农民自己经营,而非集体化,故D项错误。故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25.C【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弃原有的主张,所以A错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广泛实行,所以B不正确,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D不正确,因此孙主张学习的是苏俄革命精神,但不学习苏俄的政治体制,所以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思想演变的内外因素2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知识走在了技术的前面都是直接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只有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2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比较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而蒸汽机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时间最长,因此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应该越低,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主要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排除C。材料未反映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影响不断增大的趋势,排除D;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标志性发明成果的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B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科学与技术结合2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中设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个关键词“邓小平”“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到1965年就形成了,排除;②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推动的,但不是在新时期,而在1977年,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教育29.D【解析】试题分析:A-13-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这个模型只是研究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并不涉及其他的自然界事物,所以B项错误。模型明显是研究宏观世界的内容,所以C项错误。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30.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察建国初期我国学术文化界的“双百”方针。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当时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讲话中的“独立思考的鼓励”、“自由讨论”等处可以看出是对该政策的贯彻支持,故B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1【解析】试题分析:(1)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言不及利,行不欺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依据上述信息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传统家训的影响可以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家族团结、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2)该问是评述性的问题,答题时首先对比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家训变化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家训的影响;思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32【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正式的教育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开始”、“日本学者一直用中文书写他们的哲学、…”、“普通人信奉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而儒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川幕府将军提倡朱熹的新儒学。”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吸取中国的文化的重点是:文学、汉字、佛教、儒教特别是程朱理学。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对上忠诚,为幕府统治提供了理想的意识形态基础”,可以得出其目的是建构日本幕府的统治思想,维护封建幕府的统治。(2)依据材料中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可以看出东西方的交流是以传教士为媒介,将西方的文化、科学传入中国;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传教士的生活时期可以看出是16、17世纪;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3)依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以前的思想特点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运动以后的思想特点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可知,当时的时代使命是唤醒国人,探索改造中国民族复兴之路。(4)首先明确材料四的核心观点是“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故材料四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起促进作用。-13-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4: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70.6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