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北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第八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解析】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指地方长官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没有设立评论官,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设立品评官评定人才按品级授予官职,且掌握对被评议人的升品和降品的权力,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下一家”“大一统”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理念【解析】“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和“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都是秦朝开创皇帝制度所独有的,秦朝以前不具备,故A、B项错误;“天下一家”和“大一统”思想是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统一的思想一直存在,故C项正确;“敬德保民”思想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理念,其后王朝没有沿用,故D项错误。【答案】C26.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没有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①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②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③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④有利于探索独立与富强的新出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考点】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其本质并没有超过传统儒学思想的范畴,而卢梭的民权观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以二者本质上不一致,材料中梁启超、蔡元培将黄宗羲与卢梭相提并论,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之间的不同,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的评价可知,他们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故②错误;黄宗羲的思想追求的是君主专制之下君主的开明统治,而卢梭追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所以二者理想不同,材料中没有认识到这一不同,故③正确;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的高度评价说明了他们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有利于探索独立富强的新出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7.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教育。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 )A.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B.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来建立反清组织C.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题目中可以看到由于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以封建中央政府为中心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乡土建设思潮成为潮流,故A项正确;维新派并未建立反清组织,故B项错误;本题中涉及内容不只是经济方面内容,故C项错误;军阀割据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末清政府腐朽没落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冲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虽有新的乡土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部分的军阀割据的土壤,但是要消除是不可能的,故D项错误。【答案】A28.苏联史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1921~1927年称为“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访苏联后写下《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 )A.大危机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10-B.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C.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D.农奴制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题干中“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消极的东西”都是斯大林体制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其提问实质是问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是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故C项正确;苏联建立时沙皇专制制度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C29.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解析】材料表明:古希腊人对神十分敬畏与崇拜,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不符合材料意思,故A项错误;主张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观点,故B项错误;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的源头,没有体现进化论思想,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体现否认绝对权威,“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强调人类的理性,故D项正确。【答案】D30.“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考点】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从材料“拖出袁来还我國”-10-信息可知当时是袁世凯当政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该对联借“園”和“途”字组联,不仅切中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袁世凯,而且表达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的不满和对中国前途的担忧,故C项正确;1927年1月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改名为“夜郎”而争吵。近年来更改地名的主要原因是( )A.传承历史文化B.市场经济发展C.民族区域自治D.还原历史真貌【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材料中的改名之风并非是传承历史文化,而是适应形式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和“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改名为‘夜郎’而争吵”可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材料信息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未还原历史真貌,而是适应新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3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解析】材料未涉及“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安提丰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与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处于同时代,“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强调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由此可判断这种主张与“人是万物的尺度”异曲同工,故C项正确;“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并非以人为本,故D项错误。-10-【答案】C3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但战时共产主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B项错误,C项正确;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答案】C34.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1750年1850年欧洲100140266非洲1009595亚洲330479749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欧洲,工业会推动城市化,从而带来人口增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欧洲在非洲实行殖民贸易,使得人口减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处于农耕经济繁荣时期,人口大量增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亚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农耕积极的带动,而非城市化进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0-【答案】D35.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考点】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对人权的维护【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法令的地位,故A项错误;法令的内容与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法令对法国法律制度的影响,故C项错误;法令内容体现出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以及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维护,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材料三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8分)-10-(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8分)【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文官制度改革(3)辛亥革命【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自由报名”、“公平竞争”可以归纳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扩大”等信息概括出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2)根据材料二中的“贪污腐败”、“惊叹”、“制度化”等信息分析出原因。(3)第一小问,先根据材料三中的“尚公去私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等信息表明孙中山的政治意图;第二小问,再结合三则材料对选官制度进行综合评述,要从选贤、公正的角度去认识。【答案】(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每点2分,共8分)(2)原因: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每点3分,共9分)(3)意图: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或强权选任)。(每点2分,共4分)认识:选官方式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有科学公正的选官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对历史已经形成的选官方式或制度,要能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完善,而不能盲目地废止。(只要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41.(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等信息。-10-比较图10、图11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历史主题并说明理由。(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解析】-10-图10左上角,60多个国家参战,总人口20亿以上,中国有4.5亿,超过五分之一;中上的图,各国军民总伤亡9000余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超过三分之一;左下角,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中国有600余万,超过四分之一;中下的图,德意日军队1110万人,中国抗击日军240万,超过五分之一;最后边的图,持续作战时间,中国坚持了8年,是各国中最长的。图11中,中国早在1931年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1937年卢沟桥事变,也比其他国家要早,1942年中国还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拖延住了东南亚的日军,避免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线。由图表的解读可概括出主题,强调中国在二战中的主战场作用。说明理由可从以上分析中进行说明。【答案】主题:围绕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或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或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拟题均可。(2分)理由:中国参战人数多(达4.5亿),作战区域广(达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二战战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持续时间最长(局部抗战14年,全面抗战8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印支半岛联合盟军持久抗日,减轻美英盟军的军事压力;牵制日军,避免苏军东西两线作战;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压力。二战爆发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斗争,成为世界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在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的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日军的伤亡人数占其总兵力的60%以上;中国军民牺牲3500万),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0分)45.(15分)【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元封元年,弘羊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价格比较昂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转输)。……大农诸官尽茏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材料二(北宋)诸路上供,岁有常数。丰年便道,可以多致而不能赢;年俭(年成不好.谷物歉收)物贵,难以供亿(供应)而不敢不足。远方有倍蓰(数倍)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之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以上材料均摘自《文献通考·卷二十·市籴考一》(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均输法的主要不同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王安石的“均输法”进行评析。(9分)【考点】(1)汉武帝“均输法”;王安石变法——“均输法”(2)王安石变法——“均输法”【解析】(1)从方式、目的、核心等方面比较两种均输法的主要不同点。方式上,前者“贵则-10-卖之,贱则买之”,后者“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目的上,前者使得“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与商人争夺利润,后者“省劳费”,节省财政开支。核心上,前者注重“贵则卖之”,从中获利,后者注重“籴买税敛上供之物”如何廉价买入,减少支出。(2)对王安石的“均输法”的评析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节约朝廷开支,保证物资供应,减轻人民负担,维护市场秩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其措施与商人争利,阻碍商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案】(1)方式不同:前者是“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后者“徙贵就贱,用近易远”。(2分)目的不同:前者意在追求利润;后者意在节省财政开支。(2分)核心不同:前者核心是“卖”;后者的核心是“买”。(2分)(2)评析:均输法的实施保证了朝廷的物资供应;打击了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行为;节省了运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6分)但均输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侵夺了商人之利,使商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3分)-1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十四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十三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十一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五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南宫一中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7:26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68.0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