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五校2022届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年秋季南侨中学、永春三中、永春侨中、荷山中学、南安三中高中毕业班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用卷,试卷本着“注重历史知识,注重历史素养及能力”的命题原则,试卷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均衡,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情境设置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在注重史料解读考查同时,兼顾图片、漫画、表格以及图表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7、8、13、14等题;试卷题目难易适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6题(考查历史比较信息能力);材料题27题,是对史料信息的解读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考查,总之,该试卷形式新颖,命题视角新,对于高三阶段复习测试将起到重要检测作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题文】1.殷商甲骨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卜辞可被视为原始形态的农事诗B.说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强C.卜辞反映出古代生产力低下D.卜辞中文字与现代汉字非常接近【知识点】Q2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D解析:商代甲骨文大都是象形文字,于今天的汉字差别很大,因此D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古人对天气的关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因此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本题的要求。【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商朝甲骨文的正确理解。【题文】2.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解析:唐宋妇女服饰的巨大反差主要在于宋代程朱理学的推行使女性处于封建礼教思想的高压之下,在外形服饰方面趋于保守,所以答案选C,AD两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不准确,唐宋时期皇权专制都在强化。【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程朱理学思想的正确理解。【题文】3.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通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D.大胆创新,开拓绘ICI艺术的新流派【知识点】Q2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左图是《墨梅图》,属于文人画,又叫写意画,充分体现作画者通过书法个人情感的主题,右图属于印象派画家体现画家注重情感的题材,所以本题选择C项。A是现实主义;B也属于现实主义;D中新流派不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写意画的正确理解。13【题文】4.《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西学东渐【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看出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自然地和以需要为基础的,但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与嬗变”,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鞋靴思想传播的正确理解。【题文】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秋七月,初税田”B.“除井田,民得买卖”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成就【答案解析】C解析:从时间上判断,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0年)为中国春秋末期,而春秋初期私田已经出现。铁器推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生产力发展上,促进了牛耕的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另一方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故C错误,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题文】6.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即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A、B出现在宋朝时期,不合题意,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还出现了商帮,因此C符合题意,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工商业发展正确理解【题文】7.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13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A解析:从表中我们可知,1958~1962年期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减少;1963~1965年期间各种资金流动比较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期间中国进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63~1965年期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所以答案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表中时间以及相关信息正确理解【题文】8.(右图)1980年12月11日,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私”色变,早在30年前,温州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做个“个体户”并不是件光鲜的事。“女孩子当个体户,连对象都找不着……”。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A.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B.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决策D.1999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C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的偏见,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实现的,在这次大会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中公有制组成以及相关信息正确理解【题文】9.“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 【答案解析】C解析:因为“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评论,“史识”13是修史的见识,所以题中AD项是史实,B项是史论,C项是史识。故选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题文】10.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制 【答案解析】B解析: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不是取代六部;材料中不是论述首辅权力,故C和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故本题选择B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政策的理解。【题文】11.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答案解析】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答案为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政权作用的理解。【题文】12.《秦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表明二者()A.立法的目的一致 B.都是维护封建王朝的工具C.都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D.立法理念不同【知识点】A1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A解析:依据材料中“《秦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的信息说明秦朝立法是为了重罚犯罪者,而罗马法主要是为了防止犯罪的人逃脱,二者显然是立法的目的不同,故D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西法律思想的理解。【题文】13.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月革命 13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解析】D解析:甲、乙所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分别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根据时间分析,A不对,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末爆发,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BC不对,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即20世纪前期爆发;《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在1848年、巴黎公社起义是在1871年,因此时间符合,答案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坐标轴中相关信息的把握。【题文】14.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B.英美苏C.中苏美D.美中苏【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形成【答案解析】D解析:50年代,中苏友好,中美、美苏关系敌对;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敌视中国,美苏持续冷战,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美苏持续冷战,这与图片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美关系的把握。【题文】15.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知识点】G3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答案解析】C解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项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选C。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把握。【题文】16.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知识点】B2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答案解析】C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巨人”;而“政治跛子”指的是德国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D都体现了这些特点;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故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并不能说明德意志帝国是“政治跛子”。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德国代议制完善的理解。【题文】17.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 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形成【答案解析】A解析: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力图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建立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称霸世界。B不对,上述事件没有体现美国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C概括不够全面,如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单单是为了控制西欧与日本;D说法过于笼统。【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冷战格局的把握和理解。【题文】1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有学者认为此时的全球化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 B.两极对峙格局的存在C.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D.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解析】B解析:结合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可知,两极格局的存在导致经济化只是“半球化”,故B项符合题意;A不是根源;C项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是在“半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都表现出的特点;D是经济全球化表现。【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把握。【题文】19.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 )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解析】C解析:基辛格指出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都出现了多个集团和力量中心,这表明在1973年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已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多极化的把握。【题文】20.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13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答案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大工厂制盛行,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推动了国家城市化进程。故选D。A项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后才出现的现象,故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C项吸引的只是投资者,与大量人口不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题文】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知识点】N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答案解析】A解析:关贸总协定签署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自由化,材料中“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可见该建议属于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选B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关贸总协定》信息的把握。【题文】22.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A.泰勒斯B.普岁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道德经》认为知识越多罪恶越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两者正好相悖。所以答案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西思想比较信息的把握。【题文】23.“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知识点】S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答案解析】C解析:思想解放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思想解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故选C。A项说法错误,基督教信仰并未改变;B项错误,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控制,但是并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项明显和材料无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科技发展与思想进步把握。【题文】24.“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13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知识点】S2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答案解析】B解析:由材料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可以得出现有了科学理论,才有了相对应的发明创造,在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中的科学理论为其奠定了基础,即可得出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科技成就把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5、26、27小题12分,28小题16分,共5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题文】E1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二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对选举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作了具体规定。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没有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是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指出,该村选举违反了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并对相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罚。该村再次选举结果,原“落选”村委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材料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1997年)(1)材料一中“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所反映的现象,在建国后表现最严重的是在哪一时期?说明了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从哪些方面保护村民的民主权利。(2分)(3)根据材料三的精神,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上述材料反映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6分)【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13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的信息从“隶属丞相、讽谏君主(皇帝)、维护国家法纪严肃性到隶属皇帝”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古代君权和相权演变史实从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角度组织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的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启蒙运动思想从英国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借鉴经验的角度组织答案。参考答案:⑴时期:“文革”时期;(2分)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曲折性。(2分)⑵立法保护、行政措施、司法保护。(答出两点即可,2分)⑶举措: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2分)意义: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对于保障人民权益、推动国家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分)趋势:逐步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发展(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民主法治建设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题文】I2M126.(12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由于普遍推广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在这种繁荣下也潜伏着危机。——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三 凡是为了满足你个人和你家庭的切实需要所必须做的,不论什么,都应当尽力去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要……多买一些东西。——凯恩斯《预言与劝说》(1931年初版于英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简要说明它们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否形成悖论,简要说明理由。(6分)【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解析:(1)注意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时间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这与这个时间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有关系的,考虑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都推动了材料中出现的现象。(2)根据材料二中“1320世纪20年代)由于普遍推广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可以判断出是危机出现原因;材料三“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要……多买一些东西付给工人高工资”可以概括出是解决危机的办法;第二小问依据嗜血常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经济危机爆发原因以及提长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参考答案:⑴原因:①世界市场扩大(或答世界贸易扩大、全球化起步也可),英国成为殖民帝国(或殖民扩张),可以掠夺和消费世界各地商品;(2分)②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2分)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社会相对稳定。(2分)④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或人文精神发展);(2分)⑤商业宣传。(2分)(答出任意3点给满分6分)⑵关系:材料二是出现危机的原因;材料三是克服危机的办法。(2分)观点:不形成悖论(不冲突,不矛盾)。(2分)理由:材料二反映了过度消费会为经济发展埋下危机,材料三则是提倡用合理(必要)的消费来促进经济正常发展。(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消费观念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题文】R1R3R4P227(12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先后做过“英国梦”、“美国梦”、“俄国梦”等众多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材料一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材料二“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与“欧洲梦”的共同思想根源。简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为实现“英国梦”和“美国梦”分别做了哪些努力及当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知识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解析:(1)第一小问“美国梦”与“欧洲梦”13共同的思想根源,因为美国没有什么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其实也就是回答欧洲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以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第二小问结合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道路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角度组织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从“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角度回答。参考答案:(1)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启蒙思想(2分)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分,每点两分)(2)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想让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分,每点两分)指导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梦想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题文】28.(16分)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的信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角度概括作答。(2)结合材料中“思想自由”可知是儒家思想的发展,从秦朝儒家思想被牵制到汉代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宋明时期结合理学盛行,经历人们的思想角度概括作答。(3)“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的信息说明是新旧思想的不断融合碰撞时期,结合10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以及在救国道路上思想争论来回答。(4)比较战国时期和梁启超所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从社会变革、新经济和阶级因素出现以及新思想萌发的角度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分)13(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6分,每点两分)(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中西思想比较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022年秋季南侨中学、永春三中、永春侨中、荷山中学、南安三中高中毕业班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DCCCC6—10CACCB11—15CDDDC16—20CABCD21—24BCCB25、⑴时期:“文革”时期;(2分)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曲折性。(2分)⑵立法保护、行政措施、司法保护。(答出两点即可,2分)⑶举措: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2分)意义: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对于保障人民权益、推动国家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分)趋势:逐步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发展(2分)26、⑴原因:①世界市场扩大(或答世界贸易扩大、全球化起步也可),英国成为殖民帝国(或殖民扩张),可以掠夺和消费世界各地商品;(2分)②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2分)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社会相对稳定。(2分)④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或人文精神发展);(2分)⑤商业宣传。(2分)(答出任意3点给满分6分)⑵关系:材料二是出现危机的原因;材料三是克服危机的办法。(2分)观点:不形成悖论(不冲突,不矛盾)。(2分)理由:材料二反映了过度消费会为经济发展埋下危机,材料三则是提倡用合理(必要)的消费来促进经济正常发展。(2分)27、(1)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启蒙思想(2分)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分,每点两分)(2)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想让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分,每点两分)指导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2分)1328、(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分)(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6分,每点两分)(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