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泉港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D【解析】考点:汉代儒学主要在儒家基础上吸收了汉朝的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该思想包含“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材料中“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以及皇帝的统治与天的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答案】D【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B,墨子主张“兼爱非非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有利于君民的和谐,D商鞅主张国家要弱民,必然后激起人民和国家的矛盾,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意。3.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①“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②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④小篆笔画圆匀,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书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最佳解题方法是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错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所以排除③,故本题选B,A、C、D说法错误。4.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12-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明清批判思潮。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答案】A【解析】考点:四大发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A造纸术于8世纪时传到西方;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都是在13-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751年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造纸术。故选A。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屈原【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诗歌”不相吻合,因为二人并不是诗人,他们的作品不是诗歌,分别是宋词和楚辞。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不符合题干“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诸如代表作《忆惜》。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中横线上最应出现的是()A.汉赋B.唐诗C.宋词D.戏曲【答案】D【解析】考点:戏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豆棚茅舍,邻里聚谈”和“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以分析出这种艺术不是上层知识分子的艺术,更多地是社会下层市民阶层喜爱的艺术,所以本题选D,A、B、C都是流行于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与材料不符。8.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图1为其中一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察明清小说。根据所学知识,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队伍壮大,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就反映了广大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故选择A。9.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12-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题干“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示,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错误,明清时期起,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正确;从图示中,不难直接看出,CD两项表述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看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的意识。A时期未出现民族危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此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为最初的觉醒。故选A。BCD项时期不是最先出现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的觉醒。11.1902一190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A.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D.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考点:西学东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外国论著533种,日文书321种,数量组多”说明日文书占据大多数,说明在西学过程中,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故A项正确;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开始于1873创办的《昭文新报》,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故C项错误;D项错在全盘西化。12.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12-【答案】B【解析】考点:洋务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李鸿章觉得英国的议院“无甚可观”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中学为体,不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则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军事技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3.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答案】B【解析】考点:改良派与革命派的相同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只适合革命派的主张,C只适合改良派的主张,D只适合革命派的主张,B是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所以本题选B。14.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答案】B【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个时期是延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阶段,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和动力等,所以本题选B,A是井冈山时期,C和D是新中国成立前。图33315.以下各项表述,与图3中第二次社团成立高峰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民族危亡加深B.近代工业发展C.辛亥革命爆发D.民主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社团的发展。材料中第二次社团的发展始终1907年前后,此时民族危机严重,在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社团的建立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故选C,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爆发的,与材料时间无关。16.“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12-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答案】D【解析】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17.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考点:南方谈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92年,A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内容,B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内容,D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所以本题选C。18.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考点:科学技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63年,是1964年,B是1965年,C是2022年,D是1970年,所以本题选A。19.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A.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B.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C.错误的,苏格拉底的对他们论述不是史料D.片面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答案】D【解析】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的,但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故A项错误;虽然生活在同时代,但二者的主张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当事人对历史的阐述也是史料,要和原始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方可采信,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言论有差别,故苏格拉底言论可能带有一定片面性,故D项正确。20.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2-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A【解析】考点:人文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入手。A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A。B是16世纪,C是不符合史实的,D是17-18世纪。21.“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答案】B【解析】考点:宗教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文出自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因此与宗教改革有关。A不对,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而不是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D不对,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的是欧洲启蒙运动。“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可知B是正确答案,所以本题选B。22.伏尔泰认为,上帝是世界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建造者,但是在一次创造活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间的事务了,上帝命令一次,宇宙永远服从下去。这说明他(  )A.是一个唯物主义者B.借助教皇挑战君权C.主张强化世俗权力D.反对天主教会权威【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可知,伏尔泰并不反对上帝,而是反对天主教会,所以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含义,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反对教皇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说上帝不在干预世俗权力,没有强调世俗权力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在一次创造活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间的事务了。”信息说明伏尔泰反对教会干预世俗权力,故D项正确。23.右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1849年的蒸汽引犁模型。下列对此模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成果B.它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C.它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答案】D【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时间1849年可知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图片和所学可以判断出A、B、C正确,D项不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西门子发明的的发电机。所以本题选D。24.“-12-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文中的“法则”指()A.生物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广义相对论【答案】B【解析】考点:牛顿经典力学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成功揭示了潮汐现象,材料中“地心引力”“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的信息说明是万有引力定律有关,故B项正确;A属于生物学领域成就;C属于微观领域成就;D属于超越时空概念物理学。25.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观念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爱因斯坦物理学的研究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马赫对绝对时间持怀疑否定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为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奠定了条件,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2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人间喜剧》C.《百年孤独》D.《格尔尼卡》【答案】B【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可以分析出是现实主义风格,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现代主义,D是现代主义,所以本题选B。27.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库尔贝只画现实中的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不画没见过的天使或者女神,所以他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28.在15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强调绘画的数学层面,如透视法则的计算,根据几何学和透视法组织外部空间和光线等。另一派趋势是研究运动和解剖结构。这反映了这时期的艺术家()A.具有科学探索精神B.关注和热爱世俗生活C.绘画技巧登峰造极D.否定中世纪的价值观【答案】A【解析】考点:文艺复兴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中“透视法则的计算”“研究运动和解剖结构”-12-的信息说明当时绘画注重观察实验和研究,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俗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绘画的方法,并没有说达到一定高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否定,故D项错误。29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特别是繁重的家庭清洁工作,由于电动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而大大减轻。材料中的“本世纪”应是()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答案】C【解析】考点:材料中“特别是繁重的家庭清洁工作,由于电动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而大大减轻”的信息说明是人类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地俄日此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材料中“欧美国家在上世纪结束进人本世纪时”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应该是20世纪,故C正确。30.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依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较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选项A。本身就是错误的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当然不可能是相互促进,只能是美国的现代化促进拉美的现代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其中第31题15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31.(15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12-材料四《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突火枪罗盘针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6分)(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5分)【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4分)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2分)(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任答2点,2分)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每点1分,共2分)(3)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1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1分)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解析】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可以分析概括出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由“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由“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可以分析出哲学化(思辨性)和佛道化;由“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以分析出伦理道德为核心。第二问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秩序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两个角度回答即可。(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具有娱乐艺术性和形式活泼自由的特点。第二问原因由“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12-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从更能表达个人情感;“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可以分析出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可以分析出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由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可以分析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第二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归纳其不利因素。32.(12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已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请回答:(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3分)(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5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4分)【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1分)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分)(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2分)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2分)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分)(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2分)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2分)【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即可,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小问。第二问由“(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已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12-可以分析归纳出新道德的标准。(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只需阅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即可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第二问分析其历史原因时要联系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这个角度组织回答即可。至于其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与青年学生的误会联系起来。第二问的回答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来回答。通过材料一中新道德的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出新道德有利于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通过材料二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分析出新道德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材料三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续通鉴纪事本末》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3分)(2)根据所学指出,王安石实行免役法的初衷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分析,新政客观上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4分)(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3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任意三点3分)(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农民负担,新政危害百姓(4分)(3)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3分)(4)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得民心;要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用人的当等。(3分)【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农田水利法;由“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青苗法;由“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兴办学校和保甲法。(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第二问由“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可以分析出新政客观上是增加了农民负担,新政危害百姓。(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可以分析出舍弃义理;由“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可以分析出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由“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可以分析出追求利益-12-等。(4)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方法主要是正确解读和提取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有用信息,找出王安石变法的不足,其不足也就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新政增加了农民负担,所以我们改革中要得民心。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遭到反对,所以我们改革中要要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等。-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6:35 页数:12
价格:¥3 大小:204.5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