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表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特点,故选C。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3.《唐摭言》记载:“贞观初,放榜日,上(按:指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14-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即弓弩射程所及的范围,后世比喻为圈套、陷阱。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史料的正确解读应是A.科举制度作为选官制度是对人才的残酷扼杀B.科举制度自始至终是统治者设计的政治陷阱C.科举制度较为合理地选拔出国家所需的人才D.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英雄豪杰的市侩与愚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唐代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明清八股取士才对人才的扼杀,故A项错误;科举制不是政治陷阱,故B项错误;科举制使寒门子弟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侩与愚昧”,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z【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军机处,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廷寄制度,并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决策封闭性显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5.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C-14-【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6.《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上田弃亩(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下田弃甽(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体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故选B;我国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排除A。材料是合理利用土壤的水分和湿润程度,不是强调水利灌溉发达,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耕地面积增加的信息,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7.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统治腐败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14-【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就在根本上为地主、商人购买土地、兼并土地提供了条件。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即使没有遭到国家、地主阶级的盘剥,小农也会因为天灾等各方面原因出现分化,一部分小农破产贫困,必然要出售土地,导致土地的集中。此外,针对地主阶级实行土地兼并,国家政府也不能加以干预,因为封建社会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国家政府无关。所以,均田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题干中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A项排除;图二中的“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的代表,反映了汉代丝织业高超的工艺,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灌溉无关,故C项排除;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与海昏侯刘贺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丝织业的发达9.《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答案】B-14-【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明嘉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是以男耕女织为劳动分工,材料中体现出“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家庭男女分工,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劳动分工与男尊女卑不误相关在明代是男尊女卑加强的,故D项错误。10.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白银逐渐代替了在市场上广泛流通的实物,主要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雇佣关系,排除A项;BD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11.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答案】D【解析】题干叙述了纸币从北宋至南宋发展的过程,即从富商联合发行到临安府印造,体现了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正确;到封建社会结束,纸币都没能取代金属货币,A错误;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B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在北宋之前早已出现,D错误。1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A-14-【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故A正确。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在宋代,故B错误。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在明清时期,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坊市管理【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等信息,反映出市镇经济发展迅速,而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繁荣,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与“人口增长”关联性不大,排除A;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况14.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B.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C.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D-14-【解析】试题分析:“近代社会的前夜”反映明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有了向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些条件和事实。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主张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开始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同时说明此时已有雇佣关系,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15.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材料中并未涉及富商大贾成为革新力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谋取‘功名’虚衔,以保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可知富商大贾的最终目的是让子孙进行科举考试,以光宗耀祖,故B项错误;材料中“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不能说明海禁政策松弛,故C项正确;材料中徽商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说明我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D。16.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觊觎中国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以前,西方对中国的国防、经济几乎没有威胁,其数次通商请求均被强势拒绝。同时,早在西方崛起以前,中国便已经开始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因素始终只是闭关锁国的外因,而非根源,故A错误。传统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小农经营,无需与外界通商而可世代延袭,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而中央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正确。君主专制的巩固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直接联系,基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与封闭性,在君主专制演进的不同阶段,中央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变,故C错误。统治者具有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是中央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且自满自大帝国意识的产生,其根本原因亦可追溯至小农经济,故D错误。17.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来看,明代对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所以排除A;由材料“”“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可见明代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的信息,排除C;结合所学,唐代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18.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航海条例》的颁布C.代议制的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专制王权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持(“方便”、“契机”),故A项正确。B体现不出“专制王权提供契机”;C项错误,代议制是民主制取代专制完全,与题意相反;其他三项与“开端”不符,且专制王权是这三项的阻碍因素,而非“方便”、“契机”。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背景【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①直接原因:土耳其人阻断了东西方的商路。②根本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2)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指南针传人,航海术和造船术提高);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1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④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14-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是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充满了血腥和掠夺,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等都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性,正确;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没有体现血腥和掠夺,排除④,排除BC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特点2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第Ⅱ卷二、21题20分。21.材料一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4-(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1)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在目的、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相同点。(4)除上述因素外,影响中国由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还有哪些?【答案】(1)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他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政策。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传统封建专制制度及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扰;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解析】(1)由材料“初算缗钱”和“告缗”,得出措施。结合所学,其目的是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其他措施有: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由“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可见加强市场管理。由“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可以归纳为实行“海禁”政策。第二小问,可以答为: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对新经济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归纳,可以答为: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归纳作答,可以答为:传统封建专制制度及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扰;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2.“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22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材料一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技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材料三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四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节选2022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14-(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答案】(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原因:海上运输优势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干扰;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3)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内容——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得出,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主要对外贸易通道。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概括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①海上运输优势明显,诸如运输量大,运输成本较低;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建立,对陆上贸易通道的干扰、破坏;③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14-(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等,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关内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此时期世界贸易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不断降低;②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③国际贸易分工明显(互相依赖),贸易总量增长;④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分别体现在:A.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经济上:①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极大的壮大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②同时,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扩张等,至19世纪中期,建立起了“世界工厂”等。(4)根据题干要求及三则材料相关信息,本问考查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评价问题——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评价。此问应该从积极(重点)、消极两个方面来认识,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及当今国际关系相关内容,这样给予认识:A.积极方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总体上有利于推动本国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B.消极方面:但在这一进程冲,不可忽视的是,或许会带来国家安全等负面问题,需要积极应对等。-14-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课标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历史认识·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课标外)-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39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20.7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