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细版)(2022秋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9

2/169

剩余16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2秋)168,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塘、脑、袋、灰、哇、披、鼓”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会写“两、宽、眼、睛、肚、皮”6个字。3.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借助课后习题第二题,按顺序排列,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4.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短语,了解“披、鼓、露、甩”4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说话。【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二年级的语文学习。我们会和很多的生字宝宝交朋友,会读到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你们高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题。2.教师板书题目: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借助拼音读准题目。教师指名拼读“蝌蚪”,全班齐读课题。3.释题。(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小蝌蚪)(2)课文写了小蝌蚪的什么故事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3)他们的妈妈是谁呢?你们知道蝌蚪是什么吗?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他们的妈妈是青蛙。(在黑板上贴上蝌蚪和青蛙的,之间预留一段距离)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赶紧去读读课文吧![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1.尝试朗读课文,拼读生字。(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时,拼读字上的音节,多读几遍。圈画生字,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认读这些生字宝宝。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反馈指导。①同桌互相订正自然段的序号和生字新词的圈画。教师巡视指导。②出示词语卡片。168,课件出示池(chí)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sè)捕(bǔ)食(shí)迎(yínɡ)上(shànɡ)去(qù)阿(ā)姨(yí)宽(kuān)嘴(zuǐ)巴(bɑ)乌(wū)龟(ɡuī)头(tóu)顶(dǐnɡ)披(pī)着(zhe)鼓(ɡǔ)着(zhe)③指名拼读词语,相机指导:“脑袋”的“袋”读轻声,读准“迎、顶”的后鼻音。④学生自由拼读,开火车认读。(3)学习多音字“教”。①出示文中短句: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教”在这个句子里怎么读?(jiāo)②读“jiāo”时,“教”这个字还可以组什么词语?学生交流:教书、教唱歌、教画画……③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教给你们本领?预设: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妈妈教我洗袜子;老师教我们知识……④这个“教”字还有什么读音?相应地可以组什么词语?⑤同桌交流。预设:“教”的另外一个读音为“jiào”。组词:教育、教师、请教。⑥齐读读音和词语。(4)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观察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应该在哪里停顿呢?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指名读,检查正音,指导读好停顿。(5)小结读好长句子的方法:①注意在标点符号处稍停顿。②使用内容分解法。(6)同桌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是否准确。(7)反馈指导:你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些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些字的读音?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板块三]随文识字,学会运用1.指名读第1自然段。2.提问:小蝌蚪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池塘)3.指导学习生字“塘”,交流识字方法。(1)预设:这是一个形声字。我妈妈姓唐,“塘”字右边的部分就是“唐”,我通过这种方法认识了“塘”字。(2)(课件出示池塘的与词语)看,像这种比较小的小水池就叫“池塘”,也叫“水塘”,如果在里面养鱼,我们就叫它“鱼塘”,要是里面长满了荷花,我们就叫它——“荷塘”。课件出示:(3)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指名读。4.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的句子。交流读句子。出示小蝌蚪的,下出示短语: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5.指导学习生字“脑、袋、灰”。(1)出示词语卡片“脑袋”,交流识记方法。(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①这2个字在生活中分别会和哪些字组成词语呢?脑:头脑、大脑、脑海、脑门儿、动脑筋……168,袋:口袋、纸袋、袋子、袋鼠、沙袋……②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指名读。(2)指导学习“灰”。①出示“灰”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引导观察: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学生交流。②教师小结:“灰”是一个会意字,会可以用手拿的火之意。本义为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6.指导朗读。小蝌蚪这么可爱,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如果边读边做甩尾巴和游来游去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做做甩尾巴的动作,你们还可以用“甩”字说句子吗?预设:小狗甩着尾巴朝我跑来。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老黄牛甩着长长的尾巴赶蚊虫。7.齐读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优化识字的效果。[板块四]研读变化,感悟表达1.可爱的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读一读课文第2~6自然段,画出小蝌蚪的样子发生变化的句子。(学生交流)(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3)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2.识记生字“哇”。(换一换:娃—哇)3.指导读句子。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哇游”,游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要读得很慢很慢。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4.引导思考。(1)观察句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小蝌蚪一直在发生变化。(2)老师这里有小蝌蚪长成青蛙的5幅,你能按照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将按顺序贴在黑板上。贴完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两条后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5.借助板书,引导交流。你能按顺序讲一讲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吗?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6.小蝌蚪变成的青蛙又是什么样的呢?找出描写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学生交流: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句。7.识记生字“宽”。8.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提示:仿照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的句子,从头到脚有序地介绍青蛙的样子。9.指导学习“披、露、鼓”。课件出示:有着碧绿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有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1)比较句子读一读,同样是描写青蛙的样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学生交流:后面一句更好。“披、露、鼓”这3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青蛙的外形特点。(2)谁能演一演这几个动作?168,(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谁还能用“披、露、鼓”这3个动词来说说句子?(4)课文中像这样的动词还有很多,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准。[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再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板块五]指导书写,评价练习1.观察比较,练写“两、宽、眼、睛、肚、皮”。引导交流:观察这几个字,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观察字的结构。提示:“眼、睛、肚”这3个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两、皮”这2个字书写时要掌握重心,疏密得当。“宽”是上下结构,要写得匀称、紧凑。3.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4.关注字里的重要笔画。学生交流:“两”字里的两个小“人”,捺都要变成点。“宽”字下面的部分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能写成点。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6.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捕、迎、阿、姨、宽、龟、顶”7个生字,会写“哪、顶、孩、跳”4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板块一]勾连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课后习题中小蝌蚪长成青蛙的5幅,请同学们排排顺序,再连起来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出示生字词,复习认读。课件出示:池塘脑袋黑灰色游哇游小鲤鱼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游哇游乌龟头顶披着游哇游披着露着鼓着(1)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指名读。(2)重点识记“捕、迎、阿、姨、宽、龟、顶”,交流识记方法。①动作表演认读:捕、迎。②利用鲤鱼的认读:阿、姨。③利用乌龟的认读:宽、龟、顶。(3)扩词练习。3.按照词语的提示,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板块二]研读课文,角色朗读1.学习第2自然段。(1)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开心极了!他们一路成长,也一路寻找妈妈的身影。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教师指名示范读。168,(2)指导朗读。小鲤鱼有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有礼貌地问一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教师指名读,学生开火车读。(评价:你们都是有礼貌的小蝌蚪)(3)(出示鲤鱼的)鲤鱼阿姨亲切地回答了小蝌蚪的问题,她对小蝌蚪说了什么?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学生读句子)(4)鲤鱼阿姨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呢?学生交流:四条腿,宽嘴巴。(教师板书)(5)指导分角色朗读。教师读鲤鱼妈妈的话,学生读小蝌蚪的话。交换角色朗读。2.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2)指名读对话。(出示乌龟的)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3)出示课文中第一、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讨论:仔细观察这2幅图,老师弄不明白,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是“迎上去”,而看见乌龟是“追上去”,这是为什么?你们能帮老师弄明白吗?①学生交流。②角色扮演。教师扮演鲤鱼妈妈,请一名同学扮演小蝌蚪,和教师一起演一演“迎上去”的动作。教师再扮演乌龟,请一名同学扮演小蝌蚪,演一演“追上去”的动作。③小结:两人面对面,一个向前就是“迎上去”。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跑,就是“追上去”。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4)指导朗读:小蝌蚪看见乌龟后,连忙追上去,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小蝌蚪的心情吧!(5)指名读乌龟的话。(板书:头顶大眼睛、披着绿衣裳)(6)分角色朗读。教师读乌龟的话,学生读小蝌蚪的话。交换角色朗读。3.学习第4~6自然段。(1)默读第4~6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对话。(2)指名读对话。(出示青蛙的)(3)思考: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妈妈?这回他们叫对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青蛙的下板书: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学生读短语。(4)这一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大家读一读小蝌蚪的话,想一想:这句话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练读)(5)分角色朗读。提示:老师读青蛙妈妈的话,你们读小蝌蚪的话,然后再交换角色朗读。(6)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①请大家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蹬、跳、蹦)读读句子,你认为这3个动词可以调换位置吗?②小结:“蹬、跳、蹦”是一连串的动作,前后不能调换位置。(7)情境表演读这3组对话。①分小组读小蝌蚪和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的对话。②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③请4位学生戴头饰到讲台上表演读。[设计意图]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168,[板块三]梳理信息,讲述故事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的样子,记住小蝌蚪的变化,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记住青蛙妈妈的样子。2.借助板书和,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和青蛙妈妈的样子。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按顺序排一排,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先和同桌讲一讲,注意将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内容加进去哟!4.全班交流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要求:讲故事的同学在讲台上讲,其他同学担任评委,从故事情节、声音、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板块四]观察字形,写好汉字1.练写“哪、顶、孩、跳”4个字。引导交流:认真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指导书写“孩”字。(1)教师范写“孩”字,提醒:注意间架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横中线下侧向右折。(2)学生描红,写完和前面的字比一比。(3)教师巡视,相机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3.学生自主练写“哪、顶、跳”。(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参照“孩”字的要点,分别说说这几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学生依次描红,教师巡视并指导。(3)同桌互相评价,在写得好的字下方画上小红旗。4.练写“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孩子”8个词语。5.布置作业。(1)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设计意图]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和一年级有所不同。到了二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运用识字方法,按照识字步骤,独立观察范字,独立记忆字的音、形、义,去发现、去归类,找规律、找书写特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学后记】2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晒、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168,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晒、极、傍、越、滴”5个生字,会写“极、傍、海、洋、作、坏、给”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用词的准确,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播放有关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动画视频。2.导入新课: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神奇本领,真厉害呀!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课里藏着一位“魔术师”,它也很会变呢!孙大圣也想和它交朋友,可这位“魔术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它到底是谁呢?相信会读书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帮助孙大圣交上这个朋友的。3.板书课题“我是什么”,学生书空。4.指导用疑问的语气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们最熟悉的动画人物导入新课,抓住学生们的心理,轻松把他们带入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本课生字,拼读生字的音节,把生字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注音,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指名读,相机纠正读音。3.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4.游戏分组识字。引导: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孙大圣想把他最喜欢吃的桃子送给大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这些桃子里藏着的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1)出示第一组生词“水滴、小溪、海洋、淹没”。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你们发现这组词语中的生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它们都有三点水,都与水有关。教师讲解:这些字都和水有关。一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小溪,小溪汇聚成河流,流向广阔的海洋。“水滴、小溪、海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谁知道“淹没”是什么意思?(大水漫过,盖过)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这组词语你们都读对了,看,桃子长大了一点。如果你们继续挑战,这些桃子会长得更大。(2)出示第二组词语“太阳一晒、奔跑、冲毁、猜猜”。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思考:这一组词语又与什么有关?学生交流:都与动作有关。学生试试边做动作边读,开火车认读。(3)教师:看,桃子快成熟啦,大家加油啊!(出示第三组词语“极小、傍晚、越来越低、坏事、房屋”。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教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一下子收获了这么多桃子,还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6.分组开火车读,比赛读字词,读得不准的词语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7.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识字,在拓展中应用,目标指向语言的构建,提升识字的教学价值,同时这样的教学环节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168,[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2.指名回答,出示词语。课件出示:云雨冰雹雪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温和暴躁3.动动脑。教师:同学们,我们给每一组词语起个题目,好吗?例:“我会变”“我的家”“我的活动”“我的脾气”。[板块四]品读感悟,了解变化1.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请你们边读边想:课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呢?“我”都能变成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回答)学生交流:“我”就是水,“我”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相机板书)教师:水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同桌说说水是怎么变化的。(2)学习变成“汽”的部分。课件出示: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①指名读。出示两组,学习生字“晒”。(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语)第一组图:晒太阳、晒被子、晒谷子……第二组图:干枯的河床、流汗的运动员、清晨阳光下的露珠……②引导学生结合上的语境说句子,体会“晒”的意思。预设:太阳一晒,河里的水都变成了汽,河床干枯了。清晨,草地上的露珠被太阳一晒,都不见了。(3)学习变成“云”的部分。①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和对应的,细细地品读。②认识“极”:认读“极小极小”,仿照说词。指导朗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其表示程度加深的意思。③观察“云”的,教师引读,引导学生体会“云”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教师引读:有时候……有时候……早晨和傍晚……④借助熟字“旁”,认识“傍”。先出示熟字“旁”,再出示“傍”,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傍”。出示日落至天黑时段的,了解“傍晚”对应的时间段。⑤“云”多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啊!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课件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⑥比较句子: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有时候我是白云,有时候我是黑云……”,你们觉得好不好?学生交流:不好,换了之后句子不生动,课文中的原句把云当作人来写,人才会穿衣服,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⑦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爱美的小姑娘吧!(课件出示白云、乌云、朝霞、晚霞)穿白衣服的云叫什么云?(白云)那穿黑衣服的呢?(乌云)早晨把红袍披在身上的叫什么?(朝霞)晚上把红袍披在身上的又叫什么?(晚霞)这么美丽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对它的喜爱吧!168,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指名读。[设计意图]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对字词和文段的形象理解,使学习事半功倍。2.品读、学习第2自然段。(1)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练习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雨)、(冰雹)和(雪)。(2)“雨、冰雹、雪”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的词语。(雨是小水滴,冰雹是小硬球,雪是小花朵)谁能根据它们的样子到黑板上画一画?(指名在黑板上画一画)(3)同学们,它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理解“落、打、飘”)课件出示: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①小雨滴落在了哪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想象:有的落在森林里,有的落在庄稼地里,有的落在……体会小雨滴在“落”的过程中自由自在的形象。)②为什么没有说冰雹落下来,雪花落下来呢?(学生交流:冰雹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是打下来;雪花很轻,所以是飘下来。)(4)对比读句子,想一想:“落”“打”“飘”可以调换位置吗?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读出雨落时的温柔,冰雹打时的野蛮,雪花飘时的轻逸。(出示课件,用这三个词填空)(5)你还能用“落”“打”“飘”这三个词说句子吗?也要像课文中那样用得恰当哟!(6)学生借助板书讲讲水的变化过程。试着用学过的词语将变化说清楚。(7)三个不一样的动作,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一样的变化,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它们还会变成水的模样,水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多么有趣的水呀!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的变化吗?(学生说后,教师补充)课件出示:山谷中总是弥漫着——(雾)。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都有一层——(霜)。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夏天的早晨,荷叶上会有——(露珠)。冬天很冷,河水会结——(冰)。(8)水娃娃这么可爱,如果你是水,你喜欢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学既要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水,你喜欢变成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等的喜爱,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板块五]书写汉字,评价指导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左右结构的字:极、傍、海、洋、作、坏、给。指导观察,归纳特点: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教师示范书写“海”,边示范边讲解:“每”的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向下时稍向左斜再出钩,竖折和横折钩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左右出头。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展评。4.指导写好其他左右结构的字,选取部分学生的书写成果进行展评。168,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溪、奔、洋、坏、淹、冲、毁、屋、猜”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带、片”3个字。2.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过程】[板块一]借助,回顾复习1.出示水汽、云、雨、冰雹和雪的,学生借助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2.出示关键词语,复述水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汽点儿云小水滴太阳一晒极小极小飘浮白衣服雨冰雹雪黑衣服小水滴小硬球小花朵红袍落打飘3.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变化,尝试着用边提问边读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是什么》,我们一定会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板块二]研读课文,感悟表达1.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水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们知道它平时生活在哪里吗?自己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吧。(1)指名读,学生交流读的感受。教师:你为什么这样读?预设:睡觉的时候很安静,如果声音大了,会吵醒它的,所以要读得轻。散步的时候很悠闲,所以要读得慢一点儿。(2)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好第3自然段。①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②出示相关的,结合,带着感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分组读,齐读。(3)认识“奔”: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奔跑”。(4)练习朗读句子,进一步感受语气、语速。(5)指导背诵。①现在有几个调皮的词语藏起来了,你还能读得那么好吗?课件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________,在小溪里________,在江河里________,在海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在,藏起来的部分更多了,你还记得怎么读吗?课件出示:平常我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6)出示,看图背诵第3自然段。(7)学用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启发思考:你还能照样子说一说吗?课件出示:下课后,我会在教室里听音乐,在走廊上极目远眺,在花园里闻花香,在操场上舒展筋骨。星期六,我有时在看书,有时在看电视,有时在玩游戏,有时在学习拉小提琴。学生自由讨论,汇报交流。2.学习第4自然段。16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觉得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可是它还有一点儿小脾气呢!(1)请自由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①谁来介绍一下水的脾气?(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②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呢!你能找到吗?(温和—暴躁)(2)那么,“我”什么时候很“温和”?什么时候又很“暴躁”呢?(指名回答)说得真好!看来水的脾气的确时好时坏,温和时,它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是人类的好朋友;可发起脾气来却也无情,给人们带来灾难。(课件出示资料)课件出示:某国家在印度洋海啸中死亡的人数达十六万六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啸中死亡的人数竟高达二十二万五千人。(3)结合语境,认读多音字“没”。(出示展)结合,认读词语:淹没、冲毁。同学们,了解了水的脾气后,你想对它说点儿什么呢?(4)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课件出示: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说:用上刚刚学到的四字词语,联系洪水来临时的情景,用上“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练习说话。(5)读一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看看人们是怎样管理水的。交流:人们都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管理水?(出示课件)修建水坝,排洪,蓄水,发电;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资源。(6)谈话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面对世界上水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想说什么呢?(节约用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争做节水小卫士吧![设计意图]每节语文课上,都要适当地找准语言训练点来练一练。我选择本课的语言训练点是“在……在……在……在……”“有时候……有时候……”。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理解语言。同时,我采取了由易到难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让学生尽快掌握。[板块三]总结写法,拓展迁移1.水真的有脾气,有喜怒哀乐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拟人)2.你能模仿本课的写法吗?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不说这样东西的名字,只说这样东西的特点,并用上拟人的手法。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在拓展中应用,既有利于理解课文,又有利于语言的构建。[板块四]指导书写,练习写字1.出示生字:变、带、片。2.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交流:这三个字分别是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独体字。3.教师范写,并提示这三个字的书写要领。(1)变:第四笔书写时不带钩。下面的“又”要写在横中线的下侧。(2)带:中间的秃宝盖最长。“巾”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3)片:第一笔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侧,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的右侧,比竖撇起笔稍高,第三笔横接上竖后再向右写出,横折起笔稍向上斜并在短竖的正下方垂直向下折。4.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结合具体的书写情况进行展评。[板块五]拓展阅读,链接课外拓展阅读——绘本《一滴水的旅行》。168,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说)看,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有时候变成雨落下来,有时候变成冰雹打下来,有时候又变成雪飘下来,回到了大地。这样,水在天地间不断地循环,就像进行了一次旅行。听老师再来讲《一滴水的旅行》这个故事好吗?2.教师范读,生动地朗读故事。3.学生思考:水在这次旅行中,最后变成了什么?4.联系生活实际,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水的变化吗?(学生举例子,交流)霜:秋天到了,我家菜地里的蔬菜上布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露珠:夏天的清晨,草地上会有许多晶莹透明的露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雾:冬天的早晨,有时候会出现白茫茫的雾,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雾气之中。冰:冬天下雪后,房檐上会出现一串串冰锥。5.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了解到水很神奇,很有趣,会变化,今天老师和你们上完这两节课,老师也发现,你们很聪明,很好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中理解并初步掌握文本的知识点,这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因此,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水的变化吗?这样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重新构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教学后记】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目标】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4.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8个字,重点指导“更、娃”2个字的书写。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题学字1.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指导学生读课题。2.学习生字“植”。(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植”是形声字,“木”表义,“直”表声。(2)学生组词:植物、植树、绿植、移植。3.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植物种子长大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168,4.指导书写“法”。(1)交流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去”的竖靠近竖中线,第二个横靠近横中线,撇折向右上斜写出尖。(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板块二]字词分组,认读理解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把识字表里面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带生字的词语,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2.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1)出示第一组词语。课件出示:植(zhí)物如(rú)果四海为(wéi)家旅(lǚ)行准备(bèi)纷(fēn)纷带刺(cì)底(dǐ)下啪(pā)的一声炸(zhà)开离(lí)开知识(shi)粗(cū)心得(dé)不到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2)出示第二组词语。课件出示:降落伞山洼带刺的铠甲出示相关,联系生活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带读,指名读。(3)出示第三组词语。课件出示: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联系生活,利用声音和动作了解词语的意思。3.把词语送进句子里后,你还会读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我会认”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共享识字的方法,而且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板块三]练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发兴趣,自由读文。引导: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多读几次。如果你能把课文读正确,就可以获得一颗星,如果能读得流利,就可以再得一颗星。学生自由读课文。2.展示交流,评价指导。在刚才的读书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多数同学已经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圈画出来了,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谁愿意读给大家听?(1)课件出示第1小节。①指名朗读。(指导读好“旅行、植物”)提示:注意“旅”读“lǚ”,“植”读翘舌音“zhí”。认识“旅”:同学们,你们旅行去过哪些地方呢?②指导读准这一小节中的2个多音字“得、为”。ɑ.出示词语“非得、得到”,学生认读并选词填空。课件出示:非得得到等有一天,我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面对困难时(非得)自己处理不可。(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后,小红更有信心做好功课了。b.出示词语:因为、四海为家、作为、为何。学生认读,引导选词造句。c.教师小结:同学们,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语言环境也不一样。③指导书写“脚”。引导学生思考:在哪些场合可以看到“脚”字?学生扩词,进一步认识由“脚”字组成的词语。168,教师范写“脚”字,指导如何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板书:脚)④谁来读第1小节?有没有信心获得两颗星?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读得是否正确、流利。(2)课件出示第2小节。①认读“备、纷”,交流识字方法并组词。②观察“它”的笔顺。自主观察,学习“它”字,并练写,注意笔顺,第四笔是撇。③书写评价反馈:同桌互相检查,看谁能得三颗星。④谁来读第2小节?有没有信心获得两颗星?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件出示第3小节。①引导:我们接着读第3小节,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读之前先看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②出示词语:铠甲、带刺、挂住、山洼、苍耳。指名读。(指导读好平舌音“刺、苍”)③指名读第3小节。④学生自主观察,学写“毛”字,交流并练写。(4)课件出示第4小节。①出示词语:更有、底下、炸开、离开。②认读生字“底、炸、离”,组词。③指导“更”的写法: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出“”向左下伸展。(板书:更)④指名读第4小节,评价反馈。(5)课件出示第5小节。①出示词语:知识、粗心。②指导认读:“知、识”为翘舌音,“粗”为平舌音“cū”。③指名读第5小节。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交流:课文共写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4.我们知道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中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反复地朗读,既使学生学习了字词,了解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也让其在读中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板块四]书写生字,归类指导1.出示生字“如、娃、她”,仔细观察,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女字旁。(2)不同点:“如”字的女字旁大一些。2.出示“女”字,观察比较“女”在作偏旁时的书写变化。指导书写女字旁。小结:汉字和同学们一样,讲究谦让。两个部件放在一起的时候,要给旁边的笔画腾出书写空间,于是,“女”的长横就变成了提。3.重点指导书写“娃”,右边两个“土”的书写要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4.学生练写“娃”字,反馈评改,再练写2个。5.学生自主练写“如、她”,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指导书写“知识”一词。2.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欲望。168,【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蒲公英、苍耳、豌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指名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3.它们是靠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板块二]研读课文,学习语言1.品读感悟。(1)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的含义。(板书:四海为家)(2)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请大家读一读。(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呢?快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2.联系生活,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1)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的种子与降落伞的相似之处。①出示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请大声说出它的名字。②有谁用小嘴轻轻吹过蒲公英?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吹蒲公英时的快乐。③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板书:降落伞)④吹过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⑤学生读词语“降落伞”。(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①很多同学都轻轻吹过蒲公英,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带着感受,再读读这一小节,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风可以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②大自然的风儿就像我们的小嘴,轻轻一吹,看,这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那个蒲公英娃娃也出发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就表现了它们出发时的样子,快读一读,找一找。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纷纷”。(板书:纷纷出发)(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①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有趣、奇妙。②多么有趣又奇妙的大自然,看着老师提示的词语,你能试着背一背这一小节吗?[设计意图]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机械地背诵只会挫伤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本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句子中逐渐内化,自然成诵。3.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1)出示实物苍耳:请学生摸一摸,感受“带刺的铠甲”。①苍耳妈妈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快接着往下读一读。②这就是课文里说的“苍耳”。你们都来摸一摸,自己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苍耳带刺、硬硬的等特征)③它的身上有很多的小刺,扎在手上有点疼。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苍耳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小节,找一找:哪个词语写出了苍耳的样子?学生读课文,找到“带刺的铠甲”。(板书:带刺的铠甲)(2)生生互动,动手实践,了解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①同学们,其实这“带刺的铠甲”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呢!再读一读这一小节,看看谁能发现它奇妙的作用。168,②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的呢?聪明的同学们,谁愿意试试,看苍耳能不能挂在你身上?(学生尝试将苍耳挂在衣服上,感受苍耳的神奇和有趣)③难道因为有刺,苍耳就可以挂在我们身上吗?细心的同学们,请再仔细观察手里的苍耳,看看谁有新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苍耳的小刺的顶端带有倒钩)④就是这些小钩,会挂在我们的衣服上,也会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刚才把苍耳放在自己衣服上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①这就是苍耳妈妈的办法,你觉得怎么样?②聪明的苍耳妈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一小节吧!(教师评价,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4.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1)同桌互相读一读,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太阳晒过后,豌豆就蹦着跳着离开。(2)豌豆荚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豌豆宝宝跳了出来。想不想一起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出示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3)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豌豆宝宝啊!感受它们“蹦着跳着”的欢快,带着这种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4)练习背诵。[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环节,以指导朗读为主线,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并且把多元评价贯穿于读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板块三]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学习第5小节,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很多的办法。(1)过渡:我们已经从前面几个小节中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现在大家连着来背一背。“孩子”在这里指的是植物的什么?(种子)“长大”是什么意思?(已经成熟了)“四海为家”是指种子要搬到哪里去安家?(世界各地)植物“旅行”指植物要去干什么?(到处生根发芽)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谁来为大家读一读第5小节?(2)学生交流,相机学习生字。①认识“识”。出示词语卡片“知识”,学生认读。提问: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学生交流。②指导书写“知、识”2个字。观察、比较“知、识”2个字中,“口”的位置不同。③认识“粗”。过渡:想要得到知识,观察时就不能粗心大意。认读词语“粗心”,谁来说说什么是粗心?归纳:不细心,马马虎虎。小结: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仔细观察,你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中认真观察的有心人。(3)练读、背诵第5小节。2.拓展延伸,完成课后选做题。(1)过渡:同学们,就像课文中所说的,“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植物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呢?(2)出示课后选做题。课件出示:168,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炸开(3)学生练习表达,然后在班级内交流。①学生交流,教师讲解。第一幅图:柳树妈妈会让种子——柳絮随风飘散出去。第二幅图:鸟儿飞来了,衔走樱桃,帮着樱桃树传播种子。第三幅图:凤仙花的果实在裂开时,果皮向内卷缩,又突然向外伸张,将种子弹出。②同学们,你们能用上书中提供的词语,仿照课文那样说一说吗?出示词语: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炸开。③学生练习说话。(4)引导学生借助课外查找的资料,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3.就像课文最后一个小节说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和学习,就能发现大自然中有无穷奥秘呢!我们一起来读读。4.让我们一起合作,再来读读吧!老师读课题,女生读第1小节,男生读最后一个小节,全班一起读植物妈妈们传播种子的办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有关植物的知识,进行仿说、仿写、仿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拓展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加深对“植物妈妈有办法”的理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后记】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打开思路,感受“有趣”1.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受“有趣”。(1)导入:同学们,森林学校开学啦!你们看,已经有几个同学早早地来到班级里了。它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有趣的特点。快看,这是谁?谁能说出它们身上有趣的特点?(依次出示蛇、变色龙、长颈鹿、小蜗牛的插图)学生交流。(2)提示:蛇没有脚,却可以爬得很快;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迅速改变皮肤的颜色,这样可以保护自己;长颈鹿可以站着睡觉;小蜗牛一边爬一边分泌黏液……168,过渡:是啊,这些小动物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同学们,经过课前的准备,你们也了解了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快戴上头饰,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吧!2.打开思路,自主选择要介绍的动物。(1)视频播放《动物世界》剪辑片段,过渡:快看,都有谁来到森林学校啦?(2)学生自主选择要介绍的动物。启发思考:你能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这个动物有趣的地方吗?(学生交流)(3)指导归纳:森林学校里太热闹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动物,每一个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有的外形很有趣,有的有着特殊的生活习性,还有的拥有独特的本领。(板书: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本领)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甚至能从同一个动物身上发现几个不同的有趣的特点,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出示动物的及视频,由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口语交际中来。[板块二]示范引导,明确要求1.教师示范引导。(1)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教师戴上大熊猫的头饰)我现在变成“大熊猫”老师啦,快来打个招呼吧!师生结合扮演的角色,互相打招呼。(2)教师示范: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老师都介绍了哪些有趣的内容?要是我有哪些地方没有介绍清楚,你们也可以提出来。课件出示:我是大熊猫老师,从出生以来一直在竹林里长大。妈妈说我从小就是一副有学问的样子:圆圆的脸蛋,大大的黑眼圈,仿佛是戴着眼镜的博士。我浑身胖嘟嘟的,走路时迈着八字步,一扭一扭的。我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吃东西,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休息。我吃东西时,不像小朋友们吃饭时坐得端端正正,而是摆出各种姿势。每次吃完东西,我都得睡好一会儿呢!世界上有20多种竹子,都是我的美味佳肴。在夏季,我甚至可以爬到4000米高的山坡上觅食。好啦,先介绍到这儿。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大熊猫身上哪些有趣的特点?(3)学生交流,针对介绍得不清楚的地方提问。①预设:大熊猫每次吃完东西后大概要休息多长时间?教师讲解:前后两次进食之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真是个贪吃、贪睡的家伙。(评价:你真是个善于提问的同学。)②预设:老师,请问大熊猫吃东西时都会用什么姿势啊?教师讲解:它们并不在乎吃东西的地方,也不在乎用什么姿势吃东西,坐着、平躺、侧卧都可以,它们只是不停地剥竹子、吃竹子。(评价:你在提问时还用上了“请”字,真好!)2.明确交际要求。(1)围绕“有趣”进行指导。提问:熊猫老师介绍了大熊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交流:走路时的姿势,还有贪吃、贪睡的特点。小结:介绍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动物的一些有趣的特点,大家的印象就更深刻了。(2)围绕“吐字清楚”进行指导。提问:大熊猫老师讲得怎么样?学生交流:清楚、不啰唆;说话时眼睛是看着大家的;音量很合适……小结:吐字要清楚。每个字都要发音准确,说话的速度也不能太快,这样才能让人听清楚。(3)围绕“有礼貌地提问”进行指导。评价:刚才有的同学提问时,用上了“请、谢谢”这样有礼貌的词,和我交流的时候面带微笑,真好!这样有礼貌地交流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可。小结:要做到有礼貌地提问,就要认真听别人的介绍,当遇到没听明白的地方时,可以举手提问,提问时也要做到吐字清楚,还可以用上“请”等礼貌用语,对方回答完问题后要说“谢谢”等。168,[设计意图]出示交际范例,明确交际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创设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交际语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及要点奠定基础。[板块三]自主练习,补充提问1.学生自主练习。(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熊猫老师自我介绍时的例子,了解了表达的要求和技巧,现在就请大家选择最喜欢的动物来练习介绍一下吧!(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①预设:想要把动物有趣的特点介绍出来,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比如大象的体重、长颈鹿的身高;可以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猴子吃食、海豹走路的样子;可以抓住动物的脾气,比如暴躁的老虎、温柔的绵羊等;还可以说说动物身上与众不同的能力,比如海豚可以帮助人类、蚂蚁用气味传递信息等。②预设: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吐字清楚吗?声音要洪亮,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更要提高音量。如果遇上不认识的字,发不准字音,可以请教老师或是身边的同学,还可以查查字典。2.小组内交流。(1)引导:刚才你们练习得特别投入,现在可以和同桌或小组成员一起来交流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相互提问;要是有好的建议,可以把动物有趣的地方进行特别介绍,也可以相互补充。一会儿,我们要在班级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板块四]展示交流,自主评价1.创设采访情境,展示交流。(1)明确要求: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开展一次现场采访活动,采访的主题是:谁是最有趣的动物?看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有趣之处介绍清楚。老师也是“记者”,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会提问,谁愿意来挑战呢?(2)班级交流,预设采访。①教师示范:×××同学,你在介绍时说袋鼠的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胸前的袋子里,那请问它的孩子多大以后才会离开妈妈独立生活呢?(被采访学生回答问题)谢谢!其他同学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大胆采访,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②学生采访提问,教师引导:×××同学,请问你认为刚才哪个同学的问题最好?表现得最有礼貌?③教师补充:你们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吗?在倾听的同时,如果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帮忙补充,让他的表达更完善。2.总结交流。(1)引导: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不但能够在表达时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还能有礼貌地提问。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更和谐,我们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3.课堂总结: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小动物,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或户外活动的时间进一步了解它们。我们也知道了向别人介绍事物时要做到吐字清楚,听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有问题时可以有礼貌地提出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展示交流与自主评议相结合,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和自主构建语言体系的过程。【教学后记】168,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课时】机动【教学过程】[板块一]看动画,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的电影片段,出示电影中的人物,如白雪公主、蓝精灵、三只小猪、灰姑娘等,说一说什么是童话。过渡:大家都知道这些人物,看来大家都喜欢童话故事呀!最近老师在童话故事里认识了几位可爱的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2.课件出示小鲤鱼、木头桩、小螃蟹、小狗、小猫的形象,学生结合课本提示对号入座。小结:我们在读童话故事时,要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或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理清主要人物,了解人物特点)3.引导:刚才老师给出了几个童话角色,想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快走进我们的“快乐读书吧”,一起读一读吧![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童话故事入手,导入新课,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板块二]看封面,了解信息1.过渡: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买过不少童话故事书吧?拿到一本书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了,就是看看书名和作者。2.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基本信息。课件出示《一只想飞的猫》《孤独的小螃蟹》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找找书名、作者。3.交流更多童话书的封面信息。(1)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带来的童话书,先认真观察童话书的封面,了解封面上的信息,然后把书名和作者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2)全班交流:学生带着自己的童话书站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这本童话书的书名、作者。如果封面上画了主人公或是书中的某一故事情节,还可以结合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主人公的外貌、性格特点或这一情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封面,关注书名和作者,教给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板块三]读书名,猜测情节过渡:我们看书除了看封面、书名、作者,还要根据书名猜猜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老师这里有几本童话故事书,你能猜出来吗?1.出示《小鲤鱼跳龙门》的封面。(1)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再来找找书名和作者。(2)猜一猜: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节?2.教师读《小鲤鱼跳龙门》中的几个片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1)课件出示相关片段,有书的同学可以直接在书中找对应的段落。课件出示:小鲤鱼们排成半个圆圈,把鲤鱼奶奶围了起来。鲤鱼奶奶就讲故事了:“听老一辈的鲤鱼说,世界上有一个龙门,矗立在大海和大河交界的地方。那龙门挺高挺高的,要是鲤鱼从这边能跳过那个龙门,就能变成一条大龙,可以像云彩一样游到天上去。你们的爷爷,还有爷爷的爷爷,都去跳过那个龙门,可是谁也没有跳过去……”金色的小鲤鱼问:“奶奶,我能跳过去吗?”鲤鱼奶奶说:“你还小着呢,可千万别去跳,就是将来长大了,也不一定能跳得过去。”168,小鲤鱼们问:“奶奶,那个龙门在哪儿?”鲤鱼奶奶摇摇头说:“这我可不知道。”小鲤鱼们直嚷嚷起来,他们游到一边,大家在悄悄地讲话。领头的金色小鲤鱼跳起来说:“哎!你们去不去?我要去找那个龙门,要是能跳过去,变成一条大龙,多有意思。待在这条小河里闷极啦。”小鲤鱼们都嚷起来:“我去!”“我去!”“我也去!”有一条最小的小鲤鱼说:“我也要去,可是我跳过去还要回来的。”金色的小鲤鱼瞧瞧他,不满意地说:“那你趁早别去。”“好,那我去。你们到哪儿,我也到哪儿。”领头的小鲤鱼带着这一群小兄弟,悄悄地游开去了。(2)自己读一读相关片段,把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还可以发挥想象,画出书中的某些情景。(3)学生交流,把读完这个片段的感受清楚地告诉同桌。(4)教师简单总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结:其实,像这样有趣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本还给我们推荐了《“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看到这些书名,你想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奇遇吗?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小组成员之间猜一猜。3.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读一本童话故事书,然后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4.全班交流,看看童话故事的内容、情节与之前猜想的是否一致。5.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说一说童话里的主人公还会经历哪些有趣的事。小组内进行讨论,确定内容后派代表在班上说一说,看哪组同学的想象最丰富。(1)引导组内同学积极参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自己的奇思妙想。(2)提醒学生在讲故事时音量适中,语速适当,吐字清晰,态度大方、自然。[设计意图]边听故事边猜情节,教给学生们“猜读”这一阅读策略,既可以让故事阅读更加有趣,又能锻炼学生们的能力,让学生们在猜测与验证中体验阅读的喜悦,以更好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板块四]比一比,分享交流1.比一比:谁的童话书最干净?(1)学生把带来的童话书放在桌子上摆整齐,比一比,看谁的书最干净、最整洁。预设:可以在小组内比、全班比,评选出“最美童话书”,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2)教师假扮记者,采访“最美童话书”的获奖学生:平常你是怎么爱护自己心爱的童话书的?在分享交流中,教师要渗透爱护图书的意识和习惯。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他在平时是怎么爱护自己心爱的图书的,再由教师示范有序翻阅、平整合书、整齐地摆放图书等动作。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家中的图书一般摆放在哪些地方,例如,卧室的床边、写字台上、书柜里等,明确图书应放在拿取方便、固定的位置。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爱护图书的方法,如把看完的书及时放回书架,给书包上书皮纸,洗干净手再读书等。2.比一比:谁的童话书最有趣?(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书,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是你最喜欢的童话书?书中谁最吸引你?你能通过分享,让别人也喜欢这本童话书吗?(2)学生分享故事。课件出示:我最近读了________写的《__________》,这本书真__________!故事中__________最有意思,他(她)__________________。(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童话故事。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很开心,原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也都这么爱阅读。是啊,有好书陪伴着我们,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那么,课本上提到的五本童话故事书,还没有读或者还没有读完的同学,也要继续加油,读一读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下次我们再一起分享!168,[设计意图]“好习惯益终生。”在评比中让学生养成从小爱护图书的好习惯。“爱读书,乐分享。”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板块五]记一记,快乐阅读1.鼓励学生根据阅读计划自主制作简单的阅读记录卡。出示阅读记录卡示例。课件出示:书名:《小狗的小房子》作者:孙幼军阅读时间:()月()日我读了《小狗的小房子》第()页到第()页的内容。我觉得()特别有趣,我认为在这一部分中,()的做法()。在阅读中,我对()不是很明白,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2.在学生读完一个童话故事后,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记录单,让学生记录阅读情况,反馈阅读效果。阅读记录单示例。课件出示:我读的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分()次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主要写的是()。我觉得这本书()。A.很有趣B.有点长C.读了还想读D.比较一般我最喜欢读的是()这一部分,因为()。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是:()[设计意图]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填写阅读记录单,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外坚持阅读。随着阅读的推进,还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将学生一段时间以来阅读的收获、感受、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交流。3.推荐其他童话故事书,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推荐童话故事:《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奶奶的怪耳朵》《土土的故事》《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3.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背诵古诗《梅花》。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68,1.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2.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3.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3.能仿照例句,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联系生活,学习字词1.观察,引发兴趣。(出示野外活动的)引导:今天,王叔叔要去参加野外活动。去野外活动得带野外活动必备的行装,说一说:王叔叔准备了什么?提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带领学生认识事物的名称并熟读词语;还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了解事物的作用,例如:为什么要穿登山鞋?为什么要带望远镜?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1)借助拼音,初步认读。教师提醒: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语文园地一,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8个词语。看看谁能把字音读准。学生练习认读。(2)教师指名认读,正音,学生开火车读。(3)借助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4)出示,把和词卡一一对应,再来读一读。(5)分行认读,了解两行词语的类别。①引导思考:同学们,分别读一读这两行词语,它们是户外观察大自然时可能需要的两类用品,它们各是什么类别?(学生读词)教师引导归纳:第一行四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四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用具。②指名读词。3.拓展练习。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会用上哪些物品?这些户外用品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板块二]词句积累,迁移运用1.读一读。课件出示: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对比体会动词表达的效果。2.做游戏。(1)教师宣布“我说你做”的游戏规则:教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提示:教师打乱顺序念词语“穿衣裳、迎上去、甩甩头、披红袍、追上去、摇摇头”;教师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区分“迎”和“追”、“穿”和“披”、“甩”和“摇”的区别。168,(2)指名到讲台上根据指令做动作。(3)引导区分动作的不同。①“迎上去”和“追上去”。迎:面对着,走过去。追:紧跟在后面赶上去。②“穿衣裳”和“披红袍”。穿:把衣物穿在身上。披:把衣物盖在肩背上。③“甩甩头”和“摇摇头”。甩:甩头的动作幅度大,比较用力。摇:摇头的动作幅度小,用力也小一些。(4)继续做游戏:请一位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用“迎、追、穿、披、甩甩、摇摇”说其他的词语,其他学生做动作。(5)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用准确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会让你的表达更生动。汉语就是这么奇妙,要想准确使用词语,就要不断地练习运用,发现汉语的有趣之处。[设计意图]在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时,重点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演中体会,在演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演对动作,演出词语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理解词语方法的记忆。3.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1)读句子,说一说:“我”的脾气怪在哪里?课件出示: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要点: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从“温和、暴躁”两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我”脾气的“怪”。(2)出示情境,说话。课件出示:课间游戏真好玩,我们有时候玩踢毽子,有时候玩捉迷藏。天上的云总爱变,有时候变成一只兔子,有时候变成一匹马。(3)你能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说说你的日常生活吗?4.用“在……在……在……在……”说话。(1)读句子,说一说:水做了哪些事?课件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唱歌,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2)我们每天也会做很多事,请大家说一说。提示:此处请学生说出做的事即可。(3)你能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吗?(4)谁能把这样的句子连起来说一句话?提示:在指导说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在同一个地方做的不同事情放在最后说。[板块三]书写提示,比较练写1.读一读,这几个字你都认识吗?谁能给它们组一组词?课件出示:2.观察: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要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一类是左窄右宽,一类是左宽右窄。3.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要点。课件出示写字口诀,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课件出示:体型窄,左边站,横要短,捺要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168,4.教师范写并指导要点。作:左右两个撇长短差不多,右边的撇要穿过竖中线;右边的竖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比左边的竖长;三横间隔要均匀。法:左低右高,右边的“去”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竖要靠近竖中线,第二横是主笔,靠着横中线写。都:左高右低,“者”的撇要舒展,包住下边的“日”,“阝”的竖要舒展。别:左右基本等高,左边的撇要舒展,右边立刀旁的竖勾要舒展。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评价。提示:评价的要点要围绕左右结构两部分关系的处理展开。6.展评。选择不同水平的书写作品进行展评,学生相互评议。[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写字方法进行指导时,要重视观察、描写的过程,特别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笔画的书写位置,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要对学生书写习惯进行引导,包括对汉字文化的渗透,不要游离于写字之外,仅开展枯燥的说教,要与书写融为一体。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古诗《梅花》。2.阅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3.总结本单元学过的几篇科普童话,分组自由阅读其他科普童话,分享交流,推荐阅读。【教学过程】[板块一]日积月累,学习古诗1.出示,欣赏梅花。(1)出示一组梅花的。引发思考:你们看,这是梅花的,边看边观察,你们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2)过渡:梅花在冬天开放,它不畏严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下了关于梅花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梅花》。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2)教师指名朗读,就读音进行指导,强调“数、为”在诗中的读音。3.借助插图,边读边悟。(1)教师出示插图,学生边观察边读诗。(2)师生交流对古诗的大致理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设计意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积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了解传统古诗词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机与魅力。[板块二]我爱阅读——《企鹅寄冰》1.认读“寄”字。(1)出示“寄”字:这个字,谁会读?(2)谁能给这个字组几个词?要点:邮寄、寄信、寄生虫等。2.认读“企鹅”和“狮子”。(1)出示插图:你们认识这两个动物吗?(2)出示词语“企鹅”和“狮子”:谁来读一读?(3)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呢?要点:狮子生活在非洲,那里很热;企鹅生活在南极,那里很冷。3.教师讲故事,学生边听边猜。168,提示:教师在故事的关键点处提问。例如: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大王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狮子大王收到了企鹅寄来的箱子,箱子里有冰吗?企鹅收到了狮子大王寄回的箱子,箱子里是什么呢?为什么冰寄到狮子大王那里变成了水,退回来又变成了冰?4.翻开课本第14页,自主阅读《企鹅寄冰》这个有趣的故事。交流分享:谁来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5.借助图表,答疑解惑。课件出示:学生汇报交流。6.你能根据图示,学着老师的样子也讲讲这个故事吗?7.狮子大王和企鹅都感到很奇怪。同学们,你们弄明白了吗?请你寄封信给狮子大王和企鹅,告诉它们原因。信里该写什么呢?请你们想一想。要点:冰从寒冷的南极运到炎热的非洲,变成了水;水从炎热的非洲运到寒冷的南极,又变成了冰。8.小结:从《企鹅寄冰》这个科学童话故事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非洲热和南极冷的气候特点,还知道了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结成冰的科学常识。读故事,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设计意图]通过填写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示意图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阅读策略。[板块三]科普童话,拓展阅读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还有今天学习的《企鹅寄冰》,谈谈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我们从这些文章里了解了很多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教师小结:我们从这些故事里了解了大自然中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了解了动物的生长过程,还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以及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结成冰的科学常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科普童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这样的科普童话吗?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绘本童话书,大家想看吗?2.将绘本童话书分成几大类别,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享阅读。(1)浩瀚的宇宙:《奇妙的宇宙》《神秘的太阳系》《地球怎么了》……(2)神奇的大自然:《小水滴的旅行》《北极度假村》《鸟宝宝搬家》《小炭头回家》……(3)动物世界:《草原之王——狮子》《棕熊之王》《方向之王——海豚》……(4)生活小百科:《牙齿逃亡记》《磁铁怪物》《便便是怎么来的》……3.小组交流阅读感受。4.班级阅读分享推荐。[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习本单元学过的几篇科普童话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童话故事,学会正确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科学常识,让学生喜欢阅读科普类童话故事,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后记】168,1场景歌【教学目标】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处、园”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3.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2.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运用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帆、艘、军、舰”等7个生字。2.在观察与比较中练习汉字书写,会写“队、旗”等6个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4.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识记生字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一起出发去旅游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铜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2.交流场景,出示词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3.理解词语,识记生字。(1)认读“队旗”。①课件出示队旗的,解读队旗,激发情感:这就是队旗,它的全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五角星加火炬的图案,表示优秀的少先队员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员是多么光荣啊!②拓展交流:你还认识什么旗?和同桌交流。③比较辨析“队”和“对”,选词填空。对队(对)号入座(队)员(对)不起排(队)④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字义:“队”字在第4小节出现了2次,意思一样吗?点拨:“一面队旗”中的“队”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一队红领巾”中的“队”是量词,用于排成队列的人或事物。(2)指导书写“队、旗”。①示范书写“队”。要点: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弯钩(书空练写笔顺),“人”的两笔要伸展,结构紧凑些。②示范书写“旗”。要点:左窄右宽,方字旁重心向中间,右半部分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一致,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一撇一横不要漏写。③学生练写,教师展评,学生再练写。(3)引导发现:一队“红领巾”。①平常说“一条红领巾”,这里为什么说“一队‘红领巾’”?“一队‘红领巾’”指的是谁?一条红领巾:单指红领巾,用“一条”。一队“红领巾”:这里指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所以用“一队”。②你还可以用什么量词来形容这些少先队员呢?168,预设:一群“红领巾”、一组“红领巾”、一名“红领巾”、一位“红领巾”。(4)指导书写“领、巾”。①指名认读,提示读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②小组交流组词:衣领、本领、领带;毛巾、纸巾、围巾……③学生练写,交流书写要点:写字时注意“领”左窄右宽;“巾”是独体字,第三笔要写在竖中线上。教师展评后学生再练写。(5)指导学习“铜号”。①丰富语境,识记“号”。ɑ.看图认识“铜号”,课件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b.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c.扩词,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②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铜”。③指导书写“铜、号”。ɑ.“铜”字书写要点:注意字形结构左窄右宽,“同”首笔竖在竖中线上。b.“号”字书写要点:上小下大,上紧下松。④学生练写,教师展评,学生再练写。4.复习生字,激趣想象。(1)我们学了这么多生字,如果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第4小节你还认识吗?请你试着读一读。(2)指名读文,互相评价。(3)过渡:在这一场景中除了写了队旗、铜号和红领巾,还写了什么?(一片欢笑)看图想象:看着他们的动作,请你想象一下,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运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旅游”的生活情境,可以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韵文,了解场景1.教师范读,感知课文。“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要开始了!我们要去哪些地方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在不同的词语里,音调会发生变化,听的时候要注意听它的读音。预设交流三个场景:大海、乡野、公园。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3.学习课文第1小节。(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出发!课件出示大海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描述,随机出示短语“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引导学生认读。(2)指导感知量词的搭配。将第1小节四个短语中的量词和名词分开,并打乱顺序,引导学生重新搭配,掌握量词的准确搭配。(3)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男女生接读。(4)指导学习生字“帆、艘、舰”。①引导学生拼读字音,比较字形,观察这3个字有什么相同点。②识记“艘、舰”:比较发现2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③辨析字义,通过看图了解军舰和帆船,感受两者大小的差异。舰:指大型军用船只。如航空母舰、驱逐舰、舰艇、军舰……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④量词练习,提示:船只的大小不同,所用的量词也有变化。课件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正确填写“艘、条”。一(艘)军舰一(条)帆船168,⑤思考:“艘”和“条”调换位置,“一条军舰、一艘帆船”的量词搭配合适吗?小结:虽然都是形容船只,但不能混用,因此我们要根据事物的特点恰当运用量词。(5)指导学习生字“军”。借助提示,扩充词语。如军人穿的服装叫——军装。军人生活、训练的地方叫——军营。海军使用的舰艇叫——军舰。(6)小结并指导朗读第1小节。[设计意图]将左右结构的3个字归类学习,抓住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比较辨析字义,练习量词的恰当搭配。[板块三]指导诵读,尝试背诵1.组织游戏,巩固练习。根据课文连一连:将量词与对应的事物连线。一只军舰一面铜号一艘海鸥一片队旗一处帆船一把欢笑一条港湾一队“红领巾”2.练习朗读:教师读量词,学生接读;拍手打着节奏读一读。3.尝试背诵:哪位同学能试着背一背?变换朗读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在反复朗读中巩固生字,加强记忆。多次的朗读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儿歌的语言结构,增强朗读语感。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认识“稻、园、翠”3个生字,会写“处、园、桥、群”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学习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复习,检查字词1.请学生当小老师,检查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1)认读:帆船、一艘、军舰、队旗、铜号。(2)听写:队旗、铜号、红领巾。(指名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3)检查,评价,自我纠正。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3.检查背诵课文第1、4小节。[板块二]观察发现,总结方法1.图文对照,学生齐读第1、4小节。2.引导观察、比较:比较一下,你发现这2个小节有什么相同点?预设:每一小节都包含4种景物,每一种景物前面有量词,每一小节都分别描绘了一处场景。3.总结方法:我们在描述一个地方的时候,可以抓住那里的一些景物,加上恰当的量词,就会变成一段有趣的儿歌。[设计意图]通过第1、4小节的朗读与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找到本课语言的表达规律。这不但为其他小节的学习作铺垫,而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习得观察与表达的方法,使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板块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1.过渡:接下来,我们将去其他地方旅游。看,前面一片翠绿鲜红,那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乡野)你看到了什么?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168,2.指导学习生字“稻”。(1)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猜猜禾木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禾苗)(2)课件出示,拓展词语。田地里种着稻子,这块田地可以叫——稻田。稻子结出来的果实是——稻谷。稻谷去掉外壳加工出来的是——稻米。3.指导学习“园”字。(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yuán”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2)字形与字义辨析:这个“园”字,你在哪里见过?预设:公园、幼儿园、游乐园……(3)“园”与“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字形结构相同,都是形声字;国字框里面的部件不同,意思不同。(4)选字填空练习,引导学生辨析“园”和“圆”。园圆(圆)形公(园)学习(园)地(圆)满成功(5)指导书写“园”。带国字框的字,国字框不要写得太大;“元”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竖弯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4.引导认识事物,指导朗读。(1)引导理解“一方鱼塘”: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一方”什么?“一方”有时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砚台、一方手帕”;有时也可指土地,如“一方水土”。(2)引导理解“一行垂柳”,(课件出示)提示:纤细柔软的柳枝沿着河岸整齐地排成一排,我们可以形容这样的景象是“一行垂柳”。同一种事物,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量词,“一行垂柳”的“行”可以用哪个量词替换呢?(3)指导朗读:多么美丽的乡间风光啊!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板块四]学习语言,指导朗读1.学习第3小节。(课件出示公园的)你看到了什么?读读这一小节。2.引导学生在词语中认字:你会读这2个词语吗?(石桥、翠竹)3.课件出示,引导理解“翠”的字义。(绿色)4.引导学生结合认识事物。(1)引导学生观察小桥的:仔细观察,说说石桥是什么样子的。归纳:石桥弯弯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我们说跨在小溪上的石桥是“一座石桥”。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一座石桥”的“座”换成哪个量词?(2)引导观察翠竹的:仔细观察,说说翠竹是什么样子的。归纳: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这么多翠竹生长在一起,便是“一丛翠竹”。(3)指导朗读:一座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板块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看图背诵:今天的旅游结束了,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2.依次出示场景,学生尝试背诵各小节。3.小组接龙,背诵全文。168,[板块六]学以致用,尝试创作1.小结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描述一个场景要先抓住具体的事物,在事物前面用上恰当的量词。2.课件出示课后习题: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学生交流。3.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量词,认识和书写了新的字词,读熟了课文,好多同学都已经背下来了!我们还知道了写场景的时候要抓住具体的事物,并在事物前用上合适的量词。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身边的场景,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方法即兴创作,降低了课后习题的难度,使语言训练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后记】2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168,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杨(yánɡ)树(shù)榕(rónɡ)树(shù)梧(wú)桐(tónɡ)树(shù)枫(fēnɡ)树(shù)松(sōnɡ)树(shù)柏(bǎi)树(shù)木(mù)棉(mián)桦(huà)树(shù)银(yín)杏(xìnɡ)水(shuǐ)杉(shān)金(jīn)桂(ɡuì)(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梧桐枫松柏桦杉桂(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提示:“泡桐”的“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1.给树木贴名牌。(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168,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2.全班汇报,观察,解读儿歌第1、2句。(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3)师生合作读儿歌。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2.生字拓展练习。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nánxiànɡchūnshìyòu橡楠柿柚椿168,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识记生字1.朗读儿歌,复习生字词。(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2)复习听写:杨、桐、枫、松、柏。(3)背诵儿歌第1、2句。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看,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①识记字形:出示,借助识记。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2)运用字理学习“疆”。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耐:忍耐、耐心、耐力。守:守卫、守护、守时。疆:边疆、疆土、疆界。3.指导朗读、背诵。(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激发情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168,“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1.同桌一起学习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3)引导理解词语。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习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1.朗读、背诵儿歌。(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3)借助填空,结合,练习背诵。(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2.模仿与运用。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168,(水杉)(木棉)(桂树)[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1.拓展阅读。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2.推荐阅读《树之歌》。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树之歌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拓展学习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教学后记】3拍手歌【教学目标】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写字、丛林”等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2.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运用部件归类法,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歌、熊、猫”3个字。2.能正确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节奏。168,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认识动物游戏名称:我为动物挂名牌。1.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画,将学生引入动物世界的情境中,并依次出示老虎、长颈鹿、熊猫、孔雀、老鹰等动物的。2.学生从信封里一一找出对应的生字卡片,叫出它们的名字。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动物名字的。[设计意图]设计“我为动物挂名牌”的游戏,旨在提醒学生要自觉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板块二]揭示新课,书写“歌”字玩拍手游戏,过渡到新课学习。1.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有节奏地一起拍拍手。同桌面对面也来拍一拍。2.拍手游戏真有趣呀!我们还可以边念儿歌边拍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拍手歌。3.板书课题,相机指导书写“歌”。(1)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左边“哥”上部“可”不带钩,两个“口”对齐,左部“哥”低,右部“欠”首撇略高。(2)学生书空。(3)给“歌”字组词:唱歌、歌唱、歌曲、国歌、民歌、儿歌、拍手歌……[板块三]初读韵文,识记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自由朗读这首儿歌,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认读,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2.多种方法,指导识记。(1)指名接力朗读儿歌,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如读准前鼻音的字:锦、雁、深,读准后鼻音的字:孔、雄、鹰、翔、丛、猛、灵。(2)指名开火车朗读儿歌。(3)字词分组,分类识记。世界飞翔丛林唱不休①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交流识记方法。②课件出示、象形字,引导并相机解析。ɑ.“羽”本义是鸟儿翅膀上的毛,鸟儿飞翔需要用到羽翼,所以“翔”就有个羽字旁。b.人靠着树木歇息,就是“休”字。c.“丛、从”字形很像,但意思不一样。“丛”字,可以想象下面一横像地面,上面“从”像枝叶交叉的草木。d.“界”字是形声字,上面的“田”表示田地,(课件出示田地的)田地间阡陌纵横,“界”表示的就是田地的分界线。③教师小结: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紧密相关,“根据字形,猜想字义”是一种学习汉字的好方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记方式,又顺势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翔、丛、界、休”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构字之理。[板块四]部件归类,形象识记1.读一读,找一找。(1)这首儿歌中藏着许多动物,请大家再读一读,把文中藏着的动物圈画出来。(2)指名开火车认读:请大家跟这些圈画出的动物朋友们打个招呼。(相机纠正读音)(3)你们了解这些动物朋友们吗?简单说一说。2.指导理解“锦”的意思。(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锦鸡”这个名字很奇怪,“锦”是什么意思呢?(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你们发现它跟锦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168,(3)预设:颜色都很鲜艳,都有花纹……(4)教师相机引导:像这种颜色鲜艳的、漂亮的鸡叫——锦鸡,那么这种颜色漂亮的鲤鱼就叫——锦鲤,像这样色彩鲜艳的云霞就叫——锦霞。3.送动物回家,分类识记。(1)课件出示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指名开火车认读。①孔雀②锦鸡③老鹰④大雁⑤黄鹂⑥猛虎⑦百灵⑧熊猫(2)现在,它们要回家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3)请把它们的序号填在它们的家里面。(指名在黑板上将卡片分类放到房子里,教师引导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4.偏旁归类,指导写字。(1)观察兽类屋子里的“猛”“猫”2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反犬旁向左翻转后像什么?(像一只在行走的动物)后来反犬旁引申为四脚爬行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反犬旁的?预设:狗、狐、狸、猪、狡、猾……(2)指导书写词语“熊猫”。①观察结构:“熊”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猫”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②观察位置:“熊”的上部“能”左右齐平,上面的“匕”在右上格,下面的“匕”略大。“猫”字的“苗”第四笔竖和第五笔横折的横分别在竖中线、横中线上。③观察笔画:“熊”字四点底上合下开,左点偏左,第二、三点分别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点偏右。“猫”的左边反犬旁末笔撇从横中线上起笔。(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端正书写坐姿和握笔姿势,并评价学生的书写成果。“锦”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以辅助,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理解“锦”的意思,再适时拓展锦鲤和锦霞。从读音到字义,再到组词能力,有语音知识学习,有词语积累和运用,更有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板块五]重点突破,学习“隹”“鸟”1.读一读,说一说。(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的和文字。孔雀大雁老鹰锦鸡黄鹂天鹅提问:其实在鸟类的名字里也藏着它们是鸟类的秘密,你能说说这两组词中加点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吗?预设:第二组词中加点字都有“鸟”,第一组词中加点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隹”。(2)鸟字旁的字与鸟类有关,你还知道哪些鸟字旁的字?(鸡、鸭、鸽、鸣……)(3)课件出示“鸟”的甲骨文,提问:“鸟”的古文字就是一只长尾巴鸟的样子。从“黄鹂”“锦鸡”的名字中,你知道这两种鸟外形有什么特点吗?(4)教师小结:由动物的名字我们能知道这种动物的特点。汉字也很有意思,根据字形我们也能猜测字的大意。2.看一看,想一想。(1)出示课件。雀雁雄鹰教师指导:“隹”这个部件读“zhuī”。猜一猜,“隹”表示什么呢?相机出示“隹”的甲骨文,引导观察。预设:上面部分很像小鸟的头,后面那几撇像小鸟的翅膀,最下面的两竖好像小鸟的脚。(2)小结:“隹”也是鸟的象形,但从这种鸟的样子来看,它的尾巴较短,所以“隹”本义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后来,“隹”作为部件和“鸟”一起都表示鸟,对尾巴的长短就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了。(3)课件出示词语。168,孔雀大雁老鹰学生观察字形,引导质疑:为什么老鹰的“鹰”字里有“隹”还有“鸟”?为什么“雁”字里面还有个单人旁?(学生交流)(4)小结:汉字的字形不仅和字义紧密关联,很多时候,我们从汉字中还能体会到古人造字的智慧呢,再一起读读这些有意思的词语吧![设计意图]了解“隹”“鸟”两个表义部件是这一课时的重点,通过出示“隹”与“鸟”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它们虽都表示鸟,但一个本义为短尾巴鸟,一个本义为长尾巴鸟,随着部件构字能力的加强,对短尾、长尾的区分不是那么严格,就都用来表示鸟了。学生在探寻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汉字构字之理,更是祖先造字的智慧以及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写、丛”等7个字,会写“写字、丛林”等6个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试着自由创编儿歌。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板块一]自主互助,快乐学文1.读一读,拍一拍。(1)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读文。数一数: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预设:从“你拍一,我拍一”一直到“你拍十,我拍十”,一共有10个小节。(2)互助学习:同桌合作朗读儿歌。两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小节,开火车读,仔细听一听,同桌哪个句子读得好,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得更好。(3)请一组同桌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评价交流,教师适时指导。(4)师生合作,拍手打节拍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课件出示拍手游戏图)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玩拍手游戏了,谁愿意跟老师一起来玩玩?其他同学帮我们一起读儿歌好吗?2.挑战背一背。(1)小挑战:出示儿歌内容,所有动物的名字都变为括号。师生一起完成拍手歌游戏。(2)音乐响起,师生、生生分组做拍手游戏,读儿歌。3.想一想。(1)引导思考:这首儿歌读起来为什么这么有意思?大家为什么这么快就记下来了呢?学生探究学习:发现拍手歌的秘密。发现一: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节奏相同。发现二:从“你拍一”一直到“你拍十”,数字是依次递增的。发现三:除第2小节,每一小节读起来会押韵。(2)出示儿歌。教师小结:每一小节节拍相同,所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第2小节好像不一样,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读——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儿。读到“伴”字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就会有儿化音了,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设计意图]《拍手歌》的内容安排,动物形象亲切可爱,韵文本身也充满趣味。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和着乐声,打着节拍诵读,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互相拍手诵读,让动物们“藏起来”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板块二]书信为媒,巧学写字1.动物朋友的来信。(1)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保护动物;人与动物是朋友。168,(2)动物也把我们当成了朋友,你们看,它们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课件出示书信,学生自由读,巩固生字词。亲爱的小pénɡyou()们:你们好!“人和动物是pénɡyou(),保护动物是大事。”听说你们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我们真高兴!你们看,我们的动物世界是多么美丽啊!雄鹰在蓝天飞翔,xiónɡmāo()在竹林嬉戏,老虎在cónɡlín()shēnchù()奔跑,大雁在天空xiězì(),孔雀和锦鸡张开了美丽的尾巴,黄鹂和百灵在放声歌唱。我们等着和你们一起嬉戏、交pénɡyou()呢!你们的动物pénɡyou()10月25日2.规范书写。(1)教动物朋友学写字。动物朋友有几个字不会写,它们用了拼音,我们拼一拼,帮帮它们写一写。(2)学生观察交流,教师点评指导。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示一下动物朋友呢?学生按要求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一一进行点评。(3)二次书写,同桌互评。[设计意图]由识字到写字环节,设计了一封动物来信,使汉字的书写还原为生活的实际需要,充满趣味,更有任务驱动。[板块三]创编儿歌,迁移运用1.试编动物拍手歌。(1)教师:动物世界真新奇。除了课文中的动物,你还认识哪些动物呢?哪些动物让你觉得很新奇?请你说一说它们的特点。(2)请大家选择一种或几种动物,仿照韵文前半句结构相同,后半句都是说动物的特点,创编儿歌。你拍______,我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不同学生交流的内容串起来,教师说开头和结尾,让不同的学生以接龙形式创编整首儿歌。2.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拍手儿歌,平时你们接触过其他有趣的儿歌吗?学生交流:一二三,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3.(课件出示“丢手绢”等游戏的照片)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儿歌,看到这些照片,你会想到哪一首儿歌?让我们跟着节奏,一起拍手读一读。4.结语:就让儿歌带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和快乐传承下去。如果大家喜欢读,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可以在《儿歌300首》里找找有趣的儿歌。[设计意图]儿歌是一个民族不老的童年。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带领学生唱起这些儿歌,希望让他们感受一种悠远简朴的文化,感受一种简单的快乐。【教学后记】4田家四季歌【教学目标】168,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5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认识“季、蝴、蝶、麦、苗、桑、肥、农、归、戴”10个生字;会写“季、农、事、戴”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教学过程】[板块一]认识四季,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季节?(2)指名交流。(3)(课件出示四季的)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因为有了四季的更替,大自然才会有变化,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因为有了四季,人类需要的农作物才会更好地生长。四季那么可爱,有人为它写了一首儿歌,请同学们一起读读儿歌的题目。2.揭示课题,理解题目。(1)齐读课题。(2)指导学习“季”字。①记忆字形:熟字加一加,如“禾”加“子”;形近字比一比,如区分“季”与“李”。②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禾”要写得扁、小,“子”三笔写成,横要长。③学生描红,教师展示评价,学生再书写。(3)再来读读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想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这首儿歌介绍的是农家一年四季的场景。3.导入:农家一年四季要做不同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他们的生活。[板块二]初读儿歌,认读字词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圈画生字。农家一年四季有着怎样独特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这首儿歌,把字音读准确。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3.请同学们把这一课的生字圈出来,然后把生字认认真真读2遍。4.教师指名读,学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板块三]随文识字,学好语言1.导入第1小节:季节不同,田家的景象不一样,它们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呢?(1)我们先走进田家的第一个季节——春季。谁来读一读?(2)这就是春季美丽的田家景色,快看看都提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景物?预设:春风、花、草、蝴蝶、麦苗、桑叶。2.认读生字:在这春意盎然的景色中,有6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带着拼音读一读。季(jì)蝴(hú)蝶(dié)麦(mài)苗(miáo)桑(sānɡ)去掉拼音后读一读。3.学习生字。(1)指导学习“蝴蝶”。①课件出示:春风轻轻吹,花开了,草绿了,蝴蝶飞来了。②出示“蝴、蝶”二字的生字卡片,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168,预设:读过的故事书中见过,生活中见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虫字旁表示昆虫的意思,右边的“胡”表示读音……(2)指导学习“麦苗”。①出示麦苗的,引导学生认识麦子。图文结合:看,这就是麦苗,它长出了麦子,麦粒去壳后,经过一系列工序就制成面粉啦!②出示“麦、苗”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甲骨文中“麦”字的字形很像长在田里的麦穗。③由“苗”的字形联想,理解字义:植物刚刚长出来的时候小小的、嫩嫩的,称之为“苗”。④拓展词语:生活中除了麦苗,还有什么苗?(树苗、火苗、鱼苗……)(3)指导学习“桑”字。①认读生字:注意“桑”是平舌音。②出示和对应词语,复现生字,再次认读:桑叶、桑树、采桑。③量词填空。一(片)桑叶一(棵)桑树(4)指导学习“肥”字。①引导:春天田家的桑叶儿是怎样的呢?(肥)②练习组词,拓展运用:“肥”字能组什么词呢?预设:肥肉、肥胖、减肥、肥沃、肥美、化肥、施肥。③理解字义:“桑叶儿正肥”这里的“肥”指的是什么?(大、新鲜、茂盛)对于蚕宝宝来说,这肥美的桑叶是它们最美味的食物。4.指导朗读。春天花开了,草绿了,蝴蝶飞舞,嫩嫩的麦苗刚长出来,桑叶特别肥美。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该怎么读第1小节呢?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重点指导朗读“多嫩”“正肥”。5.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给第一幅图加以补充,你还想画些什么?预设: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绿绿的垂柳,欢快的溪水……6.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看到这样的美景,让人不由得想起某些诗词来,你想到了哪些诗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7.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概括田家春天的场景,你会用哪个词?(随机板书:美或生机勃勃)8.想象着美好的春景,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多对农作物感到陌生,出示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联系生活经验学习,使生字学习更加生活化、情景化。[板块四]辨析汉字,拓展练说1.学习第2小节:夏季的田家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指名回答)2.整体感知:夏天里的田家有什么特点?(“农事忙”,人们都忙着做农事)3.指导书写“农”字。(1)记忆字形: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预设: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农业银行”等;想象记忆;与“衣”对比记忆。(2)指导书写,示范提示:第一笔和第二笔居横中线上侧,撇捺要平衡伸展。(3)学生先说要领,再练写。4.指导书写“事”字。(1)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横笔较多,各部分要写紧凑。中间“口”要稍窄略扁。(2)学生练写,教师展评。5.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忙”。168,(1)了解“农事”:农事指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2)找“农事”:这一小节中写了哪些农事呢?预设:采桑养蚕,(引导学生了解采桑叶养蚕)插秧。(先引导学生想象,再出示插秧视频了解)(3)小结过渡:农民伯伯每天早上出去干活的时候,天还没亮,晚上回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真是“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6.引发学生质疑:这一句中,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预设:“戴月光”是什么意思?7.借助插图理解“戴月光”的意思。(1)课件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的情景。(“戴月光”就是指农民伯伯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月亮都出来了。)(2)引导理解“戴”:月光洒在农民伯伯的身上,就像披戴着月光一样。有一个词语叫“披星戴月”,(课件出示词语)就是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3)理解字义。“戴”这个动作我们经常做。平时我们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字,想想我们戴过什么?预设:戴红领巾、戴帽子、戴围巾、戴项链、戴手表、戴面具。8.指导书写“戴”字。(1)“戴”字也是我们要学会写的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发现它是半包围结构,由“十、戈、田、共”这4个部件组成。(2)教师: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戈”的第一笔要长,“田”中的一小横压在横中线上;斜钩是主笔,起笔高,收笔低,要突出斜钩这一笔;最后一点不能漏写。(3)学生范写,描红,临写。(4)交流展示。9.区分“戴”和“带”。(1)我们还学过这个“带”字,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带”?预设:随身装上某个东西,用这个“带”。(2)现在把这2个字带到语境中,看看你们能不能填对。戴带妈妈(戴)上心爱的珍珠项链,(带)着行李,去海边度假了。明明(戴)上帽子,(带)上美术用具,去上图画课。10.除了采桑插秧,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农事要做呢?借助拼音读一读,看看农民伯伯还要干哪些活。播(bō)种插(chā)秧(yānɡ)耕(ɡēnɡ)田采桑除(chú)草割(ɡē)麦打谷积(jī)肥11.认识农事活动。(1)(课件出示农活)看一看每一幅对应哪一项农活。(2)用上这些农事活动,说一句话。(3)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农民伯伯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设:农民伯伯还要耕田和采桑。农民伯伯还要割麦和打谷。(4)教师:看来农民伯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们早出晚归,多辛苦,多忙碌啊!12.读读这一小节,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13.评价:虽然辛苦,但农民伯伯心中充满着希望,所以虽然身体很累,但是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设计意图]在解读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课外资源,加深了学生对“农事”的认识与了解,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168,[板块五]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指导朗读第1、2小节:生字放回文中还能不能读好?2.以填空形式出示第1、2小节,指名读。3.尝试参照板书背诵第1、2小节。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谷、粒、虽、辛、苦”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吹、肥、忙、归、辛、苦”6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5个词语。2.学习第3、4小节。3.体会儿歌韵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考一考其他同学。2.课件出示词语,并检查认读。3.尝试背诵课文前2个小节。4.听写上节课所学的字。(季、农、事、戴)[板块二]情景识字,学知练能1.导入第3小节:农民伯伯在夏天的时候早出晚归,这么忙碌,这么辛苦,那到了秋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读读第3小节。(1)正音:多音字“场”在这里读“chánɡ”,指平坦的空地,一般是用来打谷、晒粮食的地方。(课件出示)(2)讲解:“稻上场”指的是把稻谷放在平坦的空地上晾晒。(3)课件出示,拓展词语:场院、打场。2.过渡:在第3小节中有个句子写得很形象,你们发现了吗?(谷像黄金粒粒香)(1)认读“谷”,拓展词语。(2)认读“粒”:形声字,指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可用作量词。(3)提问:为什么把“谷”比作黄金呢?预设:看图,秋天里成熟的谷子黄澄澄的,像黄金的颜色。谷子像黄金一样宝贵,凝结着农民伯伯的汗水。(4)课件出示云朵、雪花、雨滴等,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练习说话。3.指导学习生字“虽、辛、苦”,体会情感。(1)过渡:(出示稻谷的)你们看,谷粒颗颗饱满,颜色金黄,这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换来的。秋季,田家人收获的不仅仅是谷粒,(课件出示)你们看菜农收获了蔬菜,果农收获了水果。他们之前“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如今丰收了,他们“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2)指导学习“虽”字。①拼读字音,强调“虽”是平舌音和声调标注位置。②理解字义:“虽”就是“虽然”。(3)理解“辛苦”:除了农民伯伯,你还觉得哪些人很辛苦?4.引导理解“喜洋洋”。(1)引出词语“喜洋洋”:面对丰收,人们的心情怎样?(2)拓展其他表示喜悦心情的ABB式的词语:乐呵呵、笑哈哈、美滋滋……5.面对这丰收的好光景,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诗词?预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激发情感朗读:请同学们带着丰收的喜悦之情朗读课文。7.指导书写“辛、苦”。168,(1)课件出示“辛、苦”,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2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预设:居于田字格的正中央,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最长。(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逐一指导:这2个字虽然都有横和竖,但各有特点。辛:前两横间距稍大。苦:中间的第五笔竖较短,稍倾斜。(3)教师讲清要点,学生动笔练写。(4)评价反馈,修改完善。[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第3小节捕捉到比喻句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借助感知谷粒与黄金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练说比喻句,感受语言的独特韵味。[板块三]学习语言,体会情感1.指名读第4小节:冬季的田家又有着哪些独特的景象?2.指导朗读。(1)提示多音字:这里也有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在这里,“了”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字典中“了”的相关解释)我们来看看:当它读“liǎo”的时候是什么意思?(2)指名说。这里的“了”是“完毕,结束”的意思,“一年农事了”指一年的农事全部结束了。(3)教师指导,读出节奏。3.感受喜悦,读出情感。(1)大家笑盈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高兴呢?请大家完整地朗读4个小节。(2)假如你就是田家人,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高兴。预设:辛苦了一年了,我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手上的农活,开开心心过大年了。大雪覆盖田地,明年又是个丰收年。今年的收成很好,辛苦没有白白付出。我穿上了自己制的又漂亮又暖和的新棉衣。今年的蚕丝卖了个好价钱。教师:是啊,他们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怎么不让人高兴呢?谁愿意读读第4小节?4.自由练读。[板块四]多种方式,熟读成诵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田家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场景?请你读给同桌听。2.师生合作,一边拍手打节拍一边读儿歌。3.比较发现:读一读,看一看,每一小节有什么共同特点?(1)预设:每一小节的字数相同。(2)点拨:儿歌的字数整齐一致,读起来有节奏感。4.引导学生体会韵味:圈出每一行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1)预设:它们的读音特别像。(2)点拨:读儿歌的时候,把末尾读起来特别相似的字音读得重一些,儿歌就更有韵味了,试着读一读。5.指导观察要点,说说田家四季不同的特点。春天——麦苗嫩、桑叶肥夏天——采桑、养蚕、插秧秋天——稻上场冬天——制棉衣6.借助提示,尝试熟读成诵。7.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开火车分节背诵。8.自由练习背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比较、发现儿歌特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与声韵美。朗读的过程就是感受儿歌魅力的过程,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语感的目的。[板块五]自由表达,语言积累1.(课件出示四季的)在四个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悄悄发生了变化?请接着说一说:“春季里,______。”要点:尽量用“什么东西怎么样”的句式,如“柳絮飞”“江水暖”“鸟儿唱”“虫儿舞”……168,2.用这样的方法,自由地去换一换文中你想换的地方,一首新儿歌就产生了。把你编的新儿歌读给大家听听吧。[设计意图]本首儿歌,韵味很美。抓住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进而仿写。指导语言表达时,先扶后放,先展示句式填空,再让学生自由仿照句式说话,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板块六]分类指导,学写汉字1.归类指导书写“吹、肥、忙、归”。提问: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教师示范,指导书写。(1)吹:左小右大,“欠”第三笔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撇向“口”下方,结构就紧凑了。(2)肥:左窄右宽,左顶部高,右底部高,“巴”竖弯钩沿竖中线下笔,右弯钩出。(3)忙:注意竖心旁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横笔从竖心旁右点下方起笔,竖折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收笔不能比上面横长。(4)归:左窄右宽,第四笔横在横中线上,注意右端不出头。3.学生描红,在教师展评后再练写。4.抄写课后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四季、农事、月光、辛苦、棉衣。【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2.背诵关于中华美德的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3.阅读《十二月花名歌》,初步了解正月至腊月中每月开花的花名和特点。【教学重难点】1.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2.背诵关于中华美德的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他就是可爱的状状,他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掌声欢迎他吧!状状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会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爱学习,字典成了他的无声“小老师”。走到哪儿,状状都会带上他的“小老师”。可是今天,他遇到了新难题!2.明确目标。168,(1)课件出示状状遇到的难题。我在读《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的时候,读到一句话:“那龙门像一座桥,可是没有一个桥洞,高高的,斜样儿的,全是大石块堆砌起来的,又像个山坡……”可是“砌”怎么读?不知道字的读音,我该怎么用字典找到这个字呢?(2)你知道状状遇到了什么困难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学会了语文园地二中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你就能帮助状状解决困难了。[板块二]学习方法,迁移运用1.区分用法。(1)课件出示儿歌。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本上的儿歌,注意旁边泡泡框中的提示。(2)同学们,读了提示,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用音序查字法,什么时候用部首查字法吗?谁愿意告诉状状?(3)小结:知道一个字的读音时,我们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我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掌握步骤。(1)如果要用部首查字法查“狐”字,该怎样做呢?(2)自学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和方法。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本上的查字典步骤,看明白了,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3)交流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谁来说一说部首查字法有哪些步骤?请小老师来交流交流。①确定所查字的部首和笔画数。②从“部首目录”中找到相对应的部首和它所在的页码。相机提醒:以“狐”为例,“部首目录”对应的“三画”中只能找出“犭”和它所在的页码,而不是“狐”字所在的页码。③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字在正文中的页码。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狐”字了。交流:字典上有“狐”字的哪些信息?(读音、意思、组词等)小结: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4)课件出示填空,指名再说一说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用部首查字法查“狐”字,可以分为__四__步。第一步:先确定这个字的__部首__,再数一数“__犭__”的笔画,共__三__画。第二步:在“__部首目录__”里的“__三__画”中找到部首“__犭__”和它所在的页码。第三步:在“__检字表__”中找“__犭__”部。再数数“狐”字除去__部首__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狐”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狐”字了。(5)总结方法,出示部首查字法儿歌。看清部首数笔画,部首目录查页码。除去部首数笔画,检字表里找到它。再看页码翻正文,竖线两边仔细查。四个步骤分清楚,记忆部首查字法。3.小试牛刀。依据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帮助状状查到“砌”字。第一步:先确定这个字的(部首),再数一数“(石)”的笔画,共(五)画。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的“(五)画”中找到部首“(石)”和它所在的页码。168,第三步:在“(检字表)”中找“(石)”部。再数数“砌”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砌”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砌”字了。[板块三]指导练习,训练提升1.布置任务。同学们,掌握了部首查字法,下面的任务一定难不住你们,动手试试吧!(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三道练习题)2.再练一练。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三道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3.交流展示。(1)和小组同学交流课本中的练习题完成情况。(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习题,并由学生汇报完成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给全部正确的学生点赞。4.形成习惯。(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大吗?你们瞧,状状来感谢大家啦!状状说:“感谢大家的热情帮助,这节课我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下我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独立阅读了。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遇到不认识的字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2)你觉得学会了部首查字法有哪些好处呢?你打算以后怎样和字典交朋友呢?(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在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过程中,设计内容环环相扣,螺旋上升。通过引入状状阅读时遇到困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部首查字法,再恰当运用这种方法,逐步提升识字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图文结合,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法理解名言的意思,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十二月花名歌》,培养独立阅读的兴趣,了解农历各月份开花的花名及其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过程】[板块一]日积月累,多层练说1.导入:同学们,状状为了感谢大家教会了他部首查字法,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好玩的句子和一首有趣的歌谣。(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3个句子。己所不欲(jǐsuǒbúyù),勿施于人(wùshīyúrén)。与(yǔ)朋友(pénɡyou)交(jiāo),言而有信(yánéryǒuxìn)。不(bù)以(yǐ)规矩(ɡuīju),不能成方圆(bùnénɡchénɡfānɡyuán)。(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3)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准。(4)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读准“欲、施、规、矩”的字音。(5)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指名读,评价)(6)这几句话分别出自哪几本书?(《论语》《孟子》)谁能说说对《论语》和《孟子》的了解?2.指导朗读,读通句子。同学们,句子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通顺,细细品味。(1)指名读,将句子读准确,读通顺。(2)师生对读,赛读,读出趣味。3.小组讨论,理解意思。(1)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2)指名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重点说一说是如何读懂句子的。(3)理解句子意思。168,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现多指应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说与朋友交往中说话要讲诚信。③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指画圆的工具,“矩”指画方的工具。这句话是说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做成方形和圆形的东西,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4)小结:这些简洁精练、生动形象的句子不光记录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言行,还启发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4.创设情境,运用句子。(1)同学们,遇见下面的情况,你会用到我们刚刚学习的哪句话来进行评价?(2)课件出示相关情境,指名说句子。小明不想打扫教室,却叫小刚去打扫。花花和兰兰约好周六下午两点去公园,虽然那天下雨,但是花花还是按时赶到了。同学们在一起玩游戏,有一个同学不遵守游戏规则还不以为意。5.发现特点,背诵名言。(1)再来读一读这3句话,你有什么发现?(2)指名说发现。(3)小结:这几个句子精练深刻,有教育意义,而且是很有名气的人说的话,这样的句子叫“名言警句”。(4)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补充)言必信,行必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师生对读,学生背诵这三句名言警句。[板块二]我爱阅读,诵读品悟1.学习歌谣。(1)复习旧知,引出歌谣。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田家四季歌》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诵)一年中的每一个月份也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状状带给我们的歌谣《十二月花名歌》吧!(2)板书:十二月花名歌。2.自读歌谣。(1)提出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儿歌,注意读准文中注音的字。②在读不懂的地方画上小标记。(2)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正音,交流儿歌中有疑问的地方。3.理解歌谣。(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强调“正月”的“正”读“zhēnɡ”,“牡丹”和“石榴”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2)图文对照认识花名。①课件出示十二种花的,借助插图认识十二种花。②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花吗?我们一起来说出它们的名字吧!(3)读懂歌谣。①“姿百态、正上妆、案头供、斗冰霜”分别写的是哪种花?能看图说说你的理解吗?ɑ.九月菊花姿百态:九月,菊花盛开,姿态万千,各不相同,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b.十月芙蓉正上妆:芙蓉花大而色彩艳丽,像少女上妆时那样漂亮。c.冬月水仙案头供:水仙花清丽、馨香,大家都很喜爱它,常常被放在案头来欣赏,有些地方还盛行水仙花迎春的习俗。168,d.腊月寒梅斗冰霜:联系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梅花》帮助学生理解。②歌谣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提问,教师点拨。(4)这些美丽的花儿分别在一年中的哪个月份开?读一读儿歌,记一记。(5)按歌谣中描述的顺序给图中的花儿排顺序。(6)“正月、冬月、腊月”分别对应一年中的哪一个月份?歌谣里面的月份指的都是我们国家的农历月份。4.通读歌谣。(1)你最喜欢哪一个月份的花呢?能不能把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一边想象花的样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歌谣。(2)师生打拍子,练习有感情地对读歌谣。(3)同桌打拍子合作诵读。(4)看着图中的花儿,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朗读歌谣。5.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个月份的花?能仿照歌谣的形式说一说吗?6.积累拓展。同学们,这些名言和歌谣你都记住了吗?别忘了回家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另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和哪些有关花的歌谣呢?课后试着找找看。(学生交流)【教学后记】4曹冲称象【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4个字,会写“称象、一同、柱子、秤杆”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词语“到底”表达的意思,初步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68,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猜大象有多重吗?(出示大象的)2.引导交流:大象这么重,用什么办法可以称出它的重量呢?3.揭示课题。你们刚才提到的方法都用到了现代先进的设备,可是,古时候人们没有这些设备,那怎样知道大象的体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看看年仅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识记生字“曹、称”。(1)识记“曹”: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姓“曹”,我见过这个字)(2)识记“称”。①出示“称”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会意:手提着鱼,表示称重量。②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见过超市阿姨称水果)5.设疑过渡:你们见过称象吗?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猜大象的体重,想称象的方法,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在读课题时联系生活识字,依据字理识字,相机理解字义。[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官员(yuán)树根(ɡēn)柱(zhù)子议(yì)论(lùn)重(zhònɡ)量(liànɡ)秤(chènɡ)杆(ɡǎn)砍(kǎn)树画线(xiàn)为止(zhǐ)指名读,重点指导:“根”读前鼻音,不要读成“ɡēnɡ”;“重、量、秤”都读后鼻音;“秤杆”中“杆”读三声。(2)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官员树根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树画线为止(3)开火车读。4.识记字形。(1)偏旁归类识记。①木字旁:根、柱、杆;②禾字旁:称、秤;③里字旁:重、量;④言字旁:议、论。(2)看图识记:砍、线。砍价毛线(3)字谜识字。宝贝小口头上开。(员)5.读课文中的长句子。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1)指名读句子,随文识记“秤”字。(2)生活中你见过秤吗?(课件出示电子秤、磅秤、弹簧秤等)(3)指导朗读长句子:读出停顿,语调上扬,读出反问的语气。6.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指导。7.感知内容:课文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识字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再读课文,了解起因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曹冲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2.想象感悟,体会“又高又大”。(1)引导交流: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168,(2)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看看教室的墙壁,想想你平时见过的柱子,你有什么感受?(3)指导朗读:抓住“一堵墙”“四根柱子”等词语,读出大象的“又高又大”。3.品读问句,用“到底”仿写句子。(1)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后有什么表现?(出示课件)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2)(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你读出了什么?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3)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上扬,重读“到底”。(5)表演读: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模仿“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6)仿说:试着用“到底”说一句话。小树到底有多高呢?小鸟到底(能不能飞回家)呢?(雨后)到底(有没有彩虹)呢?(7)小结:看着大象,大家纷纷惊叹,都想知道大象的体重,这便有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重在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起因。比较朗读,渗透朗读疑问句的方法,在读中体会加上词语“到底”后句子语气的不同,明白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难度很大,为曹冲称象作铺垫。[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称、秤”。(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称、秤”。(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偏旁相同,左窄右宽。禾木旁的捺变成点。(3)教师范写“称”。提示要点:“称”是左右结构,右边“尔”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4)学生描红,临写,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秤”。同桌互评。2.书写“柱、杆”。(1)出示范字,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偏旁相同,左窄右宽。木字作偏旁时捺变成点。(2)提醒关键笔画:“柱”的右边是“主”,不要少写一点;“杆”字右边是“干”,不要写成“千”。(3)学生自主练写“柱、杆”。(4)同桌互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称象、一同、柱子、秤杆”。[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写字,教师先范写,再关注易错部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底、做”等6个字,会写“到底、做事、岁月”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词语“才”表达的意思。168,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称象、一同、柱子、秤杆。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呢?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吧![板块二]对比体会,了解过程1.学习官员们称象的办法。(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是怎样议论纷纷的?(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3)指导朗读:先读好停顿,再读好反问的语气,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再指名读)理解词语:“议论”是什么意思?(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文中指官员们对怎样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4)交流讨论:你同意官员们的说法吗?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有何表现?(学生交流)曹操听了直摇头。(5)理解词语:“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直”?(不停地)(6)指名读。指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读出曹操的不满。(7)分角色读曹操和官员们的对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通过换词的方法理解“直”,通过动作演示领会“直摇头”。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了。2.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1)过渡:官员们的办法都不行,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2)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画出写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3)指名读。(出示课件)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4)借助插图,读懂句子。①看插图,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②讨论交流: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吗?对于这个办法,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可以把石头换成别的东西吗?③教读长句子,学生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5)模拟操作,说过程。①小组实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等工具,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践,模拟曹冲称象的步骤。②练说过程:理清顺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经过。小组内互评。(6)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①自主完成习题,标上序号。展评答案。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②借助“先、再、然后”等词语,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清楚。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1)小组讨论:同官员们的办法相比,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指名交流)(168,2)小结归纳:曹冲的办法好在两个地方:一是把大船作为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相机出示课件)官员们曹冲用大树做秤杆来称重用船来称(无法称重)(借水的浮力来称大象)(3)评价: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出示课件)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①对比朗读: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仅仅)②指导重读“才”字,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③仿说句子:用“才”说句子。学生练说,全班交流,评价。④评价曹冲,相机板书“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模拟操作、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而且习得了方法——有序表达,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称象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底、做、岁”等6个字)2.教师范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和四点底的书写规律。底: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然:上下结构,要注意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3.学生书写“底、然”,展示评价,再次练写,同桌互评。4.自由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做、站、船”和上下结构的字“岁”。5.拓展作业:课后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此环节的书写指导,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先指导观察,再示范,让学生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教学后记】5玲玲的画【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68,【课时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幅、评、报、纸”这4个字,会写“一幅画、评比”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理清课文顺序,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讲述故事。【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会画画的小姑娘,她叫“玲玲”,和她打个招呼吧!(指导读准“玲”的后鼻音)2.识记“玲”字。“玲”是形声字,左边的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右边是“令”,表示读音。“玲玲”是形容玉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题目“玲玲的画”中第二个“玲”读轻声。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玲玲的画》,看看玲玲画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用形声字构字的特点认读“玲”字,了解“玲玲”的本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端详(xiánɡ)评(pínɡ)奖(jiǎnɡ)报(bào)纸另(lìnɡ)外催(cuī)一催(cuī)来不及(jí)懒(lǎn)洋洋并(bìnɡ)且糟(zāo)了不肯(kěn)弄脏(zānɡ)拿(ná)起一幅(fú)画(huà)①指名读,重点指导:“幅”是第二声;文中“端详”的“详”字读轻声,指“仔细地看”。②归类识记:“玲、评、另、并”的韵母是“inɡ”。(2)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端详评奖报纸另外催一催来不及懒洋洋并且糟了不肯弄脏拿起一幅画(3)开火车读。4.识记字形。(1)归类识记。言字旁:详、评。(2)看图识记:奖、幅、报、脏。奖牌一幅画报纸脏衣服(3)字谜识字。①漕粮运走一半。(糟)②正月没有初一。(肯)(4)编口诀识记:合手握持就是拿。5.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层次地练读课文,引导学生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图文对照,了解心情1.看图感知心情:看到这三幅图,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选一选,填一填。2.指名回答,了解玲玲心情的变化。3.这三幅图连起来就是本课要告诉我们的故事,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168,学生借助图画,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找出来画上“”。(学生交流后出示相关语句)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5.引导交流:玲玲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读句子)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1)做动作理解“端详”的意思:请一名学生捧着书,做出仔细看书的样子。相机指导:“端详”就是仔细地看。(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得意”:当你得到老师或爸爸妈妈的表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得意、开心、激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得意的事?(3)指导朗读:抓住“得意”“端详”等词语,语调上扬,语速轻快,读出玲玲“得意”的心情。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4)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拿起笔,让它掉到桌上发出啪的一声,理解“啪的一声”的意思。指导朗读“啪的一声”时要读得响而短促。(5)小组讨论: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呢?学生交流玲玲伤心的原因,理解玲玲为什么着急、难过。(6)指导朗读:抓住“伤心”一词,语调低沉、缓慢,读出玲玲很难过的语气。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7)看图思考:画上弄脏的地方和小狗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8)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呢?(9)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她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10)指导朗读:抓住“满意”一词,语调轻快,读出满意的语气。[设计意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借助三幅图整体感知课文,用图画帮助学生了解玲玲心情的变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用做动作、现场演示、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等方式,形式多样地读出玲玲心情的变化。[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幅、评、报、纸”4个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幅、评、报、纸”。(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报”。提示要点:“报”是左右结构,右边要先写横折钩,再写竖。(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提醒关键笔画:“幅”字右边的“田”写得又宽又扁;“评”字右边的长横要穿插到左边偏旁中间;“纸”的右边是“氏”,不要多加一点。(6)学生自主练写“幅、评、纸”。(7)同桌互评,全班展评。2.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一幅画、评比、报纸、电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读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知道玲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下节课我们再来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看看爸爸是怎样引导玲玲解决问题的。[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写字,教师先范写,再关注易错部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168,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画、奖”等6个字,会写“评奖、另外”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一幅画、评比、报纸、电报。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让画变得更美了。这节课我们再次读读课文,看一看:当玲玲遇到问题时,爸爸是怎样帮助玲玲的呢?[板块二]品读对话,理解句义1.学习玲玲和爸爸的对话。(1)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的时候,爸爸和玲玲说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把他们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对话。“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3)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读出爸爸关心的语气;重读“弄脏、来不及”等词语,读出玲玲着急的语气。2.理解爸爸的话。(1)读课文第7自然段,爸爸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①指导朗读:范读,语调上扬,读出反问的语气。②思考:爸爸给了玲玲怎样的建议?③学生小结:爸爸建议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点儿什么,巧妙遮住弄脏的地方。④拓展练说: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⑤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可以画上爬楼梯的小乌龟、滚落的足球、圆滚滚的小花猫……(2)读课文第8~9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出示句子)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①指名读句子,理解“糟”的意思。(坏)②小组讨论,交流:课文里的“好事”和“坏事”分别指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呢?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爸爸说的这句话的意思。④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能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吗?ɑ.妈妈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妈妈在破了洞的地方绣了一朵花,衣服变得更漂亮了)b.爸爸买给我的鞋子小了,穿不了……(送给妹妹)(3)评价: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预设: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爸爸。[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爸爸话中的道理,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拓展练说,让学生思考“弄脏的画还可以怎么办”,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度会高出许多。[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出示“拿、奖、及、画、另、并”6个字)2.教师范写,强调笔画较多的字“拿、奖”和独体字“及”的书写要点。拿、奖: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及:注意笔顺,起笔是撇,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撇和捺要舒展。168,3.学生书写“拿、奖、及”,教师展示评价,学生再次练写,同桌互评。4.自由练写生字“画、另、并”。5.拓展作业: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6一封信【教学目标】1.认识“封、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今天”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学重难点】1.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2.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学过程】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封、削”等13个生字,会写“信、封、珠、灯、影”这5个字,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视频《一封信的旅行》,相机认读“信、封”这两个字,了解“信”的作用就是方便人们互通消息。2.导入新课:露西给出国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她在信里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借助视频识字,相机理解字义。[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出示课件)削(xiāo)土豆铁锅(ɡuō)开始(shǐ)刮(ɡuā)胡(hú)子修(xiū)台灯冷(lěnɡ)清肩(jiān)膀一团(tuán)写完(wán)希(xī)望星期(qī)天鲜(xiān)花朝(cháo)向结(jié)束(shù)重(chònɡ)新指名读,重点指导:①“冷”读后鼻音,不要读成“lěn”;“朝、重、束”都是翘舌音。②最后三个词语都含有多音字:朝(cháo)向结(jié)束重(chónɡ)新(2)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3)开火车读。4.识记字形。(1)联系生活识记:你在哪里看到过“期”字呢?学生交流小结:日历或课程表中常常见到这个字。(2)看图识记:锅、团、胡、肩、修。铁锅团结胡子168,肩膀修理(3)动作识记:削、刮。(4)字源识记:鲜。“鲜”字由“鱼、羊”两个部件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5)字谜识字。树在台下栽,不是困杏呆。(束)5.量词搭配。(1)看图,读读数量词“一封信、一支圆珠笔、一大束鲜花”,指导学生掌握量词和物品之间稍稍停一停的朗读技巧。一封信一支圆珠笔一大束鲜花(2)联系生活拓展数量词:一封(邮件)、一支(蜡烛)、一大束(玫瑰)。6.读文中的短语和长句子。闪闪发光又蹦又跳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1)指名读,读好短语和长句子的停顿。(2)齐读,配上动作读句子,读好表示露西的动作的词语。7.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8.感知内容:露西写了几封信?交流归纳:露西先后写了两封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对数量词、长句子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封信。(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露西的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在文中画上“______”。(2)学生交流,出示第一封信的内容。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3)指名读,想一想:从露西写给爸爸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①预设:露西很想念爸爸。②预设:爸爸不在家,露西很不开心。③预设:爸爸不在家,露西和妈妈遇到了很多困难。(4)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爸爸在家时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呢?想象爸爸不在家后家里的变化,理解词语“冷清”。爸爸在家的时候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以前每天早上,爸爸一边刮胡子,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一边逗我玩。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5)指导朗读:读出露西不开心的语气,语调低沉一些,重读“很不开心”“冷清”等词语。2.拓展延伸,体会收信人的心情。(1)想象交流:如果爸爸收到这封信,他会想些什么呢?①预设:爸爸会很担心露西和妈妈的生活。②预设:不能陪在露西身边,爸爸会很难过。(2)教师小结:爸爸不在家,露西多么思念爸爸啊!露西的这封信寄给爸爸了吗?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朗读露西写的第一封信,感受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体会情感。[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68,1.书写“信、珠、灯”。(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信、珠、灯”。(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王字旁的最后一横变成提。(3)教师范写“信”。提示要点:“信”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得扁一些。(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珠、灯”,同桌互评。提醒关键笔画:“珠”字右边“朱”的第一笔是短撇。“灯”字中,火字旁的笔顺是:点、短撇、长撇、点。2.书写“封、影”。(1)和“信、珠、灯”比较,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信、珠、灯”书写时是左窄右宽,“封、影”书写时是左宽右窄。(2)“封”字的左边是两个“土”,最后一笔是提;“影”字左边的“景”末笔是点,右边的三撇起笔上下对齐。(3)学生自主练写“封、影”。(4)同桌互评,全班展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一封信、写信、水珠、台灯、影子。[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发现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先范写,再关注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3个生字,会写“今、支、圆、笔、电”这5个字,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2.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3.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读了露西写的第一封信,在妈妈的帮助下,露西给爸爸写了第二封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板块二]对比体会,感悟哲理1.学习第二封信。(1)自由朗读课文第7~14自然段,思考:露西的第二封信写了什么?在文中画上“”。(2)小组讨论,尝试补充第二封信的内容。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你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3)全班交流,相机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4)对比朗读,体会情感。①对比出示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内容。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168,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你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②指名读,思考:这两封信有什么不同?预设:第一封信中露西告诉爸爸的都是不开心的事,第二封信中露西告诉了爸爸很多有趣的事。如果爸爸读了露西写的第一封信,心里会很难过;如果爸爸读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会很开心,爸爸就能安心工作了……③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这两封信,读第一封信时语速放慢,语调低沉一些,读出露西不开心的语气;读第二封信时语调轻快,读出露西开心的语气。④小组讨论: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⑤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小结:露西和妈妈不希望远在国外的爸爸太担心,所以露西写的第二封信既表达了思念之情,又考虑了爸爸的心情。2.感悟哲理,拓展写话。(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的第7~14自然段,思考:妈妈是怎样引导露西写信的呢?(出示课件)“我们过得挺好。”妈妈接着露西的话说。妈妈说:“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2)小组讨论:妈妈想告诉露西什么呢?相机归纳:妈妈教露西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妈妈也是在教导露西,不要让爸爸担心,要独立自主,做一个乐观向上的孩子。(3)教师小结:两封信内容不同,生活态度也不同。我们要调整好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4)拓展写话:假如爸爸收到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该怎样回信呢?想一想,写一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前后两封信,体会露西情感的变化。通过多层次的读,移情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聚焦妈妈的语言,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让学生领悟信中蕴含的哲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语言、感悟哲理紧密联系起来了。[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今、支、圆、笔、电”5个字)2.教师范写“笔、电”,强调竖弯钩的书写规律。笔、电:最后一笔竖弯钩,注意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3.学生书写“今、支、圆”,教师强调关键笔画。今、支:撇、捺要舒展。圆:全包围结构,国字框写得稍大一些,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4.教师展示评价,学生再次练写,同桌互评。5.拓展作业:开展班级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说说家的温暖”。【教学后记】168,7妈妈睡了【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3.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脸、沉”这3个字,会写“哄人、圆脸”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学目标】[板块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让我们一起唱唱这首歌,唱给我们的好妈妈听。2.揭示课题:妈妈每天都要照顾我们,多辛苦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妈妈睡了》。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气读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用儿歌导入,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气读课题,确定本课朗读的基调。[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哄(hǒnɡ)睡先(xiān)后睡梦(mènɡ)紧(jǐn)闭(bì)红润(rùn)等(děnɡ)会儿好累(lèi)呼吸(xī)发(fā)卡粘(zhān)住汗(hàn)珠额(é)头沙(shā)发(fā)乏(fá)了指名读,重点指导:“粘”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ān”;“发”也是多音字,在“发卡”中读“fà”;“梦、等”的韵母是“enɡ”不是“onɡ”。(2)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3)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4)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卡片。(5)开火车读。3.识记字形。(1)偏旁归类识记。①口字旁:哄、吸;②三点水:润、汗、沙。(2)做动作识记:闭、吸。动作一:让学生闭上眼睛。(闭)动作二:请同学们一起做吸气、呼气的动作。(吸)(3)实物演示识记:粘。出示教师用双面胶把奖状粘到墙壁上的视频。(粘)(4)字谜识字。林子多一半,别当森字猜。(梦)(5)看图识记:发、额。4.读文中的长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168,指导朗读长句子:句中两个“的”字要读得轻而短,指导读好停顿。5.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渗透识字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生字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地练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给学生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板块三]再读课文,感知辛劳1.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呢?3.引导交流:为什么妈妈哄“我”睡觉时自己却先睡着了?你从“先”字中体会到什么?(指名读)预设:妈妈照顾孩子很辛苦,实在太累了,不小心睡着了。4.指导朗读:妈妈睡得好熟,好香,朗读时语气要轻柔,不要把妈妈吵醒。5.小结: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因为妈妈真是太辛苦了。6.感知内容。(1)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3)指名读,全班读。相机板书:美丽、温柔、累。[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抓住关键词句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体会妈妈的辛苦。落实了第1课时的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哄、脸、沉”。(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哄、脸、沉”。(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沉”左右两部分高低大致相同。“脸”字的“月”要写得瘦一些。(3)教师范写“哄”。提示要点:“哄”的“口”小一些,“共”的第二竖比第一竖长,“共”的第二横穿插到“口”的下面。(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脸、沉”。同桌互评,全班参与展评。2.布置作业。抄写词语:哄人、圆脸、脸色、洗脸、低沉、沉船。[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写字,教师先范写,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再关注易错部分,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第2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本课13个生字,会写“先、闭、发、窗”4个字,积累带“的”字的短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68,1.听写词语:哄人、圆脸、脸色、洗脸、低沉、沉船。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睡梦中的妈妈吧![板块二]细读课文,感受深情1.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2)借助插图,感受美丽。看课文插图,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真美丽?(学生交流)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①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②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看谁说得多。明亮的眼睛水汪(wānɡ)汪的眼睛(迷人)的眼睛乌黑的头发波(bō)浪(lànɡ)似(sì)的头发(柔顺)的头发(4)品读句子,体会写法的精妙之处。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①比较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由表达。(把眉毛当成人来写,说眉毛也在睡觉,语句生动,真有趣!)②教师小结:妈妈睡得好香、好熟,连眉毛都睡着了。(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语气要轻柔,读出对妈妈的爱。(6)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美丽”,读出了“我”对妈妈的爱,接下来的第3、4自然段,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美丽的,还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2)朗读交流:你从哪里读出了妈妈的温柔?(学生交流,归纳:从“笑着、又”等词语中体会到的。)(3)想象说话:睡梦中的妈妈在微笑,她会想些什么呢?(4)推测:“我”为什么想到妈妈在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因为妈妈平时常常给“我”讲故事)(5)评价: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温柔、慈爱、耐心……)(6)联系生活说话:你觉得谁对你很温柔?说一说。(7)指导朗读:语气轻柔,带着微笑,读出对妈妈的爱。3.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累。(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既美丽又温柔,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2)小组学习,思考:读到哪些地方,你觉得妈妈好累?(出示课件)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3)想象说话:妈妈做了什么会这么累呢?168,(4)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妈妈平时为你做了些什么?(5)指导朗读,体会妈妈的辛苦和劳累。4.朗读课文,迁移运用。(1)小组合作读课文第2~4自然段,互相评价。(2)小组讨论:课文的第2~4自然段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归纳小结: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样写,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妈妈的爱。(3)师生合作读课文,读出对妈妈的爱。(4)联系生活说话: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吗?仿照句子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小巧的鼻子,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睡梦中的妹妹真可爱。小小的嘴巴,也在睡觉,睡在妹妹可爱的脸上。学生练说,教师相机鼓励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对比品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而且习得了方法——仿说拟人句,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归纳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写法特点,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先、闭、发、窗”4个字)2.教师范写“窗”字,强调“穴宝盖”的书写规律。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半部分的“”中一点要出头。3.学生书写“窗”,展示评价,再次练写。4.学生自由练写“先、闭、发”,教师提醒关键笔画。先:下部“儿”要写得舒展。闭:门字框要写得宽一些。发:第二笔撇的起笔最高,撇和捺要写得舒展。5.学生练写,同桌互评。6.拓展作业:制作一张贺卡,夸夸自己的家人,写上几句祝福的话吧!【教学后记】口语交际:做手工【教学目标】1.能按照顺序说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2.养成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能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教学重难点】1.能按照顺序说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2.养成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能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了解内容168,1.谈话导入:同学们,“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大家亲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学生制作好的各种手工作品的)2.讨论交流:同学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各有特点,你是怎样制作这个手工作品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做手工的快乐。(板书课题:做手工)[设计意图]创设“‘六一’手工作品展”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分享的欲望。学生们互相欣赏手工作品,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板块二]视频示范,明确要求1.出示课件,明确听的要求。养成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能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提出要求:今天,老师教你们做一个可爱的不倒翁。请大家认真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讲的;仔细看,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等会儿请你们把老师制作的过程说一说。(播放视频《制作不倒翁》)2.教师讲解制作过程。我制作的手工作品是不倒翁。不倒翁是怎样制成的呢?首先要准备好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和工具:彩笔、彩纸、橡皮泥、牙签、铁钉、完整的鸡蛋和剪刀。材料和工具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我是这样制作不倒翁的:首先把鸡蛋尖的一头用铁钉弄一个小洞,倒出蛋液,擦干,再把橡皮泥粘在蛋壳最底下,制作不倒翁的身子,然后在鸡蛋壳上画上不倒翁的脸,最后用彩纸做一顶帽子戴在不倒翁的头上。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制成了。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3.交流获得的主要信息,提出交际要求。(1)引导评价,交流信息:你觉得老师的手工做得怎么样?从老师的介绍中,你记住了哪些信息?①预设:我知道老师的手工作品是不倒翁。②预设:我知道老师做这个手工作品要用到蛋壳、彩笔、橡皮泥和彩纸等。③预设:我知道老师先把蛋壳洗干净了,要从蛋壳尖的一头扎一个小洞,把蛋液倒出来。……(2)引导提问:老师介绍的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你记住了吗?有没有不懂的问题?①预设: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呢?②预设:在蛋壳上扎洞的时候,蛋壳会碎吗?4.引导学生从声音是否响亮、态度是否大方、介绍制作过程是否清楚等方面评价老师刚才的发言。培养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学会发问的意识。(相机板书:按顺序说清楚、记重点、问明白)5.学生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小游戏:我来问,你来说。(1)师生合作演一演游戏。教师问:你制作的手工作品叫什么名字?学生说:我的手工作品叫纸飞机。(2)同桌合作玩游戏。说清楚作品叫什么,怎样完成的,问明白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3)两人一组在全班展示“我来问,你来说”的游戏。6.重点指导按顺序说,并学习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我是这样制作不倒翁的:首先把鸡蛋尖的一头用铁钉弄一个小洞,倒出蛋液,再把橡皮泥粘在蛋壳最底下,制作不倒翁的身子,然后在鸡蛋壳上画上不倒翁的脸,最后用彩纸做一顶帽子戴在不倒翁的头上。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制成了。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1)老师刚才介绍制作不倒翁的时候,用上了“首先、再、然后、最后”等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说制作方法的时候,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说,可以用上“首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还可以用上“第一步……第二步……”把手工制作的过程说清楚。(出示课件)首先……再……然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168,按顺序说,特别重要。(3)小组内交流,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按顺序说说你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听的同学评价是否按顺序说清楚了制作的过程。7.小结学法:在介绍手工作品时,一定要按顺序说清楚名称、材料、工具、制作过程;倾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内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多问为什么。[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通过看视频、玩“我来问,你来说”的游戏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在口语交际中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一段话说得有条理,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他们听、说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板块三]全班展示,展现风采1.“幸运抽奖”游戏活动:随机抽选幸运小组。2.幸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手工作品。温馨提示:幸运小组的同学要按顺序说清楚手工制作的过程。小评委一边听一边记住他们介绍的重要信息,没有听懂的地方,或者觉得幸运小组的同学没有说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疑问。3.学生全班交流,小评委评价,教师点评。(1)预设:学生单独完成的手工作品的介绍。(2)预设:学生和朋友、家人一起合作完成的手工作品的介绍。4.教师小结:不管是幸运小组的同学介绍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还是认真倾听、提出疑问的小评委们的点评,都要做到——(齐读板书)按顺序讲清楚、记重点、问明白。[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需要创造实践的空间,在“抽选幸运小组”“小评委点评”这样有趣的互动交流中,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评价交流活动,扩大参与面,学生人人开口说、认真听、积极评,真正让口语交际落到实处。[板块四]点评颁奖,总结延伸1.小组点评,回放现场视频,全班点评。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发言奖”“最佳小听众”“最棒小评委”等奖项。按“讲清楚”“认真倾听”“记住主要信息”“手工作品有创意”等要求颁发奖状。3.教师总结:介绍手工作品时,按顺序介绍清楚很重要;认真听是记清楚的关键。4.布置作业:听了这些介绍,大家也可以学着做一做,看谁做得最有创意。[设计意图]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回放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手工作品的视频,全班点评和颁发奖状,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明确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认识“弹、钢”等11个生字,发现“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并拓展练说。2.能正确辨析和运用“园”“圆”等4组同音字。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6.背诵古诗《小儿垂钓》。168,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重难点】1.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3.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弹、钢”等11个生字,了解“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了解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熊大、熊二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一起寻找好朋友——虎妞,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和熊大、熊二一起去语文园地三闯关吧!闯关成功,就能找到虎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设计“和熊大、熊二一起去闯关”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板块二]识字加油站1.情境设置:请看第一关——识字加油站。熊大、熊二要正确读出这些游戏的名称才能通过第一关哟!2.出示游戏名称,和同桌说一说他们在玩什么游戏。第一关:识字加油站弹(tán)钢(ɡānɡ)琴(qín)练(liàn)舞(wǔ)蹈(dǎo)唱京戏画图画捏(niē)泥(ní)人下围(wéi)棋滚(ɡǔn)铁(tiě)环(huán)荡(dànɡ)秋千滑(huá)滑梯(tī)指名读,重点指导:“琴”是前鼻音;“捏、泥”的声母是“n”;“环、滑”的声母是“h”,不是“f”。3.小组合作认读去掉拼音的词语。(1)自由读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2)同桌合作读词语,互相纠正错误读音。4.开火车读。5.游戏巩固:帮熊大、熊二贴词语。将各项活动的贴在对应的词语上方,每贴对一项活动的,就大声领读对应的词语。6.讨论交流:这几个词语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词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活动名称的词组成的)7.拓展练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呢?学生交流,看谁说得多。弹钢琴弹琵琶做手工做菜折千纸鹤踢足球8.仿写句子。我会踢足球,还会拉二胡。我会弹钢琴,还会踢毽子。[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始终把识字、学词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积累词语。多种形式地读字词,加深了对词语的识记印象。用填空的方式扩展“动词+名词”结构的短语,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说一说句子,更好地体会了构词的特点。[板块三]辨析同音字168,1.情境设置:我们已经帮熊大、熊二认识了游戏的名称,闯过了第一关,他们可高兴了。接下来第二关可不容易,在奇妙的地下山谷里,有许多生字要回家,可是熊大和熊二分不清这些字,不知道田字格里该填什么字,请你快来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第二关)第二关:辨析同音字[园圆][只支][近进][带戴]2.观察发现每组字的特点。(都是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3.小组讨论:探究每组同音字的用法。特别提醒:“园、圆”“进、近”这两组同音字的字形相近。4.区分同音字“园、圆”。(1)借助,理解字义。园圆花(园)(圆)桌园:指种植菜蔬花果等的地方;也可指供人游玩或娱乐的地方。圆:圆形;完备,周全。(2)编儿歌识字:公园门票要十元,小小花坛圆又圆。5.区分同音字“带、戴”。(1)出示同音字的字义。带:表示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把某样物件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2)拓展词语,辨析运用。(课件出示)选一选,填一填。带戴(戴)红领巾(带)干粮穿(戴)(戴)眼镜(带)行李(3)学生讨论,补充词语。6.学生自学,区分同音字“只、支”和“进、近”,注意“只、支”作为量词时的用法。(1)提醒:动物多数用量词“只”,物品多数用量词“支”。(2)组词区分:如进来、进入;远近、近处。7.闯关游戏比赛: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看谁填得又快又准。(花园圆桌一支笔一只鸭远近进出带领爱戴)[设计意图]同音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通过辨析字形、字义解释、借助理解、扩词、编儿歌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让学生明晰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正确使用这些同音字。[板块四]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1.情境设置:闯过了第二关,熊大、熊二来到了缤纷的雪山世界。咦,第三关是好好说话——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快来帮帮熊大、熊二吧!第三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dòu)露西玩。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2.了解闯关规则,完成挑战。(1)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三个句子。(2)轻声再读:你发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都含有“一边……一边……”)(3)看,仿照例句说一句话。第三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姐姐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4)学生看图说句子,同桌评价。(5)小组练说,全班交流。(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一边……一边……”说句子。168,[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看练习说话,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学生先自由说,再与同桌交流,小组练说,然后全班展示,真正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达到训练的目的。第2课时【课时目标】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帮助熊大、熊二闯过了三大难关。可是光头强出现了,你能帮他们通过光头强的考验吗?2.揭示课题:光头强要熊大、熊二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设计意图]整个语文园地三设置了“熊大、熊二闯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顺利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板块二]说说玩具1.情境设置:面对光头强的要求,熊大、熊二该怎么说呢?(课件出示闯关规则)第四关:最喜爱的玩具仔细观察自己的玩具,想想可以选哪些内容进行介绍。先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玩具是怎样的(可爱、有趣、漂亮等),然后具体说清楚它的样子、好玩在哪里。2.指名交流:把你最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3.教师示范:瞧,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不倒翁。你看,它真有趣。胖胖的身子,头戴一顶尖尖帽,一看就是一个“小胖墩儿”,怎么推它都不倒,可好玩了!4.同桌交流,互评。5.小组内练说。(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先小组内交流,举着自己的玩具,向同伴介绍它的样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介绍玩具的名字、样子、玩法等;准备全班汇报。听的同学认真倾听,有没听懂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提问。6.全班展示:小组推选代表到黑板前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全班同学共同评议,可以从“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是否讲清楚了玩具的样子”“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7.自主完善: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要努力将玩具的样子说清楚。8.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介绍自己的玩具的样子,还要说清楚它好玩在哪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的玩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遇见光头强”的情境,提出要给光头强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好玩在哪里。学生跟着喜欢的动画人物走进课堂,兴趣盎然地说玩具,在同桌互说、组内交流中,最大范围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开口说话,与别人交流。通过“温馨提示”,指导学生说什么,怎样说,为接下来的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板块三]写写玩具1.情境设置:怎样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呢?快来帮帮熊大、熊二吧!(出示课件)第四关:最喜爱的玩具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的玩具,先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再写一写它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写清楚这个玩具好玩在哪里。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写完后读一读。2.学生写话《我的玩具》,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学生写话的情况。3.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168,4.全班评议,评选“最佳小作家”,颁发奖状。5.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同桌互评。6.小结:光头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欣赏完同学们的写话,满意极了!同学们帮助熊大、熊二又闯过了第四关,下节课我们接着闯关吧!第3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3.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熊大、熊二闯到第五关啦!他们来到了美丽的蜜蜂王国,蜜蜂王国的居民们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学会自制积累卡片才能通过哟![设计意图]巧妙创设“蜜蜂王国探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让他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板块二]展示台1.情境设置:熊大、熊二被积累卡难住了,快来帮帮他们吧!(出示课件)第五关:展示台白云乌云朝霞晚霞雨点霜冻雪花冰雹小溪河流湖泊海洋含苞欲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读一读词语和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可以查字典。3.同桌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音。4.小组合作,交流积累卡。(1)读一读:把“展示台”的词语和句子读给伙伴听,小组成员互相评价。(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展示台”围绕自然事物、春天、读书这几个主题展开)(3)议一议: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积累这样的词句呢?(书籍、网络、电视剧、生活中……)5.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内容,讲究分类,坚持积累。6.布置作业,制作积累卡。课外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课后,请你制作自己的积累卡吧!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还可以配上插图哟![设计意图]把词语、句子的积累融入“蜜蜂王国探险”这一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读积累卡、分享发现、学习制作积累卡的活动中,加强了对这些词语、句子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板块三]日积月累1.情境设置:离开了美丽的蜜蜂王国,熊大、熊二即将穿过狗熊岭,他们得背诵《小儿垂钓》才行哟!第六关:日积月累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质疑:读了诗句,你有什么疑问呢?2.小老师领读全诗。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4.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读懂诗意。168,(1)质疑:诗句中,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呢?预设:“蓬头”“垂纶”等词语是什么意思?(2)归纳学法:查字典、借助插图来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蓬头:指头发乱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样子可爱。稚子:指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垂纶:指钓鱼。“纶”是钓鱼用的丝线。借问:打听问路。(3)这首诗中的“小儿”在干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板书:钓鱼)5.师生合作读:重读“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语调轻一些,读出对垂钓小儿的喜爱之情。6.评价: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淘气……)7.熟读成诵,拓展阅读。(1)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背古诗《小儿垂钓》。(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有很多,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两首诗。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设计意图]积累古诗,需要初步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学生的质疑,确定学生对诗意理解的起点。借助课文插图和查字典理解难懂的词语,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最后背诵。拓展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积累从一篇到多篇,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板块四]我爱阅读1.情境设置:告别狗熊岭后,熊大、熊二来到山洞,好朋友虎妞就困在这里,可是要见到虎妞还要读故事《王二小》才行哟!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第七关:我爱阅读王二小王二小是儿童(tónɡ)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替(tì)八路军放哨(shào)。有一天,日寇(kòu)来扫(sǎo)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dí)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shùn)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mái)伏(fú)圈(quān)。突(tū)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qiānɡ)声。敌人知道上了当(dānɡ),就杀(shā)害了小英(yīnɡ)雄王二小。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miè)了全部(bù)敌人。2.品读故事。(1)教师范读《王二小》这个故事,学生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故事,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预设:日寇、顺从、埋伏圈……3.体会情感。(1)画出写出王二小机智、勇敢的语句。(2)交流语句,指导朗读,读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读出对杀害王二小的敌人的痛恨。4.拓展阅读。(1)课外阅读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观看相关影片。(2)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168,[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使情感受到熏陶。这一环节,以情激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学生带着情感读书,教会他们读书的技巧,通过教师范读、品读,提升他们阅读的能力,在读王二小故事,唱有关王二小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感。[板块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帮助熊大、熊二闯关,帮他们找到了好朋友虎妞,熊大、熊二很开心!下课后,请大家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展示积累卡、背古诗、讲故事都可以,让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快乐吧!【教学后记】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1个生字,会写“楼、依”等9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登鹳雀楼》【课时目标】1.认识“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依、尽”等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揭示诗题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山西的永济市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看,这里有座楼,好高啊,数一数,它有几层?这里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喜欢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2.导入课题: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板书:登)3.齐读诗题,读好节奏:“登/鹳雀楼”,指导读好停顿。[设计意图]学生欣赏鹳雀楼,拉近与鹳雀楼的距离,交流图中之景,为后面想象诗歌画面作铺垫。通过画节奏斜线,读好题目,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感。[板块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1.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68,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节奏。4.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指名读。5.师生合作读。教师:(低声)白日——依山——尽,学生:(高声)黄河——入海——流。教师:(低声)欲穷——千里——目,学生:(高声)更上——一层——楼。6.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通过读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感知,有节奏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为后面品读诗句作铺垫。[板块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第1、2句。(1)引导:诗人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再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预设:白日、山、黄河)(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交流: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4)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出示动画)你们看,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下去,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这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学生齐读)(5)识记“依、尽”。①识记“依”: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依)给“依”字组词,体会夕阳依傍着西山缓缓下沉。②识记“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夕阳已经消失在天边了呢?(尽)结合插图理解、识记“尽”。(6)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哪些词语能够描绘眼前的景象?(7)教师引读。(出示课文插图)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远望去,夕阳紧紧依傍着西山落下,近处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还,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学生接读)黄河入海流。2.学习第3、4句。(1)引导: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这么壮丽的景色,由此想到了什么呢?(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识记“欲、穷、层”。①识记“欲”:我们在学过的哪首诗中见过“欲”?(《赠汪伦》)回忆“欲”的意思,给“欲”组词。②识记“穷”: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穷尽、山穷水尽”推测“穷”的意思,认读词语。③识记“层”: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共有几层。(4)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5)联系生活:请学生思考,除了看风景,生活中哪些方面也需要更上一层楼?(6)教师引读。诗人说——(齐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我们懂得了,站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越美。(教师引读)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3.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依山而落,黄河奔涌入海的壮美景象。懂得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诗人所描绘画面的壮美。多次引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理解。[板块四]巩固写字,指导书写1.指导写“楼、依”。(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168,(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楼”字中,“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字中,“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尽、层”。(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层”字中,“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写“黄”。(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示:中间是“由”,不能写成“田”;第四笔横要写得长一些。(3)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出示范字,学生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每课都有重点字教学,使学生在书写上有所得。[板块五]背诵古诗,积累拓展1.配乐背古诗。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课件出示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配乐背古诗,让学生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引入畅当的《登鹳雀楼》,实现以诗带诗,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第2课时《望庐山瀑布》【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炉、川”等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诗题,识记生字1.揭示诗题。(1)教师播放视频。在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就像燃烧着的香炉升起的烟一样,于是人们给它取名“香炉峰”。这座山峰上的瀑布可美了,诗仙李白看过都赞不绝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板书诗题。(3)指名读诗题。根据学过的方法,学生自行划分朗读节奏,教师指导读好停顿。2.随文识字。(1)识记“瀑”:(出示“暴”字)同学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在哪篇课文学过它?(回忆第2课《我是什么》中的“暴躁”)它和三点水交了朋友,变成了“瀑”。(出示加拼音的“瀑”字)学生认读,齐读。168,(2)理解“瀑布”:水有时候很暴躁,会变成洪水淹没庄稼,“暴”的意思是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它加上三点水,“瀑”就是从高山上陡直地流下来的水。(出示瀑布)这就是瀑布。(学生认读“瀑布”,感受瀑布的壮观)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庐山,去欣赏那里的瀑布。[设计意图]通过所学“暴”字引出“瀑”,让学生了解瀑布的样子,感受瀑布的水势迅猛,为理解诗句作准备。[板块二]朗读古诗,感受节奏1.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圈。(2)指名读诗,相机纠错。引导学生读好翘舌音:照、川。(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读,齐读。2.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感受节奏。(3)师生合作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读出节奏。(4)学生配乐朗读古诗。[设计意图]识字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多种方式朗读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过渡: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画就在诗里藏着,需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感受香炉峰之美。(1)自由读第1句。思考: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太阳、香炉峰、紫烟)请画出来。(2)识记“炉、烟”。①识记“炉”。(出示香炉的)这就是香炉,需要点火,所以“炉”有火字旁。(认读“香炉”)②识记“烟”。香炉点火后会冒烟。给“烟”组词,结合认读“烟火”“炊烟”“烟雾”。(3)教师点拨:诗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课件出示香炉和香炉峰的)同学们猜一猜:这座山峰为什么叫香炉峰呢?(预设:形状、烟雾与香炉有相似之处)(4)指名读第1句,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5)教师点拨: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好像紫色的烟雾慢慢升起,环绕峰顶。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6)齐读第1句。2.感受瀑布之美。(1)学习第2句。①教师读第2句。引导:除了美丽的香炉峰,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呢?(瀑布)请画出来。②理解诗句。ɑ.(出示瀑布)瀑布像什么?(白布、白丝带)b.是谁把瀑布挂起来的?(是大自然用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③识记生字“遥、川”。ɑ.识记“遥”。诗人李白站在哪里看瀑布?(远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遥看)给“遥”组词,认读“遥看”。b.(课件出示“川”字的甲骨文)字理识记“川”。④教师引读: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学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2)学习第3句。①(课件出示低矮的瀑布)挂着的瀑布是这样的吗?(不是)那诗中是什么样的瀑布?用诗中的句子说说。(学生齐读第3句)168,②教师点拨:“尺”在古代是度量单位,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李白是拿着尺子去量的吗?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瀑布很壮观。③指名读第3句,指导读好瀑布的壮观。④这么壮观的瀑布是怎么流下来的?(飞)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瀑布的壮观、神奇等)指名读,指导读出夸张的语气。⑤齐读第2、3句。3.感受想象之美。(1)引导朗读: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梦境之中,他不禁怀疑眼前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于是,他想到了——(学生齐读第4句)疑是银河落九天。(2)引导想象:(出示银河的)这就是银河。九天是指极高的天空。瀑布从九天而落,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第4句)(3)配乐齐读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降低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启发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板块四]巩固汉字,指导书写1.指导写“炉、烟、挂”。(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炉、烟”的“火”末笔捺改点,“户”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烟”右边的“大”的末笔改点,“挂”右边的“圭”竖笔垂直对齐。(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书写“照”。(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写好“照”应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照”上下结构,“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书写“川”。(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川”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竖最长。(4)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学后记】168,9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3个字。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看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教学过程】[板块一]解题知“奇”1.引出黄山。(1)课件出示4幅图,观察上有什么。课件出示(2)介绍黄山。这就是黄山有名的四绝——奇松、云海、怪石、温泉。(板书:黄山)2.识记“省、部、景、区”。(1)识记“省、部”。(课件出示地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认读“省、部”)(2)识记“景、区”。(将出示的四幅图圈起来,边圈画边介绍)黄山的占地面积超百余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地区,所以叫它“黄山风景区”。(教学认读“黄山风景区”)3.学习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写的内容。(2)指名回答从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预设:黄山的地理位置,黄山风景秀丽、怪石有趣)(3)识记“闻名”。结合“中外闻名”理解,说说它的近义词,理解闻名是有名、出名的意思。认读“中外闻名”,指名用“闻名”说话。(4)识记“秀、神”。结合理解“秀丽神奇”。认读“景色秀丽神奇”。(5)识记“尤其”。指名自由谈理解,教师结合引导了解词义。认读“尤其”。(6)指导朗读。黄山景色秀丽神奇、中外闻名,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齐读)4.揭示课题。(1)补充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板书:奇石)(2)齐读课题。(3)交流“奇”字的意思。(预设:奇特、神奇、奇妙)再读课题。[设计意图]由黄山的四绝导入课题,结合,让学生对黄山有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68,[板块二]初读找“奇”1.初读找“奇”。自由读第2~6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一: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明自然段序号。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片段处画上星号。2.交流“奇石”。指名回答课文介绍的奇石,教师出示词语。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1)齐读名字。指名回答名字取得怎么样。(2)识记“仙”。结合课件认读。(3)读准多音字“都”。指名读。教师提示:“都”在本课中读“dū”,它还有一个读音是“dōu”。出示词语“天都峰、都有”。指名认读。(4)说话练习。出示填空练习题,指名回答,全班齐答。课件出示课文围绕黄山奇石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共(七)种奇石。(5)明确重点。指名回答课文重点介绍的奇石。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设计意图]找“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梳理文脉。在朗读中感受黄山的魅力。[板块三]指导书写1.指导写“南、些”。(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南”上小下大,上部竖笔略向左斜,下部里面只有两横,竖不出头。“些”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部”。(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学生组词认读。(2)引导观察,学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部”左右宽窄相当,左部“立”宽“口”窄,“阝”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4)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指导书写时应归类写字,将上下结构的“南、些”集中指导,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字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巨、位”等5个生字,会写“巨、位”等6个字。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中的石头,并写一写。4.背诵第2~5自然段。【教学过程】168,[板块一]回顾内容,引出奇石1.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聚焦“奇石”。指名说重点描写的奇石。3.自主读文。选择一处重点描写的奇石的片段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能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又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入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板块二]感受语言,积累背诵1.品读“奇石”。自由读第2~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二:自由读第2~5自然段,标记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奇石。将你最喜欢的描写奇石的片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块奇石有趣在哪里。画出你喜欢的句子。2.以学定教。(1)学生认为哪块石头最有趣,就先欣赏哪块石头,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以“猴子观海”为例。(2)引导学生学习“猴子观海”。①教授学习方法:看。出示,请学生猜哪块石头是“猴子观海”,说明理由。看课本插图,说说猴子在干什么。(预设:看云海)引导学生理解奇石名字中的“观”。②教授学习方法:找。书上是怎么写这块石头的?找一找,读一读。③教授学习方法:说。说说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猴子观海”的有趣、奇特。ɑ.形态有趣、奇特。引导从动词“抱、蹲、望”体会猴子形态的有趣。从“一动不动”体会到猴子神态专注。b.位置有趣、奇特。结合课本插图理解“陡峭”的意思。c.景观有趣、奇特。结合理解“翻滚的云海”,想象猴子所在位置的高耸、陡峭。④教授学习方法:演。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猴子的动作?⑤教授学习方法:读。结合动作,学生表演读第3自然段,体会“猴子观海”的有趣、奇特。⑥结合表演,试背第3自然段。⑦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看、找、说、演、读”的方法欣赏了有趣的“猴子观海”。下面请小组合作,按照刚才的学法自学其他有关奇石的段落,然后一起分享。(3)小组分享,教师引导。①学习“仙桃石”。ɑ.外形奇特,结合来感受。b.来源奇特,这样大的石桃子世间没有,只可能是从天上飞来的。c.动作奇特,体会动词“飞”。d.指导朗读,读出“仙桃石”的奇。②学习“仙人指路”。ɑ.外形奇,体会“真像”。出示,对照文字体会一块天然的巨石居然像一个人,这么高大威严,难怪作者说它“真像一位仙人”。理解“真像”,用“真像”说话。b.动作奇,“仙人”在做什么?“仙人”的手指向哪里?c.书写“位、巨”。注意“巨”的笔顺。d.学生表演读第4自然段。e.试背第4自然段。③学习“金鸡叫天都”。168,ɑ.外形变化奇妙。引导学生理解“金鸡叫天都”的神奇在于变化。几块巨石组成的雄鸡形状本身就很奇特,而每当太阳升起,它就变得金光闪闪,更令人感到惊奇了。b.动作奇特。通过学生表演读,理解“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体会想象的神奇。c.边读边悟,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美景。读准多音字“都”。d.出示,试背第5自然段。e.书写“每、升、闪”。提示:“每”上短下长,两点都在竖中线上。“升”末笔竖起笔高于首笔,收笔低于撇笔。[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猴子观海”,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由扶到放,小组合作学习其他有关奇石的段落,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板块三]总结写法,仿写赞“奇”1.指名读第6自然段。2.认读“奇形怪状”。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奇形怪状”,认读词语。3.发现写作特点。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发现作者写奇石有什么特点?预设:想象丰富,奇石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都写了奇石所在地点,动作描写很精彩。写奇石的顺序不同,有的先写名字,有的最后一句才写,写“奇石像什么”用的词语不同,方法不一样。4.想象说“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块奇石的。学生仿照课文,用“好像、真像”说说其中一块奇石。5.仿照课文写“奇”。完成课后习题第二、三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结合课后习题想象说话、写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迁移写作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教学后记】10日月潭【教学目标】1.认识“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潭、湾”等10个生字,会写“湾、名、胜、迹、央”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等词语,初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168,1.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台湾省有一个著名的湖叫日月潭。那里风光秀丽,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视频播放:日月潭风景)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日月潭。(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开门见山,简明有效。“学贵有疑”,引导学生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标明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日月潭哪些方面的内容?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位置、名字、美景。[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板块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习第1自然段。(1)这么美的日月潭在哪儿呢?(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2)识记“湾”。区分“湾、弯”,组词识记“湾”。(3)利用简笔画,理解识记“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①画简笔画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教师引导学生在日月潭简笔画上描绘山、树,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②课件出示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借助理解“名胜古迹”。(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思考日月潭名字的由来。(2)比较句子,感受日月潭的美。①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湖中央有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的叫日潭;南边的叫月潭。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②比较句子。学生自读句子,体会哪个句子好,并说说为什么。③感受比喻的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精妙,明白日月潭是根据湖面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④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圆圆的”和“弯弯的”两个词语。(3)识记“潭”。回忆《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读“日月潭很深”,理解“潭”是很深的湖,识记“潭”。(4)识记“湖、央、岛”。利用简笔画描绘日月潭。教师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湖,理解识记“湖”与水有关,组词识记“湖”。根据课文“湖中央有个小岛”,画出小岛的位置,理解识记“中央”。通过比一比“岛”和“鸟”来识记“岛”。(5)借助简笔画理解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纸上画图,在北边勾勒出圆圆的日潭,南边勾勒出弯弯的月潭。(6)读出日月潭的美丽。出示日月潭,教师引读:日月潭湖水碧绿,看到圆圆的日潭,弯弯的月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第2自然段。(7)借助简笔画背诵第2自然段。168,[设计意图]简笔画的使用简单快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简笔画能更好地理解如“群山环绕”等难懂词语,突破重难点;也能让学生借助简笔画背诵第2自然段。[板块四]巩固识字,规范书写1.指导写“湾、胜”。(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右边稍过竖中线。“湾”要注意右边第四笔是短竖,“弓”要写得窄一些,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胜”第一笔为竖撇,“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名、央”。(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名”是上下结构,“央”是独体字。“名”中“夕”略偏左上,“口”略偏右下,“夕”第二笔横撇的横短撇长,撇过田字格中心。“央”字竖撇上段在竖中线,撇尖、捺脚持平。(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写“迹”。(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迹”的笔顺,先写“亦”,再写“辶”,“亦”的第三笔撇从竖中线起笔。(3)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方法,起到很好地引领作用。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纱、童”等5个生字,会写“丽、展、现、披”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理解“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1)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欣赏日月潭的美景。2.自由读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边读边动笔圈画。[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既回顾旧知,也唤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期待。[板块二]研究课文,随文识字1.猜图画,赵特点。日月潭就像一位魔术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美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幅图,它们分别表示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呢?请学生判断,并理解三幅美景的特点。课件出示(清晨)(中午)(雨中)2.品读“清晨美景”。168,(1)你们喜欢日月潭清晨的景色吗?(指名读)(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看不清,朦朦胧胧的)(3)除了飘着薄雾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预设:晨星、点点灯光)(4)这些景物都看得清楚吗?为什么?结合理解“隐隐约约”,想象清晨日月潭的美。(5)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清晨的日月潭的美读出来吗?(6)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3.品读“中午美景”。(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课件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2)理解“太阳高照”。这时的天气怎么样?(预设:晴天)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太阳高照)(3)理解“清晰”。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预设:清晰)“清晰”就是清楚的意思。(4)想象画面。想象一下,此时的日月潭有什么美景呢?(5)指导朗读。结合,读一读晴天美丽的日月潭。4.品读“雨中美景”。(1)课件出示句子,齐读。课件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2)哪些词语让你们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预设:轻纱、朦胧、仙境)(3)结合理解“蒙蒙细雨、轻纱、童话、仙境”,识记“纱、童、境”。(4)如果说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是清晰可见的,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预设:朦胧)(5)理解“清晰、朦胧”。通过对比,理解、积累“清晰”和“朦胧”这对反义词。(6)指导朗读。看到朦朦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词语、想象画面、朗读课文”的方法感受日月潭美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感悟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教授学生品读美景的方法。[板块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吗?(预设: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预设:风光秀丽)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3.我国台湾地区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通过预习查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学生分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词语“风光秀丽”,知道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来写的。课前预习资料的分享,将课堂引向课外,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兴趣。[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指导写“丽、展”。(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丽”首笔长横居上居中,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居竖中线两侧。“展”字的“尸”从上、左包围,居上偏左,“”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提在竖中线左侧,捺脚略长。(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现、披”。(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168,(2)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现”的“王”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见”左竖紧贴竖中线,收笔于横中线下侧,竖撇撇尖伸至“王”下。“披”的“皮”竖撇贴近竖中线,“又”的首笔横段在横中线上,撇尖过竖中线,捺脚略低于撇尖。(4)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临写,让学生掌握书写汉字的方法,写正确、规范、美观的汉字。【教学后记】11葡萄沟【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2.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沟、产”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会写“份、坡、枝、收、城、利”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导入,质疑激趣1.猜谜导入。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预设:葡萄)课件出示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那就是葡萄沟。(板书:葡萄沟)随题认读生字“沟”。3.读题质疑。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来同学们对葡萄沟非常好奇,那我们就带着任务一起读读课文吧。(出示学习任务一)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168,标明自然段序号。通过读课文,知道葡萄沟的风土人情。2.学生分享交流: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有很多水果,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补充板书:在标题旁加上“真是个好地方”)3.一起读读标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葡萄沟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交流读课文所得,适时板书课文的中心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三]品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地图,认识葡萄沟。课件出示地图,了解新疆吐鲁番的位置,结合火焰山下的峡谷,理解“沟”的含义。2.结合课前预习,教师补充介绍新疆吐鲁番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叫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读好多音字“好”。3.读一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4.学生汇报交流。认读“产”,结合水果认读水果名字,识记“份”。课件出示桑葚杏子无花果葡萄5.课件出示句子,填空。课件出示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6.引读板书。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7.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借助理解生字词,建立与字形、字义的联系。第1自然段内容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交流,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板块四]归类写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认读后按结构进行分类。预设:“份、坡、枝、收、城、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客、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起、老”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2.指导书写“份、坡、枝、收、城”。(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都是左窄右宽)(2)引导观察:写好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提示:写“份”时,“分”中“八”宽“刀”窄,“八”罩住“刀”,“八”顶部撇低捺高。“坡”中的“土”最后一笔写成提。写“枝”时,“支”中“十”窄“又”宽。(4)学生学写这5个字,描红,练写。3.指导书写“利”。(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组词。(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利”左宽右窄,“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收于竖中线,末笔捺改成点。(4)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要求掌握的字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掌握识字写字的方法。168,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客、市、起、老”4个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板书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后在课题后板书“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齐读板书。[设计意图]以巩固生字为切入点,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回忆课文内容,梳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受,强化中心句。[板块二]小组合作,品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任务卡,小组合作完成。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小组讨论合作,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展示。(1)出示山坡、梯田。借助理解“山坡、梯田”。(2)添加叶子理解“茂密”。出示葡萄架,指名操作多媒体,在葡萄架上添加葡萄叶,理解很多很多叶子才是“茂密”。(3)理解“凉棚”。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做动作)就像搭起了什么?(预设:凉棚)山坡上只有一个凉棚吗?书上有个词叫——(齐说)一个个。(4)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多凉棚,你有什么感受?把感受送进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4.欣赏葡萄。(1)颜色多。让学生画出描写葡萄颜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葡萄卡片,学生上台贴葡萄卡片。结合理解“一大串一大串”。(2)理解“五光十色”。课文用哪个词形容葡萄颜色多?(预设:五光十色)比较“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不同,明确“五光十色”不仅指葡萄颜色多,还说明了它品种多,品质好。(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阳光下五光十色的葡萄,带着想象读句子。5.体会人情美。抓住“准会、最甜、吃个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6.指导朗读。葡萄五光十色,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带着美好的感受朗读整段话。7.回扣中心。我们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设计意图]利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吐鲁番的梯田、茂密的葡萄枝叶。课堂的互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板块三]走进晾房,品读美食学习第3自然段。1.葡萄还能做成美味的葡萄干,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学习任务二)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二:168,知道葡萄干是在哪里制作的。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干的味道。2.学生汇报交流。3.借助理解“晾房”。4.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读准多音字“分”,课件出示表示制作步骤的,让学生排序。5.指导朗读。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美味可口,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文。读准多音字“干”。6.回扣中心。新疆吐鲁番出产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我们忍不住要赞叹一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制作葡萄干的相关知识,提高课堂实效。分点指导学生学习时,不断强化中心句。[板块四]巩固识字,规范书写1.指导写“起”。(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走”从左、下包围“己”,“走”捺笔舒展至“己”下。(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客、市”。(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写好这2个字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客”上部扁、窄,下部高、宽。“市”上扁下长。(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写“老”。(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示:“耂”从上、左包围“匕”,“耂”居上居中,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长撇从右上格斜穿田字格中心撇向左下格。(3)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书写汉字,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2.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3.能展开想象,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5.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6.发现一些表示颜色的词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168,7.背诵关于风景的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8.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教学重难点】1.能展开想象,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4.发现一些表示颜色的词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识“昌、铺”等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放假都喜欢旅行,那你们喜欢什么交通工具?(2)初识火车票。(课件出示火车票)这就是我们坐火车需要购买的车票,你们见过吗?2.认读生字,认识车票。(1)认读生字。①同桌间讨论交流车票上的生字,将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让会认的小老师帮忙认。②课件出示车票上的生词,指名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全班齐读。③交流认识生字的方法,给生字组词。(2)认识车票。课件出示车票,提问:从车票中,你看懂了哪些信息?①学生交流:看懂了检票口、出发地、目的地、车次、日期、发车时间、票价、座位号、座位类型、个人信息等。②巩固信息。交流后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抢答。课件出示这趟火车是由哪里开往哪里的?这趟车的车次是多少?这张票的座位号是多少?需要在哪个检票口检票?3.强化理念。(1)今天我们知道了除了可以从语文书上识字外,从车票上也能认识很多生字。同学们还能从哪里认识新字呢?(2)小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设计意图]学生互助认识火车票上的生字,将课堂交给学生,能提高课堂效率,玩抢答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回顾旧知,激发想象。(1)课件出示本单元出现过的比喻句,指名读,谈感受。课件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2)课件出示课本插图“爸爸的鞋”和“弟弟的鞋”。学生讨论交流它们像什么。(3)课件出示课本第54页中的泡泡框,读一读。(4)课件出示词语,全班交流:它们像什么?168,课件出示柳(liǔ)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鞋①学生选择词语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回答。②你问我答,游戏巩固。学生之间互考,一学生问:什么像什么?另一学生回答。2.猜猜词义,总结方法。(1)以教促学。①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学生读一读,猜测加点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八路军隐蔽(yǐnbì)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②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后半句“敌人很难发现”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隐蔽”就是借助别的东西将自己挡起来的意思。③总结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第2、3句。(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fánnǎo)恼。◇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fǎn)?①小组合作猜测第2、3句的意思,并说明理由。②小组派代表交流,师生评议。(3)总结方法,以后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设计意图]比喻句的学习中,由旧知迁移到新知,建立前后的联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学习理解难懂词的方法上给予指导,适时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2.发现一些表示颜色的词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教学过程】[板块一]学写留言条1.创设情境。(1)情境导入:周末的时候,小新在家接到外婆打来的电话,外婆说她做了小新最喜欢吃的红烧鱼,叫小新去她家吃饭。小新要去外婆家了,可是家里没有人,他也没有电话手表。他害怕妈妈回来发现他不在家会担心。这个时候,小新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新想想办法吗?(2)揭示主题:当我们不能当面跟别人说清楚情况,也没有通信工具时,就可以通过写留言条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别人。2.学习留言条的格式。(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留言条,指名读。(2)明确格式。①学生交流留言条的格式。②教师总结。留言条分四个部分:标题、称呼(留给谁的)、正文(有什么事)、落款(自己的名字和时间)。(3)记忆口诀。课件出示留言条格式口诀,学生朗读、记忆。课件出示标题上方正居中,简单明白写清楚。称呼顶格左上角,还要记得加冒号。正文前面空两格,简短明白有礼貌。名字日期各一行,两项都在右下角。3.学生练写。168,(1)课件出示课本中呈现的两种情况,学生齐读。课件出示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去小红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2)学生圈画出留言条要写给谁、要告诉对方什么内容。全班交流。(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请学生展示。全班评议、修改。[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使用情况,通过自己的观察,先行发现留言条的格式,教师后总结又能加深记忆,学生练写,再一次巩固所学。[板块二]我的发现1.课件出示课本“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认读。2.课件出示第一行词语,学生交流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白色——雪白米白奶白3.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泡泡框,教师总结:“白”的前面加上了“雪、米、奶”这些事物用来区分不同的白色。结合理解,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白,米白就是像米一样白,奶白就是像牛奶那样白,白的深浅程度不同。4.课件出示其他三组词,学生交流发现,圈画出表示事物的词。课件出示红色——火红桃红枣(zǎo)红黄色——土黄鹅(é)黄金黄绿色——草绿翠绿墨(mò)绿5.拓展延伸。学生自己说一类颜色,并说出它的不同种类,看谁说得多。[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能让学生理解同一颜色也有不同种类;拓展延伸更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积累词语。第3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诵读关于风景的名句并背诵,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2.借助拼音阅读《画家乡》,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过程】[板块一]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句子,相机正音。全班齐读。3.学生交流四句话的大致意思。4.借助和文字理解四句话的意思。(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意思是,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像图画、文章一样美丽。形容该地方风景优美,令人赞叹。(2)“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的意思是,一群骏马在秋风萧瑟的塞外草原上驰骋,杏花在江南的烟雨中悄然开放。(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都是无价的,近处的水和远处的山本是无情之物,但在作者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4)“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的意思是,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面开阔,在尽头与天相接。5.学生想象画面,反复诵读句子。[设计意图]学生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相关有助于学生了解意思。反复诵读,积累句子。168,[板块二]我爱阅读1.谈话过渡。(1)人人都夸家乡美,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有什么特点呢?(2)孩子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也爱画自己的家乡,瞧瞧,他们都画了些什么?(3)课件出示大海、山村、平原、草原、城市的。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相关地区特点的资料。2.疏通短文《画家乡》。(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反复读。标明自然段序号。课文介绍了哪些小朋友的家乡?(1)开火车读文,教师相机正音。(2)预设:课文介绍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五位小朋友的家乡。3.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课件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课件出示人物家乡在哪里画上的内容涛涛海边海、装满鱼虾的船、捡贝壳的涛涛山山山里高山、清水、房子、树林、挎着竹篮正要去采蘑菇的山山平平平原平原、稻子、棉花、菜地、竹子、鸡、鸭、田野上奔跑的平平青青草原草原、羊群、骏马、骑在马上赶着羊群的青青京京城市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跑向图书馆的京京(2)阅读分享:你最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3)仿照说话:请你也介绍下自己的家乡。(4)画一画: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设计意图]表格的使用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与表达紧密相连,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能自己尝试赞美家乡。【教学后记】12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观、沿、喝、渴”4个字,理解词语“井沿”。168,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了解寓言1.故事导入:一天,小鸟遇到了坐在井里的青蛙,你瞧,他们争论了起来!这就是寓言故事《坐井观天》。2.简介寓言,揭示课题:寓言故事里往往蕴含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识记“观”字。(1)识记“观”: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2)出示“观”的甲骨文,“观”的甲骨文字形像睁着眼睛的鸟。引导学生观察、意会,帮助理解字义:又字旁的“观”,意思是看,观天就是看天。[设计意图]用故事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介寓言的特点,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标,思考寓言蕴含的道理。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读课题时联系生活识字,依据字理识字,相机理解字义。[板块二]初读感知,随文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学习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1)教师范读,了解课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课件出示: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2)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随文认读“井沿”。①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学生上台指一指简笔画中的“井沿”。②学生交流:你怎样记住“沿”字?(换一换:铅-钅+氵=沿看图识记:井沿、窗沿)③找位置:指名在“一口井”上张贴青蛙和小鸟的,标出他们的位置。4.学习第2~7自然段,感知青蛙和小鸟的三组对话。(1)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2)课件出示三组对话,随文识记句子中的生字。课件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①读准多音字“哪”,这里读三声“nǎ”。②联系生活识记“答”:你在哪里见过“答”字?(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③比较识记“渴、喝”:“口渴”需要水,因而“渴”的部首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喝”的部首是“口”。编顺口溜识记: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④读准多音字“哪”,“哪”在句末读轻声“nɑ”;“弄”的声母是“n”,不是“l”。⑤结合生活实际来识记“错”字,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⑥理解字义识记“际”:通过查字典可知“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是“交界或靠边的地方”。⑦通过加一加来识记“话”字:讠+舌=话。课件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⑧做动作识记“抬”。(3)同桌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再读课文。168,5.整体感知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落在(井沿上),看到的天(无边无际)。[设计意图]随文识字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一环节中,创设情境并分角色朗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渴、喝”。(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渴、喝”。(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①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②预设:右边的部件相同,右下部分的笔顺都是先写“”,再写竖折。(3)教师范写“渴”。提示要点:“渴”是左右结构,右下部分的“人”末笔捺改点,再写竖折。(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喝”。提示要点:左边的“口”要写得小、偏上。同桌互评。2.书写“观、沿”。(1)观察:和“渴、喝”比较,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2)提示关键笔画。观:左边的“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沿: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与“几”不同。(3)学生自主练写“观、沿”。(4)同桌互评,教师展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坐井观天、观看、边沿、前沿、口渴、喝水”。[设计意图]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写字的效率,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井、答、话、际”4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知道小鸟和青蛙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坐井观天、观看、边沿、前沿、口渴、喝水。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新课: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板块二]朗读品味,读懂寓意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组对话。(1)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鸟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②指导朗读,范读,指导读好儿化音“哪儿”,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168,③师生合作,男女生分角色表演读。教师:一只小鸟飞呀飞,他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男生:你从哪儿来呀?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2)拓展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小鸟飞过__高山__,飞过__大海__。这天大得很!青蛙只待在__井里__。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二组对话。(1)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天的大小。(3)读懂青蛙的观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相机板书。(青蛙:天井口大)①对比朗读。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②教师引导: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交流,自由表达)③教师总结:感叹句和反问句更能突出青蛙的自以为是。(4)读懂小鸟的观点。相机板书。(小鸟:天无边无际)①巩固“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课件出示:“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是(A)A.交界或靠边的地方。B.彼此之间。C.时候。D.当,适逢其时。“无边无际”的意思是(B)A.一眼望得到边。B.没有边,很大。②想象画面:小鸟还飞过哪些无边无际的地方?(学生交流,归纳: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5)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①指导读好反问句:重读“别”“井口”“那么远”,语调上扬,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②指导读好感叹句:重读“弄错”“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③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组对话。3.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组对话。(1)小组合作读第6、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课件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①指名读,思考: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呢?②模拟实验:用纸卷成筒状当“井”,模仿青蛙从井里看天的样子,透过纸筒观察黑板,了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青蛙看到的天的范围有限。③小组讨论: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相机归纳:青蛙笑了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小鸟是笑青蛙见识狭窄、目光短浅。(2)指导朗读: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读出青蛙非常自信的语气;重读“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读出小鸟肯定、强调的语气。4.整体感悟,理解寓意。(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168,2)小结:同学们,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没有遇到过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是怎么面对他的?(4)总结: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学点儿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5.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一望无边的蓝天,他一下子惊呆了,于是对小鸟说:“我真的弄错了,天真的无边无际。”小鸟说:“是啊,你到处去看看,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比较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悟趣,读中明理。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寓意。通过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2.教师范写,强调“际”的书写要点。际:左右结构,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要写得高而窄。井:第一横比第二横略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比竖撇略长。答: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合”的撇、捺舒展。话:左窄右宽,“舌”的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3.学生书写“际”,展示评价,再次练写,同桌互评。4.自由练写“井、答、话”。5.拓展作业:课后,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13寒号鸟【教学目标】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10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3.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2.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朗”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68,【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故事导入:很久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出声音:“哆啰啰,哆啰啰……”是谁在号叫呢?它就是寒号鸟。2.简介寒号鸟。课件出示:一般认为,寒号鸟指的是复齿鼯鼠,体形像松鼠,因为怕冷,日夜不停号叫,所以叫“寒号鸟”。3.识记生字“号”。“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háo”,如“号叫”“号哭”,课文中“哀号”的“号”也读二声。(学生齐读课题)4.揭示课题:寒号鸟为什么在崖缝里号哭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故事导入,简介寒号鸟,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寒号鸟为什么在崖缝里号哭呢”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课文,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堵(dǔ)住崖缝(fénɡ)当(dānɡ)作喜鹊(què)晴朗(lǎnɡ)衔(xián)来枯(kū)草劝(quàn)告趁(chèn)天晴将(jiānɡ)来狂(kuánɡ)吼(hǒu)重复(fù)哀(āi)号(háo)得过且(qiě)过寒冬腊(là)月指名读,重点指导:“衔、劝、趁”都是前鼻音;“缝、朗、将、狂”都是后鼻音;“当”在本课中读四声。(2)读去掉拼音的词语。(3)开火车读。4.识记字形。(1)熟字比较识记。吼—孔枯—故劝—力(2)借助识记:堵、缝、衔、枯。课件出示:一堵石崖一道缝喜鹊衔枯草(3)字谜识记“朗”字。良言相伴一月来。(朗)5.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识字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用看图观物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提高生字识记的效率。[板块三]整体感知,初识角色1.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1)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2)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能保暖;喜鹊的窝在杨树上。)(3)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寒号鸟懒惰,喜鹊勤劳)168,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天气的变化,了解文章的顺序。课件出示: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1)师生合作读,感受不同季节“风”的不同和天气的变化。(2)讨论交流: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天气越来越冷)(3)指导朗读:重读“刮着”“大雪纷飞”“狂吼”“冰窖”等词语,带着表情做动作表演读,读出越来越冷的感觉。(4)小结:课文是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写的。3.(出示课件)三名学生按三个时间段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填空,了解故事的大意。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课件出示: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寒号鸟(只知道玩、睡大觉);冬天说到就到,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寒冬腊月,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冻死了)。[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对照课文,知道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使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有初步的印象。引导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按时间段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故事结构,理清文序。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文本大意的练习,以实实在在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将、阵、枯、纷”。(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将、阵、枯、纷”。(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①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②预设:“阵”的右边是“车”,不要写成“东”。③预设:“枯”字左边的“木”捺变点。(3)教师范写“将”。提示要点:“将”左窄右宽,右边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寸”的横在横中线下侧,较长,点在竖中线上。(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阵、枯、纷”。同桌互评。2.书写“朗、却”。(1)和“将、阵、枯、纷”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将、阵、枯、纷”左窄右宽;“朗”左右宽窄相当;“却”左宽右窄。(2)提醒关键笔画:“朗”的左边不是“良”,第六笔是点。“却”的右部“卩”的一竖略长。(3)学生自主练写“朗、却”。(4)同桌互评,全班展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一阵风、方阵、晴朗、枯草、却是、将要、大雪纷飞、纷纷。[设计意图]集中归类识写,便于学生掌握同一结构的汉字书写要点,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先范写,再关注易错部分,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5个生字,会写“面、夜”2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168,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一阵风、方阵、晴朗、枯草、却是、将要、大雪纷飞、纷纷。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指四名学生分读课文。(一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余三名学生按时间段读相关段落)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板块二]品读课文,了解不同1.读描写喜鹊和寒号鸟不同表现的句子,比较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当冬天来临前,寒号鸟和喜鹊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2)指名读描写喜鹊的语句,感受喜鹊的勤劳。①天气转凉时,喜鹊是怎么做的?②展开想象:一早,喜鹊会飞到哪些地方寻找材料做窝呢?(山林、田边、草丛……)又是怎么寻找的?③喜鹊这么努力地衔回枯草筑巢,真是不容易啊。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④朗读:重读“一早”“东寻西找”“忙着”等词语,语速稍快,读出喜鹊忙忙碌碌的样子。(3)指名读描写寒号鸟的语句,感受寒号鸟的懒惰。①和喜鹊相比,寒号鸟真是太懒惰了。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它的懒惰呢?②“却”字写出了寒号鸟和喜鹊完全相反的行为,“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进一步说明它天性懒惰。2.读对话,感悟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个性。(1)过渡:寒号鸟这么懒惰,作为邻居的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呢?寒号鸟听了劝告说了些什么呢?(2)理解喜鹊的两次劝告。课件出示: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①小组讨论: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告诉它要趁天气暖和做窝;第二次告诉它这样做的原因——现在懒惰,将来难过。②指导朗读喜鹊的话:第一次重读“别”“赶快”等词语,语气诚恳,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次重读“快”“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等词句,语气加重,读出着急的语气。③评价: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相机小结:从喜鹊说的话,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目光长远、勤劳踏实、善良的喜鹊。(3)理解寒号鸟的回答。课件出示: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①喜鹊真的傻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寒号鸟糊涂、懒惰,自以为是,不听劝告)②结合上下文理解“得过且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预设:只要天气好,有太阳晒,寒号鸟就把做窝的事丢到一边,整天玩,玩累了就睡,过一天是一天,过得去就行,一点儿也不想想将来。这样的生活,就是“得过且过”。168,(4)指导朗读:重读“傻”“不要吵”“别啰唆”等词语,语调拖长,读出寒号鸟糊涂、懒惰,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语气。 课件出示: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①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②同桌分角色朗读,配上表情、动作表演读。3.抓住环境和寒号鸟的语言,体会“得过且过”带来的后果。(1)寒号鸟为什么在夜晚哀号呢?课件出示: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2)指名读,想一想: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因为天气太冷,寒号鸟没有做窝,崖缝里很冷,它冻得不住地哀号。)(3)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的意思。(4)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名读。教师提示:这些都是带“得”字的短语。你们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短语呢?(学生交流,指名说)课件出示: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热得直冒汗热得像蒸笼…………(5)指导朗读寒号鸟的话,语调稍快、低沉,读出它的可怜与凄惨。(6)想象说话:如果寒号鸟没有冻死,明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会怎么做呢?(玩、睡觉、不做窝)(7)寒号鸟白天玩,晚上受冻了才想着要去做窝,可是时间不等人,寒号鸟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描写喜鹊与寒号鸟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话,通过品味理解、分角色朗读等学习方式,在对比中感悟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及个性,从而明白导致它们不同命运的原因。[板块三]揭示寓意,创编故事1.联系生活,领悟寓意。(1)讨论交流: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2)小结:课文中的喜鹊因为目光长远,及早地做好了鸟窝,平安地度过了冬天;而寒号鸟不听劝告,得过且过,因为不及时做窝,最后冻死了。(3)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得过且过的人?谁又是你身边的“喜鹊”和“寒号鸟”呢?(4)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5)教师总结:学了《寒号鸟》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2.拓展想象,创编故事。(1)寒号鸟就这样被冻死了,大家一定很伤心。如果寒号鸟听从了喜鹊的劝告,这个故事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呢?我们来重新编一个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吧!(168,2)提示:同学们可以按照本文的结构——“按天气的变化叙述,喜鹊怎么做,寒号鸟不听劝,喜鹊又怎么劝,寒号鸟终于听劝,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来编故事。(3)自由练说,同桌互讲,发现典型,指名讲述并评议。[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最终要与生活相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类似“寒号鸟”这样得过且过的人,由寓言回归生活,进一步领会要珍惜当下,勤勉努力,不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的人生哲理,教学的目标得以落实。创编一个与课文结局截然相反的故事,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才是正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夜:上下结构,上部较窄,下部较宽,下面右边不能少写中间一点。书写时注意各部件的大小,摆好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面: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第四笔横折中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方,比第一笔横宽。3.学生书写“面、夜”,展示评价,再次练写,同桌互评。4.出示词语,学生读写。(1)出示:山脚、当作、前面、晴朗、枯草、正好、清早、现在、将来、大雪纷飞、枝头、夜里。(2)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名读。5.拓展作业:课后把《寒号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邻、治、怪”5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动画:课件出示《葫芦兄弟》动画视频。168,2.观赏葫芦:小葫芦的本领可大着呢!它不仅可以变出葫芦娃,还可以做成很多美丽的工艺品,你们看——(课件出示用葫芦制作的各种工艺品)3.谈话:这么精美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从前,有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他天天盼着小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读好轻声“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导入,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欣赏用葫芦制作的工艺品,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师生合作读课文,相机正音,评价。4.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葫(hú)芦(lu)藤(ténɡ)谢(xiè)了蚜(yá)虫盯(dīnɡ)着比赛(sài)感(ɡǎn)到奇怪(ɡuài)慢(màn)慢地快长啊(ɑ)指名读,重点指导:“藤、盯”读后鼻音;“赛”读平舌音;“芦”在“葫芦藤”中读轻声。(2)读去掉拼音的词语。(3)开火车读。(4)学生拿出自制的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认读,正音。5.识记字形。(1)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葫、芦、藤。竖心旁:怪、慢。(2)看图识记:藤。课件出示:藤(3)熟字识记。加一加:咸+心=感换一换:鸦-鸟+虫=蚜叮-口+目=盯(4)形近字比较识记“赛”:赛—寒(5)儿歌识记“谢”。课件出示: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6.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7.感知内容: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再读课文,了解起因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看课文插图,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1)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课件出示:谢的解释有:①表示感激;②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168,“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④)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2)指名读,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3)圈画动词。课件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4)理清小葫芦的生长顺序:种下葫芦—(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小葫芦。(5)指导朗读:重读“细长”“雪白”“小”等词语,读出喜爱之情。2.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4、5句,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1)男女生赛读,重读“多么可爱”,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好感叹句。(2)关注种葫芦的人的举动,重读“每天”“看几次”等词语,体会他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起因。借助课文插图,圈画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多种形式地读,渗透朗读感叹句的方法。[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棵、盯、治、怪”。(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棵、盯、治、怪”。(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①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②预设:“棵”的“木”捺变成点。(3)教师范写“怪”。提示要点:“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横撇的撇段与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与捺的宽度。(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棵、盯、治”。同桌互评。2.书写“邻”。(1)和“棵、盯、治、怪”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是左右等宽。(2)提醒关键笔画:“邻”的第二笔捺改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3)学生自主练写“邻”。(4)同桌互评,全班展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8个要求会写的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邻”是左右等宽的字。教学中将前5个字集中识记、书写。教师先范写“怪”,引导学生关注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再观察“邻”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3个字。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68,1.听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新课: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得到呢?[板块二]朗读感悟,探究原因1.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2)对比朗读。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②练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3)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种葫芦的人的神态、动作,理解“盯”的意思。(盯:注视,集中视力看。)(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言自语”。(5)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语调轻柔,渐渐上扬,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期盼。课件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2.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邻居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邻居的话。课件出示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2)指导朗读:重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语气急切,读出邻居焦急的心情。(3)讨论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奇怪”?用波浪线画出他的话。(4)比较朗读。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②练读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语调上扬,读出种葫芦的人自信的语气,读出他对邻居的质疑。(5)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①小组讨论,小结归纳。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②拓展练说。课件出示下几滴雨__怕什么__!男子汉__还哭鼻子__?下几滴雨不可怕。男子汉不哭鼻子。168,3.学习第4自然段。(1)借助课文第二幅插图,读懂句子:种葫芦的人不管蚜虫,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2)出示三幅图画,学生观察:课时出示(3)比较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和小葫芦有什么关系呢?(4)讨论交流:梳理出叶子、蚜虫和小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叶子被蚜虫吃了,葫芦得不到养分,自然就长不好了。)相机板书:生蚜虫—叶子变黄—小葫芦落了(5)指导朗读。课时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重读:“更”“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等词语,语速放慢,声音轻一些,读出种葫芦的人的难过。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4.总结寓意。(1)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2)学生交流,小结归纳:①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比较朗读、抓住关键句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力求使学生通过多层次地朗读,主动地发现课文深刻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谢:左右结构,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边,“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三个部件大致等宽。想:上下结构,“木”的末笔捺变成点,“心”略扁,第二笔是卧钩。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三横之间等距。3.自由练写左右结构的字“谢”,上下结构的字“想”,独体字“言”。4.拓展训练: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接着编故事。【教学后记】口语交际:商量【教学目标】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2.商量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教学重难点】168,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当我们自己要说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件事情,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希望大家既能做到认真聆听,又能做到自信发言。你们能做到吗?(能)真好,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们,获得你们的同意,这样的沟通就叫“商量”。(板书课题:商量)3.给“商”注上拼音,认读“商”字。[设计意图]以提问为课堂教学的抓手和切入点,以学生的回答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借助“提问要求”,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通过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有话敢说,知道怎么说。[板块二]借助例子,初学商量1.创设情境,尝试第一次“商量”。(1)模拟交际:今天是状状的生日,他想早一点儿回家,于是就去找同学小丽商量,想调换值日时间,他是这样和小丽说的:“嗨,今天是我的生日,要早一点儿回去,你和我换一下值日时间吧!”但小丽好像没听见,理也不理他。(2)讨论交流,状状和小丽的第一次商量失败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同桌交流,情境表演。(3)方法指导:和别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要有礼貌;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板书:有礼貌、商量的语气)2.情境表演,尝试第二次“商量”。(1)过渡:在大家的帮助下,状状明白了和别人商量该怎么做,他又去找小丽商量了。他该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呢?谁来帮帮他?(2)学生交流。(3)渗透方法:我们和别人商量事情,除了要用商量的语气,还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相机板书: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说清楚)(4)情境表演:同学们,状状他是这样做的。(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状状:小丽,我想和你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想早一点儿回家,你看行吗?小丽:好的,没问题。[设计意图]以情境为依托,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氛围,在交际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商量时的语言、语气、语调及人物表情,渗透“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说清楚”的交际要求,学会商量。[板块三]实际演练,模拟交际1.出示“会商量”技巧清单。课件出示:要有礼貌地说,运用商量的语气。要说清楚理由,不能吞吞吐吐。根据实际,礼貌应对。2.模拟“商量”情境一: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1)同桌合作,模拟交际。(2)情境表演“借书”,全班评价。3.设置障碍,灵活应对。(1)讨论交流:商量的结果有时候是征得了对方的同意,有时候也会被对方委婉地拒绝。如果借书被同学拒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68,课件出示:学会理解他人,不勉强他人。遇到问题多想想办法,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2)情境表演,模拟被对方委婉地拒绝的情境,全班评议。4.模拟“商量”情境二:同学约你周末一起爬山,你和妈妈商量,希望她同意你去。(1)同桌讨论,相机采访。(2)师生合作表演,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商量的对象变了,商量的语气和表达也改变了。课件出示:根据商量的对象,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及语气。(3)相机颁奖,渗透方法。(4)小结:现在状状明白了,和别人商量事情时,要做到:课件出示:与人商量有学问,语气委婉又诚恳,理由充分且具体,商量未成别气馁,文明修养最重要。[设计意图]沿用教材中的范例,设计出符合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在实践中,让学生直面问题,在情境中机智应对,以此培养其口语交际的能力。[板块四]还原生活,学会商量再创情境,学以致用。1.出示情境:元元放学回家写作业,可是家里太吵了,爸爸在大声地接电话,奶奶因为耳背听不清声音,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妹妹在屋子里又唱又跳。2.小组讨论:元元应该怎么和家人商量呢?(1)观察画面,好友互讲。(2)演绎故事,完整讲述。(3)引导评价,学夸优点。(4)相机颁奖,渗透方法。[板块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运用商量的语气和别人商量事情,还学会了把事情有礼貌地说清楚。老师希望大家今后不管何时何地,和什么人商量事情,都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板画心形图)[设计意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课外延伸,实践运用。从一节课延伸到一门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口语交际最终回归生活。【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认识“锋、蜜”等9个生字。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3.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4.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5.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6.背诵古诗《江雪》。7.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168,【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4.发现“左短右长”和“右短左长”的字的不同特点,按规律书写。5.朗读并背诵古诗《江雪》。6.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锋、蜜”等9个生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锋(fēnɡ)蜜(mì)蜂(fēnɡ)幕(mù)扫(sǎo)墓(mù)慕(mù)抄(chāo)炒(chǎo)(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读,师生帮助正音。提示:读准“锋、蜂”的后鼻音;读准“抄、炒”的翘舌音。(3)去掉拼音,猜猜读音。同桌互读,合作正音。(4)开火车读,比赛哪辆小火车开得又快又流畅。(5)打乱顺序,教师指名读。2.运用规律,自主识字。(1)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要见面了,谁能让它们找对朋友?(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的习题)(2)同桌合作讨论。(3)出示词语,学生上台操作,让生字宝宝和词语交朋友。(4)你为什么让它们交上朋友?指名让学生说说理由,体会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重点指导:“幕”起到遮盖、阻隔作用;“墓”与土有关;出示“慕”的演变过程,了解下半部分与心有关。3.创编儿歌,巩固生字。(1)填一填。课件出示:有山是峰,有虫是(蜂),有金是(锋)。高高的山顶是(山峰),勤劳的昆虫是(蜜蜂),金属磨尖是(刀锋)。(2)编一编。你能仿照上面的儿歌,为其他两组形声字中的一组编一首儿歌,帮助我们区分形近字吗?(预设:吵架要用口,抄写要动手,炒菜少了火,永远不会熟。)4.拓展练习。课件出示:拨(废)纸披(波)浪泼(拨)动破(披)风废(泼)水波(破)坏168,[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重在让学生辨析形近字。在观察与比较当中,学会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即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创设游戏识字、儿歌创编等环节,多种形式地读字词,加深对汉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印象。教师有意识地拓展两组形近字,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去判断、去区分,最终熟练地掌握方法。[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读成语,猜意思。(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豪(háo)言壮语少言寡(ɡuǎ)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①指名读,师生帮助正音。重点指导“只、豪、寡”的读音。②开火车读词语。(2)讨论交流: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都含有“言、语”二字,意思都和言语活动有关)(3)猜词语意思。①根据字面意思来猜测。(重点讲解“豪言壮语、少言寡语”的意思)②这8个词语都和言语活动有关,可它们的意思都差不多吗?(有的表示言语多,有的表示言语少,有的形容语言很豪迈,有的形容语言像蜜糖一样甜)(4)游戏:我演你来猜。①师生合作“猜词”游戏。教师表演“自言自语”,学生猜。②学生合作表演“不言不语、甜言蜜语、三言两语、豪言壮语”,其余学生猜。2.词语运用。课件出示:自言自语少言寡语甜言蜜语这个骗子说了那么多(甜言蜜语),就是想哄孩子跟他走。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我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爷爷平时(少言寡语),只是喜欢种种花、写写字。3.拓展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言语”的四字词语?(胡言乱语、花言巧语、轻言细语等)4.仿照课本上的加点部分,把句子写具体。(1)比较读句子,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课件出示: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小花。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凉棚。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①讨论交流:上色的词语都是具体说明后面的事物怎么样。如“细长的”说明葫芦藤的形状;“雪白的”说明小花的颜色。②归纳写法:加上描写形状、颜色、形态等的词语,事物的特点就更鲜明了,句子也更具体、生动了。(2)仿照例句,在括号中加上合适的词语。①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从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把句子写具体。课件出示:(蓝色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碧绿的)池塘开满(粉红的)荷花。②同桌互评。③全班交流,读一读仿写后的句子。(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将事物说具体。课件出示:(随风飘荡)的云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成群结队)的大雁168,[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重在词句的巩固运用,辨析词语的差别,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运用。在句子的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把句子表达得具体、生动的好处,然后练习写完整的句子,拓展训练。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2.背诵古诗《江雪》。3.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教学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1.出示汉字,指导观察。(1)课件出示“观、呼、忙、如”,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四个字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3)虽然同为左右结构,但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写法一样吗?“观、呼”左边短,右边长;“忙、如”左边长,右边短。2.教师范写,归纳“左短右长”和“右短左长”的字的书写规律。(1)“观”和“呼”:左短右长,左边部分要写得窄小些,位置略往上靠,右边部分要写得宽大些,注意与左边部分笔画的穿插。重点提醒:“观”的右边“见”的撇要穿插到左边“又”的点的下面。(2)“忙”和“如”:右短左长,右边部分位置略往下移。重点提醒:“忙”字右边“亡”的横要穿插到左边竖心旁点的下面。3.学生自由练写。(1)学生描红,临写,注意左右部件的比例,字要写得匀称、美观。教师巡视指导。(2)评价反馈:投影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进一步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及变化。4.熟字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结构的汉字?左短右长:吹、呀、叹等。右短左长:归、打、扫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意在强化写字效果,特别出示了两组富有特点的字:“左短右长”和“右短左长”的字。通过观察,让学生对字的整体结构有所感知,渗透注意字的部件的占位,才能把字写美观的方法。归纳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写字要领,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获得反馈,不断进步。[板块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同桌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错误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径、翁”的后鼻音,“踪、蓑”的平舌音。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到“千山、万径”时声音延长,强调范围广,数量多。读到“绝、灭”时利落收声。4.师生对读,男女生合作读。5.想象画面。(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把《江雪》画成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等景物,展开想象,描绘画面。)(2)配乐诵读。6.熟读成诵:借助关键词语“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背诵古诗。168,[设计意图]本板块的教学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学生能借助插图了解大意;想象画面,感知“孤独”即可。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古诗的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直至熟读成诵,以期达到积累的目的。[板块三]我爱阅读1.出示几幅寓言故事的,学生猜故事名字。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掩耳盗铃(1)导入:这些都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合作读短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4)重点指导词语“宝剑、船舷、记号、捞、不慌不忙、靠了岸”,“舷”的读音是“xián”,不要读成“xuán”。(5)指名朗读课文,把故事读正确、读流畅。2.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理解“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3.读好故事,体会寓意。(1)表演读:重读“催”字,读出旁边人的干着急;重读“不慌不忙”,读出刻舟的人不紧不慢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课文。(3)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呢?①预设:这个人能否把宝剑捞上来?②预设: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人或事?(4)小组交流,体会寓意。(5)小结:做事情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知道变通,否则很难获得成功。4.延伸拓展,博览寓言。(1)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2)把《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设计意图]抓住寓言故事短小而又耐人寻味的特点,在质疑问难、讨论交流中揭示寓意。延伸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教学后记】15八角楼上【教学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生字,会写“八角楼、星星之火”等词语。结合插图体会“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能说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68,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6个生字,会写“八角楼、星星之火”等词语。结合插图体会“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井冈山八角楼,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课件出示:八角楼外观八角楼毛主席故居内景八角楼的天窗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2.教师书写课题,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3.指导书写生字“楼”。教师边写边介绍:“楼”是个形声字,本义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你们能用“楼”组词吗?(高楼、黄鹤楼、楼梯、上楼、下楼、茶楼、阁楼……)4.读完课题,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八角楼,让学生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楼”字,从理解字义到组词,落实了生字学习的要求ꎬ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课前质疑让学生学会提问,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横线,加上问号,联系上下文或者插图想一想。2.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齐读,去掉拼音后指名认读。课件出示:八角楼(lóu)战争(zhēnɡ)年代(dài)夜幕降临(lín)寒冬腊(là)月文章(zhānɡ)握(wò)笔凝视(shì)察(chá)觉清油(yóu)灯设计意图:此处初步识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为后面的教学减轻压力。边读课文边识记生字词,也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印象。4.指导写字。课件出示“年”的笔顺,学生观察笔顺,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写完后请人评议。重点指导:写“年”字时注意三横等距,长横在下,第四笔是短竖。课件出示“轻”的笔顺,学生模仿书写,并在课文后的田字格中练写,写完后展示评议。注意与“清”字的区别,比较组词。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掌握书写要领,习得书写汉字的方法。[板块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朗读课文,用“______”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168,2.用“四要素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寒冬腊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想“夜幕降临”是什么时间?“寒冬腊月”又是什么季节呢?(2)课文写了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写文章的事情。2.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预设:(1)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坐在破旧的桌子前写文章。(2)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清油灯,灯光很昏暗。3.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毛主席的工作条件吗?(条件艰苦、简陋)[板块四]观察描红,学写汉字1.描红课后所有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字写好看。2.学写“夜”“披”“利”。“夜”字上点居中,捺要舒展。“披”字左窄右宽。“利”字左宽右窄,竖钩挺直。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识记生字词。2.朗读课文,能说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3.结合插图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指名认读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个生字,现在开火车认读,看看哪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课件出示:楼房战争年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文章握笔凝视察觉清油灯2.听写词语:请拿出听写本,听写词语。课件出示:上楼年月夜晚披着轻轻地胜利3.导入新课: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块二]看图读文,感悟形象1.自主实践,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地方。(3)小组合作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2.小组探究,感悟形象。(1)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吗?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2)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预设:①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②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3.全班交流汇报第一句话。(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1)“腊月”是指农历的哪一个月?(农历十二月)(2)是的,这时候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寒冷刺骨的深夜,毛主席在干什么呢?(在写文章,在忘我地工作)168,(3)课文的插图中,毛主席穿着单薄的军衣,为了抗寒,他还披着一条毯子,这是一条怎样的毯子呢?(薄薄的,不厚的)那你知道“薄”的意思吗?(不厚)(4)天气如此寒冷,毛主席穿得如此单薄,看到这一幕,你想说些什么呢?毛主席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地工作,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想着祖国和人民,只想着中国的革命事业,这多么令人敬佩呀!4.全班交流汇报第二句话。(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1)谁能结合插图,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沉思:深思。察觉:发觉;看出来。)(2)指名读句子,其余的同学边观察课文插图边思考:此时,毛主席在想什么呢?(3)指名回答后老师总结。毛主席也许在想,这小小的火苗能照亮黑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就像这小小的火苗,这革命的火种一定会照亮中国,燃遍中华大地。5.毛主席不辞劳苦,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工作到深夜,只是偶尔一天这么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1)“每当”是什么意思?(在任何时候,无论何时)(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毛主席每天夜晚都在工作,很辛苦。)(3)老师总结:是的,我们的毛主席就是这样工作的,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忘我地工作。就在这座八角楼上,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4)让我们走进《国宝档案》,借着八角楼的灯光,去了解毛主席的工作吧!设计意图:通过独立阅读、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观看视频等形式,从重点句子入手,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主席的伟大形象。[板块三]想象说话,提升认知假如你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这样不辞艰辛,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敬爱的毛主席,我想对您说:设计意图:从阅读到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后记】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168,【教学重难点】1.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还记得一年级学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吗?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板书:朱德)2.认识朱德。课件出示朱德,学生介绍课前查找的关于朱德的资料,认读“朱德”。3.识记“扁担”。(1)认读“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课件出示扁担,学生认读。注意“扁担”的“担”读轻声。(板书课题)(2)学写“扁担”。“扁担”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词。田字格出示范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提示:“扁”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担”左窄右宽。4.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文题目中有4个字是本课生字,其中有2个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再板书课题,分散识字、写字,以收到更好的字词教学效果。[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或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读书情况,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去掉拼音读。课件出示:zhūdébiǎndɑnzhìwǔzédídǒu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毛泽东敌人山高路陡nánzhēnɡzhànɡténɡliàojìnɡ难走斗争打仗心疼不料敬爱3.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正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件出示相关语段,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朱德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看到后,越发敬爱他了,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设计意图]利用填空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语文要素。[板块三]学习课文,了解背景1.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哪些难理解的地方,互助解答。(2)理解“会师”。课件出示会师,理解文中的“会师”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会师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3)结合地图补充背景知识。课件出示:168,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湖南省交界处,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敌我势力悬殊,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红军均处于劣势。(4)感受严峻形势。①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敌人距离不远,非常危险)课件出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②红军会遇到哪些危险呢?请大家说一说。带着感受齐读第1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除了距离敌人不远,形势严峻,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2)井冈山上粮食多不多?怎么解决?(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3)体会“挑粮路艰辛”。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出了什么。(预设:路很长,路很难走)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②理解“挑粮路长”。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③理解“挑粮路陡”。课件出示井冈山山路,理解“山高路陡”。走这样的陡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④理解“争”。路这么远,山又高又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预设:团结、不怕困难)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预设:争)⑤指导朗读。指名带着感受读,齐读,指导读出挑粮的艰难和大家的团结、不怕吃苦的精神。[设计意图]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利用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随后指导朗读,使读悟结合,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板块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2.指导书写“志”。(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提示: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稳稳托住上面的“士”。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3)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书写“伍”。(1)出示范写的字,指名认读。组词识记。(2)引导观察:写好“伍”字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伍”中的“五”第二笔竖稍向左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设计意图]在书写指导中要重视教师范写,写字的指导上也要引导学生对字的重点笔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规范、正确地写字。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师、军”等4个字。2.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过程】168,[板块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巩固生词,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朱德毛泽东同志队伍敌人扁担难走打仗心疼不料敬爱山高路陡斗争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山高路陡,挑粮非常艰难,但战士们都争着去。你们看,这就是红军当年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课件出示朱德挑粮的)课文具体讲了朱德同志挑粮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不仅能巩固学过的内容,还能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学习中。同时,也能通过理解词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板块二]研读课文,感知人物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人物品质。(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2)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并交流。课件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①认识“斗笠”。课件出示斗笠,认读斗笠。②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选一选,连一连,读一读。③仿照短语类型,互相说一说同学的样子,全班交流。④理解“同甘共苦”。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样争着挑粮,一样的穿戴,一样挑着满满的粮食。这就是“同甘共苦”。⑤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敬佩之情。2.体会“藏”着的爱。(1)朱德同志跟大家一块儿挑粮,为什么大家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预设:朱德同志很辛苦,战士们心疼他。(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担忧、心疼之情。(4)理解“不料”。①引导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练习用“不料”说话。②你从“不料”中体会到什么?(预设: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平台,既掌握了文本重点,又进行了拓展训练。[板块三]总结升华,体会敬意1.战士们看到朱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2.口头填空。课件出示句子,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大家见了,心里想:(朱德同志与我们同甘共苦,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是位好军长),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3.评价人物。朱德同志作为军长,与战士们一块儿挑粮,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精神。4.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他们的领导下,才战胜了敌人,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意图]进行语言训练,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再次感受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情。168,[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师、战”。(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提示: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师”左部竖撇稍直,右部横不宜长,竖要直。“战”左紧凑右舒展,“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末笔点勿漏写。(3)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书写“军、士”。(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提示:“冖”的横钩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志”的“士”上横长,下横短。(3)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书写汉字,要注意汉字的结构,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后记】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重难点】1.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2.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泼水节视频,让学生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预设:傣族的泼水节)(1)识记“族”。课件出示傣族人民,认读“傣族”一词。(2)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泼”。出示田字格中的“泼”字。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过泼水节,水打湿了头发。②教师指导书写“泼”。“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2.揭示课题。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有一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以忘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学习第1自然段。(168,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预设:凤凰花开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2)理解“一年一度”。说说它的意思。(预设:每年一次)(3)学习“火红火红”。课件出示凤凰花,理解“火红火红”。运用:火红火红的(杜鹃花)。[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识字效率。结合理解词语,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认读,齐读。课件出示:泼水节民族度过敲打龙舟驾驶笑容满面踩水饭碗祝福健康长寿3.教学多音字“铺、盛”。pū(铺路)pù(店铺)chénɡ(盛饭)shènɡ(盛开)4.整体感知。交流: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课件出示: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5.认识周总理。课件出示周总理及资料。课件出示:周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他十二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任总理期间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祖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并借助,让学生感知伟人周恩来的形象,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板块三]品读语段,感受盛况1.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当时他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指名交流,进行体会。(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①识记“敲”。学生交流“敲”的识记方法,说说还能“敲”什么物品。②理解“四面八方”。人们可能是从哪里赶来的?交流总结: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就是“四面八方”的意思。③理解“赶来”。能不能用“走”替代“赶”?交流总结:“赶”字体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和激动。④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读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预设:特别隆重的场合,迎接最尊贵的客人)②理解“好像”。凤凰花的花瓣和红地毯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第1自然段“火红火红”理解。用“好像”说话。(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预设:龙船、花炮很多)②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场面热闹喜庆,人们非常欢迎周总理)168,(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你感受到人们怎样的心情?(见到周总理后激动的心情,欢迎周总理的欢快心情)3.指导朗读。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人们想见周总理的急切心情和热闹的场面。[设计意图]抓住文中体现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品读重点词句,能促进学生理解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板块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学生认读、组词。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忘、度、龙”。(1)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提示:“忘”字上窄下宽;“度”字“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里面的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龙”字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下撇出,末笔点勿漏写。(3)学生描红,练写。(4)师生评议,修改。3.周总理来了,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过节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先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难写、易写错的字,给学生予以充分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炮、穿”等4个字。2.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交流: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学生交流)2.检查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词,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难忘的泼水节》,看,周总理来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既复习了字词,又温故知新,顺利进入第2课时的学习。[板块二]品读语段,感受难忘1.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2)学生交流。师生合作读:周总理身穿(学生接读)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学生接读)水红色头巾。(3)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服饰?(预设: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亲如一家)(4)指导书写“穿”字。(5)哪个词写出了周总理的表情?(预设:笑容满面)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周总理很高兴)(6)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一读。(7)圈画出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8)指导朗读。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2.学习第5自然段。(168,1)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请大家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______”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圈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预设:端着、拿着、蘸、泼洒)(3)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代表祝福也越多。(课件出示说话训练)课件出示:●清清的水泼洒到白发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__福如东海__。●清清的水泼洒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__茁壮成长__。●清清的水泼洒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__家庭幸福美满__。●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__健康长寿__。(4)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一题,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5)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热闹,读出欢乐。[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调动感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练习说话,提升其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板块三]品读语段,表达难忘1.自由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数一数: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情感?预设: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之情。2.指导朗读。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指名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设计意图]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离不开结合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比较句式读,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板块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炮、向、令”。(1)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组词记忆。(2)教师范写,提示:“炮”右半部“包”的“巳”要与“已”区别开来;“向”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令”字上宽下窄。2.学生描红,练写。3.师生评议,修改。[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字形、独立写字的能力,教师重在指导不容易写好的字,剩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最后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优劣,再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后记】18刘胡兰【教学目标】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字,会写“民兵、知道”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面对凶残的敌人毫不屈服的革命气概,感受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面对凶残的敌人毫不屈服的革命气概,感受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168,【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字,会写“民兵、知道”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刘胡兰塑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塑像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看图,关注文字)有谁知道刘胡兰的故事呢?(相机出示文字简介)课件出示: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写了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去了解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指导书写生字“刘”:左宽右窄,左边“文”的捺变成点,最后一笔竖钩挺直。[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刘胡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标出生字,用“”标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给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齐读,去掉拼音后指名认读。提示:“兵”“挺”都是后鼻音。“兰”是前鼻音。注意区分“被”和“烈”的韵母。课件出示:刘(liú)胡兰(lán)反动派(pài)被(bèi)捕鲜血(xuè)拉(lā)到民兵(bīnɡ)血(xiě)淋淋挺(tǐnɡ)起要杀(shā)要砍烈(liè)士(1)刘胡兰姓什么?我们班有姓刘的同学吗?你能教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2)“反动派”是什么意思?(反动派是指反对进步、反对社会变革的集团或个人。)在课文中,“国民党反动派”是贬义词。(3)很乐观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乐观派。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两面派。很有风度的人,我们可以说他很有——派头。(老师提示,学生回答)(4)“挺”可以表示动作,请你们挺起腰杆儿,挺起胸脯。瞧,抬头挺胸的你们真是很有气派哟!4.理解“杀”的字义。(依次出示下面的课件)(1)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个什么字?课件出示:(2)你能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一头野兽的头部中了利器,尾巴垂了下来,它被杀了。这就是甲骨文“杀”字的字形。小篆以后又加义符殳。本义是打死野兽。《说文》:“杀,戮也。”《论语》:“有杀身以成仁。”5.教学多音字“血”。(1)我们读记生字的时候,有一个字形一样,读音不同的字,你们发现了吗?(血)168,(2)是的,“血”是一个多音字,请大家观察下面字典中对“血”的解释,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老师总结:“血”在口语中读“xiě”(多单用)。[设计意图]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被”“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派”,做动作理解“挺”,依据字源认识“杀”,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6.指导写字。课件出示“民”的笔顺,学生观察笔顺,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写完后请学生评议。重点指导:写“被”字时注意左边的衣字旁,不要少写了小撇;写“道”字时注意先写里面的“首”,后写“辶”,捺要舒展,包住“首”。课件出示“村”与“材”,指名说出两个字的区别,并比较组词。[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掌握书写要领,习得学写汉字的方法。[板块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朗读课文,用“”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句。试着用一句话写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小结。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云周西村抓住了刘胡兰。敌人威逼利诱都没有让刘胡兰屈服,最后她光荣地牺牲了。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亲笔写了挽词。[板块四]观察描红,学写汉字1.描红课后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将字写得好看?2.学写“反”“关”“兵”。“反”竖撇要先竖直行笔,后出撇,末笔捺与竖撇形成对称,底部平齐。“关”字撇捺舒展。“兵”字中间的横要写得平直,底部撇、点形成对称。3.学生练写后评议,再次进行修改。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识记生字词。2.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指名认读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现在开火车认读,看看哪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课件出示:刘胡兰反动派被捕鲜血拉到民兵血淋淋挺起要杀要砍烈士2.听写词语:请拿出听写本,听写词语。课件出示:刘胡兰民兵反正村民被子关心道路3.导入新课: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呼啸,在云周西村,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接下来她与国民党反动派会有怎样的斗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块二]抓住言行,感悟形象1.自主实践,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地方。(3)刘胡兰是怎样与敌人作斗争的呢?请仔细读一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168,(4)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课件出示:2.小组探究,感悟形象。(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画出刘胡兰说的话,用“”画出敌人说的话。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刘胡兰当时可能是怎么想的。预设:(1)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2)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3)敌人从刘胡兰口中什么都没有得到,恼羞成怒,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4)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3.全班交流汇报句子一。(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1)谁知道“收买”是什么意思?(用钱财或其他好处笼络人,使受利用。)(2)你从哪儿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敌人对刘胡兰说的话)(3)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文中指敌人用钱笼络刘胡兰,想让刘胡兰说出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4)你说得真好,此时刘胡兰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呢?国民党反动派想收买我,我是共产党员,绝不能出卖自己的战友!4.全班交流汇报句子二。(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1)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威胁:课文中指敌人见收买不了刘胡兰,就用枪毙的方式胁迫她。)(2)刘胡兰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愤怒)(3)此时她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这些国民党反动派太可恨了,心狠手辣,即使我牺牲了自己,也不能出卖自己的同志。(4)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满腔的愤怒来读一读刘胡兰的话。5.全班交流汇报句子三。(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敌人从刘胡兰口中什么都没有得到,恼羞成怒,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1)“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2)“像钢铁铸成似的”写出了刘胡兰当时的样子,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刘胡兰虽然被打得鲜血直流,但是她毫不屈服。)(3)老师总结:是的,小小的刘胡兰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也毫不畏惧。哪怕面对敌人的毒打,她也毫不妥协。(4)让我们带着坚定的决心读一读这句话吧!6.全班交流汇报句子四。(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168,1)让我们走进电影《刘胡兰》,去看看当时的场景吧!(课件播放视频《刘胡兰》中的相关情节)(2)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15岁的刘胡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语言: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动作:挺起、迎着、踏着、走到。(3)谁来扮演刘胡兰,来表演一下这个场景。教师总结:面对血淋淋的铡刀,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刘胡兰毫不畏惧,更不屈服,正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永久的旗帜。这就是共产党员,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宁愿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共产党员,心中装着同志,装着人民,就是没有装着自己![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梳理情节,帮助学生体会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的精神。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观看视频等形式,从重点句子入手,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胡兰的伟大形象。[板块三]认识牺牲,提升认知1.“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牺牲”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为什么?(文中是指刘胡兰为了不说出村里的共产党员,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因为刘胡兰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其他的词语没有这样的意思。)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呢?(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出示课件)3.是的,为了新中国,无数革命烈士牺牲了自己,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英雄敬礼!(全班起立,敬礼!)[设计意图]从理解“牺牲”一词入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以向英雄敬礼的形式结束课堂学习,升华学生的情感。【教学后记】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趣学新课1.谈话导入:大家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2.漫画除了具有大家所说的幽默、风趣的特点外,有的还会批评和讽刺某些人和事呢!3.课件出示《父与子》封面,大家看过这本有趣的漫画吗?看过的同学简单跟大家说说这本书。4.教师介绍《父与子》这本书。课件出示:168,埃•奥•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与子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5.教师板书课题:看图讲故事。6.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的人,将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用心倾听的人,有机会当选为“最佳听众”。(课件出示评选标准)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选标准:讲清图意,语言连贯,生动精彩。“最佳听众”评选标准:用心倾听,尊重他人,专心思考。[设计意图]大部分的学生都看过《父与子》这本漫画,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聚焦课堂。[板块二]看图说话,方法指导1.有序观察。(1)出示课文,仔细观察,这是一件和什么有关的事?(预设:看书)(2)这么多幅图,我们应该先看哪一幅呢?指导学生有序看图,观察多幅图的时候,我们就要按照序号有顺序地观察。(板书:有序观察)2.概括图意。(1)课件出示漫画,学生交流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板书:概括图意)(2)全班交流,用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说话。3.关注细节。(1)观察人物形象。漫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画得夸张,让人看了觉得很有趣。请同学们说说父与子两人形象有什么特点。预设:父亲光头,很胖,大肚子。儿子瘦小,头发乱糟糟的。(2)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细节。(预设:第一幅图凳子上的问号等)(3)从细节上我们可以捕捉更多的信息,读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板书:关注细节)4.合理想象。(1)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请学生说说从第一幅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②从饭桌上碗里飘出的像烟的东西,你们知道了什么?③还有一个凳子是留给谁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④爸爸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扮演人物表演说。⑤同桌之间练说,请学生交流展示。(2)板书:合理想象。通过想象,给人物加上合适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图上没有的内容,可以使故事更丰富、有趣。[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第一幅图为范例,引导、教授学生观察漫画、说漫画故事的方法。[板块三]总结方法,练讲故事1.刚刚我们知道了说每幅图内容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关注细节并合理想象,才能使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方法,同桌互相讲讲剩下的4幅图。2.猜图游戏,解析图意。了解了每一幅图的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请5名同学上台抽签,抽取图画序号,并清楚地说出所抽选图画的图意,其余同学猜所讲内容对应的是哪幅图,评选“最佳听众”。3.小组合作讲故事,把5幅图连起来讲一讲,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交流。4.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学练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每位学生参与,积极表达、倾听、应对,使得多种交际能力协同提高。[板块四]对比想象,优化结局1.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结局是怎样的情景?(168,1)补充空白图。请同学们当一回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画的结尾最有趣。(注意:最后一幅图的内容要根据前面5幅图来,不能凭空想。)(2)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一讲,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以及是怎么想的。2.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合理的结局,并颁发“故事大王奖”和“最佳听众奖”。[设计意图]补充空白图,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4.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5.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6.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2.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3.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4.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3.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猜谜导入。(课件出示谜语)从谜语中,你知道消防车的用途是什么吗?(预设:扑灭火灾)今天,我们来学几个关于交通工具的词语。课件出示:背负铁柜带水泵,身穿红袍响叮当,警报拉响快如飞,一马当先上火场。(猜一交通工具)谜底:消防车。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准生字的读音。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认读。4.读完后,你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水、陆交通工具。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用途吗?(出示各种交通工具,学生交流)(1)救护车:运送伤病员并能在途中实施急救处置的专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医院就会派出救护车去救助病人。(2)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指主要用来执行火灾应对任务的特殊车辆。消防车外观为红色,顶部通常设有警笛、警灯和爆闪灯。(3)油轮:设有装液体的货舱、专用于运输散装油类的轮船。主要用来运输原油、原油的提炼成品(如动力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液体产品,也可以用来运输其他液体。(4)科学考察船: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168,6.你们还知道其他哪些交通工具?(课件出示其他交通工具,拓展识记)7.巩固练习。课件出示连一连:将车、船的与名称连起来。[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交通工具。[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看谁读得准。(1)课件出示“盛开、盛饭”,猜一猜,读一读。(2)查字典。学生查“盛”,明确它有两个读音,同样的字,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3)指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猜测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盛开:表示花儿开得很茂盛,所以读“shènɡ”。盛饭:表示把饭装进容器里,所以读“chénɡ”。(4)课件出示其余9组多音字,小组合作,给字注音。(小组交流)课件出示:床铺铺路种子种地好人好客分别水分重新重点教室教书口号号叫干净干活难忘灾难(5)小结:通过查字典,了解加点的字的意思,从而判断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齐读词语)(6)拓展练习: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课件出示:●王阿姨十分好(hǎohào√)客,拿出很多好(hǎo√hào)吃的招待我们。●这场灾难(nánnàn√)让我永生难(nán√nàn)忘。●这条街有很多商铺(pūpù√),现在这条街正在铺(pū√pù)柏油路。●在鲜花盛(chénɡshènɡ√)开的花园里有一口缸,缸里盛(chénɡ√shènɡ)满了水。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1)复习回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标点符号有哪些吗?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预设:句号用于陈述句或语气和缓的句子末尾。问号用于表示疑问的句子的末尾。感叹号用于句子末尾,表示惊讶、感叹,表达强烈的感情。一句话没说完,句子之间的停顿用逗号。(2)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①学生读一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每句话的语气。②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加上什么标点。自己试着加上标点,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订正。③反馈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师生共同评价,适时纠错,分析原因。ɑ.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预设:这句话没有强烈的感情,选用的标点为逗号和句号。b.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预设:这句话是对公园里开的花的赞美,根据句末的语气词“呀”判断,表示惊讶和赞叹,因此要加感叹号。c.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预设:这句话是看到树叶很奇怪后,产生了“是什么树呢”的疑问,所以用问号。(3)根据加好的标点,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小结:今天,我们尝试着使用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为了表达各种各样的语气,我们要学会根据句末的语气词来判断。(5)拓展练习。168,课件出示: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这些孩子忙忙碌碌的,在干什么呢?●我们去草地上玩,草地上的野花真多呀!●这朵花的颜色真漂亮啊!这是什么花呢?[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探讨,了解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和二年级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2.积累一组励志名句,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并能熟读成诵。3.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过程】[板块一]我的发现1.课件出示儿歌,指名读。课件出示: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2.找找看,这首儿歌里哪些字读音很像。(预设:清、晴、睛、情、请、青)3.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都有“青”这个部分,读音也跟它非常相似。(揭示“声旁”)4.打开课本看“我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清、晴、情”的读音和“青”很接近;“饱、抱、炮”的读音与“包”很接近,这就是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其他三组字都是这样的特点。5.认读这几组汉字,并分别组词,体会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6.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形声字。(学生说,教师写)进一步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最后通过组词、拓展加深对它们的认知。[板块二]日积月累1.同学们,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从小就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下面我们来读几句名句,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日积月累”)(1)请借助音节自读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指名读。(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4)学生齐读。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这几句话讲了什么。3.分享交流。预设:第1句话告诉我们,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第2句话告诉我们,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引导抓住关键词“高远”理解句义)第3句话告诉我们,遭遇困境时,意志更加坚定,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4.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预设:都是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有理想和目标,并且要努力成长)5.你有什么志向、目标?(全班交流)6.练习背诵这几句名句。168,7.课件出示名句运用。课件出示:●老师常用王勃的名句“_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告诫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不能退缩,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这真是“__有志者事竟成__”。8.教师小结:志向就是自己的理想,老师希望同学们个个都是有志向的人。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可以做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明白3句名句的含义。通过运用名句,进一步加深对名句的理解。[板块三]我爱阅读1.故事中先后出现了两位治水的人物,分别是谁?(预设:鲧和禹)2.读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把鲧和禹治理洪水的方法分别用横线画出来。3.感受艰辛。(1)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这个办法容易实施吗?(2)想象困难。想一想:这十三年里,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3)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融入文中读一读。指名读,齐读。4.体会大禹“治水时间之长、治水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1)创设情境朗读:禹治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年龄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他不想念家人吗?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预设:因为洪水害得百姓生活很痛苦,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2)指导朗读:把文中的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学生练读)(3)拓展想象:为了治水,万水千山都留下了大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晚上,他常常睡在草地山冈,天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到处奔走”。5.认识功绩,感受伟大。(1)画出治理洪水成功后的文字,指名朗读。(2)理解“安居乐业”。什么样的生活叫“安居乐业”?预设: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3)对比朗读,说一说:洪水被治理好后,人们会怎样感谢禹?[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一组数字,体会数字背后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想象补白,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既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和想象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决心和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教学后记】1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68,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夜宿山寺》【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夜宿山寺》。3.能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齐诵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2.导入新课:课件中的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3.理解诗题。(1)指名读诗题,强调“宿、寺”为平舌音。全班齐读。(2)猜测:通过题目,你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吗?(时间:夜晚。地点:山中寺庙。)(3)识字:出示生字“寺”,引导: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课件出示路牌、寺庙等)①理解“宿”:住,过夜,夜里睡觉。②用“宿”组词:住宿、留宿、宿舍、寄宿。(4)教师介绍:李白在外游玩,晚上借宿在寺庙里。夜深人静,他登上山顶寺庙的高楼,写下了这首诗。(5)再次指导读好诗题。[设计意图]诗题往往藏着很多信息,本环节从理解诗题入手,不仅引发了学生们的阅读期待,而且对阅读中“抓题眼”的方法有了初步认知。[板块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1.自读要求。(1)第一次读:自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读准字音。(2)第二次读:同桌互读古诗,一人读,一人听,听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3)第三次读:同桌合作读,一人读前2个字,一人读后面3个字,试着读出节奏。2.展示读,指名读,强调易错字音。(1)辰:翘舌音、前鼻音。带有“辰”这个部件的字,大多都带有“en”的音,如“晨、震”。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惊:后鼻音,形声字。根据部首理解字义;扩词:吃惊、惊吓、惊慌。3.教师范读,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与韵律。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读出恰当的停顿。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168,[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读、互读等,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主动性。在识字环节,利用规律归类识字,强化认识形声字的特点。[板块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1.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山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画面感受“楼之高,人之小,天之近”。2.学习第1、2句。(1)随文识记“危”。①我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个字?(出示各种带有“危”字的标识牌、警示语等)学生读一读,了解“危”现在大多指“危险”的意思。②出示“危”的小篆字形:上面为“人”,中间是“山崖”,下面呈腿骨节形,整个字形代表着人站在山崖上,“危”本义表示“高”。“危楼”即“高楼”。③借助小篆字形记忆“危”,并指导书写:危,斜刀头居上居中,“厂”横画在横中线上方,不要写成横钩,里边笔画横折钩的钩尖抵在竖中线上。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展评。(2)理解“高百尺”。(板书)朗读诗句,全班交流:哪些诗句让你感受到了山中寺庙的楼之高?①引发质疑:1米等于3尺,这座楼真的有33米、差不多11层楼那么高吗?②讨论小结:“百尺”是虚指,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楼很高。③诗句拓展:结合李白其他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来理解“高百尺”。④指导朗读:请看着画面,读出寺庙高耸入云的感觉。(强调“危”和“高”)(3)理解“摘星辰”。(板书)①理解:“星辰”的“辰”是日、月、星的总称。(课件出示夜晚的天空)②想象画面:假如此刻你也站在这高楼上,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情境描述:诗人站在“危楼”之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李白的想象是多么奇妙。④表演读:谁能带着动作读读这句?指名表演读,教师指导:强调读“高、可”时声音响亮些,突出楼的高耸入云和摘星辰的轻而易举。3.学习第3、4句。(1)继续体会“楼之高”。(出示不敢语、恐惊天人)①提问: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看到美妙的景色,诗人本该诗兴大发,大声吟诵,为何却“不敢高声语”?从这两句诗中,你又体会出什么?②随文识记“恐”“惊”。引导发现:这两个字偏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课件出示“心”的篆体,加深理解心字底与竖心旁都跟人的心情有关。③理解:恐惊——担心惊动。天上人——天上的神仙。小结:这句诗更加说明楼很高,似乎与天相连。(板书:不敢语、恐惊天人)④比较诗中出现的两个“高”所表达的情感。“危楼高百尺”中的“高”形象地描绘了寺庙高楼的高耸入云,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寺庙高楼的高度;“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进一步说明楼高与天近。(2)指导朗读。模仿诗人此时的神态,抓住“不敢、恐惊”,轻声朗读,语调要轻、要低,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4.指导方法,背诵古诗。(1)教师说诗意,学生读相应的诗句。(2)借助板书背诵:“高百尺、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写出了山寺“危楼”的高,抓住这些词语,对照插图试着背一背整首诗。(3)想象背诵: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身在山寺的高楼上,想象画面背诵。(4)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168,5.小结:一个普通的夜晚,一座普通的高楼,在李白的笔下,变得那么巧妙而生动,这就是想象的魅力。[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和文的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和字理落实“随文识字”。紧抓主题“楼之高”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感知夸张的手法和李白诗作浪漫的特色。[板块四]观察汉字,指导书写1.多媒体播放“敢、惊”的书写动画,引导观察: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字的笔顺、关键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引导交流。敢: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反文旁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注意与“取”的区别。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4.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展评。[设计意图]写字要逐步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写前的观察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向,写后的对照要紧扣之前观察和提醒的要点,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板块五]课外拓展,实践探究1.背诵古诗。把《夜宿山寺》背给家人或朋友听。2.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想象画面,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夜宿山寺》抄写在旁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后记】第2课时《敕勒歌》【课时目标】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苍、茫”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敕勒歌》。3.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走进意境1.视频出示草原风光,配上背景音乐《天堂》。2.引导交流: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看到的景色吗?(天真蓝,草原真辽阔,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3.教师介绍: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上有一个游牧民族叫敕勒族,他们以草原为家,以放牧为生。我们今天要学的《敕勒歌》是他们民族的一首民歌,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给我们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4.板书诗题“敕勒歌”,齐读。[设计意图]从草原风光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之阔、物产之丰,为后面学习诗歌奠定感情基础。同时作品的简要介绍,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1.读诗歌。(1)自由读:自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读准字音。168,(2)合作读:同桌互读古诗,一人读,一人听,听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3)示范读: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说说听出了怎样的节奏。(出示课件)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4)指名读: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相机纠正字音和停顿)①强调易错字音:“似、苍”读平舌音,“庐、笼”读边音。②见:读“xiàn”,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简单了解古代没有“现”,“见”就是“现”,在这里是“出现、显露”的意思,不读“jiàn”。③教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意读好停顿。(5)齐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2.知大意。(1)再读诗文: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圆圈圈画出来。(2)古诗填空,相机理解词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相机理解和识记字词。①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②阴山:山脉的名称,敕勒族牧民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阴”的反义词为“阳”。③穹庐:圆圆的毡帐大屋顶。(出示)你能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庐”吗?④“笼盖”的近义词是什么?(笼罩)这个词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识记?(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记,如做手势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多形式的朗读,更便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读中识字、释义,为诗歌的理解扫清了障碍。[板块三]文图结合,感悟意境1.学习第1、2行诗句。(1)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让你来画“敕勒川”与“阴山”的位置,你会怎么画?(紧扣“下”一词)(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想象理解,体会情感。①你能给“似”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似:好像、像、如。天似穹庐,或天像穹庐、天如穹庐。②“似”是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为“shì”,组词:似的。③结合“穹庐”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天空像牧民们居住的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四面的原野。④体会情感:敕勒族人用自己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天空,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他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3)指导朗读:让学生做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样子,带上动作读,体会大草原的辽阔。2.学习第3、4行诗。(1)体会“天苍苍,野茫茫”。①(课件出示草原图)提问:你会想到课本上的哪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理解:天苍苍指天蓝蓝的,晴空万里。野茫茫指草原无边无际。②识记“苍、茫”。发现特点:2个字都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注意要点:“苍”下面是“仓”不是“仑”;“茫”要注意“氵”一定被“艹”覆盖住。168,同音字的区分:“茫”与“忙”“芒”的辨析组词。③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复现“苍、茫”,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无边无际。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2)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①和同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②你从表示动作的词中感受到什么?(草很高,很茂盛,牛羊成群,草原很富饶)③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的灵动之美。“吹、低、见”让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生动起来。3.配乐,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中描绘的美景。[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利用词语复现的方式强化生字字形的识记,并理解字义。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从而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到敕勒族牧民的自豪。[板块四]书写指导,升华意境1.观察汉字,指导书写。(1)分类书写“阴、似、野、苍、茫”。左右结构的字:阴、似、野。上下结构的字:苍、茫。(2)多样书写。①教师范写“苍、茫”,引导学生观察:“艹”窄、扁,两个字高度相同。“苍”的“人”宽、大,横折钩的钩在竖中线上,竖弯钩不出捺的范围。“茫”注意点的位置,竖折的竖段在竖中线上。②同桌交流“野”的书写。尤其注意“里”最后一笔横变为提。③学生独立书写“阴、似”。(3)集体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个例,纠正;学生再次练写。2.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对照板书,分男女生诵读古诗,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体会敕勒族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设计意图]抓有联系的“苍、茫”两个字加以指导,放手让同桌交流“野”字的书写,独立书写“阴、似”两个字,根据“指导一扶一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最后的诵读,既是对诗文理解的一种检查,更升华了古诗的意境。【教学后记】20雾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168,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雾、淘”等10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3.会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掌握停顿、重读、语音拖长、语调变化等方法来读好长句子,读好全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童趣1.勾连旧知,创设情境。同学们,《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神奇的水可以变成汽、变成雪、变成冰雹……今天我们收到“水”的一封信。她的一个小伙伴不见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亲爱的二年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一个好伙伴,他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他轻轻飘,日晒他慢慢散。今天他不见了,我很着急,你们能帮我找找他吗?你的好朋友:水过渡:“水”的好伙伴是谁?(学生交流,相机引出“雾”)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1)你是怎么记住“雾”的?(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2)你还知道哪些含雨字头的字?(归类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雷、霜、雪、露、霞”等,指名认读)(3)你能给“雾”扩词吗?拓展积累:大雾、水雾、雾气、白雾、云雾缭绕。(4)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天气有关。3.雾究竟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帮“水”去找找“雾”。(1)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2)如果要把这个课题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加上什么符号?读出什么语气呢?(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疑问的语气)(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从已知引导探究未知。开始以读信帮“水”找伙伴的方式导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很好地与旧知进行了勾连,另一方面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会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我会听: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3.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片“淘气”。(1)认读“淘气”,指名说出识记“淘”字的方法。(2)说出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3)拓展:淘气的(娃娃)。4.梳理内容。(1)雾在哪里?他究竟去了哪儿?请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应的地点。①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三个句子。雾飞到海上。雾来到岸边。168,他躲到城市的上空。②出示填空题:雾在哪里?雾先飞到海上,接着来到岸边,最后躲到城市的上空。(板书)(2)淘气的雾孩子最爱玩捉迷藏,他藏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快速地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3)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4)随文学习“岸”“暗”。①出示词语“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②学习同音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5.雾不但藏起了大海、天空、太阳、海岸,还藏起了自己,真够淘气,你能把自己想象成雾孩子,读出他淘气的语气吗?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1)学生自由练读,发现这五句话的特点: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语气有所不同。(2)指名读,教师适机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的语气。如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停顿,要读出开心的语气,突出雾孩子的淘气。第4句写雾孩子不知道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5句承接第4句,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3)男女生合作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设计意图]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的朗读技能是很有必要的。本环节,重在两个方面的指导:一是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二是读好长句里的停顿及其语调的起伏。[板块三]品读课文,学习句式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出示的词语“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出示帮助识记。(比如:步行街、美食街、汉正街等)(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出示的词语“桥梁”,借助字源学习:古代的“梁”字,左边表示一条河,右边有刀和木,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也就是桥梁。随着字体变化,字义也发生了变化。“梁”后来还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屋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3)比较第1、2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4)指名读第3句话,关注句中的顿号,采用起伏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事物,就连小的事物也能藏。(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3.出示课文第3、4、6自然段。(1)男女生和教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2)指名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68,小结:第1句是雾说的话,第2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3句是藏起来之后发生的变化。4.照样子说一说。(1)教师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校园、森林等,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下面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雾来到校园。“我要把校园藏起来。”于是,他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是校园,还是校园里的老师、学生,都看不见了。(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3)全班交流。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特点进行说话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通过多边互动的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较好地突破了课后习题第二题的教学难点。[板块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岸、屋”。(1)观察字形,体会“岸”字上短下长的特点。(2)辨析结构:“岸”上下结构,“屋”半包围结构。(3)找出关键笔画。(4)教师范写,指导要点。①“岸”上小下大。山字头,要写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②“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尸”居上居中,“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5)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出示“论、切”。(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论”的撇和捺要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切”第二画是竖提,撇穿插到竖提下侧。(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写字教学应和一年级有所不同,二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按照识字步骤,独立观察范字,去发现、去归类,找规律、找书写特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已学的10个生字,认识“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3.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雾还会是什么”。【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168,)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后来,他(躲)到城市的上空,把(自己)也藏了起来。(1)指名填空。(2)雾孩子爱捉迷藏,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藏”的近义词吗?①出示“躲”字,编儿歌识记:藏身花朵边。②认读词语“躲藏”,它是由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3)爱捉迷藏的雾孩子最后把自己都藏了起来,结果又是如何呢?[设计意图]“词不离句。”字词学习始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用填空的方式,既复习、巩固了词语,温习了旧知,又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板块二]品读课文,继续感悟1.学习第7~8自然段,读好设问句,继续体会雾孩子的淘气。(1)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2)雾孩子不知道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指名读,读出思考的语气)(3)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4)同桌对读,师生配合读。(5)分角色读第7~8自然段,体会雾孩子的淘气。2.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1)自由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雾孩子把自己藏起来之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2)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①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好长句。②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③理解“悠闲”。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成人来写,真有意思。④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吐着舌头,四处张望。路上走着行人,小鸟也出现了,它蹦着跳着,唱着歌。学生反馈,师生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才是“悠闲地散步”,体会作者表达的妙处,并通过想象说话来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说结合,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板块三]展开想象,激活思维1.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哪幅图展现的是第9自然段的内容?2.学生找出第二幅图,并齐读第9自然段。3.提出疑问:大海、船只、天空、太阳、海岸、城市……一切都露出来了,那雾呢?他去了哪儿呢?(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①出示词语卡片“消失”,拓展积累:丢失、失去。②辨字组词:失(失去)先(先锋)夫(农夫)(2)学生讨论:雾去哪儿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故事结局呢?(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原来,太阳一出来,雾就会散开。4.借助,强化表达。168,(1)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比一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2)尝试运用。①看雾景中的树林,练习说话。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看不见了)。②出示大雾笼罩的学校,练习说话。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都(看不见了)。③出示大雾弥漫的公园,练习说话。雾把(公园)藏了起来。无论是(雕像),还是(湖心亭),都(看不见了)。5.前后呼应。同学们,经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帮“水”终于找到了她的好伙伴“雾”,雾真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他还是什么呢?你想对雾孩子说点儿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看图根据提示语练习说话,既是在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又是在训练学生有序地表达。另外,“雾去了哪儿?”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想象到现实,意在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学会关注自然界的事物。[板块四]指导写字,评价修改1.出示“于、久”。(1)观察汉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于”的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久”的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展评,同桌互评。2.出示“散、步”。(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散”左右宽窄相当。“步”上部宽、扁,下部窄、长,下面不要写成“少”。(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请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议。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设计意图]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养成写前观察、写后对照再修改的书写习惯,一以贯之地落实写字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足指导、练习的时间,学生也要学会对照书写要点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书写。【教学后记】21雪孩子【教学目标】168,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9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能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教学重难点】1.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能读出人物对话中的不同语气。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累、添”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谁、旺、赶”4个字。2.初步尝试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不指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快乐。【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导质疑1.同学们,还记得在课文《我是什么》中“我”会变成什么吗?(汽、云、雨、冰雹、雪)昨天我们学了《雾在哪里》这篇课文,其实这里的雾也是水的一种形态。你看,水会变魔法,请看大屏幕,水又变成了什么呢?2.课件出示野外大雪的场景: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最想干什么?(堆雪人)3.课件出示雪孩子:你们看,雪孩子来了。(板书课题,强调“雪”字的写法)4.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梳理有意思的问题)5.思考: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发生了什么事情?雪孩子最后会怎么样?[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雪就是水的一种固体形态,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看,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问,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有效的学习。[板块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在心里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读不准的地方画上记号。2.尝试默读课文。(1)教师引导:这个故事较长,每次朗读要花很多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把书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2)按要求尝试默读课文,把刚才画记号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想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自己能否解决。3.说说默读全文后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4.学习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填空。(1)回顾刚才的默读方法,教师提出新的默读要求。(出示课件)把书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不动唇。边默读边思考,提取关键信息,填空。(2)利用填空梳理课文内容。兔妈妈出门了,雪孩子陪小白兔一起玩,小白兔玩累了,添了柴就睡着了。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救出了小白兔,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最后化成了水,变成了水汽,变成了白云。[设计意图]这是第一次出现默读的要求,在默读指导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听读。课文较长,教师应有梯度地进行默读指导,逐步落实“不出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板块三]再次默读,多样识字168,1.出示默读要求,学生按要求再次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2.检查默读效果,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3.课件出示句子,随文识字。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1)多样识记: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①利用熟字加偏旁或形声字特点识记:累、烧、哎、呀。“呀”是多音字,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ɑ.哎呀!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b.这朵花真美呀!表示惊疑时“呀”读一声,如句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呀”读轻声(是“啊”受前一字韵母ɑ、e、i、o、ü的影响而发生的音变),如“真美呀”“快回去呀”。②字理溯源识记“柴”。(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柴”与树木有关。强调读准翘舌音。③结合生活经验识记“旺”。“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旺”字?(商品、店名、对联里见过)④近义词识记“添、渐”:添——加,渐渐——慢慢。(2)认读字词。生字藏到词语里面,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准。累了添加柴火烧水旺旺渐渐哎呀(3)把生字放进句子里认读。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增强趣味性。本环节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板块四]图文结合,体会快乐1.再次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情景。(1)图中的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文段,其余学生画出相关句子。(2)出示句子: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引导体会小白兔开心的心情,指导读好快乐的语气。(3)想象:小白兔面对雪孩子,它可能还会做什么?(给雪孩子讲故事、给雪孩子打扮等)2.出示儿歌,读儿歌,感受快乐。下雪了,堆雪人,雪孩子,小白兔,跳跳舞,唱唱歌,一起玩耍真快乐![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感知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快乐,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五]字词复现,指导书写1.出示“唱、旺、谁”三个字。(1)整体观察这三个字,引导发现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168,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2)横画多的字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关注哪一横最长,哪一横最短。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交流这三个字的写法。“唱”字的口字旁底部在横中线上,“昌”两个扁“曰”上小下大,上“曰”左竖在竖中线上,下“曰”左竖在竖中线左侧。“旺”左边“日”略低,底部左右齐平;右边的“王”第二横略短,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是长横。“谁”字的言字旁第二笔起笔于横中线,右边“隹”撇起笔于竖中线上端右侧,撇尖伸向言字旁,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较前三横略长。3.出示“赶”字。(1)认读,组词。(2)观察结构特点:“赶”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先写“走”,再写“干”。注意:“干”的第二横与“走”的第二、三横要穿插。“干”的竖是悬针竖。“走”的捺要长,托住“干”。4.学生描红,临写,练习书写,同桌互评。[设计意图]这四个要求会写的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明白书写要领,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对照反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实展现学生书写的过程,从而提高书写质量。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冒、烫”等7个生字,会写“浑、候、旁、轻、汽”5个字。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3.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感受更生动、具体、有画面感的表达,在文中找找这样的表达方式的句子,抄写这样优美的语句。4.通过看图想象或联系生活想象的方法,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过程】[板块一]继续默读,回顾内容1.回顾上节课的默读方法,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出示课件)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2.根据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快乐,小白兔玩累了,睡觉去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3.学生交流: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救了小白兔。[设计意图]再次复习默读要领,让学生真正掌握默读的方法,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练习默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使默读更有目标。[板块二]随文识字,感悟勇敢1.默读课文,思考: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呢?雪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句子。(1)句子: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①识记“冒”,出示“冒”字的演变。②强调:“冒”的金文从目,上面像一个戴偏了的帽子,本意为帽子。③给“冒”找朋友:冒烟、冒出。④雪孩子看到当时的情景,心里是怎么想的?⑤指导朗读体会雪孩子当时的心理。(2)句子: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①识记“烫”。(出示字形演变)168,教师相机渗透字理识字:“烫”字上部是“汤”,表示热水的意思,下部表示火在烧,这样的东西温度很高,人体接触了就会感到疼痛。说说生活中你觉得烫的东西。②识记“终”,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③找出句子中的动词,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勇敢的雪孩子)④指导读出雪孩子的勇敢,读好其中的动词。(3)句子: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浑、淋”。②给2个生字组词:浑身、浑水,水淋淋、湿淋淋。③雪孩子冒着危险,不管找多久都要救小白兔,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雪孩子?(不顾一切的雪孩子;奋不顾身的雪孩子)(4)出示句子,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指导朗读。“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3.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讲讲故事的结果。(1)学生默读后,让学生试着用“最后……”说说自己默读后脑中浮现的画面。(2)是谁救了小白兔?指导学生朗读第11~12自然段:抓住“激动”,读出兔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感激。(3)出示词语“激动”,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激动”,认识“激”,文中是指谁激动了?说一说生活中你激动的时候。[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本环节对重点词语的随文识记,体现了在语境中识字、字理识字、多次复现识字的方法。[板块三]想象说话,生动表达1.借助插图,大胆想象。(1)(出示:小白兔站在水淋淋的雪孩子旁边)大火扑灭了,已经水淋淋的雪孩子会回来吗?(2)回顾课文《我是什么》,引导学生感知水蒸发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变成云的过程。(3)出示第1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变化。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2.对比朗读,生动表达。(1)出示两组句子,学生朗读。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2)读一读两组句子,说一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进行小结:把水汽写成“很轻很轻的水汽”,把白云写成“美丽的白云”,这样更能体现它们的特点,语言更生动,朗读时更有画面感。(3)指导朗读:我们在读的时候,怎么读出这种画面感呢?(关键词的重读,音调的拉长)(4)找一找,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子也用了这样的写法,聪明的同学一定能找到。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这样的词,画上横线。(呛人的烟、烫人的火)3.边看插图边写一写: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4.结合学过的课文《我是什么》《雾在哪里》引导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回来后他会怎么说?怎么做?(1)学生想象编故事。(2)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把阅读与看图、想象与说话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插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雪孩子的认识,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168,[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1.课件出示“浑、候、轻、汽”,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2.出示“旁”。上下结构,上面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中间点、撇分列竖中线两侧,秃宝盖宽,在横中线上侧盖住下部;“方”首笔点在田字格中心,横在横中线下侧。3.教师在田字格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强调写字的“三个一”。4.投影讲评,再指导练习书写。[设计意图]将字按照结构进行归类,书写时找出共同的书写特点,既能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书写方法,又能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板块五]课堂总结,推荐阅读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雪孩子》这个感人的故事,知道了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雪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心中有阳光的人,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学生朗读。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罗兰3.推荐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与家长分享,运用已学的方法讲故事,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很好地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3.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4.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5.通过观察,了解图意,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6.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7.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8.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会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2.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3.辨析容易写错的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4.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5.学习观察,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故事。【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想象,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并能发现各组词语的排列规则及感受4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2.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亏、申、丹”3个生字的有关信息。3.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4.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168,【教学过程】[板块一]情景巧导入,学习兴趣浓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领略祖国的风光好不好?2.课件出示风景图。(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七。精心创设以旅游为主线的大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板块二]字词新天地,想象释词义1.再看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风景美丽的海滩边,这里有什么景色让大家兴奋不已?2.学生边说教师边依次出示黄、绿、红三大色块中的词语:海滩、椰树、贝壳。3.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2~4幅图,依次按书中的顺序出示词语。(1)把这些词语中你会认的词语读给大家听。(2)指多名学生读出自己会认的词,并说说是怎样记住词中的生字的。(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换偏旁识字等。)(3)让会认这些词的学生领读词语。(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色块中的词,读一读,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这些词的特点:黄色色块中的词指地貌,绿色色块中的词都是植物,红色色块中的词都是动物。4.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等。5.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高原上的雪莲耐低温、抗风寒,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寒风刺骨,它都能够坚强生长。你们见过冰天雪地的景象吗?6.出示词语“冰天雪地”,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7.课件出示8个四字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请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1)指名读词语。你见过这些词语中的哪些景象?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2)出示学生难以见到的景象:云雾缭绕的,加深理解。(3)再指名读词语,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提示: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识字,没拼音的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独立识字。[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巧妙地用变序法处理教材,一下子把学生们带进了“字词句运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用词说话等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板块三]字典大家庭,练习查找勤1.复习部首查字法的4个步骤。(1)字典是我们最好的帮手,现在老师对这几个字不熟悉,你们能帮我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吗?(2)出示生字:“云雾缭绕”中的“缭”、“电闪雷鸣”中的“鸣”。(3)指名边查字典边说出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并查出这两个字的读音。(4)师生共同巩固部首查字法的要领。2.学习用字典查找独体字的方法。(1)制造障碍:(出示“云开雾散”中的“开”)如果用部首查字法,该怎么查?(2)先让学生说可能查什么,然后现场查字典验证。(3)出示课本中要查的字,根据表格,让学生尝试自己查字典,并填好相关信息。(4)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5)指名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查找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3.练习查找独体字。168,(1)教师出示独体字“贝、马、专、必”,开展“看看谁是查字典达人”活动,比比谁最先用部首查字法找到它们。(2)学生查字典,教师巡视。(3)分别请4个学生说出部首查字法的步骤。4.小结:调皮的字宝宝都藏在字典里面,等着我们去找它,字典可真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师。[设计意图]教师的适当示弱,反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在不断地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习得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的方法。再引入比赛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巩固落实,另一方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板块四]佳句赏析亭,读中享情趣1.雾也是个调皮的宝宝,你瞧!(课件出示句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2.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从哪里读出雾的调皮。3.同桌互相交流对句子的体会。4.检查交流情况。5.指导学生体会:“藏”写出了雾的调皮。6.雾多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啊!谁来读读这个调皮的娃娃说的话?7.不光雾调皮,还有更调皮的孩子呢,它是谁呢?(出示句子)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2)学生边听边拿笔圈画,把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说给同桌听听。(3)指导朗读:抓住风的动作“拿了、擦过、扔到”,把风当作人来写。最有趣的是把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可见风真是太淘气、太可爱了。(4)全班齐读。(5)小结:把雾和风当作人来写,让它们动起来,赋予它们思想感情,这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6)现场运用:出示蝴蝶飞舞、太阳出来、花儿绽放的,让学生也试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述,教师点评。(7)拓展:你还在哪里读过这样有趣的句子?摘抄下来与同学分享。[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自主学习到同伴交流,再到全班分享,遵循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受佳句的有趣之处,最后的拓展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画面中的主要事物进行观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2.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将故事完整、通顺地叙述出来,把故事写完整。【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十二生肖中《猫抓老鼠》的故事。2.说一说: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故事导入,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猫一见老鼠就抓的原因,为下个板块看图描述老鼠见到猫吓得面如土色,魂飞魄散作铺垫。[板块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及提示语。看看下面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1)仔细看图,图中画了什么?预设:小老鼠、电脑、屏幕中的猫。168,(2)观察屏幕中的猫,用上合适的词语填空。①课件出示词语:圆圆的、亮晶晶的、锋利的、凶狠的。选词填空。(圆圆的)脑袋(亮晶晶的)眼睛(锋利的)牙齿一副(凶狠的)样子②用上提供的词语,完整地说说猫的样子。(3)见到这样一只凶巴巴的猫,小老鼠的反应是怎样的呢?用上恰当的词语表现小老鼠害怕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神态:面如土色、浑身发抖。语言:怎么回事、好可怕呀。动作:站不稳、拔腿就跑、偷偷摸摸。2.梳理故事。故事的主角:小老鼠和猫。事件:小老鼠在干什么?屏幕上为什么出现了猫?结果:小老鼠被吓跑了……3.小结:小老鼠这么恐惧、害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需要我们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老鼠的经历写下来。[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明确要求是写话的第一步。观察图画,弄清图意又是写话的前提。本环节从左到右有序观察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猫和小老鼠的表情,并运用教师提供的词语锦囊,完整地表述。这大大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板块三]大胆想象,妙笔生花1.多想几个“为什么”。(1)引导学生猜想:小老鼠为什么会在电脑旁?猫为什么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预设:①粗心的主人忘了关电脑,小老鼠见主人不在,迫不及待地去玩电脑,轻轻一动鼠标,电脑里就出现了一只猫。②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③小老鼠到一户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台电脑,正想搬走,一碰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2)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反馈。2.想象小老鼠和猫之间发生的故事。(1)再次仔细观察图中猫和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一下它们心里分别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准备做什么。(2)提供支架,学生尝试补充,说完整的句子。小老鼠见到猫,吓得魂不附体,不停地说:“我再也不敢了……”小老鼠心想:这下恐怕是逃不掉了。猫看见小老鼠后,愤怒到了极点。3.猜测最后的结果:图中的小老鼠和猫最后发生了什么?预设:猫吃了小老鼠;小老鼠虚惊一场;小老鼠向猫说明了上次的误会,猫原谅了小老鼠,它们成了朋友……4.创编故事。(1)讲一讲:小老鼠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如果把它的故事讲给同桌听,你会怎么讲?(2)评一评:教师指名学生讲,其余同学认真听。提示:他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了没有?你会对他的故事提哪些建议?(如把猫和小老鼠的神情、动作、心理和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5.写故事。如果把刚才讲的故事写下来,就可以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1)课件出示写话提示。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下来。注意写好猫和小老鼠的神情、动作、心理和语言。给故事拟一个出众的题目。168,注意写话格式,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3)写完分享,听听师生的建议。6.根据师生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写话。7.展示优秀写话。[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环节引导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第3课时【课时目标】1.辨析自己曾经易写错的字、比较易混淆的字,准确把握字形,让学生养成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2.背诵民谣《数九歌》,了解数九气候变化。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3.借助拼音读准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想象这首绕口令描写的独特景象。【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展示台,归纳中积累1.写一写,说一说。(1)(出示展示台中的第一组词语)这些加点的字你们会写吗?(2)让学生默写6个加点的字。(3)展示、交流:这些字错在哪里?交流识记方法,如瓜里有瓜子,那一点就像瓜子,不能掉。(4)根据之前安排的分组,写出作业中经常写错的字,进行展示,学生交流,再根据提示把正确的字归类写在积累本上。2.比一比,认一认。(1)出示课件。纸——低士——土今——令(2)请学生读出每组词语并组词。(3)这些形近字你是怎样区别开的?引导学生根据字义想象,记住字形,如“口令”的“令”,说话多一点,所以有点。(4)你也来写两组易混淆的字考考大家。(5)一学生展示,另一学生认读并组词。3.读一读,想一想。(1)老师也来考考大家怎样区分下面的两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出示教材中后面一组同音字和一组形近同音字。(2)请女生读第一组词,男生想想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女生齐读,男生总结特点:这组词语读音相同。(3)这样的字你们又该怎样识记?学生交流识记方法:根据意思来区分它们。(4)教师出示最后一组词:这些词中的同音字也可以用字义来区分。(5)同桌互相出同音字组词检查掌握情况。[设计意图]展示、交流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通过写一写、比一比、读一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板块二]日积月累场,气候知多少1.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天气的四字词语,你还记得吗?168,(2)指名学生说出有关天气的四字词语。过渡:像这样有关天气的描述在今天学习的民谣《数九歌》中也能让你深有同感,赶紧来读一读吧!2.学生自由读民谣,边读边想象画面。(1)哪一句让你对“寒风刺骨”的景象深有感触?学生体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寒冷天气,说出想象的画面。教师小结:是呀!冷得都不敢把手伸出来,冷得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2)再读民谣,你还想象到哪些画面?小结:是呀!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通过观察,了解了冬至到第二年春分这九十天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我们再读民谣,一起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慧。3.这样有意思的民谣你们一定想牢牢记住吧!4.出示民谣,指导背诵。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想象”,让学生体验想象之美,复习导入的设计也是日积月累的体现,加深了记忆。[板块三]阅读俱乐部,清晰响亮读1.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第35页的绕口令,指名读:你们还会读这首绕口令吗?(2)提示学生:读这首绕口令,注意区分平翘舌音。2.学习新内容:今天我们来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1)学生自由读,把绕口令读正确、流利。(2)图文对照,想象这首绕口令描写的有趣情景。(3)读完后你感受到了怎样有趣的情景?(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教师:带上你的理解,你会读得更流畅。(4)学生再读绕口令,分组读,齐读。教师强化读准“鸭”和“霞”。(5)出示插图,学生看图想象描绘的独特画面,并试着背诵。3.拓展:你还读过哪些绕口令?可以和伙伴们分享一下。邀请他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读,多种形式的读,能让学生很快把绕口令读正确。其次,想象绕口令最后两句话所描写的画面,感受自然和谐的美,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绕口令的兴趣。【教学后记】22狐假虎威【教学目标】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8个字,会写“食物、身边”等10个词语。2.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2.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168,【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爷、爪、猪”5个字,会写“食物、身边”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受老虎的威风。【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猜谜,引出故事的主角。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大家猜猜下面这则谜语说的是谁。身穿皮袄黄又黄,咆哮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打一动物)(出示老虎图)如果让你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老虎,你会怎么说?(很厉害、很凶猛、很威风)教师相机板书:虎威。认识“威”字。2.讲述故事,引发阅读期待。可是,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只动物居然比老虎还厉害、还威风,动物们见了它都吓得撒腿就跑。是谁这么威风呢?你们想见见它吗?(出示狐狸图)3.板书提示字音要点。板书课题:狐假虎威。过渡:“假”有哪几种读音?(“jiǎ”和“jià”)“假”在这里应该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教师的全部教学计划将会落空。”上课伊始,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特别难读的词句,可以反反复复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文的大概意思。(2)检查初读情况。①认读字词。(分组依次出示)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第一组:扯爪神猪受食第二组:扯着嗓子松开爪子神气活现野猪受骗寻找食物指名认读第一组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随后出示第二组词语,加以巩固,同时强调读好“嗓子、爪子”等轻声的词语。第三组:一转纳闷第四组: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撒腿就跑信以为真第三组词语注意读准多音字的字音,让学生组词,结合语境,体会多音字在不同的意义下读音不同。“转”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如“转弯、转身”,读“zhuǎn”;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如“转圈子、转笔刀”,读“zhuàn”。“闷”表示心情不好时,如“纳闷、烦闷”,读“mèn”;表示不透气,空气不流通,不吭声时,如“闷热、闷声闷气”,读“mēn”。读第四组词语,初步感受四字词语的意思。②读好长句子。•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指三名学生依次读狐狸说的几句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尤其读好问句、感叹句,并关注狐狸的神态与动作。2.说内容,知大意。168,(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①故事的起因:老虎逮住了狐狸。②故事的经过:狐狸蒙骗老虎。③故事的结果:老虎信以为真。(2)引导学生用串联法说说故事的大意。然后从文中找出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根据回答出示句子,齐读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设计意图]教育家张庆说:“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整体感知环节,要尽可能地把字词句读准、读通、读顺,这就需要教师对文中的字词进行巧妙处理,归类识记。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要教给学生方法。[板块三]品词析句,感受“虎威”1.从句子中感受老虎的威风。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动物们都吓跑的。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老虎很厉害、很威风?用“______”画出来。(1)抓住描写老虎动作的句子。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①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说一说对“食物”的理解。指导书写“食物”这个词,“食”字是上下结构,“人”宽“良”窄。“物”字左窄右宽。②你从这句话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老虎的威风?用圆圈圈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从老虎的动作“扑”“逮”中,可见老虎的凶猛,而且他非常饿,随时会把狐狸吃掉。)相机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老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凶狠的样子。③你能读出老虎抓狐狸时的威风吗?让学生边读边带上动作,表演“扑”“逮”,感受老虎动作的敏捷,以及谁落到他手里,谁就会没命的凶狠。④你还从课文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虎的威风?(2)抓住描写狐狸害怕的词。(窜)①谁能给“窜”换个词?(跑、逃)课文中为什么不用“跑”而用“窜”呢?②出示“窜”字的字形演变。体会狐狸看见老虎时吓得魂飞魄散的样子。③指名学生带上动作读第1自然段,感受老虎的威风。④你还从哪里看出老虎的威风?(3)抓住小动物们的表现。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①怎样跑叫“撒腿就跑”?(没命地跑、飞快地跑、一个劲儿地跑)②“呀”,是谁在惊叫?想象一下,百兽们见到老虎时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尖叫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吃一惊,吓得魂飞魄散,飞快地逃命)③指多名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感受老虎的威风。2.借助插图感受老虎的威风。(1)出示课文插图1与第1自然段,图文对照读。(2)出示课文插图2与第8自然段,图文对照读。[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老虎的威风。再加上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理解,抓住关键词来感受,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使理解更加深入。[板块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爷、爪、猪”,指名认读,并练习组词。168,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并说说书写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爷”与“食”的区别:“爷”的第二笔是点,“食”的最后一笔是长点。“爪”是独体字,中间是一竖,不要写成“瓜”。“猪”的偏旁是反犬旁,不要写成提手旁,反犬旁的字一般与动物有关,拓展写带有反犬旁的字,如狗、猫等。3.教师范写“爪”,边范写边讲解。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的姿势及字的美观)5.投影仪展示学生第一遍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再写第二遍。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食物、身边、为什么、爪子、面前、神气活现、野猪、往常、身后、信以为真。[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食物、身边”等10个词语,会写“就、神、活”3个字。2.分角色表演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误的地方,齐读词语。食物身边为什么爪子面前神气活现野猪往常身后信以为真2.回顾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那狐狸呢?[设计意图]一开课便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词语,落实了本课词语书写的要求。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及对老虎与狐狸的评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板块二]解读对话,感受“狐猾”1.学习第2~6自然段,体会狐狸的狡猾。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他被老虎逮住以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自然段。(1)学生轻声读第2~6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一共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2)品读第一处。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①“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做这个动作,想象此时狐狸在干什么。②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时声音的大小,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时把音量放大,把音调提高,把每个字拉长,读出狐狸虚张声势、吓唬别人的语气。③指名读,齐读。(3)品读第二处。“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①这句话是在说什么?(狐狸在讲老虎为什么不能吃他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狐狸是在用“老天爷”吓唬老虎。②指导朗读:紧扣“老天爷”“派我”“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③边读边想象狐狸说话时的神情与动作,带上动作再读。④指名学生表演读,教师评议。⑤指导书写“就”字。(4)品读第三处。168,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①指导朗读:联系“摇了摇尾巴”猜测狐狸此时的心理,读出狐狸得意的语气。②比较用词的准确性。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跟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为什么不用“我跟你”而用“我带你”?(更加表现出狐狸拿出百兽首领的架势,气派很大,威风凛凛)③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第三处讲狐狸故作镇静,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狐狸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5)带上动物的头饰,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2.引导学生再找出描写老虎的话语及动作,感受老虎对狐狸的态度变化。(1)再读全文,找出描写老虎的话语与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2)课件出示句子,教师描述故事情节,学生接读描写老虎的句子。•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老虎信以为真。(3)思考:老虎为什么会“一愣”?(体会老虎的纳闷和迟疑,指导读出老虎疑惑的语气)(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心里会想些什么?(5)学生合作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老虎对狐狸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预设:从想吃狐狸,到“一愣”迟疑,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接下来“半信半疑”,最后是“信以为真”,说明狐狸的谎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老虎受骗了。(6)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7)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读。[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间多走几个来回,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揣摩,从而感受狐狸的狡猾。[板块三]抓住神态,情景表演1.表演“狐假虎威”的情景。(1)默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下列哪些词语是写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写老虎的?哪些词语是写百兽的?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都很纳闷摇头摆尾撒腿就跑大摇大摆①分类后读一读。(“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说明老虎上当受骗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表现出了狐狸的装腔作势和欺骗老虎成功后的得意;“都很纳闷、撒腿就跑”是动物们看到老虎后感到害怕的反应。)②指导书写“神”和“活”。“神”和“活”都是左窄右宽,提醒学生“神”的偏旁是示字旁,而不是衣字旁。③“纳闷”是什么意思?(疑惑不解)“闷”是多音字,这里读四声。百兽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啊,今天他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很不一样。(2)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兔子、野猪、小鹿。先演一演这7个词语,再连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其他的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3)教师现场采访表演的学生。①你这只狐狸,你为什么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168,②你这只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什么?③兔子,你跑得那么快干什么?你怕谁呀?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1)说一说:课题“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出示课件,填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2)明确“假”的意思。(借着、借助)(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很好地落实了课后两个习题。尤其是学生的角色表演和教师的现场采访,很好地将词语理解、词语感受与表演推向了高潮。[板块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1.回顾整个故事,说一说:百兽害怕的究竟是狐狸还是老虎?2.揭示寓意。原来,百兽害怕的是老虎。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1)原来,受骗的不只是老虎,还有百兽,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呢?我们来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其实他受骗了。原来,__狐狸并没有什么威风,狐狸骗了他__。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其实他受骗了,原来,__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__。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动物们都很纳闷。其实他们都受骗了,原来,__狐狸只是故意在老虎面前虚张声势,老虎不是来吃他们的__。(2)“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3.结合实际说说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狐假虎威”的人。4.学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哪些收获。(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更不要借着别人的势力去欺压他人。)5.课后延伸。(1)请把课文中解释“狐假虎威”的句子抄写下来。(2)课外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想一想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环节的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后记】23纸船和风筝【教学目标】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张”等7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教学重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2.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68,【课时目标】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会写“折、扎、抓、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不出声地默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上来了两位可爱的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吧!(课件出示松鼠和小熊的)2.瞧,他们是活泼可爱的松鼠和憨态可掬的小熊,让我们亲切地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叫松鼠的名字的时候,特别提醒大家“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3.松鼠和小熊都爱做手工,看:松鼠会——折纸船,小熊会——扎风筝。(1)读词语:折纸船、扎风筝。(2)说说读这2个词语时,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什么。“折、纸、船、筝”都是翘舌音,“风筝”的“筝”读轻声,“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到底读什么,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看写字表上的注音。4.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的主角就是松鼠和小熊,故事跟纸船、风筝有关,故事就叫《纸船和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引人入胜的图画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这篇课文跟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本文全篇没有注音)2.挑战阅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该怎么办?(大家共同探讨办法:猜读、查工具书、请教同学或老师……)(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同桌之间互相教读。(2)检查自读情况。①读一读下列词语,说一说你会用什么好办法来识记这些字词。风筝抓住愿意松鼠祝你幸福哭但是漂哇漂预设:“筝、抓、愿、但”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鼠、哭”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识记,还可以编成字谜识记;“幸”与“辛”作比较进行辨认;“祝、漂”放在语境中理解。②课文中有两个“漂哇漂”“飘哇飘”,把它们放到句子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句子)•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ɑ.轻声读这些句子,对比理解,你又发现了什么?预设:纸船要有水才能“漂”,风筝要有风才能“飘”;“漂”与“飘”这两个字读音相同,都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偏旁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漂哇漂”是说物体在水面上漂,和水有关;“飘哇飘”是说物体随风飘,和风有关。b.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c.选字填空。漂飘•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小小纸船顺水(漂)流。•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回顾默读时该怎么做。(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2)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他们分别住在哪里?(请用简笔画画出来)(3)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68,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1)借助简笔画理解“山顶”和“山脚”,找准他们家的位置,弄清小溪是联系松鼠和小熊家的纽带。(2)再次默读,找出表示松鼠和小熊心情变化的词语。预设:乐坏了、很难过、高兴得哭了。(3)借助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如何充分利用文本的资源,落实好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上课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环节借助自主阅读,结合句子,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习得多种识字方法。默读训练时,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板块三]品词析句,感受快乐小熊和松鼠都乐坏了,他们究竟为什么这么高兴?让我们一起看看第2~5自然段。1.感受两人美好的举动。(1)在课文中找出让他们各自“乐坏了”的原因,并用横线画出来。预设:松鼠折了一只小船,小船载着松果,带着祝福,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上挂着草莓,写着祝福,飘到了松鼠家门口。(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3)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①比较句子的不同。(课件出示两组句子)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到了松鼠家门口。ɑ.分男女生读。首先比一比第一组中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少了“漂哇漂”,就少了纸船从山顶漂到山脚的路途的弯弯曲曲,少了漂下来的漫长的过程,少了沿着小溪漂下来时慢悠悠的感觉。b.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句子,读出纸船慢悠悠地漂流的样子。c.指名朗读,师生评议。d.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②拓展练习:请学生也学着说一说,表现出兔子跳得不容易和乌龟爬得很辛苦。小兔子跳到了山那边。乌龟爬到了终点。ɑ.指名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b.课件出示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跳哇跳”“爬呀爬”表现出的不容易。小兔子跳到了山那边。小兔子跳哇跳,跳到了山那边。乌龟爬到了终点。乌龟爬呀爬,爬到了终点。2.感受两人喜悦的心情。过渡: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默读第3、5自然段,说说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他们的心情。(1)出示课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2)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乐坏了”?(开心极了、高兴极了、高兴得不得了……)想象一下,小熊、松鼠乐坏了,他们会高兴成什么样子?(预设: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合不拢嘴……)(3)指名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表演“乐坏了”的语气、表情。教师评议。(4)男生扮演小熊,女生扮演松鼠,比赛读。(5)创设情境,教师现场采访角色扮演者,鼓励学生多元表达。①小熊,小熊,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啊?预设:因为我收到了松鼠折的纸船,收到了好吃的松果,收到了松鼠的祝福,感受到了松鼠的友谊,感觉很幸福……②松鼠,松鼠,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168,预设:因为我收到了小熊扎的风筝,收到了甜甜的草莓,收到了小熊的祝福,感受到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多么幸福……3.师生合作读第1~6自然段,感受两人的友谊。小熊乐坏了,松鼠也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让我们伴着《好朋友》的音乐合作读第1~6自然段,一起感受他们那份真诚、美好的友谊。(1)师生配乐合作读。(2)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从此,他们天天都会干什么?(学生根据第1~6自然段的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并回答)[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松鼠、小熊的举动和心情来感受他们纯真的友谊。对“漂哇漂”“飘哇飘”的理解进行指导,体会这两个词语所体现的画面和感受。对“乐坏了”的理解,则以角色扮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板块四]梳理大意,美观书写1.课文第1~6自然段学完了,现在到了书写时间,下面这段文字中所缺失的字,你能正确、美观地写出来吗?松鼠(折)了一只纸船,纸船沿着小溪漂到小熊家门口,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到松鼠家门口。纸船、风筝上的礼物和(祝)福语,让小熊和松鼠乐坏了。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1)学生填写。(2)出示词语,说一说能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的写法。折纸船扎风筝抓住祝福预设:“折、扎、抓、祝”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折、扎、抓”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有提手旁;“祝”的左边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2.教师范写“抓”字。(一看结构,二看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三看关键笔画)“抓”字的关键在于右边的“爪”不要写成“瓜”。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的姿势及书写要点)4.小结:真好,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那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看看吧![设计意图]为了体现识用结合的理念,本环节通过梳理第1~6自然段大意的方式带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然后通过找规律、关键笔画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强化了学生的书写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但、哭、张”3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纸条”等7个词语。2.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问题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听写“纸船、风筝、抓住、祝福”4个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错误。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一说。松鼠折了一只纸船,纸船沿着小溪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到松鼠家门口。纸船、风筝上的礼物和祝福语让小熊、松鼠乐坏了。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巩固上节课的基础知识。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板块二]继续品读,感悟友情1.感受难过的心情。过渡: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漂哇漂,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飘哇飘,给松鼠送去深深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架了。从那天起,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教师消除风筝图)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教师消除纸船图)168,(1)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你是松鼠或小熊,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想象说话)预设:我会很伤心很孤独,会难过得想哭,会心里憋得很难受。后悔不该为一点小事吵架。我想向对方道歉,但又觉得不好意思……(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第7~9自然段,教师相机点评。(紧扣两个“再也”)①小熊,你在扎风筝时都在想些什么?松鼠,你在折纸船时都在想些什么?②小熊想:小松鼠,你还好吗?我还想和你做朋友。小松鼠想:小熊,你能原谅我吗?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2.感受友谊的力量。过渡:这样又过了几天,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1)指名读第10自然段。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想象:纸船顺着小溪漂走了,漂哇漂,松鼠的心情会怎么样?他会怎么想?预设:他的心里会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会想:小熊能原谅我吗?小熊还愿意和我做朋友吗?(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第10自然段。①读“再也受不了啦”,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了,特别想和小熊和好的心情。②读“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3)齐读第11自然段。①松鼠将纸船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些纸船向他漂来,心情会怎样呢?预设:小熊看到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理解“哭”的含义:这是激动的泪水、兴奋的泪水、快乐的泪水、幸福的泪水。②(教师出示风筝的)想象:小熊会写一张怎样的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呢?(学生大胆想象)(4)小结:纸船又漂流在小溪里,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教师出示纸船图和风筝图)松鼠和小熊和好如初了。3.抒发情感,获取收获。(出示“漫天风筝飘荡,满溪纸船漂流”的,配上音乐)此时此景,你们想对他们俩说些什么?学完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预设:当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问题时,彼此之间要互相宽容、谅解。我想对小松鼠说:“小松鼠你真棒,当朋友之间吵架后,你能够主动去和好,你值得我学习。”4.总结全文: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问题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我们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时,我们就会拥有快乐和幸福。[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教师力求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入体会文中松鼠和小熊的感受。[板块三]指导书写,认真练写1.回顾上节课写的“折、抓、扎、祝”4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点。2.出示这节课要写的“张、但、哭”3个字。(1)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把这3个字写正确、写美观。(2)教师提醒:“张、但”仍是左窄右宽,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哭”上短下长,下边是“犬”,不要写成“大”。(3)教师范写“哭”字。强调要点:两个“口”在上格,“犬”的第一笔横略短,撇、捺要舒展。(4)出示“难过、但是”等4个词语,将其串联起来,说一说第7~1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布置课后作业:查找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并积累下来。168,[设计意图]二年级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学生写字更加规范,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最后的作业布置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课外的窗户。【教学后记】24风娃娃【教学目标】1.认识“助、抽”等13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2.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助、抽、使”等13个生字,会写“车、得、秧、苗”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拓展积累“寒风、凉风、暖风”等词语。【教学过程】[板块一]出示古诗,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同学们,猜一猜,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相机板书:风)2.在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风?(学生自由交流)3.认读积累词语。寒风凉风暖风狂风台风暴风和风细雨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调雨顺4.揭题:今天,老师特意从风王国里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是谁?(相机出示风娃娃可爱的形象)板书课题:风娃娃。正音:第二个“娃”读轻声。5.过渡:风娃娃觉得自己长大了,他想像妈妈一样帮助别人做好事,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大自然中的风,学生们都习以为常,但缺少对有关风的文字的接触。本环节设计以古诗《风》猜谜的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对风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累有关风的词语,恰到好处。[板块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以先猜一猜,也可以查字典,还可以问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弄清读音后,再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重组句子,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课件。风娃娃想帮助人们,他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水哗啦哗啦地向田里的秧苗流去。①借助认识秧苗。拓展:禾苗、树苗、火苗、鱼苗等。168,指导学生写“苗”:上宽下窄,“田”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②特别注意“助、使”读翘舌音,“劲”在本课读前鼻音。练习用“使劲、帮助”说话。③积累拟声词“哗啦哗啦”。文中还有哪些拟声词?(船工喊的号子声“嗨哟,嗨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拟声词。(教师说场景,学生模拟声音)(2)出示课件。流着汗的船工拉着一艘走得很慢很慢的大船,由于得到了风娃娃的帮助,他们纷纷向风娃娃表示感谢。①学习多音字“得”:走得(de)很慢得(dé)到得(děi)亏②找出文中含“得”字的词组,发现规律。(走)得(很慢很慢)(转)得(飞快)(吹)得(无影无踪)③以生字“汗”和“拉”为代表,相机积累带有三点水和提手旁的字。(3)出示课件。风娃娃在广场上把风筝吹得无影无踪,把人们晾晒的衣服吹跑了,把路边新栽的小树折断了,人们纷纷责怪他。①认识“栽”字,部首是木字旁。比较“载、栽、裁、戴”。②积累AABB式词语“摇摇摆摆”,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设计意图]本环节识字安排学生互动交流,并引导他们再一次在语境中识字、理解、积累,有效地为读文扫清了障碍,并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风娃娃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2.学生交流。(1)地方:田野、河边、广场。(2)事情:转动风车、吹动大船、吹跑风筝、吹跑衣服、折断小树。3.如果将这几件事情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明确“转动风车、吹动大船”是同一类,理由是风娃娃确实帮助了别人;后三件事情是同一类,理由是风娃娃其实帮了倒忙。[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深入文本的学习打下基础。[板块四]巧妙指导,规范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得、秧、汗、场、伤、路、车”。2.按结构给上述字分类。3.多媒体播放“路、车”的书写动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看结构,二看汉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三看字的关键笔画。注意书写要点:“车”字是独体字。重点强调书写笔顺:横、撇折、横、竖。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路”字左窄右宽,右边横撇笔画穿插到足字旁下。4.学生描红,练写,全班展评。5.结合所学方法,学生自主尝试练写“得、秧、汗、场、伤”5个左窄右宽的字。6.展示学生书写作业,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写字之前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把握观察的方向,在观察中练写,写完后对照,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慢慢提高书写能力。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书写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第2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品读风娃娃做的事情,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2.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过程】168,[板块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1.听写词语及句子。(1)词语:田野、风车、秧苗、点头、急忙、飞快、广场、伤心、路边、不住、还要。(2)句子:①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②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2.课件出示词句,学生对照批改听写情况。3.紧扣“帮助”,回顾课文内容:风娃娃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风娃娃来到田野——帮助风车转动秧苗喝足了水,风娃娃高兴极了来到河边——吹动大船拉船的船工们笑了,向风娃娃表示感谢来到广场吹跑风筝孩子们伤心极了吹跑衣服、吹断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风娃娃4.全班齐读听写的两个句子,感受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情感。(同样是帮助人,风娃娃看到秧苗喝足了水,船工们笑了,向他表示感谢,风娃娃高兴极了,认为做好事太容易了。而后面他所做的事情使孩子们伤心极了,人们都生气了,还纷纷责怪他,他觉得疑惑、委屈、难过。)5.过渡:风娃娃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课文去细细地体会。[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本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品读文段,感受心情1.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转动风车”部分,感受风娃娃的“喜悦”。(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风娃娃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并用不同的记号标注出来:用横线画出风娃娃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风娃娃做的。(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①风娃娃看到的: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教师通过演示倒水,引导学生理解“断断续续”。②风娃娃如何做: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看看风娃娃的表情和动作,理解“使劲”。指导朗读,读出风娃娃的“使劲”。(3)风车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男女生对比读一读。男生:风车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女生: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指导学生读出风车前后的变化。前面语速稍慢,读出风车艰难、笨重的样子;后面语速加快,读出轻松、愉悦的语气,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4)体会心情。秧苗笑着不住地点头,猜一猜:她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秧苗,教师现场采访喝足了水的小秧苗此时的心情及最想说的话。(5)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风娃娃和你的心情一模一样。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6)小结学法。①明确顺序:本自然段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儿看见什么情况,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顺序来写的。②归纳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带着感情朗读。(7)学生依照表格口述“风娃娃来到田野转动风车”的故事内容,师生点评。哪里事情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田野转动风车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2.学法迁移,依照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吹动大船”部分。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通过,结合文中句子的描写,了解船工是如何拉大船的,从“弯着腰、流着汗、船走得很慢很慢”等词语想象船工的辛苦与艰难。168,(2)朗读指导,读出船工的辛苦。关注叠词“很慢很慢”。(3)风娃娃急忙跑过去,用力吹了口气,船为什么就能飞快地跑起来?①换词理解“急忙”,从中体会风娃娃的心情。②用简笔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风对人们的重要性。(4)想象:船工们收起纤绳,会对风娃娃说哪些感谢的话?(5)对照板书上的表格,复述“吹动大船”的故事内容。哪里事情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河边吹动大船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大船走得很慢很慢。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船工们向风娃娃表示感谢。3.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风娃娃的“委屈”。(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填写。哪里事情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田野转动风车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河边吹动大船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大船走得很慢很慢。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船工们向风娃娃表示感谢。广场吹跑风筝几个孩子在放风筝。用力吹风筝。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吹跑衣服人们晾晒的衣服。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吹断小树新栽的小树。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2)指名复述,教师相机指导。①理解孩子们伤心的原因。②想象:当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吹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会怎样责怪他?③关注省略号:风娃娃仅仅是做这些事而受到人们的责怪吗?他可能还做了什么事也受到了人们的责怪?(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3)教师相机补充文段,强化学生的理解。我是风,我进门不用钥匙,我能驾着乌云飞上塔顶,把橡树的叶子剥光,把房顶卷向天空,掀起巨浪把船儿击沉,我发起脾气来极可怕,但平静的时候,我却能帮人们做很多好事。[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本环节注重学法的指导,在着重理解“吹动风车”这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文本,感受风娃娃不同的心情。最后巧妙地进行文段补充,为下一环节的理解作铺垫。[板块三]讨论交流,体悟道理1.究因:高兴极了的风娃娃由于帮了倒忙,受到了人们的责备,风妈妈是怎样安慰他的呢?出示: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2.齐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像风娃娃这样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并说一说。4.小结:相信风娃娃听了风妈妈的话后,一定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也把风妈妈的这句话送给伙伴和自己,在帮助他人之前,想一想自己做的是不是真的对他人有用。[设计意图]在自由交流中读懂风妈妈的话,并将其中的道理引向生活,引发学生新的启发和思考。[板块四]运用提示,复述故事1.学完了《风娃娃》这篇小故事,我们知道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全班背诵风妈妈的话)2.学着完整地复述故事。(1)默读课文第2、3、5、6自然段,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哪里事情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田野转动风车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168,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河边吹动大船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大船走得很慢很慢。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船工们向风娃娃表示感谢。(续表)哪里事情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广场吹跑风筝几个孩子在放风筝。用力吹风筝。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吹跑衣服人们晾晒的衣服。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吹断小树新栽的小树。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发现一:文章各部分的叙述结构相似,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发现二:第2、3自然段中在风娃娃帮助之前,事情都比较糟糕,在风娃娃的帮助下有了变化,人们都感谢他。(2)小结:这4个自然段,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这个故事就非常好讲了。(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根据提示和上面的表格讲讲这个故事。(4)对于略写的“吹跑衣服”和“吹断小树”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学着前面三件事的写法将内容想象得更具体。3.指名学生复述,师生评议。4.课后作业:讨论怎样才能让风娃娃多做好事,不做或少做坏事。(做对别人有用的事等)[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自然段之间的相同点,并由此提炼出方法,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复述故事的难度。让学生自己想象补充内容,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认识“狼、猩”等11个生字,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能结合语境,恰当运用拟声词。3.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好习惯。4.背诵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教学重难点】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能结合语境,恰当运用拟声词。2.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好习惯。3.背诵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虾、蚕”11个生字,正确认读“狼、猩猩、海龟、白鹤”等10个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168,2.正确认读9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能发现成语的特点,背诵并积累下来。3.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能结合语境,恰当运用拟声词。【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课文,激趣导入同学们,在第八单元里,我们一起领略了动物们的风采,欣赏了老虎的威风,领教了狐狸的狡猾,也感受到了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旅游,你们有兴趣吗?[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习本单元关于动物的内容,引出“识字加油站”的板块。[板块二]认识动物,识记生字1.看,认识动物。(出示动物的)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去认识认识这些动物朋友。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2.认词语,识记汉字。(1)(出示词语)读带拼音的词:你认识它们吗?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虾蚕(2)读词: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3)识记生字。同学们,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正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虾蚕①多种形式读生字,教师点评。②交流识字方法。如同部首归类法记忆:“蚯、蚓、螃、蟹、虾、蚕”这6个字都是虫字旁;“鹤、鸽”这2个字都是鸟字旁;“狼、猩”这2个字都是反犬旁。3.读词语,尝试分类。同学们,你们已经和这些动物成了好朋友,那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你会怎么分?分类标准是什么?(1)四人一个小组,每小组各有一份词语卡片,组内讨论,看看一共有几种分类方法。(2)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活动方式、饮食习惯、腿脚的数量、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4.说动物,适当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名称?(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其他动物的及名称,师生共读。[设计意图]创设旅游的情境,采用出示认识动物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既提高了识字的有效性,又增强了趣味性。其中尝试按不同标准给字分类并进行拓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板块三]认读成语,总结规律1.读成语,寻找动物。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动物,看一看:这些成语中藏有哪些动物?快找找看。(出示9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1)指名读,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2)请学生圈出动物的名称。2.看成语,找出规律。(1)边读边观察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总结:第一列成语带有两个动物,“吞、咽”和吃有关,“飞、舞”和姿态有关,“鸣、吠”和叫声有关;第二列成语都带有“之”,“之”是“的”的意思;第三列成语都带有“如”,这三个成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记成语,积累词汇。(1)引领学生朗读,理解这9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的意思。背诵并积累词汇。168,(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看看它可以归入以上哪一类中。[设计意图]成语学习重在理解记忆。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观察、朗读等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探索活动中来。[板块四]共同探究,发现特点1.了解拟声词。(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刚刚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让我们再来看看“鸡鸣狗吠”这个词,想一想:公鸡怎么叫?狗怎么叫?(2)教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听一听,并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除了动物们的叫声,还有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学生畅所欲言)(3)出示词语。叭唰吱呀叮当嘟嘟嘟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学生猜上面词语的读音,并说说这些拟声词分别是表示什么声音的词语。(4)(出示“叭、唰、吱、呀、叮、哗、啦、叽、喳”9个字)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字的外形有何共同特点。(这些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口字旁表示字义,右边的声旁表示字音。)(5)除了这7个拟声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口字旁的拟声词?(如咩咩、呱呱、哈哈、咔嚓等)2.运用拟声词。(1)引导学生读下面的句子,再选择合适的拟声词放在句子里读一读。•窗外响起小鸟__叽叽喳喳__的叫声。•__哗啦哗啦__,雨不停地下着。(2)你们还在哪些句子里看到过拟声词呢?(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出示带有拟声词的句子,学生读一读,感受拟声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和画面感。)•虫子在草窝里(吱吱)地叫着,江水(哗哗)地向东流,对岸传来(汪汪)的狗叫声。渡江战役马上就要开始了。•夏天(嗖)的一下就到了。风吹来,树叶(沙沙)地摇动。宁静的夜晚,小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池塘里的青蛙也跟着(呱呱)地伴奏。[设计意图]在浩瀚的词海中,有一类很有意思的词语,它们模拟着大自然的声音或者生活中的声音,它们叫拟声词。它们的存在,使句子显得俏皮而有趣。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练习,让学生喜欢拟声词,并能恰当地运用。[板块五]整体回顾,总结收获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积累了许多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还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拟声词的特点,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细心观察,多多思考,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本次设计把三个原本毫无关联的认字、识词及拟声词的运用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设计形成了一个整体。第2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左右等宽的字的写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尝试去真诚地赞美他人。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观察发现,规范书写1.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害群之马”这个成语,请你们观察一下“群”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左右宽窄大致相等)2.观察发现,习得要领。168,(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四个字:群、领、船、朗。①指名认读,引导学生看看这些字在结构上的共性。(都是左右结构)②教师以“群”为范字,引导学生一看字的结构,二看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三看关键笔画,注意教师的示范。并借助结构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即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2)请学生当小老师,按照上述三个步骤依次讲“领”“船”“朗”3个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点拨、指引:书写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时,要尽量往中线靠。(3)学生描红,练写。师生围绕要点进行评议并及时称赞写得好的同学。(4)教师出示两幅写字作品:一幅整洁,另一幅不够整洁。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减少修改次数,保持页面整洁?(先观察清楚,再动笔书写,写完之后,对照范字,比一比)3.拓展练写。从课后写字表中,先找一找左右等宽的字,如“朋”字,再按照“写字三步骤”的顺序,先看后写,再评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自主发现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梳理左右等宽的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养成先看后写的书写习惯。[板块二]感悟故事,学会称赞1.阅读故事,感受称赞。(1)引导:刚才老师称赞了书写工整、漂亮的同学,也表扬了那些书写习惯好的同学。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呢?(指名说心情)原来称赞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称赞”。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利用工具书查阅,也可以问老师。(2)边读边思考。①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读准小动物的名称,其中“刺猬”的“猬”读轻声,“獾”与“欢”同音。②你能给文章的题目“称赞”找个近义词吗?(夸赞、赞扬、夸奖……)③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样称赞对方的?他们听了以后心情分别是怎样的?④请用“刺猬”“小獾”“称赞”这三个词,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表演故事,体验称赞。(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六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去分享阅读的收获: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可以表演其中的一个片段。学生交流,分组汇报,体验被赞美的感觉。(2)明明很粗糙的板凳,小刺猬为什么还称赞它?①理解“粗糙”。ɑ.课件出示“三个小板凳”的,让学生从外形上说说这三个小板凳分别是怎样的。(表面不光滑、有裂痕、四只脚粗细不均匀)b.这样的板凳,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叫粗糙,读准平舌音,说说“粗糙”的反义词。c.看到这样粗糙的板凳,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d.一个比一个好,可见小獾做板凳时的态度多么认真。②学会“称赞”。ɑ.强化“一个比一个”。出示实物(如苹果、学生的写字本等),让学生用“一个比一个()”的句式来称赞。b.当小獾听到小刺猬的称赞时,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表情是怎样的?(3)表演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第一次称赞。先同桌互演,再指名表演,师生评议。(4)表演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第二次称赞。放手让学生自己表演,表演前要做到:①找出他们之间的对话,想想他们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②可以根据内容给角色添加动作。(5)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夸赞别人。教师相机采访受到表扬的同学,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心情。168,[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个人的感悟通过想象、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又体现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板块三]课后延伸,感受魅力过渡:赞美可以让小刺猬和小獾收获友谊和快乐,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好和幸福。同学们,我们要学着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真诚地称赞他人。1.学会称赞同学。(1)设置情境,夸一夸。班上的小明同学做作业拖拉,经常迟交。近段时间,他正逐步改掉这个坏毛病,作业能按时交了。此时,你想对他说:“__你交作业越来越积极了,真棒!_”(2)你身边的同学身上还有哪些值得赞美的事情?说一说。2.感受称赞的魅力。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赞美的人,请把你的赞美送给父母、朋友、老师,以及那些我们不认识但值得赞美的人。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称赞,也知道称赞有着极大的魅力,它能让人心情愉悦、增强自信、消除疲劳,我们都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设计意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教师提供支架,巧妙处理,恰当地点拨,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后记】16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5 20:59:17 页数:169
价格:¥16 大小:360.36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