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全册综合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全册综合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北一座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闽广人追求其利B.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C.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甘薯D.新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4.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第27页共27页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5.“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正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B.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C.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D.世界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坊市布局中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7.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与工业结构不合理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8.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第27页共27页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9.有人说:“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根源是(  )A.当地居民普遍脱离农业生产B.明清时期徽商劲旅异军突起C.人们的意识和追求有所提高D.深受文人和官宦阶层的影响10.漆侠在《中国经济通史》中认为宋朝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另一种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集中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D.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11.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到2∶3。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12.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时,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伦敦       B.日内瓦C.莫斯科 第27页共27页D.东京13.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中说道:“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只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据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14.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李鸿章在《试办招商轮船折》中说道:“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增强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15.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保障体系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1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始自宋朝,元朝黄道婆发明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随着葡、荷、英等国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大宗贸易货物。“第27页共27页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兼论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5分)17.随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财政和商业网。随着国际合作中止,政府转向求助于它们自己的资源和成熟的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互相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大事年表第27页共27页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指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124个技术援助协议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935年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唐交通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四百里之上。然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唐的国内交通路线,据《元和郡县志》于每州下所记的“八到”,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朝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第27页共27页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租界出现的。——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1840—1927》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年到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千米,翻了一番。——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建设的意义。(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第27页共27页再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巫术。成书于汉朝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创立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及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传教士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其影响。(6分)第27页共27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1分)第27页共27页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故选C项;铁器在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即导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正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加强了国家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故选B项;题干材料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排除A项;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世界历史始于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而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6答案:C解析: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故选C项。第27页共27页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故排除A、C两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排除D项。8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强调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的本质。题干材料“开拓者和革命者”强调其措施具有创新性与建设性,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故A项正确;B项未能体现其创新性,故排除;罗斯福新政并未背离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排除C、D两项。9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皖南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即村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商业买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徽商兴盛,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根源,故均排除。10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概括了宋朝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B、C两项分别只说明了其中一种形式,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商品流通的两个方向,这说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A项。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可知此时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D项。12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故A项正确。第27页共27页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可知京张铁路的修筑促进了经济交流,故选D项。1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艰难推进,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增强,故选C项。15答案:D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现在我国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故选D项。16参考答案:(1)原因: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技术进步);政府鼓励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贸易推动。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2)有利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定。变化:从独立的市场主体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或从中心到边缘;从独立自主到成为附庸等)。影响: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参考答案:(1)表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商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说明:世界各国各自为战,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德日法西斯上台,发动局部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7页共27页(2)条件:为工业化创造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18参考答案:(1)特点: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运河的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放的对外政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的建设。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意义: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开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与国防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19参考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强调“天人合一”,综合施治;医学教育先进;著述丰富,人才辈出等。原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传承性;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读书人观念的转变;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受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等。(2)背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等。影响:弥补了中医药学在实验医学上的不足;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近代化;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冲击了中医的地位。20参考答案: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第27页共27页论证: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成立专门机构,重视和推进军民卫生运动,把卫生与健康工作当成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事来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粉碎细菌战,普遍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卫生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恢复发展,并延伸到城市环境治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全册综合检测试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第27页共27页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产生2.东汉末年,曹操在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朝(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诗中所描述的工具为(  )A.水排    B.翻车C.风力水车 D.筒车5.明朝农书《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头分管两相当。”这体现了当时该地(  )A.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B.蚕桑种植面积的扩大C.丝绸是民众的主要衣料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第27页共27页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7.著名文人爱特生曾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曾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明清对外政策影响D.出现西学东渐潮流8.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A.发达国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没有受益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匪浅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第27页共27页D.美国控制了大部分世界贸易10.“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朝,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11.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朝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12.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的煤矿之间开了一条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后来,这位公爵又将他的运河伸展到默西河,为此耗去的费用仅为陆上搬运者所索取的价格的六分之一。这些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约4025千米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反映了(  )A.货物运费明显下降B.贵族社会责任感强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13.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期限延长至99年,并对已有的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使其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19世纪50年代,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000多千米增加到16000千米。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第27页共27页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14.下表是关于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时间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汽车工业工人人数1773人12400人5万多人年产量884辆5547辆2万辆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15.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材料二 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外商可在沿海港口和内地的商业城市经商和定居。唐政府还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征收商税。北宋中期,第27页共27页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基础上,又在泉州、密州增设市舶司。南宋绍兴末年的外贸税收达200多万贯,超过北宋最高年份的一倍以上。明朝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清康熙年间曾解除海禁政策。但到乾隆时,清廷下禁令,外国商船逐步集中收泊于粤海关进行贸易。——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据《海河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6分)第27页共27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第27页共27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朝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第27页共27页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图片注释:①②为店铺幌子,各书“孙羊店”“正店”;③为灯笼第27页共27页图片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情景,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宋朝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图片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1答案:C2答案:D解析: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粮食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军队或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进行土地买卖,第27页共27页因此无法助长大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可知屯田增产的粮食主要作为军粮和民众食粮,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将粮食销售到市场上去,因此无法体现农业商品化进程,故B项错误;曹操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实行屯田制,对安定中原人民从事农业耕作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一措施不能促进中原人口南迁,故C项错误。3答案:A解析:宋朝占城稻和大、小麦的推广,逐渐形成了间作、轮作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宋朝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增强,故C项错误;粮食只是民众饮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水能利物”“满农夫之用”“唐朝”等信息,可知该工具为筒车,故选D项。5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事头分管两相当”反映了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故A项正确。6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B、C、D三项,故排除。7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中国的茶叶大量运到英国,所以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限制对外交往,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的西学东渐主要是指一些传教士把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而不是商品的交流,故D项错误。第27页共27页8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C项。9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生效以后,世界各国关税明显降低,世界贸易不断发展。A项结论错误,B、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朝的镇将只掌防戍守御,而宋朝的镇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盛泽镇是在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故D项符合题意。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761年”,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而开凿运河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所需原料和工业产品运输的需要,因此运河开凿热反映了工业革命成效显著,故选C项。A项是题干材料反映的表象,故A项错误;布里奇沃特公爵等人开凿运河是为了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由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法国政府对铁路公司进行干预,促进了法国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故选A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是在1875年以后,排除C项;组建大型公司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排除D项。第27页共27页14答案:A解析:题干表格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推动汽车工业就业人员增加、汽车产量不断增长,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15答案:C解析:《大公报》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关于鼠疫的报道,只是传播了防疫知识,并未加速防疫体系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说明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报刊宣传,没有反映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1)历史条件:西汉建立,张骞通西域,交通条件较好;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2)变化: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17参考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建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18参考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19参考答案:(1)特点: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第27页共27页(2)历史原因:西方医学文化的传入;多种形式的中西医学交流;开明官员的推动。(3)当代价值: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20参考答案:细节:店铺临街而建。历史现象: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概述:在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宋朝改变唐朝的市坊分离的局面,打破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评价:商业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市坊分离的城市布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还可以提取的细节:(1)灯笼→夜市,打破了时间限制;(2)幌子→广告宣传;(3)“孙羊店”“正店”→饮食服务设施完备;(4)轿子、骑马、马车→交通工具多种多样。第27页共27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4 22:16:24 页数:27
价格:¥8.88 大小:155.7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