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五谷”的解释,东汉郑玄的解释是:“五谷,麻、黍、稷、麦、豆也。”东汉赵岐的解释是:“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造成这种解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人学识水平的差异B.稻主要种植于南方,一些人不了解其重要性C.稻引进中国种植时间不长,部分人不了解D.两人对商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同2.某纪录片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生活在下列哪一地区的人们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  )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中国长江流域D.古希腊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4.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第12页共12页5.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现代农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6.明朝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麻子而扁。”“西番葵”成为我国农作物之一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新航路的开辟C.朝贡贸易的形成D.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明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B.促进了世界人口增长C.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D.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8.《遵义府志》记载了清朝道光年间玉米在当地农作物中的地位:“玉蜀黍,俗呼包谷……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这说明(  )A.英国的侵略使玉米的种植越来越普遍B.玉米的收成情况是国家粮食丰收或歉收的唯一标准C.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水稻D.玉米的种植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9.第12页共12页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甘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生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10.中国引种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中国的一些农作物也传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品尝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11.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机械化B.农业化学化C.经营集约化D.服务社会化12.《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崇敬。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第12页共12页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3.袁隆平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培育了那些水稻,而是提供了培育水稻的方法和思路。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提供了可行方案,并且为“超级稻”提供了理论可行性,这成为我国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袁隆平的科技理论影响巨大B.袁隆平使中国逐渐摆脱了贫困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D.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4.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问题,甚至有的国家以农药残留限量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保护农业生产。农药残留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食品生产环节缺乏有效管理B.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C.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度不够D.企业家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15.有学者指出:“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中国人接纳美洲粮食作物的原因是(  )A.美洲粮食作物更加鲜美B.美洲粮食作物的种植能够帮助中国人解决饥荒问题C.美洲粮食作物的种植能够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种植美洲粮食作物可以解决荒地问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被广泛使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初步形成,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土地制度方面,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末期已经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菽、麻等,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高。——摘编自赵文斌《质量春秋》第12页共12页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玉米、甘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人们“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苞芦、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阜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朝时传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 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期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它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12页共1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这些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材料二 明朝的疆域,大于宋朝,至少增加了西南地区、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朝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朝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甘薯、玉米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物种交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朝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并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19.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2页共12页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4分)(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肇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11月,我国成立卫生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经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此后,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201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摘编自唐爱慧等《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演进(1978—20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食品监管演进的特点。(4分)第12页共12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食品监管改革的意义。(6分)1答案:B解析:A项是直接原因,排除;水稻种植于南方,主要是南方人食用,许多北方人不了解水稻,故选B项;郑玄与赵岐对五谷解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麻和稻的区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C项;对五谷的认识与对商业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故C项正确。第12页共12页3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故C项正确。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中国福建“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知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故D项正确。5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很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是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故选C项;A、B、D三项均排除。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番葵”即向日葵,原产于美洲,美洲物种的外传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可知东方香料对西方人生活的影响,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题干材料涉及的是东方的香料,其属于调味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故D项排除。8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与“英国的侵略”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可知玉米的丰收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到玉米可与水稻互为补充,以解决粮食问题,但不能说明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可知玉米的丰收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故D项正确。第12页共12页9答案:C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是18世纪亚欧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商品交流的广泛,逐渐在改变着亚欧人民的生活,故选C项。A项不是“根本上”的体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中的“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0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但“自由流动”说法不恰当,故A项错误;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但“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的食物物种交流,且题干材料“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表明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排除。11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化肥的消耗状况,化肥属于化学肥料,故B项正确。12答案:D解析:袁隆平成功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提供了可行方案,并且为‘超级稻’提供了理论可行性,这成为我国杂交育种的基础”,可知袁隆平的科技理论影响巨大,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4答案:A15答案:B第12页共12页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旧世界”“大规模的人类群体”,可知当时中国人口众多,而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有利于帮助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提高抗饥荒能力,故B项正确。16参考答案:(1)表现:铁农具广泛使用,精耕细作技术初步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作物品种较多;粮食产量提高。(2)原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鼓励等因素使得小农经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简单的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能运作,故其运作成本低。17参考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美洲作物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也导致了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18参考答案:(1)特点: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禽畜类。范围广,涉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禽畜类。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甘薯属于高产粮食作物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影响:积极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影响,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出现。19参考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第12页共12页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20参考答案:(1)特点:监管内容不断增加;注重机构的调整;与经济改革相适应;逐渐法制化、规范化。(2)意义: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演变;与世界接轨,加强中外交流;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等。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4 22:16:20 页数:12
价格:¥5.55 大小:106.1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