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3)小题每小题2分,(2)(4)小题每小题1分。1.遥怜故园菊,。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边城夜色的诗句是:,。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的悲苦惆怅的句子是:,。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①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似墨迹渐渐慢慢tuì(  )去了。③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信·中国”节目,近百年来选取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⑤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亲爱的同学,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在语段括号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2分)\n(2)语段中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1分)(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语段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分句,使之与前面的分句构成一个排比句。(1分)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他离开了人声鼎沸的城市,来到芳草萋萋的乡村,尽情享受那沁人心脾的花香。B.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D.谎言可以分为恶意欺诈和善意隐瞒,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二、阅读(49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3分)\n9.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2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子贡曰:“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选自《说苑》,有删改)【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好像,犹如。⑤奚:怎么。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孔子为人何如__________________(2)简子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终业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2分)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n13.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分)A.本文赞扬了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B.本文称赞了子贡治学严谨的品德。C.本文说明了孔子的高深博大,也体现了子贡谦虚、尊重老师的品质。D.本文阐述了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二)现代文阅读(31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槐花飘香申 琳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嗅到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离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花香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着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n,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们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地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们的饭碗里、头发间。⑦前几天,妻子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子夹了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在一旁笑吟吟地问我:“还记得家门口咱们背靠着吃饭的那棵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到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仿佛是从泥土里冒出来的。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有删改)14.本文围绕“槐花飘香”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件事?(4分)\n1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的好处。(4分)16.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7.文章第⑧段中“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饱含着对伯父的怀念之情。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表达对伯父的怀念吗?请从文中找出你的依据。(4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于增会\n①去年回乡时,有人告诉我说,在七里海新发现了一种鸟巢,样子很奇特,高悬在湖边树梢上,就像倒挂着的葫芦,在轻风吹拂下缓缓摇晃。②这样奇特的巢,是什么鸟筑就的呢?我带着几分好奇,几次去七里海寻找。树林间有好多鸟巢,有碗状巢、盘状巢、树洞巢等,但形状都不像倒挂的葫芦。那“葫芦巢”呢?因为树林太大、太密,找了几次也没找到。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急于想找到它就越找不到,有时“蓦然回首”间就碰巧遇到了。③那天,我从七里海边经过。小路两侧,生长着洋槐、香花槐等树木。槐花绽放,缀满枝头,看上去就像一片紫红色的烟雾,缭绕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招引得蜂蝶翩翩起舞,小鸟上下翻飞。我漫步走着,忽见飞来两只小鸟,不声不响地落在枝头,睁着黑黑的小眼睛,机敏地这看看、那瞧瞧,点头翘尾,轻声鸣叫,好像自言自语,又像是相互交谈。它们时而在枝间跳跃,时而飞来飞去,时而倒悬在枝端悠来荡去。一转眼,突地就钻进花心。我凝神注视,两只鸟娇小玲珑,棕褐色上背,浅黄色腹部,一只鸟的头顶还有一道宽阔的黑色带斑。它们轻巧地在花心间啄食花蕊,一会儿飞到这个花束,一会儿飞到那个花间。看着活泼可爱的小鸟,我真想轻轻招呼一声:“小鸟,你们好啊!”不料,两只小鸟又突地一声,向附近的柳树林飞去。④这是什么鸟?好像在鸟类图谱上见过,是不是它们呢?我立即朝那柳树林寻去,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林间找了半晌,终于发现枝头上悬挂着一个鸟窝,真跟葫芦似的,一只小鸟正在喂雏鸟,另一只小鸟站在旁边观望。看到那极具特征的鸟巢,A我终于认出来了:这小鸟就是中华攀雀。⑤这一定是家乡人发现的那个奇特鸟巢了。这时,我忽地想起来,这小鸟前些天我曾见过。那天,我无意中看见一只小鸟在树梢上飞,小鸟嘴里衔着纤维或是绒毛,一连转了两三圈儿才落在树枝上,之后便像翻单杠似的,一圈一圈在树枝上缠裹,接着又“嗖”的一声飞走了。不一会儿,它们衔着建筑材料回来,继续在树枝上缠绕。那种动作就像杂技表演,娴熟而又快捷。当时,鸟巢还没有成形,只是觉得鸟筑巢的动作挺新鲜,便驻足多看了几眼,那究竟是什么鸟,并没有去探究。⑥没想到,眼前这巢就是那小鸟筑的。巢牢牢拴在树枝上,外观精美而别致,既防雨,又保温,堪称世上最美的“豪宅”\n了。两只小鸟和四五只雏鸟住在里面绰绰有余,筑这样大的巢,一次就叼那么一点点纤维、绒毛之类,那得往返多少次,搭上多少唾液呀!B这鸟为了培育下一代,如此地不辞辛劳,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实在让人感叹。⑦欣赏着这鸟巢,我想到多少年来,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七里海人,也从未见过这样的鸟巢,近年这鸟怎么会在这里筑巢了呢?我留意观察周围环境。树下,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片片、一簇簇,散发着淡淡清香,附近湖水盈盈,水音清亮,就像美妙的乐曲,这构成一道和谐、幽静、灵动的风景。于是,我忽然明白:鸟儿就是环境的试金石。这些鸟来了,并且筑巢了,说明环境好了。(有删改)18.阅读文章,请给本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分)19.仿照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对文中B句进行一处设计。(6分)示例:文中A句:我终于认出来了:这小鸟就是中华攀雀。朗读设计:“终于”应该重读,强调作者是经过一番寻找之后才发现的,要读出作者的惊喜之情。文中B句:这鸟为了培育下一代,如此地不辞辛劳,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实在让人感叹。朗读设计:\n20.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6分)(三)名著阅读(2分)2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迅的《朝花夕拾》全书共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类故事所体现的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D.《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一)综合性学习(6分)22.近几年教育的重磅话题是“双减”,广大家长和学生对此尤为关注。树人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以“‘双减’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n(1)【焦点音】为突出活动主题,本次活动需要一条宣传标语。请结合主持人的开场白,并根据画线句拟写宣传语的下半句。(1分)“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家长和社会均是践行“双减”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构建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健康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这是今后一个很长时期艰巨的改革任务。上句:践行双减构建育人格局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策划室】沐浴着“五育并举”的春风,响应着“双减”的号召,积极探索作业的有效设计,以“我的双减生活”为主题举行一次班会。如果让你负责策划,你觉得这节班会课应该设计哪些环节?请写出你的策划方案。(2分)你的策划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辩论台】双减之下搜题软件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下面是母女俩的对话,请阅读后完成辩论。(3分)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用搜题软件搜答案,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小军:“我看了答案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妈妈:“但你只照抄答案,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军:“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该怎么办呢?”若你参加了这场讨论,请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50字左右)(二)写作(5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无尽;生命又是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懂得享受,享受阅读的美好,享受上课的乐趣,享受竞技场上的拼搏,享受父母的温情,享受老师的关爱……\n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目要包含词语“享受”。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感情真挚;(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n答案一、1.应傍战场开2.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3.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5.(1)褪 chǐ (2)双引号 书名号(3)② 删除句中的“渐渐”或“慢慢” ④ 将“近百年来”和“选取”的位置互换(4)示例:书信似风帆 带给我们动力6.B 点拨:“不求甚解”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费工夫,也形容不求深刻了解,用在此句中,与语境不符。二、(一)(甲)7.儒8.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9.因为孔子具有明确的学习志向、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不觉得厌烦。谈感受略。(乙)10.(1)怎么样 (2)同“悦”,高兴 (3)离开11.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12.孔子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13.C 【乙参考译文】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为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够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了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他为人怎么样),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干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只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二)(甲)14.①嗅槐花;②采槐花;③吃槐花蒸菜;④在槐花飘飞的村庄中运绿肥。15.内容上,“槐花飘香”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刻回忆,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槐花飘香”\n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16.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槐花的香。17.示例:我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表达对伯父的怀念。因为文中回忆了“我”与伯父一起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的情景,也回忆了伯父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伯父与槐花香同时存在于作者的记忆中,而伯父已经去世快一年了,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表达对伯父的怀念。(乙)18.特殊的鸟巢(奇特的鸟巢)(语言简洁,符合文章内容即可)19.示例一:“实在”应该重读,突出鸟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要读出作者的由衷感叹与赞美之情。示例二:“如此”应该重读,突出鸟的“不辞辛劳”,要读出作者的由衷感叹与赞美之情。20.揭示主旨,点明主题。文章的最后一段通过写鸟来筑巢,说明环境好了,表达出作者对拥有美好环境的期盼,同时希望人们能保护环境,拥抱美好自然。(三)21.B 点拨:B项,《范爱农》一文写的是“我”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三、(一)22.(1)示例:解放学生引导健康发展(或解放负担体会童年幸福、解放学生体会学习幸福等)(2)略。(3)示例一:我认为可以用。用搜题软件可以启发思路、提高效率。只要先自主思考,再搜看答案,同样可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示例二:我认为不该用。遇到不会的题,只有自己先自主思考,努力探究,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时间一长,容易形成依赖性。(二)23.思路点拨:“享受”是一个常说的、热门的、人人都有感受的话题。享受的内容有哪些?如何看待享受?人活着应该怎样享受?谈“享受”,实际上就是抒写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中,既有浅层次的享受,也有深层次的享受;既有物质的享受,也有精神的享受;既有一般的享受,也有奇妙的享受……万事万物皆可入笔,只要言之成理,有情可抒即可。  例文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06 13:02:24 页数:13
价格:¥4 大小:71.3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