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之道》课件25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3/25

4/25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东厦南门大大学学香河港南大大学学大学之道《礼记》《大学》节选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作品介绍《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1、博学文题解读2、大人之学Ø“小学”,古代孩子八岁入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Ø“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十五岁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Ø《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研习文本自主思考试从原文中找出“三纲”“八目”分别是什么?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宗旨,原则。•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彰明美德。彰明美好的德行,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亲作“新”,“新民”在于亲近爱抚民众,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在于使人达到完善养的最高境界。的境界。如何理解这句话?它有什么作用?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张为为贯它完由由。①目所手谓“倡明明表德整”,个意指低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的。段这是导求知达和修的身体。级自我修炼(侧重于内圣)②的所谓、“的亲民了”,社是指到做到到求知和修身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施就要以做以到亲儒民,会推己群及高人。影响他人(侧重于外王)政德教家体体级③所谓“止于至善”是指“终身行之”,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停止,主政化一系的、这是一个无限完善的过程。,终极目标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要达到的“至定:坚定不移。善”境界,则志向就静:心不妄动。坚定不移;志向坚定,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安:性情安和。动,则性情安和;性虑:思虑精详。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得:处事合宜。宜。“本末”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小结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引出下文“八目”。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ü格物ü致知ü诚意八目ü正心ü修身ü齐家ü治国ü平天下“八目”关系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内修)独善其身目的修身基础兼善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外治)三纲八目与孔孟思想“三纲八目”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三纲八目”也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思想:仁修己以敬(慎重)、安人、安百姓孟子思想:仁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王道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修身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渡,既要内化于止于至善心,也要外显于形。内圣外王内修明明德亲民外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物知意心身家国天下课堂小结《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写作方法《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吗?找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章论证上的特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先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辑严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国治而后天下平”。逻辑严密。四、课外拓展随堂测试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致知在格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03 13:00:02 页数:25
价格:¥10 大小:11.54 MB
文章作者:158****203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