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30张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3/30
4/30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礼记》,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词句,把握文意,积累文学常识2.弄清《大学》“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3.了解“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对礼的解释,它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为四书之首。《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大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治国安邦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三、文本研读前一个“明”,“使……显明”。第一段后一个“明”,美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宗旨“亲”应为“新”,使在止于至善。天下人去旧更新。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亲民”程颐:“亲,当作新。”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朱熹:“新者,革其旧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之谓也。言既自明字‘明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也。”样心灵纯洁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结束有开始。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研读文本第一段三句话讲了什么内容?第一句: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即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第二句:承接上文,回答“如何达到大学之道”第三句:总结上文,阐明事物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研读文本u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u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一段重点写了“三纲”,包括哪些内容?明德美好的德行亲民使天下人去旧更新至善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研读第一段(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修其身: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格物:研究万事万物。,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人想要使美德彰明天下,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使自己的家庭协调好;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想要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就要先使自己的内心端正;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使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研究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心意才能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研读第一段(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律。本:根本。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格物探究事物原理致知获得知识诚意使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内心修身修养自身齐家整治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归于太平,四、问题研讨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2.要达到修身,需经过哪些步骤?修身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为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了。,3.“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安人。,内圣:内在的心性修养外王:外在的功业建树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义》:“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冯友兰《新原道·绪论》: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心—吴兢《贞观政要》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董仲舒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4.“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纲八目格物明内圣之学致知人(善其身)止明诚意生定德正心进修身修静步骤目标齐家阶外王之学安亲治国梯(善天下)虑民平天下得止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至善(《孟子·尽心上》),五、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新教材《大学之道》部编版高中语文1课件优秀课件pt课件免费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课后作业1.拓展阅读《礼记》部分章节,积累名句。2.思考: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学习“八目”的内容?新教材《大学之道》部编版高中语文1课件优秀课件pt课件免费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