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教学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3/34

4/34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0223桂花雨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桂花花糕桂桂花花茶酒n默读课文,你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桂花纷纷飘落,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一场好香的雨,一幅好美的画。•桂花雨和摇花乐是“我”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母亲念念不忘家乡的桂花香,桂花寄托着母亲的思乡之情。n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luóhánɡ箩杭淘箩杭州竹字头。换成“艹”,就是“萝”。dǒnɡlánluópóɡāo懂兰箩婆糕懂得木兰花箩筐老婆婆蛋糕bǐnɡjìnchánchájiǎn饼浸缠茶捡饼干沉浸纠缠茶叶捡柴中间是“冖”,不要写错。选一选,填一填。捡拾起。拣从许多东西中挑出来。•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从地上(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回家时,总要从地上(拣)一些完整、新鲜的桂花送给母亲。多音字1.用肩膀挑。xiǎn少。dān2.承当,负责。1.新的,不陈的,1.挑东西的用具。不干枯的。担鲜dàn2.一挑儿东西。xiān2.滋味美好。3.中国市制重量3.有光彩的。单位。4.新鲜的食物。4.量词。5.姓。1.大家都担(dā)n心他小小年纪扛不起这副重填担(dàn)。一填2.2018年1月31日晚,天幕上出现了一次鲜(xiǎn)见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血月全食”,那鲜(xiān)红的月亮非常漂亮。n作者有哪些关于桂花的美好回忆?Ø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Ø在故乡的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Ø迁居杭州,捡桂花带给母亲,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n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这些回忆是怎样一一呈现的呢?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下列学习单,组长为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学习单。学习单地点美好的回忆(事件)文中对应的段落父亲和“我”赏花,“我”最喜欢桂花故乡迷人的香味。1~2①母亲总担心台风会来。没有台风,能多收些桂花送给乡亲。故乡②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3~6③“我”盼望着摇桂花,享受摇花乐。④桂花晒干后可以做茶叶和糕饼。①“我”到杭州一处小山上捡桂花,送杭州给母亲。7~8②“我”和母亲常常思念故乡的桂花。n再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试着梳理文章脉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Ø(1~2):“我”独爱桂花迷人的香气。Ø(3~6):“我”盼望摇桂花以及享受摇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Ø(7~8):在杭州的母亲和“我”思念家乡的桂花。n自由阅读7~8自然段,提出你的疑问。Ø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Ø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雨?n看拼音写汉字。小时候我不dǒnɡ(懂)得欣赏梅花和木lán(兰)花,但偏偏喜欢桂花。我chán(缠)着母亲摇桂花,把摇落的桂花送一luó(箩)给邻居家的老爷爷,送一luó(箩)给pó(婆)pó(婆)。他们把桂花晒好,收在铁盒子里,加上chá(茶)叶可以泡茶,过年时做成ɡāobǐnɡ(糕饼)。n请你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改写下面的段落。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第2课时u同音字组词。(捡)拾挑(拣)节(俭)【jiǎn】眼(睑)(检)查吊(兰)阻(拦)(栏)杆【lán】贪(婪)(蓝)色n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家乡桂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体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读一读,比一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全都浸在桂花香里。“没有不”更能突出桂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村子,处处都能闻到桂花香味。n第4自然段“浸”让你体会到什么?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它的香是无处不在的,沁入了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的家里,沁入了每个人的肺腑,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浸”写“香”,化无形为有形,把融于桂花香气之中的幸福感描绘得生动、传神。全全年年,,整整个个村村子子都浸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与第4自然段第一句相照应。两个“浸”字说明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它的香,亦不受空间约束,既香甜了自家,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n让“我”和母亲念念不忘的除了桂花的香气,还有什么呢?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得出来?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对于孩子来说,比如过生日、过年,算是“大事”;对于作者来说,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就像过生日、过年一样隆重,是一件令作者最高兴、快乐和难忘的事。写出了作者盼望着摇桂花的急切心情。“总是缠着”说明作者是从早到晚盼望着摇桂花这件“大事”。n边读边想象自己也在“摇花”,想象桂花被摇下来时像雨一样飘飘洒洒,纷纷落下来的景象,体会作者“摇花”的心情,读出激动、快乐、兴奋和满足的语气。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和母亲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桂花香,还有“摇桂花”之乐。纷纷飘落的桂花,就像下雨-样,好香!它香了作者的童年,也香了乡亲们的情义,这样的欢声笑语,年复一年,深深地铭刻在作者和母亲的心里。u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①这两句话通过对“我”的_动__作__描写,表现了“我”摇__桂__花__树__时___快__乐__的心情。②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示__例___:__桂__花__纷___纷__飘__落__,_____像__一__个__个___调__皮__的__小___精__灵__,__飘__在___人__们__的__头___发__上__,__落_____到__人__们__的__怀里……n阅读下面的资料和教材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资料:琦君和母亲原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迁居杭州。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过生她养她的故乡。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故乡,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高度关注桂花,适时收获桂花,并感受着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虽然桂花是没有区别的,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在用情感体味它们。故乡的桂花有亲情,有乡情,它成为母亲最美好的记忆,也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母亲对家乡无尽的情思。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n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作者是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小结:在作者和母亲心中,桂花就是她们思乡情的依托。桂花的香甜、摇花的欢乐,其实都是源于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是借助一朵朵迷人的桂花,还有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这些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具体事物中,读起来更令人回味无穷。板书设计爱桂花迷人的香气桂花一开母亲担心桂花盛开香飘四方充满桂摇桂花摇落桂花纷纷如雨欢乐阵阵桂花雨花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片片思乡情雨杭州赏桂花思乡思桂花捡桂花带给母亲情切又思故乡桂花主题概括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随堂练习《桂花雨》以__桂__花_为主线贯穿全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_桂__花__相关的生活场景:作者先写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_迷__人__的___香__气_;接着写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_摇__桂__花__;最后写离开家乡后赏___桂__花__,给母亲_带__桂___花_,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_摇__花___乐_”和“桂___花__雨__”。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_思__念__以及对童年生活_无__比__怀__念__的感情。课后作业n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词多写几遍。n你有过思念家乡或者思念某个人吗?请你在日记本上写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抒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n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感谢您的聆听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20:40:06 页数:34
价格:¥4 大小:10.54 MB
文章作者:阳光灿烂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