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4《渡荆门送别》说课稿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一、说教材《渡荆门送别》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 的诗歌都是描写山水,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诗。它有着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和 古代文化积累传承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 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设计依据:背诵和默写是首要。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和感染。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咏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到翅膀, 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和诗歌,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本班学生存在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不足。 五、说学法: 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 内容。 2、尝试学习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李白出生地?李白什么时候离家远游?李白是如何走上仕途的?(3”)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 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 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 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 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出生于盛唐 时期。二十五岁就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 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直到天宝元年(742 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 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 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设计依据:李白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又是大家都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读过李白 很多诗歌,了解他一些趣事。但对他的一生缺乏系统了解,因此选择其中三个问题,来激发 学生的兴趣。 2、正课:(24”)活动一:一读见韵律(5”) (1)、出示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停顿准确,根据自己理解用语音表现。 (2)、学生自读,组内展示,组内评价。 (3)、朗读展示,合作评价,教师示范。  设计依据:初读是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接触和了解,学生有自己的朗读方式,充分利用学生 的自主性,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但要初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教师的引领很重要。 活动二:二读晓内容(5”) (1)、自读看注解,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全班合作,四个小组分别说出四联诗的意思。 (3)、全班合作,其他小组纠错。 设计依据:诗句的表层意思,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就可以了解,学生间互相纠错,有利 于激发思想,形成争鸣,加深印象。 活动三:三读知情感(5”) (1)、小组朗读,说说每句诗歌蕴含了诗人什么情感。 (2)、全班合作,四个小组分别说出四联诗的情感。 (3)、教师点拨,询问学生朗读处理的依据,适时补充背景。设计依据:对于诗歌的情感学生有自己的体会,通过对朗读的技巧处理,进一步加深对诗 歌情感的体会,老师起到引领和帮助的作用。 (1)、提问: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诵读展现。(2)、提问:你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刚才诵读的句子描绘出来吗? 设计依据:对于诗歌美感的体会,是学生欣赏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高。以联想和想象为基 础,以优美的词句描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与中考的诗歌鉴赏接轨。 活动五:六背寻美词(5”) (1)、提问:你认为在朗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哪些词语需要注意和强调? (2)、提问:这些词语你能换成其他词语吗?试一试。哪个词语更好? 设计依据:用词的精妙是诗歌的典型特点。学生通过朗读的处理以及词语变换比较,能进 一步体会到诗歌炼字的精准,将之用于写作,同时与中考的诗歌鉴赏接轨。 3、当堂练习:10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设计依据:当堂练习进口教学重点和难点,实时监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 4、小结:(2”) 学生学习活动小结。 设计依据: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形成整体印象,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学生明 确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利于下次学习转化为正向的动力。 八、说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 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向往 颔联 远景惊喜 近景喜爱 故乡水送行舟 依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1-24 15:02:44 页数:2
价格:¥9.99 大小:33.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