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练习: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4 归去来兮辞并序基础过关练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1.就①三径就荒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③连辟公府不就 2.绝①请息交以绝游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群响毕绝 ⑤佛印绝类弥勒 3.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赵王畏秦,欲毋行 ⑤李白乘舟将欲行 4.为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④窃为大王不取也 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皆为龙虎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5.引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⑤引赵使者蔺相如 6.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 ④蒙故业,因遗策 7.以①家叔以余贫苦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舟遥遥以轻飏 ④请息交以绝游 ⑤乐琴书以消忧 8.之①求之靡途 ②悟已往之不谏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9.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③时矫首而遐观 ④鸟倦飞而知还 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幼稚盈室古义: 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于时风波未静古义: 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古义: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5.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6.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当敛裳宵逝 2.园日涉以成趣
3.乐琴书以消忧 4.悦亲戚之情话 5.或棹孤舟 6.眄庭柯以怡颜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 9.携幼入室 10.策扶老以流憩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遂见用于小邑。特殊句式: 译文: 2.既自以心为形役。特殊句式: 译文: 3.稚子候门。特殊句式: 译文: 4.寓形宇内复几时?特殊句式: 译文: 5.皆口腹自役。特殊句式: 译文: 6.复驾言兮焉求?特殊句式:
译文: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特殊句式: 译文: 8.乐夫天命复奚疑!特殊句式: 译文: 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特殊句式: 译文: 10.农人告余以春及。特殊句式: 译文: 11.将有事于西畴。特殊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1.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2.初来城里的弟弟在小区里迷路了,幸亏有好心人指点,他终于迷途知返了。( )3.泰国民众多数信奉佛教,性情平和,乐天知命,具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因此中泰两国在长期交流过程中,很少出现文化方面的摩擦。( )
4.美国把技术封锁作为贸易战新打法,恐将事与愿违,或可使中国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发展的新机遇,即更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摆脱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2.古人以孟、仲、季表示每一季的三个月份,分别代表每季的第一、二、三个月,如“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 )3.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中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的说法。( )4.家: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慈、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尊,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七、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 并序》正文中,照应小序所说的“皆口腹自役”的句子是“ ”。 2.《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表达已无法挽回过去的错误,但未来仍有希望的句子是“ , ”。 3.《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写作者幡然醒悟,迷途知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的句子是“ , ”。 4.《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归程中的轻松愉快。 5.《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写陶渊明初入家门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 6.《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傲然自得的情怀得到寄托,身心安然舒适的两句是“ , ”。
7.《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陶渊明用白云舒卷、飞鸟投林来表现自己回归田园后悠然自得之情的句子是“ , ”。 8.《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写作者回归田园之后,谈及春耕的句子是“ , ”。 9.《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 , ”两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0.《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陶渊明用“ , ”表达了自己顺随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 1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陶渊明用“ ? ”表达了人生短暂,要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八、微写作。 扩写课文中的句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③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④不少于200字。 三年模拟练一、(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①,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②,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③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节选自《全梁文·陶渊明传》,有删改)[注] ①秫:俗称高粱,多用作酿酒原料。②粳:一种稻子,一般不作酿酒原料。③栗里:地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B.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C.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D.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20岁时取字,以供长辈和自己称呼。B.刺史,西汉时每州设立刺史,主管巡察;魏晋后为州牧之称。C.征,一种任用官员的方式,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D.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志趣独特。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B.陶渊明厌恶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也不去。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馈赠,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檀道济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渊明天真直率。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他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他要睡觉,客人可以走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自祭文陶渊明岁惟丁卯,律中无射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纟希绤②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③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④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⑤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有删改)[注] ①律中无射:夏历九月。②纟希绤:葛布精者称纟希,粗者称绤。③愒日:贪爱时日。④捽兀:意气傲然貌。⑤窅窅:隐晦、深远貌。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羞:进献B.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罄:器皿C.寿涉百龄,身慕肥遁肥遁:避世隐居D.不封不树,日月遂过树:植树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够直接表现陶渊明人生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翳翳柴门,事我宵晨②乐天委分,以至百年③寿涉百龄,身慕肥遁④宠非己荣,涅岂吾缁⑤欣以素牍,和以七弦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⑤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去世之前先写好祭奠自己的文章,这本身就说明作者是一个留恋人世之人。
B.作者在文章中想象了自己死后亲友前来祭奠自己的情形,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C.从作者的自述来看,作者淡泊名利,追求个人心灵的自由,面对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D.旷达中含悲凉,飘逸中含沉重,这是作者在辞世前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2)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 三、(2020山西晋中祁县二中高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9分)乞 食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到陶渊明力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不仅有怡然自适的美好,也有断炊乞粮的辛酸。B.“驱”字写饥饿如长鞭加身,迫使诗人出门求食以果腹;“行行”写诗人茫然求食的情形。平实的字眼将诗人乞食的窘态展现得淋漓尽致。C.善解人意的主人不待诗人多言,即慷慨赠粮,还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畅饮,一直到日暮时分。D.诗歌最后运用典故,诗人表明自己将来如有机会,一定会像韩信回报漂母那样,回报主人的赐饭之恩。10.()结合诗歌,分析其中所表现的诗人的形象。(6分) 四、(2020山西大同煤矿二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9分)渊明携酒图①[宋]梁栋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②,还识此人不?[注] ①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梁栋(1242—1305),湘州(治今湖南长沙)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先归武林(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闲居,后又隐居茅山中。②寄奴: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绘画只能表现一刹那的景象和意态,而本诗却从虚处着笔,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意在传神。B.“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两句,写出了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志趣。C.“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中,一个“惜”字,既写出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写出诗人自身的孤寂感。D.此诗基调闲适恬淡,看似写渊明,实则处处写诗人自己,借赞美陶渊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12.()这首诗以诘问句作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五年高考练文言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2020浙江,14—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上曾子固龙图[注]书[宋]张耒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遒,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
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 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其言不浮乎其心 浮:显现B.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纂:继承C.兵戈不试试:使用D.近揆两汉,远追三代揆:揣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出乎其诚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B.有不足以过之者此小大之辩也C.刚毅而信实劳苦而功高如此D.日趋于富盛之域赵尝五战于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曲还是疏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4分)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4分)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一、一词多义1.①接近 ②踏上,登上 ③赴任2.①断绝 ②横渡 ③与人世隔绝的 ④停止 ⑤副词,极,非常3.①将要,即将 ②遵行 ③行动,作为 ④前往 ⑤离去4.①做 ②作为 ③制造 ④认为 ⑤介词,替、给 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⑦介词,被5.①举,拿 ②拉开 ③疏导使流 ④称引 ⑤延请6.①拄着 ②用马鞭驱赶 ③马鞭子 ④决策,策略7.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把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并列 ⑤连词,表目的8.①代词,代指“长吏” 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 ④动词,到……去9.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承接 ⑤连词,表假设二、古今异义1.小孩。2.战乱。3.指做官。4.感慨,叹息。5.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6.知心话。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名词作状语,每天3.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5.名词作动词,用桨划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7.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8.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9.形容词作名词,幼儿10.名词作动词,拄着四、特殊句式1.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于是我被委派到小县做官。2.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既然自己让内心被形体役使。3.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稚子(于)门候”。译文:小儿子在家门口等候。4.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寓形(于)宇内复几时”。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皆口腹役自”。译文: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6.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复驾言兮求焉”。译文: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7.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8.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
译文: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9.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10.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译文: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1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将于西畴有事”。译文: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五、成语积累1.√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2.✕ 迷途知返:迷失了路途知道返回重新走,比喻做错了事知道改正。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3.√ 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忧虑。4.√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跟主观愿望相反。六、文化常识1.√2.√3.√4.✕ “家父、家慈、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尊,称母亲”错。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七、默写1.既自以心为形役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3.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4.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6.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7.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8.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9.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10.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11.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八、微写作【写作指导】本题比较有新意,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运用。写作的关键是理解课文中的这两句话,“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说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答题时要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为基础来展开想象,严格按照要求去写。三年模拟练1.B “弦歌”典出《论语》,是说孔子的弟子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后以此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以为彭泽令”中,“以为”是固定用法,中间省略代词“之”,整句话的意思是“让他做彭泽县令”,故“以为”不可拆开,由此排除C项。2.A 古人有“名”有“字”,“名”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称呼的。3.C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馈赠,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檀道济交往”分析有误。依据原文“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和“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可知,应是“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4.答案 (1)陶渊明年少时就有高洁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才能出众,卓尔不群,任性率真,安然自适。(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畅快时,就弹拨一番来寄托心意。解析 (1)少:年少。属文:写文章。颖脱:比喻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任真:任性率真。(2)不解:不懂。蓄:保存。“无弦琴一张”,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一张无弦琴”。适:满足,畅快。[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年少时就有高洁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才能出众,卓尔不群,任性率真,安然自适。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他亲自耕种,供自己生活,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檀道济离开了。陶渊明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我姑且想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让他担任彭泽县令。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能常常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儿子坚持要求种稻子,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穿上官服去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有一次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酒具,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一起抬轿,到了以后,高兴地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此前,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家,渐次去取酒喝。陶渊明曾于(某年)九月九日在屋旁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畅快时,就弹拨一番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
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就像这样。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陶渊明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他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5.B “箪瓢屡罄”的意思是“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罄”是“器皿中空”的意思。6.B ①句意思是“(我)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从早到晚忙碌不停”;⑤句意思是“捧起书本,心中欢欣;弹起琴弦,一片和谐”;⑥句意思是“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这三句不能直接表现陶渊明的人生态度。7.A “留恋人世”错,由“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从老得终,奚复所恋”等内容可知,作者并非留恋人世之人。8.答案 (1)我将要告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2)春去秋来,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苗,作物不断生长繁衍。解析 (1)“辞”,告别;“逆旅之馆”,暂时寄居的人世;“本宅”,本来的住处。(2)“务”,农活;“载……载……”,又……又……;“耘”,除草;“耔”,给苗根培土;“育”,生长。[参考译文]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在南飞途中,草木枯黄凋零。我将要告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献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暗淡,听着我的声音渐渐消失。(亲友们)悲痛啊,悲痛啊!茫茫大地,悠悠高天,天地生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降生人间,经历的都是贫贱的命运,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陈旧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木柴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从早到晚忙碌不停。春去秋来,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苗,作物不断生长繁衍。捧起书本,心中欢欣;弹起琴弦,
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人们才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便贪爱时日,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也被世人思念。可叹我独行其是,想法竟与别人完全相异。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怎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慢,畅快饮酒,纵情赋诗。我识运知命,(不与人争,)谁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以说是没有遗憾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年老而得善终,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岁月流逝,死了已与活着不同。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吹拂着墓门。(世人)因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因汉代杨王孙那样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这样争论有何意义?)墓地空阔,万事已灭,我已离人世越来越远。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也就这样过去了。既然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死后又能怎样呢?(亲友们)悲痛啊,悲痛啊!9.D “诗人表明自己将来如有机会,一定会像韩信回报漂母那样,回报主人的赐饭之恩”分析错误。诗歌最后四句说的是,诗人感谢主人像漂母那样急人所难,慷慨赐饭,诗人惭愧自己没有韩信那样的才能,无法回报,只有到阴间再报答主人了。10.答案 诗歌表现了一位处境窘迫、质朴真诚、感恩图报的诗人形象。①处境窘迫:诗人因饥饿无粮而出门乞食,行动踌躇,内心煎熬,处境窘迫。②质朴真诚:虽是乞食,但是因为爱酒,有酒即“倾”杯,真是“质性自然”。③感恩图报: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而又直言自己无韩信之才,今生无以为报,只能死后再报,至性真情,自然流露。解析 由“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可见,这是一位家境贫困,衣食无着的寒士;由“叩门拙言辞”可见,他为人质朴,不善言辞;由“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可见,诗人虽然是在乞食,但对主人的态度却十分真诚,谈心、倾杯、咏诗,体现了一片赤诚之心;由“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可见,他知恩图报,满怀感激之情,自然真诚。
11.D “基调闲适恬淡”分析错误。“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表达了诗人感到世无知音的孤寂;“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在貌似淡泊的情感中有一丝无奈和悲愤;“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则带有一点嘲讽。再结合注释中“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的内容分析可知,本诗的基调并非“闲适恬淡”。12.答案 ①不说陶潜不愿臣服新朝,却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或向往之情)。②曲折地表明了自己的洁身自好之志(或甘于归隐的淡泊之心)。③表达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或表现了诗人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解析 最后两句是:“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解答时,可先概括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试着问问刘裕,还认识这个人吗?”根据注释“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可知,诗人通过诘问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再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陶渊明,因为诗人也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他也有甘于归隐的淡泊之心;再联系注释“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分析可知,还表达了诗人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五年高考练1.A 本句意为“只是他的言语不停留在心的表面”,“浮”在此处解释为“停留在……表面”。2.C A.介词,相当于“于”;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的样子。B.代词,代指写文章本来的分寸;结构助词,的。C.连词,表并列。D.介词,至,到达;介词,和,跟。3.B “司马迁和韩愈……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错误。根据原文“司马迁……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可知,司马迁是“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文风特点是“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
韩愈文风特点是“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遭遇是“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选项把二人的遭遇和文风特点混为一谈,因此错误。4.答案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解析 “某自初读书”中,“读书”的“书”是宾语,“某”是主语,整句话意为“我自从开始读书”,在其后断开。“执事之文”作“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思之”,“之”作“思”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广求远访”是并列对称的四字短语,在其后断开。“其变”作“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呜呼”是感叹词,单独成句。“者”字是句中停顿,其后可断可不断。5.答案 (1)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2)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解析 (1)美:华美。行事:行为、事迹。不见于后: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于后不见”。考:考证。(2)学者:求学的人。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惟古之求:宾语前置句,即“惟求古”。知识归纳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类 型示 例动词+以+宾语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动词+于(或“乎”,相当于“于”)+宾语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于+宾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认为君子的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道德的表层,其中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的气韵,繁复简约、舒缓快捷的节奏,全出于他的诚心,不遮掩他所知道的,不强求他所不知的,就好比楚人必说楚话,秦人必穿秦衣。只是他的言语不停留在心的表面,因此根据他的言语来推究他的品行,那么(他)潜藏的道德心志,就藏不住了。大概古人不了解一个人的言语就无法了解这个人,然而世上那些糊涂的人,只知言语与道德不可以相通,或者相信一个人的言语却怀疑他的品行。唉!这是只知其中的一方面,却不知君子的文章,固然出于他的品德,其实与那些没有品德却有言语的人的文章情况不同。我刚开始写文章时,最喜欢读《左传》《离骚》这类书。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屈原的仁,不愿为自身谋私利,他的气势刚健,情趣高雅,因此他的言语翻来覆去曲曲折折,起初怀疑他太烦琐,来来回回地说,接着怀疑他迂腐,然而极为诚恳哀伤的语言确实发自他的内心,所以他的言语周密而不令人生厌。推究到最终,才知他的仁是愤怒而非抱怨,是不同流俗而自洁其身而不是为己谋利,彷徨悲叹,最终却没有安慰他的人,因此即使他剖白心志也无法显露自我,这是屈原之忠。因此他的文章如明珠美玉,明丽而悦人;如秋风夜露,凄凉而感伤;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触及。根据他的言语来推究他的事迹,难道有对不上的吗?自从夏商周以来,我最喜欢读司马迁、韩愈的文章。司马迁超群出俗,慷慨激昂,从年少时,他便周游天下,结交豪杰。他的学问在讨论寻究前代的事迹上最有优势,他凭借着一股不平之气,敢于仗义执言,以致招惹了祸端。因此他文章的疏荡明白,简朴奔放。只因他的平生志向郁积于心,因此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常有感怀激愤却不能宣泄的情感。韩愈的文章如先王衣冠、庙堂礼器,达到豪放飘逸、超群高卓的境地,一发不可收,极尽言语的巧妙,有不足也有过头。啊!韩愈在唐朝,大概也是命途多舛。然而他冒犯君王,忤逆权臣,坚守大义而忘记苦难,刚强坚毅且诚信可靠,因而他的学问能够在道德破坏之后独树一帜,继承孔孟之遗风而自立其说,故而韩愈的文章即使不想成为这种风格,大概也不能了。
自从唐代以来,历经了五代的混乱。宋朝兴起,铲除叛逆而讨伐罪人。等到仁宗即位,天下基本平定,兵戈不起,休养生息,逐渐走向富裕、昌盛。在那个时代游乐的士大夫,谈笑自得,不再有之前忧伤不平的风气,天下的文章渐渐兴起。而庐陵欧阳先生开始创作古文,近者揣度两汉,远者追溯到夏商周,继承孟轲、韩愈的文风,来建立一家之言,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更加高洁,文风经过淬炼洗濯而更加新颖。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而欧阳先生在那个时候,实际上把持重心来引导天下豪杰,而世上那些号称能写文章的人,十有八九出自欧阳先生门下。而您其实是这些人中最出色的,您的文章论议,可以与欧阳先生相提并论。先达之人听闻您的文章,认为您的文章虽然兴起于欧阳先生之后,却高高耸立,足以被欧阳先生所敬畏,忘记后来那些论及此事的人。我自从开始读书,就知道读您的文章,思考之后再思考,广泛求访用来每天掌握其变化。啊!像您这样的人,真是已经到达天下写文章人的顶点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