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0

2/80

3/80

4/80

剩余7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琵琶行并序,,【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1.诗成笑傲凌沧洲——“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成就: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作品: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作品: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为时事而作诗——“诗魔”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公元846年在洛阳去世,葬于香山,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人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作品:《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观刈麦》《后宫词》《问刘十九》等。,【经典觅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其六)》),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6.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哀江头》)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徒步归行》)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二、背景回眸1.政治失意的“发愤之作”该诗题目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意。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2.羁旅漂泊之佳作《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3.遭贬浔阳遇知音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怒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极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却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其后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甚伤名教”。于是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写出绝世名作,借以抒发自己满腹的辛酸。,【拓展链接】一、稗官野史 古人追星趣闻汪伦之于李白汪伦疯狂仰慕李白的才华,为了见李白,他专门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吸引了,没想到亲眼所见才知道被粉丝汪伦给骗了。原来十里桃花,是水潭的名字,万家酒店是主人家姓万。李白哭笑不得,但是感受到粉丝的热情,于是和汪伦一起游山玩水。后来李白要离开了,汪伦踏歌送行,李白也写下了千古名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张籍之于杜甫张籍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是杜甫的忠实粉丝,甚至是脑残骨灰粉丝,他曾干出过这样一件让人感到无脑的事:他读完杜甫的诗篇后,将杜甫的诗焚烧掉,收集烧完纸张后剩余的灰烬,将灰烬搅拌进蜂蜜中,每天都喝上几口,以此希望杜甫能赐予神力让自己的诗写得和他一样好。,葛清之于乐天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不过,当时连唐宣宗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曰: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日本,受到上自天皇下至平民的喜爱。,二、知识拓展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盛唐指唐代自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此时唐朝国力雄厚,而唐诗也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称: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闪耀着诗意人生的光辉。,【初读任务】1.《梦游天姥吟留别》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参考提示: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却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别开生面地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境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如此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2.《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参考提示:前两联写景,是登高时的所见所闻;后两联抒情,是登高时所感。后两联将前面的秋景烘托出来,又以无限感慨作结,寓景于情,情中有景,前后照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3.有人认为《琵琶行并序》的第一段在全诗中作用不大,可有可无,你赞同这一看法吗?,参考提示(示例):不赞同。我认为第一段在本诗中起的作用很大。“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语言建构】一、音形识记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贾人(jiǎ)迁谪(zhé)浔阳(xún)剡溪(shàn)B.轻拢(lǒnɡ)渌水(lù)乍破(zhà)荻花(dí)C.虾蟆(há)红绡(shāo)鼓瑟(sè)幽咽(yè)D.钿头(diàn)惊悸(jì)嘲哳(zhā)管弦(xuán)﹒﹒﹒﹒﹒﹒﹒﹒﹒﹒﹒﹒﹒﹒﹒﹒,【解析】选B。A项,“贾”应读“ɡǔ”;C项,“绡”应读“xiāo”;D项,“弦”应读“xi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石扉  悯然  猿哮  谢公屐B.倚石慢惗渚清殷岩泉C.赢洲银篦双鬓水澹澹D.訇然阑干潦倒鸾回车【解析】选D。A项,哮—啸。B项,惗—捻。C项,赢—瀛。,二、名句积累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9.《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一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审美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结构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明确】(1)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2)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界。,2.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明确】(1)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2)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鉴赏点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3.“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写梦中所见的洞天仙境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明确】(1)诗人通过超越尘俗的想象,以奇谲瑰丽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4.“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中“惟”“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1)“惟”“失”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样,包含着诗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慨以及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2)一方面,这两句诗反映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登高》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意象5.分析《登高》首联和颔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意象特点感情猿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了可以归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声给人凄凉感用猿这个意象来表达悲情漂泊的诗人却因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让人感慨万端,意象特点感情落木纷纷落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江水流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漂泊的境遇相似,更添一层羁旅、乡愁的悲凉之情联想到自己的生命过去了很长时间,而自己还未完成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鉴赏点二:欣赏诗歌的技巧6.本诗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明确】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暗合了首联的“哀”,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萧萧”的落叶和“不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琵琶行并序》鉴赏点一:鉴赏诗歌表达技巧7.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分析各句描摹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作用。,【明确】诗句音乐的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脆悦耳、错落有致、圆润轻细绵密、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句音乐的特点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⑤_________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凄厉悲愤,比喻描写的作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鉴赏点二:欣赏诗歌思想感情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明确】同意。诗人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写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之情的不朽名句。,【思维锤炼】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点拨】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兀。,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点拨】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离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浊的官场,“仰天大笑出门去”,大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之意。正因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才有了下文揭示的原因:不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怎样才能“开心颜”?那就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人想“兼济天下”,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只好“独善其身”,如一叶扁舟,自由飘荡于自然山水之间。从思想深处来说,个人“匡天下”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个悲剧,诗中也充满了这种悲剧意识,但这一诗句并非是消极的。,3.有人评论《登高》中“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点拨】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4.《琵琶行并序》一文中琵琶女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自己身世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点拨】(1)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2)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前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综合素养实践】1.《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同学们怎么看呢?,参考示例:李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入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2.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琵琶行并序》中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参考示例:(示例一)不同意。诗以写实为基础,更多地表现生活的真实,读起来具有真实感。在这首诗中,作者生动地刻画出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辞,合奏了一曲千古绝唱。把诗中的人物、情节看成是虚构的,未免过于极端。,(示例二)同意。诗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作者是借琵琶女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和苦闷。白居易的此次被贬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打击,他写这样一个故事,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8-19 14:06:46 页数:80
价格:¥3 大小:1.18 MB
文章作者:U-30002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