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  )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2.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3.“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是民国成立后在以下哪个方面的表现(  )A.思想潮流的演进B.社会生活的变迁C.科技文化的发展D.新式教育的发端4.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5.“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新文化运动倡导者D.无产阶级革命派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  )A.牵制总统权力B.防止内阁专权C.维护共和体制D.维护法律尊严7.“中日民四条约”是依据“二十一条”经过多次谈判确定的最终修正案,内容包括《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该条约签于(  )A.1912年B.1914年C.1915年D.1916年8.“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一历史性判断应主要基于孙中山(  )①创立了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理论 ③把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开端 ④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①孔子 ②徐光启 ③黄宗羲 ④陈独秀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10.武昌起义爆发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向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协(  )A.加速清朝统治覆灭B.加快中国独立步伐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D.推进近代化进程11.“□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2.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13.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  )A.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B.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D.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14.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表》《孔圣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舆论自由被破坏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16.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18.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2)材料二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根据材料三谈谈对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等。——摘编自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人创新文学之论”的内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关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1912年简介1月颁布《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规定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及职权3月公布《南京府官制》,改革了地方行政机关的模式3月颁布《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禁止刑讯逼供3月颁布《大总统通令开放蛋户(水上居民)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规定各户人等均享有公民权利3月颁布《商业银行暂行则例》,鼓励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3月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禁用前清各书通告各省电文》等法令,奖励女学,规定教科书内容务须合乎共和国宗旨——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项符合题意。2.B3.B4.B5.C6.A【解析】材料“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其直接目的在于防止总统独裁,故选A项。7.C 8.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①正确;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②正确;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是其革命的开端,而不是“武昌起义”,③错误;1912年3月为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正确。故选B项。9.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要注意题干的时间,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①孔子④陈独秀。徐光启和黄宗羲都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0.A【解析】武昌起义爆发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向袁世凯作出了妥协,孙中山以“推翻清帝,实行共和”为条件让位给袁世凯,加速了清朝统治覆灭,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夸大了这一妥协的作用,排除。11.D 【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选项D符合题意。12.D【解析】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D项正确。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3.D【解析】材料“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说明是辛亥革命时期,此时剪辫子是与清政府的决裂,具有革命的政治色彩,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不是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剪辫子这一举措并不能破除封建守旧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人平等的观念,故C项错误。14.A【解析】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同时期《孔教会杂表》《孔圣志》等“应运而起”,说明袁世凯控制全国舆论,宣传孔孟思想,为其复辟帝制造势,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是逆流,排除D项。1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再次推行封建专制,不得人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最终失败,故B项正确。袁世凯有北洋军阀作为武力后盾,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袁世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16.B 【解析】材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说明军阀割据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护法失败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相互勾结破坏导致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民主进程的阻碍,排除C项;材料与不平等条约体系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解析】本题可从孙中山为追求民主共和而让出总统之位的高尚品质方面和未看清袁世凯假共和、真专制的本来面目的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作答。18.(1)问题:变革政治体制(或变官制)。建议: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2)旗帜:民主与科学。作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3)历程:器物——制度——思想。认识: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近代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是变革官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出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旗帜是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闹了多少事……可以救治……一切的黑暗”得出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得出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近代化。19.(1)内容: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主要原因: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2)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可以得出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等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0.(1)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符合时代潮流,贯彻了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立法与反封建革命相联系。(2)改革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向;在法律上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理念;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可从法律涉及的领域和民主、反封建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结合法令内容一一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如“规定各户人等均享有公民权利”体现了平等自由精神;“鼓励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09-15 10:26:30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2.26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