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3/33

4/33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80年263年266年316年383年420年220年221年229年439年西晋建立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魏国建立蜀汉建立吴国建立魏灭蜀西晋灭亡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淝水之战东晋灭亡,南朝开始北魏统治者主动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不但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更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统一北方317年东晋建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知道哪些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曹操败走华容道 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社会现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官渡之战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材料,思考:曹操是怎样壮大自己的势力的?材料一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辗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候。——[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材料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材料三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实行屯田制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官渡之战 阅读课文内容,填写官渡之战概况。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经过影响公元200年,官渡曹操和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烧毁其全部军粮。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曹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它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示意图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内因合作探究外因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军事上,善于用人,战略战术得当。袁绍骄傲轻敌;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从诗中我们能看出曹操有什么样的抱负?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策。孙权听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建议,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赤壁之战概况。赤壁之战示意图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经过作用公元208年,赤壁曹军和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合作探究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原因:①曹军兵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军中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②曹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③孙刘组成联军,制定了火攻等正确的战术。④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骄兵必败,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战术等。素养启示 关于赤壁之战,你知道哪些故事?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些情节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了解真实的历史。 你眼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材料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材料二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材料三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他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的贡献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意义公元200年公元208年曹操和袁绍曹军和孙刘联军曹操战胜袁绍孙刘联军战胜曹军以少胜多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两场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的心态。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策略: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关系:这一策略在赤壁之战中得以实践,最终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阅读教科书,说说赤壁之战后三方势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物势力范围曹操刘备孙权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把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蜀吴220年221年229年洛阳成都建业(今南京)曹丕刘备孙权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政权统治措施曹魏孙吴蜀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魏、蜀、吴三国建立后,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事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均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民族关系上看,三国时期,北方各族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袁绍官渡之战魏军阀混战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200年联合抗曹208年赤壁之战曹丕220年刘备221年孙权229年蜀吴三国鼎立知识总结 [南宁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文中“操遂能克绍”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A随堂练习 李白的诗句“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所展现的古代战役(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为孙权、刘备的联合创造了条件D.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BABCD 史料实证三国鼎立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一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有何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①审设问答案来源作答内容作答内容②读材料由“周郎赤壁”“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这首词与赤壁之战有关。③规范答 材料二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2)依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12-14 06:40:02 页数:33
价格:¥1 大小:40.93 M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