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5大题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3

2/53

剩余5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1对物质变化的认识题型2诗词中的变化判断题型3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4古籍记载中的变化判断题型5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6民俗中的变化判断题型7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判断题型8成语中的变化判断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型9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题型10用途对应的性质题型11变化过程中体现的性质题型12根据材料的使用场景推测物质性质考点3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13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题型14危险化学品标志题型15常见仪器的识别题型16仪器名称的书写题型17常见仪器的使用题型18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题型19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题型20实验错误操作后果题型21量筒错误读数引起的误差题型2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题型23实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考点4科学探究题型24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题型2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53 ▉题型1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例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变式1-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固体物质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变式1-2】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题型2诗词中的变化判断【例2】共赴“春天”之约,将诗意播撒“在路上”!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2024中国诗词大会》,使我们在春天和诗词有个约会。以下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变式2-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变式2-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题型3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判断53 【例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西瓜榨汁C.粮食酿酒D.洁厕灵除垢【变式3-1】上林万古茶园出产的富硒茶,畅销区内外。下列有关“茶”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茶叶采摘B.茶叶清洗C.茶叶运输D.烧火炒茶【变式3-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题型4古籍记载中的变化判断【例4】《天工开物》“陶埏第七”中记载:……试土寻泥之后,仍制车旋盘,功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以伺雕镂。……凡釉料随地而生,江、浙、沪、闽、广用者厥蓝草一味。……陶家取来燃灰,布袋涨水澄滤,……随途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掐泥B.雕镂C.燃灰D.澄滤【变式4-1】《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变式4-2】《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记载古法制纸工艺可分为: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等步骤,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A.斩竹漂塘B.煮楻足火C.荡料入帘D.覆帘压纸▉题型5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变化判断【例5】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53 A.阜阳剪纸B.潮州刺绣C.南阳玉雕D.酿制汾酒【变式5-1】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黑陶烧制B.土族刺绣C.河湟剪纸D.藏毯编织【变式5-2】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山西汾酒B.荣昌折扇C.潮州刺绣D.南阳玉雕▉题型6民俗中的变化判断【例6】2024年是喜庆、祥和的甲辰龙年。下列陕西的非遗、民俗都与“龙”有关,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华县皮影“龙”B.安康烧火龙53 C.汉中龙江舞“龙”D.韩城剪纸“龙”【变式6-1】下列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节——粘贴春联B.端午节——雕刻龙舟C.中秋节——观赏明月D.元宵节——燃放烟花【变式6-2】甲辰龙年,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民俗表演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喷火B.剪纸C.泥塑D.舞狮▉题型7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判断【例7】某校的社团活动中学生自制豆腐,下列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黄豆洗净B.磨豆制浆C.燃柴煮浆D.点肉凝固【变式7-1】石湾陶瓷是佛山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搓泥B.捏制C.雕刻D.烧窑A.AB.BC.CD.D【变式7-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下列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B.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带化,而成为纸浆C.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D.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53 ▉题型8成语中的变化判断【例8】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火上浇油C.立竿见影D.杯弓蛇影【变式8-1】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积水成渊B.水滴石穿C.星火燎原D.披荆斩棘【变式8-2】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假期里洋洋同学在课外阅读中摘录了很多成语,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蜡炬成灰C.沙里淘金D.百炼成钢▉题型9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例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延展性B.溶解性C.导电性D.酸碱性【变式9-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化学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变式9-2】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红磷是暗红色的,具有可燃性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C.酒精是无色液体,露置于空气中挥发D.氧气降温液化,液氧具有助燃性▉题型10用途对应的性质【例10】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粮食酿酒53 C.铁铸铁锅D.用木材制成桌凳【变式10-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粮食酿酒C.铁铸铁锅D.用木材制成桌凳【变式10-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供给呼吸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用氮气生产硫酸铵⑥用铜丝做导线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①④⑤▉题型11物质变化过程中体现的性质【例11】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有草鞋、彩陶罐、石雕方砚、木板漆画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编织草鞋B.烧制陶罐C.雕刻石器D.锯断木板A.AB.BC.CD.D【变式11-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变式11-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B.死灰复燃C.纸里包不住火D.水滴石穿▉题型12根据材料的使用场景推测物质性质【例1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亚运会马术馆屋面系统采用了新型材料,可轻松满足轻质、透光、结实等要求,这说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好B.硬度小C.密度小D.熔点低【变式12-1】53 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耐高温B.见光易分解C.不易与氧气反应D.透光性好【变式12-2】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下列有关灯笼的灯罩材料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透光性好B.密度小C.透气性差D.不易燃烧▉题型13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例13】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B.酸碱类药品如果溅入眼睛,边用水冲洗,边用手揉C.烫伤时,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D.如果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变式13-1】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A.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B.在实验室里追逐打闹C.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D.实验后的药品倒入下水道【变式13-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题型14危险化学品标志【例14】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储存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A.B.C.D.【变式14-1】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中储存氯气的瓶壁上应张贴下列的标签是A.  B.  C.  D.  【变式14-2】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53 A.B.C.D.▉题型15常见仪器的识别【例15】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安全和成功。请将图中仪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取用粉末状试剂时一般选用;(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4)用于加热的仪器是;(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6)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7)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是。【变式15-1】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53 C.烧杯D.酒精灯A.AB.BC.CD.D【变式15-2】下列仪器需要进行磨砂处理的是A.锥形瓶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题型16仪器名称的书写【例16】下面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椎型瓶B.滴瓶C.坩埚钳D.长劲漏斗【变式16-1】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分液漏斗B.试管架C.滴瓶D.蒸发皿【变式16-2】下列化学仪器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锥型瓶B.坩锅钳C.胶头滴管D.托盘天枰▉题型17常见仪器的使用【例17】能用于搅拌、蘸取和引流的仪器是A.温度计B.药匙C.胶头滴管D.玻璃棒53 【变式17-1】下列仪器中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变式17-2】如图所示容器,可以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的是A.B.C.D.▉题型18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例18】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化学的最大魅力。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取用固体C.倾倒液体D.放置洗净的试管【变式18-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标签受损B.试管破裂C.腐蚀胶帽D.读数偏大【变式18-2】如图是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气密性53 C.放置坩埚钳D.读取液体体积▉题型19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例1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C.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变式19-1】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湿润,后将玻璃管旋转插入橡胶管C.眼睛里溅进药液,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严重时还要请医生治疗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变式19-2】下列关于实验中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试剂的部位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试剂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题型20实验错误操作后果【例20】以下图示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滴管污染试剂53 C.发生火灾D.读数偏大【变式21-1】下列实验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用滴瓶上的滴管取用液体后将滴管直接放回原滴瓶—污染试剂B.倾倒细口瓶里的试剂时,标签没朝向手心—腐蚀细口瓶标签C.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D.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时竖直将块状固体投入试管中—打破试管【变式22-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腐蚀胶帽B.试管炸裂C.腐蚀标签D.引起失火▉题型21量筒错误读数引起的误差【例2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42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32mL。这位同学实际倾倒出的液体的体积A.等于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确定【变式2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第一次读数为20mL,倒入部分液体后第二次读数为40mL,经实际测量,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为19mL,则该名同学读数方式先后可能为A.先平视,后仰视B.先仰视,后俯视C.先俯视,后仰视D.先俯视,后平视【变式21-2】小言同学欲用量筒取18ml液体,将量筒放平后,俯视读数为12ml,她又加入少许液体后,平视读数恰好为18ml。则小言实际加入的少许液体体积A.6mlB.小于6mlC.大于6mlD.无法确定▉题型2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例22】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填“甲”或“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填“甲”或“乙”或“丙”)。53 【变式22-1】仅用下列装置,不能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是(    )A.B.C.D.【变式22-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下列现象说明气密性好的是A.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广口瓶内液面上升B.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C.当缓慢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广口瓶中冒气泡D.当缓慢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题型23实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例23】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氧化铜粉末B.用1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7℃D.用100mL量筒量取8mL的水【变式23-1】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的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4B.取用液体药品,未指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液体取1~2mLC.用100mL量筒量取8.35mL蒸馏水D.用托盘天平称取3.92g食盐固体53 【变式23-2】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3.58℃B.用100mL量筒量取9mL盐酸C.用10mL量筒量取到7.52mL盐酸D.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题型24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例24】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变式24-1】“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②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③空间站氧气含量比空气低,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④空间站蜡烛燃烧,不需要氧气;⑤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②⑤D.①③④【变式24-2】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深入探究,请跟随小组一起来完成吧。(1)实验1,蜡烛熄灭时间的长短与有关;53 实验2,白瓷板上出现了黑色物质是因为造成的;实验3,火柴梗的(填“内”或“外”)侧先炭化;实验4,要想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应选用一个的烧杯。(2)小组通过微型实验如图1所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图1实验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字母序号)。A.再多抽一些气体到注射器中B.增加注射器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②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③图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结合上述实验及结果分析,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题型2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例25】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里的“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实验与事实B.假设与预测C.观察与问题D.解释与结论【变式25-1】点燃蜡烛时,小美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些。请你与小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53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情况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1)从燃烧时间看,除了能得出结论外,还能得出的规律;(2)从燃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反思】(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4)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5)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变式25-2】实验小组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进行实验】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氧气体积分数10%20%40%60%80%100%燃烧时间/s01226353025现象立即熄灭安静燃烧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同学们对比氧气体积分数60%~100%的现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烛芯长度/cm0.30.50.70.9燃烧时间/s1613118实验2-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______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蜡烛高度/cm135753 燃烧时间/s171098【分析与结论】(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2)实验2-1的结论是。(3)补全实验2-2的操作:。【反思与评价】(4)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5)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53 专题01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1对物质变化的认识题型2诗词中的变化判断题型3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4古籍记载中的变化判断题型5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6民俗中的变化判断题型7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判断题型8成语中的变化判断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型9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题型10用途对应的性质题型11变化过程中体现的性质题型12根据材料的使用场景推测物质性质考点3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13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题型14危险化学品标志题型15常见仪器的识别题型16仪器名称的书写题型17常见仪器的使用题型18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题型19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题型20实验错误操作后果题型21量筒错误读数引起的误差题型2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题型23实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考点4科学探究题型24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题型2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53 ▉题型1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例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答案】C【详解】A、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煤气爆炸),其中物理爆炸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爆炸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错误;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水杯破裂、电灯通电发光,它们现象明显,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C选项正确;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D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1-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固体物质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答案】B【详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逐渐变短、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变式1-2】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答案】D53 【详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只放热不发光,故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题型2诗词中的变化判断【例2】共赴“春天”之约,将诗意播撒“在路上”!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2024中国诗词大会》,使我们在春天和诗词有个约会。以下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B【详解】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的是瀑布,水从高处落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B【详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53 故选B。【变式2-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D【详解】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题型3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判断【例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西瓜榨汁C.粮食酿酒D.洁厕灵除垢【答案】B【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鲜牛奶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洁厕灵除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变式3-1】上林万古茶园出产的富硒茶,畅销区内外。下列有关“茶”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茶叶采摘B.茶叶清洗C.茶叶运输D.烧火炒茶【答案】D【详解】A、茶叶采摘的过程中只是将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茶叶清洗的过程中只是将茶叶和茶叶表面的灰尘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茶叶运输的过程中只是是茶叶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火炒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3-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53 【答案】B【详解】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只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有纯碱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只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题型4古籍记载中的变化判断【例4】《天工开物》“陶埏第七”中记载:……试土寻泥之后,仍制车旋盘,功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以伺雕镂。……凡釉料随地而生,江、浙、沪、闽、广用者厥蓝草一味。……陶家取来燃灰,布袋涨水澄滤,……随途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掐泥B.雕镂C.燃灰D.澄滤【答案】C【详解】A、掐泥,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雕镂,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燃灰,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澄滤,只是实现了固液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变式4-1】《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答案】D【详解】A、准备粮食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B、选择优良水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C、挑选精良容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D、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选D。【变式4-2】《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记载古法制纸工艺可分为: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等步骤,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53 A.斩竹漂塘B.煮楻足火C.荡料入帘D.覆帘压纸【答案】B【详解】A、斩竹漂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煮楻足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荡料入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覆帘压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题型5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变化判断【例5】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阜阳剪纸B.潮州刺绣C.南阳玉雕D.酿制汾酒【答案】D【详解】A、阜阳剪纸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潮州刺绣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南阳玉雕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53 D、酿制汾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5-1】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黑陶烧制B.土族刺绣C.河湟剪纸D.藏毯编织【答案】A【详解】A、黑陶烧制,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土族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河湟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藏毯编织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5-2】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山西汾酒B.荣昌折扇C.潮州刺绣D.南阳玉雕【答案】A【详解】A、山西汾酒生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荣昌折扇生产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潮州刺绣生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南阳玉雕生产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6民俗中的变化判断【例6】2024年是喜庆、祥和的甲辰龙年。下列陕西的非遗、民俗都与“龙”有关,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53 A.华县皮影“龙”B.安康烧火龙C.汉中龙江舞“龙”D.韩城剪纸“龙”【答案】B【详解】A、华县皮影“龙”,表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安康烧火龙,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汉中龙江舞“龙”,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韩城剪纸“龙”,此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变式6-1】下列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节——粘贴春联B.端午节——雕刻龙舟C.中秋节——观赏明月D.元宵节——燃放烟花【答案】D【详解】A、粘贴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雕刻龙舟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观赏明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6-2】甲辰龙年,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民俗表演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喷火B.剪纸53 C.泥塑D.舞狮【答案】A【详解】A、喷火中涉及到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泥塑是用泥制成塑像,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舞狮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7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判断【例7】某校的社团活动中学生自制豆腐,下列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黄豆洗净B.磨豆制浆C.燃柴煮浆D.点肉凝固【答案】C【详解】A、黄豆洗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磨豆制浆,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燃柴煮浆,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D、点卤凝固是指加入卤水,使蛋白质团粒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豆腐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7-1】石湾陶瓷是佛山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搓泥B.捏制C.雕刻D.烧窑A.AB.BC.CD.D【答案】D【详解】A、搓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捏制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窑,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53 【变式7-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下列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B.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带化,而成为纸浆C.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D.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答案】A【详解】A、原料在碱液中脱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切断纤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捞纸器捞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晒干湿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8成语中的变化判断【例8】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火上浇油C.立竿见影D.杯弓蛇影【答案】B【详解】A、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这个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8-1】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53 A.积水成渊B.水滴石穿C.星火燎原D.披荆斩棘【答案】C【详解】A、积水成渊将水聚集在一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水滴石穿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星火燎原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披荆斩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变式8-2】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假期里洋洋同学在课外阅读中摘录了很多成语,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蜡炬成灰C.沙里淘金D.百炼成钢【答案】C【详解】A、死灰复燃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9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例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延展性B.溶解性C.导电性D.酸碱性【答案】D【详解】A、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酸碱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变式9-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化学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答案】B53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详解】A、NaNO2有咸味是指物质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B、NaNO2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描述的是NaNO2能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NaNO2为白色固体指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D、NaNO2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故选:B。【变式9-2】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红磷是暗红色的,具有可燃性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C.酒精是无色液体,露置于空气中挥发D.氧气降温液化,液氧具有助燃性【答案】D【详解】A、红磷是暗红色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吸附色素,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酒精是无色液体,颜色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露置于空气中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氧气降温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氧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题型10用途对应的性质【例10】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粮食酿酒C.铁铸铁锅D.用木材制成桌凳【答案】B【详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A、用水制冰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铁铸铁锅,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木材制成桌凳,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53 故选:B。【变式10-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粮食酿酒C.铁铸铁锅D.用木材制成桌凳【答案】B【详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A、用水制冰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铁铸铁锅,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木材制成桌凳,无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0-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供给呼吸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用氮气生产硫酸铵⑥用铜丝做导线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①④⑤【答案】A【分析】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详解】①甲烷用作燃料,燃烧过程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②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③氧气用于供给呼吸,呼吸过程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④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⑤用氮气生成硫酸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⑥铜丝用作导线,是因为铜丝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综上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⑤,故选A。▉题型11物质变化过程中体现的性质【例11】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有草鞋、彩陶罐、石雕方砚、木板漆画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编织草鞋B.烧制陶罐53 C.雕刻石器D.锯断木板A.AB.BC.CD.D【答案】B【详解】A、编织草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B、烧制陶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符合题意;C、雕刻石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D、锯断木板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1-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答案】C【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1-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B.死灰复燃C.纸里包不住火D.水滴石穿【答案】A【详解】A、玉不琢不成器,是指玉石不经过雕刻加工,就成不了器物,该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53 B、死灰复燃,涉及燃烧,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纸里包不住火,是因为纸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水滴石穿,水长时间撞击石头,使石头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还涉及反应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12根据材料的使用场景推测物质性质【例1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亚运会马术馆屋面系统采用了新型材料,可轻松满足轻质、透光、结实等要求,这说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好B.硬度小C.密度小D.熔点低【答案】C【分析】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透光、结实等特点,说明材料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小、易透光、硬度大,与导电性和熔点无关。【详解】A、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与导电性无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B、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所以B不符合题意;C、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密度小的性质,所以C符合题意;D、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与熔点无关,所以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变式12-1】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耐高温B.见光易分解C.不易与氧气反应D.透光性好【答案】B【详解】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推测其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推测其透光性好,无法推测见光易分解;故选:B。【变式12-2】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下列有关灯笼的灯罩材料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透光性好B.密度小C.透气性差D.不易燃烧【答案】D53 【详解】灯罩材料透光性好、密度小、透气性差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灯罩材料不易燃烧的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题型13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例13】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B.酸碱类药品如果溅入眼睛,边用水冲洗,边用手揉C.烫伤时,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D.如果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答案】B【详解】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酸碱类药品如果溅入眼睛,立即用水清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烫伤时,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果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3-1】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A.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B.在实验室里追逐打闹C.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D.实验后的药品倒入下水道【答案】C【详解】A、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所以禁止将食物和水杯带入实验室,故不符合题意;B、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本身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更容易发生伤害,尤其是在实验室,影响别人的实验,更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是进入实验室严令禁止的,故不符合题意;C、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灭火,找到电闸及时停电,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符合题意;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3-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答案】D53 【详解】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以免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便于查找取用,故说选项法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D、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防止药品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题型14危险化学品标志【例14】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储存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A.B.C.D.【答案】D【详解】A、图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应张贴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物质储存柜上,不符合题意;B、图示标志是爆炸性物质标志,应张贴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爆物质储存柜上,不符合题意;C、图示标志是毒性物质标志,应张贴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有毒物质储存柜上,不符合题意;D、图示标志是腐蚀性物质标志,应张贴在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的储存柜上,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4-1】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中储存氯气的瓶壁上应张贴下列的标签是A.  B.  C.  D.  【答案】C【分析】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应张贴有毒气体标志。【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气体标志,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14-2】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53 A.B.C.D.【答案】C【详解】A、图标为有毒物品图标;B、图标为易爆物品图标;C、为易燃气体图标;D、为腐蚀品图标。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具有可燃性,因此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易燃气体图标。故选C。▉题型15常见仪器的识别【例15】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安全和成功。请将图中仪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取用粉末状试剂时一般选用;(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4)用于加热的仪器是;(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6)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7)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是。【答案】(1)b53 (2)e(3)a(4)f(5)d(6)j(7)c【详解】(1)试管夹可用于夹持试管,故选b;(2)药匙可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故选e;(3)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选a;(4)酒精灯可用来给物质加热,故选f;(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选d;(6)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故选j;(7)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故选c。【变式15-1】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A.AB.BC.CD.D【答案】A【详解】A、图示为普通漏斗,故A错误;B、图示为蒸发皿,故B正确;C、图示为烧杯,故C正确;D、图示为酒精灯,故D正确;故选:A。【变式15-2】下列仪器需要进行磨砂处理的是53 A.锥形瓶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C【分析】磨砂处理通常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使两个物体之间能够更紧密地结合,防止气体或液体泄漏。【详解】A、锥形瓶可用作反应容器,不需要进行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B、烧杯通常用作反应容器,不需要进行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和储存气体,为了防止气体从瓶口泄漏,集气瓶的瓶口需要进行磨砂处理,以便与玻璃片紧密结合,符合题意;D、量筒用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需要进行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16仪器名称的书写【例16】下面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椎型瓶B.滴瓶C.坩埚钳D.长劲漏斗【答案】B【详解】A、是锥形瓶,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B、是滴瓶,名称书写正确,符合题意;53 C、是试管夹,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D、是长颈漏斗,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6-1】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分液漏斗B.试管架C.滴瓶D.蒸发皿【答案】A【详解】A、该仪器是分液漏斗,正确;B、该仪器是试管夹,不是试管架,错误;C、该仪器是细口瓶,不是滴瓶,错误;D、该仪器是研钵,不是蒸发皿,错误。故选A。【变式16-2】下列化学仪器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锥型瓶B.坩锅钳C.胶头滴管D.托盘天枰【答案】C【详解】A、该仪器的正确名称是锥形瓶,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的正确名称是坩埚钳,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的正确名称是胶头滴管,符合题意;D、该仪器的正确名称是托盘天平,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17常见仪器的使用【例17】能用于搅拌、蘸取和引流的仪器是A.温度计B.药匙C.胶头滴管D.玻璃棒53 【答案】D【详解】A、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不符合题意;B、药匙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不符合题意;D、玻璃棒是能用于搅拌、蘸取和引流的仪器,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7-1】下列仪器中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答案】C【详解】A、试管,可用于少量药品反应的反应容器,如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等;故选项错误;B、烧杯,可用于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不可用于反应容器;故选项正确;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也可在集气瓶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燃烧等实验;故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17-2】如图所示容器,可以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的是A.B.C.D.【答案】B【详解】A、该仪器为集气瓶,可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广口瓶,可用于保存固体石灰石,该选项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细口瓶,可用于保存液体药品,不能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烧杯,不能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18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例18】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化学的最大魅力。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取用固体53 C.倾倒液体D.放置洗净的试管【答案】D【详解】A、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不能用手取用固体,应用药匙,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8-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标签受损B.试管破裂C.腐蚀胶帽D.读数偏大【答案】A【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会导致试剂污染、腐蚀桌面,不会导致标签受损,故A符合题意;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试剂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试剂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垂直加入,会导致试管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胶头滴管倒置,会导致腐蚀胶帽,故C不符合题意;D、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读数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18-2】如图是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其中正确的是53 A.点燃酒精灯B.检查气密性C.放置坩埚钳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A【详解】A、点燃酒精灯需要使用火柴,A选项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中试管通过长颈漏斗与大气连通,则装置内气压不会改变,无法检验装置气密性,B选项错误;C、灼热的坩埚钳不能放置在桌面上,否则易导致桌面受损,C选项错误;D、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图示操作错误,D选项错误。故选:A。▉题型19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例1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C.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答案】D【详解】A、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顺序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顺序正确;C、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集中加热,避免试管受热不均爆炸,顺序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顺序错误;故选D。【变式19-1】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湿润,后将玻璃管旋转插入橡胶管53 C.眼睛里溅进药液,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严重时还要请医生治疗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答案】C【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保证能收集到氧气,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润湿,后将玻璃管旋转插入橡胶管,水起润滑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眼睛里溅进药液,先用水冲洗,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处理方式,严重时还要请医生治疗,不能用手揉眼睛,故选项说法错误;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应先预热,后对准药品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变式19-2】下列关于实验中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试剂的部位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试剂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答案】D【详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时候,为了避免向试剂中挤入空气,所以要先捏住胶帽,后伸入液体中,选项正确;B、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防止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选项正确;C、实验时为了避免误差,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D、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外壁,选项错误;故选D。▉题型20实验错误操作后果【例20】以下图示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滴管污染试剂53 C.发生火灾D.读数偏大【答案】D【详解】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液体可能喷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若用自来水清洗,自来水中含有杂质,可能会污染试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能会引起火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21-1】下列实验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用滴瓶上的滴管取用液体后将滴管直接放回原滴瓶—污染试剂B.倾倒细口瓶里的试剂时,标签没朝向手心—腐蚀细口瓶标签C.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D.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时竖直将块状固体投入试管中—打破试管【答案】A【详解】A、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滴瓶上的滴管取用液体后将滴管直接放回原滴瓶,不会污染试剂,故A符合题意;B、倾倒细口瓶里的试剂时,标签没朝向手心,可能导致残留液体沿着瓶身流下腐蚀标签,故B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故C不符合题意;D、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时竖直将块状固体投入试管中,可能打破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22-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腐蚀胶帽B.试管炸裂C.腐蚀标签D.引起失火【答案】B53 【详解】A、胶头滴管倒放会使液体倒流腐蚀胶帽,故A不符合题意;B、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B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的瓶子,标签背向手心会使液体腐蚀标签,故C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引起失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21量筒错误读数引起的误差【例2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42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32mL。这位同学实际倾倒出的液体的体积A.等于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确定【答案】C【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42mL,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2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32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32mL,则实际倾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C。【变式2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第一次读数为20mL,倒入部分液体后第二次读数为40mL,经实际测量,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为19mL,则该名同学读数方式先后可能为A.先平视,后仰视B.先仰视,后俯视C.先俯视,后仰视D.先俯视,后平视【答案】B【详解】A、先平视读数为20mL,读数准确,后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B、先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后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实际体积小于(40mL-20mL),可能为19mL,符合题意;C、先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后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D、先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平视读数为20mL,读数准确,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1-2】小言同学欲用量筒取18ml液体,将量筒放平后,俯视读数为12ml,她又加入少许液体后,平视读数恰好为18ml。则小言实际加入的少许液体体积A.6mlB.小于6mlC.大于6mlD.无法确定【答案】C53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小于12mL,则加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8mL-12mL=6mL,故选C。▉题型2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例22】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填“甲”或“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填“甲”或“乙”或“丙”)。【答案】甲丙【详解】用手紧握试管壁,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导管口有气泡。如图甲;松开手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如图丙。故填:甲;丙。【变式22-1】仅用下列装置,不能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是(    )A.B.C.D.【答案】C【详解】A、密闭体系中,加热空气从而产生压强差,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故A正确;B、弹簧夹右侧夹紧橡胶管,形成密闭体系。长颈漏斗下端与液面形成液封。若装置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中的水不会下降。故B正确;C、C中不是密闭体系。所以无论装置是否气密性良好,长管下端管口处都会出现气泡。故C错误;D、长颈漏斗下端与液面形成液封,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外拉活塞,会抽出锥形瓶中的气体,从而形成压强差,从而使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故D正确。故选C。【变式22-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下列现象说明气密性好的是53 A.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广口瓶内液面上升B.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C.当缓慢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广口瓶中冒气泡D.当缓慢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答案】BD【详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选BD。▉题型23实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例23】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氧化铜粉末B.用1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7℃D.用100mL量筒量取8mL的水【答案】C【详解】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则不能称量11.72g药品,该选项不合理;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则不能量取5.26mL液体,该选项不合理;C、温度计的示数能够精确到0.1℃,该选项合理;D、10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该选项不合理。故选C。【变式23-1】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的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4B.取用液体药品,未指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液体取1~2mLC.用100mL量筒量取8.35mL蒸馏水D.用托盘天平称取3.92g食盐固体【答案】B【详解】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的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选项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未指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液体取1~2mL,选项正确;C、100mL量筒不能精确到0.01mL,选项错误;D、托盘天平不能精确到0.01g,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23-2】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53 A.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3.58℃B.用100mL量筒量取9mL盐酸C.用10mL量筒量取到7.52mL盐酸D.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答案】D【详解】A.普通温度计准确到0.1℃,所以不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3.58℃,故A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B.量取9mL液体一般是选用与之相等的量筒与稍大的规格的量筒一次性量出,选用100mL量筒使实际液体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可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故B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C.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不可以精确到0.01mL,故C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故D选项合理,故选:D。▉题型24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例24】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答案】C【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故C错误;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故选C。【变式24-1】“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53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②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③空间站氧气含量比空气低,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④空间站蜡烛燃烧,不需要氧气;⑤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②⑤D.①③④【答案】C【详解】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①错,不符合题意;②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②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③读题可知,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不是空间站氧气含量比空气低,③错误,不符合题意;④蜡烛燃烧需要氧气,④错,不符合题意;⑤读题可知,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⑤正确,符合题意;故②⑤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4-2】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深入探究,请跟随小组一起来完成吧。(1)实验1,蜡烛熄灭时间的长短与有关;实验2,白瓷板上出现了黑色物质是因为造成的;实验3,火柴梗的(填“内”或“外”)侧先炭化;实验4,要想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应选用一个的烧杯。(2)小组通过微型实验如图1所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53 ①图1实验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字母序号)。A.再多抽一些气体到注射器中B.增加注射器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②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③图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结合上述实验及结果分析,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答案】(1)氧气的多少石蜡不完全燃烧外干燥(2)A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详解】(1)实验1,蜡烛熄灭时间的长短与烧杯内氧气的多少关;实验2,白瓷板上出现了黑色物质是炭黑,是因为石蜡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实验3,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则火柴梗的外侧先炭化;实验4,要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需要检验有水雾产生,则应选用一个干燥的烧杯。(2)①图1实验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收集的二氧化碳较少,则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再多抽一些气体到注射器中,故选A;②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气的量减少,则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③图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题型2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例25】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里的“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实验与事实B.假设与预测C.观察与问题D.解释与结论53 【答案】B【详解】A、实验是根据假设,结合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符合题意;B、假设或猜想是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故“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属于假设或猜想,符合题意;C、观察与问题是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不符合题意;D、解释与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结合相关资料,得出最后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5-1】点燃蜡烛时,小美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些。请你与小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情况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1)从燃烧时间看,除了能得出结论外,还能得出的规律;(2)从燃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反思】(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4)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5)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答案】(1)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2)加入0.7g食盐蜡烛燃烧效果最好(3)未加食盐组(4)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5)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详解】(1)从燃烧时间看,在一定范围内食盐增加,燃烧时间延长,说明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刚开始加食盐燃烧时间延长较长,后期所加食盐较多容易熄灭,说明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故填: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53 (2)从燃烧情况看,加0.7g食盐燃烧时间长,燃烧情况正常,得出的结论是加入0.7g食盐效果最好,故填:加入0.7g食盐蜡烛燃烧效果最好。(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未加食盐组,故填:未加食盐组。(4)实验结果应用价值,可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故填: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5)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故填: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变式25-2】实验小组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进行实验】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氧气体积分数10%20%40%60%80%100%燃烧时间/s01226353025现象立即熄灭安静燃烧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同学们对比氧气体积分数60%~100%的现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烛芯长度/cm0.30.50.70.9燃烧时间/s1613118实验2-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______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蜡烛高度/cm1357燃烧时间/s171098【分析与结论】(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2)实验2-1的结论是。(3)补全实验2-2的操作:。【反思与评价】53 (4)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5)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答案】(1)氧气体积分数(2)氧气体积分数和蜡烛高度相同时,烛芯长度越大,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3)相同烛芯长度、不同蜡烛高度(4)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立即熄灭(5)随氧气体积分数增大,烛芯长度变大对燃烧时间的影响大于蜡烛高度变小对燃烧时间的影响【详解】(1)实验1中每组数据氧气体积分数不一样,所以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氧气体积分数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2)实验2-1通过数据发现烛芯越长,燃烧时间越短,所以结论是:氧气体积分数和蜡烛高度相同时,烛芯长度越大,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3)实验2-2通过实验数据可知想探究蜡烛高度对燃烧时间的影响,所以其它量要保持一致。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烛芯长度、不同蜡烛高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4)在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立即熄灭,所以不能说明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5)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由实验2可知:原因是随氧气体积分数增大,烛芯长度变大对燃烧时间的影响大于蜡烛高度变小对燃烧时间的影响。5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11-15 03:20:02 页数:53
价格:¥3 大小:8.6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