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总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学习回顾”“知识整理”。【教学目标】1.回顾并复习本期学过的数学知识,唤醒对知识的记忆。2.通过回看书本、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初步建立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意识,渗透四大板块的分类原则。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回顾本册知识。【教学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感知知识的分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内互动,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老师发现你们在这一学期里都长高了,长壮了,还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谁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学生: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0,1,2,3,…,20。教师板书:数。教师:你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全班学生一起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每一个都很重要。还有其他的知识吗?学生:还学习了用数来做加减法,我会算9+5=14。教师:没错,有了数我们就能进行一些运算。(板书:运算)刚刚他提到9+5,你们还记得,是怎么算的吗?和同桌说一说,也可以在作业本上画一画,表达你的想法。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语言和书写回顾“凑十法”的计算过程。教师:还学了什么?学生:我还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我的位置。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作一个长方体呢?学生:冰箱、满满的抽纸、行李箱……教师: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立体图形和生活中的物体有联系的例子吗?学生:足球、篮球都是球。学生:魔方可以看作正方体。学生:奶粉的罐子是圆柱。教师:没错,我们这学期除了学习了数,还学习了形,了解了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二、讨论交流,知识分类教师: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我们这学期的确学习了很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如果老师要请你们把刚刚谈到的知识分分类,你们觉得哪些知识有相同的地方,可以放在一起?翻看书本,小组讨论书本中哪些知识可以分为一类。学生:我发现“认识0~9”和“认识10~20”可以分为一类,都是在教我们这些数是多少,还有怎么写。学生:我也想说,加法和减法怎么算,也可以分为一类。教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知识称为“数与代数”(板书:数与代数)。在这学期,我们认识了0~20的数,知道了它们分别表示多少个,怎么写,以及2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板书:0~9的认识与加减法,10~2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师:还有其他小组有讨论结果吗?学生:我们把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知识分为一类。教师:谁来猜猜他们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这些都是立体图形。9 教师:你的发言很有价值,与刚刚的类型不同,我们讨论的是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称为“图形与几何”。(板书:图形与几何)教师:我们才刚刚开始学习,这些只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很小的一部分,叫作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它们可以被分为一类。教师:还有其他的吗?学生: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一起介绍了我的幼儿园。学生:我们还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我们的教室。教师:回想起了,这几节课里孩子们都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发言,现在想来老师都想为你们点赞!这样的有趣的课程叫作活动课,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综合与实践”,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整个环节,师生边梳理,教师边板书,形成如教科书中所示的知识结构图。【教学后记】总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数与运算”第1~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能正确认识个位和十位,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能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经历对本学期数与运算知识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反思的良好习惯,初步感受归纳、整理的数学思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算式卡片、大冒险获胜者小奖状、金币巧克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出示情境:小朋友们好,我是数学王国的机灵狗,今天我想邀请大家进入数学王国,开启一场复习大冒险,寻找宝藏。你们愿意接受邀请吗?那么,让我们开启有趣的复习大冒险吧!二、复习回顾1.数的读写。出示情境图:走近数学王国,大门却是紧闭着的。门上贴着三幅鱼缸图。教师:我们该怎么打开大门呢?学生猜测:只要将鱼的只数填入田字格,就能打开大门。学生填写后汇报:第一个鱼缸有两条鱼,用数字2表示;第二个鱼缸没有鱼,用数字0表示;第三个鱼缸有五条鱼,用数字5表示。教师:看来我们可以用数来表示生活中物品的数量,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呀!现在大门已经打开,我们快进去看看。2.数位的认识。刚走出城门,迎面走来了两个士兵(两个分开的数字1),说道:“想要进入城门,还必须要过我们俩这一关呢!我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都是表示1个一。”问题1:当我们合在一起的时候(两个数字1靠拢变为数字11),我们表示的意思还一样吗?9 问题2:你能借助画图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想法吗?教师巡视,寻找学生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说明:两个1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左边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教师:相同的数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看来数字所在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找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奇遇呢?我已经迫不及待啦。3.大小比较。教师:数尺大道上堵满了数,它们正在进行比大小活动。我们要尽快帮它们得出结果,并告诉它们比大小的方法,才能快速通过数尺大道。让学生完成后思考:问题1:观察这根数尺,你有什么发现?问题2:在比较上面4组数的过程中,你用了什么方法?引导:①数尺从左到右的数是依次变大的,因此两个数比较大小时,在数尺右边的数一定比在数尺左边的数大。②两位数一定比一位数更大。③数位相同时,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继续比较下一位。教师:你们总结的策略可真有用,用你们的策略,数居民们能很快比较出大小关系,数尺大道以后再也不会因为比大小而出现拥堵现象啦。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最后一关,宝藏就在眼前。4.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出示最后一关的压轴人物——智慧老爷爷:恭喜大家成功来到最后一关!我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接下来,就要看看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闯过最后一关。关卡1:用算式卡片开小火车。教师可根据课堂剩余时间及班上孩子的计算掌握水平,选择单人、同桌或四人小组的方式来开小火车。开完小火车后,请算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分享他的计算小技巧。小结:数的组成和分解是运算的好帮手,注意“满十进一”。关卡2:在生活中寻找算式“2+4=6”“7-2=5”,用它们编写一个现实情境。在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分享算式对应现实情境后,引导他们发现: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知道了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三、全课小结教师:恭喜孩子们,经过重重关卡,你们终于找到了宝藏。教师:打开准备好的“宝箱”,拿出里面的大冒险获胜者小奖状和金币巧克力。教师:在领取奖品之前,数学王国还想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今天的这次复习大冒险里,大家从数学王国里得到了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教学后记】总复习(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认识图形”第6题,第104页“认识位置”第7题。【教学目标】1.9 通过对物体分类和对比,加深对物体(或图形)的认识,能准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物体。2.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描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从而加深认识、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结合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会图形与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准确区别几何物体,了解其特征。【教学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教学过程】一、结构化导入,揭示课题PPT展示教科书第101页一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教师:小朋友们,瞧一瞧,图中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图形与几何——认识图形;综合与实践——认识位置)教师:我们认识了哪些几何物体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师:你会用什么来与同学交流物体的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前后、上下、左右)教师:今天咱们将对这两部分有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二、分类复习复习认识图形。1.找朋友,复习方法。教师:你能快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播放PPT连线。教师:连一连实际上就是分一分。在比一比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板书:分一分;比一比)2.玩一玩,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逐一出示下列几何物体,带领学生开展比一比、玩一玩、猜一猜等活动。教师:它们看起来分别是什么样的?摸起来是怎么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面?学生回答略。3.填一填,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3页第6题,然后全班订正。提示学生养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的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你能说一说吗?学生回答略。4.想一想,初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师PPT出示下图。教师: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略。图1图2教师:图1再添几个小正方体就可以拼成图2,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回答略。5.复习认识位置。6.认识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师:在刚刚的练习中,我们也用到了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小正方体的位置呢。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介绍谁的位置?学生:介绍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师:比一比,看谁能说清楚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学生回答略。教师:请介绍你的好伙伴坐在哪里?教室里你最喜欢的一件物品在哪里?学生回答略。教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介绍对方坐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相对性)9 7.联系情境,用序数解释或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教师:小明的前面有几人?他是第几个?这里一共有几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用算式表达吗?学生回答略。8.说一说,巩固认识。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4页第7题,然后全班订正。教师:你还想介绍一下几号车的位置?1号车和10号车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略。教师:第一层13号车的后面有几辆车?左面呢?第一层一共有几辆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略。三、全课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还想学习什么知识呢?学生:……【教学后记】总复习(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练习十五第1~6题。【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3.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4.通过一些针对性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理解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道理;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与梳理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呀?两个两个地数?还能从20开始倒着一个一个地数吗?学生按照要求数数。教师写出数字宝宝“11”,指着11,问:小朋友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11吧,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找到实物图、小棒图、计数器图,投影到白板,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3幅图,它们都是怎么表示11的呢?学生回答用1个十和1个一表示的,教师板书。教师:所以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11~19的数我们都认识了,你能像老师这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来说一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板书:11~19的数)学生自由选择数来说一说。教师:这是我们学过的2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在黑板上贴出3,4,7,10这4张卡片。9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3个数写出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1:3+7=10,7+3=10,10-3=7,10-7=3。学生2:3+4=7,4+3=7,7-4=3,7-3=4。教师:(选一组)你为什么这样写?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1:因为3和7组成10,所以3+7=10,7+3=10。学生2:因为10可以分成3和7,所以10-3=7,10-7=3。教师: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就可以想想“凑十歌”。请一位小朋友来背一背“凑十歌”。学生回答略。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计算的游戏。完成教科书第105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答案。(板书:2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6+8=?是怎么算的呢?你能借助小工具(小棒、计数器、数线)画一画计算过程吗?呈现学生作品,请学生清楚表达“满十进一”的过程。学生:6可以分成2和4,2+8=10,10+4=14;8可以分成4和4,6+4=10,10+4=14。教师:我们是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小朋友们,我们带着刚刚梳理出的知识和方法一起去完成下面的练习。二、巩固练习1.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认识。2.出示练习十五第1题。教师:你能用相应的数字宝宝表示出图片中的数量吗?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写数。教师:第一幅图片中的9,我们在数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不数多,不数漏呢?学生口答一边数一边做符号,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你能说一说图片3和图片4的“2颗珠子”各自在什么位置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口答,说出2颗珠子的位置和分别表示的意义。3.出示练习十五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一位学生说答案,其余学生一起用手势判断。4.出示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题目要求有填、圈,圈什么呀?学生:圈出戴发箍的同学前面的小朋友和后面的小朋友。教师读题,学生一起完成。数数时,一边数一边做符号。教师:戴发箍的女生排在第3个,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从前往后数的第3人。5.进一步巩固上下,左右。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一起核对答案,学生用手势做出判断。教师:为什么“将”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呢?学生:因为“将”先和“炮”比,它在“炮”的左边;然后“将”又和“象”比,它在“象”的右边。教师:你还能用上、下、左、右或中间来描述其他象棋的位置吗?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边。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教学后记】9 总复习(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练习十五第7~11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混合运算及算理;复习比较大小的方法。2.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经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解决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结合图、情境感知加减法模型,理解加减法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含义并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回顾旧知教师: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之前玩过的“不说它就是它”的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玩一次这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6+8”,你觉得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看谁说的既正确又完整。学生回答。教师:孩子们说得真好!那关于加减法,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知识,你能给同学说说都有哪些知识吗?学生相互补充回答(包括算法、算理等)。教师:大家真是会思考的孩子,不仅会思考,而且善总结。既然大家都有这么多的本领,我们来挑战一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出示练习题)学生计算并订正。二、进一步回顾加减法与感悟1.回顾一步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及算法。教师:刚刚大家对于加减法的正确计算都没问题,那谁能说说“2+7”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结合计数单位说清计算过程。(注意言语表达的规范,可以全班再说一遍)2.回顾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算法。教师:刚刚是加法的一步计算,那混合计算也是这样算的吗?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出示“3+7+5”),又是怎么算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感悟混合运算也是计数单位的累加与递减。教师: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学生可以借助上下车的情境来说明。3.寻找生活情境中的加减法(看图说话)。找一找图中的加减法。出示练习十五第10题情境图。教师:看来在我们生活中藏着很多加减法算式宝宝,那看看这一幅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不能完整大声地和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略。(评价语: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而且你的数学表达特别完整,为你点赞!)教师:刚刚同学找到了两幅图里的数学信息,你能看懂这两幅图要解决什么问题吗?你是怎么看懂的呢?引导学生读懂问题,体会加减法模型及其含义。学生1:篮子里有7个苹果,篮子外有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2:一共有16支笔,一个盒子里有6支,另一个盒子里有几支?教师:那这两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9 学生:第一个列式为4+7=11(个),第二个列式为16-6=10(支)。教师:这两道题为什么这么算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教师:是的,我们在分析时要学会读懂问题最终在求什么,这里的“?”就是在悄悄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4.自主提问并分类,加深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出示练习十五第11题的图。教师:刚刚大家已经能够看图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了。现在看看这幅图,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次你能自己提出问题吗?教师简单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刚刚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能给这些问题分分类吗?同桌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学生从加法、减法两个角度进行自主提问,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模型的理解,并从分类角度对应感悟加减法意义。5.掌握多角度比较数的大小。教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解决加减法的问题了,有两个算式正在为谁大谁小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4+14-1。教师:聪明的你能帮帮忙吗?你是怎么比较的呢?学生:我通过计算,发现左边等于5,右边等于3,5>3,所以这里填“>”。教师:你能结合刚刚复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表达得既清楚又完整,真棒!“>”可是谁大,开口朝谁笑哦。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我觉得也可以不用计算。这两个算式中都有4,左边是4+1,右边是4-1,我们知道加法会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左边大于右边。教师:谁听明白了她的意思?学生复述解释。教师:你能从加减法意义来说明它们的关系,太了不起了!看来解决问题的路有很多,我们要多去探索。教师:刚刚我们比较了算式的大小,有三只小狗觉得大家都特别厉害,所以它们打算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激发兴趣)出示练习十五第9题图。教师:它们想请大家比较谁的家最近?在解决这个问题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它们的家都在哪儿啊?学生上去指,进一步明确要比较的对象。教师:怎么比较呢?学生1:我们先数出每一只小狗家有这样的几格,然后比较。全班一起数并比较。引导学生做好标注,从左往右数。教师手指(一条线):观察这三条路,你发现什么了?学生:这三条路都把这一条格子占满了(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即可),但还有剩余的部分,我们比较剩余部分就好了。教师(表疑惑):咦?他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边指边说?引导学生明白这里有相同的部分,比较时可以比较其不同的部分。教师:刚刚在比较算式大小和路长短的过程中,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点呢?引导学生结合比较“同”与“不同”来小结。教师:哇!大家能想到这么多的办法进行比较,既能比较算式的大小,还能帮小狗判断哪条路更长,真厉害!三、回顾提升,巩固练习1.回顾课堂。教师:我们一起回顾这节课学了什么?9 2.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思考第106页思考题,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教学后记】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4-09-26 05:00:02 页数:9
价格:¥4 大小:178.0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