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解析: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王制》中记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将少数民族情况纳入典籍记载中;“中国人”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史记》中,“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史记》里将中国人的祖先黄帝作为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这反映出()A.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B.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C.中央集权政治加强D.中原礼制文化的扩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先秦至汉朝时期。根据材料“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史记》里将中国人的祖先黄帝作为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及所学可知,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中去,体现了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A项正确;秦统一后,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政治加强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原礼制文化扩展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西汉初年,诸侯王国仿照中央官制设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后来,少府却与廷尉、宗正等一并被罢黜。这一变革意在()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完善三公九卿体制C.削减地方王侯势力D.精简国家政府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诸侯王国仿照中央官制设立少府”“少府却与廷尉、宗正等一并被罢黜”及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做法,逐渐造成了地方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的问题。由此可见,罢黜王国仿照中央官制的做法意在削弱王国的势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西汉是对三公九卿制的继承和发展,非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精简国家政府机构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 十恶重罪是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罪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魏晋时期,《北齐律》称之为“重罪十条”,正式入律;隋朝《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唐朝时,《唐律疏议》又将“十恶”做出具体解释和规定。这一现象表明()A.主流思想的巨变B.司法制度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深化D.阶级矛盾的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至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齐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创立的政权。《北齐律》是北齐的主要法律,在法典体例、篇章结构、律文内容等方面均有创新,首创了“重罪十条”,其目的是维护皇权,既可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还可以树立封建伦理道德的权威性,维护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关系,使得封建礼教与法律进一步融合,这是自汉代开始的以儒家思想改造法律的继续。由此可见,这一现象反映了政治统治中封建法律的儒家化,折射出了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化,C项正确;儒家思想仍然是主流思想,并未发生巨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制度完善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为宋太祖至宋哲宗时期御史中丞出身情况统计图,这反映了当时()A.进士出身深受推崇B.中央权力分配渐趋合理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图表数据可知,北宋御史中大部分是进土出身,即通过科举制当官,体现御史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侧面说明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但不能体现进士出身深受推崇,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未涉及中央权力分配情况,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但材料强调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时期,贡使资格不符或不遵程序,则可能会受到取消朝贡资格的惩罚(下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明朝()时间却(禁)贡国原因洪武五年(1372)安南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谴使入贡,却之洪武七年(1374)日本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洪武十四年(1381)安南以安南寇思明,不纳洪武二十四年(1391)占城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洪武二十六年(1393)安南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南同上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A.西方殖民威胁初现端倪B.固守三纲五常伦理观念C.海上贸易管理日趋严格D.强化闭关锁国基本国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时期,贡使资格不符或不遵程序,则可能会受到取消朝贡资格的惩罚”“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以安南寇思明,不纳”“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及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实行严格的朝贡贸易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以亲疏关系确定贡期,严厉谴责弑君及叛逆的做法,这体现了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对朝贡体系的没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威胁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海上贸易管理日趋严格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清王朝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6.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 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但并未受到国人的关注,相反国人关注的仍是康乾时期的盛世局面,这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1920年,北京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无论何种结合,凡具有政党性质”,法官“盖不得列名,其以列名党籍者,即行宣告脱离”。该规定有利于()A.巩固共和制度B.健全政党政治C.保障司法公正D.完善立法程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此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20年北京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法官的自身公正做了规定,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是北京政府在民主政治方面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涉及法官的司法公正,与共和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司法独立,与健全政党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司法方面,立法属于国会,排除D项。故选C项。8.观察下图,该版画() A.刻画了根据地生产运动的盛况B.展示了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C.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D.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1947年夏,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土地改革”迅速在冀中农村推进起来。1947年秋,彦涵随着华北联大来到广灵县的新解放区,当彦涵看到农民们从村公所里分得了没收地主的粮食时,其喜悦的样子使彦涵深受感动,于是他创作了木刻《分粮图》(1947)。由此可见,该图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内容不符,排除B项;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用政府间的记账贸易方式,对西欧、北美和日本则一直采用贸易方式,而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以免费赠送为主的非贸易方式。中国此举有利于()A.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D.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我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取记账贸易方式,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方式,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免费赠送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在图书发行方面具有灵活务实的做法,这有助于突破帝国主义对华的孤立政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统计,1992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合同制工人1700万,仅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的20%。这表明当时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航B.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C.思想解放有待深入推进D.劳动力市场化迫在眉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92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合同制工人1700万,仅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的20%。”及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此时国有企业中合同制工人的占比较小,说明固定工人在国有企业工人数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亟需对劳动力进行市场化的改革,D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经济结构合理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A.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B.彰显统治合法性C.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D.复兴征服地区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自诩为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这有助于加强被征服地区人民对帝国统治的认同,其旨在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复兴征服地区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把政府给予国王的固定收入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境地。这表明当时英国()A.议会开始限制国王权力B.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C.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实现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强化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9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限制国王收入,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表明当时英国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强化,D项正确;早在材料时间之前,议会就已开始限制国王权力,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排除B项;议会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收入,未体现权力制衡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现代”是指()A.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D.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此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48年(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现代”是工业化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材料是指工业化时代,未涉及科技的变革、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市场,排除ABC项。故选D项。14.190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现第一所民族学校之后,东孟加拉等地也建立了多所民族学校。期间,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踊跃捐助筹建民族大学。这表明印度()A.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普及民族教育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5年的印度。根据材料“190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现第一所民族学校之后,……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踊跃捐助筹建民族大学”及所学可知,1905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爆发,它标志着印度的民族斗争由资产阶级改良活动阶段进入到革命运动阶段。由此可见,题干中民族学校的建立体现了印度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民族学校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普及民族教育成为共识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5.1919年5月12日,德国国民议会讨论是否接受《凡尔赛和约》时,参加会议的所有党派从未有过的空前一致反对批准;在和约签字之日,德国各右翼报纸在第一版都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框。这反映出()A.大国间矛盾无法调和B.德国战败已不可避免C.新国际秩序潜隐患D.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此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9年(德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建立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凡尔赛体系。德国国内对《凡尔赛和约》持反对态度,这说明和议存在隐患,为德国的复仇埋下伏笔,C项正确;材料反映德国国内的态度,未涉及大国间矛盾,排除A项;1918年德国战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是经济危机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1981—1992年间,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1993年后,克林顿当局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以上变化说明()A.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退出B.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C.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巨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1年至1993年的美国。根据材料“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克林顿当局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及所学可知,1981年至1993年,美国采取了减少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措施,但同时也保留了政府减少财政支出的某些计划,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性趋势,C项正确;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并未退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美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材料 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年代为战国早期的礼乐之器,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它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摘编自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简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侯乙编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文物价值。【答案】说明:曾侯乙青铜编钟作为礼乐之器,蕴含着先秦时期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礼乐制度文明);见证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反映了战国时期就已形成相对全面的乐律体系;编钟的造型和雕饰展现了战国高超的装饰艺术;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阶层的审美文化;编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答出四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年代为战国早期的礼乐之器,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及所学可得出曾侯乙青铜编钟作为礼乐之器,蕴含着先秦时期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礼乐制度文明);反映了战国时期就已形成相对全面的乐律体系;;根据材料“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及所学可得出见证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阶层的审美文化根据材料“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可得出编钟的造型和雕饰展现了战国高超的装饰艺术;根据材料“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及所学可得出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阶层的审美文化;编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8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日方应正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史为鉴,消除遗毒,不要重蹈覆辙”。材料一: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敌机袭鄞(宁波),掷下跳蚤和谷、麦等甚多,11月1日始发现鼠疫病人死亡,此后每日均有新病例发生,多者日死亡9至10人,少者2至3人。到12月6日鼠疫被控制,共流行34天,总计染疫99人,死亡97人。——摘编自容启荣《浙江鼠疫调查报告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防疫处长)材料二:《井本日记》为日军中国派遣军参谋本部负责日军细菌战联络实施的作战参谋井本熊男的工作日记。1940年10月7日,该日记有如下内容:“一、奈良部队的情况:(1)运输计6次(其中船运2次),空运当日到达,船运约需6日;(2)攻击次数,共6次,跳蚤1克约1700只。(3)等待效果判定(密探);(4)决定在杭州测定气象等情况,并将其移到当地,不得使用降落伞(只对宁波)。”——摘编自《井本日记》(第10卷)材料三:1949年12月25日,战犯原731部队军医少佐柄泽十三夫在伯力法庭的供词说:“……1940年下半年,我奉直接长官铃木少佐的命令,要准备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石井将军正准备率领一个特别远征队去用细菌反对中国军队……我执行了这个命令。同时,我从第二部人员方面听到,第二部内为石井将军远征队培养了5公斤染有鼠疫的跳蚤,以便用去散布鼠疫。”——摘自前苏联《伯力审判材料》依据材料,请指出运用文献史料论证历史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论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的观点。【答案】原则:全面性、互证性;真实性、关联性。论证:三则材料分别选取自中国方面调查报告书、日军亲历者笔记和日本战犯法庭供词,材料多维且相互印证。三则材料均为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日军实施细菌战相关时间和地点记录准确无误(1940年10月7日准备实施细菌作战,10月27日实施,11月初造成恶劣后果,地点宁波);“密探”“不得使用降落伞”等用词和日军实施细菌战的保密性、危险性相匹配。(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小问原则:由材料“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敌机袭鄞(宁波),掷下跳蚤和谷、麦等甚多,11月1日始发现鼠疫病人死亡,此后每日均有新病例发生,多者日死亡9至10人,少者2至3人。”“1940年10月7日,该日记有如下内容:“一、奈良部队的情况:(1)运输计6次(其中船运2次),空运当日到达,船运约需6日;(2)攻击次数,共6次,跳蚤1克约1700只。(3)等待效果判定(密探);(4)决定在杭州测定气象等情况,并将其移到当地,不得使用降落伞(只对宁波)。”“……1940年下半年,我奉直接长官铃木少佐的命令,要准备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石井将军正准备率领一个特别远征队去用细菌反对中国军队……我执行了这个命令。”及所学可得出全面性、互证性;真实性、关联性。第二小问:由材料“《浙江鼠疫调查报告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防疫处长)”“《井本日记》(第10卷)”“前苏联《伯力审判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则材料分别选取自中国方面调查报告书、日军亲历者笔记和日本战犯法庭供词,材料多维且相互印证。三则材料均为一手史料,可信度高;由材料“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敌机袭鄞(宁波),掷下跳蚤和谷、麦等甚多,11月1日始发现鼠疫病人死亡,此后每日均有新病例发生,多者日死亡9至10人,少者2至3人。到12月6日鼠疫被控制,共流行34天,总计染疫99人,死亡97人。”可得出日军实施细菌战的相关时间和地点记录准确无误(1940年10月7日准备实施细菌作战,10月27日实施,11月初造成恶劣后果,地点宁波);由材料“决定在杭州测定气象等情况,并将其移到当地,不得使用降落伞(只对宁波)。”“1940年下半年,我奉直接长官铃木少佐的命令,要准备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石井将军正准备率领一个特别远征队去用细菌反对中国军队……我执行了这个命令。”及所学可得出“密探”“不得使用降落伞”等用词和日军实施细菌战的保密性、危险性相匹配。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皇帝要求地方官员要及时上报当地发生的灾害。一般是地方官员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济措施或先核实灾情再采取救济措施。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免费为灾区提供粮食衣物、生产工具等,这是明朝政府采取最普遍的措施。永乐十二年(1414)“河间府沧州、顺天、通州、固安县淫雨,宝坻县雨雹伤稼”,皇帝“令有司发粟赈之”。“景泰三年(1452)闰九月癸酉,免宣府前等十六卫所屯粮三分之一,以其早、蝗、霜、雹等灾也。”——摘自谢行焱《明代国家的灾害救济机制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萌芽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国家开始在社会救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逐步建立,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主要内容是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办理救济贫民工作,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施行就业培训,对老年人、患病者和孤儿进行收容。——据C.利斯和H.索利《欧洲前工业社会的贫困与资本主义》等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呈现出应急化、边缘化、基础化、民生化的演进特点。1993—2013年为基础化阶段,关注因经济体制转型而下岗失业、进而陷入贫困的群体,通过以低保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并维护社会稳定救助水平。2014年以来为民生化阶段,重点对象为新时代背景下无法达到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标准的生活型贫困群体,为贫困群体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兜底保障和“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目标救助水平,逐步提升政策适应对象和范围;重视制度衔接和综合型帮扶措施,建立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机制。——据张浩淼《中国社会救助70年(1949—2019):政策范式变迁与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中国社会救济和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救济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当下中国的时代价值。【答案】19.救济主导机制不同:明朝主要依据君主决策,以应急救助为主;英国逐步建立救济制度体系,以立法救助为主。救济重心不同:明朝注重免税、减轻农民负担,以救灾为主;英国注重提供就业机会,以济贫为主。文化思想根源(传统)不同:明朝儒家仁政思想影响,英国宗教慈善思想影响。20.阶段性(时代性)特征明显;制度化、体系化;长期救助和临时、紧急救助相结合;惠及群体不断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答出四点即可)21.构建和谐社会;缩减贫富差距;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和中世纪后期英国。根据材料“皇帝要求地方官员要及时上报当地发生的灾害。一般是地方官员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济措施或先核实灾情再采取救济措施”“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国家开始在社会救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逐步建立,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可知,救济主导机制不同:明朝主要依据君主决策,以应急救助为主;英国逐步建立救济制度体系,以立法救助为主。根据材料“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免费为灾区提供粮食衣物、生产工具等,这是明朝政府采取最普遍的措施”“主要内容是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办理救济贫民工作,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施行就业培训,对老年人、患病者和孤儿进行收容”可知,救济重心不同:明朝注重免税、减轻农民负担,以救灾为主;英国注重提供就业机会,以济贫为主。根据材料“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萌芽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思想根源(传统)不同:明朝儒家仁政思想影响,英国宗教慈善思想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93—2013年为基础化阶段”“2014年以来为民生化阶段”各阶段发展情况可知,阶段性(时代性)特征明显;根据材料“关注因经济体制转型而下岗失业、进而陷入贫困的群体”“重点对象为新时代背景下无法达到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标准的生活型贫困群体”“逐步提升政策适应对象和范围”可知,惠及群体不断扩大;根据材料“重视制度衔接和综合型帮扶措施,建立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机制”可知,长期救助和临时、紧急救助相结合;根据材料“通过以低保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并维护社会稳定救助水平”可知,制度化、体系化;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构建和谐社会;缩减贫富差距;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说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当下中国的时代价值。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一:论题: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技术革新,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重要条件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世界性殖民帝国,殖民地的商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英国的棉纺织品供不应求,推动了棉纺织生产技术革新,1776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带动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革新,工业革命蓬勃开展。综上,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参考示例二:论题:殖民贸易加速欧洲资本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阐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加强对外殖民扩张。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遭受侵略,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欧洲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速了欧洲列强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助力欧洲实现了工业化。综上,殖民贸易加速欧洲资本积累,成为工业革命蓬勃开展的驱动因素。参考示例三: 论题:自然科学的突破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推动工业革命飞跃发展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运用,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新动力;内燃机的创制和运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新的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学获得发展。综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参考示例四:论题: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提供保障阐释: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开展,人权与法制思想成为潮流,推动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进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如支持海外殖民掠夺、颁布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进一步积累原始资本,扩展市场,推动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综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保障了工业革命持续发展。参考示例五:论题: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爆发战争,助推工业革命持续发展阐释:18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殖民扩张的加快,为了满足市场日益扩大的商品需求,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美、日、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及统一战争,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直接为这些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二战爆发后,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美、德等国加快了对原子弹等武器的研制,从而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综上,市场需求与列强战争,助推工业革命持续发展。注:只要从近现代工业化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能够建立因果联系并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均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首先,仔细阅读问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取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的要素,即选择材料中两个因素要体现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选择市场需求、生产技术两个因素。论题要体现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论题为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技术革新,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重要条件。然后,结合所学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海外市场的扩张、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的开展等角度阐释。要做到史实正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归纳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6-09 19:00: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50.59 K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