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 第1课【基础巩固】1.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了山东、江汉平原等地,江浙地区风格的陶器广泛出现在山东和湖北,长江中游风格的陶器出现在岭南地区。这些现象反映出(  )A.陶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B.中华文化在多元交汇中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了山东、江汉平原等地,江浙地区风格的陶器广泛出现在山东和湖北,长江中游风格的陶器出现在岭南地区”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多元交汇中发展,故选B项。2.帕森斯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人类文明的发展称为“哲学的突破时期”。他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百家争鸣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A.既根植于传统又融合创新B.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C.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可知,帕森斯认为中国的百家争鸣是在前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发展形成的,既根植于传统又融合创新,故A项正确。3.20世纪初,陈独秀认为,旧教育是主观的、个人的,而新教育是客观的、社会的,“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其观点意在(  )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C.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转型D.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新教育是客观的、社会的”“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意在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故选D项。4.在孔子以前,“君子”专指贵族男子。而孔子赋予它新的意义,比如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的品质。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A.具有阶级色彩B.追求标新立异 C.蕴含立德意识D.体现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材料“忠诚、守信、仁慈、坚定”都是高尚道德的表现,孔子把这些意义赋予“君子”,说明孔子的思想蕴含着立德意识,故C项正确。5.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体现了孟子(  )A.重视人才选拔B.主张主权在民C.宣扬兼爱尚贤D.倡导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见贤焉,然后用之”可知,孟子重视人才选拔,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孟子重视人才选拔,与主权在民无关,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尚贤,排除C项;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6.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  )A.认为人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尊严B.强调人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非常推崇程朱倡导的修身养性【答案】B【解析】材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B项正确。7.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  )A.连续性B.包容性C.独特性D.多样性【答案】C【解析】材料“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是从不同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故选C项。8.20世纪70年代初期,汤因比就曾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在此强调了中华文化(  )A.起源的本土性B.很强的包容性C.持久的连续性D.强大的凝聚性【答案】D【解析】材料“ 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强调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性,故选D项。【能力提升】9.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猪龙”,龙的吻部突出,近似猪的模样,身躯却弯曲如蛇,这一形制后来在制作上成了规范。商代对“龙”的形象有革命性的改变,妇好墓中出土的“龙纽石器盖”既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还加了角和足。据此可推知(  )A.早期图腾呈现统一性B.地域间文化存在交流C.商周文明的区域色彩D.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遗址与商代统治区域处于不同地区,但商代却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这说明红山文化遗址与商代统治区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仅凭商代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不能得出早期图腾呈现统一性的结论,排除A项;商代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说明商文明受红山文化的影响,不是区域独具的色彩,更不能反映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排除C、D两项。10.东汉末年,孔融和陈群就“汝、颍人物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论争。孔融列举了多位汝南历史上的名人,并对他们进行品评,或凸显其功业,或凸显其德行名节。陈群则以颍川大族的当世功勋为例回应孔融。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  )A.官员考核注重德行与功业B.门第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D.社会动荡亟须儒学复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融和陈群评价人物重功业、德行名节以及当世功勋,“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的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孔融和陈群的人物评价标准,不是政府考核官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动荡,排除D项。11.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认为“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可知,姚文田认为程朱理学维护儒家伦理道德,有利于儒学的发展,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故A项正确。12.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 ;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华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对民众的力量以及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对鬼神“敬而远之”,这一变化表明中华文化中“人本”的色彩逐渐加强,故A项正确。13.明代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出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写道:“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这反映了(  )A.“取义舍利”的义利观B.“性善性恶”的人性观C.“天下大同”的社会观D.“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龚信和清代徐大椿二人均主张为医之道要重仁义,反对功利,行医要重在救人,这反映了“取义舍利”的义利观,故A项正确。1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王阳明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人人皆可为圣人,这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故B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仍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材料与纲常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其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D项。15.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B.摆脱了儒学束缚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D.受启蒙思想影响【答案】A 【解析】材料“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体现出明清之际的新思潮具有爱国意识,“批判君主专制”体现出明清之际的新思潮具有民主意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新思潮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并没有摆脱或否定儒学,排除B、C两项;新思潮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16.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历史,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教育,故D项正确。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礼人文精神的重构》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礼”的实质,并概括指出孔子推行“礼”的价值追求。(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对“礼”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社会功能。【答案】(1)实质:“仁”。价值追求:完善个人道德,和谐人际关系。(2)发展:把三纲五常上升为“天理”。社会功能:理学发展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维护君主专制;理学强调人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起到积极作用(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 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汉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及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高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3)根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答案】(1)伦理信仰:忠、孝。主要措施: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2)思想价值:强调个性解放;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3)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历史进步性: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重要意义,对以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起推动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06 05:00: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37.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