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人教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借花传情的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花开盛世·大美中国”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的名句填写在横线上。(10分)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幸福的看花人。小宇:“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欣欣向荣的中国。小文:“____________,秋容如拭”,这是明净如洗的中国。小美:“岸芷汀兰,____________”,春天的中国花草相映,生机盎然。小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冬日的中国似有春花满枝,壮美浪漫。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有爱的护花人。小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挚爱守护高洁。小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我们用奉献守护初心。小启:用爱守护“芳草鲜美,____________”的人间奇景。小慧:用心体会“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情。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练习。(11分)【甲】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fu,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节选自《儒林外史》)【乙】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jiàn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16 。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热爱的人,——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节选自《简·爱》)(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模(  )样包fu(  )jiàn(  )踏(2)《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乙】片段中的“你”是________________。(2分)(3)【甲】片段中的沈琼枝和【乙】片段中的简·爱逃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你结合原著简要概括。(4分)(4)一路走来,我们读了不少名著,“反抗”这个词给了我们很大的感悟,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两部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写一写你对“反抗”的理解。(2分)示例:《西游记》孙悟空:王母娘娘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仙,唯独没有请孙悟空。孙悟空大闹蟠桃宴,反下天庭,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备选名著:《儒林外史》 《简·爱》3.学校开展“斋号——文人最美的风景”系列研讨活动,请你参与。(14分)16 (1)【学斋号常识 知特色景观】下面是校文学社对斋号的介绍,请按要求进行答题。(6分)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雅名,亦谓之斋号。他们用斋号来表现自己的精神风貌。除了“斋”字,古人给书房取名还会用“堂”“室”“阁”“宣”“居”等字,各有寓意。主人在命名前,都会对斋号内容的雅与俗、深与浅、简与繁、稳与浮作反复推敲,一经定名,终身不改。斋号寥寥几字,意义深邃,逐渐慢慢成为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①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②画线句子有成分赘余的语病,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__”删去。(2分)③下图是清末名臣张之洞的书斋匾额,其所运用的字体和风格是(  )(2分)A.楷书,用笔讲究、笔画分明、结构方正B.行书,舒展有形、飘逸易识、浓淡相融C.草书,气势贯通、错综复杂、虚实相生(2)【品斋号意境 赏文化风景】校团委准备邀请语文组张老师为同学们作一场“斋号——文人最美的风景”的专题讲座,时间为2024年6月20日下午3点,地点在学校报告厅。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邀请函,发出邀请的时间为6月5日。(4分)16 (3)【寻书斋主人 析文人世界】下面是张老师在专题讲座中为同学们出的一道练习题,请你将下列历史文化名人的“斋号”按正确搭配填入表格。(填序号)(4分)文化名人刘禹锡蒲松龄欧阳修梁启超斋号A.非非堂B.陋室C.饮冰室D.聊斋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桥曹春雷①一夜狂风暴雨,黎明时分天终于晴了,但她心里的狂风暴雨,还没停。②她眼前还浮现着昨日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她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两个字“再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她不敢回头,怕一回头眼泪就汹涌而出。背后已经传来哭泣声,有女生的,也有男生的,都低低的,刻意压抑着。③她早就该告诉孩子们的,但一直拖到她要离开的前一天,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说。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她带的,她跟孩子们很亲。一年级时曾有孩子喊她老师时,错喊成妈妈,她也红着脸答应。④可今天,她要离开了。⑤正这样想着,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老少爷们注意了啊,昨儿晚上下了一夜雨,河上的桥冲坏了,在家的男劳力都到河边去,把桥修好,今天娟子老师要到山外镇上的小学报到,可不能耽误了……”是村支书在广播。⑥桥被冲坏了?那是村里通往外面唯一的路。她想:也许是老天爷要留下我吧。这样想着,又呆立了一会儿,她还是慢慢背起行李,往河边走去。⑦路上遇到很多村里人,都在往河边去。他们看到她都过来和她说会儿话。年轻点的喊她“娟子老师”,年纪大的喊她“妮儿”。柱子奶奶在柱子的搀扶下,也拄着拐杖颤巍巍、一步一挪地往河边去。她说:“奶奶,您去干吗啊,路上这么滑。”奶奶说:“你就要走了,奶奶说啥也要送送你啊。”⑧16 她心里一酸。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四年时间里,她没少吃柱子奶奶家的饭。槐花婶、栓子大娘、宝山叔……村里五十多户人家,谁家的饭她没吃过呢?学生们下午放学后,都抢着让她去自己家吃饭,有时连着好几天抢不到,还会闹情绪。⑨而今天,她却要离开了。路上,还有她的学生们簇拥在一起,等她。一个也不少,齐刷刷地都来了,见了她,也不多话,有孩子抢过她的行李,默默地往前走。她不知道该对孩子们说些什么,也只能默默地走。⑪河边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似乎全村的人都来了。村支书奎山叔在指挥。河里的水都快要涌上河岸了。木桥斜塌着。十多个男人腰上拴着绳子,另一头系在岸边的树上,只穿着短裤在河里打木桩。⑫岸上的男人搬石头、抬木头;女人们抬一些细一点的木料。男孩子们也不闲着,递送一些大人们需要的物件;女孩子们则围在她身边,老人们也陪在她身边跟她聊天,不舍地说:“以后常回来看看,这里是你的家。”⑬是的,这里是她的家,从她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她就认定的。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喜欢这里村民之间如亲人般的氛围,她把这里当作她的“世外桃源”。⑭可现在,她要走了。这样想着,她眼里就潮潮的,像是起了一层雾。⑮她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此时他们一定在家里乐呵呵地等着她,为了这一天,父母已经等了很久了。从她到这个村子教书开始,父母就劝她回去,每次回家父母都苦口婆心:“我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你年龄也不小了,在山村不好找对象,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教育也是问题……”⑯如今,她终于要离开这里了。⑰这时,河里的男人们把木桩都打好了,开始铺木板,但木板不够。岸上有好几个人在喊:“我家有木板,去我家抬!”柱子奶奶说:“去我家,我家有。”奎山叔说:“那咋行?婶,那可是您的寿材啊!”柱子奶奶说:“寿材咋啦,以后再准备就是了。”⑱她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如眼前的河水,汹涌起来。⑲……⑳桥修好了。16 柱子推着摩托车上了桥。这是村支书安排的,要送她去镇上的学校报到。她也踏上桥,缓缓向前走去,五十多米的桥,此时在她看来,那么长,仿佛一辈子都走不到尽头。她感觉得到背后无数道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不敢回头。终于到了桥头。她没有立刻走下桥,定定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她突然转过身,大步往回走去。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选自《中国铁路文艺》,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②段写孩子们刻意压抑着哭泣声,体现出孩子们的不舍与懂事。B.第⑧段补叙孩子们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吃饭,侧面烘托出“她”深受孩子们的爱戴。C.“她”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因为这里有淳朴的民风和视“她”为亲人的乡亲们。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平实,感情真挚。5.梳理小说情节,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情节结构内容概括开端“她”要离开村里,可一夜的雨冲坏了村里通往外面的桥。发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铺桥的木板不够,柱子奶奶坚持用自己的寿材铺桥。结局(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7.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这样想着,又呆立了一会儿,她还是慢慢背起行李,往河边走去。16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她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如眼前的河水,汹涌起来。(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8.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桥》为题的妙处。(6分)[二](17分)材料一: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2.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16 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7.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材料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文先列提纲,把构思过程以直观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在行文过程中,就能随时对照提纲,有的放矢,确保打好的腹稿不走样。所谓作文提纲,也叫写作计划。列提纲就是制订写作计划,也就是把写作思路、篇章结构等编列下来,为整个写作过程提供导引。作文提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题目,二是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三是结构安排。其中结构安排是写作提纲的主要部分,一般要列出以下信息:一是行文思路,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大体上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二是明确写作重点,何处详写、何处略写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还要想好如何过渡;三是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式;四是预设好点题的时机以及点题方式。老舍曾经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可见,写作之前列提纲是多么重要。材料三:16 中学生如何提升写作阅读能力,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分享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注重作文的基本功,提升表达能力。尽管经过了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但整体而言,初中阶段还处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要从一些基本能力方面去锻炼写作基本功。其次要多看名家文章,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初中阶段是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个阶段应该多看一些名家文章,来提升语言的敏感性和语言运用能力。此外,也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互相借鉴,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好的写作能力一定要有丰富的阅读做支撑;而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反过来也能提升阅读的能力。在初中阶段,要适当扩大阅读的视野,增加阅读的深度,尤其要学会完整地去理解一部作品,把握一部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写作思路。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且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B.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C.作文提纲包含题目、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和结构安排三方面内容。D.中学生要适当扩大阅读的视野,取其精华,不用完整地去理解一部作品。10.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一个更符合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说法?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A.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车尔尼雪夫斯基)B.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11.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6 12.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写作阅读能力。(6分)[三](17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①。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②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注释】①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②进趋:进攻。13.根据提示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方法句中加点词示例加点词的意思查词典三顾臣于gù:①回头,回头看。(1)________16 草庐之中②顾惜,考虑。③探望,拜访。 (填序号)参考成语法深入不毛不毛之地(2)________迁移法宜先入南宜乎众矣(3)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5.古人说:“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请结合【甲】文中表达的情感分析古人这样说的原因。(7分)16.下列对【甲】【乙】两篇表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表文作者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B.两篇表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对比、对偶句式,如1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C.两篇表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真质朴,表达忠贞的感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D.两篇表文语言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三、写作(55分)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喷香可口的饭菜;台灯下,奋笔疾书的沙沙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又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不曾引起我们深思,但其中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16 16 16 16 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20:25:0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70.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