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一年级12月调研考试地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唐朝著名诗人张继在其名作《枫桥夜泊》中描述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借江畔夜半将落的明月及周边凄凉秋景,来表现作者远行中的孤独寂寥。下图为诗人当晚所见月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诗人所观察的月相是()A.峨眉月B.上弦月C.下弦月D.凸月2.诗人观察到图中月相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AB.C.D.【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 依据图示可知,月面为半轮月,诗词中描述到月落半夜,因此可判断应是上弦月,亮面朝西,位于西边天空。故选B。【2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图示月相为上弦月,月球应运动至地球与太阳90°位置,因是上弦月,月球应位于地球的西侧天空。故选D。【点睛】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的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2023年杭州亚运会最瞩目的特点就是绿电的大规模使用。所谓绿电是指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这些电力来自大自然的太阳能、风能等,是环保可持续能源。其中对太阳能的利用是杭州亚运会上的一大特色,下图为杭州亚运会上的“智能化太阳能座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所转化成电能的太阳辐射()A.来源于太阳的核裂变反应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C.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D.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4.仅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数量考虑,“智能化太阳能座椅”的电能转化效率()A.晴天转化效率大于雨天B.夏季转换效率小于冬季C.黑夜转化效率大于白天D.早晨转换效率大于中午【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智能化太阳能座椅”转化成电能的太阳辐射来自于太阳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段,B错误;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正确;太阳辐射并不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如地热能、核能、潮汐能,D错误。故选C。【4题详解】 “智能化太阳能座椅”电能转化率取决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晴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多,A正确;夏季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要多于冬季,B错误;黑夜无太阳辐射,C错误;中午太阳辐射较强,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公园下面存在一大型岩浆库,被认为是黄石公园火山喷发及熔岩流的主要来源区,经专家调查确定,该大型岩浆库深度约为30千米—45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A、B、C、D为地下的四个不连续界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大型岩浆库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6.岩浆库中的熔岩要喷发到地表,依次经过()A.地壳→莫霍界面→上地幔B.上地幔→古登堡界面→岩石圈C.上地幔→莫霍界面→地壳D.下地幔→莫霍界面→岩石圈【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材料“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公园下面存在一大型岩浆库,被认为是黄石公园火山喷发及熔岩流的主要来源区”和所学知识可知,熔岩流即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大型岩浆库位于地下30千米~45千米处的上地幔上部,因此熔岩要喷发到地表,其应依次经过上地幔→莫霍界面→地壳。故选C。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古登堡面深度约29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5-10千米。在2023年卓奥友峰科考中,古生物分队在青藏高原卓奥友峰地区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鲨鱼化石,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下图为该地地层分布及等高线图,甲乙丙丁为四个重点勘探数据采样挖掘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科考中,发现鲨鱼化石的挖掘点是()A.甲B.乙C.丙D.丁8.鲨鱼化石所在地层中,存在数量最多的植物类化石可能是()A.被子植物化石B.裸子植物化石C.蕨类植物化石D.藻类植物化石【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鲨鱼化石发现于距今2.2亿年的地层中,在地质年代上应对应中生代的三叠纪,对应图示中的S地层,因此,甲挖掘点最可能是鲨鱼化石的挖掘点,A正确。乙处的志留纪和丁处的石炭纪对应古生代,丙处是前寒武纪,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鲨鱼化石存在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地层中,中生代时期是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因此地层中存在数量最多的化石可能是裸子植物化石,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藻类植物繁盛于前寒武纪,AC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部地区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众多,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下图为天山北部人工绿洲集中分布区及周边自然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人工绿洲主要分布于河流的()A.山地上游B.山谷出口C.末尾位置D.河谷两侧10.人工绿洲集中分布区最普遍的地貌类型是()A.B.C.D.【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人工绿洲集中分布在天山的北麓,在地貌上位于耕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的山前洪积扇上,洪积扇主要分布于河流山谷出口位置,故选B。10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人工绿洲分布区位于山前洪积扇,A图示为洪积扇,B图示为河口三角洲,C图示为河曲河漫滩,D为河流上游的V形峡谷。故选A。【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山东烟台市的龙爪山“海蚀栈道”,发育在龙爪山峭壁断崖的腰部,长约1.5千米,宽0.8—1.5米,高1—3米,形成天然的人行通道,是截至2009年8月25日,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海蚀栈道”,嵌在石英岩峭壁之中,似一条古栈道。下图为龙爪山“海蚀栈道”局部景观图,该地夏季东南风强劲,海岸侵蚀较为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海蚀栈道形成的主要条件有()①基岩海岸发育②地势起伏和缓③离岸风盛行④盛行风向与海岸走向相交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2.海蚀栈道形成时期的海平面()A.间歇性上升B.逐渐下降C.逐渐上升D.保持稳定13.图示中海蚀栈道的走向大致为()A.西北—东南B.东北—西南C.南北走向D.东西走向【答案】11.B12.D13.B【解析】【11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海蚀栈道位于海岸陡崖峭壁上,因此,海蚀栈道所在地区应是基岩海岸发育区,且地势陡峭,有陡崖存在,迎岸风盛行(即盛行风与海岸走向相交),海浪的侵蚀作用较强,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海蚀栈道位于海岸陡崖峭壁上,海浪要持续不断地对陡崖崖壁进行侵蚀才能形成内向海岸的海蚀栈道,因此,海蚀栈道形成时期,海平面和地壳应保持稳定。故选D。【1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夏季东南风盛行,海浪侵蚀作用较强,海蚀栈道是海浪在盛行风作用下不断地侵蚀形成,风向大致与海岸和海蚀栈道走向垂直,因此,图示中海蚀栈道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点睛】海浪侵蚀地貌包括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天津市气象台于2023年3月7日7时30分继续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城市中心区域将出现重度雾霾。下图是天津市2023年3月7日15时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23年3月7日天津市大气()A.干洁空气比重增加B.大气空气质量较优C.水汽所占大气比重下降D.固体杂质数量较多15.雾霾现象可能导致天津市()①大气能见度变差②呼吸系统疾病增多③来津旅行人数增多④用水环境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2023年3月7日天津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现象,大气中固体颗粒物质数量明显较多,D正确;雾霾产生时,大气中固体杂质和水汽含量增加,干洁空气比重下降,A错误;雾霾产生时,大气空气质量较差,故B错误;雾霾产生时,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水汽比重会增多,故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雾霾产生时,大气中固体颗粒物质增多,大气能见度变差,①正确;雾霾中的有害颗粒,会导致呼吸系统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增多,②正确;雾霾天气能见度较差,大气质量差,来津旅行人数减少,故③错误;雾霾对天津市的用水环境影响较小,故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例如,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雾霾的产生和危害。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等措施也可以减少雾霾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3年2月18日凌晨,监测数据显示,地球附近的X射线通量突然巨幅上升,达到了近一周以来的最高峰。据研究调查,本次X射线通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强烈的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大气层耀斑爆发,受此次太阳活动的影响,北美洲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大规模极光爆发景观。下图为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图。(1)北美洲中高纬度地区的极光主要是图示中____层(填写字母)的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的;该太阳大气层的名称是____。(2)说出一天中观察极光的最佳时间并说明原因。(3)简述此次太阳活动可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答案】16.①.A②.日冕层17.黑夜;原因:天空中无背景光(或背景光较弱);极光亮度相对较强,较易被观察到。18.到达地球的有害射线增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无线电通讯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产生磁暴现象,地球磁感线扰动,依赖地球磁场工作的设备将受到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C层为太阳大气的光球层,B层为色球层,A层为日冕层,极光主要是太阳大气日冕层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小问2详解】观察极光应在天空中无背景光或背景光弱时观察,极光亮度相对较强,较易被观察到,强光会干扰观察效果;故选择傍晚或黑夜较易观察到极光。【小问3详解】太阳活动会产生大量高能量有害射线,威胁人身体健康;太阳活动时大量的电磁波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无线电通讯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地球磁感线扰动,依赖地球磁场工作的设备将受到影响。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是该山区重点监控区地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图。(1)图示中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____地区。(2)结合图示分析该山区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3)简述滑坡地质灾害可能对山区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7.丙18.降水多,降水集中;地势起伏较大;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率低;人口在空间分布上较集中。19.埋没城镇、农田,造成财产损失;损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影响交通正常通行;河谷地区易形成堰塞湖,周边涝灾发生机制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的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地理信息技术、滑坡等知识点,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通过图中的数据分布,丙地区周边森林覆盖率低,当地森林植被少,同时丙地的地势较低而周边地势较高,人口在分布上,丙地的人口密度较大,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并且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的地势起伏较大,而高海拔山地植被覆盖率低,同时当地人口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带来的损失较大。【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滑坡带来的灾害有,滑坡体的滑动和崩塌,会淹没低地的农田、城镇、公路,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山谷地区极易产生堰塞体堵塞河道,出现堰塞湖,易产生涝灾。 【点睛】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气候极为干旱,植被稀疏,冬春季多大风天气。区内雅丹地貌发育典型。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单个雅丹体地貌景观及罗布泊局部区域雅丹体的空间分布图,单个雅丹体背风侧普遍较小且矮。(1)图示中,单个雅丹体地貌形成的主要风力作用为____和____。(2)阐述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发育的条件。(3)说出该地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8.①.风力吹蚀②.风力磨蚀19.冬春季节,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植被稀疏,固沙和阻风能力较弱;气候干旱,基岩风化作用较强。20.东北风。雅丹体垄槽走向和盛行风向一致,图示中垄槽走向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单个雅丹体西南侧较细小且低,说明为背风侧,东北侧即为迎风侧,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解析】【分析】本题以罗布泊为背景材料,涉及风成地貌(雅丹地貌的形成与风向判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单个雅丹体凹凸不平,且形状不规则,按一定的分布规律排列,结合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冬春季多大风天气,应是风力的吹蚀作用和风力的磨蚀作用形成的。【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其发育条件主要从风力强劲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风力的侵蚀作用较强,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植被阻滞风沙、固土作用弱,干旱的气候,导致基岩的风化作用强,裂隙增多,较易被风力侵蚀。【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单个雅丹体,背风面小而低矮,结合图示,雅丹群的单个雅丹体均是西南方向较细且小,说明西南方向为背风侧,东北方向为迎风侧;同时,雅丹群的垄槽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进一步说明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大气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下垫面冷热性质的影响,对流层的厚度和大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在同一水平空间上会存在很大差异。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40°N纬线上甲乙两地区对流层近地面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图。(1)说出图示甲乙两地区对流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差异。(2)推测甲乙两地对流层的厚度大小并阐述理论依据。【答案】(1)甲区域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较快,近地面和高空温差较大;乙区域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慢,近地面和高空温差较小。(2)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依据:甲区域近地面气温高于乙区域,空气上升运动强烈;甲区域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差异较大,大气对流强度大,对流层厚度较厚。【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40°N纬线上甲乙两地区对流层近地面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与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气温垂直变化斜线斜率大,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较快,说明高空和近地面温差大;乙地区气温垂直变化斜率小,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慢,说明高空和近地面温差较小。【小问2详解】对流层的厚度受近地面气温高低的影响及近地面和高空温差的影响,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且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大,大气对流强度大,因此可判断甲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应大于乙地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4-02-05 10:35: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409.7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