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2(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卷(湘教版2019)02卷·全解全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约20亿年前,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天体发生坍缩爆炸,发出持续几百秒的巨大“宇宙烟花”,爆炸所产生的高能射线,于2022年10月9日21时20分,被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观测站捕捉(下图)。这是人类首次记录该现象的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发生爆炸的大质量天体最可能是(   )A.卫星B.行星C.恒星D.彗星 2.据研究,该天体未坍缩爆炸前,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于(   )A.核聚变B.核裂变C.核衰变D.重力能3.宇宙观测站多分布在诸如稻城等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   )①受大气干扰少②受城市干扰少③白昼时间长④能见度高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1.C2.A3.D【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天体发生坍缩爆炸,发生爆炸的大质量天体最可能是恒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推测该天体未坍缩爆炸前,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于核聚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进行光学观测时,受大气干扰少,能见度高,①④正确;高海拔地区距离城市较远,受城市光污染、射电干扰小,②正确;天文观测主要对大气洁净度要求较高,对白昼时间长短要求较低,③错误。①②④组合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月与国同辉,人与家团圆。”又是一年中秋月,2023年9月28日晚8:00左右安徽某中学天文社在校园内开展中秋赏月活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中国传统节日当日,月相相对不固定的是(   )A.重阳节B.春节C.端午节D.清明节5.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月相与天文社观测当日月相相近的是(   )①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②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③采莲去,月没春江曙。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4.D5.A【解析】4.选项中的四个节日只有清明节与地球所处的黄道位置有关,一般是每年的4月4日前后;另外三个节日都有固定于农历月的具体日子,所以月相相对固定。D正确。故选D。5.第①句诗中的“月出大堤平”“红霞”等词表明该日傍晚月出地平线附近,故时间应为农历十五前后;第②句“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表明夜深月落应为上弦月;第③句“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早晨月落应为满月;第④句中夜半月落应为上弦月。A正确。故选A。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6日,日本冲绳县宫古岛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Ⅰ圈层B.Ⅱ圈层C.Ⅲ圈层D.Ⅳ圈层7.图中(   )A.Ⅰ圈层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B.Ⅱ圈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Ⅳ圈层是液态的金属物质【答案】6.C7.D【解析】6.由图可知,Ⅰ圈层包括海洋,为水圈,Ⅲ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IV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Ⅱ圈层是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km,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40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幔,即图中Ⅲ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7.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是水圈,其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Ⅱ圈层是地壳,不是岩浆主要发源地,B错误。Ⅲ圈层是地幔,空间分布连续,C错误。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D正确。故选D。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9.地质年代甲(   )A.爬行动物盛行B.现代海陆形成C.是重要的成铁期D.是重要的成煤期【答案】8.D9.D【解析】8.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C错误;故选D。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惊魂场面,尤其是飞机穿过黑压压的积雨云层时的画面(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积雨云层位于()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11影片中飞机在穿过积雨云层时乘客感到剧烈颠簸,是因为()A.大气水平运动显著B.大气处于电离状态C.大气对流运动强烈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 12.和近地面相比,积雨云层气温较低是由于()A.吸收太阳辐射少B.吸收地面辐射少C.反射太阳辐射多D.反射地面辐射多【答案】10.C11.C12.B10.积雨云为对流层典型的天气现象,所以位于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故选C。11.积雨云位于对流层,且积雨云所在区域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空气垂直运动显著,使得乘客感受到剧烈颠簸,C正确,A错。大气处于电离状态为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而不是对流层,B错。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与乘客感到剧烈颠簸无关,D错。故选C。12.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对流层空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与近地面相比,积雨云云层所在位置海拔较高,吸收地面辐射较少,所以气温更低,B正确。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所以与吸收太阳辐射或反射太阳辐射多少无关,AC错。积雨云云层与近地面相比,海拔更高,反射地面辐射也更少,D错。故选B。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C.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14.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   )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B.夜晚刮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D.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答案】13.C14.B【解析】13.雪较蓬松,孔隙多,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还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C正确;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堆雪覆盖减弱了地面和蓝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误;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地面辐射,B错误;积雪消融吸收热量,不利于防寒,D错误。故选C。14.夜晚山坡降温快,刮山风,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A错误、B正确;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C错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是半山坡受到冻害少, 利于植株生长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A.T1、T2、T3B.T1、T3、T2C.T2、T1、T3D.T3、T2、T116.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A.T1最不易受洪水侵蚀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答案】15.D16.B【解析】15.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错误;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正确;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上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B。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示意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流水堆积-风化作用-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答案】17.C18.A【解析】17.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雅丹地貌由土墩和凹槽组合,图示中土墩在雅丹体最高点附近,凹槽在两个相邻土墩之间的低地,所以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②错误;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雅丹地貌区风力侵蚀严重,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D。18.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其形成之初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之后,经过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从而形成了风蚀土墩和凹槽组合而成的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与流水侵蚀作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某学校附近马路封闭改造施工,开通后同学们发现该路段路牙石上增加了许多拱形缺口,大雨时马路路面也不再经常积水。图为改造后的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大雨时马路路面容易积水,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硬化路面影响(   ) A.大气降水B.地表蒸发C.水汽输送D.地面下渗20.路牙石上拱形缺口的主要作用是便于(   )A.路面积水排泄B.花坛更换花卉C.行道树的灌溉D.提示路面高差21.下列措施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A.路面硬化中推广渗水砖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C.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D.建设数量众多摩天大楼【答案】19.D20.A21.A【解析】19.硬化路面,会使下渗量减少,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D正确;对大气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基本没有影响,ABC错误。故选D。20.路牙石上拱形缺口,便于路面积水排泄,A正确;花坛更换花卉,与路牙石上拱形缺口无关,B错误;行道树灌溉是人工直接灌溉或采用喷灌,与路牙石上拱形缺口无关,C错误;路牙石就可以提示路面高差,但不需要开缺,D错误。故选A。21.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A正确;城市建设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会加快城市径流的排出,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B错误;城市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下渗减少,影响地下水平衡,C错误;建设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大,易出现内涝,D错误。故选A。2011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6月4日发现漏油,到7月5日,漏油严重污染面积已达840平方千米。完成下面小题。22.渤海石油泄漏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阻碍海上运输B.危及渔业生产C.促进海滨旅游业的发展D.促使海水富营养化23.下列针对渤海石油泄漏事件,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强对海洋石油开采的监测B.采用相关设备回收海面石油C.向污染海域注入淡水稀释油污D.点燃油层,燃烧并消耗油污【答案】22.B23.A【解析】22.石油泄漏,在海面形成油膜,阻断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导致海水中缺氧,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鱼类等因缺氧而死亡,危及渔业生产,B项正确;对海洋交通影响不大,故A排除;渤海石油泄漏,在海面形成油膜,导致海水中缺氧。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海滨旅游业的发展,C排除;导致海水营养物质缺乏,D排除。故选择B。23.针对渤海石油泄漏事件,应加强对海洋石油开采的监测,A项正确;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难以回收, B项错误;海水是流动的,且污染面积大,向污染海域注入淡水,不能起到稀释油污的作用,C项错误;点燃油层,燃烧并消耗油污,会造成大气污染,D项错误。故选择A。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199米,属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从山麓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下图示意自然环境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推断小海坨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   )A.有茎花、板根现象B.可能为樟树、桦树C.树冠浑圆、四季常青D.叶片呈纸质、宽而薄25.小海坨山褐土分布区域(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可通过增施熟石灰进行改良C.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D.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答案】24.D25.C【解析】24.根据材料中小海坨山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呈纸质、宽而薄,D正确;茎花、板根、树冠浑圆、四季常青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错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25.小海坨山褐土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淋溶作用不强,土壤较肥沃,A错误;熟石灰是碱性,可以中和亚热带酸性土壤从而实现土壤改良,褐土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底土层)反应,无需熟石灰中和,B错误;小海坨山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枯枝落叶数量多,但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C正确;褐土是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自然土壤,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冬春季节多大风,风成地貌发育广泛。境内鸣沙山、月牙泉等“沙漠奇观”享誉世界。2023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迎来旅游高峰。左下图为甘肃省简图及敦煌气候资料,右下图为鸣沙山、月牙泉景观图。(1)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图中甲处地貌景观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6分)(2)滑沙(乘坐滑板从高高的沙山顶自然下滑)是鸣沙山著名旅游项目。有人认为,选择图中路线A较路线B体验好,试说明理由。(3分)(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说明国庆期间游客去该地游玩需要做的保护措施。(3分)【答案】(1)新月形沙丘(形状如新月);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较缓(缓而呈凸形);背风坡较陡(陡而微凹);两翼近似对称,指向下风向。(6分)(2)路线A坡度大;滑沙速度快;A线到月牙泉边,相对高度大,坡面长,体验滑沙的惊险刺激;面对月牙泉,景观好。(3分)(3)光照强,做好防晒措施;昼夜温差大,添加衣物,做好御寒准备;风沙大,做好面部防护,准备防风沙帐篷等。(3分)【分析】本题以敦煌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涉及新月形沙丘的特征,当地的气候、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和知识调用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其形状如新月,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构成,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沙丘链的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两翼近似对称,弯曲指向下风向,(2)由图可知,A为沙丘的背风坡,坡度较为陡峭,底部为月牙泉,相对高差大,滑行距离长;B为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为平缓;相对高差小,滑行距离短,因此A线路坡度较陡,下滑速度快,相对高度大,坡面长,滑行距离长,可体验惊险刺激;且面对月牙泉,景观较B好。(3 )敦煌深处我国内陆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强烈,因此当地光照强,做好防晒措施;当地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昼夜温差大,气温的日较差大,需要添加衣物,做好御寒准备;当地风沙活动剧烈,易起沙,需要做好面部防护,准备防风沙帐篷。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该湖区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下图示意鄱阳湖地理位置和利用RS与GIS地理信息技术监测的鄱阳湖区某次洪涝灾害水体变化状况。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8分)(2)说明与传统方式相比,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洪涝灾害信息方面具有的优势。(2分)(3)洪涝灾害发生时,家住平房的你如何自救?(6分)【答案】(1)自然原因:鄱阳湖流域降水丰富,入湖河流水量大;湖区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湖泊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地表水下渗减少,入湖河流流量增大;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降低了湖泊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6分)(2)获取数据实时、准确;数据统计全面;费用低;显示更直观。(3分)(3)如时间充裕,应该向高地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等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可用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进水口;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6分)【分析】本题以鄱阳湖地区的洪涝灾害材料为背景,涉及水循环、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及洪涝灾害的自救措施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需从自然原因和人 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对入湖径流的影响、地势对排水的影响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鄱阳湖地处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入湖河流水量大;且鄱阳湖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地势低平,易造成地表径流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人为原因可从上游的植被破坏对下渗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湖区周围的围湖造田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鄱阳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降低了湖泊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且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地表水下渗减少,入湖河流流量增大,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2)与传统方式相比,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洪涝灾害信息方面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取和分析灾情数据的速度、准确性、数据统计的全面性、结果显示的直观性等方面;且传统方式在分析洪涝灾害的信息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现场勘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比之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费用更低。(3)洪涝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措施可从洪水危害和可能引发的次生危害等角度,利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作答。当洪涝灾害发生时,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足够的转移时间,如时间充裕,应该向高地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当来不及转移且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溺水等,如可以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等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若被困在室内等区域,可以寻找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进水口,争取救援时间,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防止触电等问题发生。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材料二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4分)(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并简述海冰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4分)(3)结合材料,说出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途。(4分)【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4分)(2)渤海海冰北部较严重,分布面积大;南部较轻,分布面积小,水温降低;盐度增大;密度增大(4分) (3)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4分)【分析】本题以渤海冬季海冰为背景,涉及海水的性质以及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文分析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渤海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沿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为丰富,渤海纬度较高(40°N位于图中北部)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由图可见,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滦河、辽河、黄河、海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陆地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由图示可见,渤海海区较封闭,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沟通,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较少。(2)读图可知,渤海北部海域海冰分布区较广,面积大且严重;南部海冰分布区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分布面积较小且程度较轻。海冰本身温度较低,和海水接触,对表层海水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海冰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导致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表层海水吸收热量减少,温度变低;随着温度的降低,盐分的溶解度会降低,当海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盐分的溶解度会急剧下降,因而结成冰的海水含盐极少,盐分溶解在为结冰的海水中,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大;温度降低,海水密度增大,盐度增大,海水密度随之增大,因而,表层海水密度增大。(3)材料中信息表明“海冰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渤海地区的海冰盐度较低,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华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提供淡水资源,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利于缓解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缓解盐碱地的盐碱化等。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下左图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右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1)比较草原土壤和森林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并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 )厚度差异: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原因: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茎叶和根系,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体内,枯枝落叶归还量不如草原,且只停留在地表。(6分)(2)土壤温度升高,可能会促进微生物活动,使有机质加速分解,土壤贫瘠;温度升高的同时,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加快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加快新土壤的形成。(6分)【分析】本题以草原和森林土壤的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影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1)读图可知,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题目要求从植被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的生命周期和有机质归还特点对腐殖质层厚度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植被的生命周期来看,由于植被的枯枝落叶等是土壤腐殖质的重要来源,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冬季都会枯萎,故每年都有大量的茎叶和根系均能够还土,为土壤提供大量的腐殖质;而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则主要储存在活的植物体内,枯枝落叶归还量不如草原,且只停留在地表,故导致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2)可从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水分的蒸发、微生物活动、成土母质风化等的影响分析。由于土壤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故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加速岩石的风化,使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加快新土壤的形成;除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对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温度升高,可能会促进微生物活动,使有机质加速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变得贫瘠;同时由于温度升高,还会让蒸发加剧,使得土壤的水分条件变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4-02-05 04:4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9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