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浙江专用)(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全国)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良渚古城遗址”及所学可知,已有私有制的产生,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遗址,②③④符合良渚遗址,D项正确;良渚遗址不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答案】A【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行政文书后,要求对方收到后作书回复,未回复的要督促,结合所学,当时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政令传达、沟通联络还不能完全确保通畅,因此要求收到文书后回复,以确保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A项正确;材料体现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非官员管理,排除B项;汉代交通条件相比秦朝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汉的治国思想是相近的,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B.市坊制被打破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D.法律运行合理【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让做玉的工匠做一腰带,但是坠坏了,于是从私人手工业者手中获取,而后进贡,说明在当时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手工业者,而非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排除A项;市坊制被打破是在宋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手工业者,没有体现法律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绍兴和议后,金朝从南宋购买茶叶,但由于金朝自己制茶的成本高、品质差,导致茶叶售卖不畅,于是继续从南宋购买茶叶,这说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出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材料未体现金朝财政负担沉重,排除B项;虽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宋论》”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宋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保甲制度,B项正确;邻保制度是唐朝的,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的,排除C项;里甲制度是清朝的,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 A.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B.清廷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C.攫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D.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答案】C【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英国、俄国、日本对于老大帝国(中国)都注重瓜分中国的路权,并且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达成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同盟,C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与前述瓜分中国同盟的史实相反,排除A项;清政府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与清政府表面“国有”实则出卖铁路主权的史实相反,排除B项;英国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在东北,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共七大(1945年4月)召开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抓住了当时时局的关键,着重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毛泽东的主张体现了共产党人“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D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并未明确要进行解放战争,排除A项;中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结 束后,中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抗战必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项正确;BC项属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之一,排除BC项;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有利于两地市场的交流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D.宣扬法律权威【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汇编,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三个区域的缴税比例加起来超过一半,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区域农业经济发达,可见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时期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D项正确;统治中心转移到印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排除B项;波斯帝国建立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孤立发展描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5—16世纪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于君主之手,而同一时期的意大利却处于分裂之中,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意大利学者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初,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也即人文主义的兴起早于15—16世纪,且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与“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于19世纪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522年”及结合所学,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材料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于1529年通过签订条约,明确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才暂时得以平息”,表明该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斗争,不体现欧洲均势外交,排除A项;1493年教皇子午线的出台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故选D项。13.(上海·高考真题)“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法国民法典》的影响。注意材料中“革命原理的传播者”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雾月政变”、“加冕称帝”和“击退反法联军的进攻”均与此信息无关,故排除A、B、D三项;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自由平等原则等,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4.(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867年,政治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论及英国政治体制时,总结国王在国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权力的加强B.责任内阁制的出现C.政党政治的发展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是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中“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是对君主立宪制中“君主”作用的一个形象描述,可以推知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D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其误导点在“提出警告”一词,虽然国王可以对国事提出警告,但这一时期国王的权力已大大削弱,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排除B项;政党政治发展在19世纪有所发展,但与题干呈现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这表明,当时美国( )A.国家干预使经济得以恢复B.分权制衡原则发生改变C.现实需要总统权力的扩大D.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可知,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的政策表现出支持,说明当时需要扩大总统的权力,以推动新政的实施,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A项;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美国没有改变,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 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而不是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2022上·海南)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答案】D【详解】根据“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可得出当时通过设立驿站,保证政令传输信息的畅通,因此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亭传邮驿不是交通机构,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主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17.(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至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进行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使得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他产业的比较,不能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为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数据,没有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详细情况,不能得出“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突出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未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8.(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而且从材料看出该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根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以看出行会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没涉及工人罢工,②错误;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④错误。g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9.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A【详解】据材料,铁路的出现促进了标准时间的出现,进而又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体现技术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生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活节奏,加重了工人负担,不是或不完全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技术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非“精准时间”“统一时间”的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A项。20.(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可知,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较,所影响的范围更加的大,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是《共产党宣言》,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一战信息,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3·全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不是变革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排除①;根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由此可见,历史资料数字化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②③正确;“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排除④。综上,D项正确,排除ABC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 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材料二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年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8分)【答案】(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6分)(2)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6分)(3)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8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欧洲。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根据“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并结合所学得出是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根据“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得出是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根据“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得出是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23.(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天津华明镇瑞士小村镇(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3)结合材料三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综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8分) 【答案】(1)动力:工业革命或者工业化的开展。(2分)影响:推动农村城镇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农村,许多农民转变为工业劳动力。(4分)(2)原因:通商口岸开放;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或者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政府开展“自强运动”或者洋务运动开展;破产农民转变为雇佣工人或者自然经济解体。(4分)时代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2分)(3)前者:大城市化;后者:小村镇化。(2分)制度因素:前者属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调控为主,后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主导为主。(2分)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城市化受政府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镇化建设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4分)【详解】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城镇化是走向大城市化,瑞士农村城镇化是小村镇化。第二小问再结合中国和瑞士的制度因素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城市化的作用、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以及城市化的特点等角度归纳回答。24.(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据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等围绕“经济组织何以形成”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一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经济组织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阐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海外市场不断被开拓,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到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因为阿克莱特发明的机械纺纱机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他将棉纺织业持续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经济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厂,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推动社会向更深层次发展。【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6世纪初——20世纪(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首先,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影响经济组织的因素有技术、市场等。根据设问“从图3中任选一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的要求,可选择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这一代表性经济组织,选择技术这一影响因素,并根据设问要求“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可以拟定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围绕拟定的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及应用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海外市场不断被开拓,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到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因为阿克莱特发明的机械纺纱机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他将棉纺织业持续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最后,对论题再次总结升华,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经济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厂,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推动社会向更深层次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01 10:50: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1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