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历史期末模拟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01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距今约5000年的水器——舞蹈纹彩陶盆(图1),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盆内壁饰为三组舞蹈图,每组五人,舞者手拉手,均面朝右前方,步调一致,似踩着节拍翩翩起舞。它体现了(  )A.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结合B.社会组织的复杂与高效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等级秩序的确立与完善【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步调一致,似踩着节拍舞”可知,舞蹈纹彩陶盆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社会生活和舞蹈艺术都有重要价值,体现了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结合,故选A 项;“舞蹈纹彩陶盆”是水器,可用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不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组织情况,排除B项;历史传承是指将过去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材料没有前代历史的记载,不体现历史传承,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级秩序还没有确立完善,排除D项。2.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外,还实行“平准”“均输”。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此平抑物价,打击各地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些措施(  )A.说明政府贯彻民本思想B.为西汉开疆拓土提供助力C.解决了地方豪强的问题D.大幅度降低民众生活成本【答案】B【解析】据材料“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可知,汉武帝除了实行盐、铁、酒官营外,还实行“平准”“均输”,即政府出手平抑物价,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为开疆拓土提供助力,故选B项;政府官营不代表价格低廉,不一定利于民生,且材料看不出政府是否在贯彻民本思想,排除A项;“打击各地商人”体现这些措施有助于打击豪强,但“解决了”说法错误,实际上直到汉末豪强地主势力依然有所发展,排除C项;政府“平准”“均输”体现的是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只是将物价稳定在某个范围内,不代表价格大幅降低,即民众生活成本不一定降低,排除D项。3.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南渡的东晋朝廷存续了汉魏以来的务种文物典章制度。而到北魏后期,出现了“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的局面。与这一局面形成相关的是(  )A.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B.生产技术革命性的进步C.世家大族推动文化传播D.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材料“出现了‘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的局面”反映了北魏后期,北方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是造成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并不代表北方民族政权已经完成封建化,排除A项;魏孝文帝推行汉文化后,生产方式仍然为铁犁牛耕,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排除B项;衣冠南渡后,世家大族迁到南方,会推动南方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构成北方文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4.宋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台谏系统以行使监察权。枢密副使吕公弼对英宗说:“谏管、御史,耳目之官……陛下当以政事责成大臣,而委视听于台谏”。这一机构发挥监督作用,以保证权力机制正常运转。这一做法(  ) A.改变了武将擅权的局面B.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C.避免了集体决策的失误D.削弱了士族门阀势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耳目之官……陛下……委视听于台谏”可知,宋代建立台谏制度,用以监察百官,从而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故选B项;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改变了武将擅权的局面,排除A项;“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且台谏系统行使监察权,与决策无关,排除C项;随着科举制的实行,唐朝以后士族门阀势力已经大大削弱,且材料并没有士族门阀势力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与制衡皇权无关,排除B项;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排除D项。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C.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诉求D.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认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思想,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反思政治弊端等,这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故选A项;这些思想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排除B项;这些思想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这些思想出现的原因之一,此项因果倒置,排除D项。7.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最在意的就是割地赔款,这极大损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英国人最看重的却是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但清政府却最不在意。这反映了(  ) A.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B.中西方对条约内容认识不同C.新思想萌发极其不易D.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清政府并不在意“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而在意“割地赔款”的天朝上国面子,说明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关税等主权的重要性,这反映出其缺乏主权意识,故选A项;题干体现出清政府和英国对条约内容认识的不同,但这仅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清政府和英国对条约内容认识的不同,并没有述及“新思想”,排除C项;题干反映出清政府与英国外交理念的差异,并没有述及《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8.有学者在研究晚清困局原因时指出:国际形势演变,甲午战争失败,清廷内部派系之争,但根本点则是因为中国此前三十年所谓“自强运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该学者意在表明(  )A.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B.晚清政局变化的突发性C.国家出路探索的艰巨性D.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自强运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可知,学者在研究晚清困局原因时强调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的“自强运动”,这说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在寻找破局之道时面临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即使作出改革努力,寻找国家出路亦非易事,表明国家出路探索的艰巨性,故选C项;洋务运动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而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具有必然性,但这不是该学者所要表达的重点,排除A项;该学者指出了晚清面临诸多困难,但并无政局变化突发性的表述,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晚清困局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是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9.轮船招商局在修订的《招商局条规》中对股票的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别人,必须先赴本局告明,以便注册。惟只准售于华商。”此规定旨在(  )A.借鉴西方经营模式B.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C.保障企业的民族性D.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轮船招商局对股票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只准售于华商,这体现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保障企业的民族性,故选C项;轮船招商局发售股票体现借鉴西方的经营模式,但只准售给华商则是确保企业民族性的体现,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民用企业,并不是民营企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轮船招商局对股票买卖的规定,与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无关,排除D项。 10.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夥(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答案】D【解析】该记载反映的是维新变法后,各地书店的生意兴隆,民众对新的学习书籍和知识的需求增强,说明时局变化影响了社会风俗习惯、文化风尚,故选D项;尽管维新思想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维新思想引领了社会变革,排除A项;《中外日报》的记载只是描述了当时的书籍销售情况,并不是传媒如何推动国人思想觉醒,排除B项;《中外日报》仅仅记录了书籍的销售状况,对于民众反帝救亡意识的高涨,并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排除C项。11.“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故列邦商务,得以保全,而东南疆臣亦藉以自顾。”与材料涉及的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由材料“京师扰乱之时”、“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东南疆臣亦藉以自顾”可知,这里涉及到的是东南互保,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中英鸦片战争时,“京师”并没有被扰乱,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京师扰乱”是符合的,但是当时并未出现过东南互保,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在黄海海面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展开,并未涉及到京师和东南各省,排除C项。12.图2漫画《愿人人以此自绳》,发表于1916年7月4日《新闻报》。画面中,一群不同阶层的人被一根绳索约束在一起,而绳索勾勒出“约”字样。该漫画表达的时代诉求是(  ) 图2A.建设民主政治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冲破礼教束缚D.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一群不同阶层的人被一根绳索约束在一起”可知“约”指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同阶层的人都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约束之下,说明民众渴望建设民主政治,故选A项;1928年4月蒋介石宣布继续北伐,完成总理遗愿,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强调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无法推知对列强在华特权的态度,排除D项。13.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2个,资本总额117434500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了一些政治束缚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④当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了一些政治束缚,故①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民众对新习俗的接受,但与材料中公司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②错误;1914—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③正确;这一时期,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4.傅斯年在《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中指出:“中国人如不真是革面洗心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就是改学了德文或世界语,也未尝不可以拿来做黑幕,讲忠孝节烈,发表他们的荒谬思想……所以我说,文学革命上,文学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据此可知,傅斯年意在强调(  )A.倡导文学通俗性和国民性B.以思想改革助力国家革新C.反对风行一时的白话文学D.彻底摆脱封建旧文学束缚【答案】B【解析】据材料“文学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结合新文化运动可知,他不是反对风行一时的白话文学,而是强调需在思想上进行“心理的改革”,只有思想改革才能助力国家革新,故选B项;据材料“中国人如不真是革面洗心的改悔”可知,其意在强调思想的革新,而非文学通俗性,排除A项;据材料“文学革命上,文学改革是第一步”可知,其并不反对文学革命,排除C项;据材料“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可知,其意在强调思想革命,排除D项。15.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五一运动”应当是“劳工阶级的运动”,而不应“只是三五文人的运动”,知识分子不要光空喊“劳工神圣”,而要实际地到“劳工”中发动群众。这一主张(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配合了国民革命的开展D.奠定了建党的组织基础【答案】B【解析】据材料“要实际地到‘劳工’中发动群众”可知,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深入劳工中发动群众,将理论与劳工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准备,李大钊的理论无法提供组织基础,排除D项。16.某次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及其他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次会议发生在(  )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湖北汉口D.陕北洛川【答案】C 【解析】据材料“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以陈独秀为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2课所学可知,该会议为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故选C项;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与题意不合,排除A项;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其纠正的是博古、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等问题,排除B项;陕北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与题意不合,排除D项。17.《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可以看出中共边区政府吸收了大量的党外民主人士,这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18.下图是画家古元1943年在延安创作的木版画《减租会》,画面由一位地主和近十位农民构成,围绕在地主身边的农民动作各异,有的手指地主,有的手拿账本,有的双手摊开似乎诉说生活的无奈,整个画面极具故事性和冲突性。该画作体现了当时(  )A.根据地土地革命如火如荼B.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C.根据地对农民利益的维护D.边区政府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3”可知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故选C项;土地革命的时间是1927—1937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并不是基层民主建设,排除D项。19.1947年12月14日,陈毅发表诗作《反攻形势》,其中一句是“从来能兵观远略,迄今筹划赖雄才。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以下与“土改狂潮”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A.实行打倒土豪分田地的举措B.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C.开展自己动手的大生产运动D.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其废除了封建半封建性质的剥削制度,故选D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材料中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是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和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材料中的时间、内容不符,抗战1945年已经结束,排除C项。20.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提倡“求同存异”方针【答案】B【解析】据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可知,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故选B项;21世纪以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A项;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周边国家对中国恐惧的原因,排除C项;1955年中国提倡“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项。21.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推翻国民政府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基础上,中共和人民政府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D 项;新中国成立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A项;推翻国民政府是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是革命的第一步,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是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不是中国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22.中共八大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这反映出党和政府(  )A.侧重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导B.旨在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C.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D.意在使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可知党的八大报告强调经济建设需要建立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体现了综合平稳发展的要求,故选D项;“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说明当时党和政府注重全面建设,反对过度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B项;我国目前依然在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进行探索,这一问题广泛涉及产业结构、工农业经济和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排除C项。23.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后,有代表说:“首先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经济发展要更快一些,需要我们的观念更新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我们的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这次大会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们的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与纲要上册第28课所学—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合,故选C项;中共八大时期正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相悖,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还不能达到“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排除B项;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题意不合,排除D项。24.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大局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了这一矛盾的变化,故选B项;2021年起,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阶段,材料时间为2017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用“已完善”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的立足点是国内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4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鉬(锄)、斷(斧)……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8分)【答案】(1)新现象:铁农具的使用影响。影响: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4分)(2)新变化: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3)具体表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格的坊市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闭关锁国。(8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第一小问新现象,据材料一“恶金(指铁)以铸鉬(锄)、断(斧)....试诸壤土”可得铁农具的使用。第一小问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土地制度的影响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可得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材料二“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可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据材料三“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可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据材料三“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严格的坊市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闭关锁国。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知识清单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8分)【答案】(1)角度一:全面抗战;新角度:局部抗战;史事:一·二八淞沪抗战(或: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抗战、一二·九运动)。角度二:正面战场抗战;新角度:敌后战场抗战;史事: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或: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角度、新角度各1分,史事2分,共4分)(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大国地位;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8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全面抗战时期在正面战场爆发的典型战役,主要描述的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活动,还可以补充局部抗战的相关情况,例如一·二八淞沪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抗战和一二·九运动;此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角度可以进行补充介绍,例如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等。(2)据材料二“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可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继鸦片战争后,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据材料二“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10分)(2)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8分)【答案】(1)背景:历史背景: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2分)。时代背景: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需要;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1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8分)(2)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2分)依据: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4分)。 (3)意义:推动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优化和创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1)历史背景:据材料一“千百年来……篇章”结合所学得出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时代背景:据材料二“习近平……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结合所学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需要;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问核心理念,据材料一“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共商共建共享。第二小问依据,结合所学得出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3)据材料二“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合作模式”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优化和创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二“我国政府……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可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等角度入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12:3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419.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