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历史期末模拟卷02(统编版全国通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历史期末模拟卷02(统编版全国通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02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距今4000多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坊、手工作坊等遗迹。据此可推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A.开始走向聚族而居B.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C.王权摆脱神权束缚D.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距今4000多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超大型史前遗址,里面分布宫殿建筑、房址、墓坊手工作坊等遗址,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的史实可知,此文明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故选B项;“开始”一词有误,排除A项;材料并无神权的信息,无法得出王权摆脱神权束缚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无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之中有共性的特征,无法得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结论,排除D项。2.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 )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 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答案】C【解析】商王巡行地方时,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商王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表示自己服从商王的统治,这也就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故选C项;向商王纳贡的部族能够获得商王的赏赐,就说明它们就是商朝统治范围之内的部族,所以上述巡行并未扩大商朝的疆域范围,排除A项;商王的巡行表明地方部族对其统治的认同,但由于商王巡行的部族与自己不属于同一部族,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不会形成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排除B项;题干所述体现的是商王和地方部族之间的一种政治联系,而不是商业联系,排除D项。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起主张“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秦国商鞅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些举措( )A.表明军功已成为入仕唯一的标准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标志着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D.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据材料“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楚国吴起和秦国商鞅都主张破除以血缘取士的传统制度,而主张以军功取士,这有利于推动当时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加速封建制度的建立,故选D项;“唯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标准由血缘向军功的转变,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地方制度的设计上,排除B项;秦朝建立后,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4.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都是对秦始皇和秦制的肯定,故选D项;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只是体现在第一则材料中,排除A项;郡县制度只是体现在第三则材料中,排除B项;四则材料都是肯定态度的,排除C项。 5.如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据此可知( )A.三公成为决策机构B.行政体制分权成熟C.中朝有效抑制相权D.中央集权持续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中“九卿”“有事上报”“中朝”的描述反映的是九卿直接绕过外朝的三公直接将朝廷大事向皇帝的亲信组成的中朝汇报,这有效的抑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项C项;材料中的决策机构是皇帝亲信组成的中朝,三公组成的外朝成为了执行机构,排除A项;中外朝制度并非是成熟的分权制度,行政体制分权成熟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排除B项;图示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6.下图是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图。这一变化说明( )A.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C.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D.南方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3世纪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分立,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南迁,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选D项;图中只涉及局部地区的人口变动,无法得出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A 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项;图中只涉及三个地区的人口变动,无法得出“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7.下面是东晋至北宋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这一变化反映出( )A.制度革新消除了社会阶层固化问题B.平民入仕愿望日益强烈C.门阀土族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D.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从东晋到北宋,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反映出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不断扩大,故选D项;仅材料中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上升,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各阶层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消除了社会阶层固化”太绝对,排除A项;平民成为政府官员是选官制度变革的结果,材料没有平民入仕愿望的数据,排除B项;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8.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自陈置钱塘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隋时苏州人户只有1.8万,唐天宝年间增至7.6万多户,元和年间又发展到10万多户。这主要缘于( )A.政局颇为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大运河的开通D.铁犁牛耕开始普及【答案】A【解析】据材料“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发展到10万多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隋至元和年间,封建国家相对统一稳定,虽有战乱但始终处于统一局面,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南北交通和贸易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直接导致杭州和苏州人口的增长,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汉代铁犁牛耕开始普及,排除D项。9.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改编)。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 ) 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图中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根本原因应该是当时经济繁荣、更多的耕地被开发,故①正确;雍正帝时期,采取摊丁入亩的措施,使得人头税被废除,这样隐瞒人口的现象大幅减少,这也是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故②正确;高产粮食作物在明清时期被引入中国,使得一些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植,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故③正确;图表仅涉及到道光年间,华工出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北京条约》签订后才开始,已是咸丰帝在位时期,所以不能得出直接导致华工出国的结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0.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坚守华夏中心意识和文化至上心理,以“师夷”为耻,认为这是“以夷变夏”。另一部分士大夫则承认西方文明在物质层面上的先进性,通过“师夷制夷”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为范式和限度走“曲线”保文化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二者( )A.都触及了救亡的主题B.一定程度上都认可西方C.对“中学”态度迥异D.代表了不同阶级的诉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的“以夷变夏”,还是另一部分士大夫的“师夷制夷”,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前提下,产生的思想变化,故选A项;“以夷变夏”,并不认可西方,排除B项;两者对“中学”的态度是一致的,排除C项;两者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利益,排除D项。11.1872年,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其意在( )A.创建海军收回国家利权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以求富C.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兴办近代军工企业以自强【答案】B 【解析】据材料“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结合所学可知1872年李鸿章主张创办招商轮船局来获利,同时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而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反映了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来求富,故选B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而不是洋务派创建海军,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而不是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而不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排除D项。12.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是“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下列项中完全符合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选项史实①《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孔子改制考》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成变法、新文化运动③徐继畲、李鸿章、康有为、宋教仁、陈独秀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民主与科学”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先后进行救国探索。魏源写下《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借孔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①完全符合这一主题,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民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民国时期的人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据材料“由于......军事占领”结合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置于列强武装之下,故选D项;《黄埔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法国当时没有到北京,所以不存在对北京沿线进行军事占领的内容,排除A 项;《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迫使清政府妥协,尚没有提出对从沿海到北京沿线军事占领内容,排除B项;《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在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结合条约内容可知,材料中“为了保障......进行军事占领”的内容没有写入《北京条约》,排除C项。14.1904年至1910年,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均39.4家,是1898年的2.87倍;新建厂矿48家,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C.实现了工业的现代化D.消除了外来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族工业新设厂......是1898年的2.87倍”可知,1904年至191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和经济的基础,故选A项;据材料“新设厂......新建厂矿”可知,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民族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则无法判断,因此不能得出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实现了工业的现代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附庸,民族工业的发展消除了外来经济侵略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15.如表统计了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的党员成分。由表可推知( )赣南闽西农民80%60%工人10%13%知识分子及商人10%10%A.农民对“土地革命路线”的认同B.民主政权认真落实“三三制”原则C.中央苏区入党标准采取区别对待D.国民大革命高潮传播至中央苏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的党员成分中,农民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说明农民对“土地革命路线”的认同,故选A项;“三三制”原则是抗战时期的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党员成分的占比,无法得出区别对待,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D项。 16.“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我党必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消除了中国封建制度C.动摇了清廷反动统治D.瓦解了北方军阀统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卖国军阀吴佩孚……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该宣言是在北伐战争之前发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排除B项;清廷早在1912年辛亥革命之时被推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主要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而非北方军阀统治,排除D项。17.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则通电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据此可知( )A.通电的发布者为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C.通电符合全国团结抗战需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停止一切内战’”可知,此通电表达了全面抗战和国家统一的要求,符合全国团结抗战的需要,故选C项;通电的具体发布者并未明确提及,虽然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张,但也可能来自其他抗日力量,排除A项;虽然此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方针, 反映了全民族抗战的要求,但并不能说明是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通电虽然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但并没有具体的时间和明确的事件,因此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并凝聚一体,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将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以下论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A.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凝聚反帝反封的革命力量B.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共御外辱的民族精神力C.争取和平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凝聚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爱国力量D.始终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以经济保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而是采用“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凝聚反帝反封的革命力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共御外辱的民族精神力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凝聚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爱国力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完成了三大改造C.开展了三线建设D.实行了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据纲要上册第27课所学—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1269亿元,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与材料“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相悖,故选C项;“一五”计划重点建设东北地区,与材料“西部地区”不合,排除A项;三大改造为生产关系的改造,与工业总产值相悖,排除B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且沿海得到迅猛发展,排除D项。20.198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市体改办、经委在调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对工业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贯彻“放权于厂、还政于局、归位于厂、为厂服务”的“十六字”方针,开发出了“山城”手表、“嘉陵”摩托等名噪一时的产品。据此可知,上述改革( )A.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D.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放权于厂、还政于局、归位于厂、为厂服务”可知这次改革增强了企业在经营中的权力,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在1983年,并没有摆脱计划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材料并没有体现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影响,排除D项。21.在100多年前成稿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绘就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百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以下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①“两弹一星”试验成功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③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④外交全方位布局展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上不符,故①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故②正确;在全面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故③正确;世纪之交,我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2.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以下体现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外交是( )①倡导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成立了新开发银行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中非关系④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2015年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拓展了中国和金砖国家在合作方面新的空间,故②正确;“亲诚惠容”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时秉承的理念,非洲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坚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与史实不符,故③错误;2016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正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3.表2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规划。它体现了( ) 表2时间主要内容2017—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2050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D.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精神【答案】B【解析】据材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结合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可知,这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选B项;中国综合国力并不是世界第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完善中,排除C项;材料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规划,即中共根据国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目标,这是由我国主要矛盾决定的,体现初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无中共的自我革新精神的信息,排除D项。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全球发展倡议”等内容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充分体现出以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世界大同”观,彰显出其崇高的理想追求,故选A项;题干所述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畴,但是并不能体现出其“开始重视”,排除B项;题干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商共建”、“以人民为中心”等内容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它并不是题干内容的着重点所在,排除C项;题干所述能够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世界大同”观,与“独立自主”无关,排除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亦展示了中华文明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闲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班固《汉书·张骞传》材料二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材料三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概述其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不利国际条件,并简述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外交成果。(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一带一路”外交贡献为例,分析说明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的推动者。(6分)【答案】(20分)(1)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2分)意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开启了“丝绸之路”;增加了对西域地区的了解。(4分)(2)不利:冷战的遏制(或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中国);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2分) 成果:中苏结盟,构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增进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3)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2分)“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2分)“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分)【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可知,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可知,开辟中西交通道路;据材料一“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结合所学可知,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据所学可知,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开启了“丝绸之路”;据材料一“语皆在《西域传》”可知,增加了对西域地区的了解。(2)第一小问不利,据所学世界史可知,冷战的遏制(或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中国);据材料二“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可知,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第二小问成果,据所学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知,中苏结盟,构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增进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3)据材料三“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可知,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据所学可知,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据材料三“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据材料三“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可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6.(20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材料一 (1)指出表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2分)任选两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2分)材料二(2)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努力探求救国之道。请将时间轴中①②所代表的晚清时期的探求补充完整。(2分)在四件大事中住选一件,说明其实践效果。(2分)材料三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3)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的具体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四序号历史材料第一阶段195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第二阶段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第三阶段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同年,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为改变落后现实,增强国家实力和人民福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丰富着现代化的内涵。任选两个历史阶段,谈谈该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具体成就。(6分)【答案】(1)史料类型:①为文献史料或史书;②为实物史料(文物史料、碑铭文献亦可)③实物史料(文物史料亦可)。(2分)史料价值:①可以说明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车轨和统一文字等;②可以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及文化;③可以了解元朝的政治制度、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等政治问题。(2分)(2)(4分)①洋务运动(或太平天国运动)。②辛亥革命(晚清新政、义和团运动亦可)(2分)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解放了思想。(2分)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成功,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结构的变化。(2分)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是其保障国家安全、抵御外来侵略的目的未能达到。(2分)维新变法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2分)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它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深渊。(2分)清末新政在官职、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通过新政进行未能实现自救,反而激化社会矛盾,引发革命。(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等,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分)(3)【答题示例】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应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9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区进军,并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4分)(4)第一阶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本阶段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是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回答具体成就正确亦可得分)。(3分)第二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个阶段我国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也增强了国防力量。(回答具体成就正确亦可得分)。(3分)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阶段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具体成就正确亦可得分)。(3分)第四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阶段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回答具体成就正确亦可得分)。(3分)【解析】略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并以会议方式形成决策并贯彻实施。中共会议简表,时期内容(一)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等一些原则 (二)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四)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请从表格中选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12分)【答案】(12分)示例:选择二论题:八七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2分)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继南昌起义后,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心城市拥有强大武装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首先来到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全力进行边区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8分)八七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2分)【解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全面,必备!)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分课时复习提纲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全国通用)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2(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2(统编版,必修上册)(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统编版,必修上册)(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英语期末模拟卷02(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英语期末模拟卷02(新高考通用版)(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化学期末模拟卷02(全国通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部)(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政治期末模拟卷01(全国通用,统编版必修1必修2)(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12:25: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381.4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