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的一处原始遗址,曾经出土了陶片达几十万片,还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同时还有水稻的灰化物以及养蚕缫丝的痕迹。这一原始遗址是()A.仰韶遗址B.河姆渡遗址C.姜寨遗址D.大汶口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材料中该遗址位于浙江省,并有水稻的灰化物以及养蚕缫丝的痕迹,据所学可知,符合河姆渡文化遗址特征,B项正确。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排除A项;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排除C项;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排除D项,故选B项。2.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这段材料表明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度C.分封制D.内外服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在中央地方关系中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王畿地区,外服为附属国,D项正确;大规模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排除A、C两项;郡县制度推广于秦朝,排除B项,故选D项。3.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今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在今新疆巴州轮台县,位于图中的④处,D项正确;图中的①是武威,②是敦煌,③是于阗,故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4.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分天下。司马氏代魏,统一天下后建立起新的王朝——晋,但晋王朝很快地走向崩溃。直接导致晋王朝“崩溃”的原因是()A.内迁匈奴贵族攻灭B.司马睿夺取政权C.士族掌握国家实权D.国内人民暴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政权是被内迁匈奴族攻灭的,A项正确;司马睿夺取政权,建立东晋,排除B项;士族掌握国家实权,削弱晋王朝君主专制,并未直接导致晋王朝“崩溃”,排除C项;国内人民的暴动,加深统治危机,并未直接导致晋王朝“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5.唐朝诗人许浑作诗《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诗中的“帝”是指唐高祖B.“禁兵”是宋朝编的禁军C.“义师”指反抗暴隋的军队D.“汴河”指宋朝汴京护城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喧嚣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东游的事情,“义师”指反抗暴隋的军队,C项正确;游扬州为隋炀帝,排除A项;本诗为唐朝诗人所作,时间不符,排除B项;“汴河”指开封市汴河旁,隋炀帝行宫旧址,排除D项,故选C项。6.阅读下面的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A.促进汉藏友好地交流B.吐蕃接受唐朝的册封C.唐蕃从此停止了纷争D.唐蕃间和亲更加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物是唐蕃会盟碑,其直接后果是“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A项正确;此次会盟吐蕃未接受册封,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唐蕃之间直到唐末仅未发生大的战争,排除C项;唐蕃间之后未有和亲,排除D项。故选A项。7.从汉朝时期开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关于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的表述,正确的是()A.隋朝法显从长安出发,曾到达天竺B.东晋时,日本高僧空海到洛阳求佛法C.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研佛D.北宋外贸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研佛,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C项正确;法显西游发生在东晋,排除A项;空海在唐朝时,来长安求佛,排除B项;宋元时期,外贸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不是最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8.《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这一“和议”产生的结果是()A.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B.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赐”C.辽朝励精图治,出现“大定之治”D.北宋每年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辽代(中国)。根据材料《辽史》的记载可知,这一和议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得宋辽休战,获得暂时安定,A项正确;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B项说法错误,排除;金世宗在位期间,出现“大定之治”,排除C项;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每年给金一笔财物,称为“岁贡”,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为洋药,规定:“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不久,咸丰皇帝朱批“依议”。这一条约()A.作为《南京条约》附件存在B.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D.与英、法等进一步侵华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D项正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不是《南京条约》的附件,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在此条约签订之前,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10.论及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时期的君王对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以及行政管理权的划分,都离不开“中央集权”,从而维护国家统一。以下地方行政机构按其设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奴儿干都司②台湾行省③辽阳行省④新疆行省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回事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奴儿干都司设立于明朝,台湾行省设立于1885年,辽阳行省设立于元朝,新疆行省设立于1884年。故时间排序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1894年,孙中山曾《上李鸿章书》,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但是,此主张遭到李鸿章拒绝,于是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决”。同年,孙中山()A.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B.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C.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首次提出三民主义D.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举国震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是孙中山走上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标志,B项正确;1905年,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时间不符,排除A项;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1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举国震动,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被称为“一个中国,三十五个军阀割据”的时代。其中有一派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其代表人物掌握了实权,企图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后来,该派军阀又拒绝恢复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派军阀是()A.奉系B.直系C.晋系D.皖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掌握实权的是皖系军阀及其代表人物段祺瑞,后来,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B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阅读下图 解读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①图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②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的土地③商和西周均实行土地国有制度④商鞅变法之时废除了这一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商周至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示意图反映是井田制。井田制的实质是在周天子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是一种土地国有的形式,井田制下的土地不能买卖,①③项正确;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④项正确;虽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但分封的土地被诸侯实际占有,②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4.我国古代有一部医学巨著,成书于东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这部著作()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B.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C.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D.为世界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都东汉时期。根据材料题干“成书于东汉”“中药学著作”“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及所学可知,这部医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性著作,A项正确;《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排除B项;《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C项;“为世界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提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记载:“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班赐冠服”。这一举措旨在()A.普及汉族的服饰B.学习中原的文明C.抛弃鲜卑的习俗D.促进民族的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班赐冠服”,从表现上看是改穿汉服,借鉴汉族的习俗,实际上反映的是鲜卑人学习中原文明的特征,B项正确;“普及汉族的服饰”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A项;“抛弃鲜卑的习俗”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C项;“促进民族的交融”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6.为了巩固统治,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A.设立“四监司”以加强监督B.实施“崇文抑武”的方针C.都不改变三省六部制的格局D.分散部分中央机构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二府三司制,说明唐宋时期的相权都得到分散,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宋朝设立“四监司”以加强监督,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宋朝实施“崇文抑武”的方针,与唐朝不符,排除B项;唐宋时期,三省六部制是总体上的制度,都有所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17.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凡违禁私贩出入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这一规定产生的结果是()①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②戚继光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③客观上助推了“倭患”的形成④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凡违禁私贩出入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及所学可知,明朝初年,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了走私猖獗和倭寇之患,破坏了当地经济,①③④项正确;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胜利,并不是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果,②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8.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采取某一措施实施之后产生的影响()序号影响①使得朝政进一步“暗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②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③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有优先御览的特权④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A.实施奏折制度B.设立内阁制度C.创设军机处D.设立理藩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暗箱”化、相互告密、优先御览、群臣可以直言进谏,可以看出该制度可以直接联系皇帝与朝臣,属于文书制度,符合奏折制度的特点,A项正确;内阁属行政中枢,没有相互告密的作用,排除B项;军机处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非文书系统,排除C项;理藩院为处理民族事务与宗教事务机构,排除D三项,故选A项。19.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了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的行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①江南制造总局②上海机器织布局③开平煤矿④上海轮船招商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②③④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而且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0.“林公曾与论忧患,花甲抬棺征边关,蓄锐缓进筹粮饷,扬威急战歼敌顽。千里柳引春风度,十万兵夺疆土还。放眼西陲广袤地,天山雪映发苍髯。”下列选项对诗中事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A.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B.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C.证实了清政府统治腐朽D.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诗歌中“林公曾与论忧患”“西陲”“天山”等,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缓解西北边疆危机,D项正确,设盟旗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排除A项;使近代化努力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海防与塞防之争,未涉及清政府统治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1.《史记•商君书•弱民》有曰:“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燔诗书而明法令”。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办报纸,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这反映了两个改革的主要不同在于()A.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制改革B.前者在于弱民愚民,后者在于开启民智C.前者意在打击儒学,后者意在弘扬儒学D.前者引发“百家争鸣”,后者促进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燔诗书而明法令”可知,商鞅变法旨在愚民和弱民,而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办报纸,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旨在开启民智,营造变法的氛围,B项正确;商鞅变法是封建改革,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加强秦国实力,并非打击儒学,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商鞅变法是“百家争鸣”的表现之一,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生产力的大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2.阅读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幅漫画(注:EinmarschinChina,意思是“在中国游行”。“KRIEGS”,意指“战争”)。由漫画中的信息,以下选项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是() A.“东南互保”遭到列强全盘否定B.资本输出开始成为列强的诉求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步汇流D.联合侵华的恶性事件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目和图片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汇流,C项正确;“东南互保”得到了列强承认,排除A项;《马关条约》中,日本已经开启了资本输出,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联合侵华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23.论及民国初期的社会,历史学界将它概括为“沉沦”中伴随着“新生”。下列选项中,体现出“新生”内涵的是()①民族资本占比得到提高②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③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长④城乡上下普遍用阳历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经济所占份额上升,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长,①③正确;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②正确;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城乡上下还没有普及阳历,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④。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4.论及“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史学界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防止张士诚旧部联合反明,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多种观点。这表明()A.《明史•郑和传》是官修史书,更具有权威性B.宣扬“威德”与教材表述一致,所以可以采用 C.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需要史学家百家争鸣D.应继续拓展史料,立足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导致郑和下西洋的因素都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有关,说明历史研究必须注重史料,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D项正确;《明史·郑和传》是官修史书,但由于编写者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不能认定为“权威性”的观点,排除A项;教材只是采用了历史研究的大体一致的观点,也不能因此采用,排除B项;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共40分)25.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材料二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影响。【答案】(1)主要目的: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具体标准:品德(或德行);学识(或文化修养);才能(或工作能力)。(2)历史现象: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原因: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3)变化:考试程序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影响: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可看出,其主要目的是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第二小问具体标准:根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得品德(或德行);根据材料“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得学识(或文化修养);根据材料“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得才能(或工作能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现象:从地图可以看出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多分布于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文化教育随之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得出录取范围扩大;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得出考试程序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阶层流动、政治角度等分析可以得出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6.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衣冠南渡”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形成商帮集团。—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材料二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新安人不成商’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衣冠南渡”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新安商人”被迫经商、“活动”频繁的因素,并写出“新安商人”后来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新安商人”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答案】26.时期:魏晋南北朝;两宋(或宋代)。因素:自然条件恶劣;水路交通发达;新安商人的奋斗拼搏精神。名称:徽商。27.客观条件:商品经济的繁荣,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国内、国际长途贩运,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的集聚。作用:促进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推动了地区贸易网络的形成,冲击了闭关自守(“海禁”)政策,助推了重商社会风气的形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第一问,结合教材上的“魏晋”“南北朝”和“两宋”来回答,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两宋时期。第二问,根据材料中的“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和“便利的水路”“杭州与大运河相连”等信息分析说明,即自然条件恶劣、水陆交通发达和新安商人的奋斗拼搏精神。第三问,联系材料中的“新安江源头”,以及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等商帮知识作答,即徽商。【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贸易路线”“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等信息,再结合教材中“商品经济的繁荣、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的集聚”等信息,逐一作答,即商品经济的繁荣,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国内、国际长途贩运,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的集聚。第二问,联系教材中“促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推动地区贸易网络的形成”,冲击闭关自守的政策,以及材料中“无新安人不成商”等信息,分析作答,即促进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推动了地区贸易网络的形成,冲击了闭关自守政策,助推了重商社会风气的形成。27.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27.名称:鸦片战争(或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被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28.示例1:事件:开眼看世界。 说明: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根据《四洲志》,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示例2: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说明:鸦片战争之后,以洪秀全、杨秀清等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抵御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示例3:事件:清末新政。说明:1901年,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由清朝权贵主持,因而最终失败。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名称:概括材料“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此后英法联军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及所学可知,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被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所学可知,补充一“开眼看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根据《四洲志》,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补充二“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以洪秀全、杨秀清等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抵御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补充三“清末新政”,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由清朝权贵主持,因而最终失败。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11:40:01 页数:16
价格:¥2 大小:2.5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