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荣昌中学高2026级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1.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的“琮琮”,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是对我国石器时代文明成就的借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排除A项;良渚古城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良渚遗址,并未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进行探讨,排除D项。故选C项。2.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 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及所学可知,商朝时期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于周边方国的控制力较弱;周朝推行分封制,封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着血缘关系,且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样更有利于中央政令与文化的传递与覆盖,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B项正确;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地缘政治逐步取代了血缘政治,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商鞅主张“农战”,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兴起,一些大的诸候国纷纷加强对工商业经济的干预与控制,以实现富国强兵,B项正确;“官(管)山海”未滋及抑商思想,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发展的情况,且管仲所在的春秋时期尚未建立封建经济模式,排除C项;商鞅实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4.如表所示为先秦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与治国主张(节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项目儒家法家法律思想起源天是人间法的起源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位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A.法家的“法治”优于儒家的“人治”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为政以德”,“人治”,“以力服人”,“法治”,可知,从儒法的治国主张中,可以看出两者对人性的理解不同,D项正确;法治和人治,不能一概而论,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之间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两者对人性的差异,不能反映其平等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5.《战国策》记载齐宜王见颜斶,曰:“履前!”属亦曰:“王前!”。《晋书·庾峻传》这样描绘秦朝,“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蠢”。《离骚》当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起汉代士大夫共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重视社会教化B.皇权专制制度建立C.中央集权发展结果D.儒术治国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材料《战国策》“齐宜王见颜斶”的例子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皇权专制尚未建立,大臣并不完全听命于诸侯王,但秦朝“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被称为“六蝎……五蠢”,那些在民间有名声,可是得不到皇帝认可,不能被皇帝任命的人被贬低,这体现了皇权对官僚体系的控制,司马迁在评价屈原时认为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更体现了君主的权力和忠君的思想,这种变化整体反映了皇权专制制度的确立,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社会教化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在战国时期并非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6.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这表明汉初()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汉初(中国),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天子之相……;诸侯之相……”“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天子列卿……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则御已齐矣”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在分封制下天子的相与诸侯的相在地位、等级、掌印等方面均无差别,只是在俸禄上略高,天子的列卿、卫御与诸侯的列卿、卫御在地位、待遇上也基本无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诸侯国的势力,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A项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材料中汉初的封国仍为贵族政治,排除B项;秦朝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于孤立,于是采取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制度,并不是对秦制的完全继承,排除C项;汉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强调中央集权,不存在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7.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发B.抑商观念盛行C.大一统国家形成D.铁犁牛耕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材料“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可知,西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疆域辽阔,有条件兴修水利,C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自然灾害状况,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水利工程,与抑商观念无关,排除B项;铁犁牛耕的发展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8.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现代历史学者辛德勇并不认同司马光的观点,他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政治形象是司马光“人为地”建构出来的,据此可知,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代著作和古代史学作品都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并不能笼统地断定为“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排除A项;题干仅是述及现代学者和古代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有争议,但并没有体现出人物形象的“饱满”,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现代学者辛德勇并不认同司马光的记述,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时人热衷”,排除C项。故选D项。9.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氏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据题意内容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宣称自己是华夏的后裔,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认同观念,并不是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和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排除AB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国家统一趋势已经出现,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大量人口流入南方有利于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并且带动了南方长江沿岸城市商业的发展。这些现象出现的表明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劳作方式变化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1.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扬州、余杭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前的隋王朝,就是一统一的王朝,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大运河是国内运河,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答案】A 【解析】【详解】唐太宗用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项正确;材料没有均田制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休养生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轻徭薄赋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14%出身于寒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中记载有601名中榜进士的详细情况,其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这说明唐宋时期科举制()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B.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C.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这是指唐宋时期平民家庭(乡户)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跻身到统治阶级之列,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D项正确;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科举制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性,并没有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行打击了门阀政治,但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是中央集权的强化、庶族地主势力的壮大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且材料体现不了科举制对门阀政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4.唐建中元年(780年)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方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户等征钱,其标准兼顾人丁与资产,地税则是履亩纳粮。由此可知,该税制的实行()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C.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D.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其标准兼顾人丁与资产”可知,两税法的标准兼顾人丁与资产,这就使得政府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排除A项;“抑制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两税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从根本解决政府财政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因此印章风格发生转变,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A项正确;印章风格的变化与外来文化无关,排除B项;印章是私人物品,并不由民众的审美取向决定,排除C项;通过印章无法看出士族门阀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答案】B【解析】【详解】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意可知,代诗人的作品中既有儒家,也有道家乃至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思想的包容互鉴,而非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动,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唐朝诗歌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建国初,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改变唐末五代武人专权、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遵循儒家伦理纲常,根本目的是重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秩序,A项正确;B项是材料的目的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CD项是宋太祖倡导武将遵循儒家伦理纲常的客观作用,不是宋太祖的根本目的,排除CD项。故选A项。18.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 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入户安居,商旅不绝”结合所学可知,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贸易兴旺,商旅不绝,百姓安居乐业,说明和议带来双赢局面,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岁币支出负担沉重”,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澶渊之盟造成宋辽边境贸易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无法体现“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排除D项。故选C项。19.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且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这种权力运作方式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提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行省的运作方式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兼顾,没有涉及便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排除B项;“开创”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0.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商铺建筑发展迅速”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布局有了显著的变化,D项正确;当时政府的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宋朝时期已经突破市坊分开的限制,排除B项;明清时期,市镇经济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21.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学校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理学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22.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B.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可知,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上流社会选择儿媳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到首选富家之女,更不重视当下政治出身,反映了门第观念淡化,D项正确;“选择儿媳标准的变化”并非实现婚姻自主,排除A项;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选择儿媳标准的变化,宋朝时,社会还是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差异,社会成员身份并非趋于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23.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当时许多学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不践其实;长此以往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B.明确提出了“心外无物”的命题 C.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体现的是朱熹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明白封建道德义理,C项正确;材料与格物致知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心外无物是心学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与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4.万历年间,原本属于六部的权力,被内阁侵蚀大半。甚至有官员指出:自高拱、张居正当事(担任内阁首辅),尽欲进其所喜,退其所忌,而科道之臣望风承旨,乃指其所忌弹劾之,择其所喜推荐之。明朝的这种现象()A.使内阁制度取代丞相制度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成为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D.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万历年间。材料体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侵夺六部权力,插手官员的任免,权力一度膨胀,结合史实可知,这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内阁不是法定一级行政机构,且明太祖时已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项;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宦官专权是皇权集中导致,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25.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明代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材料呈现了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逐渐增强,其背后是明代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排除C项;材料呈现的海防布局,不能反映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海防城所也并非最多,排除D项。故选A项。26.1638年,清朝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清朝入关后,成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举凡少数民族的封爵、会盟、宗教、刑法、土田、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均由理藩院管理。此外,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理藩院的设立()A.加强了北部边疆的防御力量B.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C.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清朝。从材料中理藩院的职责和所学来看,理藩院主要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设立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北部边防力量无关,排除A项;理藩院主要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B项;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无决策权,排除C项。故选D项。2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北京、佛山、苏州、汉口”“八方兼四方、天下商贾皆聚焉、万商、九州百货备集之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前期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中心,且各区域性的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这与当时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已出现,与这一时期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8.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由此可知()A.英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中国B.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使访华C.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D.中英两国的文明分野端倪已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中英)。据材料可知,1793年,中英外交交往中,英国带给清政府的礼物是近代科技产品,而中国依然按照传统的朝贡体系来处理中英关系,回馈的礼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充分体现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差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中英两国经济比较,无法得出两国国力大小的认识,排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793年,显然当时英国还未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18世纪末,代表世界发展趋势的是资本主义,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29.成书于1826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辑录了不少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其内容主要包括赋税、盐政、漕运、河工等。但在后来众多续作的《皇朝经世文补编》、《后编》中,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这一变化()A.推动中西文化开始交融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C.表明传统的政治难题已经解决D.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根据“……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可得出把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使人们开始关注外部的世界,了解世界的形势,B项正确;中西方的交融之前就存在,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人们开始关注外部世界,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30.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可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而且具有客观性,“难有定论”、“缺乏统一标准”的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历史评价与时代久远没有关系,因此“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答案】3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行政上: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财政上: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军事上:强干弱枝,更戌法。削弱了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地方权力过小,不利于地方行事和抵御外来侵扰。元朝:设置行省。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32.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元时期中国。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终形成尾大不掉,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派遣官员监察地方”“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并结合所学得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行政上: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财政上: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军事上:强干弱枝,更戌法。结合所学,上述政策削弱了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地方权力过小,不利于地方行事和抵御外来侵扰。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规律: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角度概括趋势。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答案】(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当简单生产工具,就能使其再生。(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严控重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柱状图明显可以看出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结合出时间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新航路开辟后、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又非常顽强”可知原因是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当简单生产工具,就能使其再生。【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农业……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两面性为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赋税收入,一般政府会重视农业,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农业提供的赋税收入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使其难以变革。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区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05:00: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914.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