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江南十校”高一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为100分,历史考试总时间为75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生作答时,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3月6日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该遗址已经列入“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课题,根据出土遗物的器形、纹饰推断其文化类型主要为良渚文化。据此可判断该遗址主要对应时代为()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万邦时代D.商周时代2.《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孔子问礼老子,老子对孔子说道:“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该言论折射出老子的思想观点是()A.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C.无为不争D.物极必反3.秦统一后建立起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规定各级官僚机构“毋口请”,均以文书行政。此外,秦朝还形成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A.实现思想文化统一B.规范国家行政秩序C.制定国家统一法律D.加强专制集权制度4.下图是关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示意图,据此推断该法令背后的指导思想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立嫡以长不以贤”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D.“众建诸侯而少其力”5.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谴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各郡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反映了()A.南北民族交融加强B.国家经济重心南移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北饮食习惯趋同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6.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寒门子弟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隋以后比例渐升的制度因素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军功授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公元263年,魏国向蜀汉发动战争,司马昭把核对蜀汉地图的重任交给了裴秀。裴秀通过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地图知识,这为他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制图六体”奠定了基础。这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国家需求促进科技发展C.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创新D.生活经历决定科技水平8.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持不受。这说明宋代()A.崇文抑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强干弱枝干扰边防理念C.分化事权削弱中央集权制度D.格物致知推崇社会实践9.元至顺元年,河南江北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分别来源于原江淮行省、原湖广行省及原中书省;同时,江浙行省是由原江淮行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和福建行省合并而成。这种切块式的做法()A.减少了行省的职能B.降低了行省的地位C.奠定了国家的版图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10.宋代财婚风气盛行。经济稍差点的人家用白银置办聘礼;富贵人家则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饰。这反映出()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B.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消失11.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出现了诸如《筹海图编》、《海防纂要》、《虔台倭纂》等著作。这类著作的出现()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12.雍正即位之初,察觉督抚有用掌握的奏折之权侵占六部之权的倾向,于是他一方面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这反映出奏折制()A.导致统治危机的出现B.便于控制官僚系统C.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D.严重弱化中央集权13.明清之际,山东、河南等产棉区每年要从江南大量输入棉布,而向江南等地输出棉花。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据此可知当时()A.出现新的生产关系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14.《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人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对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感兴趣,对该书的核心观点却漠然不见。这折射出()A.西方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C.该书的核心观点违背历史潮流D.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15.甲午战后,为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与英德两国签订借款合同,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四省七处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这遭到所涉地方督抚不同程度的反对。据此可推知()A.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B.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C.清政府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16.1891年《新学伪经考》发表,该书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而古文经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该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辨伪B.完全符合儒学道统C.意在宣传维新变法D.试图宣传革命思想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17.“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杭州再次惊艳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元朝时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并简评其历史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大运河的显著变化并说明出现该变化的经济与政治因素。(6分)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在三藩之乱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收复台湾。他起用水师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亲率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时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塽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重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国”,康熙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了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补充和调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3年“江南十校”高一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答案1.答案:B解析:从现有发掘情况看,磨盘山遗址距今6300年至2500年间,是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的重点发掘遗址,文化类型主要为良渚文化,主要对应时代为新时代晚期,故选B。2.答案:C解析:原文大意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这体现了“道法自然,无为不争”的核心思想。故选C。3.答案:D解析:文书行政是规范行政方式而非统一思想文化,A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规范行政秩序和制定法律,故选D。4.答案:D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立嫡以长不以贤”对应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对应措施为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推恩令则继承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精髓,即允许地方藩王的庶子分得一块王国土地作为封地,由朝廷赐予列侯爵位,其封地归郡管辖。大的封国被越分越小,这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5.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材料未涉及北方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也不能全面反映饮食变化,排除C和D项。从材料可知,北方人对南方人的食鱼习俗从讥讽到接纳,说明南北民族交融加强。故选A。6.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几乎控制着政权,九品中正制之下,寒门子弟入仕机会越来越小。自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越来越大。故选D。7.答案:B解析:针对汉代地图不设比例尺、方位不准的缺点,裴秀使用比例尺绘制《禹贡地域图》,可见绘制更详细的地图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外征战的需要。故选B。8.答案:A解析:材料未涉及边防理念和格物致知,排除B和D;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得士人排斥武官的任命。故选A。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的行省划分打破了原有的江河便利,这种切块式做法有助于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到行省的具体职能,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行省的地位问题,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版图得以奠定,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奢侈风气增长,婚姻更看重财富,因此材料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B项正确;理学思想提倡节制欲望,不提倡享乐,材料中的重财风气与理学思想的主张相违背,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看不出社会门第观念的变化,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的婚俗,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的海防意识在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体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著作只是在理论上的内容,无法判定是否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雍正皇帝为了防止督抚利用奏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做出的决定便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统治危机,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行政效率方面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争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C项正确;当时新生产关系指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区域间的贸易,未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社会秩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的评价,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当时先进士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旨,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清政府公信力也没有完全丧失,排除BC项;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康有为借孔子的言论来宣扬维新思想,反映了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特点,故C项正确;康有为目的是宣扬维新思想,排除A、D项;康有为是借儒学宣扬维新思想,并不符合儒学发展的历程,排除B项。故选C。17.答案:(1)目的:加强对南方控制,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保障南北物资供应;征伐备战,方便征讨高句丽;满足隋炀帝巡游江南需要。(任答三点6分)历史影响:积极:巩固国家统一;沟通南北水运,繁荣两岸城市;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消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修建过程也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积极方面答三点,消极方面答一点,共四点8分)(2)显著变化:截弯取直。经济因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治因素:政治中心北移。(6分)18.答案:(1)有利条件: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内乱;清代实力强大;康熙帝的雄才大略。策略:重用人才,授以专征之权;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建制管理。(14分)(2)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6分)19.答案参考示例: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观点: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成熟。阐述:三省六部制使中国古代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三省分工协作,各部职责明确,有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封建政府行政效率。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央决策的科学性。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且三省长官的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一改秦汉时期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局面,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对于我国中央管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综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封建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评分标准:第一档10——12分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第二档7——9分观点较明确,有较清晰的史实说明,逻辑合理;第三档4——6分有基本观点,有基本史实支撑,有逻辑顺序;第四档0——3分观点不恰当,没有史实支撑,逻辑不清晰。高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04:55: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67.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