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西青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天津市西青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第Ⅲ卷(作文)三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共27分)一、(本题共11小题,共27分。1~3,6~8题,每题2分;4、5,9~11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哺乳(bǔ)脑畔(bàn)纷至沓来(tà)B.蓦然(mù)连翘(qiáo)销声匿迹(nì)C.斡旋(wó)追溯(shù)接踵而至(zhǒng)D.幽悄(qiǎo)翩然(piān)怒不可遏(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A.脑畔(bàn)——pàn;B.蓦然(mù)——mò;C.斡旋(wó)——wò,追溯(shù)——sù;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口袋公园是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___________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成为市民的普遍____________。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也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公园”。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___________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A.过程愿望川流不息B.进程渴望车水马龙C.进程愿望车水马龙D.过程渴望川流不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选段中表示的是城市化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故应选填“进程”; 渴望:迫切地希望。愿望:原心的期望。选段中表示的是市民期望“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故应选填“愿望”;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川流不息: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选段中形容的是城市热闹繁华的景象,故应选填“车水马龙”;故选C。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由知名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②相比于传统的语言机器人,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聊天的上下文语境,并且使用更接近人类日常的语言做出回应。③除了聊天机器人的功能,ChatGPT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制作视频脚本、翻译、写代码、做考试题、撰写学术论文。④ChatGPT在开放后引发了人工智能圈的轰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吸引了几百万人注册,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智能的聊天机器人”。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C.成分残缺。“完成”是谓语,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故应在③句句末加上“等工作”。故选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春天要开的花,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各种花讯接踵而至,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向人们报告春的讯息。置身梨园,暗香袭人。这千姿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灿烂而热情;有的半开半合,似含羞少女□有的刚刚破蕾,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从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第一空:结合第一处方框内前的句子“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可知,这是个陈述句,应该用句号;第二空:“杏花”是和前边“桃花”以及“梨花”表示并列关系,所以“杏花”后边方框内的空所填的标点应用顿号; 第三空:结合“这千姿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灿烂而热情”和“有的刚刚破蕾,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与“有的半开半合,似含羞少女”可知,这三组句子构成排比句,故“似含羞少女”后方框内所填的标点应该是分号;故选C。5.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而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这首诗第一段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狂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了作者的焦灼苦闷以及生活处境的艰难。C.这首诗第二段写一群顽童不听呼唤、抢走茅草事和诗人的无可奈何。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B.“这首诗第一段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修辞”有误。“卷、飞、洒、挂罥、飘转”一系列动词表现狂风肆虐,并没有比喻;故选B。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小题凶手WiFi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十五天之后,这些变成褐色的种子相继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6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白蜡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这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二十分钟通话。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⑩还有,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尤其别在腿上使用连通WiFi的笔记本电脑。(略有改动)6.下面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水芹种子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有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B.荷兰科学家使用无线路由器研究它对白蜡树的影响,发现靠近路由器的树木,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C.丹麦女学生的水芹种子实验和荷兰科学家的白蜡树实验均证明了WiFi信号伤害人体健康。D.美国的一些研究者认为WiFi信号辐射小,对它可能会损害健康表示怀疑。7.下面对于辐射危害大小影响因素的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持续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危害越大。B.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C.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危害越大。D.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WiFi的事物说明文。B.第②段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C.第⑦~⑩段在说明使用无线路由器的注意事项时,采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D.第⑥段中“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中的“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A.根据第三段中的“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可知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是出于对WiFi辐射的恐惧,而不是“路由器散热”导致水芹死亡;B.根据第四段中的“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6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可知荷兰科学家使用的是辐射源,而不是路由器;C.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WiFi信号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不能证明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选D。【7题详解】C.根据第七段中的“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可知本项中与频率有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8题详解】A.读文可知,本文第一段由丹麦女学生的实验引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然后列举实验详情,荷兰研究者做的相关实验,美国科学家的不同意见,使用无线路器时的注意事项等。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WiFi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运用了逻辑顺序。故选A。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发怒,生气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迁移,迁徙C.志怪者也志:记载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鹏之背鹏之徙于南冥也C.是鸟也是谓大同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鹏的形象,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的素材创造出来的。B.文章表现了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等特点。C.文中的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动,因而能够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D.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视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答案】9.A10.C11.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用力鼓动翅膀;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名字/出名,有名;B.之: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是:这/这;D.其:连词,表选择/代词,代大鹏;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结合“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要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大鹏并非“无所凭依”而动;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第Ⅱ卷(综合题,共4个大题,共43分)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3)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4)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6)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答案】①.寤寐思服②.故学然后知不足③.斗折蛇行④.不独子其子⑤.心忧炭贱愿天寒⑥.白露为霜⑦.波撼岳阳城⑧.只有香如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本题中的“寤、寐、贱、撼”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完成下面小题。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 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吾悉能志之悉:__________②李生说之曰说:__________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1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案】13.①.全,都②.劝说14.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1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我都能记住(老师讲的内容)。悉,都;②句意:李生劝他说。说,劝说。【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益,更加;愠,生气;应,回答。【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可知,李生认为:善学者能够及时地思考所学的东西,而且当遇到问题时能敢于问任何人而不仅仅是比自己有文化的人,做到这两点才能算善学。根据要求找原句故为“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点睛】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说的)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能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善于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桌子的右侧,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一针一线皆关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一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承担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16.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17.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18.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是否可以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②段写父亲“拜师学裁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也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B.文章第⑥段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主要是为了记录收人布料、量体裁衣的一些数据。C.文章第⑦⑧段中“咔哧,咔哧,咔哧”“咔”“咚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裁剪技艺的高超。D.文章第⑫段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仅缝纫裁剪的技艺好,而且人品高尚。E.作者对农村生活非常地熟悉,选取的事件典型,反映出农民的心理、人情,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答案】16.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17.该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也透露出为之骄傲与敬仰之情。18.不可以。原标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结尾,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还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是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19.B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可得:画粉画线的绝活。根据第五段中的“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可得: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根据第六段中的“父亲有‘两不记’”可得:“两不记”的绝活。根据第八段中的“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可得: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捏、置、拉、压、拈、弹”是对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地再现了父亲画线的全过程,表现子父亲裁剪手艺的高超,画面感极强。联系人物感情可知,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还蕴含着作者对父亲有这样绝活的骄傲与敬佩之情。【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原题富有诗意,“一针一线”点明了父亲的裁缝手艺,突出了父亲手艺的高超。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皆关情”点明了文章主旨,表现了父亲学艺的辛苦,从来不贪墨客人的布料,不吃东家的吃食,只是喝些茶水,这些都体现了父亲人格的高尚。题目中的“情”包含了亲情,乡情和对美好生活物向往之情。而改题只是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并无以上表达效果,过于平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第六段中的“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和父亲“两不记”的绝活,可知本项“主要是为了记录收人布料、量体裁衣的一些数据”表述有误;D.“父亲就像一枚绗针”是比喻。“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是排比而不是对偶;故选BD。【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6分)为落实“双减”政策,某校开展了以“落实‘双减’我担当”为主题的“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为解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上学年,某中学在9月份和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材料二】“双减”政策发布后社会情绪分布图 【材料三】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用反馈表20.研读【材料二】,就“双减”政策发布后的社会情绪表现,写出你的发现。21.“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暑假马上到来,你可能又要面临各类培训。请你站在“天下国家”的高度,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出至少两个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理由。【答案】20.①人们对“双减”政策落实的讨论和关注度比较高;②少部分人对“双减”政策持赞成期待;社会上依旧有少部分人对“双减”政策抱有怀疑的态度。(意思对即可)21.不参加校外培训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参加校外培训能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读懂图标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中内容要说全,从主到次,不要有遗漏。 根据柱状图及占比不难发现,“对政策的支持期待”占比为34.7%,虽然大家支持,但是只占有一少部分;而“对政策支持落实的讨论和关注”占比相对较高,说明“双减”政策的落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和家长的担忧”占比16.2%不难发现,虽然政策已经发布,但是依旧有少部分家长会出现担心焦虑的情况。结合上述,也不难发现,“双减”政策依旧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依据上述,分析可得出。【2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题干中提到站在“天下国家”的高度谈论理由,必须首先知道“天下国家”的高度是什么。首先先理解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意思,孟子说:“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培育美好的种子,人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又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而营造出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和个人。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可以看出,不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同学们个人而言,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材料一第②段“家长对‘双减’政策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可以看出,不参加校外培训对于家庭本身而言,减轻了父母的经济压力,使父母不再焦虑;结合材料三图可知,觉得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用自己正常生活时间及对自己成绩没用的相对来说占比较大,从这点可以分析出对个人而言,不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能够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据此可分析得出。(二)名著阅读(7分)22.“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__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形式。【答案】①.朱自清②.《经典常谈》③.《诗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结合“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等内容可知,本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据此可答。23.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里的相关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甲】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乙】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1)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精神品质?(2)联系整部作品,请说说“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答案】(1)①钢铁般的意志②为理想献身的精神。(2)(意思对即可)“铁环”指的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经历(结合小说内容正确即可):示例一:保尔在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虻的影响,重返战斗。示例二: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示例三: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示例四: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开始艰难地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通过“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可看出他有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可看出他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情节保尔经历了病痛折磨及手稿遗失等打击,“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可知,“铁环”指的是病痛、精神的痛苦等。经历结合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作答即可。示例:保尔失去工作能力,觉得自己是队伍累赘想自杀的时候,最终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第Ⅲ卷(作文题,共1大题,共50分)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答案】例文:走过,才明白不知你的两鬓为谁斑白,不知你的容颜为谁苍老,和你走过每一段美丽的岁月,你对我无私而深沉的爱,比时光更长,比岁月更远……仍记得那个炎炎夏日,你从文化楼接我回家,待我稳稳坐上车后,你才缓缓开动电瓶车前行。可不久,我似乎发现了什么,车子慢悠悠的,似一头田埂间的老水牛。车龙头左右微微摇晃,而你也有些反常,若是往日,你早已打开话匣子一路畅谈。今儿不知怎的却一声不吭。虽然疑惑,但我也只抱怨了几句:“妈,你快点,怎么这么慢!”只听见你轻声回了一个字:“行。”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要上楼吃饭,可你的动作却有些迟缓。“妈,快点,我饿啦!”我等得不耐烦。“来了,来了!”你放好电瓶车,朝我走来,竟然一瘸一拐的。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脱口而出:“怎么啦?”“没事,刚接你路上摔了一跤,这车龙头大概坏了。”你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但这不能让我心安,我立刻拽住你要看伤口。我轻轻捋起袖子,看到你的手肘上破了皮,隐隐渗出血迹,两个膝盖或许是磕到了石头上,出现了深深的淤青。还有被沙砾磨伤的小伤口。我的心里一紧,似乎被一把锋利的刀刃划了一到大口子,鼻尖涌起一股酸涩。“好了,先回家吧,我没事。”你摇摇晃晃走上一级级高高台阶,娇小的身影让我心疼不已。清风拂过,你鬓角的发丝扬起,夹杂着的几根白发刺痛了我的眼睛。你瘦小的背影缓慢地,艰难地扶着楼梯,每一步都那么吃力,如穿越荆棘一般。我的双眼渐渐模糊了,妈妈,我的妈妈呀。回望过去,重拾旧时光:曾经,你安慰考试失利 我,鼓励我,让我重拾希望;曾经,你因我的一句喜欢欣喜不已;曾经,你欣慰地看着我在光彩夺目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当时光老人在你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你变老了,我长大了,而唯一不变的,是你深沉而无私的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要求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试卷材料提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小作者们正当十五六岁的花样年华,走过了小学尤其是初中这段成长的岁月,当然会有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感触可以发抒,所以不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偏题跑题的情况。因此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写作起点较低的作文题。当然,写作起点低不意味着写作落点(选材)准,更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点(立意)就是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要避免材料的俚俗,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二、选材构思。在构思之前,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明白……。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在作文的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4:20:01 页数:17
价格:¥2 大小:258.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