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ID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14分)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和为贵”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第一部分明“和”之义①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①yuán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②挑拨离间;“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③强词夺理;“和”是“④和zhōnɡ共济”,不同室操戈。“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②我国的“和”文化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精神:“和”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交融,它承认差异,接受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甲】“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融合纽带,它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不是对立的,表达了自然对人的认同感与融合感【乙】同时,“和”也体现出接地气的实用性特征,“和”能生财、能致祥、能旺家,它根植于百姓的日常思维,是中国百姓朴素的价值追求。1.同学们对文段中四处成语的字音或字形发表了不同看法,请你选出看法有误的一项()A.成语①要表达的意思是“历史悠久”,根据其本义“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可知拼音处应填写的汉字是“源”。B.成语②中含有“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的意思,字典中“间”在读四声的义项中有“挑拨使人不和”,据此可知,“间”的正确读音应为“jiàn”。C.成语③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含有“态度很强硬”的意思,由此可推知,“强”在此处应读“qiáng”。D.成语④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拼音处对应的汉字应该是表示“内心”之意的“衷”。2.请你对文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标点作出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3.你发现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第二部分探“和”之源①“和”与音乐有关。“和”字源于“龢”(hé)。《说文解字》中说:“龠(yuè),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一种吹奏的竹制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奏该乐器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能调和众声。②古人追求“八音克谐”,即用八种不同材料的乐器演奏出和谐的音乐,达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境界,这样的演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普遍理想:追求多样性的和谐。③“中和韶乐”是明清时期规格最高的宫廷雅乐。“中和”,即中正平和之意,儒家以“致中和”为最高理想。“韶”相传是大舜时的乐舞,被孔子推尊为尽善尽美,成为历代雅乐的最高典范。这种音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如右图),乐曲开始时以铜钟发声,结束时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即“金声玉振”,后来这个词语也用来形容人的学识。“中和韶乐”可以说是儒家推行礼乐教化理念的一个缩影。4.文段“_____”一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声玉振”一词的原意是形容乐曲有始有终,声音动听响亮,后也引申为形容人的学识_____。5.读完文段后,同学们拟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一项是()上联:五韶并奏①下联:②致中和A.①庆升平②三孔排箫B.①庆升平②八音克谐C.①鸣盛世②三孔排箫D.①鸣盛世②八音克谐第三部分寻“和”之用为探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学们收集了四幅与“和”有关的书法作品。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6.下面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幅是楷书,横平竖直,方正有力,严谨端庄。B.第二幅是行书,笔法灵活,字体舒展,自然流畅。C.第三幅是隶书,蚕头雁尾,厚重典雅,潇洒飘逸。D.第四幅是篆书,笔画繁复,线条匀净,圆润古朴。7.同学们对四幅书法作品中“和”的内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和万事兴”的“和”,是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感受,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和理解,那么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家庭就会和谐兴旺。B.“和善可亲”的“和”,是指一个人脾气随和,待人厚道,不得罪人,使人愿意接近,即使面对不合理的情况,也可以降低自己的原则标准,谦卑有礼地处理问题。C.“和为贵”的“和”,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一味纵容,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违背原则,破坏制度。D.“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是说面对无法调节的矛盾,要“以礼节之”,也就是通过礼来约束、规范社会秩序,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和谐起来。【答案】1.C2.A3.它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并不是/不是)对立的,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认同感与融合感。4.①.乐曲开始时以铜钟发声,结束时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②.渊博5.D6.C7.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C.有误,“强词夺理”的意思是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由此推知,“强”在此处应读“qiǎng”,意思是勉强; 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根据甲处前“‘和’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交融”和甲处后“‘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融合纽带”可知,这两处是表并列的句子,句内有逗号,故甲处用分号连接;乙处是陈述句末尾,是一句话的结束,而且再根据乙处后的“同时”可知,此处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句末应该用句号。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前半句“它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不是对立的”中否定不当,可删去“并非”或“不是”;后半句“表达了自然对人的认同感与融合感”中语序不当,应将“自然对人”改为“人对自然”。【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段的提炼和概括和成语理解。根据题干“‘金声玉振’一词的原意是形容乐曲有始有终,声音动听响亮”,从文段“这种音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乐曲开始时以铜钟发声,结束时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即‘金声玉振’”可提炼出:第①空:乐曲开始时以铜钟发声,结束时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声玉振”也比喻人有学问,或声誉广为传播。据此可知第②空:渊博。【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律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注意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第①空:根据下联“致中和”可知,应填入三个字,而且是动词+名词,同时所填入的最后一个字,字音应该是三四声,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结合第二部分第③段“‘韶’相传是大舜时的乐舞”和“这种音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乐曲开始时以铜钟发声,结束时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可知,“五韶并奏”应是演奏出音乐,从“庆升平”和“鸣盛世”比较来看,“鸣”符合“无韶”演奏发出的声音,“世”也是第四声,故第①空是:鸣盛世;第②空:结合第二部分第②段“古人追求‘八音克谐’,即用八种不同材料的乐器演奏出和谐的音乐,达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境界,这样的演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普遍理想:追求多样性的和谐”可知,第②空应选用:八音克谐;故选D。 【6题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识别和鉴赏。C.有误,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字形扁方,并非“潇洒飘逸”;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B.有误,“和”的意思是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但并非是不能得罪人,在面对不合理的情况下,应该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卑不亢,而不是降低自己的原则;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古诗默写。(共4分)8.我们常看到一些QQ、微信上的网名化用自古诗文。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网名取名原因诗文出处六月息助志向远大之人,走得更快,行得更远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逍遥游》群芳妒表达自己胸怀坦荡、孤傲高洁的情怀________,一任群芳妒。《卜算子·咏梅》广厦寒士书写自己身处贫寒却心系天下的情怀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无意苦争春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息、广厦、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共8分)阅读《石壕吏》《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石壕吏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9.《石壕吏》和《卖炭翁》都是叙事诗,作者分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_____和______。《石壕吏》构思精巧,主要人物差役只在其一出场时用“_____”一句来点出他的威势,之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卖炭翁》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宫使肆意妄为、趾高气昂的动作情态通过“_____”一词跃然纸上。10.抓住诗歌中的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请分别结合《石壕吏》及《卖炭翁》的画线句作简要分析。【答案】9.①.杜甫②.白居易③.(吏呼)一何怒④.翩翩10.示例:《石壕吏》中老妪年老力衰,但却自请应役参加平叛战争,对这一矛盾的叙述,反映了诗人思想的矛盾,作者既赞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也满含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中老翁身上衣单本应愿天暖,但他反而“愿天寒”,因为天寒炭的价钱才能贵些,矛盾的心理反映出老翁悲惨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 第①空和第②空:《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第③空:结合《石壕吏》内容可知,开头第①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差役夜里来捉壮丁,接着第②段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差役”和“老妇”,两者进行了对比,主要采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后边第③段都是老妇回答的内容,整首诗采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手法,并没有再写差役的言行,而是让他们转入“幕后”,全篇主要运用了“吏呼一何怒”来表现差役,“一何”的本身含义是“多么”的意思,意思是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如狼似虎,形象地刻画出官吏的残暴,强调官吏的蛮横,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故第③空是:(吏呼)一何怒;第④空:结合《卖炭翁》一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可知,“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宫使自以为拿着公文就可以横行霸道,写出宫使装模作样、横冲直撞、趾高气扬、蛮不讲理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使的罪恶。故第④空是:翩翩。【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石壕吏》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意思是: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老妪年老力衰与自请上战场形成了矛盾,但联系上文老妪的三个儿子都以上了战场,家中只剩下自己、媳妇和还在吃奶的孙子可知,老妪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实际是为了媳妇不被带走,老妪不顾自己已经年老力衰,自请服役,表现了老妇为了保全家人而勇于承担苦难的牺牲精神,更能突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而且这也表现出诗人的思想的矛盾,他既是在赞美老妇勇于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热爱祖国的精神,可是也在痛恨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苦难,表现出对老百姓的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这样炭就会卖个好价钱。诗人用“不合常理”之举,深刻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三)(共8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取材于《礼记·礼运》)【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③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④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取材于《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上:国君。④非:错误。11.参考下列词义辨析方法,解释句中词语。辨析词义示例语境推断法“不独亲其亲”中第二个“亲”是“父母”的意思,第一个“亲”是“_____”的意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王”是“称王”的意思。成语关联法“男有分”中的“分”,可依据成语“安分守己”中的“分”,推测其意为“___”。课内迁移法“水波不兴”中的“兴”是“起”的意思,迁移到“谋闭而不兴”中的“兴”,意思是“_____”。12.对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理解:社会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成员间因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B.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理解:作为国君,如果关心百姓的话,那么百姓也会与他同甘共苦。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_____”为核心内涵的大同社会,【乙】文则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的观点。【答案】11.①.以……为亲②.职分,职守③.兴起12.B13.①.天下为公②.乐以天下③.忧以天下【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①空,“故人不独亲其亲”句意为: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以……为亲。②空,“安分守己”的意思是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分”:职分,职守。所以,“男有分”的意思是男子有他的天职、本分。所以,本句中的“分”也是职分,职守的意思。③空,“水波不兴”句意为:水面不起波澜。“兴”是“起”的意思。所以,“谋闭而不兴”句意是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依据“水波不兴”中“兴”的意思推断,本句中的“兴”是“兴起”的意思。【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含义的能力。A.本句意思是: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这表明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社会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团结和睦。理解正确。B.本句句意为:为民众快乐感到快乐,民众也会替你的快乐感到快乐。为民众的忧患感到忧患,民众也会如此。孟子主张,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要求统治者推己及人,施恩于民,关心苍生疾苦,达到此般境界,才能实现仁政的最高理想。所以,本句重点强调了统治阶级应采取的做法。题干理解有误。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选文主旨的能力。①空,依据【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意思可知,本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其高度概括了大同社会的最基本特征。随意,本空应该填写“天下为公”。依据【乙】文中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意思可知,这是体现了孟子要以乐民、忧民为重的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其政治主张的具体表现。据此,②空和③空应依次应填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齐宣王在他的雪宫接见孟子。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乐趣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得不到这种乐趣,就会埋怨君主。得不到乐趣就怨君主,固然不对;但作为百姓的君主而不能与百姓一起欢乐,也同样不对。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能跟天下同乐,跟天下同忧,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的,简直不可能。三、名著阅读14.为落实语文第四单元学习目标,初二年级发布了以“梦想”为主题的演讲稿征集活动。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的相关人物和故事情节,完成一段以“梦想需要______”为开头的演讲稿的创作。(120字左右)【答案】示例:梦想需要顽强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顽强的精神,让保尔成为了一名无所畏惧的“钢铁战士”。【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钢铁战士的故事。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随后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坚强。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文学创作,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保尔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示例:梦想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保尔参加红军,战斗中大腿中弹,病未愈就继续参加战斗;师长列图诺夫牺牲,保尔悲愤至极,追击敌人,被榴散弹弹片儿击中,一只眼睛失明,即便如此,他仍然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保尔不断成长、不断战胜挫折和磨难,成为了一名“钢铁战士”。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共10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跨学科学习强调基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①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日常生活和现实需求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来源。例如某学校的中学部与小学部仅一路之隔却来往不便,师生们便从这一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出发,开展了“建桥之约”跨学科学习。怎样建造一座多功能的桥?建桥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建桥费用如何计算?……围绕这些问题,语文老师讲授课文《桥》,让学生领悟造桥坚固的重要性;数学老师教学生制作工程造价的统计图表;科学老师为学生解答与桥梁结构相关的问题……学生们还未走出校门,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建桥的可能性。可见,跨学科学习要基于生活,②,将生活问题提炼为学习任务。【材料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48次。在跨学科学习“教学提示”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需要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要拓宽素材来源渠道,可以围绕全球问题、社会热点、学术科研、生活实际等进行选取、整合、设计。例如,某校根据“我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真实情境,设计了以“冰墩墩畅游冬奥”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由“诗歌祝福冬奥”“数字解读冬奥”“实况转播冬奥”“歌舞赞颂冬奥”等若干任务构成,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有着分科设置课程的传统。但是,分门别类地开设不同的学科课程,每门课程只针对特定的学科知识领域,也使得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缺少关联,导致学生学习到的学科知识彼此分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跨学科学习在课程设计上有意识地突破了这种学科界限。以语文学科为例,有学者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进行了跨学科知识内容梳理(见下表),发现__________。可以说,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跨学科学习就是把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使之呈现出显著的综合化。初中古诗词跨学科知识内容梳理统计表类别文史类艺术类数理类学科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篇数69535115145431 占比81.18%62.35%60%17.65%16.47%5.9%4.7%3.5%1.2%15.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连接②因地制宜B.①连接②设身处地C.①联结②因地制宜D.①联结②设身处地16.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前,“情境”从未得到重视。B.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好的情境创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C.创设情境要围绕多个方面进行,不能只依据语文教材。D.“冰墩墩畅游冬奥”跨学科学习受到好评,原因之一是真实生动的情境设计。17.请根据【材料三】文字和表格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18.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有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每空限6个字以内)【答案】15.C16.A17.示例:初中古诗词跨学科知识内容与多门学科知识相关,其中与文史类知识关联度占比最高/数理类最低。18.①.生活化(基于现实生活)②.情境化(创设情境)③.综合化(学科整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运用。连接:使有关的事物连接在一起。联结:把两个以上事物结合在一起。“连接”只包括相连、联系的意思,“联结”包含联系、团结、结合等意思,强调有一种中间物质将两种事物结合在一起,再结合第①处空白横线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可知,应该是有机地结合,第一处应该用:联结;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结合第②处空白横线前“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建桥的可能性。可见,跨学科学习要基于生活”可知,“跨学科学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故第②空应填:因地制宜;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A.有误,根据材料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48次”可知,原文中是强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情境”一词的强调次数多,重视程度高,但并不能就此断定,之前“情境”从未得到重视,选项内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三的文字和表格信息进行补写,注意联系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完整,语言流畅。结合材料三“跨学科学习在课程设计上有意识地突破了这种学科界限。以语文学科为例,有学者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进行了跨学科知识内容梳理”和“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跨学科学习就是把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使之呈现出显著的综合化”可知,初中古诗词跨学科知识与相邻相关学科相关;再结合初中古诗词跨学科知识内容梳理统计表可知,其中文史科占比最多,其中历史占比81.18%,地理占比62.35%,政治占比60%,艺术类占比不多,音乐占比17.65%,美术占比16.47%,数理类占比最少,物理占比4.7%,数学占比3.5%,化学占比1.2%,初中古诗词跨学科知识内容与多门学科知识都相关,其中文史类占比最多,数理化最低。据此概括回答即可。示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与多门学科知识都相关,其中与文史类学科相关度最高。【1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提炼与概括。注意字数限制。根据材料一“跨学科学习强调基于现实生活”可概括为:基于现实生活;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需要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根据材料三“跨学科学习就是把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使之呈现出显著的综合化”可概括为:学科整合。(二)(共10分)阅读《登临黄洋界》,完成下面小题。登临黄洋界①我对井冈山黄洋界最初的认识,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词句。在这些词句的吸引下,登临黄洋界的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萦绕不去。 ②终于,有机会走进黄洋界。通往黄洋界的山路九曲回肠,两边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延展。随着高度上升,云雾开始清淡,远处的竹林也变得明晰起来。峰回路转间,黄洋界的雄姿就在前方。③踏上黄洋界,站在雄伟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再次在脑海里闪现。1928年8月,驻扎湘、赣两省的敌军合谋“会剿”井冈山。红军凭借黄洋界哨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天险,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竹钉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丛中。同时,将滚木礌石推下山坡,乱敌阵形。战斗中,敌军发动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接近哨口。大小五井赤卫队、暴动队等群众武装力量埋伏在附近山头,配合红军作战。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誓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走到当年红军战士阻击敌军的哨口,凝望着这尊陈旧斑驳的迫击炮,倾听它讲述那段辉煌的历史。“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那载入史册的隆隆炮声,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响起。这场创造奇迹的战斗,如今已经成为一段经典的历史,为人们所铭记。⑤我伫立在高高的黄洋界山巅上,极目远眺,只见万壑斗艳,百舸争流,云海茫茫,近山如障,整个宁冈尽收眼底。【A】清澈的龙江,从黄洋界下流出,像一条白色的飘带,穿过星罗棋布的村庄,越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涓涓地流向远方。一片片、一团团的薄雾缭绕在山顶,黄洋界下似乎一片汪洋大海。据当地导游说这里也叫“汪洋界”。海拔1300米,山上云海茫茫,浮云浓雾,弥漫山腰,白茫一片,神奇无比;太阳一出,云消雾散,莽莽苍苍,山川沟壑,尽收眼底。⑥向下俯视,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只容一人行走,齐腰的青草在路两旁恣意生长,有的路段甚至被小草所掩盖。当年,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从宁冈运粮到井冈山上,以防被敌人长期围困。他们正是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高峰,并且,是背着或挑着几十斤重的稻谷。由于敌人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将士依然豪迈乐观地生活与战斗。他们一次次挑粮上井冈,一次次击碎了敌人的围困,无所畏惧地在这陡峭的羊肠小路上创造了历史的奇迹。⑦眼下,黄洋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一片片,一层层,一簇簇,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恰到好处地缀饰在翠绿的大山中。【B】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积攒着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绽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云雾浓时,山间花海若隐若现;云雾散去,便是一片片壮观的杜鹃花海,一眼望不到边际。那么耀眼,那么烂漫。⑧凝视小路,似乎看到了当年红军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踏出今天的幸福之路。⑨站立哨口,松涛四起。一尊炮依旧稳稳地守着哨口。一座纪念碑,高高地矗立着,肃穆,巍峨……(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③—⑥段以登临黄洋界的行踪为线索。请从主要行踪、观察视角、景物及特点概括作者的游览历程。主要行踪观察视角景物及特点踏上黄洋界①_______英雄纪念碑:雄伟高大②____平视迫击炮:陈旧斑驳伫立山巅极目远眺向下俯视云海:白茫一片③____:④____20.请从文中【A】【B】两处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进行赏析。21.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文中的英雄“红军”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答案】19.①.仰视②.走到哨口③.山路④.崎岖狭窄20.【A】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龙江比喻成飘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龙江走势的蜿蜒,表达了作者对龙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B】答案示例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它们(杜鹃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杜鹃花顽强绽放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杜鹃花的赞美。【B】答案示例二:这句运用象征手法,用杜鹃花象征红军战士,作者借赞美杜鹃花表达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21.示例:英勇顽强信念坚定豪迈乐观聪明机智不怕困难【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题干要求从③——⑥段按照主要行踪、观察视角、景物及特点概括作者的游览历程,从文章语句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①空:结合第③段“踏上黄洋界,站在雄伟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再次在脑海里闪现”分析,纪念碑高大雄伟,观察的视角应该是仰视;第②空:结合第④段“走到当年红军战士阻击敌军的哨口”可提取出:走到哨口;第③空和第④空:结合第⑥段“向下俯视,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可提取出:山路崎岖狭窄。【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赏析。 A:结合第⑤段“清澈的龙江,从黄洋界下流出,像一条白色的飘带,穿过星罗棋布的村庄,越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涓涓地流向远方”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龙江比作白色的飘带,写出了龙江的蜿蜒曲折,龙江“穿过村庄”“越过田野”“流向远方”,表现出龙江的悠长,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表现出对龙江的喜爱和赞美。B:结合第⑦段“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积攒着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绽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生机盎然”可知“坚定信念”“不屈不挠”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杜鹃花人格化。“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表现了杜鹃花意志的坚定。“不屈不挠地绽放”表现了杜鹃花的顽强。联系“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可知,此处的杜鹃花象征着红军战士。作者赞美杜鹃花,也是在赞美红军战士,赞美他们革命意志坚定,坚韧顽强。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与崇敬之情。【2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根据第③段中的“红军凭借黄洋界哨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天险,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竹钉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丛中。同时,将滚木礌石推下山坡,乱敌阵形”可知,红军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与敌人抗击的武器,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根据第③段中的“战斗中,敌军发动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接近哨口。大小五井赤卫队、暴动队等群众武装力量埋伏在附近山头,配合红军作战。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誓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知,群众武装力量和红军相互配合,誓死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体现了红军视死如归、为了革命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根据第⑥段中的“当年,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从宁冈运粮到井冈山上,以防被敌人长期围困。他们正是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高峰, 并且,是背着或挑着几十斤重的稻谷”可知,红军在艰难的环境下仍能完成运量任务,体现红军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根据第⑥段中的“由于敌人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将士依然豪迈乐观地生活与战斗。他们一次次挑粮上井冈,一次次击碎了敌人的围困,无所畏惧地在这陡峭的羊肠小路上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创造奇迹,不退缩,体现了红军乐观的革命精神。五、写作22.按要求作文许巍在《旅行》这首歌中唱道:“走在漫长的路上/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其实,无论是远足还是近游,无论是行走山水间,还是浸润书香中,只要能邂逅不一样的人、事、景、物,收获心灵的充盈与美好,都可算一次富有魅力的“行走”。请将“魅力______行”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案】例文:魅力乡村行“咯——咯——咯”一声充满活力的鸡鸣声,啼破晨晓,红日在东方升起。天,一点点亮起来。勤劳的农民开始耕作,活泼的鸟儿开始婉转歌唱,新的一天开始运转。而我,也该出发了。来一场魅力乡村行!迈出门,就与清晨的微风撞了个满怀。门前栽的两棵小橘树,用它挂着红红小桔子的树枝向我打招呼。圆圆的小橘子是太阳的颜色,还带着几点昨夜下的雨珠,闪闪地发亮。走到池塘边,轻轻踏上湿滑的墨绿色青苔,在铺满翠绿浮萍的水面上,猛然钻出几只鹅黄的小鸭子,扑棱着翅膀互相追逐打闹着,“嘎嘎”几声鸟叫后,它们又伸长脖子钻进水面,在水的漩涡中消失不见了。只有那一道荡开的浮萍,见证着它们刚才的戏耍。走到田野间,空气中泛着清新而湿润的青草味,每呼吸一口都让人心旷神怡。田垄周围的小溪里,清楚可见小小的鱼虾在细石中穿梭游荡。我蹲下身子,把手轻轻地、轻轻地伸入水面,希望不要打扰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但我的手一触及水面,这些小鱼虾就立马弹开了,或许它们还不习惯陌生的东西。我感受到冰冰凉凉的水,在我手指下流淌。不错,是秋天的溪水啊,我好像闻到了秋水清冽的气味。在青黄交杂混色的田野上,一位头戴斗笠的老爷爷正弯腰在一下又一下的割着水稻。他一边劳作,一边唱着歌,歌声雄浑富有节奏感,或许他在庆祝今年的丰收吧!我走过时歌声忽然停了,他侧着眼问我一句:“囡囡,出来玩?”我点点头,朝他笑着。我不认识他,可他给我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他身上显露着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让我觉得很亲切。朋友,来,跟我一并行走在乡村阡陌,赏一派田园风光吧,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结合材料“其实,无论是远足还是近游,无论是行走山水间,还是浸润书香中,只要能邂逅不一样的人、事、景、物,收获心灵的充盈与美好,都可算一次富有魅力的‘行走’”可知,“行”指“旅行”,可实可虚,可以是走向某个具体的目的地,如到“西藏”“云南”等;也可以是心灵的旅行,如徜徉书中、梦回大唐等。“魅力”强调旅行带给人的美好感受。理解了这些,我们在具体写作时,就可以沿着两方面展开:一是实写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是写自己在人生旅行中的经历与感受,特别是心灵的旅行。这样的旅程中或许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方向。行走的经过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写出这一次行走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它给我鼓励,它给我温暖,它给我启示,它让我收获成长等。描写语言要细腻,重点写出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变化过程,能够让读者印象深刻。其次,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散文,要有具体的事件叙述。写作时可以在内容上创新,不仅可以写自己行走在自然美景中,也可以写自己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看见各种历史人物的过程,如李白、苏轼、范仲淹等。还可以写自己行走在书籍世界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鲜活人物,也收获了许多的独特情感体验。通过这些行走的经历,表现自己对某种精神品质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从形式上创新,习作时可以在文章前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将自己感受深刻的行走故事串联起来,文章要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注意写作时要写积极健康的行走,情感倾向阳光积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2:55: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347.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