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12月份高三统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场”(Presence)一词是指艺术家的出场和现身,即艺术家与作品之间在情感、观念、生活上的一种共存关系。“场”是时间和空间呈现的领地,“在场”便是人的亲临和精神的参与。新生代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的文艺的在场者,甚至是主力军,但是他们在文艺批评方面却是“缺席者”。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即文艺的欣赏者和文艺的批评者并不是一代人。批评家们根据经典的文艺理论、已有的文学知识,对坐在剧场里、影院里、电视机前的青年观众高谈阔论,指点风云;而新生代的文艺欣赏者们对这些意见常常是充耳不闻、不以为然的,似乎不大热衷于激烈的争论,却也有自己的坚持,尽管他们很少参与争论,却心有定力,有所坚守,也难以从精神上被彻底说服。这是文学经典时代与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之争,也是“50后”“60后”“70后”与“80后”“90后”“00后”的代际冲突。代际是一种自然衍生的生理差别,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文化冲突,而当下代际差别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历史变局,更由于数字化革命的技术阻隔。而数字化条件下审美的冲突表现得最明显、最强烈。批评家在批评的时候,也应该是在场的,而批评家的在场应该是创作与欣赏的双重在场。一方面在生活之场,另一方面也要在批评之场。如果要对新生代的创作展开评论,也要熟悉新的艺术创作过程,熟悉他们新的审美追求。由于新技术手段的介入,文艺的创作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带入感和情境化,读者、欣赏者与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边界渐渐缩小,时空限制渐渐空破。一部作品,不仅是创作者的直接参与,也是欣赏者的亲身体验,实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同时在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参与形式浸式艺术体验。沉浸式艺术体验就是以数字技术的形式将读者与观众带入现场,通过感官共和形象还原,让读者和观众沉浸在强烈的现实情境中并使他们实现了从欣赏者到参与者、大振者的转变。沉浸式艺术给我们一种提示,批评本身也应该置身其中,亲临现场,也应该是一种融入式沉浸式的批评。这就要求批评者一方面对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要了解、熟悉,批评家对批评的艺术缺乏了解,冷眼旁观,不深入其中,只凭已有的概念评判,势必造成脱离实际的空谈;而另一方面,批评家也应介入新生代的艺术生活,不亲临现场,总隔空喊话,最终还是有距离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呼唤新生代积极参与到文艺批评中来,创作的主体也应是欣赏的主体,欣赏的主体也应成为批评的主体。在新技术革命激烈变革的前提下,真正的批评家也应该是在场的,而新生代文艺批评家也应该出场。 新生代文艺创作的在场和文艺批评的缺席,构成了文学艺术活动中的矛盾现象。文艺领域的代际差别造成了文艺批评与文艺潮流的强烈冲突。一方面是青少年追星的热潮滚滚,他们对着影星、歌星、舞星等大呼小叫,狂欢不已,崇拜至极;而另一方面是年长的批评家们的理性镇定他们,他们议论风生,指手画脚。特别有趣的是,有许多批评家没有艺术欣赏的体验,他们很少到流行歌曲的演唱会现场,对所谓影星、歌星等也不屑一顾,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过电影院,他们完全是凭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欣赏习惯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因此,这样的批评在以新生代为主的文艺欣赏者那里几乎没有引起反应,也就形成了代与代之间审美上的冲突:一方面既有巨大的沟堑,而另一方面又是不交锋的、绕道走的。新生代文艺欣赏者的我行我素与批评家的无可奈何,使得文艺批评在日新月异的文艺发展面前,陷入了难有作为的困境。(摘编自傅道彬《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材料二:如何理解文艺批评的在场感?汪政认为,“在场”是文艺评论的显著特征,这和文艺评论起源并发展于大众生活的特点密切相关。“德国剧作家莱辛的《汉堡剧评》,当时是怎么写成的?他就是去看戏,戏看完了后,有时候等不到第二天,他马上在小本本上写好剧评,撕下来贴到剧院门上。之后再有观众来,就去看莱辛先生是怎么说的。”这样的做法,汪政认为是最“在场”的。“首先,讨论的对象要在场;其次,批评家本身要在场,不仅是指在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在场,也在于批评家本身的观念、对作品和观众的了解要‘在场’,要紧密贴合作品的情感焦点和观众的所思所想,并用符合时代节奏的话语表达出来。”他非常认同法国批评家蒂博代关于文艺批评的观点,“‘批评就起源于咖啡馆,起源于茶馆’,这和莱辛把剧评贴在剧院现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摘编自吴雨阳《汪政:在“全民皆媒”时代保持“在场”》)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与作品在情感、观念、生活上应当是共存的,“在场”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亲临,也应是精神上的参与。B.新生代艺术欣赏者在文艺批评方面几乎是不在场的,而艺术批评家们在艺术欣赏方面往往也是不在场的。C.数字化革命带来的技术阻隔等导致新生代的文艺欣赏者与新生代的文艺批评者产生了审美上的冲突。D.汪政认为,莱辛能写出《汉堡剧评》这样的作品,主要原因是他亲自去看戏,让讨论的对象在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者要熟悉新的艺术创作过程,熟悉新生代新的审美追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新生代的创作展开评论。B.有了新技术手段介人后,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实现了同时在场,这是新的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特点。C.沉浸式艺术体验离不开虚拟现实技术,它会让欣赏者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情境感,并能使他们转变成为参与者和在场者。D.一个批评家对于青少年面对影星、歌星、舞星的狂热毫不理会,这样是不能发挥文艺批评正确的引导作用的。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除了像文艺创作那样直面人生、直面大众、直面世俗生活,文艺批评家还应该面对广泛的文艺生活。B.坐在小剧场里看演出、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一代人以新生代为主体;而在报刊上、电视里发表批评意见的是另一代人。C.搞专业文学批评的人,如果说出来的话和大多数观众的热门话题、热切关注不在一起,这样的批评就没有落地。D.新生代作家更在意思想情感的陈述,而不大在意他们本身姓甚名谁,这是新生代文艺特殊的出场方式和新的在场形式。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你对加点词语“异曲同工之妙”的理解。(4分)5.你认为文艺批评应如何走出难有作为的困境?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刺猬的优雅(节选)[法]妙莉叶·巴贝里 我叫勒妮①,今年五十四岁。二十七年来,我一直在格勒内勒街七号的一栋漂亮公寓里当门房。那是一栋配有庭院和花园的美轮美奂的住宅楼,分成八个极度奢华、住满房东、宽敞无比的公寓。我寡居、矮小、丑陋、肥胖,脚上布满老茧,有一些早晨,我会因自己有如猛犸象一般呼吸时发出的口臭味而感到不适。我从未上过学---不对,我拿到了小学毕业文凭;贫穷也从未远离过我,我是一个平庸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和我的猫咪一起生活,那是一只肥胖慵懒的公猫,它有个特点,当它心情不好时,爪子会散发出奇臭无比的味道。它和我一样,不大在融入同类这方面下功夫。我冷漠绝情,然而我总是彬彬有礼,大家虽然不喜欢我,但还是容忍我,因为我很符合社会信仰所塑造出的门房形象,我是让世人共同的伟大梦想维持运转的复杂构件之一,按照这一梦想生命是有意义的,但这意义很容易被破解。每天早上,我都会到肉店买一片火腿或者小牛肝,再将其放到网兜里,夹在一袋面条和一把胡萝卜之间。我得意地炫耀这些能够凸显其相当重要特点的寒酸食物,因为我是这所高档住宅中的穷人,买这些东西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对门房根深蒂固的看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喂养我的猫咪列夫,它因吃了本该属于我的食物而发胖。当它愿意享用它的猪肉和奶油通心粉时,我就能够在毫无嗅觉干扰、没人怀疑我对食物的个人偏好的情况下好好满足下自己的胃口。那个连着红外线装置的电铃时刻提醒着我大厅里人们的一举一动,这可以确保我像每个门房一样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有谁进来,有谁离开,和谁一起,在什么时候。而我自己总是待在走廊深处的一个小房间里度过我大部分的闲暇时间,做回我自己。我尤其怀念那些丈夫还在时的周日早上,在寂静的厨房,他喝着他的咖啡,而我则捧着我的书。我看的书籍是关于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心理分析等方面的,当然还有文学。我的猫叫列夫,因为那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我的前一只猫叫唐戈,因为那是法布里斯·戴尔的姓。录像带的出现,以及不久之后的DVD机更加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哪个人会相信像我这样一个门房会如此感动于《魂断威尼斯》这部电影?又有哪个人会相信马勒的音乐是从一个门房的房间里传出来的呢?我从我们夫妇共同的储蓄中拿出一笔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积蓄,搞来一套电视光碟设备放在我的神秘小屋中。当门房里那台电视机播放着低级娱乐节目而保护着我的秘密时,我却在神秘小屋中眼含泪光,为艺术的奇迹而如痴如醉。每周二和周四,我唯一的朋友曼努埃拉会到我的门房来和我一起喝个茶。曼努埃拉是个单纯的女人,尽管耗尽二十年的心血一直替人打扫灰尘却未丧失一丁点儿的优雅。每当曼努埃拉出现时,我的房间即刻成了宫殿,贱民的小吃成了国王的宴席。如同讲故事的人将人生变成一条吞噬痛苦与忧愁的璀璨河流,曼努埃拉则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部温馨而愉悦的史诗。“想吃核桃,先要铺上桌布。”曼努埃拉说着从她的旧提包里拿出一个浅色木制小盒,胭脂红绸缎螺纹状花边点缀其中。小盒里装的是杏仁饼干,而我则煮了一壶只用来闻香气的咖啡,我们俩一边细品绿茶,一边咀嚼饼干。我叫帕洛玛,十二岁。我的父亲即将成为国会议员,母亲是文学博士,家里应该比较富有。曾经有段时间,我对门房充满怀疑。远看的话,她也确实是个门房而已。不过靠近……并仔细揣摩……有些地方确实奇怪。我姐姐科隆布讨厌她,认为她是人类的垃圾,无论如何都不符合自己的文化标准,而科隆布的文化标准跟大多数人一样,是社会权力加上比格尼斯牌衬衣。她的那篇装腔作势的毕业论文连我看了都不敢恭维。米歇尔太太(即勒妮)……怎么说呢?她是个聪敏的女子。然而,她总是竭力掩饰,可以看得出来,她尽可能使自己看起来符合门房的愚蠢形象。但是当她跟让·阿尔登说话时,跟戴安娜背后的涅普顿®说话时,当她看见大楼里的女士从她跟前路过却没有问候时,我就已经开始观察她了。两周前,安托万·帕利埃弄翻了正在开门的米歇尔太太的草制提包。甜菜、面条、浓缩调味汤和马赛香皂散落一地,从掉下来的东西里,我瞥见一本书。我之所以说瞥见,是因为米歇尔太太立马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统统捡起来,并且生气地瞪着安托万(很明显,他不打算动任何一根手指头来帮忙捡一下),同时还伴随着一丝焦虑。我不需要太多时间便能知道那本是什么书,或者说是知道米歇尔夫人提包里的那本书到底是哪一类的书,因为在科隆布学习哲学期间,我曾在科隆布书桌上看过同种类型的书。那是一本文翰出版社®出版的书,是大学哲学专业的指定教材。我的直觉告诉我,米歇尔太太,有着刺猬的优雅:刺猬满身都是刺,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样子的小动物,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注]①勒妮,即后文的米歇尔太太。②马勒,欧洲著名指挥家、作曲家。③涅普顿,一条长毛垂耳猎狗,深得米歇尔太太的喜欢。④文翰出版社,法国一家专门出版哲学书籍的出版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勒妮努力将自己伪装成粗笨冷漠、寒酸低俗的样子,就是为了使自己符合人们认定的门房形象。B.各类知识充实着勒妮的大脑,艺术的奇迹让她如痴如醉,这使她在卑微的门房处境中能活出一份真正的自我。C.“家里应该比较富有”中的“应该”一词,是一种理所当然,更是一种漫不经心,体现了富家小姐帕洛玛对家中事务尤其是对利禄无所谓的态度。D.勒妮对安托万弄翻她的草制提包感到焦虑,是因为她担心大家看到她为了满足个人胃口偏好而买的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概述的方式从年龄、身份、外貌、经历等方面让主人公勒妮做了自我介绍,欲扬先抑,给读者留下悬念。B.第四段画横线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式写出勒妮对艺术的热爱与感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看法的愤懑与不甘。C.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一系列比喻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曼努埃拉的精致与从容,也展现出了勒妮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D.选文聚焦于勒妮,采用双重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多方面展现了她粗陋外表下的细腻与优雅。8.猫咪列夫在“勒妮”的叙述中占了不少的比重,其也是行文必不可少的情节。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4分)9.有人认为勒妮是怪诞社会中的另类。请结合选文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春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吕)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朝廷A以亮率军B远入C利D在急战E每命F懿持重G以俟H其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指如果、假如,与《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若是”的“若”字词义相同。B.鸣鼓,指击鼓。古代打仗,一般用击鼓来表示进攻,用鸣金表示停止前进。C.何为,意为“为什么”,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在”文言句式相同。D.“护众死伤殆尽”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两句中的“殆”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在渭水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大军过渭水,背靠渭水扎营布阵。B.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饰品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不予理会,充分体现“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的作战思想。C.春季三月,慕容恪和皇甫真率军共同讨伐吕护,军队抵达野王后,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遭到了慕容恪的反对。D.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结果被慕容的军队打败,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逃奔荥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4分)(2)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4分)14.材料二中,慕容恪远道而来,为什么不对吕护采用速战策略?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高令①苏轼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苏轼的朋友;写此诗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绕齿牙:喻指文章写得好。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述了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感伤的氛围。B.次句回忆了二人在一起的时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饮酒叙谈。C.颈联诗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此时不知与谁在喝酒的景象。D.这首诗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思连贯,饱含深情。16.这首诗情感丰富,层次井然,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作者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两句描绘其景色。(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多处用叠词来描写音乐,绘声形象,拟音传神,十分绝妙,如,”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将①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而刚健激越的革命文化和③而贴近实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要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需要全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要让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起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使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广义的官窑,泛指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民窑窑口。这类窑口因精湛的制瓷工艺,以及精美品相为官府和皇家赏识,①__。如唐五代越窑,宋代定窑、汝窑、耀州窑等,都曾作为官窑为皇家烧造瓷器。严格地说,②,而应叫“贡御窑”。狭义的官窑,则指③。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记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根据年代,可分为北宋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官窑形成有一段佳话,相传宋徽宗赵佶不满当时贡御瓷器的缺陷,于是将汝瓷及开封董窑等窑口的生产技艺进行结合改良,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建立窑口,并亲自指挥工匠烧制他设计的瓷器,北宋汴京官窑就此诞生。因南宋官窑器型“承袭旧制”的缘故,故两宋官窑器型基本类似,如把笔筒、笔洗、水注为代表的文房用品。20.下列选项中的“自己”和文中加点的“自己”,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虽然新同事初来乍到,但大家很快就把她当成了自己人。B.今天有空,这个房间还是我自己来打扫吧。C.你要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D.我们到外面去干活,你留在家里,自己做饭吃。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也有人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如何正确看待“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是新时代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12月份高三统测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新生代的文艺欣赏者与新生代的文艺批评者产生了审美上的冲突”说法不当,文中说“新生代文艺创作的在场和文艺批评的缺席”“时代……数字化革命的技术阻隔”导致的结果是审美冲突愈演愈烈。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实现了同时在场,这是新的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特点”说法错误,“新的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特点”是“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同时在场”。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主要是论述文艺的欣赏者和文艺的批评者并不是一代人,以及他们形成了审美的代际冲突。A.C两项,只是指出文艺批评家,没有涉及文艺欣赏者;D项,没有涉及文艺批评家。4.①蒂博代和莱辛都将批评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②蒂博代和莱辛都表达了讨论的对象与批评家本身须在场的观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道题实际是分析蒂博代和莱辛两人观点的相似之处,答题时注意提取关键信息。5.①需要新生代力量的加入。创作的主体也应是欣赏的主体,欣赏的主体也应成为批评的主体。②批评者应让自己成为在场者,要熟悉新生代的艺术创作过程和审美追求。③批评家也应介入新生代的艺术生活,亲临现场。④批评者要深入大众生活,要紧密贴合作品和观众,用大众能接受的语言表达观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文艺批评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原因,最后结合文本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勒妮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大家看到她提包中的书,这与世俗的门房形象不太相符。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悬念”错,第一段介绍的都是勒妮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什么“悬念”。8.①猫咪和勒妮相依相伴,构成了小说中勒妮的故事的主要情节。②猫咪是大众眼中的门房标配,是勒妮掩饰真正自我时的最好伪装,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勒妮聪慧、谨慎的形象特点。③猫咪叫列夫,源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不大在融入同类方面下功夫,与勒妮一样,在粗陋的外表下自有其个性灵魂。猫与勒妮相通相惜,共同诠释着“刺猬的优雅”这一内涵。(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能力。答案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9.①人们对职业(阶层)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刻板印象),勒妮迎合着人们的看法需求,却又用自己的方式破解,过着完全不同于人们理解中的门房的生活。②社会普遍认同知识与艺术是富人们的专属,勒妮一生贫穷,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沉醉于艺术的美妙中。③社会中的所谓精英们身居要职,生活奢华,却傲慢自大,精神贫瘠;勒妮贫穷丑陋,却有着非凡的优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重要人物的能力。抓住“怪诞社会中的另类”,联系选文进行针对性分析即可。10.C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11.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而自令若是”的“若”是“像”的意思。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趋真所部,突围”,吕护是从皇甫真所部突围。13.(1)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遁逃,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得分点:“会”“卒”“遁”各1 分,句意1分)(2)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得分点:“蹙”“十旬”“取”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4.①吕护经验老到,准备充分。②之前攻打黎阳,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③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敌人远道而来,士气正盛,利在速战速决;我方应当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固守阵地不要应战,等待敌军疲惫。即使对方用计扰乱,诱我出战,也不要轻举妄动。兵法说:“安守营垒,就要静止不动。”三国时期,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从斜谷出发,在渭水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的部将都建议到渭水北岸等待截击,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以南,那里是双方必争之地。”于是(他)率大军过河,背靠渭水扎营布阵。司马懿对部下说:“诸葛亮假若是个大勇之人,就会从武功出发,凭借山险向东进击。如果西进五丈原,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诸葛亮果然进驻五丈原。正逢天空中有一颗流星落入诸葛亮扎营的方向,司马懿料准诸葛亮非吃败仗不可。当时,朝廷也认为诸葛亮率军远道入侵,利在速战速决,多次指示司马懿持慎重态度,等待蜀军内部发生变化。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都不应战,于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用品来激怒他。司马懿始终不出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确实身怀大志,但不会选择战机,虽然能出谋划策,但是又优柔寡断,虽然善于治军,但是没有兵权,所以他这次虽率十万大兵,却已经进了我的圈套之中,击败他是必定无疑的。”与诸葛亮对阵了一百多天。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遁逃,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诸葛亮的长史杨仪指挥军队调转旗帜,擂鼓进军,摆出反击魏军的阵势。司马懿觉得对返回本国的敌军不能过分逼迫,因此杨仪便率军列好阵营撤走了。材料二:春季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率领五万军队,冠军将军皇甫真率领一万军队,共同讨伐吕护。前燕的军队抵达野王,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以便节省庞大的费用。慕容恪则说:“吕护老贼经历过的变故很多,观察他的守备情形,不易发动突然攻击,不久之前攻打黎阳,就已经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最终还是没有攻下该城,反而自取困窘和耻辱,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我军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坐在这里围困他,休整军队保养士兵,离间吕护的党羽,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为什么要牺牲士卒来获取眼前的成功呢?”于是筑起了长长的土围子围困吕护。……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果然趁夜色率领全部精锐的士卒直扑皇甫真的军队进行突围,但没有成功。太宰慕容恪率兵进攻,吕护的军队死伤殆尽,于是吕护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逃奔荥阳。慕容恪慰问安抚归降的百姓,供给他们粮食,把官吏和将帅都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可以随意选择去处。(慕容恪)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季十月,吕护又反叛,逃奔到前燕,前燕赦免了他,让他担任广州刺史。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是诗人描述自己与朋友离别后的情景,不是“想象好友高令此时不知与谁在喝酒的景象”。16.①首联通过回忆二人过去的交往,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②颔联称赞友人的诗,如“锦绣开胸臆”“冰霜绕齿牙”,表达了对好友才华的钦佩之情。③颈联抒发了别后客中无侣、孤独思乡的愁情。④尾联表达抛却俗务、纵情自然的心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诗句,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分析其包含的情感。 17.(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如第(3)小题,需关注“多处用叠词来描写音乐”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18.①源远流长/源源不绝②百折不挠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②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刚毅。③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永不停滞。19.示例:①构建中国话语体系,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④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每句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的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运用修辞和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变为整句,首先要找好基准句;再仿照基准句改写其他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或对偶句;最后组织答案,根据要求作答。20.A【解析]本题考查语境中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的“自己”指自己方面(一个团体、阵营),与文中加点的“自己”的意义和用法不同。B、C、D三项的“自己”都表示本人、自身,与文中加点的“自己”的意义和用法相同。21.①成为专门纳贡的窑口②它们不能称为官窑③皇家京师自置窑烧造的窑口/皇家在京师开办的窑口(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22.示例:因南宋官窑器型“承袭旧制”,故两宋官窑器型基本类似,如以笔筒、笔洗、水注为代表的文房用品。(每处错误修改正确得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①成分赘余,删除“承袭旧制”后面的“的缘故”;②搭配不当,将“如”后面的“把”改为“以”。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前半部分引用了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的话,主要意思是要积极融入世界文明之潮。融入世界文明之潮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历史告诉我们,如果闭关锁国,其结果就是自己的文明与世界脱轨,国力日益衰微。材料后半部分主要意思是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思考。若为了融入世界文明浪潮而抛弃中华文化,只会让我们的文化日渐衰亡;若一味死板地固守自己的文化,不融入世界,中华文化也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4 10:50:02 页数:9
价格:¥3 大小:32.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