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汉阳一中命题教师:余文镜、肖俊卫审题教师:余文镜★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血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性过程,历史性是文化得以恒久传承的重要属性。“只有站在历史制高点上理性思维的民族,才能变得强大。”一定历史阶段和特定社会条件中的人总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认知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文化也总是在技术的发展革新中不断充实自身内容甚至改变自身的展现形态。自古以来,文化发展与技术创新、生产力进步都休戚相关。技术和文化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推动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构筑人们现实的文化生活场景。为此,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坚持在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中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建构、增强。一是在深刻厘清文化发展的技术历程中汲取养分。中国农耕文明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创造了持久丰盛的华夏农业文化。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伴随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思想、制度、法令、节日习俗相继产生,构成了农业生产时期的文化场景。中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史孕育了内涵丰富,集儒家、道家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为一体,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并持续发轫铸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我国文化自信的滥觞,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根基。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跨界共享让悠久牢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新的载体、又面临跨界的挑战与冲击。伴随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演变,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变奏中,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都快速发生着巨大改变,文化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得以借助各类型网络平台面向更广泛受众、在更为广泛的范畴传播。网络技术变革改变着社会环境、条件,耦合共生地促进影响着技术的发展,文化经历解构、重塑,最终形成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崭新网络文化形态。作为世界唯一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拥有悠久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虽在融合和征服外来文化冲击中表现出不俗的魄力和担当,但在新兴网络传播体系中却受到影响和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技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网络化进程,为坚定文化自信插上网络技术的翅膀,让网络文化背后的支撑根脉载体不再受制于人。 二是在面向未来的网络大潮中推进中华文化融入网络文化发展洪流。增强网络空间文化自信,要面向未来着眼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资源,借助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载体丰富中华文化传播的题材风格和展现形式。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发展“互联网+文化”,以H5、VR、AR等新的呈现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样态的多样化,借助“三微一端”等新载体扩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中华文化传播地域和受众范围。要结合网络碎片化、瞬时化的文化传播特点和现代社会大众倾向接受精简化信息的文化消费习惯,借助手机App、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将优秀中华文化成果融入网民网络生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传播生态。三是在激励保护创新网络文化中筑牢网络文化自信的根基。无论是技术的创新发展,还是文化创意的充分涌流,都需适宜创新的环境,要从技术、制度、政策等方面激励、保护网络文化创新。要依托网络技术来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着眼网络技术发展的战略前沿,加紧突破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的研发、应用,增强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技术基础。要完善网络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支撑网络文化的原始技术创新,重视网络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激发网络文化人才高度的创作热情。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起步晚,集约型、规模化程度低,要加强对网络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大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激活的交互作用,激发互联网文化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助推网络文化企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型发展。要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挖掘其历史底蕴,拓展其历史精粹,筑牢网络文化自信的根基。(摘编自《试论网络空间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建构与增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认知、建设与发展自己的文化时要注重其历史属性,因为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性过程。B.中国持久丰盛的农业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其具体表现在农业思想、制度、法令、节日习俗等文化场景。C.中华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曾融合和征服外来文化冲击,而在当下网络时代,因网络技术的不足遭遇外来文化的挑战。D.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技术、制度、政策等方面,通过激励保护手段为其提供适宜的创新环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内容和展现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这些改变常常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B.悠久的中国农业发展史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形态,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文化自信的源头。C.打造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传播生态要立足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同时契合大众文化消费习惯,更加注重形式上的推进。D.文章紧扣“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从网络空间文化自信如何汲取养分、如何推进、如何筑牢三方面进行阐述。3.下列选项中,能支撑文中“在激励保护创新网络文化中筑牢网络文化自信的根基”观点的一项是(3分)A.某大型歌舞集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进行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再创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B.“十四五”期间,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实施“数字赋能626”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C.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凭借体量轻巧、互动性强等特征,成为古建筑、民间音乐和传统戏剧“破圈”的新型方式。D.某公司未经许可从短视频App中扒取原创视频吸引流量,法院审理并判决涉案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15万元。4.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学会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请结合材料分析在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建构、增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历史性”。(4分)5.有著名学者曾说:“要学会平衡技术的物质奇迹与人性的精神需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送灯高军他往外走的时候,身后传来妻子的嘱咐声:“尽量早点回来,好一块儿送灯啊。”他苦笑一下,迈着大步向外走去。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必须抓紧时间。一边走着,一边用右手大拇指试了试镰刀的刃。走在山林间,暮归的鸟儿发出嘈杂的叫声,时密时稀,高处有低处也有。树林里有很多种大小动物,过去还有狼经常出现,后来狼不见了,但貔虎、獾、野兔、灰喜鹊、山鸡等都多的是。更神奇的是有一种鸟叫“恨乎”,最大的特点是晚上才发出“恨乎,恨乎”的叫声。由于天还没有黑,现在还没有见“恨乎”的动静呢。这个地方,山坡往上的山林都属于国有林场,由他担任护林员负责管护,树林以外的地方就是附近村子里的了,恰恰在这个靠近林木的边缘地带有一片坟地,每年的元宵节都让他牵肠挂肚,他总怕来送灯的村民不小心引发火情,造成火灾。在沂蒙山区,元宵节给自家已经逝去的先人送灯是一件大事,从四个多月前就打谱气儿,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就观察天象,只要那天夜晚月光明亮,天空不见云影,大家就会放心地说道:“来年的正月十五送灯肯定会是个好天气啦!”其实在他的心里,倒是盼着每年都能在元宵节下一场大雪才好呢,要真是下了雪的话就能解除防火的紧急状态,他也就可以放心地和家人一起过个囫囵节了。但是在他担任护林员的这些年里,根本就没有碰到几次元宵节下大雪的时候。看看天色将晚,他把镰把儿往左腋下一央,双手使劲搓了几把,右手抓过镰刀,左手抓住地上的枯草和光秃枝条,开始一把把割起来,每割完一把儿就小心地放到远处,归拢在一起好过会儿方便收拾。这片坟地里有接近二十个坟头,他头低着,腰弓着,就这样沉稳地往前割着。很大一会儿工夫后,当他把整个墓地里的草木割取干净的时候,天已经上黑影,圆圆的月亮也开始升上来。他直起腰来向远处看去,很多地方都已经灯光莹莹,送灯的已经开始出门了。这里的灯,有的是用萝卜和胡萝卜切割成段,在中间挖出盛油和插灯芯的凹穴,制作成的。胡萝卜刻制的,由于颜色发黄,被叫作金灯。还有一种用白面蒸出龙、兔、鸟等形状的面灯,号称银灯。傍晚时分,每家每户都要先到祖茔送灯以示慎终追远,回家后将白面做成的十二属相灯和金银灯在门口、粮囤、水缸、灶台、磨台、厕所、狗窝鸡窝、猪圈羊栏等处点燃,灯光照射各处预兆洁净,不滋生虫蝎。小孩子在大人指导下用面灯照身上各个部位,寓意心明眼亮,不生疾病。 他刚休息了一会儿,就有人陆续到来了,最早来到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咦,这个老赵,难为他想得就是周到,你看我都带着管桶来的,就是打谱在筒桶里面烧纸的,哪里敢不好好防火啊!”他躲在树林深处,坐在一块石头上,听到来人这么说,心里感到有一丝欣慰。这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月光洒在树上,也洒在地上,就像流动的水一般无声无息,远近铺展。很多鸟类都休憩了,那种叫作“恨乎”的鸟儿开始叫起来:“恨乎,恨乎,恨乎……”它的叫声和林间偶尔传来的一阵阵风声交织在一起让四周反而显得更加冷清了。送灯的人这个来,那个去,他等到再也没有人来,坟前的灯盏也全部熄灭了的时候,才起身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身手,走到墓地里再一次认真检查是否还残留有火种,他把烧过的纸灰逐一翻弄着,直到确认没有任何火星的时候,才彻底舒出一口长气。他一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妻子赶紧走上来接过他手中的镰刀,脸盆里已经倒上热水,他简单洗把手,招呼妻子说:“赶紧吧,祖林墓地还是不去了,在路边路祭一下吧,老祖们会理解的。”妻子把已经放好灯捻儿倒上植物油的灯盏逐一点上,招呼着孩子们一起开始逐一送灯。因为送灯的时候全家人都在家才更加吉祥,所以妻子每年都会这样,不论多晚都要等他回来。灯一盏盏都点燃起来,灯头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歪向这边,时而歪向那边,氤氲出一种明灭闪烁的意境。一直在叫的“恨乎”,这时候也停歇了下来,四周已进入了一片寂静。(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处老赵的“苦笑”表明他已预料到今晚不会早回家,因此对妻子的叮嘱只能用无奈的笑容回应。B.通过“送灯”时他人关于老赵的言论可以看出,老赵此前提醒过人们要注意防火,这使村民的防火意识得以增强。C.老赵最终没去祖林墓地“送灯”,一是因为自己防护员的职责所在,二是因为他敢为天下先,勇于打破传统习俗。D.老赵因护林工作几乎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元宵节,但妻子从不抱怨,体现了妻子对他工作的理解。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此处景物描写,既表现出护林员工作时间之长,又烘托了护林员结束工作后轻快的心情。B.文章对于“送灯”习俗的介绍属于插叙,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也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C.文中“鸟儿发出嘈杂的叫声”“树林里有很多种大小动物”,描写出山林的嘈杂,尤其是具体点出了动物的名称种类,从侧面表明了护林工作的重要性。D.他“才彻底舒出一口长气”,这一简单的动作,既展现出护林员工作的辛苦,同时又体现了老赵完成工作后内心的放松与踏实。8.本文着力描写老赵的“护林人”形象,在行文时却一再写到“恨乎”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9.“个性化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富有意蕴的主题”是高军小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辎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惧。操登高而望见虏阵不整及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操登高A而望B见C虏阵D不整E乃纵兵F击之G使张辽为先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于,汉朝时期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总揽军政及对外一切大权。后泛称北方外族首领。B.卒,指突然,与《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相同。C.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多设有上中下三军,约有战车千乘,士兵三万人。后泛指军队。D.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出征既要追击袁尚、袁熙,又要讨伐屡次在边塞作乱的乌桓军队。七月洪水泛滥,无路可走,他率军开凿山峰,填平深谷。B.曹操做到了“无故临之而不惊”,面对强敌,他仔细观察,派遣能征善战的张辽作为先锋,大败敌军,并斩杀敌军首领。C.能征善战者并非一味以杀敌取胜,而是不靠交战、强攻就可以降服敌军、攻占城池,由此可以看出作战谋略的重要性。 D.拥有的兵力比敌人多十倍就应当猛烈进攻敌人,拥有的兵力比敌人多一倍就应当集中抗击敌人,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撤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2)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14.两者材料都讲述了作战的方法,请简要概括其相同之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梦入关韦庄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吴门梦故山赵嘏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春秋时吴王夫差特为西施建造。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前两句虚写,作者梦中马车疾驰,青山苍翠,字里行间流露出返乡的喜不自胜。B.韦诗结尾句笔锋一转,梦中醒来,情绪由欣喜转向失落,更突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C.赵诗前两句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之景孤峰耸立,寒溪绕流,虽凄清悲凉但倍感熟悉亲切。D.赵诗结尾句,以景结情,写景空旷遥远,映衬了作者孤独羁旅的愁思。16.这两首诗,都提及“月”,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平静、朦胧和安详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同样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一句描绘了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一句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汹涌。(3)古代诗文异彩纷呈,作品虽短小精悍却意蕴深长,其中“_______,_______”以行路作比,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全民深度触网时代,“网瘾”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形容词。②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上升很快。③截止2023年10月,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④老年网民规模达1.91亿。⑤照这情形,我们可以预见:⑥将来网瘾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还会增加。A_______。网络成瘾可能导致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身体问题,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近年来,使用手机不合理导致患眼疾的病人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干眼症、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视疲劳等方面。老年人何以有“网瘾”?B_______。“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孤独感更加强烈。人在网络,其实是在对抗孤独,寻求“归属感”。但“网瘾老年”的背后,并非全是孤独,也有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他们曾是网络世界的“边缘人”,互联网给了他们看世界的机会。所以,“网瘾老年”问题解决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粗暴的戒断,而应关注其真正的需求。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父亲是个乡村石匠,日常工作是开新磨、锻旧磨。工具简单,一把锤子、几根钎子。锻磨也有讲究,磨要稳,面要平,齿要直。锻磨时,一手握稳钎子,一手持锤敲击。铁锤敲击着铁钎,在坚硬的齿牙上一道道地划过,不时溅起一束束火星。开凿到磨芯细小的①齿牙处,必须一锤一锤、一锤一锤地用心凿。力度自是要均匀的②,其严格的程度到了在同一个地方容不下两锤的击打。现在,石磨已被机械加工所替代。父亲的工具,渐渐消亡于机械电子时代。20.文段中①②处,“的”字的用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请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22.请简要赏析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肥沃的土壤,可以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结出丰硕的果实;优质的土壤,可以培养出充分的自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承载民族的文化信仰……土壤是富有营养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因网络技术的不足遭遇外来文化挑战”有误。由文章第二段相关信息可知,文章只表明了中华文化在新兴网络传播体系中受到影响和挑战,需要我们从网络技术上不断创新发展,但并没有将其归结为中华文化遭遇外来文化挑战的唯一原因。2.C【解析】“更加注重形式上的推进”有误。由文章第三段“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资源,借助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载体……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发展……呈现形式……”,“借助手机App、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可知应是内容和形式并进,而非“更加注重形式上的推进”。3.D【解析】A“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进行重新整合”属于文化本身的创新,与“网络”无关,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B“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不属于文化领域,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C由原文第三段“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以H5、VR、AR等新的呈现形式……传播样态的多样化”可知,选项内容属于“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D“法院审理并判决涉案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15万元”体现了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支持题干观点。4.①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技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网络化进程。②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资源的挖掘,并将其融入网民网络生活。③注重挖掘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历史精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的深度融合。(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解析】由文章第二段“文化经历解构、重塑……拥有悠久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技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网络化进程”可知,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建构、增强,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技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网络化进程。由文章第三段“增强网络空间文化自信...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资源……将优秀中华文化成果融入网民网络生活”可知,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建构、增强,需要促进传统文化内容上的创新和转化,将挖掘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资源融入网民网络生活。由文章第四段“要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挖掘其历史底蕴,拓展其历史精粹”可知,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建构、增强,需注重对历史底蕴和历史精粹的挖掘与拓展。(抓住题干中的“历史性”,分别从网络空间文化自信如何汲取养分、如何推进、如何筑牢的具体措施中概括组织答案,分三点作答。)5.①这一论断指出如何把握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②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丰富了文化传播形式,形成了适应时代潮流的网络文化形态。③为应对科技的发展和文化在新兴网络传播体系中的问题和挑战,文化传播应不断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在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中满足人性的精神需要。(每个要点2分,答对3个要点得满分。)【解析】抓住观点中的 关键词“平衡"可知,该句指出我们应如何对待“技术”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即文化)之间的关系;联系文章内容来看,由文章第三段“借助网络文学……等载体丰富中华文化传播的题材风格和展现形式”“借助手机App、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将优秀中华文化成果融入网民网络生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传播生态”可知,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当代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丰富了中华文化传播的风格和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形态;再由文章第四段“无论是技术的创新发展,还是文化创意的充分涌流,都需适宜创新的环境……要依托网络技术来创新发展中华文化”“要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的深度融合……筑牢网络文化自信的根基”可知,为应对科技的发展和文化在网络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应不断鼓励文化传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促进中华文化与网络的融合,满足人性的精神需要。(先解读人物观点,再联系文章阐述二者的作用和关系。)5.C【解析】“敢为天下先”重在赞赏人物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不惧失败的精神和行为。老赵最终放弃为祖先“送灯”,是因为忠于职守,主要体现的是他的爱岗敬业,并非勇于挑战,敢于创新。6.A【解析】“又烘托了护林员结束工作后轻快的心情。”有误。回到文本,“他等到再也没有人来,坟前的灯盏也全部熄灭了的时候,才起身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身手,走到墓地里再一次认真检查是否还残留有火种”可见此处景物描写之时,老赵的护林工作还未结束。此外从后文“他把烧过的纸灰逐一翻弄着,直到确认没有任何火星的时候,才彻底舒出一口长气”可推断出此时老赵应该还是处于警惕的状态,并未完全轻松。7.①二者都是这片林场中的“夜行者”。“护林人”老赵在每年元宵节为防止村民“送灯”引发火灾都坚守到深夜,“恨乎”鸟在晚上才发出“恨乎,恨乎”的叫声。②二者是守护与被守护的关系。“护林人”老赵守护着这片国有林场,同时也守护着林场中的动物,包括“恨乎”鸟。③“恨乎”鸟见证着老赵的恪尽职守。直到“护林人”老赵回到家和家人一起“送灯”,“恨乎”鸟的叫声才停歇。(每点2分,任意答出2点得满分。)【解析】由文章第二段“更神奇的是有一种鸟叫‘恨乎’, 最大的特点是晚上才发出‘恨乎,恨乎’的叫声”可知,“恨乎”鸟到晚上才发出“恨乎”的声音;由文章第三段“每年的元宵节都让他牵肠挂肚,他总怕来送灯的村民不小心引发火情,造成火灾”可知,老赵每年元宵节的晚上都要去林场防火,可见二者都在夜间活动。由文章第二段“树林里有很多种大小动物……和第三段“这个地方,山坡往上的山林都属于国有林场,由他担任护林员负责管护”可知,老赵作为护林员管护着这片有许多动物的林场,“恨乎”鸟也是林场中的动物,老赵与它是守护与被守护的关系。由文章第十段“他一身疲惫地回到家……招呼妻子说……在路边路祭一下吧……”和第十二段“灯一盏盏都点燃起来……一直在叫的‘恨乎’,这时候也停歇了下来,四周已进入了一片寂静”可知,老赵与家人一起“送灯”时,“恨乎”鸟也停歇了下来。老赵工作时“恨乎”鸟在啼叫,回家送灯便停止了叫声,可见“恨乎”鸟陪伴着老赵工作,见证着他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 9.①人物形象丰满。老赵作为“护林人”勤恳尽责,但同时他也期盼能和家人团圆,共度元宵节。②故事情节集中。文章多选取片段式场景进行描写,将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集中在有限的篇幅中。③主题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讲述护林员老赵的故事,强调了防火护林的重要性,同时也赞美了以老赵为代表的广大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10.BEG(句意为: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将张辽担任先锋。)11.B【解析】B项,“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中“卒”的意思是“终究”的意思。12.D【解析】由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可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应当包围歼灭敌人,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应当分散消灭敌人。13.(1)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作乱。(4分。得分点:奔:逃亡;引:引领;数:屡次、多次,大意1分。)(2)将帅,是国君的辅佐之人。如果辅佐得周到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4分。得分点:……者……也,判断句;周:周到;隙:疏漏,大意1分。)14.①强调了将领的重要作用。②强调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取得胜利。③都表现了谋略的重要性。(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跟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让他们担任先锋,一方面能够鼓舞我军士气,一方面可以挫杀敌人的威风。兵法说:“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必然要遭到失败。”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作乱。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队到达无终;秋季七月,洪水泛滥,沿海道路不能通行。田畴请求担任向导,曹操同意了,率领军队出卢龙塞,雨水泛滥成灾,塞外道路断绝不畅通。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过白檀,越过平冈,路过鲜卑部落领地,向东奔赴柳城。当距柳城快二百里时,敌人才发觉。于是,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领几万骑兵前来堵击。八月,(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而且敌军兵力众多,曹军的军备物资在后方,披挂铠甲的士兵很少,所以曹操身边的人都很恐慌。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将张辽担任先锋。结果大败敌军。斩杀蹋顿及有名号的首领以下多人,收降胡、汉军民二十多万人。材料二: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依靠战争,攻占敌城不用依附强攻,消灭敌国而不依靠和敌人打持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夺天下。这样做军队不受挫便能取得全面的胜利,这便是以谋略战胜敌人的方法。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就要设法战胜敌人。比敌人兵力少时就设法摆脱敌人, 比敌人兵力弱就避免与敌正面交战。所以兵力弱小还要顽固硬拼,就势必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获。将帅,是国君的辅佐之人。如果辅佐得周到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因此君主对军事行动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不懂得军队不能前进而命令他们前进,不懂得军队不能后退而命令他们后退,这叫束缚牵制军队;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军中行政管理,就会使军中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军中权谋之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军中将士产生疑虑。如果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乘机进攻的灾难就到来了,这就叫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打或者不打的能够胜利,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之师进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富有才能而国君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所以说,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的情况,胜负的概率各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的,每次作战都很危险。15.C【解析】C项,虽为故乡之景,但景物凄清,内心依然是伤感悲凉的,并无“熟悉亲切”之感。16.①韦诗写月光洒满庭院,反衬作者梦醒后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从而引发思乡之情。(2分)②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堕落西天,渲染凄清伤感的氛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痛苦心情以及怅惘失意。(2分)③用“月”意象,旨在强化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解析】(每答对1点得2分,句意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答成“以乐景写哀情”亦可;②答成“以哀景写哀情”亦可)17.(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白露横江卷起千堆雪。(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虽迩,不行不至(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18.A网络成瘾会带来健康问题B孤独是主要原因【解析】每答对一空得2分。句意对即可。A.“网络成瘾”和“健康问题”一个要点1分。B.“孤独”和“原因”一个要点1分。19.②“根据”和“显示”任删一个。③“截止”改为“截至”④“规模”改为“人数”。(找对句子,未改对,不给分。)20.两处“的”字,用法不同。(1分)①处,“的”字放在形容词后,“细小的”用来修饰磨芯的“齿牙”;(1分)②处,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强调的意味。(1分)21.①用逗号分开,形成三个短句(1分),符合生活的逻辑,锻磨工艺流程有先后的顺序(1分)。②简洁明快,节奏感强(1分),体现父亲技艺的娴熟。(1分)22.①.“一道道”“一束束”,用叠词的形式,充分表现了父亲劳作的艰辛。②.“一锤一锤、一锤一锤”,用反复的手法,强调父亲劳作时的细心严谨的态度。③两处都是对父亲吃苦耐劳美德的赞美,高超手艺的赞扬。(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23.作文【材料解读】本材料由两层含义组成:一层为土壤的实指含义,即可以培育出农作物,使其结出果实;另一层为土壤的抽象意义,比喻个人生活的环境、民族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等。对于农作物来说,肥沃的土壤可以为之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茁壮成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优质的“土壤”意味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文化氛围等,这些为个人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优质的“土壤”可用来承载文化和信仰,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繁荣。考生需在准确把握“优质土壤”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写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提示考生需要根据材料内容写出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思考;“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表明考生需要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角度,且观点要鲜明、准确;“明确文体”要求考生写作时要突出文体特征;此外,要保证写作的原创性,避免出现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角度一:优质的土壤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要身体力行创造出优质的土壤。角度二:只有扎根优质的土壤,扎根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成就伟大的事业。角度三:土壤有营养,文化有温度,社会有关怀。一切美好的品质都需要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继承和发扬,这样土壤才能更加有营养,以滋润更多的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4 10:05:0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7.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