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气眼”,也是一盘死棋。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留白,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如王蒙一路;“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如倪瓒一派。以王蒙为代表的画家,在构造画面时通常采用以“密处取气”为主的满密构图方式。王蒙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取全景式的竖构图,强调万壑绵延、众山环抱所形成的满密氛围。除画面顶部的天空和左下角的水面以外,其他地方遍布山石树木,显得格外郁然深秀。画中留白的部分被压缩,反而弥显珍贵。画面中峰回路转、林木丰茂,加上飞瀑流泉、曲径通幽,营造出一个环境幽深、远离尘嚣的场景,流露出画家对“采菊东篱下”的归隐生活的渴望,隐现出其内心世界里留存的那一方净土。倪瓒是元四家中极为高迈出尘的一位,其作品画面大都笔墨简约,意境隐逸。倪瓒渴笔用得极妙,加上大量的留白空间,使得画面给人以清远悠长的享受,同时让人可以感受到其淡泊明志的人生理念。倪瓒生平居住在太湖附近,那里地形多为连绵不绝的缓坡丘陵。其作品中淡泊平静、烟波浩渺的空灵景象,并非平白无故的“园心造景”。加之他从小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熏陶,所以其作品画面中的清气、逸气、静气,乃一种自然而然的释放。可以说,倪瓒作品中大片留白所突显出的简淡风貌,其实是他“内师心源”的品格升华。其三段式构图、大量留白、简约疏淡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直至当今画坛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两位艺术大家虽同为元四家,其在留白的处理上大相径庭,但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却是殊途同归。这也是宋元文人士大夫对“超然于世外”的“士气”的共同向往。在现当代中国画领域中,传承宋元遗风余韵与留白技巧的优秀画家不计其数。以曾凭借作品《新篁》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的李文信为例,他深谙留白在画面里的重要性,并对物象进行解构,再重组创造,不仅赋予留白在传统意义上的虚与空,更有色形构成上的结构需要。在绘画的过程中,李文信对于画面里留白的态度,很像围棋进入中盘博弈时采用的“脱先”战术。当一步棋没有想好怎么进行下去时,暂时“留白”,最终通过其他棋子和它呼应的关系来完成整体布局。这也是中国画家的一种随心所欲、俯仰自得的艺术品格。李文信早年作品《山屋图》里的留白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画面里的空白既是云雾迷蒙,又是潺潺流水;既主观地分割了画面空间,又客观地强化了山势险峻。在这幅作品里我们不仅可仰观山势之壁立千仞,还可俯视峡谷之深不见底,可谓精妙!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在中国画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为作品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和万千意象。(摘编自康益《留白,留的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留白反映了艺术家对“道”的解读,是中国美学的精髓,给观众留下了遐想的空间。B.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以“气韵”作为重要标准,而“气韵”的实现首先要依靠留白。C.倪瓒与王蒙在留白的处理上大同小异,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也大致相同。D.《山屋图》画面里有云雾迷蒙、潺潺流水之实景,可仰观山势,亦可俯视峡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围棋中的“气眼”与中国画的留白进行对比,阐述了留白在中国画中的作用。B.文章以王蒙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为例,阐明了中国画中“密处取气”的方法。C.文章以画家李文信的事例论证了留白技巧在现当代中国画领域中也具有巨大的影响。D.文章结尾指出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并阐述了其产生的艺术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留白少的“密处取气”还是留白多的“虚处取气”,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B.倪瓒画面中充盈着清气、逸气、静气,这是因为倪瓒生平居住在太湖附近,深受环境影响。C.王蒙在构造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的画面时采用了满密构图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留白极少。D.李文信对于画面里的留白往往是暂时的,最终通过与其他物象形成呼应关系来完成整体布局。【答案】1.A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而‘气韵’的实现首先要依靠留白”错误。由原文“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可知,原文说的是“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并没有说“‘气韵’的实现首先要依靠留白”。C.“倪瓒与王蒙在留白的处理上大同小异”错误。由原文“这两位艺术大家虽同为元四家,其在留白的处理上大相径庭,但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可知,原文说的是“大相径庭”。D.“《山屋图》画面里有云雾迷蒙、潺潺流水之实景”错误。由原文“李文信早年作品《山屋图》里的留白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画面里的空白既是云雾迷蒙,又是潺潺流水;既主观地分割了画面空间,又客观地强化了山势险峻”可知,云雾迷蒙、潺潺流水是留白的效果,是想象。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进行对比”说法错误,这里是类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是因为倪瓒生平居住在太湖附近,深受环境影响”错误,说法片面。由原文“倪瓒生平居住在太湖附近,那里地形多为连绵不绝的缓坡丘陵。其作品中淡泊平静、烟波浩渺的空灵景象,并非平白无故的‘园心造景’。加之他从小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熏陶,所以其作品画面中的清气、逸气、静气,乃一种自然而然的释放”可知,原因还有“加之他从小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熏陶”。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香蕉和木薯作为世界热带地区代表性的两大重要作物,在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香蕉和木薯作为我国热带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改良的空间仍然巨大。“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不足、优异性状形成机理不清和育种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乃至全世界香蕉和木薯的高质化生产。”胡伟说,“以香蕉为例,我们要弄清楚香蕉种质资源的本底如何,香蕉是怎么成熟的、是怎么变甜的等科学问题。”(摘编自《爱岗敬业科研报国他为改良热带作物攻关种业“芯片”》) 材料二:基础前沿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为了在香蕉、木薯等热带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胡伟带领科研团队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我们为未来绘制了一张以基因组学技术为基础的热带作物遗传改良蓝图。”胡伟带领团队瞄准品种改良的现实需求,探索从根源上解决技术难题。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重要的草本单子叶植物。香蕉因其果实营养丰富和良好口感倍受大众喜爱,是全球鲜果交易量最大的水果。芭蕉属真蕉组M.acuminate(A-基因组)和M.balbisiana(B-基因组)的种内或种间杂交,形成了现代丰富多样的可食香蕉类型。然而,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香蕉A、B基因组的进化差异、染色体倍性变化规律、果实成熟与调控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尚不明确。为解析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了香蕉B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基因挖掘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利用PacBio单分子测序和Hi-C技术绘制了双单倍体香蕉野生种基因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A、B基因组的近期分化发生在全基因组复制之后,与A基因组相比,B基因组的二倍化进程更敏感;多倍体香蕉A、B亚基因组之间频繁发生了同源交换与重组;三倍体粉蕉中乙烯生物合成和淀粉代谢途径基因显著扩增,并且偏向于B亚基因组表达,从而增强了乙烯生物合成和淀粉代谢水平,极大地加快了粉蕉的采后成熟过程。总之,该研究获得了香蕉B基因组的高质量基因组,为多倍体进化及亚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据悉,该研究成果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实施以基础和前沿研究及推进“十百千”科技工程、促进原始创新成果产出的体现。(摘编自李萤《中国热科院科研团队绘制出香蕉B基因组精细图谱》)材料三: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香蕉采后成熟过程中有大量乙烯的产生,并出现呼吸跃变峰,同时引起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淀粉转变为糖与多酚的降解、结构碳水化合物的酶解。这些变化都影响着果实的品质,如硬度、涩味、香味、颜色以及货架期,进而影响到香蕉的商品价值。因此,研究香蕉采后成熟及调控过程对于香蕉品质形成、创新采后保鲜及催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的机理,分离香蕉果实采后差异表达基因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摘编自胡伟《香蕉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及对采后成熟的调控研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 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弄清香蕉种质资源的本底、香蕉是如何成熟和变甜的等科学问题,胡伟带领他的团队从改良香蕉的品种着手研究。B.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技术难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单分子测序和Hi-C技术绘制了双单倍体香蕉野生种基因组精细图谱。C.通过对A基因组与B基因组进行比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三倍体粉蕉中乙烯生物合成和淀粉代谢途径显著扩增。D.香蕉果实采后差异表达是由基因控制的,胡伟认为,分离这类基因是深入了解香蕉果实采后成熟机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6.香蕉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4.B5.C6.①可以推进我国乃至世界的香蕉高质化生产;②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③可以提高香蕉的商品价值,促进经济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的能力。B.“丰富多样的可食香蕉类型从而……”错误。根据“香蕉因其果实营养丰富和良好口感倍受大众喜爱,是全球鲜果交易量最大的水果”可知,香蕉成为全球鲜果交易量最大的水果的原因是其果实营养丰富和良好口感倍受大众喜爱,而不是香蕉类型多样。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通过对A基因组与B基因组进行比较”错误。根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利用PacBio单分子测序和Hi-C技术绘制了双单倍体香蕉野生种基因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三倍体粉蕉中乙烯生物合成和淀粉代谢途径基因显著扩增”可知,“三倍体粉蕉中乙烯生物合成和淀粉代谢途径显著扩增”是通过分析双单倍体香蕉野生种基因组精细图谱发现的。 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据“‘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不足、优异性状形成机理不清和育种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乃至全世界香蕉和木薯的高质化生产。’胡伟说,‘以香蕉为例,我们要弄清楚香蕉种质资源的本底如何,香蕉是怎么成熟的、是怎么变甜的等科学问题’”可知,可以推进我国乃至世界的香蕉高质化生产;根据“香蕉和木薯作为世界热带地区代表性的两大重要作物,在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知,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这些变化都影响着果实的品质,如硬度、涩味、香味、颜色以及货架期,进而影响到香蕉的商品价值。因此,研究香蕉采后成熟及调控过程对于香蕉品质形成、创新采后保鲜及催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知,可以提高香蕉的商品价值,促进经济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毒药鲁彦一天下午,光荣而伟大的作家冯介先生正在写一篇故事的时候,门忽然开开了,走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他哥哥的儿子。问了几句关于学校生活的话,他就拿了一本才出版的书给他的侄儿看。书名叫作《天鹅》,是他最得意的一部杰作。冯介先生的文章,在十年以前,已轰动全国。读了他的文章,没有一个不感动、惊异、赞叹,认为他是中国最近的唯一的作家。“小说应怎样着手写呢,叔叔?”沉没在惊羡里的他的侄儿敬谨而欢乐地接受了《天鹅》,这样的问。这在冯介先生,已经听得多了。凡一般憧憬于著作的青年,常对他发这样的问话,希冀在他的回答中得到一点启发和指示。听了这话,冯介先生常感觉一种苦恼,皱着眉头,冷冷地回答说:“随你自己的意思,喜欢怎样,就怎样着手。”但这话显然是空泛的,不能满足问者的希冀。于是这一天他的侄儿又问了:“先想好了写,还是随写随想呢,叔叔?”“整个的意思自然要先想好了才写。”“我有时愈写愈多,结果不能一贯,非常的散漫,这是什么原因呢?”“啊,作文法书上不是常常说,搜集材料之后,要删削,要像裁缝拿着剪刀似的,把无用的零碎边角剪去吗?”于是他的年青的侄儿像有所醒悟似的,喜悦而且感激地走了出去。 但冯介先生烦恼了。他感觉到一种不堪言说的悲哀。他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已把这个青年拖到深黑的陷阱中,离开了美丽的安乐的世界;他觉得自己既用毒药戕害了自己的生命和无数的青年,而今天又戕害了自己年青的可爱的侄儿,且把这毒药授给了他,教唆他去戕害其他的青年的生命。这时,一幅险恶的悲哀的图画便突然高高地挂在光荣的作家的面前,箭似的刺他的眼,刺他的心,刺他的灵魂……二十岁的时候,他在北京的一个大学校里读书。那时显现在他眼前的正是美丽的将来,围绕着的是愉快的世界。烦恼如浮云一般,即使有时他偶然的遇着,不久也就不留痕迹的散去了。他自己也有一种梦想,但那梦想在他是非常的甜蜜的。因为爱好文艺,多读了一点文学书,他有一天忽然兴致来了,提起笔写了一篇短短的故事。朋友们看了都说是很好的作品,可以发表出去,于是他便高兴地寄给了一家报馆。三天后,这篇故事发表了。相熟的人都对他说,他如果努力地写下去是极有希望的。过了不久,上海的某一种报纸将他的故事转载了出来。这使他非常的高兴,又信笔作了一篇寄去发表。这样的接连发表了四五篇,他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惊异、赞赏。从此他相信在著作界中确有成就的希望,便愈加努力了。然而美丽的花草总有萎谢的时候,他的命运不能无外来的打击;为了不愿回家和一个不相爱的女子结婚,激起了父母的愤怒,立刻把他的经济的供给停止了。生活逼迫着他不断创作以换得一些稿费。有时,他觉得为了稿费而创作是不对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产物。为了稿费而创作,有点近于榨取。但有时他又觉得这话不完全合于事实。有好几篇小说,他在两三年前早想好了怎样写。动笔写,本是要有一贯的精神,特别的兴致的。现在把这种精神和兴致统辖在稿费的希望之下,也不能说写出来的一定不如因别的动机写出来的那么好。或者,他常常这样想,榨出来的作品比别的更好一点也说不定,因为那时有一种特别的环境,特别的压迫,特别的刺激和感触,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使作品更生动有力。但这种解释在一般人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强辩。编辑先生自从知道他创作是因为稿费,便对他冷淡了。读者,不愿再看他的小说了。稿子寄出去,起初是压着压着迟缓的发表,随后便老实退还给了他。他灰心而且失望,又委屈地受了欺侮。一年后,暴风雨过去了。有几种刊物上,常有称赞他的小说的文章,有几个编辑先生渐渐来请他做文章,书店的经理也问他要书稿了。在狂热的称赞和惊异中,他不知怎的竟在两年后变成了一个人人钦仰的作家。好几篇文章,在他觉得是没有什么精彩的,编辑先生却把它们登在第一篇。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编辑先生的宝贵的材料、读者的贵重的读物。无论何种刊物上,只要有“冯介”两个字出现,它的销量便变成惊人的大。 这在有些人确是一件愉快、不堪言说的光荣的事情。但在他,愈觉得无味,耻辱,下贱。作品还未曾为人所欢迎的时候,一脚把你踢开,如踢街上颠蹶地徘徊着的癞狗一般。这时,你出了名,便都露着谦恭、钦敬的容貌,竭力拉你过去。利用纯洁的青年的心的弱点,把你装饰成一个偶像,做刊物或书店的招牌,好从中取利……但是,著作的生活到底于自己有什么利益呢,除去了这些过去的痕迹?他沉思起来,感觉到非常的苦恼。他想,作品于读者有什么益处呢?给了他们一点什么?安慰吗?他们自己尽有安慰的朋友,东西!希望吗?骗人而已!等到失了望,比你没有给他们希望时还痛苦!指示他们人生的路吗?这样渺茫,分歧的前途,谁也不知道哪里是幸福,哪里是不幸,你自己觉得是幸福的,在别人安知就不是不幸?想告诉他们以世界的真相和秘密吗?这该诅咒的世界,还是让他们不了解,模模糊糊的好!想讽刺一些坏的人,希望他们转变过来吗?痴想!他们即使看了,也是一阵微风似的过去了!想对读者诉说一点人间的忧郁、苦恼、悲哀吗?何苦把你自己的毒药送给别人!……伟大而光荣的作家冯介先生想到这里,翻开几本自己的著作来看,只看见字里行间充满着自己的点点的泪和血;无边的苦恼与悲哀;罪恶的结晶,戕害青年的毒药……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选自短篇小说集《黄金》,1928年5月,上海人间书店出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反复用“光荣而伟大”形容作家冯介先生,故意大词小用,给人以幽默之感,意在嘲讽某种社会现象。B.冯介在出名后觉得无味、耻辱,这与有些人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对有些人嘴脸的深恶痛绝。C.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集中呈现了冯介成名后对作品意义的思考,交代了他苦恼的缘由,引人深思。D.小说以温暖而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作家的成名前后的心态及人们对他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8.小说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简要说明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9.小说标题为“毒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丰富内涵。【答案】7.D8.①小说以“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结尾,凸显了冯介内心的绝望和对世道人心的失望。②小说以“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结尾,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引发人们的思考。9.①给憧憬于著作的青年一些所谓的指导建议是一副不负责的“毒药”;②编辑和书店经理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是伤害“我”心灵的“毒药”;③读者盲目跟风、缺少辨别的阅读态度是伤害作者的“毒药”;④那些无病呻吟、毫无价值的作品内容是伤害社会的“毒药”。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温暖而质朴”说法错误,应为“冷峻而暗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这该诅咒的世界,还是让他们不了解,模模糊糊的好!想讽刺一些坏的人,希望他们转变过来吗?痴想!他们即使看了,也是一阵微风似的过去了!想对读者诉说一点人间的忧郁、苦恼、悲哀吗?何苦把你自己的毒药送给别人”,在该诅咒的世界,希望一些坏的人转变过来是痴想,又不想把自己的忧郁、苦恼、悲哀送给别人,“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凸显了冯介内心的绝望和对世道人心的失望。文章写了作者成名后对作品意义的思考,写了他苦恼的缘由,既不能改变别人,也不想把自己的忧郁、苦恼、悲哀送给别人,“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引发人们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内涵的能力。“凡一般憧憬于著作的青年,常对他发这样的问话,希冀在他的回答中得到一点启发和指示”,而冯介先生常感觉一种苦恼,冷冷地回答说:“随你自己的意思,喜欢怎样,就怎样着手。”冯介先生又烦恼了,“他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已把这个青年拖到深黑的陷阱中,离开了美丽的安乐的世界;他觉得自己既用毒药戕害了自己的生命和无数的青年”,给憧憬于著作的青年一些所谓的指导建议是一副不负责的“毒药”;“编辑先生自从知道他创作是因为稿费,便对他冷淡了”,稿子起初是压着迟缓的发表,随后便退还给了他。而“一年后,暴风雨过去了,有几种刊物上,常有称赞他的小说的文章,有几个编辑先生渐渐来请他做文章,书店的经理也问他要书稿了”,“作品还未曾为人所欢迎的时候,一脚把你踢开,如踢街上颠蹶地徘徊着的癞狗一般。这时,你出了名,便都露着谦恭、钦敬的容貌,竭力拉你过去”,没出名时一脚把你踢开,出了名,便都露着谦恭、钦敬的容貌,竭力拉你过去,“利用纯洁的青年的心的弱点,把你装饰成一个偶像,做刊物或书店的招牌,好从中取利……”,编辑和书店经理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是伤害“我”心灵的“毒药”; “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编辑先生的宝贵的材料、读者的贵重的读物。无论何种刊物上,只要有‘冯介’两个字出现,它的销量便变成惊人的大”,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读者的贵重的读物,甚至只要有“冯介”两个字出现,销量便变成惊人的大。读者盲目跟风、缺少辨别的阅读态度是伤害作者的“毒药”;“他觉得为了稿费而创作是不对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产物。为了稿费而创作,有点近于榨取”,作者认为为了稿费而创作,有点近于榨取,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产物;“在他觉得是没有什么精彩的,编辑先生却把它们登在第一篇。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编辑先生的宝贵的材料、读者的贵重的读物”,没有什么精彩的文章却登在第一篇,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宝贵的材料和贵重的读物。那些无病呻吟、毫无价值的作品内容是伤害社会的“毒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凌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注]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孟起:马超,字孟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羽闻A马超B来降C旧非D故人E羽书F与诸葛亮G问超人H才可谁比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骄,意思是“使其骄惰”,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字,两者用法相同。B.“羽矜其骁气”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意义不同。C.至尊,意为“极尊贵、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可用于借指皇帝,文中指孙权。D.故,意为“因此”,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当关羽活捉魏将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之时,吴将吕蒙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对此非常担忧,希望吕蒙留下来。B.陆逊对吕蒙建议说,关羽一心只图北进,在听到吕蒙生病的消息后必定不做防备,希望吴军趁机出击,活捉并制服关羽。C.吕蒙建议孙权用陆逊代替自己,因为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而且关羽也不会有所顾虑,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D.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军右都督,让他代替吕蒙,陆逊赴任之后把陆口的情况向孙权做了汇报,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2)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答案】10.CEG11.A12.A13.(1)(他)刚立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一心只图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2)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两人过去并不认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有谁可以相比。“马超”作主语,“来降”作谓语,“马超来降”整个句子作“闻”的宾语,所以“来降”后断句,即C处断句;“羽”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 主语相同都是“羽”,“书”与“问”为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所以G处断句。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两者用法不同,“骄”是使动用法,使……骄惰;“异”是意动用法,感到……诧异。句意:使其骄惰。/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B.正确。仗着;/怜悯。句意:关羽仗着骁勇的气势。/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C.正确。D.正确。因此;/交情。句意:所以诸葛亮叫他美髯公。/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陆逊对此非常担忧,希望吕蒙留下来”错误,于文无据。从原文“又相闻病,必备无益”“若见至尊,宜好为计”来看,这是东吴对关羽的“卑而骄之”的计策。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始”,刚;“但”,只;“嫌”,怀疑。(2)“见获”,被阁下擒捉;“遐迩”,远近的人们;“勋”,功勋。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敌人兵力强大,没有充分把握将其打败,就要施用谦辞重礼,使其骄惰,待敌人有隙可乘,再发动突然袭击,便可彻底取胜。兵法说:“以谦卑示弱,促使敌人骄惰起来。” 蜀将关羽向北进军,活捉魏将于禁,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吴将吕蒙在陆口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前去与他相会,问:“关羽最近所占领的地区和你毗邻,你为什么这时却回到长江下游的建业来?你走后如果部署不当,就令人担忧啊!”吕蒙说:“情况正如你所说的,但是我病得很厉害。”陆逊说:“关羽仗着骁勇的气势,凌驾欺压于人。(他)刚立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一心只图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他听到你生病的消息,必定越发不做防备。现在如果在其没料到之时突然出击,自然可以活捉并制服他。你谒见吴王时,应该就此好生计议。”吕蒙说:“关羽一向勇猛,不但作战难以对付,而且他已占有荆州,威望和信誉更高,加上新立战功,信心、气势更足,要制服他不容易!”吕蒙到了吴都去参见孙权,孙权问:“你病了,谁可代替你?”吕蒙答曰:“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可负此重任,看他的筹划和思虑,他终究是可当大任的。现在因为他名声不大,关羽也不会有所顾虑,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了。假若用他,应当告诉他要注意对外不露声色,对内加强侦察,等待时机,然后可以达到战胜关羽的目的。”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陆逊赴任到达陆口之后,立刻写信给关羽说:“以前看到贵军行动,按照军律用兵,以小的战斗换来伟大胜利,这是何等的崇高伟大啊!敌国遭到失败,有利于巩固我们两国的联盟,听到这一胜利消息,我们都击节庆贺,盼望您乘胜前进,席卷中原,以共扶汉室鄙人才疏学浅,刚刚西来赴任,我一向十分敬仰阁下的荣耀,愿把您作为榜样。”信中还说:“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就是古代晋文公城濮之战中用兵之法、韩信破赵之谋略,都难以超过将军的功绩。又听魏将徐晃等率步兵、骑兵刚刚赶到,他们也只能观望将军的麾旗不敢轻动。只是曹操老奸巨猾,气急败坏时难免积邪火而不顾危险,暗地里增兵,以达到其南下的目的。虽然魏军长途行军到此,不免是疲惫之师,但还有猛将悍卒。而且战胜之军,往往会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古代用兵术常讲军队胜了要越发警觉,我祝愿将军广为筹划,以争取全部胜利。我不过是一个书生,所见不免疏漏迟钝,勉强陈述我所懂得不多的事情,如今我军有一个威德兼备的好邻居,乐意讲出心里话,所讲的不一定合乎兵策,但确是我的一番心意啊!"关羽看了此信,认为其中有谦逊婉转、请求关照的意思在内,于是放了心,不再有所疑忌了。陆逊在这时却把情报上送孙权,说目前已经具备活捉关羽的条件。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委任陆逊和吕蒙为先锋,东吴大军一到,立刻攻克公安和南郡。(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两人过去并不认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有谁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争强好胜,就回答说:“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过人,是当世的豪杰,是黥布、彭越一样的人,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也比不上美髯公的超凡绝伦。”关羽须发很美,所以诸葛亮叫他美髯公。关羽看到书信非常高兴,将信件展示给宾客看。(选自《三国志》,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圣寺①温庭筠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②空。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④。 [注]①开圣寺:指洞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②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③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通往开圣寺途中景象,“萧萧”描写出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窸窸之声。B.颔联诗人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望远,长天寥廓,天地之间一派深秋景致。C.“竹间泉落山厨静”以泉落竹间突出厨房静寂,与“熊咆龙吟殷岩泉”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面对荒废的寺宇,想到南朝大兴佛寺这一段历史,并将之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思索之中。15.本诗“塔下僧归影殿空”中的“空”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答案】14.C15.①“塔下僧归影殿空”的“空”有“空无一人”之意,诗中将以前僧归塔下与如今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衰败寥落的景象,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②“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有“白白的”之意,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写出武侯祠庙的冷寂凄清,传达出诗人对斯人已远,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怜惜、感叹、感伤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与‘熊咆龙吟殷岩泉’有异曲同工之妙”错。“竹间泉落山厨静”属于以动写静,“熊咆龙吟殷岩泉”则是借暮色中的熊咆龙吟突出渲染巨声,借以表达情感。二者并不相同。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塔下僧归影殿空”,“空”有“空无一人”之意。本句指的是影殿空空,木鱼声绝,殿外不远处,墓塔林立,原来僧人已葬在那里。僧归塔下与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的衰败寥落景象。上下两联于工整的对偶中,寓抑扬低昂的情调,为尾联的慨叹之音,酝酿了充分的抒情气氛。诗人面对这荒废的寺宇,感慨里却融进了对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思索,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昔盛今衰的感悟。“隔叶黄鹂空好音”是以乐景衬哀情。空,白白的。早春生发,黄鹂鸣叫,本诗欣欣向荣之景,着一“空”字,写出武侯祠庙的冷寂凄清,作者的忧伤就不自觉流露出来。自然界的春天不能换回大唐的盛世,这一“空”字,突出了诸葛亮未能统一的悲剧意味,表达出作者的怜惜、感叹、感伤之情,更让人怀想到作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经世致用理想成空。一个“空”字,意蕴不尽,让人低徊不止。(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原因。(2)《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诗文中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所恶有甚于死者③.冰泉冷涩弦凝绝④.凝绝不通声暂歇⑤.问君能有几多愁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甚”“恶”“涩”“凝”“歇”“暮”“啼”“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汉代灯笼以前材质不详,估计多为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纸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所以纸灯笼只能在东汉发明了纸以后出现。唐代的花灯制作已经有了很高的技术含量,出现了制作精巧的“灯树”“灯楼”等。《朝野金载》记载:唐睿宗二年正月十五,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约66.7米),装饰着各种丝绸、金玉,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俨然一个花灯“摩天轮”。宋朝花灯制作比唐代愈加先进。南宋开始出现走马灯,也叫纸轮风车,灯屏上画剪纸图像,下设轮轴,在灯内点上蜡烛后,燃烧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带动轮轴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屏上,图像犹如走马般旋转如飞。明代元宵节要在紫禁城午门外搭建“鳌山灯棚”,将上万盏彩灯铺叠成形状似鳌的一座灯山,高十余层,灯辉熠熠,灿若繁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清代元宵节还出现了冰灯,由冰雕技师“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殊可观也”,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型建筑群,又有______①______的小冰灯,其人物、动物、花卉,千姿百态,_____②_______。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演绎中,历代能工巧匠用其聪明才智,不仅扮靓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推动了制作工艺的发展进步。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如果写成“将上万盏彩灯铺叠成一座灯山,高十余层,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小巧玲珑②栩栩如生18.①改过之后缺乏形象性,原句“形状似鳌”“灿若繁星”运用了比喻等手法,给人以形象感,极富想象力。②改过之后的表达干瘪,语言生动性有所欠缺。19.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汉代以前灯笼的材质不详,估计多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是指小而精致的冰灯,应用“小巧玲珑”。“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第二空,语境是指冰灯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应用“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改过之后缺乏形象性,原句“将上万盏彩灯铺叠成形状似鳌的一座灯山,高十余层,灯辉熠熠,灿若繁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上万盏彩灯”比喻成“鳌”“繁星”,给人以形象感,极富想象力。改过之后“铺叠成一座灯山”“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表达干瘪,语言生动性有所欠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以前”语序不当,应放在“汉代”后面;二是句式杂糅,“为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句式杂糅,是“为……”和“由……做成”的杂糅,删去其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相信大家对“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都不陌生。有些人会信以为真,在右眼跳时惴惴不安,担心是不是有坏事降临;______①______,盼望自己有好的财运。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不过,眼皮跳动有时确是能够暗示身体健康状况,甚至成为一些疾病的预警信号。人们所说的眼皮跳,______②______,而是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受到过度刺激,出现不自主的收缩,随之牵动眼部的肌肉和表面皮肤颤动,人就会感觉好像是眼皮在跳。 眼皮跳大多与用眼过度、精神紧绷、睡眠不足、劳累有关,在适当休息、消除压力、保证足够睡眠后,这种情况就会减轻或消失,不需要用药。除了上述情况,眼皮跳还可能_____③_______。如结膜炎、角膜炎、神经性系统疾病等,也会造成眼皮跳。20.下列句子中“如”和文中加点处的“如”,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秦各家如儒、墨、道、法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种历史意识。B.在大家努力下,光景一年强如一年。C.如不及早准备,恐怕到时措手不及。D.进了长江三峡,就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A21.①左眼跳时则心中暗喜②其实并不是眼皮在跳③是某些疾病的征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的“如”的用法是表示举例;A.表示举例;B.表示比较;C.表示假设;D.表示状态。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可知,盼望自己有好的财运说明左眼跳,再结合“在右眼跳时惴惴不安”可知,是在说左眼跳时的心情,应该是心中暗喜,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左眼跳时则心中暗喜”。第二空,根据下句“而是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受到过度刺激,出现不自主的收缩,随之牵动眼部的肌肉和表面皮肤颤动,人就会感觉好像是眼皮在跳”可知,介绍了感觉好像是眼皮在跳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眼皮在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其实并不是眼皮在跳”。第三空,根据下句“如结膜炎、角膜炎、神经性系统疾病等,也会造成眼皮跳”可知,某些疾病也会造成眼皮跳,此处为领起句,所以应该填写“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开车往往离不开导航,汽车导航里有这几句话:“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这些话不仅对开车有用,对人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启迪。在偏离路线时,有的人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有的人重新规划路线,还有的人犹豫不决,无所适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察微纠错,锤炼人生人们开车往往离不开导航,汽车导航软件里经常三句提示语:“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三句提示语不仅适用于开车出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也有很大启示。我认为,在人生中我们要善于察微纠错,锤炼人生。不经历九曲百回的调整,无以有江河“盈科填穴而行”汇入大海的恢弘;不经历千磨万击的锤打,无以成璀璨坚实的金石之质;一篇作品不经万般推敲修改,更何谈严谨创新之作?人的一生不反复审察自身的缺陷,又哪来的济世立足之根本?《咬文嚼字》杂志行如其名,在当代名家作品中察微纠错,消除作品中的谬误。这是对创作的尊重,它以一种严正的姿态告诉我们,人生亦当时刻不忘发现自己的错误,改造自我,在弥补与自省中锤炼人生。胡适,一个在思想界、文学界影响深远的人物,少年的他也曾有过懵懂与迷茫,一次生病入院,闲暇看书之时,他被书中世界的沧桑厚重深深吸引,并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干枯与苍白。这是一种让他看清自己的觉悟,是让他抛弃过去的自己、迎来新生的心灵超越。看到自身缺陷的胡适从此焕然一新,一本本《胡适日记》记载着他挣脱枷锁、客观审视自我的每一个脚印,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他正是在不断的自省中,改造自我,寻找人生方向。倘若昔日的他执着于自己幼稚的世界,其眼中必定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其心灵也将永远干枯与苍白,更何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之?有瑕疵的人生不会苍白,知错不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遗憾。子辛自恃其力,桀纣自恃其才,高莽自恃其智,卢杞自恃其狡,智伯自恃其疆,他们的才能成为了他们认清自我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缺陷在他们身上扩散蔓延,自己却从未清醒。正如莎士比亚之言:“我们往往因才能掩住了真实的自我,反不如缺陷对我们有益。”要想客观地认清自己,寻找自己的缺陷,就应“闻过喜,闻誉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开诚大度的姿态接纳别人的逆耳忠言,改造自我,锤炼人生。 面对人生中暴露出的问题,严谨地审视,客观地纠正,严格地要求,绝不可沉醉在一个完全隔绝的自我中。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自己实现超越的契机。不放过自身的每个细节,察微纠错,方能锤炼精彩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引出汽车导航中的两句话,即“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第二层综述这两句话的作用和意义,重点是对人生的联系;第三层描述人们在偏离路线时的不同选择。根据命题材料的具体语境,审题立意时应该重点突出对人生的启示意义,那就是“当您偏离路线时,您应该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或按重新规划的路线行走,而不是“犹豫不决,无所适从”。所以,写作时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人生实际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切的感受与体验,如导航的路线恰如人生的道路,把握好方向才会成为人生的赢家,开始要着重探讨如何规划好人生航向,并抓住时机及时修正与调整。可进一步拓宽联想和思考,挖掘社会与人生的丰富意蕴。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及时掉头莫犹豫,规划好人生航向”。然后展开论述,一是阐述人生航向的重要性,正确的人生航向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减少迷茫和徘徊。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勇敢地掉头寻找新方向。三是如何规划好人生航向,要设定明确、可实现的目标,同时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与修正。最后重申论点,强调在规划好人生航向的同时,也要敢于抓住时机掉头。立意:1.善于适时规划,走好人生路。2.规划人生,善于应变。3.纠错是社会的必修课。4.及时掉头莫犹豫,规划好人生航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0:25: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93.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